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粉笔;体育教学;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76-02

20世纪,学校的运动场地大多数是煤渣地、泥地,体育课上为便于教学组织,多半用石灰粉来打点画线,而如今各地学校一一建起了漂亮、整洁、耐用的塑胶场地,原先的石灰粉开始落幕。笔者发现粉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再是室内课用于板书的教学专用品,在塑胶、水泥、地砖等场地上体育课,只要巧妙地运用好一支粉笔,不仅有利于教学组织,规范体育课堂常规,还能增添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较好地掌握。笔者选用几种教学案例,仅当是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探讨思考。

一、画出“标志”

“标志”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用粉笔在合适的场地画出标志,可以是点、线、圆等,这也是粉笔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规的用法。

案例一:“课堂组织类”

比如在起跑练习时,起始线画一“短线标志”作为准备线,画一“长线标志”作为起跑线(图1),使各组更有秩序。用粉笔画出整齐的“×”标志,帮助学生明确排队站位,快速拉开间距,避免相互碰撞,使课堂秩序更加井然有序(图2)。学生分组游戏,用“数字标志”间隔场地,教学中能时刻引导学生不偏离指定场地,利于学生保持安全的活动间距(图3)。

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站位,拉开活动间距,便于练习,利于安全教学。

建议:为了使“粉笔标志”更加清晰,无论是塑胶场地还是砖块地面,活动前尽量清扫场地,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其次,教师要关注授课对象运动能力,科学预设学生的安全活动间距。

案例二:“动作教学类”

巧用粉笔,还能辅助动作技能的教学,比如立定跳远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脚尖踩线犯规,可以紧贴起跳线画两只脚印,学生就不容易做错(图4)。站立式起跑时,在起点处画两个脚丫(图5),也有类似的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也特别受用。

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动作要领,辅助动作教学。

建议:由于学生身高、能力等个体差异,比如做动作时,脚的前后或左右间距略有不同,在类似于“脚印标志”案例时,教师应注意画标志的均衡性,教学中也要关注到个体差异,提示学生以标志为中心,动作以舒适为主。

二、画出“方向”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便于教学组织,还可以巧用粉笔画出运动的路线和方向,帮助规范体育课的活动常规,提高活动安全性。例如指示学生绕标志桶的方向,返回队伍的路线等等(图6)。

作用:规范体育教学运动常规,提高活动安全性。

建议: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粉笔画的线条尽量清晰流畅。其次,在学生练习前,教师事先给予强调和提醒,练习效果会更好。

三、画出“场地”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多而场地少的尴尬,利用粉笔则能巧妙避免这一窘况。可以轻松画出多个运动场地,如立定跳远、跳单双圈、圆上运球等教学场地(图7)。

作用:使课堂组织更加清晰,教师按照授课学生数还可以增加多组练习,有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建议:在进行多个场地分组练习时,为了加强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安全性,建议各组选派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导作用。同时,教师更应时刻关注各组活动秩序,确保各组学生安全有序地活动。

四、画出“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适宜的情境辅助教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适用。例如,画出大小不一的“石块”“独木桥”,进行趣味情境游戏(图8);画出可爱的“苹果”或“爱心”,明确学生的站位(图9),巧妙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画出喜爱的图形做标靶(图10),使游戏更富有童趣和挑战……

作用:让运动与绘画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合作交往的能力。其次,还能使游戏井然有序,形象生动,使课堂更富有生机。

建议:有些情境需要教师绘画的,建议在课前完成。课中为了避免学生绘画用时太久,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比比哪个小组快又好,积极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与能力。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学生合作绘画完成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与兴趣。

五、画出“激励”

教学中,巧妙运用粉笔,还能辅助激励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团结齐心,勇于进取。

案例一:“目标激励”(适用个人)

如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等教学时为学生画上几条目标线(图11),练习足球射门时在各点写上相应的分值(图12),简简单单的几笔,却能激发学生不断练习与挑战,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案例二:“计数激励”(适用团队)

如加速跑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进行加速跑比赛,教师用粉笔在各赛道的终点处画“正”字累计每组成员依次获胜的次数,分值高的组获胜,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多次循环比赛的结果(图13),教师还可以结合奖励机制进行获胜组的奖励。一支粉笔巧妙地将个人比赛与团队相融合,让简单的跑步比赛变得不再寻常。

作用:激励效果明显,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挑战意识、团队精神,促进有效教学。

建议:若能运用个人、团队等奖励机制进行比赛,效果更佳。其次,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团队意识,暂时落后的小组能做到不指责、不埋怨,引导学生互相鼓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六、画出“评价”

用粉笔画出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或较好或不足,用粉笔直观地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激励学生不甘落后,不断进步。例如,立定跳远练习,在前方目标位置直接写出成绩等第,或者以图形代替等第,更显趣味(图14),笔者为之取名“等第评价”。又如助跑跳远教学时,笔者在沙坑附近画上一星、二星、三星,用两种颜色的粉笔分别设置男女两个星级站位,学生依次练习,教师依次评定,并引导学生站在相应的星级位置(图15),几颗星星不仅巧妙地引导学生有序站位,还体现了课堂的及时评价,为分层教学作好铺垫,笔者为之取名“星级评价”。这两种案例,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

作用:能达到较好的激励与评价效果,为实施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评价观念;评价建议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正确的认识与实施评价,对于有效地进行数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的许多专家以及广大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改革,但绝大多数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小学以及初中生的学习评价,对于高中数学评价涉及较少。

在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后,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学习评价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高中数学教师的评价观念是否发生了转变?一线教师对课标中评价建议的看法如何?笔者对所在学校以及兄弟学校的部分数学老师以及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教师问卷及访谈的分析,我们发现新的评价理念已经得到广大的一线教师的肯定,部分教师正在尝试将新的评价理念带入课堂,但普遍感到操作较为困难,大多数一线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持向往但是又怀疑的态度。

一、问卷调查数据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对课标中的评价建议的看法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36%的教师认为新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操作”,51%的教师认为“操作很困难”。但受访的教师中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可以很好的操作,也没有一位教师表示根本“无法操作”。绝大多数的受访教师认同评价对于课改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认为课标中所建议的评价内容以及形式多元化的要求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操作是存在相当的困难。

二、访谈结果分析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些信息:

教师1:“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点评价相对容易,但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不知道怎么去评价”。

教师2:“指导性建议过程性评价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教师3:“《课标》中要求关注每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但一个班上那么多学生,真正操作谈何容易”。

教师4:“我也知道评价应该突出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但有时候碰到让人生气的事情或者学生,就忘了这点了”。

教师5:“现在数学课这么紧,舍不得空出时间让学生互评和自评”。

由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评价的指导性建议比较空泛,实际操作很困难。要求教师根据该指导思想构建评价体系,不仅对一线教师相当有难度,即便专家自己实践可能也会不尽如人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于新的评价方法的渴求,但是苦于缺少相关的经验以及理论指导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没有能力去开发新的评价方法。

三、总结

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表明课改实施多年后,有很多老师评价观念发生了改变。

1.好的方面

(1)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从注重甄别、选拔转为更注重激励和发展。

(2)高中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开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3)纸笔测试仍然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大部分高中教师开始理性的对待考试和分数。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笔试测验的意义重大,高中数学教师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仅仅通过单纯的纸笔测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也是不全面的。有部分老师主张通过分数和等级来衡量,为此开始了初步探索。

2.不足之处

(1)仍有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墨守成规,没有转变数学学习评价观,强化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使评价难以发挥导向、激励等功能。

(2)教师在具体评价中不能很好地将新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付诸于实践,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3)过程性评价涉及很少,成长记录袋几乎是空白,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参与管理和实施,学生自评互评很少,评价仍然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设计、运用评价量表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只注重学生的短期利益,不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林全,吴有昌.数学教育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3]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3

2016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计划(1)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委机关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委机关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三会一课活动的总体要求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制度,委机关党支部必须把三会一课活动纳入工作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部要结合我州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根据委机关支部的特点,有针对、有重点地组织好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机关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为全州政法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三会一课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

(一)支部委员会

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委员参加。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结合支部实际研究支部党建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工作情况;分析支部党员状况 ,制定党员教育管理措施;讨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问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其他需要支部讨论的重要问题。

(二)党小组会

党小组会由党小组长主持,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汇报交流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支部近期的工作,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支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目前,委机关党支部尚未成立党小组,党小组活动统一以支部活动形式开展,随着机关党员的增多,下一步可考虑机关党支部适当设立若干党小组。

(三)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其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有关文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指示;听取、讨论和通过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党员的表彰或处分等问题;讨论发展新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问题;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讨论支部委员会提交的其他重要问题

(四)党课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组织好党课教育,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课由支部委员轮流主持,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支部党课教育内容根据每一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实际需要确定。其主要内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党规、党纪和党风廉政教育;与时俱进,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工作业务、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等等。

三、三会一课活动的时间安排

1、每年年初委机关支部要根据州委和省委政法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州直机关工委的工作安排,制定机关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计划,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州直机关工委备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三会一课活动必须定期进行。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每半个月上一次党课。根据工作需要,三会一课活动也可随时进行。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推迟进行。

3、三会一课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进行。因特殊情况周五无法安排时,支部可另调时间。

4、三会一课活动的召集人或主持人应加强三会一课的组织工作,将三会一课的时间、地点、中心内容等事项在事前通知每个参加者。

四、三会一课活动的具体要求

1、三会一课在内容上,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形势,围绕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

2、三会一课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注重实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积极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要克服和防止为开会而开会的走形式、走过场的做法。

3、严格三会一课考勤制度,健全三会一课记录簿,会后及时小结,使三会一课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4、三会一课活动必须单独召开,不能以业务会议或其他工作会议代替。

5、党员要自觉参加三会一课活动,不能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对半年内三次以上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支部及时提醒并给予批评教育。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经批评教育仍无转变,属预备党员的延长预备期直至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正式党员的不得参加优秀党员评比。

6、支部对因病长期休养的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活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参加三会一课活动确有困难的可指定专人向其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保持经常联系。

2016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计划(2)

根据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2014年机关党建课题研究的通知》要求,我厅机关党委认真分析了《通知》中列出的重点课题,最终选定三会一课这一在我厅机关党建工作中相对薄弱、需要突破的课题。半年来,我们以我厅23个在职党支部为主要调研对象,主要以查阅支部材料、访谈支部书记和党员等形式开展调研,同时参考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逐渐理清了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的工作思路。

一、三会一课制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

(一)基本内容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议、党小组会和按时上好党课。

1、支部党员大会的主要内容有:一是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二是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三是讨论发展新党员和接收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四是选举支部委员会成员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五是讨论需由支部大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2、支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二是讨论通过年度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五是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党员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六是讨论支部工作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

3、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三是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的情况。四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党课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二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三是学习党建相关理论和知识。四是结合当前形势,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二)次数要求

一般情况下三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小组会,每两个月上一次党课。

(三)重要意义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党支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对党的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党的会议上进行民主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统一思想,做出决议。同时党员定期讨论支部工作,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总结工作经验,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接受批评和监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从而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情况

在2011、2012年省直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各单位是否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是否执行了三会一课制度是一项明确的考核内容。 2013年考核没有再次强调这一项。这种调整与我们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关。这种现象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省直机关中,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情况总体不佳。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三会一课合成一会开

以我厅23个在职党支部为例,23个党支部召开的会议均为支部党员大会,未正式召开过支委会议、党小组会议。党课也与支部党员大会融合在一起。例如,我厅机关党委要求各党支部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党支部纷纷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学原文、学社论、学解读,交流讨论学习心得,结合业务工作,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等等。很多支部还多次召开学习会议。从三会一课制度的具体内容要求来看,传达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了贯彻执行厅机关党委布置的工作要求,明确了每名党员的学习任务,党员接受了形势任务教育,可以说落实了三会一课。但从三会一课制度的形式要求来看,只能算完成了三会一课中的一会即支部党员大会。从支部记录本上也仅能体现出支部党员大会的记录。这种现象可否算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值得探讨。

(二)三会一课数量打了折扣

经统计,我厅23个在职党支部2013年平均召开会议18次,其中按照厅机关党委要求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文件精神3次,按照厅机关党委要求布置支部党建工作3次,按照厅机关纪委要求布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1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8次,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讨论党员入党、推优评先等其他事项2次。三会一课制度要求的总数量是一般情况下全年34次46次。从数量上看,没有达到要求。

(三)三会作用基本发挥,一课质量有待提高

应客观看到,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扬党内民主推先选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三会的具体内容没有漏项,制度的作用基本得到了发挥。但是一课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上党课多数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形式和内容,党员领导干部自己备课上课较少。

三、三会一课制度未得到较好落实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对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有所松懈

三会一课制度是多年前提出的一项组织制度,近年来,在各级会议文件中强调的不多、不突出。因此,有的党支部、党员认为三会一课制度过时了、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了,对三会一课制度在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

(二)客观情况造成无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

以我厅23个在职党支部为例,支部党员人数从3人到21人不等,大多数党支部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下,各党支部没有党小组这一组织层面;党员人数少的支部,连支委这一组织层面也没有。所以,客观上造成无法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议。

(三)三会一课的内容设置有重叠

例如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均要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操作来看,各党支部党员人数都不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学习讨论最快捷、最高效,所以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不再召开党小组会或再单独上党课。例如支委会议、党小组会均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各党支部也均把范围扩大至全体党员,在支部党员大会开展此项工作,等等。因此,各党支部认为分别召开三会一课的必要性不大。

四、联系实际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党支部、党员赞同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但应联系机关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可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在机关党支部中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我们的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严格要求,长期坚持落实三会一课

要及时对当前党支部、党员思想上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松懈思想和错误认识进行引导和纠正。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促使机关各党支部、党员充分认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增强支部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方面的重要性。只有在认识上提高了、思想上重视了,才能把三会一课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另外,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操作细则,明确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组织实施等。同时,将三会一课的落实情况纳入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党支部书记要作为支部落实三会一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各党支部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二)不减内容、灵活形式,发挥三会作用

一是针对党员人数少的支部,不勉强成立支委会和党小组。在三会明确要求的会议内容不减少的基础上,三会可以继续合成一会开。比如原本要求支委会讨论通过年度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可以列入支部党员大会议题。二是针对有支委会和党员人数较多的支部,可以试行三会分别召开。例如我厅秘书处、保卫处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原本就有支委会,可以考虑成立党小组。可以结合业务工作分工,也可以按就近就便原则划分党小组。结合我厅实际,党小组要更多地在组织党员学习交流上发挥作用。

(三)充分准备、形成机制,做好一课文章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构建

目前在高校传统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学生身体素质低、教师教育理念不良、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化落实与高质量实施。而将智慧体育融入到传统性的教育模式中,就能够借助线上平台、线下课堂的相互整合形式,打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较为活跃、宽泛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在体育技能、知识与实践操作学习方面的有效性。

一、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问题

教师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还很难激发起学习体育技能、身体锻炼技巧的兴趣。主要的问题表现为:

(一)难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传统模式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其体育技能的掌握、日常的身体锻炼,很难从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等层面入手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这样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肺活量方面、身体素质方面、力量和耐力方面不佳,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各个省市已经针对此类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教学政策和制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期间,很难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身体锻炼、技能学习环境,无法通过有效性的措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1]。

(二)缺少健全的教育体系从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层面而言,其中还缺乏较为良好的教育体系,首先,没有形成正确的理念,无论是高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学生为了得到很高的分数,会参与到枯燥性、机械性的技能练习活动中,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不能按照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制定体能训练与技能练习等实践项目,很难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甚至没有形成因材施教的专业化教育理念,导致各方面教学工作的实施,不能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其次,所应用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非常单一,虽然教师可以利用俱乐部、选项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此类模式的应用,教师和学生过于集中,还是局限于教师进行教育、学生进行学习,不能灵活性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没有设定全面性的评价指标。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模仿教师的示范,在下雨的时候、天气异常的时候,只能进行室内的教育,难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灵活性、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活动[2]。

二、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意义

从具体的体育教育层面而言,将智慧体育和传统的模式相互整合,有着一定的育人价值和意义,主要的意义体现在:

(一)能够提升课堂信息化水平智慧体育的应用使得传统性的课堂局限性被打破,可以将物理性、数字化的空间全面衔接,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体育行为方面的监控工作、分析工作与测量工作。而且在智慧体育的教育领域中还能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行为有着系统化的感知,便于开展教育监督工作、体育课程落实状况的管理工作等,同时还能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精确性的数据信息、科学化的指导手段等,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关体育活动中。课堂教育方面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智能化技术,分析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质量较高、美感较强的学习视频,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标准化的体育技术动作,还能增强其体育的审美能力、综合素质[3]。

(二)能够为教师提供优质性的教育资源智慧体育中涉及的体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就是教学方面、医疗方面、文化方面等各种资源,例如在教学中会为每个体育动作设置卡路里消耗的指标数据,学生在了解之后就会形成自主性身体锻炼的兴趣,在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规避意外风险。而且在智慧体育中还能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学生打造相应的运动空间、模式和生态系统,使得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创造出较为轻松愉快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点掌握与理解效果。智慧体育中的网络平台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教学资源也很优秀,教师可以在其中整合、搜集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性资源,在科学配置课堂资源的同时,实现线上教学、传统教学之间的互动与联合,最高程度上进行各种教学模式优势资源的配置,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指导质量和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4]。

(三)能够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相符从本质层面来说,智慧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性、准确性的对人们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产生理解,属于高级系统化的生态工程。新时期的学生有着鲜明个性特点,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而智慧体育和传统模式的融合,就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自动化提出各种锻炼计划,使得学生选择和自身身体健康、需求较为贴近的身体锻炼方式,满足其在形体塑造方面的需求,这样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同时,能够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身体锻炼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增强教育的效果[5]。

三、智慧体育与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构建

上述内容中研究了二者之间互相融合的意义,为将两者融合的价值彰显出来,下面提出融合构建的建议,旨在增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高效化程度。主要的融合构建建议为:

(一)构建运动打卡的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智慧体育平台已经开始向着功能化方向、个性化方向进展,为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身体锻炼习惯,可以发挥智慧体育平台技术作用,构建运动打卡模式,先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等,为其提供各种身体锻炼的建议,针对性的编制相应的锻炼方案和规划,使得学生按照自身身体状况、体育技能学习目标等选择其中某项打卡的项目,在每天锻炼和学习期间都可以积极打卡。在平台中应该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安全性、动作技术准确性的教学视频,主要涉及核心力量锻炼的教学视频、心耐力锻炼与四肢力量锻炼的视频、身体某些位置运动损伤康复锻炼视频等,在学生打卡的过程中,自由选择锻炼项目、接受平台的监督,然后教师在课堂教育之前了解学生打卡、学习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参与锻炼、学习技能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性的解决某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节省课堂的反思与总结时间,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增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学习效果[6]。

(二)构建相应的体育育人平台对于智慧体育的相关平台而言,具有资源整合特点、信息的特征,将其和传统模式相互融合,应着力构建体育育人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将线上与线下相互联系,增强有关的育人效果。首先,从物联网发展的情况来讲,体育运动中普及量最高的就是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将其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能够使得经验类型的教学转变成为科学设计类型的模式,精细化的研究学生运动数据,个性化开展指导工作,还能过程性的进行评价,因此,建议高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传统性的教育工作中应用智能化运动装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运动档案,例如:采用运动手环,在微信平台中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状况、运动密度、卡路里的消耗状况等准确的监测,自动化的采集各种数据信息和指标,跟踪性的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时间长短、健康性等,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可以查阅有关的运动档案,了解学生日常运动状况和身体健康的情况。其次,构建平台之后还需为学生推送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和信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等,在平台中推送体育新闻信息、身体锻炼信息、康复信息、营养学信息、保健信息、解剖学信息等,利用各种信息内容调动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方面的兴趣和欲望,逐渐形成较为良好、健康的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习惯[7]。最后,在平台中应为教师、学生、家长设置相应的界面,对于教师来讲,所设计的界面应该和体育教育相关,涉及布置作业的系统、批改作业的系统、学生体育锻炼检查的系统、请假条审批系统等,还可以在平台中和其他的教师互动沟通,及时性地解决问题,相互分享成功的经验。从学生界面来讲,就是为学生设置体育技能视频内容、体育赛事内容、体育新闻内容、作业打卡内容等,可以在其中与其他同学沟通、和教师之间交流,也可以申请请假。所设计的家长界面,就是家长可以在平台中了解学校政策和制度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等,同时还能为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学等提出宝贵意见。这样在完善智慧体育平台、增强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智慧化的系统与平台增强传统教育的效果,发挥先进技术和系统的作用优势。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监测系统教师可以借助智慧体育平台,将课堂传统教育工作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教学监测工作等相互整合,借助新型的教学指导模式、监测方式等调动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科学性进行学生体育技能操作、身体锻炼的指导与引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专业化的仪器设备对学生心率状况、体能消耗状况等进行监测,在操场、宿舍中也可以设置健康测评的仪器设备,利用边界性的健康评价方式与管理方式等,及时性的将锻炼结果反馈出来,然后在智慧体育平台中利用动画形式和字幕形式等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在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的情况下,能够增强其自主锻炼、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8]。

(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教师应重点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教育方式相互融合,最高程度上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作用。课前的预习阶段,通过智慧体育平台为学生发送理论知识、技能内容,要求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学习知识技能,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后到平台中了解具体状况,然后在线下的课堂教育环节中对其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查,按照学生所使用的智能装备、智慧检测结果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设计运动强度和频率,保证教学的安全性,借助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指导。在课后的复习环节,主要是在智慧体育平台中为学生设置体育动作和技能练习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然后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智慧体育平台中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录下自己的体育动作视频,上传到平台中,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明确学生在体育技能和运动过程中的不足,且学生在自主录视频期间也能够通过视频的形式及时了解自身在体育学习方面的不足、运动技能的缺陷,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技能掌握状况等,改善学习现状、弥补学习的不足。

(五)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系统建议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融合智慧体育与传统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在智慧平台中了解学生在不同信息和视频方面的点击情况,明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然后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为其选择感兴趣的教育内容,线上为学生播放视频,线下针对性地评价和分析学生具体运动状况、薄弱部分和兴趣情况等,为每位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设置差异化的预习知识点、运动的方案计划,提升体育教学指导的精准度、个性化水平,同时还能在良好的教育指导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在智慧体育平台中学习、了解与掌握各种体育动作技能、身体锻炼的技巧等,甚至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9]。

(六)构建家校合作的系统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运动素养的形成,单凭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家长也应参与到监督和监测活动中,建议高校和体育教师在应用智慧平台期间,能够构建家校合作的系统和模块,家长通过有关系统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状况、监督学生日常锻炼情况,和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提高身体素质。家长可以在系统中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运动的信息、情况等,也可以与教师共同商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提高身体素养,这样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能够增强体育教育效果。除了上述几点智慧体育和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融合方式之外,建议高校和体育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特点、体育知识的学习需求、体育技能的学习情况等,在智慧平台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推送不同的视频和信息,确保学习目标和信息能与学生的需求、兴趣等相符。同时还应借助智慧体育平台完善和优化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机制,引进先进的教学APP等为学生传输视频、传送资料等,使得学生动态性、随时性地学习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借助智慧平台直观性、可视化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体育技能、身体锻炼技能学习状况,不断增强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10]。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库,交互式在线平台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从而引起全社会对干部培训的关注;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体现了对时展脉博和新形式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要用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针对性培训创造条件,远程教育这一培训方式已被广泛应用。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倍受重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因特网(Internet)向全球进行远程培训教学。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作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教学培训形式的突破和创新。我国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很不平衡。国民教育已有67所大学开展远程教育,党校系统如广东、海南、山东、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党校在已建好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络的同时又建立了覆盖本省市区域的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用于干部培训、考核,同时还在网上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共享。而西部地区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加快西部人才教育和培训的瓶颈,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急需加快发展。

1 全疆党校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1.1 卫星传输网络

新疆党校系统内设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通过卫星频道接收远程教育信息。对于新疆这种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网络发展较慢的地区,这种方式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如传输不受地域条件和地理条件限制,具有极佳的广播幅射性,覆盖面广;网络建设速度快,费用低,而且技术成熟。新疆自治区党校为A级站,其余30个地州都设有地面卫星C级站点。用于远程监考、接收直播课程等应用服务。站点的远程教学接收设备包括LNB接收机及DVB接收卡和电视,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加DVB接收卡接收广播的数据。

1.2 VPN虚拟专用网

根据中央党校的数据资源共享规划,基于TCP/IP网络协议,建设可靠的高速的可管理的VPN信息专网,以实现全国党校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与应用。这个虚拟专网建设列入了中央党校信息中心的十二五规划之中。以自治区党校为主站点同时与新疆境内8个地州党校互联互通,建成全区的虚拟专用网,可以进行网上授课和视频直播,可与各地州党校同时召开视频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党校精神或共同组织学习。自治区党校远程教学中心建成以来,极参加由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和西部开发司举办的远程教学培训、远程会议、远程论坛以及工作交流汇报等工作。

2 现代远程教育在全疆党校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接受用户受限较多

现有的全疆党校系统远程教育网络只是针对正在党校学习的学员和干部进行的远程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能使干部和学员在家、在单位就能收看到教学课程的教学网络。现在所用的卫星传输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只是由地面接收站,接收到教学课程,再由党校教师组织在校学员在课堂进行学习。VPN虚拟专用网也只能够在党校内部接收到远程课程,而现在学员回到单位还需要继续教育,这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在家就能观看学习远程课堂。

2.2 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较多

首先,网络带宽不够。在新疆互联网的发展还没有内地那么普及,带宽租用费用相比较新疆的低收入使用费用较高。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音频、视频实时或非实时地将课程传给校园外听课的学生,因此对网络带宽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院校是通过Internet传输授课和课件,多媒体课件受传输速率的影响,授课效果不佳。易出现图像、声音不同步的现象。

2.3 视频资源水平良莠不齐

网络教育存在的共同缺点,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授课课件。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很难开发出优质的课件资源,有限经费进行课程开发,开发出课件简单,质量不高,数量也少。建立优秀的视频资源库,需要定时更新、补充新的优秀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源,需要大量专项经费投入。开设现代远程教育的院校所设课程数量及专业少,缺少多层次、多学科的教育,学习者选择余地小,而且经常是一个课程内容一个学校做过,其它的学校又接着再开发,教育软件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直播授课。

2.4 没建立和视频资源相配套的高水平试题库

加强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和完善,对学员掌握教学内容、引发对课程内容思考、激发学习热情起到重要作用。有的题库题目没有覆盖教学内容,不利于组织全面复习,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没能加强对试题库的更新和维护。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教师也因根据授课内容,因材施考,因时施考,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及时对视频资源所配套的试题库进行内容更新。

3 建立“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的必要性

3.1 新疆党员干部培训供给不足

当前全疆在职的各类干部共有70多万,需要党校进行培训和轮训的干部就有30多万,按照中组部关于5年轮训一遍的干部培训要求,每年就要培训干部6万多,而全疆党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每年只能培训需要轮训的干部的23%。远远达不到满足干部培训的需求。

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渴望接受再教育再培训,仅有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随着近两年网民数量的增加,远程教育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目前新疆基层党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从培训条件、培训规模,还是培训设施、培训手段上都很难适应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的需要。尤其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训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这一普遍问题在短时期改变,绝非易事。因此,充分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这些先进技术建设“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

3.2 新疆地域辽阔,信息普及率低

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域辽阔,远离内陆,使得交通、信息闭塞,影响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信息化是手段。为了使西部人力资源从结构到数量都能满足西部开发战略的需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

3.3 教学信息交互性强

教学信息交互性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双向卫星电视、师生约定的网上讨论等进行实时交互,通过BBS、Email等实现非实时的教与学信息的交互等,学员学习可以真正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从任何章节,按自己拟定的进度学习。真正体现以学习和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新观念。

4 建设“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的目标

4.1 形成开放、平等的学术氛围,鼓励学员积极思考

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应该建立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密切联系,应该组织各种党校系统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论坛,交流学员的心得体会,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教师应鼓励学员的观点,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开放和平等的学术氛围吸引学员积极参与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4.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学员自主学习

应以满足学员的需求为目标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支持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与时事密切相关的课程和资源,提供资源索引和操作指南,帮助解决资源查找和管理的困难。提供快捷的咨询和辅导,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Email或即时会话的方式指导学员运用互联网和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4.3 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策略和建议

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保证学员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学习任务应该反映学员的背景、兴趣和特点。学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员开展深层次思考,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应该能够向学员提供学习策略和建议,鼓励学员尝试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4.4 提供评价管理工具,支持学员自我学习评价

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应该提供作管理系统,保证学员能够方便提交作业,教师可以方便反馈作业批改意见和学习建议,帮助学员明确学习方向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应该向学员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提供评价结果,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使指导老师能够反馈给课件开发小组,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调整教学对策。

5 建设“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的技术方案

5.1 组网方式

“全疆党校系统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是全疆党校系统实施远程教育的通信支撑网络。网络采用光纤接入,由专线和路由器的方式组成中心站到远端站点对点的双向ATM宽带城域网。系统所需要配置的设备主要在中心站。中心站除要强化网管中心核心平台的功能外,还必须加强干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以保障“全疆党校系统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具有丰富的干部教育的信息资源。

5.2 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系统特点

系统用用JAVA语言构建,系统架构符合J2EE标准,系统运行应用的服务器底层运用采有VMware技术,使服务器可以达到企业级负载能力。系统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8 server,数据库采用oracle9.0。系统完成了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学习档案管理、统计与分析、动态信息管理、个人学习中心管理等系统管理控件。实现了系统管理智能化、功能设计一体化、先进的分布式管理、灵活的教学互动、分级分权管理、Flas课程,课程符合AICC、SCORM等国际标准。完成了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学员管理等功能组合成的网络学习软件为基础,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遵循使用便捷、内容丰富的原则,构建融学习、考试、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学习平台,逐步整合网上培训资源。

6 结束语

近年来,干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使之产生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我们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借鉴内地党校的经验,建设全疆党校系统交互式在线平台系统,以形成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搭建能完成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学员管理等功能组合成的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芳亮.高校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66-168.

[3]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03):13-16

[4]王立竹.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03):11-18.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6

公共卫生学院共开设20门课程,全部进行在线教学,其中同步教学1门、异步教学(含混合式教学)19门。自建课程3门,《预防医学》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医学研究方法》采用智慧树教育平台(原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卫生学》为超星平台院级在线开放课程;采用超星学习通异步教学3门,采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SPOC课程14门。

二、在线教学管理点滴

(一)严格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立德使命,全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直播课程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及教研室主任进课堂听课,课后立即召开视频会议,反馈建议。异步教学课程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一般为一周)报送异步教学阶段性工作总结,主要包含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情况、学生完成学习数据、“课程思政”情况、教师教学心得和下一步教学计划。教学督导在进入课程平台和直播课堂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教学总结对各课程进行综合性教学评价及反馈。

(二)经验分享,建设学习型组织

组织教师课堂观摩,教师在工作群中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心得同全体教师分享,各个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讨教学技术与方法,充分开发应用教学平台的功能,做到及时总结网络教学点滴经验、及时整理给全体教师学习。同时,组织全员参加各级各类的网络教学技术培训,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正确导向,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SPOC课程,通过策划、启动、预备、观课、协商、生成、提升七个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学习资料、测验、课堂讨论、综合讨论等环节设置。多门异步教学课程融入直播授课的形式,丰富教学方式与手段,逐步转型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直播课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和辅导答疑等内容,异步平台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做到同异结合,统筹安排、有备而来、且听且思、思维碰撞、思维延展、学而有获。

三、混合式教学精彩纷呈

(一)发挥自建课程优势,拓宽外校引用渠道

《医学研究方法》依托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医学统计学》,在智慧树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融入德育、智育、美育等课程思政元素,作为典型案例分别在学院在线教学工作简报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简报(第3期)。依托智慧树教学平台,《医学统计学》被杭州师范大学等7所院校,12个班级,722名学生选用。课程开展小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应用智慧树新上线的双向语音PPT功能,课上采用随机点名、抢答、投票、学生举手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增加了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把握每节课的框架体系。                     

(二)融入大学MOOC优势,弥补SPOC课程短板

《循证医学》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自主学习功能,结合钉钉直播教学,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都有清晰的记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平台中提的问题和建议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赢,教学相长。每周辅导答疑总时长均在36个小时以上,相关知识点讨论帖9个,讨论区目前共计220个主题帖,同学累计回复超过7000条,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情况的监测,每周开设钉钉直播讲解重难点内容,同时将教学录像推送给每一名学生。异步教学与直播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受时间限制,问题思考充分,学习效果显著。

(三)发挥专兼职教师特长,秀出网络教学锦图

《健康教育学》《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开展异步教学,异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灵活可控,缓解网络压力和同学们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了精品“慕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好的大学,没有围墙”,各课程通过建设SPOC课程,充分利用精品教学资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针对学生集中问题,老师详细进行解答,学习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