美术课程的作用范例6篇

美术课程的作用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电教 美术教学 直观演示 课程改革

目前,随着高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教媒体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电化教学通过使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本身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做到虚实结合、静动相宜。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作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小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获取大量知识,在松愉快中感受美的熏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也可以收到轻松收集资料,轻松进行教学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导入,为新课做好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师生凭借教材进行的最初的信息交流。导入虽然在一堂课开始时占用时间很少,但它为整节课奠定了基础,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就必须抓好起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学习泥塑创作课《动物乐园》,教师可以课前先运用课件复习橡皮泥动物图像,直观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记忆,然后让学生回忆橡皮泥的捏制方法。这样,既巩固已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应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使新课更精彩

“情”和“趣”,是美术课的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关键。要使学生在教学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上下功夫。例如,第五册美术《夏天》(色彩画)一课,如何使学生在清凉的教师感到夏天的炽热?于是,我利用电脑技术,运用色彩与多功能键,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夏天情景。晴朗的天空,茂盛的树木,鸣叫的蝉儿,炽热的阳光,大汗淋淋的人们走到沙滩,走到河里畅游。老师以散文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既感知了夏天的情景,又欣赏了无以伦比的大自然之美。清新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在夏天“真实”的情境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室,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学会了观察,又拓展了想象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手法进行大胆想象,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使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教媒体的演示具有直观的特点,合理的使用能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学习一年级《下雨了》一课。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的积累少,生活的素材匮乏。如果让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对雨的情态和雨中情景进行想象很难做到。如果借助电教手段,就能将大自然中的雨中情景展现出来。小雨、大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雨中行进的人物,风雨所形成的气势,伴以老师的讲解,雨中的情境就会再现;同时通过各种雨中情景来穿做一幅画,也就很容易了。

四、使用电教手段,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为创作营造氛围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其画面清晰,动感强烈,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电教手段强化了视觉的功能,直观性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而更能增强学生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保持愉快的情绪,增强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诗配画》一课,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录音功效和多媒体的可视性,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配乐诗朗诵,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谐的情境创造了优美的诗的意境,对诗配画的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依据 内容 要求

[作者简介]龙凯音(1971- ),女,湖北宜昌人,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美术教育。(宁夏 银川 7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04-02

在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美术教师自身素质所限,更因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种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现象。纯知识技能的美术教学,思想肤浅、内容单薄、作用单一,丧失了美术教育应有的教育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偏差。如果不纠正这种偏差,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其实,美术教育的育人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具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纠正纯知识技能教学的偏差。

一、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依据

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素质教育的内涵一是强调了“四有”教育,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二是强调了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三是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归纳所强调和突出的三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可以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体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等。素质教育的范围包括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而学校教育又包括了大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成人、职业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总之,素质教育的范围是全方位的。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不管它从属于哪级哪类教育,都应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范围之内,都应该实施中央文件所规定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素质教育,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因此,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都应该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发挥应有的素质教育作用。纯知识技能的美术教学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科学依据,是美术教育自身的性质特点。学校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设置美术课程实施美术教学来实现的。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属于人文性质的课程,因此它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审美性和文化性;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以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为载体,通过诉诸人的视觉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美术课程无非是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无论是鉴赏还是创作,都是一种美术能力的表现,是美术能力就离不开相关的美术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因此美术课程便有了知识性和技能性的特点。美术课程由其性质特点所决定,具有思想文化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美术知识技能教育、情感思维教育、美术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就是说,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也绝不是单一的纯知识技能教育作用,显然纯知识技能美术教学不符合美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科学性的要求。

二、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内容

美术教育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所发挥的教育作用是相当全面的。不仅如此,美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还有其独特的优势,更利于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素质教育的重点。以下就其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主要内容试作具体阐述。

1.审美素质教育作用。学校开设的作为实施美术教育的美术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艺术类课程,它的第一要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管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设计,都离不开对美术作品的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实质就是审美;即使是美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以美术形式为载体对美的创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也就是说仍然离不开审美。美术课程正是通过学生的美术审美实践,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

2.文化素质教育作用。美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运用绘画、雕塑等美术形式反映人类的生活,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行为,反映人类生活及思想感情的美术作品自然就是重要的文化成果。因此,美术课程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美术鉴赏或美术创作,了解人类的生活方式,体察人类的思想感情,从而传承人类文化,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文化教育。

3.知识技能教育作用。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教育主要是指美术知识技能教育。学校的美术课程虽然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课程,也不是一门纯粹的技能课程,而是一门培养美术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课程。但是,“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学科是知识的类别,美术课程是以美术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美术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支撑以保证美术课程的科学性。因此,美术知识是美术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掌握,一是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二是用以指导自己的美术能力培养。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两大块内容,不管是美术鉴赏还是美术创作,都是能力的体现,美术鉴赏主要是审美能力,美术创作主要是美术实践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教育的知识技能教育作用首先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其次是涵养美术素养、辅助智力的发展。

4.心理素质教育作用。在美术课程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审美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观察美、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评价美的活动,即对美的认识活动。是认识活动就离不开注意、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美术课程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实践能力基本训练以及美术创作中的审美教育能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是诉诸人的视觉的形体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们运用点线面体、色彩、光线等美术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体现自己的人格个性。因此,美术课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美术活动,特别是美术创作活动,除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比如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等。

5.创新素质教育作用。首先,美术课程中的美术创作,就是纯粹的艺术创造活动,学生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构思,创作出高度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因此,美术课程通过美术创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挥创新素质教育的作用。其次,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也包含着创新因素,美术鉴赏中对美的独特感受、新颖的认识、不同的评价等都是创新因素,同样可以发挥创新素质教育作用。

三、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要求

1.强化育人意识,坚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美术教育。不管是什么性质什么级别的学校,只要是学校,那么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不管是什么级别什么课程的教师,只要是教师,那么他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即通过“教书”来“育人”。因此,凡教师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美术教师也绝不例外。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育人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自然会意识到美术教育具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自觉地使其全面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而不只是专注于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育人意识,就会意识到当今教育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觉用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美术课程的教学,而坚决抵制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美术知识技能教学,忽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等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化人文意识,坚持用文化观念关照美术教育。实施美术教育的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文化性是美术课程的基本属性。基于上述对美术及美术课程的文化认知,用文化观念关照、统领美术教育就应该是实施美术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包括美术知识技能在内的任何内容的美术教学,都应该看成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教学行为,使其发挥文化熏陶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这样,即使是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就有了文化精神的氛围,光线、色彩、点线面体的运用技巧练习如果不与其所表现的对象——生活、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就不能真正掌握其技巧。若能做到这样,美术教育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单纯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偏差就自然会得到纠正。

3.强化法规意识,坚持用“美术课程标准”规范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已经制定了完备的“美术课程标准”,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而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标准”还在不断地修订和更新。制定课程标准就是对课程“立法”,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宪法”。为此,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应该强化法规意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美术课程标准”,既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又充分尊重美术课程的性质特点,比较好地解决了根据美术课程的性质特点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通过“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几个部分,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教学评价、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因此,教师只要坚持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实施教学,就能全面发挥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

4.强化师资意识,坚持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思想业务素养。美术教育能否全面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终究取决于美术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课程的教育作用都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而在构成教学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美术教师要做到自觉地在美术教学中使美术教育全面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除了应具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师德教风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修养,特别是要牢固树立能够坚决抵制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其次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注重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教育境界,用人类文化的大视野来对待自己的美术教学。总之,凡美术教育所能发挥教育作用的那些素质,美术教师都应该具有。只有这样,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才会建立在教师的充分自觉和厚积薄发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Z].2002-05-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Z].2004-03-01.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美术课外资源;美术教育;利用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4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在的美术教育也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人文活动、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紧密结合,并充分吸取本国文化传统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从而形成一种既能在美术学科与各学科以及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又不排除美术学科特性的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以及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发展的课程。

即: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程。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开放的时代。美术课程体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是最具生命力,最具挑战和创新的新理念。

一、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美术教师、有一定美术特长的学生,以及普遍存在有美术兴趣的广大学生。除此之外,图书馆、音像资料、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文体活动、班级团体活动、校内建筑、绿化、风景等也是学校美术课程资源。

如图书馆资料资源:无论是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还是教师备课、开发新教材,都需要丰富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还有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

美术作品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建筑的橱窗、走廊、教室等场所,还有美术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例:速写《树的画法》的教学资源整合过程:学校周围环境的绿化是美术风景写生的好素材,校内有几棵属于保护对象的梧桐树。梧桐树上密密麻麻的枝叶互相缠绕的造型很有特色。

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梧桐树的资料,同学们去观察校内梧桐树的生长规律、有的同学到校图书馆翻阅梧桐树的速写作品或有关梧桐树的资料,有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梧桐树的资料。有的同学用相机把他想画的树拍下来。我也把比较有特色的树的形状拍下,作为课件里的范图。

上课时,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播放给大家看,分析树的特征、画法等。同学们也带了不少树的资料来交流,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讲完后,让同学们到校内梧桐树前写生。然后,我利用投影仪进行评讲作业。通过对所需教具的利用、整和,使同学们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很好的掌握。

二、利用物质资源、人文景观、公共文化设施等

学校美术教育跨越课堂教学的界限,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资源以及更为广阔的自然、人文资源。

如公共文化设施。各地的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以及各种私人博物馆。这些文化设施中可以提供大量的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以及美术讲座等各种美术活动,为中小学美术学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地的青少年宫、文化宫也可以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多样活动的场所。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例如宗教建筑、园林、名宅等;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例如公共雕塑、建筑等;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都是美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的需要,与社区携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尤其是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

三、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

美术家工作室和美术作坊。参观美术家的工作室,可以了解美术家的思想、生活以及美术作品诞生的过程。访问传统美术作坊,可以了解传统美术制作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深沉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美术课外资源。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4

课外美术资源美术教育利用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现代美术教育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学校美术教学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这就要进行改革,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的美术教学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求把美术教育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文活动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中吸取知识,把美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联系起来,美术学科成为既具有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特性,又对学习者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一、可利用的课外美术资源

1.利用学校资源

美术教师、美术特长生,具有美术兴趣爱好的学生等是学校主要的课程资源。此外,由于美术课是比较开放的课程,因此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随处可见,如图书馆、音像资料、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文体活动、校内建筑、绿化风景等,都可以称之为学校课程资源。

图书馆之所以是美术教学资源,是因为教师备课或是学生学习都会用的图书馆收藏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类教育杂志等与美术学科相关的书籍。此外,可以开展有关美术的文娱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等,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能营造艺术氛围,对于学生的审美创作以及鉴赏能力都会有所帮助。

2.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

美术欣赏是美术学习的内容之一,由于学生美术基础和课本内容的限制,使学生对于名作欣赏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受到了限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路已经成为教学以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美术资源,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时,一方面,教师可把课本上的作品更清晰地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种清晰而且色彩也更鲜明的作品,能更真实地反应原作品,更具欣赏价值,对学生的理解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同风格的不同美术作品,让学生比较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作,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利用人文景观、公共文化设施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适用于美术教学,因为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特征,它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交流与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做出校门,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博物馆、美术馆等人文景观以及公共文化设施是很好的选择。

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拥有很多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这就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参观浏览美术作品,能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从名作中得到启发,对自身的创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当地的园林、名人故居等文物资源,自然景观,以及现代城市建筑、雕塑等都可以称之为美术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及文物资源来设计教学内容,传授美术知识。

4.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民间的美术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沉淀。参观美术家的工作室或者美术作坊,可以从中了解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以及美术家的生活及思想。例如,刻纸艺术,它涉及了剪纸、木雕、建筑、彩绘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构图、意向、线条等方面很有讲究,通过对描、剪、刻、剔的综合利用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这对美术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课外美术资源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成效

1.有效整合了美术教育资源

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很多美术教育资源不能完全地在课堂教学讲授出来,因此只是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课外美术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外教学资源的伸缩性较大,这可以使教师以及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吸纳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效果更好。

2.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美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陶醉于艺术,在艺术的殿堂自由遨游。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优秀作品,对于丰富的美术知识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这样能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3.有效延伸了美术教学课堂

画室不是美术教学进行的唯一的场所,课外活动所在的大空间、大环境也是美术教学课堂成为大课堂,课外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延伸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又从校园走向生活,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周围环境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手工等方面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事物有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外美术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闪光点。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及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了课外美术教学资源,并使两者合理有效地配合,为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教学,能使他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充分地利用课外美术资源,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美术课程形式,把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余宁.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63-164.

[2]张玉平.甘肃当代美术资源的利用和价值取向[J].美术大观,2010,08(3):200-201.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比较欣赏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向往美,对美有强烈的追求愿望,使他们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进一步热爱美术课程,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美术教师更应该努力实施比较欣赏法。

一、什么是美术的比较欣赏法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学习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观察,想象,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出现的几千年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有的是建筑作品,有的是家具用品,还有些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美术欣赏,就是让人们通过视觉、听觉,来理解美、感知美,从而向往美。

二、初中美术课程中比较欣赏法的运用现状

美术课程在初中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教师和学生都只关注与中考有关的课程而不重视美术课。在大部分学校里,一周一般只安排一两个课时的美术课,美术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一些简单的、实用的知识,比如素描、山水画、花鸟画等,很少涉及欣赏课。同时,由于学生和教师的不重视,有些美术教师可能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师,他们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不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更不知道比较欣赏法在美术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很少接触比较欣赏课。总的来说,初中美术课堂中,很缺乏比较欣赏法的使用。

三、美术课中的比较欣赏法实施的重要性

欣赏课程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修课程。在欣赏中,可以使学生从视觉的入手,从直观的、形象的图画中,内化、升华、抽象出新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同时,欣赏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不会显得枯燥乏味。美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向往美,对美有强烈的追求,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热爱美术课程,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比较欣赏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此法。

四、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比较欣赏的方法

1.同类题材的美术作品的比较

在初中的美术课程中,同类题材的美术作品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同一时期的,有的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有的是同一流派,数量不可胜数。比如以“兰”为题材的画,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不同形态的兰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还夹杂在绿叶中若隐若现,还有的一枝独秀表现出它的卓尔不全之姿。同时有的是由不同流派的作家所绘的,体现的是他们所特有的风格,当然所用的绘画技巧就有别于其他作家,给认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体验也就各有不同。在初中的美术课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方法,引导、组织学生比较欣赏同类题材的美术作品,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不同的观察视角。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且能够从其中提炼出有用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去学习,最终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2.中国和外国作品的比较欣赏

美术作品包罗万象,初中美术教材中所呈现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我国的艺术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欣赏法,让学生去分析各国的风俗和文化,了解一些美术知识的同时知道作家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而且全面的认识艺术作品。例如有关雕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比较欣赏法。关于雕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它的特点、塑造方法,领悟作家在其中所渗透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两个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通过比较,让学生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注重细节的描绘,他们展现的是他们国家的人民的精神状态和独特的情感。而中国的雕塑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体现的是古代的人民的矫健、勇敢、忠诚等特点,同时也反映了秦朝的兵强马壮的国情。外国的作品大多是浪漫主义的作品,表现出它们与众不同的虚幻的美,而中国的作品大多是现实主义的写实作品,它们总是通过刻画某些现实事物,表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等等。通过不同国家艺术作品的比较欣赏,可以使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爱好。

3.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比较欣赏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作品又是需要加工的,因此它又高于现实生活,因此,美术课的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它总是与千姿百态的生活现象,生活中的事物所息息相关的。初中的美术作品大多是关于人物、山水、建筑、花鸟等作品,这一类作品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应该大量使用该方法。例如花鸟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视野放大,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捕捉最有表现力的素材进行描绘。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把教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不断地改进,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总之,通过将美术作品与生活相联系并进行比较,有助于简化教学原理,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比较欣赏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每个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它,让它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思维。

【参考文献】

[1]黄奕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美术教学新方式.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J],117

[2]孙平.比较欣赏法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应用探析.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比较欣赏法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应用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学一直都是以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为主,即使有欣赏课,也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寓意,很少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这无疑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给扼杀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审美经验不足,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很有困难。对于初中美术课中的欣赏法这一课程,学生每次都不知道该如何听课,感到无所适从,而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很累。因此,老师要积极的实施比较欣赏法。

一、美术的比较欣赏法的含义

美术欣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艺术活动,它是在人们学习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经过观察、想象和研究而产生的一种美术兴趣的过程。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建筑用品,也有艺术用品,而且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些作品的最终来源都是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欣赏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创造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美术欣赏,是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我们艺术美、生活美,从而向往美。

二、美术课中比较欣赏法的重要作用

美术欣赏课是将我们的审美进行内化和升华的一门课程。在欣赏课中,学生可以从视觉开始,将所看到的图像进行内化、升华,并从中找出新的东西,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欣赏课上,老师不要一味的讲授理论知识,欣赏课毕竟是欣赏的时间比较多,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不仅学生感到乏味,老师也同样会感觉到身心俱惫。将欣赏的时间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兴趣,提升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较欣赏法在美术课上有相当高的地位,美术老师要积极的运用起来。

三、初中美术课中实施比较欣赏法的方法

1.充分利用好较少的美术课程时间。

初中课程中,由于美术课不在中考的考试范围内,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小。学校一般只给美术课安排一节课的课时甚至不安排课时。由于课时较少,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时中的“轻描重彩总相宜”时,展现的是一幅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但是他只是告诉学生花鸟画独特的绘制程式、主要描绘对象及所表达的诗意画面,却没有告诉学生花鸟画本身所代表的气韵和精神,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当想办法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让学生不仅喜欢美术课程而且喜欢自己的教课方式。因此,老师应当注重分配时间,少讲一些理论知识,多欣赏一些作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欣赏的能力。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广泛的发表意见和见解,让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不一样的事物。

2.增强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

许多初中学校,美术课只作为学生繁忙学习中的缓冲和休息时间,得不到学生、老师及校方的重视。有的学校,美术课程甚至由非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的照本宣科,对学生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也很少能接触到欣赏课。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述苏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的《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的欣赏》时,大屏幕上放的画面是我国的故宫,他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简单的讲述一下故宫的历史和故宫大门的门钉等所代表的含义等,而并没有给学生讲授故宫更深层次的意蕴,没有与学生互动探讨,不知道学生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