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作用范例6篇

生物学的作用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1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2

学习生物,可以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人生观方面得到教育。初中生物课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生物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一直把生物实验作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实验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使课内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扩散及延伸。因而,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研究也较多地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无意间忽视了生物实验课所蕴藏的其他功能,降低了生物实验课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生物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深入研究,挖掘这些生物实验课应有的深层次的教育功能,使生物实验课展现出广阔的育人空间,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生物实验课中蕴藏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常规的做法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方法,熟练使用实验仪器,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并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达到了实验目的。从深层次来讲,最多就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或实验作业对实验过程的某些现象做些解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是较多地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尤其是死死地盯住实验的结果,而忽视了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其所包含的科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及对实验成败的反思、分析。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实验,其过程本身都蕴藏着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种子的选取、培养皿的设置、环境的模拟以及对比观察和计数等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过程,是一次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亲身体验。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生物实验课中蕴藏的环境教育功能

培养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生物学实验课所用的实验材料都来自周围环境。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树立环境意识。在课外实验中,通过观察校园及周边环境、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干旱对树木、植被生长的影响,说明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反过来对气候的影响,使课内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为了说明环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我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中,为了不破坏环境和植被,把灌木丛、草地、裸地三个环境都缩小在花盘里,一盆葱郁的花代表灌木丛,一盆小麦幼苗代表草地,一盆带有干土的花盆代表裸地,然后在其上方各套一个方便袋,放在阳光下照射了3~4小时,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三个方便袋内水珠的多少,然后讨论并总结出植被的多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和不随意践踏、摘折花草树木的公共环境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让学生寻找鼠妇,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鼠妇的生活环境,又为实验结束后将其放回大自然做了铺垫。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告诉学生要保护身边的每一种动物,有了不知名的它们,我们的生物圈才显得绚丽多彩。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生物实验,尤其是生物课外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好场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教育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解“生男生女几率是均等的”这一知识点时,关于X、Y染色体应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举例说明生男生女几率各占1/2就可以。有学生说将“X”染色体用“黄豆”来代替,将“Y”染色体用“绿豆”来代替,分装于两瓶中,让两名学生同时随机抽取每瓶中的一粒即为生殖细胞,即男性生殖细胞和女性生殖细胞,然后组合,即定为男孩或是女孩。同样的方法学生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和展现,只有通过创新活

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

生物实验课是一门艺术课,教师在每节课前必须先对本实验的效果及结果有个先知,然后精心选好演员,让他们都能进入你设计的角色中。同时也要有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生物学史;素质;教育;作用;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学史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它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如果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好这些材料,对于激发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极有裨益的。

一、利用生物学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听挑战性的故事。在生物学史中就包含着许许多多挑战故事,这不正是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好材料吗?如在讲伴性遗传病时,我向学生讲了历史上著名的“皇家病”的小故事: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夫妻都未患血友病,他们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大儿子奥波得因患血友病早夭;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在并继承了皇位。另有两个女儿也分别同正常的男人结婚,各生了一个女儿,其中一个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生下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另一个嫁到西班牙皇室,也生了个血友病的儿子。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都因娶了维多利亚女皇的外孙女而造成了血友病的遗传。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便急切想知道“皇家病”蔓延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生物学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发现都经过了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适当向学生介绍这些过程,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正确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益处的。如在讲“生长素的发现”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英国的达尔文(1880),丹麦的鲍森•詹森(1910-1913)所做的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首先让学生大胆地做出种种设想、猜想,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然后我向学生道出科学家的推测方案,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个个踊跃发言。有的推测尽管不很合理,但学生毕竟开动了脑筋,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探索,错了不要紧,纠正了再来思考,这是一个人在创造性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因为错误具有纠偏功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又经过了失败的教训,这无疑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三、利用生物学史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活动的方法

创造力是正常人具有的一种潜力,如何开发这种潜力,实际上也就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活动的方式方法。许多生物学史实际上就反映了一些科学家从事创造活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发展道路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教训。这是前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共性,对于我们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启迪。如在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我向学生提出:孟德尔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用实验材料有关。但在孟德尔之前,不少科学家,如奈特、高斯等也以豌豆做材料进行过杂交实验,却并没有发现遗传规律。这在于孟德尔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必须“从最简单的事物中去认识真理”。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待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生物科学家严谨的思维、科学的工作方法,激励着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去实践。

四、利用生物学史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知道,在自然界里从来就没有什么神或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例如在讲“自然选择学说”时,我向学生指出:达尔文年轻的时候曾经学过神学,后来在一位植物学老师的推荐下,随着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在考察中,他在自然界所呈现的事实的冲击和引导下,逐渐开始怀疑“特变论”与“物种不变论”,后来,他从人工选择中领悟到自然选择在特种形式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他就由“特变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信徒逐渐变为一位进化论者。通过这些讲解,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疑会产生很大的益处。

五、利用生物学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不平道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生物学的发展凝结了科学家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的,如达尔文在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环球旅行时,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难以忍受的晕船,在岸上爬高山,穿森林,过草地,对付毒蛇猛兽的威胁等困难。这些具体生动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立志于未来的创新事业都是非常有益的。

六、利用生物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4

一、用好生物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使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并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生命科学和我们”教学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奇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引导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又如,利用故事启发学生对生物科学进行思考、认知和理解。如1744年,普鲁士国王因麻雀啄食樱桃而下令扑杀麻雀,并给予扑杀麻雀者一定的奖赏,导致麻雀绝迹,害虫猖獗,樱桃也不再结果,后来不得不从国外引进麻雀,当地生态才得以恢复。这个故事会使学生对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存产生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再如,利用生物科学史中的名人故事,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家打开一个个生物谜团的经历和喜悦,使其对生物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勤奋学习生物知识,更多的探求知识及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对高中生物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应用生物科学中的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主动意识。例如,“光合作用”教学中,可通过赫尔蒙特的实验让学生自信探索发现光合作用,使学生对水、土壤与植物体构造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蜡烛熄灭实验、小白鼠实验来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密封的玻璃罩中,有绿色植物的蜡烛会晚一些熄灭,小白鼠的生存时间也好延长,足以证明绿色植物可对浑浊的空气进行更新。总之,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同时,教育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加认真的钻研知识,拓展求知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用好生物科学史,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素质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研究精神,使其主动研究知识,探索求知。例如,“生命科学和我们”教学中,生物科学史可引导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区、人工繁殖技术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物科技、热爱研究,积极关注现代社会的生物科学技术,认知现实中生物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欲望,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生物科学史能够教育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动手,将自己思想中的疑惑通过“动手”加以实践,获得答案。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教学中,对于基因学的抽象概念学生很难理解,且难以产生兴趣,课堂教学表现出极大的消极性、被动性。结合豌豆实验,让学生认知豌豆粒色、形状的组合和变化,对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产生兴趣,再结合人类的血型遗传,如“A型血”与“B型血”的两个人结合为什么会生一个“O型血”的宝宝,宝宝的血型还有什么可能情况。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产生求知的欲望,使其主动的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利用生物科技史教育学生“真知出自实践”,启发其积极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揭开生物科学真相。由此可见,生物科学可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了生物教学质量。

三、用好生物科学史,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文明的建设极其重要,为了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还要从提高每个人生态文明意识做起。让人们自觉养成生态行为习惯。那么作为一名生活在地球的人类,虽然科学技术不断的在进步,也能缓解资源紧缺问题,但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依赖科学技术治理环境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恶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早早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中学生这一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要阶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该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潜移默化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在日常习题试卷及教材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考试是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考重要知识点不只是为了强化学生解题技巧与能力,还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编制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生物练习题以及在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题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点的考题,通过做题有助于加深生态文明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巧妙的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生态危机意识。结合生物教材内容,讲人口增长问题带来的环境压力和食物链维持的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圈等,并配上生物教科书上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图片,这样直观的图片和恰当的文字结合,会更加震撼人的心灵,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所需的。

三、利用实践活动渗透

由于学生长期在校园内,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很多的机会去外面感受大自然。因此应该让学生从课内转为课外实践,并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环保活动小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开展小区居民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生物学知识,与老师一起分析和探讨调查问卷结果。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讨论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专门负责校园海报宣传世界环境日,让学生记住世界环境日,并让他们明白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查阅生态文明资料并编辑整理,制作成一本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手册,让学生自己动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好,并给予肯定的回应和适当的奖励,增强此次活动的情感体验。目的都是为了将生态文明意识植入每个学生心中,让学生从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在寒暑假期间,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湿地公园,或森林公园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体验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还要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而不单单只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只是看看稀奇的动物就结束了,教师应该讲解其中的树木会进行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汽车尾气排放的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还有净化污水、消除噪音等其他作用,从而认识到保护植物的必要性。讲解珍稀动物对环境的高要求,让学生明白有些物种一旦遭到杀戮,端上了人们的餐桌,或者动物的皮毛披在了人们的身上,这很有可能会让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并且破坏了生态平衡。结束后还应该要求学生写考察心得,进一步让学生领悟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生活场景的渗透

生态文明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小细节相关,比如说,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方式很重要,有些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有些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处理的好可以发酵为沼气,但若随意处理,不仅会污染水和土地,而且垃圾长时间的堆积散发出来的气味对人体的呼吸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水,是我们生命之源,人人都离不开水,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大力度宣传节约水资源标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普及水资源的可贵。并用行动感染学生,用完自来水应立即关掉水龙头,重复使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从各方面细节做到节约水资源。另外还有食堂吃饭,同学或家人聚餐吃饭,都要实行光盘行动,吃不完就打包,杜绝浪费。每个学校门口相应的都会有各种小吃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普,说明使用一次性筷子带来的危害,使用白色塑料袋给土地带来的危害。应提倡学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做个有生态文明素质、有远见、有朝气的中学生。

五、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背后是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背后是一座城市,因此作为生物教学老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还要提倡学生放学回家后抓住恰当时机向周围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以自身行动感染人,以言语唤醒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时时刻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杜绝浪费,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而且对一些破坏绿化的行为还要勇敢的进行劝阻,提倡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理念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结束语

生态文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隐藏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大量的事实证明,人不能战胜自然,征服自然,而是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其中包括保护动植物、不食野生动物、不乱砍滥伐等其他爱护环境行为。

作者:曾新俊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湖美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逐渐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

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要善于提问才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学到知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新课的一开始,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提供帮助与引导,但切不可过多地涉入到学生的探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出发,遵循引导、自主的发展过程,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进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一章节中“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在对本章前两节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初步对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有所了解,学习人类遗传病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上课初期,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的人类疾病类型有哪些?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吗?类型有哪些?肥胖症、高度近视眼是遗传病吗?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很自然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进行自主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

二、注重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进行生物学实验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实验技能,所以,在实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验的要求,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学生自己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由于他们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便会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未知的乐趣。通过自己对实验步骤的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目标,而且可以掌握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例如,在进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一章节中“制作豆腐乳”这一实验时,由于之前已经进行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了,所以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教师不用再做过多的指导,只需为学生列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即可。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示学生:1.制作腐乳的过程包括哪几步?其中每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你目前掌握的知识,你所了解的腐乳有多少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成因是什么?3.加盐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为什么要这么做?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你是否掌握了发酵的温度、发酵的时间对腐乳品质的影响?提示给出后,教师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考虑后,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完成实验设计,既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训练,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如今,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生物教学所运用。高中的生物课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微观性,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抽象的知识直观、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将多媒体教学和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探究者的心态真正融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新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同时向学生提问: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就是一个“绿色工厂”,它们是怎么工作的,你们知道吗?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教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资料和过程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和作用,比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耀慧.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