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矿山开采管理粗放,开采方式不合理,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甚至引发了次生地质灾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治理建议。

关键词:矿山开采;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0引言

矿山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命脉,肩负着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为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必须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提高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实现矿山生产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却越来越恶劣。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下。

1.1破坏原始的地形地貌。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是矿山开采的主要形式,露天开采需要砍伐植物和剥离表土,因此,地表植被往往被破坏,甚至消失。在矿山建设期间,还需要整平地面、修建道路、建设场地等一系列操作,这些都会严重破坏地形。矿山生产过程中,还会堆置大量废石,严重影响废石场地的形象。同时,地下开采过程中,同样会影响土地耕作和植物生长,甚至引发地表沉陷、裂缝,改变地形地貌,对原有山体景观造成严重破坏。

1.2破坏优美的景观视觉效果。矿山建设会把表层土剥离,出现岩体裸露情况,导致原有山体景观被破坏。而地下开采往往会形成采空区,引发地面塌陷,破坏地面建筑和道路等设施,甚至会对区域生态景观价值造成不利影响。

1.3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大量占用土地、破坏土地是矿山开采必经的一个过程,将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由于地表土壤、植被系统等被破坏,将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1.4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均会因矿山开采而产生。在地下采挖过程中,将会挖出大量矿石,而产生的地下空间不得不通过上面、周围岩石进行填补,这种情况下地表塌陷则极易发生。此外,地表坡度变化,同样会影响地表物质的平衡,将会产生裂隙、滑动等情况,甚至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

2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矿山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社会形势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矿山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破坏矿山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危害当地环境,同时对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为此,必须重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修复治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最大限度提升矿山的生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与生态机制建设息息相关,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财政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加大。然而,现阶段我国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法规体系,生态补偿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必须重视问题、总结问题、提炼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是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规范引领,全面推进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制,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有序运作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制定专门的地方性生态补偿法规,精准指导地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全面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建设。

2.2建立及完善多部门联合监测体系。矿山资源开采与多个单位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利益链极为复杂。因此,在开采前,必须协调好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分配工作,系统化管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要求以地方政府牵头,结合国土、林业、安监等多个部门,在矿山开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专业化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团队,571全力保护开采期间矿山的生态环境,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此团队的建立,将对维护整个矿区环境的稳定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用更专业、更科学的方法和方案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2.3规范矿山开采治理力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相关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开采观念,积极引进科学开采模式,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提高开采的现代化、科学化,为矿山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很多,比如崩塌、泥石流、滑坡等,每一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不同,影响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想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对地质环境的各类影响因素有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并与矿山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要求做好每个环节的规划与安排,在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效减小地质灾害的产生概率。开采矿山资源前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勘查矿山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开采方案、确定合理可行的修复策略等。待开采之后,同样要深入思考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问题,需要治理失稳边坡、综合利用固体废料、矿坑回填及矿渣清除等,保证环境修复效果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此外,在开展高危险性工作时,比如落石、碎石等处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个人安全放在首位,若预测到很可能出现二次坍塌,必须马上撤离,当坍塌危害解除后,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二次意外事故产生。

2.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力度。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起步较晚,技术体系还不成熟。受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仍处于发展阶段,为达到良好的修复治理效果,在此阶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评估工作,能够系统化、准确化地评估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与修复方案,比如工程绿化模式、园林景观模式、地质公园模式、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等。通过不同的修复治理方案,打造丰富的矿山景观,增加矿山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抵御能力,在综合性治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优势作用。

3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加大修复治理水平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矿山资源开采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做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对推进我国矿产事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必须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找出现存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治理措施,才能促进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张夏 苑泉 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