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例6篇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1

在过去几年间,反映这种情况的变化终于发生了。在英国,“认可文献B”通常指的是“建筑物条例”,好像它就是一切。但事实上,它当时只是支持和符合建筑物条例的一个指南———你不必非得遵守。结果,随着建筑发展趋势的变化,采用消防安全工程的设计者越来越多。建筑师都想设计标志性建筑,但这通常不在常规条例和规范的框架之内。常规所要求安装的消防设备有可能与上述建筑设计或功能要求不太一致。

1消防设计型建筑物的作用

大多数消防安全设计者都认识到消防安全工程所具有的价值和所起的作用。我总是把盖房子比作建桥。例如,我们要告诉设计师桥梁要承担的荷载、河面的宽度以及土壤的条件,然后让他去设计。但是,我们不用告诉他建桥必须使用砖拱以及最大跨度不能超过10m等内容。

然而,这些内容正是消防安全的指令型法规所严格规定的。它限制了设计师的自由。如果真的是这样,势必导致一条河上出现好几座雷同的桥梁,而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多种式样。利用工程原则设计桥梁的自由可使设计师在多种桥梁中进行选择。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消防设施。消防安全设计师通常利用一系列建筑规程和消防技术来确保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使建筑物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固(不坍塌),以实现居民的安全疏散和消防队的有效干预。

2消防设计型建筑物的增加

因此,利用灵活方法进行建筑物消防安全设计的事例越来越多。BS9999《建筑物设计、管理和使用的消防安全实施规程》即体现了这种方法。不过,BS9999只是“认可文献B”与基于BS7974的消防安全工程之间的“折中方案”。它仍是一个消防安全设计的指令型实施规程,不过,它超出了“认可文献B”的范围。尽管它利用消防工程原理系统地表达相关的指导原则,但毕竟不是一个消防工程指南。它可替代大多数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用的BS5588实施规程。BS9999可为设计者提供建筑物设计的相关指导,使其充分考虑下述因素:

(1)风险概述(建筑风险类别,火灾荷载密度和火灾增长潜力)。

(2)疏散手段的设计(疏散距离和居民人数等)。

(3)灭火通道和设施。

(4)建筑结构的设计(承重和非承重构件、通风效果以及灭火系统等)。

(5)特殊风险的保护。

(6)住人建筑物的管理。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即在我们匆忙利用消防设计型建筑物所给我们的自由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到现有建筑物的问题。我们也没有考虑到,如果把这些问题放到消防设计型建筑物上,它们会以什么方式产生无法接受的风险。现有建筑物的设计可能比较保守,但它们仍可能出现缺陷和为弥补缺陷所产生的问题。

现有建筑物的问题包括:

(1)消防设施规格有误(产品类型和/或产品数量有误,所用产品的性能未经过试验、评估或第3方认证予以适当的核查)。

(2)消防设施安装不当(产品和系统部件或有缺失或安装有误,所雇工人技术不佳,安装未根据“建筑物控制”等文件进行核查)。

(3)用户采用了导致消防设备失灵或失效的行动(关闭火灾报警器、用楔子使防火门处于开启状、破坏结构并把管线穿过隔墙或楼板而不恢复其耐火结构)。

所以,一些建筑物虽然可能被超要求设计,但是,相关条例的苛刻却把上述许多问题消除或抵消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消除超要求设计(也可以叫苛刻),而不用任何东西替代它。因此,如果被简化的规定消防设施性能不佳,安装不当,或遭到破坏,则消防设计型建筑物仍可能出现问题。

是否有证据支持这种担心?由于消防设计型建筑物中的火灾事故很少,这类建筑物仍然较新,而且数量也不太多,因此,目前不可能有足够的证据。然而,最近的一些事件表明,在传统建筑物中简化消防设备确实导致了一些悲剧。因此,在采取某些缓解措施之前,简化已设计的消防设施必须谨慎。

3最佳实施指南

继为期3年的政府出资项目完成后,专家消防协会(ASFP)的最佳实施文件终于出版了。该文件收集了有关各类建筑物消防安全条款的独立研究论文。这些研究论文反复指出,错误依赖防火分区的防火墙和其他防火隔板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在一些复杂建筑物中,由于缺少详图,用户不知道主要防火设施(例如防火墙)的位置。很多防火墙或者因管线系统贯穿后缝隙堵塞不严而出现缺陷,或者因维护不当而失效。

4拉卡耐尔(Lakanal)大厦

去年,英国政府首席消防与救援顾问肯爵士发表了Lakanal大厦火灾应急问题的初期报告。Lakanal宫位于伦敦的坎伯威尔区。该报告使我们想起有关大型建筑物建造的一些基本原则,即:“由于高层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的特点,只有紧靠着火区域的居民才需要疏散到安全地点,其他处的居民则可继续安全停留在自己家里———这是一个确立已久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所安装和维护的主动和被动消防系统都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该原则还说:“与建筑物设计和结构相结合的消防设施是减少火势蔓延和生命损失的基础……。”“对这类建筑物进行更新和改造时,必须清楚规定被动消防设施的意义,并让主要承包商以及消防设施的安装者或改造者都清楚了解。”

显而易见,设计者应负责建筑物的安全设计,建筑物应由了解其工作意义的合格人员妥善维护,这包括主动和被动消防设施的安装和改造。然而,对最佳实施规程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绝非易事。建筑师,工程师和某些消防安全顾问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是削弱消防安全措施。

我在这里是否漏说了什么?先做应该妥善做好的工作,然后再设计消防设施。记住,应对消防设施进行妥善的安装、检查和维护。

5规章修改(消防安全)协议2005

英国规章修改(消防安全)协议2005明确规定了一个责任,即消防风险评估必须由“可靠的人”(负责的人)进行,即在正常条件下应由建筑物业主、地主或做房地产生意的人进行。

然而,BBC在Lakanal大厦火灾前所做的调查披露,数百座塔楼都没有消防安全评估。地方当局似乎是最恶劣的违法者,他们只对112座塔楼中的两座楼做过风险评估。现在的形势比以前好多了,但这也只是因为火灾的负面报道起了作用。

后来,Lakanal大厦的火灾风险评估被认为存有缺陷。这或许是因为对火灾风险评估员没有资格限制或要求。我们从已进行的火灾风险评估得知,许多评估员(指的是“消防安全协议中的胜任者)连被动消防措施都不十分清楚。ASFP正在起草火灾风险评估员指南,以确保他们在承担火灾风险评估时能对被动消防措施进行既精确又符合实际的评估。

6现在需要做什么?

消防设计型建筑物,不管是根据BS7974还是根据BS9999设计的,都会继续存在。其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实现ASFP的倡导。消防设计型建筑物的实际好处已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大量使用这种建筑设计技术可能会导致被动消防设施的简化,因此,必须格外谨慎。使用前应该采取适当缓解或补救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强制使用第三方认证的产品,并由第三方认可的安装者安装,或者……

(2)强制检查已安装的全部被动消防设施。(3)不得采用所谓的被动消防设施安装人员“合格者”计划,除非这种计划是每个人都根据EN17024予以认证的个人认证计划,或者是根据EN45011认证的公司计划。在这两种情况下,任何计划都应得到UKAS(英国认可服务公司)的授权。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源头。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了安全事故的等级: 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如果安全事故发生必须查询原因、处理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定发生安全事故决定不能够逃避责任或者是试图掩盖事实,应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将发生的实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把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患,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中我首先要理解风险量。风险量是指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因素发生的概率,既然存在着事情发生的概率那就是可以控制和预测的。怎么样预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要根据建设施工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依靠科学方法进行判断,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转变凭靠施工经验来判断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专家学者通过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怎么样预测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这些论文方法实际运用效果都是相对成熟的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运行用,建筑施工企业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预测风险。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就是对风险情况进行认知,研究那些因素可能形成风险因素或者已经存在风险的因素,在综合考虑消除或者降低风险,最终达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

二、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通过对施工安全评估与分析达到可以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进而发现施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施工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以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运用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出来的数据和事实来评估。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建立模型,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全方面、立体式、多角度的评估、现在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是 AHP 法,该方法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三个级别是Ⅰ级严重风险 0. 1≤权重≤1、Ⅱ级一般风险 0. 01≤权重≤0. 1、Ⅲ级轻微风险 0≤权重≤0. 01。通过对建筑项目的建模评估,判断出项目所处的风险级别,充分重视科学方法判断结果,提高项目安全防患意识,降低或者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保证项目平稳健康运行。现在能够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理论高深操作困难,有的方法要求逻辑思维强,有的方法要求具备很高的数学知识,总而言之现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善适应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各方条件都容易造成风险评估和分析结果的偏差,因此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是一个有波动范围缺乏确定性,但是它确实具有指导降低安全风险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风险源

众多专家学者给出风险的含义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仔细分析风险的含义可以归纳总结出来人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客观条件是构成风险形成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是人们片面理解的不好因素,风险含义中强调负偏离,但是现实情况正偏离也是存在的,理解风险的含义后,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的负偏离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在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是在多个方面存在的,它是建筑施工中的顽疾。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

1.施工作业环境是风险源

人类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冲击高空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在我国建筑行业中高空作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施工项目中对高空作业的要求也是细致入微从实际操作人员到具体施工作业都有详细的规定。高空作业通常都会是贯穿建筑施工项目始末的。高空作业仅仅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一种,施工作业环境的外部风险源主要是建筑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我国的疆土辽阔,地理环境是复杂多变,严峻的地理环境无形提高了建设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2.施工作业机械设备是风险源

现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作业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塔吊、钢筋弯曲机等等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它们就构成了风险源。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必是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因为非专业人员工资低就随意录用因小失大造成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

3.特种操作人员是风险源

在建设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特种作业种类很多,特种作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施工作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行的,这些人员必须经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系统的技能培训才能够进入到建设施工项目的生产一线上来。因为特种操作人员的专业性都是非常强的不能够让非专业的人员硬性加入到特种操作人员队伍中。给特种操作人员配备专业的防护措施,也是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措施

1.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管理完成项目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确定控制风险的措施。执行措施的原则是: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禁止在不可抗拒风险下作业,对于存在的重大及中度风险要立刻停工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 实现对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创新

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的创新。坚决从事后事故调查变为主动出击做到未雨绸缪。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方法判断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加强对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从领导到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防患意识。

3.对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施工安全文明培训

现在施工作业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素质偏低,教会施工作业人员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懂得怎么样保护好自己,降低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因为人为因素发生的概率,施工人员应该学习劳动法内容,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体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运行,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有些风险会被消灭除,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新风险。坚决杜绝野蛮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达到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3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法服务理念,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以信息化牵引勤务模式改革,全面系统地掌握消防安全隐患,运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加强消防基础建设,提升防控火灾能力,提高部队整体战斗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付国祥任组长,县安监局副局长华再兴、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县旅游局副局长袁成武、县建设局副局长田升、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朱江、县工商局副局长吴舸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消防大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包括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旅游局*、县建设局*、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县工商局欧*。具体负责抓好调查、评估工作。办公室下设督导组、调查组和评估组

1.督导组组长:*

成员:*(公安)、*(安监)、*(文广局)、*(工商局)和*(旅游局)等单位相关业务人员

职责:负责对全县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的督导,协调解决大队与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整改。

2.调查组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督促和指导红果、城关中队对本县红果镇、城关镇城区重大危险源的全面调查和信息采集,其它片区或者较远地区的重大危险源调查和信息采集由大队防火监督人员负责完成。为评估小组提供有关数据和重大危险源的详细资料。

3.评估协调组长:*

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旅游局)、*(建设局)、*(文广局)、*(工商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协调相关单位成立评估专家组,整理调查组提供的资料,建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撰写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的工作报告。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要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消防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或设施。

特征:此类场所和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本区域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往往无法有效控制,需要跨区域联合作战才能处置。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1、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通过危险因素的辨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已有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是采用定量或定性安全评估方法,预测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充分考虑各种有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抵御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1、风险评估的对象

单体对象: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划分出使用性质单一、建(构)筑物组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群),简称单体。单体对象是评估的最小单元,是可以用指标模型(体系)直接评估的单元。一栋高层住宅、一座加油站等。

复合对象:包含多个单体组成,且各个单体之间属性相异,由于管理或从属关系,这些单体对象又相互关联,评估时需要对这些单体对象进行综合,给出集合体的整体主体结论。如一个石油化工企业,它既有储罐区、装卸站,又有生产加工车间、办公楼。这种场所在风险评估中称之为“复合对象”。

区域对象:根据火灾风险评估需要,在城市地理区域中划定出的相对独立的一个评估范围。评估区域是由多个独立单体对象和复合对象组成的,简称区域。可以将城市系统看作由一个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如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区)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单体评估和区域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采集信息,初步选定可能成为重大危险源的对象,结合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以及区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基于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单体对象的风险,通过单体评估结果的累加,评估区域或城市的风险程度,在单体、区域和城市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害后果分析(伤害范围分析),比较本地灭火救援能力、跨区域救援能力,实现对城市抗御重特大灾害事故能力的评估。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结果的应用

1、制定、完善城市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组织网络,制定相关预案,提高社会应急处置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3、完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指挥网络,明确辖区保卫对象,指导消防部队力量调集和技战术及专业训练,提高消防部队协同作战和综合救援能力。

4、指导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突出消防监督检点,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和程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时间:3月8日前。

由政府领导担任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的组长,各相关职能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全面工作开展;消防大队成立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相关部门抽调专业素质好的业务、技术骨干和有关专家,成立调查评估工作组和评估专家组。

(二)动员部署,开展培训,前期准备。时间:3月15日前。

大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支队有关培训,按照支队要求完成《系统软件》安装和调试,由参与培训的人员组织大队全体官兵进行培训,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三)数据调查采集、校对。时间:3月16~8月10日。

消防大队由大队长、副大队长、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联络员等负责指导和督促消防大队官兵对*县辖区单位调查采集、信息复核,其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参与数据调查采集和校对工作。

(四)软件评估。时间:9月5日前。

运用重大危险源评估软件进行评估。*县地区重大危险源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主要由重大危险源调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由消防大队实施,其它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消防大队组织和负责*县辖区单体和区域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区域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城市灭火救援能力,评估协调组负责城市数据整理和城市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城市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跨区域灭火救援能力。

评估报告: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评估报告,具体工作由消防大队完成。

(五)专家论证、验收。时间:9月30日前。

成立论证专家组:

组长:*

专家组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建设局)、*(水利局)、*(供电局)、*(大洋液化气站)、*(气象局)、*(科技局)等方面专家组成。时间:7月10日前。

开展专家评估:

1、对城市消防供水、工业和民用建筑、化危品、消防站布局、消防装备、市民消防意识等进行调查抽查。

2、对重大危险源单体进行抽样比对,核实重大危险源单体评估结论的准确性。

3、重大危险源单体对灾害事故控制能力的需求与本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处置能力进行比对,形成论证依据。

以上内容进行专家论证过程,即为评估验收过程,验收结束后验收小组对评估验收论证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报人民县政府,并报市消防支队备案。时间:9月30日前。

五、通过评估,切实解决当前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用科学的评估结果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请政府加大消防站和消防队伍建设力度。

(二)通过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和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报请政府重视城市建设与应急救援能力协调发展。

(三)切实促进“六熟悉”工作落实。

“六熟悉”是强化指挥员和责任中队官兵对作战环境熟悉掌握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弥补措施。“六熟悉”工作制度虽已实施多年,但成效不理想。中队参与重大危险源评估,参加辖区各类评估对象的调查、采集。通过反复调查和信息采集、复核,不断更新数据库,同时把对各种建筑消防设施的测试、实战演练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能很好地促进“六熟悉”落到实处。

(四)推动“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有效建立和实施。

辖区中队开展“六熟悉”实际上就是防消结合的具体形式。责任中队参加消防验收、开展消防安全巡查、以及独立开展“六熟悉”工作,其主要的制约是专业知识不足,如建筑消防设施、火灾隐患的判别等知识,防火监督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供必要的协助。中队参加重大危险源评估,是落实防消结合的契机。中队官兵参与数据调查采集,通过消防监督员一定时间实地指导,很快就能独立开展工作,继而获得独立开展“六熟悉”的能力;同时,中队通过“六熟悉”,发现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及时报告监督部门依法督促整改,从而达到“防消结合”勤务机制目的。

(五)深化灭火救援训练改革,开展特殊高危火灾课题研究攻坚,切实增强作战能力。

面对超前发展城市建设现状,消防部队决不能自甘落后、无所作为,要针对急、难、险、重问题,立足实战,开展重点攻关科目的技战术研究训练,攻克高层(超高层)、地下、危化品、大面积火灾扑救难关,提高实战能力。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家多部委联合部署开展的两个专项整治(《关于集中力量迅速开展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有利时机,把重大危险源数据调查采集深入扎实抓紧抓好,两不误、两促进。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装备建设计划,尽快形成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装备体系。

近年来,*县消防装备建设发展较快,争取经费的力度很大,实力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在装备建设中更要注重经济性,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一是要形成实用配套主战装备体系,二是保持常规装备实力不减,三是重点发展高难火灾急需的新技术装备,立足实战、立足区域、立足高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是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各单位和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协调,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全力推进。重大危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实现调查和评估工作的资源互补,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进度表,责任到人。

(二)合理整合资源、全力做好保障。各单位和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保证有一支专门力量开展调查、信息采集和评估工作。协调社会力量,结合部队内部专家等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4

论文关键词:建筑防火,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 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 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 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 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蔡芸. 建筑防火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武警学院学报,2007(11):66-68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5

引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改革与发展,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铁路分局撤销,站段单位实行大合并,打破了企业既有成熟的消防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又未完全形成。二是近年来铁路新建大量新线,新建了一批铁路车站、货场及重点行车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业务量大量增加。三是根据铁道部减员增效的要求,人员大幅度精简,人员调整频繁,人员不足及调整频繁造成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四是企业消防投入不足,造成铁路消防设施大量欠账,隐患突出。五是铁路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消防安全管理标准高,任务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铁路消防工作经验,从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入手,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铁路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铁路消防安全形势分析

1979年至2010年,全国铁路管辖区域共发生火灾4899起,火灾造成231人死亡、49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8577045元。火灾起数最多的是1979年,发生火灾事故524起,最少的是2008年,发生火灾事故12起;火灾损失最多的是1992年,损失1547.2万元,最少的是2008年,损失80.7318万元。火灾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9年以来火灾事故起数和损失数相比2008年均有所增加(见图1、图2)。这些数字充分表明铁路消防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也暴露出消防工作还存在不少漏洞。主要的问题有发下几方面。

(一)部分单位领导消防责任意识不强

没有真正树立“消防自管、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消防安全检查不细致、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问题,火灾隐患的整改态度不够积极,消防资金投入不足,对消防监督检查通报的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不能举一反三、切实消除火灾隐患。二是部分建设、设计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不完善,甚至出现漏项现象。三是部分单位消防设施长期缺乏维护,管理不善,没有按规定落实自动消防系统维护保养和每年检测制度,存在消防设施失灵甚至瘫痪等问题,部分单位还存在消火栓管网无水、漏水、关闭、掩埋等现象。四是机车、车辆及电气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制度不落实,设备检修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

(二)火灾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本着不欠新账,逐步还旧帐的思路,新建项目的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正常,每年也均投入大量资金对既有铁路重大火灾隐患逐步进行整改,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且随着消防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整改要求。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足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自身基本没有设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运输、客运、车辆、机务等专业系统及站段单位也基本没有配备消防专业的技术人员,消防安全工作长期以来处于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唱“独角戏”的状况。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铁路运输专业部门及各站段单位才慢慢配备了消防兼职干部,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消防工作。且随着铁路机构改革,部分单位的消防兼职干部调动频繁,刚接受完消防培训就被调离消防工作岗位,新接手的消防兼职干部不熟悉消防业务,消防工作缺乏连续性。

(四)消防监督执法及考核不够严格

铁路公安消防机构长期以来隶属铁道部及各铁路局管理,监督管理的均为铁路内部单位,往往导致严不起来、硬不下去的现象,甚至出现干预正常执法的情况,对发现存在的消防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也往往不能及时责令停产停业进行整改。加上铁路内部制定的《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月度安全质量考核办法》及《消防安全包保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的考核文件多数为对结果的考核规定,对工作过程的考核规定较少,不能有效遏制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

(五)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铁路建设步伐,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当前,全国大范围的铁路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大量铁路建设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批、边变更、边验收、边使用、边整改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消防技术力量也参差不齐,从前期的消防审核及施工工地检查中发现存在大量的消防问题,甚至有的出现消防设计漏项、施工单位没有按标准施工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将形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加强铁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形成消防管理合力

铁路运输企业应严格按照《消防法》的消防工作方针及原则,着力改变防控火灾由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按照《消防法》、《铁路消防管理办法》和《铁路旅客列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全力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业务部门、站段单位、职工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建立“铁路运输企业统一领导,业务部门依法监管,站段单位全面负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网络,形成消防管理合力。一方面按照“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原则,完善和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机制,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逐级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目标和责任,把“防”和“消”的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单位、各车间(班组)、各岗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电务、车辆、计划、财务、劳卫、建管、房产、宣传、教育、安监、综治、多元、工会等业务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能作用,按照“管生产、管专业(系统)必须管消防安全”的原则,切实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职能,落实“系统管理,系统抓,系统落实”消防工作责任,组织各运营单位完善和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二)构筑铁路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做好

“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抗御火灾能力

1.构筑铁路运输企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提高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落实消防工作“四项责任”、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为着力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明显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铁路重点场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铁路车站、宾馆、酒店、旅客列车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志,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2.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督促运输、客运、货运、车辆、计划、财务部门及各车站、各车务、车辆段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责任和款源,逐步完善沿线车站、客车停留存放场所、重点行车场所、物资集中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站段和列车抗御火灾整体能力。

3.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各单位落实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三)依靠各方合力,推进消防管理规范建设

1.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程,规范企业消防管理行为。近年来,铁道部依据新《消防法》的规定,修订了《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路旅客列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铁路公安派出所乘警队消防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各铁路运输企业要结合直管站段改革实际,修订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规程》,从消防组织与职责、消防管理制度、消防档案、站段消防管理、旅客运输消防管理、货物运输消防管理、货物仓库消防管理、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消防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火灾扑救和调查处理、奖励与处罚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路地合资、合建、合用综合型站房、高层建筑,同一建筑物内不同产权、不同使用功能单位多的特点,比照社区消防管理的模式,专门制定多产权、多单位、多用途建筑物的消防管理规定,成立由物业管理或者主管单位领导为组长,其他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建筑物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做到消防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2.细化重点单位界定标准,从严实施重点消防管理。根据新《消防法》的规定,铁路公安机关要结合铁路实际,进一步细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条件,达到消防重点单位条件由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登记备案,每年要以铁路管理机构文件进行公布,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抽查,严格消防管理。

(四)狠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消防安全稳定

实践证明,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是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有力措施。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火灾特点及消防工作重点,及时开展广泛深入和扎实有效的整治行动。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派出所、乘警队、公安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以通报或专题报告的形式通报给有关单位落实整改。对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铁路公安机关要写出专题报告及时报铁路管理机构。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改正、消防安全没有保障的场所,要采取断然措施予以查封或依法给予停产停业处罚。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派出所、乘警队、公安段要建立火灾隐患整改立销案制度,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建立电脑档案,指定专人跟踪督促落实整改,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对存在火灾隐患迟迟不落实整改的单位,要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实施处罚。要着重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全力以赴抓好客车防火安全。一是抓车辆设备质量检查,保证车体绝缘、客车电器、消防设施达到出库标准。二是抓三乘联检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要加大对“三长”的考核力度,坚决防止三乘联检走过场,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三是抓重点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检查,落实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制度,重点检查发电车、行李车、邮政车、餐车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值乘状态,坚决防止脱岗、睡觉、吸烟等违章违纪现象。四是抓关键设备检查,重点检查发电车机组、“两炉一灶”和车电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五是抓消防器材检查,保证齐全有效。六是抓人员应知应会的检查,加大列车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的考核力度,防止不合格人员值乘上岗。

2.加大公众聚集场所消防专项检查力度,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售票点、商场、集贸市场、营业厅、卡拉OK厅、酒店、宾馆、旅馆、招待所、行车公寓、文化宫等公众聚集场所及“三小场所”和各单位利用闲置物业擅自改变用途出租作为招待所、公寓等用途的场所的消防检查,同时,对前期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对检查、复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立即改正的要督促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改正的要督促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存在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现象的场所和没有达到消防安全条件极易引发火灾及造成人员伤亡的场所、部位,要坚决予以查封或依法责令停业、停用进行整改。

3.加强重点行车场所监督检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重点行车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中断铁路行车,打乱行车调度指挥,对铁路运输生产秩序的干扰和影响非常严重。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要加强对信号楼、通信站、牵引变电所、配电室、调度室等重点场所的消防检查,查看防火封堵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雷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规定,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运行是否良好,职工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是否达标。

4.狠抓工程工地防火措施的落实,确保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目前,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步伐,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一方面要从新线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关系到铁路发展百年大计,关系到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把好审核、验收及施工期间的监督检查关口,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严防建设工程由于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而形成新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检查,切实防止铁路施工工地和工棚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消防安全素质

一是要将宣传培训作为稳控火灾的一项主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覆盖广、层次深的消防安全宣传。充分利用铁路电视台、报纸、办公信息网络等媒体,加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的密度和频率,跟踪隐患整改,剖析火灾案例,教育警示职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遵守消防法规、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以《消防法》、《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以及消防安全常识、旅客列车火灾典型案例、火灾逃生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车站、旅客列车广播系统、宣传栏、视频等阵地加强宣传,开展消防宣传读物进车厢活动,引导旅客、货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以及铁路行业规章,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三是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站段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干部和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作业人员、旅客列车工作人员、车站客货运职工等参加消防安全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四是完善预案,并组织演练。督促、指导各单位认真按照《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动车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完善本单位各项《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发文执行,使预案做到分工明确、流程清晰、操作性强,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名员工,确保发生起火情况时能迅速反应、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科学应对,并督促、指导管内单位各类《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到全员参与,提高各单位整体抗灾救灾能力。

三、铁路消防安全的标准化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将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铁路消防安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运用ISO9000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理论,实现铁路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一方面是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结果的考核,将消防安全目标纳入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综治考核和客运服务质量年验收,定期进行消防考评,评出名次。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过程的考核,通过制定公布消防安全管理程序,每年由消防部门组织对各单位各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按“达标、基本达标、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进行评分考核。考核评估的结果直接与单位领导干部晋升、工作业绩考核和年度经营目标奖惩挂钩。主要办法和考评标准如下:

1.根据消防安全工作的内容,制定消防安全工作程序,每一项工作可对应若干项(条)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专业技术标准或指标形成考核评估记录。上一次考核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列入本次考核评估中的跟踪项目进行验证并记分。

2.考核评估统一采用“得分制”。每一项(条)标准的对标审核情况定为五个记分档次。分别以4、3、2、1、0分进行记分。每条标准的满分为4分。

3.凡记分表中的每一项(条)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专业技术标准(未量化)的对标审核结果,按“该做的是否写到、写到的是否做到、做到的是否有效、做到的是否有记录”四种情况,每符合一种记1分,不符合不得分。

4.凡记分表中的有关标准(已量化)的对标情况,按实际完成量的达标率记分。每项指标100%达标记4分,90%及以上不足100%记3分,80%及以上不足90%的记2分,70%及以上不足80%的记1分,达标率低于70%记0分。

5.考核评估期限内,发生责任较大火灾事故的直接扣10分,发生责任一般火灾事故的直接扣5分,发生责任起火险情但消防机构认定不构成火灾事故的直接扣2分。

6.考核评估得分:

7.评定条件:

(1)凡评审得“0”分、“1”分的项目条款,列为“严重问题”;得“2”分、“3”分的项目条款,列为“一般问题”。

(2)“严重问题”的界定:①评审中发现性质严重、可诱发或导致特大、重大火灾事故及人员伤亡发生的项目。②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严重的缺项和漏洞;对影响消防安全的系统性问题,未列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关键要素予以监控。③严重违反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导致体系失效;违反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同类问题普遍或较多,不安全的因素频数高,对系统造成重要影响。④上次评审列出的“严重问题”,未举一反三按计划进行纠正和杜绝。

(3)“一般问题”的界定:①安全管理体系中轻微的缺陷;②孤立的、偶发性的违反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项目;③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欠缺、无效果;④记录缺乏真实性。

8.等级评定

(1)凡发生责任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2)对受检单位的考核评估得分在90分及以上定为“达标”,80~89.9分定为“基本达标”,70~79.9分定为“合格”,低于70分定为“不合格”。

(3)根据安全管理文件条款内容的安全重要性和程度,对直接影响消防安全的“严重问题”,考核评估领导小组经集体讨论研究后,可直接作出包括“降等”等决定。

9.考核与奖惩

(1)每次考核评估综合考评为“达标”等级的单位,按标准发给一次性奖励。综合考评为“基本达标”、“合格”等级的受检单位,不奖不罚。综合考评为“不合格”的受检单位按标准一次性扣减工资总额。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评估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投资;投资效益;评估方法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5-2007年,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达2607人、2538人、2722人,仅次于交通和矿山事故。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安全投资长期不足,而企业不愿进行安全投资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主观上将安全投资看成是一种纯消耗,认为其投资没有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倾向于通过压缩安全投资来降低成本,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揭示安全投资的重要性,改变安全投资没有经济产出的观念,为建筑企业进行安全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一、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及其类型

(一)建筑安全投资的概念

建筑安全投资是指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建筑安全投资分为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考察。建筑安全投资又分为主动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前者是指为预防事故发生而主动进行的安全投资;后者是指事故发生后的伤亡及损失后果的控制,其实质是一种损失,因此本文只针对主动性投资进行探讨。

(二)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概念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是指建筑安全投资对社会、企业和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分为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减损效益是指安全投资降低事故经济损失的效果;增值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间接实现经济增值的效果。安全投资的非经济效益是指安全投资对减少生命、健康、商誉、环境、社会安定等损失所起的积极效果。从本质上讲,实现非经济效益是建筑安全投资最根本的目的。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上述特点使安全投资效益的评估既比较困难,又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评估方法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即安全投资效益=安全产出/安全投资,安全产出包括经济和非经济产出,而(非)经济产出又可分为(非)经济减损产出和(非)经济增值产出。

(一)安全投入(投资)的评估方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建筑安全投资统计指标体系。学术界对安全投资项目的划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的安全投资是指建筑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主动投入的各项费用,包括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如安全人员、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奖励等投入)以及其他预防性投入(如工伤保险等),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财产毁损等均列入事故损失范畴。

(二)安全产出的评估方法

1、安全经济产出。(1)经济减损产出。经济减损产出是指安全投资减少事故经济损失的效果(即经济减损效益),经济减损产出=安全投资前的事故经济损失――安全投资后的事故经济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直接相联系的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费用和财产损坏的价值,可通过企业有关的财务记录比较容易得到。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效率降低等损失的价值。估算间接经济损失的一种简便方法是通过采用直接与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直间比”)来确定。因事故类型、统计样本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标准不同,使得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直间比”相差很大,从2-10不等,一般可取4。(2)经济增值产出。经济增值产出是指安全投资保障了劳动条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经济增值的效果(即经济增值效益)。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公认的计算安全投资经济增值产出的方法。本文假设安全投资与生产投资具有同等的经济增值效果,通过安全投资占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来确定安全投资对经济增值的贡献,即经济增值产出=建筑增加值×安全投资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

2、安全非经济产出。非经济产出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生命、健康、商誉、环境、社会安定等所起的积极效果(即非经济效益),同样可分为减损产出和增值产出。为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安全投资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尝试对几个主要的非经济产出进行经济量化处理。(1)非经济减损产出。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评估时将人作为“经济人”而非自然人对待,即从人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人的经济活动规模而非人体本身的经济价值。因此,事故死亡一人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其死亡年龄至退休年龄期间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以人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及其退休后的消费额之和。而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则可通过与死亡事故进行比较来估算。商誉的价值。商誉是指企业由于技术先进、质量优异、生产安全、服务良好、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等原因而使企业享有良好的信誉。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使企业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价值就是商誉的价值。确定商誉损失价值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求出企业整体的商誉价值,可将企业收益与按行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的折现值作为企业商誉价值,即商誉价值=(企业收益-行业平均产值利税率×企业总产值)/折现率;其次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信誉在企业商誉中所占的比重;最后采用专家评分法评估安全事故引起的商誉的损失系数,评估时应参考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发生频率以及受社会的关注程度等因素。环境的价值。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消除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可将这种费用作为安全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价值。社会安定的价值。这是一种潜在的损失,可用社会安定损失占事故总经济损失(或非经济损失)的比例来估算,这项工作同样可采用专家评分法来进行评估。(2)非经济增值产出。非经济增值产出是指通过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满足人们对生命、健康、信誉、环境及社会安定等特殊需要,实现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在上述非经济增值产出中,商誉的增值产出最终体现为企业收益的增加,而生命、健康、环境及社会安定等非经济目标的实现能使人们工作过程中更加安心和愉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上述非经济增值产出有一部分最终还是转化为了经济增值产出,在前文经济增值产出的计算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这几部分非经济增值产出的经济效果,因此不再另行计算。而非经济增值产出的其余部分则体现为社会伦理和人类道德等方面的意义,对于这部分内容目前还很难进行有效的经济量化处理。

三、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实证分析

本课题组曾对浙江省某建筑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跟踪调查,调查得到该企业2007年和2008年的部分相关数据如下(注:括号内为2008年的数据):企业固定资产净值2.79(3.04)亿元,施工产值23.78(28.23)亿元,完成建筑增加值4.65(5.59)亿元,利税总额1.55(1.75)亿元,按增加值计算的人均劳动生产率2.89(2.92)万元/人・年,全年安全投入476(627)万元;当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7(12)起,其中死亡1(0)人,重伤3(1)人,轻伤10(12)人,事故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89)万元。另据调查,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平均产值利税率约为6%。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及前文介绍的方法估算该企业2008年的安全投资效益如下:

(一)经济减损产出

取“直间比”系数为4,则该企业2007年和2008年安全事故总经济损失分别为165×5=825万元和89×5=445万元,则2008年的经济减损产出为380万元,对应的经济减损效益为380/627=0.606,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0.606元的经济减损效益。

(二)经济增值产出

经济增值产出=企业总产出(建筑增加值)×安全投资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比例=5.59×627/3.04=1153万元,对应的经济增值效益为1153/627=1.839,即该企业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1.839元的经济增值效益。

(三)非经济减损产出

1、生命与健康的减损产出:死亡职工年龄为34岁,假设人均寿命为75岁,职工退休年龄为60岁,退休以后的消费额为1万元/年,则该死亡职工的生命价值=2.89×(60-34)+1×(75-60)=91.14万元。假设重伤和轻伤事故造成的生命健康损失分别为死亡事故的80%和30%,则该企业2008年因安全投资带来的生命与健康的减损产出为91.14×(1+3×0.8+10×0.3)-91.14×(1×0.8+12×0.3)=182.18万元。

2、商誉的减损产出:假设折现率为10%,则2007年和2008年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分别为(1.55-6%×23.78)/10%=1.233亿元和(1.75-6%×28.23)/10%=0.562亿元。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确定安全信誉占该企业商誉的比重为20%,2007年和2008年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商誉损失系数分别为15%和10%。则该企业2008年因安全投资带来的商誉减损产出为1.233×20%×15%-0.562×20%×10%=258万元。本例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安定等损失,则非经济减损效益为(182.18+258)/627=0.702,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0.702元的非经济减损效益。

(四)非经济增值产出

根据前文分析,非经济增值产出的部分效果已经包含在经济增值产出当中,而涉及社会伦理和道德等方面的效果由于目前还很难进行合理的经济量化,因此不予考虑。

综上,该企业2008年建筑安全的投入-产出比为1:3.147(0.606+1.839+0.702),即1元的安全投资能产生3.147元的效益。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量化评估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计算了建筑安全投资效益的大小。研究表明,建筑安全投资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一种没有产出的消耗,而具有非常巨大的投资效益,其效益包括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其中经济增值效益和非经济减损效益均要大于经济减损效益,若考虑目前暂时还无法量化的社会效益,则安全投资的效益将更为可观,因此建筑企业增加安全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出版社,2009.

2、李云献,杜金山等.建筑安全生产重在合理投入[J].建筑安全,2006.

3、罗云.安全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王直民.对生产安全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