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例6篇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军校学员; 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一、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军校客观环境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军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军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校园环境使每个团体都有其典型的不同于其他团体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2.学员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学员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可以让学员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员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二、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较之于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员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员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员,通过调查筛选出学员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教员将学员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员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军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学员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学员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学员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学员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学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学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学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学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学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员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员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

四、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1.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对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困惑,互相分析,并做深入的探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看法,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游戏辅导法

游戏辅导是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游戏,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引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人员的关注以及对亲人的关爱。

3.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经过指导和训练,学习好的行为模式,逐步掌握新行为从而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或态度,形成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不仅适用于存在一定心理困惑的学员,更能促进所有学员的健康成长。

4.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用于新生入学后的班级建设、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及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成长需要。例如新生适应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成长辅导、生涯规划辅导等。这主要是针对学员在军校生活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进行的班级内部团体辅导,让每个学员在团体的范围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2

(一)产生孤独感

初入学的高职新生刚从中学校门走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往往基于其他因素,如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等,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进而感到很孤独。

(二)产生自卑感

高职是高考后最后一批录取的院校。对很多学生来说,升学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喜悦,却往往是感到无奈和伤感。他们并没有从高考的焦虑中走出来,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感。

(三)不会与人交往

新入学的高职新生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与他人的交往。高职新生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被他人接纳、理解,结识新的朋友;但是由于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心理上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等,从而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很难融洽。

(四)缺乏集体意识

大多数高职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很强的优越感,对父母以及他人的依赖很强,自立能力差;个人主义较强,缺乏集体意识。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同学的行为方式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状态,单独行动的时候较多,对集体活动没有什么兴趣,班集体荣誉感不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很弱。

二、入学教育中施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一)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高职新生的精神症状变化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高职新生经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前后各项因子指标变化。

(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高职新生社交苦恼与回避变化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高职新生经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前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变化。

(三)团体辅导后高职新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与同期的往届高职新生相比,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新生在平均成绩、考试优良率、及格率方面提高都比较明显。

(四)团体心理辅导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自我感觉的变化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高职新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了学习动机,并感觉到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自己在本学期以及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了明确的规划,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另外,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新生与以往未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高职生相比,其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所用的时间明显有所缩短。

三、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影响力探索分析

(一)引导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职新生首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必然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心理会发生强烈的变化。如在表1中,学生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前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分别为2.13±0.31、2.16±0.25、2.17±0.43、2.18±0.37、1.89±0.53、1.86±0.56;而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后这些项目的因子分又分别变为1.77±0.39、1.60±0.48、1.65±0.52、1.48±0.56、1.60±0.54、1.58±0.64。在这个时期,性格外向、独立性强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适应新的环境,产生的负面性情绪较少;而那些性格内向,独立性不强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惊恐、失眠、食欲不振等。从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使学生学会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另外,团体心理辅导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向别人寻求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打消顾虑,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有助于认识自我,认清职业方向和职业兴趣,做好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动力不足,通过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爱好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来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团体辅导中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3]。

(三)有助于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对将要进行的学习不甚了解,因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效率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四)有利于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高低。高职新生的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他们有独立的个性、独特的思想、敏捷的反应等优点,但是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比较注重自我,喜欢我行我素,不懂得宽容,不善于同他人合作;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能够有效地预防这些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给高职新生提供了一个压缩版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体验与人相处时所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4]。

(五)能有效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

任何一个人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环境,高职新生也不例外。倘若他们需要花费过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新生来说,影响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体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等,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可知,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这是因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激发学生自觉增强适应大学生活的动机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努力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另外,高职新生在团体辅导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从而将入学适应的时间大大地缩短了。

四、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学习困难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5-02

一、相关概念及团辅对象

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也称成长性心理团体:注重成员的身心发展,协助成员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生活知识和能力的充实以及正向行为的建立。它区别于“治疗性”的心理团体。因此,采取的是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简称“团辅”)。

团辅对象:主要由学习困难生组成(学习困难生以学院发文的累计不及格学分在14-28的学生为主,及个别主诉学习困惑或学习困难生),以及由团辅老师安排的特殊学生(该学生在团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活跃气氛、带头行动作用)。本次团辅共有学生35人,分成两组,每次团辅人数为15-18人,对每次参加过团辅的学生进行登记。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策略

(一)团体心理辅导中

1.注重团辅方案的设计与适时调整。团辅方案设计落脚点,一是以实现学习困难生自我成长为目的,充分利用发展性团辅的优势,积极探索学习困难生的管理与引导的思路和方法。二是要密切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团辅带来的效果。

2.注重学员安排。按照事前安排,尽量集中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所有团辅活动中的参与次数能尽量一致。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尽量少面对陌生的面孔;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并巩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注重情感体验。在团辅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形式化。一是尊重每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不及格、学分差异而区别对待;二是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内心感受;三是注意倾听,要适时用简单语词或点头等肢体语言进行鼓励。学习困难生往往情感体验较少,或较为隐蔽,通过回忆体验或公开表述,促成较好的情感体验,既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注重交流、分享。一是要规定分享主题,如自身兴趣、最成功的事、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差原因等;二是规定时间,团辅里每个人机会均等,不能减少时间,同时也不能超时(这有利于自控力的训练);三是学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指导老师对干扰声音要及时制止。分享有助于增进相互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化解学生的陌生感、无助感和焦虑感,有些分享能与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建立社群感和安全感。

5.注重观察与把握学生心态变化。指导老师要态度中立,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讲述,仔细观察和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如对团辅的接受度、反感度,对自我分享的紧张感,对其他同学的排斥性,等等。同时,指导老师要在团辅结束之后及时记录情况。

6.注重循序渐进。学习困难生团辅的开展要比一般团辅困难,指导老师要做充分准备,团辅内容、结构、功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团体成员的心态也有一个适应、转变、调整过程。如果指导老师对各类活动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了解不足,或者对学生的情感把握失误,会设计或安排不适当的活动,往往会阻碍了团辅的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外

1.注重个体沟通。一方面,对在团辅中表现出有逆反心理的、有不配合行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约谈。例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可以适当进行批评教育,可以布置特定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与在团辅中表现胆小的,及不及格学分较多的学生进行约谈。例如,对胆小的、不善言语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不及格学分严重的学生进行学业督促与跟进。因为学习困难生团辅算是特殊群体团辅,而且指导老师又是他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在团辅之外,可以适当进行心理辅导“越界”行为与措施。

2.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在每次团辅结束之后,指导老师除了记下必要信息外,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头脑回顾,加深印象。另外,要注意收集其他外来信息,如教师评价、班长反馈,特别是来自室友的评价。指导老师可以对需特别关注学生安排一名室友“信息员”,指导老师要经常与“信息员”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学习困难生的近况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等信息。这样,指导老师对团辅中的每个学生能建立一种相对完整的信息体系。

三、存在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困难

1.团辅对象的不可选择性。本次团辅的对象是进入学院规定的不及格学分警示警告的学生,以及个别临近警示警告的、指导老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团辅的学生,没有随机性,具有不可选择性。

2.参与积极性低。学习困难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较差,这些学生处于班级的边缘,往往有厌学情绪,经常逃课,与班级同学交往较少;或者网络成瘾,大部分时间花在寝室或网吧上网、游戏;或者人际关系很紧张,情绪脆弱,经不起挫折。他们对参加团学组织、班级活动、评选奖学金等提不起兴趣,慢慢他们成为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困难生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性低下”对团辅的开展带来极大不利,这需要指导老师坚定信心。虽然学习困难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经过高考筛选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知情意系统是完整的,他们知道并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也希望能够完善自己。

3.配合主动性差。学习困难生不仅参与积极性低下,而且在团辅活动中缺少配合主动性。当指导老师告诉他们这个团体的性质和目标时,个别表现出“不屑”或“反感”,个别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对方是老师,自己学习成绩差没办法,学生还是要听老师的,老师让我来我就来”,至于活动中的配合与反应就只能属于“应付型”,缺少情感投入。

(二)原因分析

1.个性。学习困难生存在积极性低和配合主动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个性。个性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态度等在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上的表现。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张扬”,他们对团辅表现出明显不满,甚至在言语或行动上表现出抗拒。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个性“沉默”,他们习惯低下头,做一个“乖”学生,仿佛在认真听讲,但让他们行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节奏马上表现出慢一拍。

2.观念。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活动。学习困难生的观念表现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新款游戏、网络朋友等,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而对于别人“给”他的事物,如参加四六级考试、团辅等,表现出较强的消极性。他们并不是没有积极性,而是他们的观念左右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利用观念系统对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计划、实践等活动,但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理性: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本领,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3.男女生比例。学习困难生团辅开展困难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所在专业学生以工科为主,不及格学分多的基本是男生。对于个别女生,出于综合考虑并没有让她加入团辅,男女比例基本失调。一群男生聚在一起做团辅,谈如何交朋友、打开心扉、分析成绩差原因等,是相当有难度的。

四、取得效果及建议

(一)取得效果

1.学习成绩有所改善。通过两个学期各两次的团辅活动和近80人次的个体谈话,3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改善。最直观的就是同上一年级同一时期的不及格警示警告人数进行比较,有了较明显下降。通过开展团辅,这些学生提高了对待学习的警惕性,更加清楚意识到学习提高和毕业拿证的重要性,团辅促进他们在上课中或课余时间里能多一份关注学习的情感。另外,学习成绩的改善也得益于这些学生是指导老师(思政辅导员)的直接管辖学生,指导老师对这些不及格学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

2.人际交往水平有所提高。通过团辅,学习困难生拓展了交往途径,认识一些专业外同学。通过分享兴趣,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周末可能会一起出去活动,如钓鱼;或者,他们虽然没有加强联系,但他知道另外一个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爱好,如喜欢日文。通过分享理想,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还有其他人有同样的梦想。学习困难生在思想上找到一定的共鸣,这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了尝试性和主动性。

3.个性趋向外向、开朗,情感表现较之前丰富。通过信息员“情报”,这些学习困难生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上有一定的改善。例如,在寝室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领域”清扫一下,或者参与进来;他们参加寝室聚餐或班级聚餐的次数也在增多(信息员也发挥着“鼓动”作用);他们碰见指导老师会比之前热情不少。

(二)特别建议

1.团辅和个辅相结合。针对学习困难生,指导老师要坚持团辅和个辅相结合。主要原因有:(1)在团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有些无法在现场解决,有些也不能在现场处理。所以,一定要坚持在团辅之后,及时采用个辅,解决、处理、协商团辅过程中的问题。(2)团辅是一种群体模式,一方面,分享交流的内容比较大众化,比如谈人际交往、应对压力等普遍话题;另一方面,群体模式下的分享,学生容易把自己隐藏起来,并没有吐露真情。因此,团辅后适时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3)要提高学生的成绩,离不开个辅。就针对学习不理想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个辅比团辅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指导老师甚至可以“越界”到业务辅导员,指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如何重修、如何报名等事务性事项。

2.善于总结。第一,要善于对团辅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在开展辅导时,要注意观察团体成员的变化,如有需要,及时调整辅导策略。第二,要善于对后期回访进行总结。追踪调查可以知道团体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帮助指导老师不断完善团辅计划及团体历程。对参加过团辅的成员进行回访记录,主要任务是评估、总结团体成员的成效,整理成员资料并存档,对成员进行观察、访谈、记录。

3.辅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这种开放精神,接受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遇到困难也不能急躁,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指导老师要有积极心理学的欣赏心态,相信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都是可以取得不错成绩的,要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学习困难生对于学院的学风建设、班级的班风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能通过团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把他们从班级的边缘拉回到班级中间,拉回到学习轨道上,这样既帮助他们改善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有助于他们较好地完成学业,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初中毕业准备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而言,其大部分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都是源于学习。因此,为了有效舒缓高一新生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团体辅导应该被完全“派上用场”。通过团体辅导,高一新生才能够逐渐转变自己的身份,更加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团体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概述

团体辅导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进行团队成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团体辅导的实施者是由团体领导者带领,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以同一主题为目标,并针对这个主题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最终的领悟,从而有效地适应高中的新生活。这种团体辅导的模式能够给团队成员营造一种与社会环境相近的氛围,让团体中的所有成员能够更加融洽的与其他成员进行相处 ,并从中收获更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是生活方法。通常情况下,团队的领导者在团体辅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必须具备过硬的领导能力、专业能力和权威性。对于高中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一的新生活,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完美”过渡。

而这里所说的学习适应性则指的是让学生根据学习条件的不同去合理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在团体辅导中,则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团体辅导的主要研究价值

在团体辅导中针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高一新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速时期,也是其最敏感、最迷惘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长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困扰极其容易让学生的身心变得不健康,最后甚至会走上歪路。我所研究的学校是当地县城的重点高中,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县城中的各个乡镇学校。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无论是在人际环境上、生活环境中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专业过硬的心理辅导的话,很多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此时,教师必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更加能够适应高中的新生活。

三、团体辅导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

开展团体辅导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第一,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人们往往通过模仿他们的行为进行自己行为规范的最终确定。因此,在团体辅导中,成员之间往往能够在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氛围中进行模仿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之前的不足之处,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便于更好地去适应高中的新生活。第二,人本理论。人本理论是理论界的“舶来品”。在人本理论中,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独立个体,人的感知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感受。不管处于何种地位的人,都最终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他人认可。在人本理论的理念下,每一个都是值得信任的,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恶”也仅仅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抵御而已。同时,在人本理论中,团体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人本主义鼓励每一个团队成员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利用一些巧妙的互动收获更多的心理满足感。在人本理论中,团队的情境其实就是生活情境的一种真实反映,让团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了解、相互感受,在彼此熟悉的过程中达到“治愈”的最终目的。

四、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阶段分工略述

为了更好地进行团体辅导,以便改善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阶段性分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在广泛搜集和调查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方案的实施阶段。毫无疑问,这是个最为关键的阶段。我选择了本区重点高中,高一的两个班级进行现状调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与高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相配套的实践研究。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课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对在实施过程中搜集和整理出来的文字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且最终形成一整套的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这是对之前工作成果梳理、汇总和总结。在这个阶段中,将之前的各种研究内容最终形成相应的成果论文等。同时,在这个阶段内,高一新生完成了一系列的心理成长与蜕变,心理防线变得更加牢固,为将来迎接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策略

通过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有效挖掘有用资源,让学生的沟通效率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具有张力。例如,教师应当加强了解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喜欢的讲课语速等。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易懂语言的同时,加上一点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分享,或从学生身边的人际关系入手,就能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拉伸到最大。同时,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应该尽量避免,而是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通过这扇窗户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的信息。

其次,在团体辅导工作中,教师还必须关注每一个成员,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过于粗糙或者是过于细致。在把握整体性的基础,注重相应个体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个抽象的问题具体落实到个人,也才能让最终的团体辅导变得游刃有余,效果良好。

再次,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具体而言,应该保证每个团队中都有各个成绩阶段学生的数量分布。避免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组,也避免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被集中分配在一个组。很显然,这样的分组方式都是极其不利于团队辅导工作开展的。

最后,在开展团体辅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相当数量的新鲜元素,通过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让学生的兴趣点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例如,当看到学生比较困倦或者是乏力的时候,一个短小精悍的笑话或者是几句插科打诨的俏皮话都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些新鲜元素的加入看上去十分不起眼,但是却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充分的释放,进而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团队辅导,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建设。换言之,教师想要在团体辅导中收获更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生硬且具有距离感的关系必须被完全打破。在新形势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只有在这种良性关系的驱动之下,团体辅导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并让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得以全方位提升。

六、结语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其在面临一个新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工作,高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尽快适应高一新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蒙.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2] 徐进胜.农村高中贫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王心亮.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一年级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应用实例 学生工作

一.团体心理辅导定义

人生活在团体的世界中,并且在团体中学习与成长,因此,以团体的方式来教育或助人是最自然,最真实,最有效的方法。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团体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2.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3.团体咨询效果容易巩固。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团体心理咨询有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四大功能。 团体咨询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以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同时也用以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适应,更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的正常人,以发展为目标,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

四.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益处

1.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

2.在团体中凡是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或者辅导员,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并针对需要特别予以帮助的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

3.在一个多人的团体中,能够松弛学生的紧张和不安,通过团体中成员的互动和团体活动,自我反省,自我思考,可以得到与个体咨询截然不同的收获,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增强信心。

4.与个别咨询或者谈话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与更多的学生接触,并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面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

5.同样的,给更多的同学提供接近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辅导员的机会。

6.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将更加有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高校教育领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实例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1.《轻轻松松交朋友》人际关系训练小组;2.《认识他和她》异往探索团体;3.《同在屋檐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成长营。

专业技能素质训练:4.《我的生涯我做主》职业生涯探索团体;5.《天天向上》学习技能提升小组。

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能力训练:6.《发现一个伟大的我》贫困生自强训练团体;7.《网络伴我健康成长》网络依赖大学生治疗团体。

教师心理素质训练:8.《教师快乐成长营》教师情绪管理团体;9.《快乐教学,快乐研究》研究生导师压力管理团体

学生日常管理训练:10.《走进新生活》新生班级团体;11.《心的启航》毕业班辅导;12.《党旗飘飘》主题党日。

以上不同的主题团队活动为例,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到开展整个过程由辅导员自主进行,并可以应用在班会,团会,学生干部培训,座谈会等各个活动中,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服务于大学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六.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学习心得范文6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赵英,陈云在其文章中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团体并不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赵英,陈云还在其文章中提到,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过于重视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学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够。

2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系列的,是对一个团体的多次辅导,分阶段,每两次辅导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情感连贯、主题渐近的过程。

2.1关系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的目标就是关系的建立。一般1到2次的辅导,使得成员可以相互认识,建立良好的团体成员相互关系以及良好的团体辅导心理氛围。

2.2主题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团体心理辅导步入辅导的主题,主要目的是使成员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并且受到启发以模仿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一般是3次以上的辅导。

2.3团体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团体心理辅导已经即将结束。在这个时候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可能会使成员依依不舍,有的还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系列团体辅导的最后1到2次要进行团体关系结束的处理。可以设计一些分享活动,让成员们回顾分享在整个系列团辅中的成长与收获。

3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运用的现状

3.1组建新团队

高校新生入学,新生会存在较多的不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建立良好关系。余洁等人在其文章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生活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中有一部分就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来使新生相互认识。

3.2针对学生普遍困惑,进行专题团体心理辅导

高校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普遍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余洁等人在其文章中就对新生的适应性做了较为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张徽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在校园适应与满意度两个维度的适应水平显著提高。王小凤等人在其研究中得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疏导寝室人际交往障碍,改善成员亲密度,促进良好 的人际交往等产生一定的效果。

除了新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外,还会有危机情境应对。阚瑞云的研究对一名女生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进行了危机干预研究。研究表明学校建立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情境危机,减轻其创伤反应,维护校园的安定,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与课程相结合。曾令玉,林凡在其研究中就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生命教育课程相结合,通过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启发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认识生命特征,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3.3针对某类困惑较为突出的学生群体

一类特质相似的学生会产生相似的困惑,这样的群体也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王风姿,张海华在其研究中就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说明统合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干预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切实有效。

4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运用的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是适用面广、形式多样、获益面广、主题涉及丰富等等。从心理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辅导运用的开始到现在,这些优势已经明显体现,并且与高校心理辅导的需求相结合,越来越受到高校心理辅导的青睐。笔者认为:第一,在当前高校教育的背景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下,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第二,团体心理辅导还需要通过实践去完善并且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赵英,陈云.谈校园团体心理辅导的认识及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余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大学新生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校园心理,2013(4).

[3] 张徽.团体心理辅导调适大学生适应不良问题研究[J].世界家苑,2011(6).

[4] 王小凤.团体辅导在解决寝室人际冲突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

[5] 阚瑞云.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境危机的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