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析范例6篇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引言

传统发展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破坏已经引起我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走科学发展道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破坏,还可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寻找作出积极贡献。近几年,受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现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势在必行了。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没有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为数不多的人甚至还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其无关,认为没有必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这些消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束缚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同时,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相关常识也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部分地方官员为了在脱贫工作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忽略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地方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上。(2)很多人觉得生态环境保护不在他应尽的责任范围内,因此认为没有必要为生态环境保护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生态环境保护隐患不断累积下来,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

1.2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被早期经济发展模式所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制约,尽管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锁具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不合理开采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在有“工业元素”之称的稀土开采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前几年,部分企业由于稀土的价值较高便大量开发此类资源并出口国外,严重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此同时,还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在资源紧缺的市场迫使下,部分稀有金属的价格成倍增长,部分商家被其丰厚的利润所吸引,从而对资源无节制的开采,这些都是我国不合理发展的最好体现。

1.3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的重视来源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给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劣势,投入根本不够从本质上解决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的问题,所以做好全方位的投入也显得特别重要。领导层对环境保护这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对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挪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也有发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进行合理规划,导致后续的保护工作无法开展,生态环境所受到了严重污染将会是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2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我国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科学治理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话说得好“治标先治本”,必须从根源下手才能过好的解决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递进关系。合理规划工业、农业等产业并加大对其管理制度,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性,这在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要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使居民或法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科学合理化,对违法此法规的法人给予一定的处罚。

2.2科学治理

我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来减少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于很多人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新定义,其主要提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合理化”等先进环境保护理念,也就是循环利用资源进行高效生产,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来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在循环经济的研究、资源再利用技术、利用程度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概念,争取能够早日实现资源的高利用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让我国能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够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还可以以循环经济作为指导思想对久产业进行整改或创办符合当今发展趋势的新产业,促进我国可持续道理发展。

2.3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我国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旅游热,在我国现在的发展形式看旅游业可谓非常好。不少的旅游景点都是由原始森林开发而来,这些旅游景点尽管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基本风貌但是被开发过后存在许许多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量原始植被被砍伐、河流上飘满“白色垃圾”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旅游景点开发阶段,大量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方案缺乏科学性。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所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动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链不平衡,原始森林内食肉动物的减少致使食草动物数量急速增加,对景点内的植物进行啃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剧。对于旅游开发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合理开发旅游业有助我国经济增长,但是应该合理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要严格监督旅游公司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助资源部监管旅游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等都是比较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肖晓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性的策略分析[J].地球,2016(2)

2宋艳玲.浅析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

3汪芳琳.皖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生态补偿策略———以安徽池州市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1)

4王彬,孙克园.探索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指的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要素组成的生态圈。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就会制约农业的发展。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1.1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

和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是直接将自然环境再生产与经济相结合,而其产品(即农作物)的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离开生态环境,其生产过程将无法进行下去。从农业的这一特性,能够看出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极大的益处。

1.2农业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生产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搭建了通道。换言之,农业的生产过程是生态环境不断循环的过程。合理的农业生产有助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打造良好的小型生态圈。

1.3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表现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增加;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导致耕地贫瘠、土地沙漠化以及荒漠化严重;同时,不科学的施肥、喷洒农药,导致农田出现化肥污染,并且土壤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有毒物质等。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违背。

2环境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增大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首先,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变得贫瘠。而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又使得耕地不断地被蚕食,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其次,全球变暖,导致洪涝灾害以及旱灾频发。如果不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农业受灾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2.2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致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耕地发生大范围的板结,这些原因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大大降低。并且,胡乱喷洒农药以及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部分农作物可能携带微量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

2.3农业生态链遭到破坏

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然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3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过度施肥以及喷洒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等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3.1预防环境污染

首先,应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对于病虫害及早预防,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积极开发容易分解、对人体危害小、对消除病虫害效果明显的农药,同时,采用喷雾技术,充分发挥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最大效用;最后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从根源减少农药污染。

3.2预防重金属污染

首先,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农田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其次,在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农田,应选用恰当的农作物,如玉米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差,根茎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残留较少,这些都可以有选择的种植。当然,还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手段,引导重金属迁移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减少其危害。

3.3预防化肥污染

首先,应科学施肥,重视施肥的时间以及施肥量,采用正确的施肥方式如分层施肥等,减少肥料的扩散,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增加有机肥的使用,保持土壤自身的肥力;最后,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搭配肥料,平衡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从根源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

3.4预防碱以及无机盐污染

土壤中的碱以及无机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农业以及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因此,预防这一类污染,就必须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废水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在农业灌溉过程中,不能用废水进行灌溉。

参考文献

[1]杨金发.立法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民日报,2002

[2]孟凌声,吴东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正面临严重挑战.人民政协报,2000

[3]龙新.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民日报,2005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新环境;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3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亟需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开发一些清洁的新能源。农村能源生态工程通常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的技术和理论把能源工程与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工程体系。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能源短缺的现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农村能源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农村地区能源的合理利用。

1 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方法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寻找生态环境工程的最佳适应性对策。在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中需要严格地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建设能源生态环境工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的和谐发展,提高农村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农村能源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工程的设计中需要确定系统规模和控制的等级,对于能源工程调控的等级越高,控制的范围越广,这种控制属于宏观控制,情况比较复杂,调控的精度较低。如果控制的等级较低,调控范围比较小,就属于微观调控,调控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通过能源生态工程的系统分析,找出农村能源生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的约束条件。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核心是方案设计,通过方案设计可以改善能源生态工程的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的方式,合理配置农村能源利用的技术。优化能源设计方案可以促使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促使农业能源利用体系的良性循环[1-2]。

2 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模式

2.1 “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

“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在农村比较常见,通常是以单个的养猪农户为单位,在猪舍的附近建立沼气池,并且在农村附近有数量比较多的果园或茶园。这种模式的工艺流程通常是养猪农户在猪舍附近建立沼气池,使猪的粪便以及污水流入到沼气池中,并在沼气池中放入一些植物的秸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沼气池就会产生沼气,农户通过在家安装相应的净化设备之后,沼气就可以用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沼液和沼渣需要更换才能够确保沼气的供应。因此,对于沼液和沼渣的处理,通常是用作果园和茶园的肥料使用。这种模式可以将粪便和污水经过沼气的发酵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它可以将沼渣和沼液当作有机肥使用,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实现了零污染。“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非常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3-4]。

2.2 “器―气―池”生态家园工程

“器―气―池”生态家园工程通常是以村为单位的,这种生物工程模式通常是指在每户农民的房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农户使用沼气做饭,并且需要建立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这种模式可以把太阳能、生活污水以及沼气结合起来,给农户带来清洁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外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3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通常是以规模巨大的畜禽养殖场为单位的,需要建立和养殖场规模相当的沼气工程,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得到及时的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通常采用的工艺流程是把畜禽类的粪便污水进行固体与液体相分离,对于粪便可以进行深入的加工成为肥料或者是有机肥。对于污水流入到沼气池中,采用厌氧发酵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可以输送到储气柜中,供农户使用。而对于沼液的处理,一方面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经过好氧曝气池的处理,促使沼液达到标准,之后进行排放。这种工程模式采用了固液相分离的处理技术,可以让污水的浓度大大降低。在处理污水的时候采用了厌氧发酵技术、好氧处理技术、AF技术、稳定塘、氧化沟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这样可以促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减少污水对水利以及农田的污染。这种模式运作成本低,并且可以促使畜禽养殖场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的建立需要因地制宜,而且工程选址比较适宜选择存在自然落差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运作的费用。另外,如果在畜禽养殖场附近有农田、果园等,可以在工程中考虑沼液的综合利用,而沼气通常被农村居民利用。

4 参考文献

[1] 蔡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模式初探[J].中国沼气,2003,13(4):112-115.

[2] 施骏,陈磊,秦大东,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知识库的研制与应用[J].农技服务,2007,11(5):117-120.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4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开展土地整理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理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地表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注重其对土壤、水环境、植被及生物资源的影响结果,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效益,最大程度避免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土地整改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土地整改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平整工程作为土地整理中的主要部分,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土壤的原生态状态,如果整改存在不合理因素则会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等问题,但如果进行有效的整理则会提升土壤利用效果,改善土壤环境;(2)水环境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相关工程会影响水环境的渗透、表现径流及水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文结构,影响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质量;(3)植被方面的影响,土地整改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覆盖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植被数量及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一定的控制;(4)生物资源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会对生态用地和其他项目用地进行统筹布置,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有生物活动场所的变化,对生物生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相关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则有很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2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2.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对生态环境基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其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土壤侵蚀度的影响,其主要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情况,尤其对坡度的改变对土地侵蚀具有重要影响。坡度控制在5?以下则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侵蚀现象,由此可见土地平整工程中对坡度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土地侵蚀状况;其次为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土地平整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型机械,会造成土壤板结或熟土层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自身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平整

过程中措施的不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最后为土壤面蚀的影响,土地整改工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属于少雨季节,从而受到土壤面蚀现象威胁较大,并且面蚀损失的多为肥力较强的表层土。

2.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环境效应

土壤整理后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耕地和交通用地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土地类型相对减少,很多分散的土地被规整综合利用,其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未被利用土地开发带来的生态效益,在其开发过程中对未被利用土地的地形、地貌等要素产生影响,荒地等未被利用用地的开发必然会导致其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灌溉方面也会造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变化;②交通用地造成的影响,增加交通用地必然会导致噪音和废气污染增加,同时交通用地本身建设过程中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也会在相应条件下出现物种入侵等现象;③土地类型减少造成的影响,土地类型在整理后呈现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的异质化程度,导致土地抗干扰能力下降。此外,单一连片种植也不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供给,降低土壤质量。

2.3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

经过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呈现规整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碎片化发展的模式,对生态环境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其景观格局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廊道格局变化对动物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如果遇到生态敏感区会对动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第二,格局的变化会提高区域内部美学价值,土地在整理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调整,而是根据具体的规范化条例进行,因此在整理后土地格局呈现出规整化趋势,农村景色、农业田园景色及相应的水文、土壤、植被要素共同组建成了独特的景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可见土地整改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因此在土地整改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土地整改的良性作用,促进我国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琦,王琳琳.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J].华夏地理,2015,(2):133-134.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5

1 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方法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寻找生态环境工程的最佳适应性对策。在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中需要严格地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建设能源生态环境工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的和谐发展,提高农村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农村能源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工程的设计中需要确定系统规模和控制的等级,对于能源工程调控的等级越高,控制的范围越广,这种控制属于宏观控制,情况比较复杂,调控的精度较低。如果控制的等级较低,调控范围比较小,就属于微观调控,调控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通过能源生态工程的系统分析,找出农村能源生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的约束条件。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核心是方案设计,通过方案设计可以改善能源生态工程的结构,调整资源利用的方式,合理配置农村能源利用的技术。优化能源设计方案可以促使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促使农业能源利用体系的良性循环[1-2]。 

2 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模式 

2.1 “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 

“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在农村比较常见,通常是以单个的养猪农户为单位,在猪舍的附近建立沼气池,并且在农村附近有数量比较多的果园或茶园。这种模式的工艺流程通常是养猪农户在猪舍附近建立沼气池,使猪的粪便以及污水流入到沼气池中,并在沼气池中放入一些植物的秸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沼气池就会产生沼气,农户通过在家安装相应的净化设备之后,沼气就可以用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沼液和沼渣需要更换才能够确保沼气的供应。因此,对于沼液和沼渣的处理,通常是用作果园和茶园的肥料使用。这种模式可以将粪便和污水经过沼气的发酵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它可以将沼渣和沼液当作有机肥使用,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实现了零污染。“猪—沼气—农作物”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非常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3-4]。 

2.2 “器—气—池”生态家园工程 

“器—气—池”生态家园工程通常是以村为单位的,这种生物工程模式通常是指在每户农民的房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农户使用沼气做饭,并且需要建立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这种模式可以把太阳能、生活污水以及沼气结合起来,给农户带来清洁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外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3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通常是以规模巨大的畜禽养殖场为单位的,需要建立和养殖场规模相当的沼气工程,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得到及时的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通常采用的工艺流程是把畜禽类的粪便污水进行固体与液体相分离,对于粪便可以进行深入的加工成为肥料或者是有机肥。对于污水流入到沼气池中,采用厌氧发酵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可以输送到储气柜中,供农户使用。而对于沼液的处理,一方面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经过好氧曝气池的处理,促使沼液达到标准,之后进行排放。这种工程模式采用了固液相分离的处理技术,可以让污水的浓度大大降低。在处理污水的时候采用了厌氧发酵技术、好氧处理技术、AF技术、稳定塘、氧化沟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这样可以促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减少污水对水利以及农田的污染。这种模式运作成本低,并且可以促使畜禽养殖场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的建立需要因地制宜,而且工程选址比较适宜选择存在自然落差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运作的费用。另外,如果在畜禽养殖场附近有农田、果园等,可以在工程中考虑沼液的综合利用,而沼气通常被农村居民利用。 

4 参考文献 

[1] 蔡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工程模式初探[J].中国沼气,2003,13(4):112-115. 

[2] 施骏,陈磊,秦大东,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知识库的研制与应用[J].农技服务,2007,11(5):117-120. 

生态环境分析范文6

关键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1前言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了其应用积极效用的发挥,同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尤为关键。

2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目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理念的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着眼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尚且没有完全树立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次就是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同从现阶段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虽然也相继出台颁布了关于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立法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重开采轻保护和乱采滥罚等现象依然严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

2.2森林资源的骤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方森林的覆盖率日趋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林木的实际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保护的立足不够,导致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事实上,森林资源的骤减是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快以及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态质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土壤的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的肥力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的种植以及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3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水平,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加大宣传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员参与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

3.2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关系到能否加快实现森林面积扩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林业绿色屏障积极效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明确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短期利益不显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和管理。

3.3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不仅仅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而社会其它部门也要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同时,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5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从长远的角度,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重点管理国有林区,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承担出资人的职责,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结语

认清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头等要事,绝非政府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北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作者:凌艳 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谢国华.赣州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江西化工,2009,(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