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概论范例6篇

移动互联网概论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1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横跨电信、互联网、移动终端、软件、应用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高度整合产业,它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多个领域技术和资源的重新布局和规划,也会冲击固有的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处于初级阶段的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互联网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移动互联网并非遍地黄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盲目热忱必然会迷失方向;缺乏经验和实力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选型、研发、推广、盈利等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也有待深入讨论。

对于移动互联网,百度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与研究,从移动搜索到手机地图,再到手机输入法、开放应用平台、手机浏览器,百度积极稳健地做着布局。作为成熟的传统互联网企业,百度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带给传统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百度成熟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如何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新的产业链应该如何打造?日前,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适应初期变化

许传朝: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很受追捧,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做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从您的经验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岳国峰: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看法也是如此。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1995年的互联网。那时互联网的概念很热烈,大家都充满期待,但一开始谁都说不清创意和产品。经历了2000年网络泡沫的洗礼和反思,直到2005年,清晰的商业模式才逐渐形成。

移动互联网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所有人都在猜测未来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但没有人百分之百看得清楚。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业者要冷静地思考发展方向才能成功。

许传朝:未来移动互联网会向哪个方向演进?是互联网的移植,还是会形成新的应用?

岳国峰:关于这个问题业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本质上跟传统互联网不同,用户习惯、产品形态等都需要重新考虑;第二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续,不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概念,传统互联网业务在新领域里,依然会有生命力。

我支持第三种观点,即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融合性的网络,是传统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但它会发生某种改变。移动终端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原有互联网的应用情境。用户会有新的情境和个性化需求,百度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改变。

许传朝:在适应改变的过程中,百度等传统互联网公司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

岳国峰:机会是可以拓展百度的业务空间。我们在PC端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在移动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对于包括百度在内的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挑战。

首先,对搜索来说,产品的变化首先要满足用户实时化的需求,手机随时随地都在身边,用户有了需求就会立刻尝试,而我们提供的内容必须是实时的;其次在应用方面,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应用形态是通过App体现的。坦白地说,此前百度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不多,但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响应用户的App使用习惯;第三是本地化,在PC上的本地化产品形态丰富,但是对于本地化需求的满足还远远不够,只提供大概地理位置的搜索结果是不行的,要更加具体;第四是社会化,如今用户对社会化的应用需求非常强烈,百度也在做相关的尝试。

许传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的定位仍然是搜索吗?

岳国峰:目前是,但未来存在很大变数。在百度内部曾多次讨论,传统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毫无疑问是杀手级应用,但对移动互联网也是吗?至少现阶段,我们看到了比较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空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定位也要经历寻找的过程。

至于未来,移动搜索会不会做成传统互联网搜索那样的规模,还有待考验。所以百度是两条腿走路,看一些新机会的同时,做新的布局。也许10年后,百度移动互联网的主营产品不再是搜索。

产业需要共赢平台

许传朝:从您提到移动互联网不同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比传统互联网的产业链更宽泛,也更复杂。从百度的角度看,最理想的产业环境是什么样子?

岳国峰:理想的产业环境一定是合作共赢的。百度希望与产业链共同发展,也愿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来体现价值。目前,各手机终端厂商基本上都参与到百度移动搜索联盟中。同时,国内的运营商也在积极响应。我们也在试图为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打造开放平台。当前,做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开发还有很大难度,百度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业界提供帮助。

首先,产品方向很难选择,很多解决方案都是“山寨”的。当然,做跟随者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但移动互联网可以复制的东西不多,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基本和世界同步,开发者要基于历史积累数据判断发展趋势。对此,百度的历史数据是很准确的,比如百度一直在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可以帮助大家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

第二,选定方向后,从业者可能会遇到开发技术问题。百度把10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拿出来,以开放API的方式提供给业界。比如分词技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页面转换的技术,以及地图定位技术等。

第三,应用开发后面临推广问题。现在产业环境和渠道都很复杂,不像美国的开发者,只为App Store做开发就可以过得很好。中国现在有超过3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面对这样的用户群推广起来是很难的。其实,百度的开放平台就能帮助大家做这些工作,我们在移动端也有自己的“移动框计算”规划,百度的巨大用户群,结合垂直搜索可以带来流量。

最重要的是,百度计划帮助行业解决“变现”的难题。大家都忙着做产品,提升产品体验,对于怎么挣钱可能并没有想太多,或者没有能力去想。百度基于10年商业经验的积累,精准广告在PC互联网上已经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们认为在手机端精准广告会更有前景,我们愿意把百度在精准广告方面的优势,甚至把广告客户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许传朝:确实,开放的共赢平台对产业链有非常实在的帮助,但对于百度而言,做了这么多工作,自身的收益在哪里?

岳国峰:百度最主要的业务是搜索,基于此,我们做共赢平台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品牌与渠道的拓展。

其实,百度每谈一个合作伙伴,都能帮助我们补充内容、丰富应用。搜索引擎的用户需求很宽泛,搜索什么内容的都有,这些内容和应用百度不可能都自己满足用户,需要业界跟我们一起搭建“移动框计算”的平台。合作伙伴越多,合作伙伴做的产品质量越好,百度提供给搜索用户的体验就越好。这就是百度的收益,所以是共赢的。

创业投资要找准方向

许传朝:根据您的判断,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哪个方向获益更大?

岳国峰:其实很难讲。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产业链的各主导力量都想争做这个产业链的领导者。越贴近用户的一定机会越大、收益越大。如何才能贴近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很难说苹果到底是手机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但我认为它本质上是服务提供商,手机只是承载服务的工具。很多人说苹果靠手机挣钱,其实它是深度定制化的服务。

许传朝:您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投资是否有点过热?

岳国峰:的确,目前的市场有些过热了。我在跟行业资深人士交流时,无论是做技术的还是做投资的,都持有这个观点。什么公司都可以参与,什么项目都可以拿到投资,这个现象其实是不正常的。有几个做VC的朋友向我抱怨,移动互联网项目太贵了,可是不跟又怕错过机会。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今年年底可能会是行业的分水岭。

许传朝:您能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如果要在这个行业发展,哪些方向是适合去投资或者创业的?

岳国峰:我觉得机会和方向非常多,关键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能否把握住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看到的用户需求和5年后的需求肯定不同,但现阶段的很多项目,对前瞻性的用户需求考虑得都不多。

对于创业者,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看准方向,二是要踏踏实实做事。但有些创业者并不踏实,他们花在宣传、见媒体和炒作的时间比研究产品的时间还多,这是不对的。要研究市场方向,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对于投资者,我认为要冷静,适度冷静可能会更好。

总编观察

移动互联冷思考 慢慢

作为一位浸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行业老兵,岳总显然对于目前的移动互联产业有着更加清醒、理智的思考和判断。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2

关键词:用户画像 贝叶斯网络 兴趣阈值 动态推荐

1 引言

用户画像(Persona)最早是由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提出的,他认为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根据一系列用户的真实数据而挖掘出的目标用户模型[1]。通常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的目标、行为、观点的差异抽取用户的典型特征,把用户的基本属性(年龄、性别、地域)、购买能力、行为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社交网络大致地标签化。

用户画像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对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描述用户的群体特征,从而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曾鸿等通过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构建用户画像模型,描述企业用户群体的行为特征,支撑精准营销[1];张慷通过提取用户的上网行为特征,同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以及交叉分析,构建通信用户的画像模型[2];黄文彬等在分析移动用户的基站轨迹基础上,采用频繁模式挖掘、构建概率矩阵等方法,构建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用户画像模型[3];王庆福采用贝叶斯网络构建用户兴趣模型,以用户兴趣模型来刻画用户画像[4]。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历史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贝叶斯网络的初始参数,再利用Netica软件构造一个BN(Bayesian Networks,贝叶斯网络)模型,并根据用户实时发生的业务行为更新网络的参数,以此刻画每个用户的画像。

2 用户画像构建的相关研究

2.1 用户画像的定义

用户画像的本|就是消费者特征“可视化”。用户画像首先通过用户一系列的行为信息进行用户行为的初步“刻画”;然后关联用户的动态行为数据进行画像的完善,以此提高用户需求偏好的准确度。本文先通过回归分析归纳用户的行为信息,再通过贝叶斯网络关联动态数据,更新用户对需求的偏好概率。

2.2 用户画像构建思路

基于用户画像的定义,本文刻画用户画像的步骤如图1所示。

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紧密性”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分析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衡量用户对某种移动应用的初始兴趣度。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影响因变量Y的自变量个数为N,自变量记为x1, x2, …, xn,则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线性关系:

Y=β0+β1x1+β2x2+…+βnxn+ε (1)

其中,β1, β2, …, βn是回归系数;ε是与x1, x2, …, xn无关的未知参数,取值范围为(0, σ2)。

2.4 贝叶斯网络

众所周知,用户的兴趣可能会受到身边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将通过贝叶斯网络构建一种适应用户兴趣变化的动态推荐方法。

(1)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源于一个“逆向概率”的问题。如果袋子里有N个白球、M个黑球,则摸到黑球的“正向概率”容易得出;那么如果事前并不知道白球和黑球的比例,经过随机摸出几个球后,如何推测黑白球的比例呢?因此,贝叶斯的推断不需要客观的依据,它实际上需要一个估计值,然后根据实际的结果对估计值不断修正。后来,Pierre Simona将贝叶斯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为条件概率,帮助人们在概率相关的决策过程中,通过新获得的观察结果来更正对概率的判断。在事件B出现的前提下,事件A出现的概率等于A和B都出现的概率除以B出现的概率,具体如下:

(2)

其中,P(A|B)是后验概率;P(A)是先验概率;P(B|A)/P(B)是一个调整因子,是在已知某些观测所得到的结果。在预估先验概率的前提下,再加入观测结果,通过观测结果来增强或者削弱先验概率,由此得到更接近事实的后验概率[5]。

(2)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是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概率网络,是不确定知识表达与推理领域最有效的理论模型之一。它将经典的概率论与图论结合起来,用于发现随机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适用于表述和分析不确定的事件,可以从分散的、粗糙的信息中作出推理[6-7]。

假定有随机变量组合X={X1, X2, …, Xn},xi表示Xi的取值。表达式p(X1=x1, X2=x2, …, Xn=xn)表示一个联合概率,即变量X1, X2, …, Xn的值分别是x1, x2, …, xn的概率。因此,给定一个随机变量集合的完全联合概率函数就能计算所有的边缘概率和更低阶的联合概率[6]。为了更直观表达联合概率,用一个条件概率链表示联合概率:

(3)

为了更直观表达变量之间的联合概率分布和条件的独立性,后人用贝叶斯网络来展现节点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网络表示的方法能够大量地节约概率推理的计算。

如图2所示,一个贝叶斯网络是一个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由代表变量节点及连接这些节点的有向边构成[7]。

贝叶斯网络用B(G, P)表示,图2中的节点代表随机变量,节点之间的有向边反映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指向节点X的所有节点是X的父节点,T和L是节点X的父节点,表示T和L引起了X,T和L与X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贝叶斯网络有时叫做因果网[7]。贝叶斯网络还蕴含独立性假设,贝叶斯网络规定图中的任一节点Xi条件独立于由Xi的父节点给定的非Xi后代节点构成的任何节点子集,即如果用A(Xi)表示非Xi后代节点构成的任何节点子集,用Πi表示变量Xi的父节点集,πi表示Πi的配置情况,πi表示某一具体的配置[8]。对于每个Xi将有一个子集Πi{X1, X2, …, Xi-1},使得Xi与A(Xi)={X1, X2, …, Xi-1}\Πi给定Πi的前提下是条件独立的[7]。正如图2所示,网络中的节点T、L和X之间是一种收敛连接,在X光结果未知的条件下,T和L是相互独立的;在警报X已知的情况下,T和L是相互依赖的,即不满足:P(T, L|X)=P(T|X)P(L|X)。网络中的节点S、L和B之间是一种发散连接,在节点S已知的条件下,L和B条件独立,即满足:P(L, B|S)=P(L|S)P(B|S)。节点L既是S和X顺序连接路径上的头对头型节点,则在已知节点L取值的条件下,X独立于网络中的节点S,即网络模型得到的联合概率为:

P(A, S, T, L, B, X, D)=P(A)P(S)P(T|A)P(L|S)

P(B|S)P(X|T, L)P(D|T, L, B) (4)

3 实验过程

3.1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用户的初始兴趣度

通过运营商的流量详单记录,选择某地市100万用户的上网数据记录,首先抽取用户上网记录的核心特征,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每个用户的实时兴趣度。通过对用户上网应用的特征提取,归纳出9种代表性的应用:移动社交、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电子阅读、移动定位服务、收集搜索、手机内容共享、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

根据上面介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则某种应用的初始兴趣度为:

Yi=β1Mi+β2Ti (5)

其中,Yi表示第i种商品的初始兴趣度;Mi表示浏览网页的次数;Ti表示浏览网页的时间。通过公式(5)可以计算每个用户对每种应用的初始兴趣度,该兴趣度可作为贝叶斯网络中每种应用的初始兴趣度。

3.2 构造用户画像的贝叶斯模型

把上述9种应用构造贝叶斯网络,9个节点代表9种不同移动应用,节点间的有向弧代表用户的初始兴趣度,本文利用Netica软件构造一个BN模型,某个用户初始兴趣的贝叶斯网络如图3所示。

3.3 利用实时兴趣调整BN网络中的概率

当获得用户的上网信息时,BN网络中的概率就会自动更新。贝叶斯网络最强大之处在于从每个阶段结果所获得的概率都是数学与科学的反映[9]。也就是说,假设了解用户上网的足够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获得统计知识,网络就会推断合理的用户兴趣。当发现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时,则BN网络的概率调整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当发现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后,用户的可能使用定位服务的概率明显提升。同时,还发现用户使用了移动社交的服务,那么用户的BN网络的概率调整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当用户使用移动社交后,用户的收集内容共享、定位服务的概率得到提升。运营商可以根据实时的用户兴趣不断更新BN网络的概率,当发现用户对某种应用的概率大于δ时(δ为用户对某种应用的兴趣阈值),运营商可以对该用户进行应用推荐。根据应用推荐后,再跟踪用户的使用程度,以此来动态调整用户对某种应用的兴趣阈值。

3.4 基于贝叶斯网络挖掘的用户画像结果

表1为用户A、用户B和用户C一周登录手机APP后所使用的应用,根据用户的登录次数、逗留时间计算出他们的兴趣度,得到不同的应用兴趣集。

从实验数据得到用户的兴趣阈值δ为0.638。在表1中,可以预测用户A感兴趣的应用为{移动社交,移动定位服务,手机内容共享,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用户B感兴趣的应用为{手机游戏,收集搜索,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用户C感兴趣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手机游戏,移动电子阅读,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根据这些数据挖掘的信息,运营商或者移动应用供应商就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网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推荐用户喜爱的移动应用,提高运营商和移动应用供应商的服务效率及利润。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贝叶斯网络对用户上网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以便实现用户应用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它能够使先验知识和实时数据有机地结合,实时更新网络中的概率,并通过较为直观的概率关联关系来挖掘用户的兴趣,为构建用户画像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实验表明,采用贝叶斯网络刻画实时的用户画像,能够动态跟踪用户预测用户的兴趣爱好,为运营商和移动应用供应商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推荐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曾鸿,吴苏倪. 基于微博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6): 306-308.

[2] 慷. 手机用户画像在大数据平台的实现方案[J]. 信息通信, 2014(2): 266-267.

[3] 黄文彬,徐山川,吴家辉,等. 移动用户画像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 2016,36(10): 54-61.

[4] 王庆福. 贝叶斯网络在用户兴趣模型构建中的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12): 101-102.

[5] 汤伟.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安全机制研究及改进[D]. 宁波: 宁波大学, 2011.

[6] 叶加加,赵逢禹. 基于兴趣预测和热点分析的联合推荐算法研究[J]. 软件导刊, 2016,15(9): 25-28.

[7] 李俭川,胡茑庆,秦国军,等. 贝叶斯网络理论及其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 2003,14(10): 896-900.

[8] 李伯宇. 通用决策模型生成及推理系统的实现及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9] 郭振兴. 分布式网络故障管理的监测站点部署技术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1.

[10] 魏芳.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用户兴趣发现[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11] Neil M, Fenton N, Forey S, et al. Using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to predict the Reliability of military vehicles[J]. Comput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1,12(1): 11-20.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3

简单的概念会误导人

首先网络营销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只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活动都可以算网络营销。如PC时代的门户网站广告,平台型网站的引流及各种论坛微博的软文都属于网络营销,其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高的曝光度。而这只是单向的广播式传播,为了那5%的转化率苦苦挣扎。当然其中也有简单的互动和用户信息的收集,但这种交流互动是低频次的,收集的信息类型、领域也是有限的。

所以浩子认为以上几种网络营销方式充其量只能算O2O的雏形,与真正的O2O、大数据相差甚远。更可笑的是有些砖家将其传销模式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标榜成O2O成功典范进行推广传播,误人子弟无数。

而说到粉丝经济,就更有趣了;“粉丝”这一极具感性色彩的词汇现今成了理性商业的潮流。“粉丝”概念原本产生于艺术性产品,通过激发粉丝感性“爱”达到高利润的营销的目的;爱就是要无条件的包容他的一切;真正的粉丝(俗称脑残粉)根本不会去考虑价格、各项指标等理性概念。

在工业商品中也只有奢侈品牌通过其艺术性设计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算的上粉丝经济。而这似乎与O2O大数据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而当下几个所谓“粉丝经济”成功案例,在浩子看来也就是沾了点会员营销的边,利用其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而成功,是不可复制性的。

O2O应该是这样的

O2O绝对不是PC时代简单的抓眼球营销,也绝不是微信公众号沉淀多少粉丝群发消息就算能成功。传统电商那套逻辑将在移动互联时代失效直至消亡。移动互联不是PC互联的简单升级,而是一场新的革命。传统互联网人天天布道似的喊“互联网思维”口号的时候,自己也应该换换思维,加强学习了。不要用自己擅长的骑自行车的技术来教那些渴望学习骑摩托车的人了。没有接触学习不是你的错,但不懂装懂还要去忽悠别人就是大错特错了。

在此浩子无意砸人饭碗的意思,只想让各位能清晰认识O2O能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其效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万能的,任何技术也只有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让其功效得以真正体现。O2O即线下行为与线上数据处理的充分互动,将线下人的行为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予以充分收集,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模型指导线下行为,从而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如何将收集的数据指导线下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收集“大数据”后怎么用。今天移动互联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技术之门,而如何用好它,特别是在营销方面O2O应用成为当下探索的重点。

会员营销的意义

浩子从事会员积分行业多年,当移动互联和微信公众号来临之际,一种本能的直觉让我义无反顾的迅速跳下河摸O2O这块大石头。而这种坚决源自于对会员营销认识的多年沉淀,移动互联技术必将为会员营销突破原有瓶颈打开一片全新的未来。会员营销是一种基于会员个体的营销方法,商家通过将普通顾客变为会员,分析会员消费信息,挖掘顾客的后续消费力汲取终身消费价值,并通过客户转介绍(口碑传播)等方式,将一个客户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在美国,企业80%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企业俱乐部会员,其中大部分会员都是终身顾客。吸引一个新客户所耗费的成本大约相当于保持一个现有客户的5倍。是提升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会员营销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即在西方商业营销中得到很好应用。

时至今日,特别是在信用卡,航空等行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互联时代的积分模式》已有阐述)。会员营销是通过充分收集会员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精准营销的目的。简单说就是会员营销是营销的高级阶段,是充分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会员量越大,信息量越全面,会员营销的效果就越突出,越精准。以前由于数据收集技术及应用阻碍了会员营销的发展,而移动互联正好为会员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会员档案,完善会员信息。随着移动互联产品的工具属性逐步显现及各商业业态应用的深入,未来的客户即自动成为会员。如PC时代的网络商城,必须注册成为会员才可以进入购物。而很多移动互联产品如微信提供的授权页面接口,就可以让用户省去了填写繁琐表格的步骤,让客户成为会员的体验门槛大大降低。移动互联功能在消费环节上的应用,可以让商家轻松获取会员的线下消费行为信息,从而更加方便的完善会员资料。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让客户的消费体验相对原有方式明显优越的基础上。

2提高客户忠诚度。会员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客户忠诚度。通过搜集的客户数据信息分析有效的指导了线下客户消费行为,从而大大提升商家的服务质量,如客服沟通,会员管理,会员关怀,促销信息等方面通过移动互联技术达到现有技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便捷。特别是在个性化管理上,开辟了全新的会员营销方式。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数据,O2O概念演绎到极致,真正做到精准营销。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4

关键词: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顾客粘性;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oLoMo商业模式的地方特产网络营销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6300085)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顾客粘性的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3日

一、研究背景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是从Web2.0向Web3.0过渡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也加速了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腾飞。随着博客、微博、SNS、威客等具有Web2.0的显著时代特征的事务从无人知晓发展到众星捧月,再发展到目前的相对稳定,互联网经济的参与者们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原有的互联网理念。如今,当SoLoMo商业模式被大多数人提及时,意味着互联网的商业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资源整合阶段。

2011年2月,美国著名风投、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所谓SoLoMo,是指由社交(Social)、本地(Local)和移动(Mobile)三个关键词整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SoLoMo即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应用才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这样的观点立即成为当下互联网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术语源自英文“business model”,有的学者将其译为“商务模式”、“业务模式”或者“经营模式”。关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Timmers是最早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指出商业模式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构架,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者和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描述;二是各种商业活动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三是收入来源的描述。此后,Tapscott等学者分别从系统的角度、企业运作的角度、价值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还有的学者在定义中考虑了财务的因素。确定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商业模式,因此Osterwalder等学者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单独列出来研究,研究了商业模式的表述工具或表述形式,描述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商业模式的评价方法等。在国内,方孜、陈轶等学者分别从商业模式分类与创新方法等方面对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

目前,关于SoLoMo的系统研究文献还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者都只是对该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陈云鹏站在CRM和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如能通过“SoLoMo+O2O”模式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创业者所面对的,将是一个比电子商务更值得期待的蓝海市场。刘大为等则从营销对策的角度提出SoLoMo是对电子商务未来趋势的高度抽象化概述,是电子商务三个发展方向的集合,是集成的商务模式。何玺利用营销策略的研究方法,认为通过“So”、“Lo”、“Mo”的融合,品牌所需传播的信息可被大规模共享和重组,目标受众从传统的静态接受转为主动参与。陈云海则把目光集中在移动互联网,主张SoLoMo是电信运营商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机遇,LBS与移动社交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粘性的概念最初是用于医学论述的,而它被用于经济管理理论中也早在互联网经济产生之前就被学者提及。1996年,Gabriel Szulanski就曾提出internal stickiness的概念:内部粘性是指企业内部的规则、文化和人员本身对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等发生的内在作用机理。笔者于2011年进行网络社区会员粘性研究时,提出了网络社区会员粘性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会员因素、社区因素和环境因素能够分别影响网络社区的会员粘性,并且会员因素的影响最大,强调的是会员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

三、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关于SoLoMo商业模式的研究已涉及对其概念、特征和属性等方面,但是对于Web 2.0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方面,虽然业界已经非常关注,但学术界的研究文献却寥寥无几。本文试图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数家SoLoMo型企业的跟踪调查研究,构建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形成对SoLoMo商业模式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本理论模型以顾客粘性为研究视角,提炼出该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三个基本方面:社会化的体验程度、本地资源整合程度和移动商务便捷程度。

(一)社会化的体验程度。社会化是SoLoMo商业模式的第一个特征,同时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表现形式是互联网的社会化进程粘住用户的最好证明。社会化的体验程度,就是指基于网站的互联网企业让自己的网站具备充分的社会化功能的程度。一个企业网站的社会化功能越丰富,越能够通过网站的社会化体验提高顾客的粘性,而用户在网站中的社会化体验程度越高,留在网站中进行各种社会行为的意愿也就越强烈,同时也越能反映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程度。

(二)本地资源整合程度。本地化是互联网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社会中的个体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更加感兴趣,这也解释了具有本地化特征的商业服务能够吸引和保持更多客户的原因。本地资源整合程度,是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站的功能,将一个地区的环境、人文、社会、地理、生活、休闲等诸多因素以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形式整合进入企业服务的程度。企业对本地资源的整合程度越高,顾客对企业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强烈,对企业网站的访问频率也就越高。

(三)移动商务便捷程度。支持手机客户端对企业的网站进行访问,是企业网站提高访问量、提高用户粘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腾讯QQ、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网络实体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手机客户端功不可没。移动商务便捷程度,是反映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网站或客户端通过用户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下载、访问、更新、使用等行为的速度、功能的完善度、界面的亲和度、访问的灵活度等的指标。企业网站资源的移动化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用户访问和使用企业网站和客户端的欲望,从而通过提高顾客粘性来提高商业模式的成功几率。

综上,以上三个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提高企业的顾客粘性来间接作用于SoLoMo商业模式的成功概率的,因此本文的理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图1)

该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三个指标与顾客粘性的关系,进而反映他们与商业模式的成长、发展和成熟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分析构成基于SoLoMo的商业模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揭示基于SoLoMo的商业模式的发展情况。以上三个影响因素指标只是潜变量,只有把这些潜变量的外显变量,即测量指标进行细化,才能为该商业模式的考察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

四、基于顾客粘性的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化的体验程度构成因素分析。关于对用户体验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将网站的粘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用户体验的巨大作用,他们在论证时,通常将用户体验视为网站粘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呼吁业界进行重视。在SoLoMo商业模式中,可以发现用户体验本身就是它吸引大家关注的一个特点,不少学者通过研究证明,社会化的体验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长中,具有吸引和保持客户的重要作用。

殷国鹏等通过研究社会网络,认为社会性网络服务的设计目标就应该定位于通过增强顾客的娱乐体验、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来尽可能地延长用户持续使用时间,从而捕捉用户专注在系统使用时愉悦享受和完全沉浸的体验状态。刘宪立也在此基础上对用户接受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愉悦体验、便利体验和流畅体验对网站的粘性产生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认为社会化的体验程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心理体验和行为体验。第一,心理体验强调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虽然无法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但这种心理体验能够刺激顾客的行为,对企业的口碑和回头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心理体验包括情感体验、愉悦体验、满足体验、归属体验等体验方式;第二,行为体验是指用户在直接使用网站功能和享受企业服务时,获得的行为上的体验满足。通常,用户会将自己的行为体验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因为这种体验是直接作用于用户的行为的。行为体验包括娱乐体验、价值体验、便利体验、流畅体验等。这些体验带来的满足感,直接产生了顾客粘性,同时为商业模式的成功增加了分量。SoLoMo商业模式社会化的体验程度外显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二)本地资源整合程度。本地化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刘大为等认为,近年来LBS(基于地点的服务)已经被广泛使用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LBS的虚拟网络世界里,生活的体验绝对高于存在的分享,其真正核心是将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交易、娱乐、互动投射到这个平台上进行单纯的记录,除去体现存在感之外则没有任何价值。理论界对于本地化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的研究较多,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本地化对于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

刘大为等认为,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和盈利渠道的可开拓性是本地化为SoLoMo商业模式带来的有价值之处,并提出SoLoMo概念下的渠道盈利模式无疑是一块新兴的战略市场。王佳炜等对品牌传播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购买支付渠道多元化,品牌传播渠道与购买渠道趋于融合,同时认为现在消费者跟品牌的交互方式则越来越多的通过移动社会化媒体,在本地化的层次上进行的,这又给数据增加了一个维度。

本研究认为,本地资源整合程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资源整合度、地理和社会资源整合度,以及营销资源整合度。第一,信息资源整合度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本土的媒体传播渠道,一方面营销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更加快速准确地收集当地消费者的信息,用以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数据分析,信息资源整合度包括媒体信息整合度和本地市场信息整合度;第二,地理和社会资源整合度是描述企业在本地化的趋势下,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以方便企业发展商业模式的能力。地理和社会资源整合度包含自然资源整合度、人文资源整合度和政府资源整合度;第三,营销资源整合度是指将当地的所有可利用资源中,能够用作开展营销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营销资源整合度包括生产资源整合度、推广资源整合度和客户关系管理资源整合度,这三个方面都是通过提高企业的顾客粘性来实现的。SoLoMo商业模式本地资源整合程度外显测度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表2)

(三)移动商务便捷程度。移动商务与传统的商务相比,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使网络虚拟功能更带有现实性,同时潜在用户规模大,能较好地确认用户身份并推行定制化服务。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因为涉及IT、无线通讯、无线接入、软件等技术,且商务方式更具多元化,因此在该领域内很容易产生新技术,而这些新兴技术将转化成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关于移动商务的研究,也是学术界比较火热的话题之一。

吴章光认为,local是移动商业新模式的地理基础,在Mobile技术支撑下,商家可以使用用户签到数据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收集用户的生活半径、口味喜好、消费水平及消费习惯等信息,然后针对性地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种信息服务。陈云鹏认为,移动互联网网民能够用手机找到消费场所,同时针对当时的需要、地理位置、价格或任何看法,做出非常聪明的筛选。

本研究认为,移动商务便捷程度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企业行为便捷性和消费者行为便捷性。企业行为便捷性是指企业通过移动商务,能够取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及时获取用户信息并提供服务,同时有效地推广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快速高效能力。企业行为便捷性包括市场调研便捷性、营销活动便捷性和数据挖掘便捷性。而消费者行为便捷性是指消费者在移动商务的使用过程中获得的便利程度,它包括沟通交流便捷性、消费决策便捷性、消费行为便捷性和接受售后服务的便捷性。通过移动商务,企业仍然是依靠提升顾客粘性来占领市场,让商业模式有更大的发展空间。SoLoMo商业模式移动商务便捷程度外显测度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表3)

五、结论及展望

本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化的体验程度、本地资源整合程度和移动商务便捷程度对顾客粘性提升的良性影响乃至商业模式的成功概率的影响,并且分别构建了SoLoMo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外显测度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以具体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SoLoMo商业模式发展的因素,为提高SoLoMo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可接受能力提供借鉴。本研究只是从理论上对影响SoLoMo商业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各因素以及可外显测量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2.

[2]Tapscott D,Lowy A,Ticoll D.Digital Capital-Harnessing the Power of Business Webs[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3]Osterwalder A.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D].Lausanne:Universite de Lausanne,2004.

[4]方孜,王刊良.电子商务模式分析与方法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陈轶,隋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分类与比较[J].上海管理科学,2004.3.

[6]陈云鹏.“SoLoMo+O2O”会带来什么?[J].上海信息化,2012.3.

[7]刘大为,方彬繁.SoLoMo:企业进入网络营销新时代之门[J].企业研究,2012.1.

[8]何玺.SOLOMO:企业立体化营销之路[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1.12.

[9]陈云海.移动互联网SoLoMo应用模式分析[J].电信科学,2012.3.

[10]苏雷.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11.10.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5

关键词:网络技术、IP over WDM、移动IP、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68.1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1.03.003

Overview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GU Lin-zhu, WANG Kai, MI L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variety of new network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mobile IP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 discusses the three aspects about the new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IP over WDM; mobile IP; I Content networking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如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1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19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昂贵而奢侈的技术。近20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7]。

1.1早期的计算机通讯

在PC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体系架构是: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主机挂接多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只提供键盘和显示器,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给计算机主机和从主机获得计算结果。计算机主机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执行计算任务。

这种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最早的计算机通讯[6]。

1.2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将整块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安装上报头,构成一个个的数据分组(Packets)。每个Packet的报头中存放有目标计算机的地址和报文包的序号,网络中的交换机根据数据这样的地址决定数据向哪个方向转发。在这样概念下由传输线路、交换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建设起来的网络,被称为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是计算机通讯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于1969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开通于1973年,同年,英国的NPL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都是分组交换网络[8]。

1.3以太网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CSMA/CD方法。

以太网的CSMA/CD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INTERNET

Internet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服务器。通过在Internet上商业、学术、政府、企业的信息,以及新闻和娱乐的内容和节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Internet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网络,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Internet具体有多大。到现在,我们的Internet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指所提供的计算机通讯链路,而且还指参与其中的服务器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资源。计算机通讯链路、信息和服务资源整体,这些概念一起组成了现代Internet的体系结构。

2现代网络新技术

2.1新一代因特网(IP over WDM)

2.1.1IP over WDM概述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8个月,主要ISP的因特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长一倍,2005年以后 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1:99[15]。因而在未来传输平台趋于WDM化的过程中,IP over 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14]。

2.1.2IP over WDM工作原理

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 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 在接收端 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构成光因特网。

2.1.3IP over WDM的组成

光因特网的网元包括光纤、激光器、掺饵光纤放大器、光耦合器、电再生中继器、转发器、光分插复用器、交叉连接器与交换机。非零色散偏移光纤因其色度色散的非线性效应小而最适合波分复用系统。掺饵光纤放大器大都是宽带的,能同时放大波分复用的所有波长;因系统对平坦增益的要求很高,在经过6个左右光放大器之后就需要进行一次电放大。光耦合器用来把光信号各个波长组合在一起和分解开来,起到复用和去复用的作用。

2.2移动IP技术

2.2.1移动IP技术的概念

所谓移动IP技术,就是移动用户在跨网络随意移动和漫游中,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不用修改计算机原来的IP地址,同时继续享有原网络中一切权限。移动IP技术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进行任何业务通信的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实现全包交换!包括话音和数据都由IP包来承载,话音和数据的隔阂将消失,移动IP技术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石。

由于移动IP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它的开发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此前,一些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许多商家已经出台了应用技术方案和设备,移动IP的应用已经悄然开始。

2.2.2移动IP的基本原理

使用传统IP技术的主机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进行相互通信[1],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必须保持不变,否则IP主机之间的通信将无法继续。而移动IP的基本问题是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网路上移动,它的IP地址也许经常会发生变化。而IP地址的变化最终会导致通信的中断[18]。

如何解决因节点移动(即IP地址的变化)而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蜂窝移动电话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先例。因此,解决移动IP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处理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相似,它将使用漫游、位置登记。隧道技术、鉴权等技术。从而使移动节点使用固定不变的IP地址,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在任意位置(包括移动节点从一个IP(子)网漫游到另一个IP(子)网时)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通信持续进行。

2.2.3移动IP技术发展三部曲

第一步:IP业务与移动通信结,在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电话业务。IP电话是一种新的电话业务,是在IP网络承载话音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把话音进行压缩编码,打包分组,路由分配,存储交换,解包解压缩等变换处理,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通信。第二步:在GSM网络中引入IP分组数据业务。GPRS是一个从空中接口到地面接入网再到核心网络部分都分组化的数据通信网络。第三步: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全IP的分组网络。

2.3物联网

2.3.1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3]。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3.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wifi、蓝牙等)、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RFID)(高频、超高频)、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物联网关键领域有:1. RFID;2.传感网;3. M2M 4. 两化融合[5]。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3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解决各种难题,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但在网络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只要不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不断解决各种新问题,使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温维敏,张永波,李艳萍. 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J]. 中国新通信, 2010, (01) .

[2] 赵斌锋,罗青松,王航.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 光通信技术, 2010(06)

[3] 苏志毅. 移动SNS系统设计[J].软件,2010,31(10):40-43.

[4] 张辉,陈古典.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J]信息化研究,2010, (10) .

[5] 储忠圻.现代通信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6] 张晓明.计算机网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黄要武.计算机网络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8] 张丽,张明国.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146-148.

[9] 王力,王艳双.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7:32.

[10] 张宏科.IPv6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

[11]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

[12] 陈鹏.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内容产业升级战略[J]. 电视研究, 2011,(01)

[13] 杨忠宁. 论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介的生存之道[J]. 新闻知识, 2010,(12)

[14] 张宁.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J]. 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09,(01) .

[15] 张函清.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5) .

[16] 齐星云. 高性能计算机无缓存光互连网络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17] 战文杰,张引发,赵丽丽. 光网络域间自动邻居发现方法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10,(01)

[18] 2010中国通信产业十大新闻[J]. 移动通信, 2010,(24)

[19] 李东卫. 三网融合发展视角下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J]. 贵州农村金融, 2010, (10)

[20] 李文耀. FTTH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必备选择[J]. 通信世界, 2011,(03)

[21] 张玲,巩稼民,张亮. 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1)

移动互联网概论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民办高校;政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048-03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与思想的影响

《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结合科学发展的理论总结得出了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的定义,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政治价值观及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和政治价值观联系紧密,因为从大众层面来看,政治价值和政治价值观往往是同一含义。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政治价值观教育则指的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把社会倡导的主导政治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政治品德,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政治品德和政治行为”。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形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不知何时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甚至在行走的过程之中也能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及服务。这也是移动互联网能够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移动互联主要基于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而这些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为人们提供各种业务。这些业务形式多样,按类别分大致包括:社交类,比如腾讯QQ、微信、陌陌等等,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广告类,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手机游戏类,传统纸牌游戏、电脑游戏都已经变换身份转入移动设备中,游戏形式丰富多彩,也是用户体验量最多的业务,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盈利来源;电子阅读类,比如电子书,移动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并且用极大的优势压制传统纸质阅读;移动定位服务类,简称LBS,主要是通过定位技术来确定或查找移动设备的位置,并且提供相关的服务。定位服务类可以帮助人们监控老人、儿童等等;支付类,目前运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但很多银行也开始逐渐加入电子支付领域。电子支付势必是未来金融行业的趋势;手机电视类,比如搜狐视频、和视频等,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流,并且这样的群体还在不断扩大;移动电子商务类,国内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淘宝,可以说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和实体商务平分秋色了。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丰富的业务形式促使人们发现,在这样的时代里选择移动互联网的确可以令生活更为便捷。而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他们具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较高的认知能力,这些都促使他们群体化的一致性的选择使用移动互联网。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对这个群体产生了两极影响。

1.从正极来说,移动互联网给予大学生多方面的便捷影响

首先是帮助大学生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传统的互联网需要有电脑有设备有较完整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但是移动互联网打破了这样的传统,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碎片化时间里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其次是极大提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移动互联的时代里,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各种信息,而不再受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最后,促使学生沟通更方便,移动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与父母、远方的朋友交流。在过去,学生需要和异地的朋友联系都需要支付昂贵的电话费,但现在他们借助社交类软件,从而极大的节省了经济费用。

2.从负极来说,移动互联网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当今在高校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学生们手持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他们或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各种游戏或轻松怡然地观看视频或面带笑容的聊天说笑等等。然而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及其特点,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控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等。比如有的大学生沉溺于游戏之中不能自拔;有的沉迷于电子商务,而极大地加重了经济负担;还有部分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离开手机,就不知所措;移动互联网上信息的纷繁芜杂又造成大学生思想心理等的消极懈怠。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特点

(一)政治知识状况相对薄弱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在政治价值观中,具备政治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获取政治知识上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学习政治理论。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录取成绩普遍低于公办高校,从群体上来说,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对、惰性大、缺乏恒心等等问题,再加上办学条件及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懈怠,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或许还能勉强应付,在面对政治类课程时,常常表现出应付了事甚至厌学等状态,从而导致政治知识水平相对较差。有的甚至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考试的时候都答不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对其精神实质理解不够;缺乏国家安全的基本意识;缺乏对“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制度安全”等基本认识的了解。

(二)政治立场状况呈现出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从小深受父母、老师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政治立场上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绝大多数同学都拥有相对坚定的政治立场。但同时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心理还处于正待成熟期,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都不够丰富,加上民办高校本身的高收费等特点,导致这些大学生们在政治立场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

(三)政治宽容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政治宽容指的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容忍与谅解,具体到个人即指在政治生活中对所遇到问题的容忍和理解程度。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从高考失利之后的迫于无奈的选择到毕业之后就业的各种受限;从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与公办高校的诸多差距的比对;以及自身的自卑情绪等等;从这些诸多的生活中的不利,导致这些大学生们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问题、腐败问题、失业就业难等问题的心态并不乐观。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将这一切问题的源头归罪于政府,产生“愤青”现象,甚至变为“愤青”,从而导致政治宽容度不高。

(四)政治关注及参与状况热情不够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价值取向趋向务实,职业意识较强,政治关注度及参与热情不高的状况。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对自身的定位相对较务实,他们不会将自己看作是社会精英,常常认为社会政治状况与自己无关,参加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也往往都是被动参加。因为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就业压力和职业生涯更为艰难,因此他们更看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并倾向于参加一些商业性、利益化的活动。

四、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

(一)建设相关移动平台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一观点被全世界所认可,在互联网时代,早在1999年,清华大学就开设了“红色网站”。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强大的教育载体还尚未被高校挖掘。所以建设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精力、财力、人力组织建设这样的平台,在平台上可以设计出政治理论研究或主体讨论社区;也可以将之前比较成熟的网络平台加以技术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

相信这一举措一定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学习政治理论、提升政治宽容度、促进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等等。

(二)开拓全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政治课堂在民办高校受欢迎的程度并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在听课的时候还不停翻看着自己的手机,极大降低了听课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民办高校可以尝试开始网络政治价值观教育课程,将这些课程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技术融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可以尝试将传统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将一部分学习的课程转化为通过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线下听课。但要注意的是这些网络课程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海量特点,并且要组织定期的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三)丰富教学方法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类业务备受大学生们的追捧,这些社交类业务既为大学生造就了便捷迅速便宜的联系网络,也为那些性格腼腆、内向的大学生们创造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比如女生多、性格内向的偏多;以及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比如偏重于盈利导致的校园公共资源较少等等,也更加促使这些大学生们更频繁和广泛的使用社交类业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入手:比如开设微博、微信等等业务,在这些平台上基础政治理论知识、表达对社会热点政治事件的看法、鼓励学生参与政治事件讨论等等,在不知不觉中用个人魅力和隐形手段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水平。比如加入班级QQ讨论群,组织学生参与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上传国家安全意识、政治制度安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等的相关文献及书籍,引导学生课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