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例6篇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1

一、培训内容:

1、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能正确操作计算机。

WINDOWS.XP的基本使用常识;WORD20xx的文字输入排版与打印;WORD20xx表格的制作;文件的保存与另存;文件的查找与重命名及删除;幼儿个案输入、上网查找幼教相关资料、Internet基本知识;收发邮件、发附件;理解网络病毒概念等内容。

2、学习使用FLASH,掌握制作课件的基本方法。

认识并逐步熟悉FLASH软件,了解FLASH基本知识,能从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不断学习运用FLASH进行基本课件制作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制作出相应的课件内容,积极尝试电脑备课、电脑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活动结构,提高教学活动效益。

二、培训对象及培训形式

1、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职工

2、培训教师:进修校教师或其他中小学电脑教师

3、培训地点:幼儿园多媒体教室

4、培训形式:采取以集中参与式、教师的自我学习式的多种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培训、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观摩、协作交流等。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从二十世纪到现在,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中介的网络信息技术呈现快速化的发展趋势,这就紧密的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和生活联系了起来。目前,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所有的生活、生产秩序产生日新月异的影响,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朝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行,人们在享受网路时代快速发展所带来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深刻思考着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机遇与挑战。从事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人员在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监督、反映、核算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方式,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就培训内容而言重实际操作轻理论现阶段,就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内容而言,往往比较注重对财务软件使用方法方面的培训,却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对电算化会计人员进行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和人员基本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培训的内容往往更偏向于操作流程和方法的讲解,却很少讲解那些诸如计算机网络、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这就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自然也就无法深入的掌握软件的功能。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仅仅会对财务软件进行操作,而其他相关的软件却全然不知,从而无法使计算机充分的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作用。2.就培训时间而言重前轻后就电算化会计相关人员的培训时间而言,通常是对软件操作前的培训比较注重,而后续一系列的培训却远远不够。很多人对电算化会计的培训有错误的理解,认为该项工作是一次完成的而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培训。所以,很多单位或企业在组织这方面培训的过程中往往也只是集中的培训一次,在得到上岗证之后就不会继续进行培训了。但是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出现了新型的应用软件,而且这些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财务软件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的升级和追加新的功能,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的适应新发展形势的需求,对相关知识再次进行培训。3.培训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现阶段,对从事电算化会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就一般情况而言,培训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提供相应软件的经销商而负责的。除此之外,相关财政部门要求对于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企业或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的培训,在取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传授和上机操作的方式的,但是却不能提供很好时间培训时间和上级环境,从而使得相关人员进行正规培训的机会仅仅限于形式。

二、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建议

1.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内容必须及时的进行更新,同时对相应的结构体系也应该进行积极的完善,使培训知识日益丰富,注重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不仅要加大相关理论知识的比重,并要求相应的人员可以对财务会计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功能结构进行全面的掌握,而且,还应该注重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技术是网络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同时通信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丰富培训方式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应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资源,通过兴办教育网站或者远程教育的方式,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更新相应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时间和场地等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此外,相应的软件供应网站及其官方网站还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培训所需要的材料应该从实务和政策两方面提供。在进行培训的时候,相应的而培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可以使传授知识的过程逐渐演变成真实的场景,并进行真实的决策、核算以及咨询等阶段,培训教师仅仅是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样培训的过程也就变成了财务会计人员其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非只是被动的接受。该过程也需要相关的企业进行支持和配合,而且相应的培训教师还必须彻底的掌握和熟悉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因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有很多的专业培训机构试着通过闭路电视、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方式来开展远程式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而且还突破了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3.制定培训的奖励与考核机制在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培训计划和人员配备情况,将电算化会计的培训列入到企业的奖励与考核机制中。企业领导既要鼓励企业中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就培训方面制定良好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关的培训制度,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增加对综合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要经常对电算化会计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预期的培训效果。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电算化会计方面的人员时应该挑选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财务会计精英,这样就会形成低、中、高不同层次相结合的电算化会计人才队伍,从而对提高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工作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无限变化和快速发展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挑战和冲击。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定是具备管理与科技知识、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相关企业必须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使该方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发展,企业也能够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1]邓文茹.对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187-188.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财会;电算化;基础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4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系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办法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整合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结合社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积极研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增加实用知识,强化实践技能,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想。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常用工具软件”等计算机技术与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整合,把中英文录入技术、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文字处理技术、表格处理技术、演示文稿制作技术、简单网页设计技术和Office综合应用技术作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形成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6+1”课程内容体系。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理论和工作过程导向,重新组织了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案例中,整个课程内容形成了认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应用、Word图文排版、Excel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Office综合应用七个模块20个案例,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2融合专业知识,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素养,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平台和使用工具,而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教学中,职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直处于脱节的现象。我们非常注重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与学生专业能力的结合,积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多次探索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融合,开发了符合我院各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15种,见下表。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使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从而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引入案例、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引入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借助实际工作情景引导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学、做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边做边提高,教学过程一体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4强化技能训练,构建逐步推进的能力培养方案

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程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能力锻炼分为同步训练、自主训练、拓展训练三条线,同步训练是教师在介绍学习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教师和学生同时实施操作的案例,以教师展示的实际效果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教师模仿本次课的学习情景提出的工作任务,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案例,以巩固性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学生课后的训练任务,该任务较课堂任务难度有所增加,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实行教考分离,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考试一直都被当作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合理有效地通过考试来引导学生强化能力的训练?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计算机“6+1”能力考核方案,将考核分为中英文录入能力、系统与网络应用能力、图文排版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网页制作能力六个子模块和一个Office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六个子模块分别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创设考核任务,在教学中实施学生能力的测试,方便教师实时监测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整个教学活动实行教考分离,实施融合六个子模块的Office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将6种计算机基本能力有机地结合,升华为计算机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

6校企合作共建,提供社会服务,构建工学结合的学习环境

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社会合作,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共建课程,共同培养人才。一是开展顶岗实习,与校园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长年聘请校外办公业务技术能手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及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参加办公自动化业务实习;二是开办文印社,对外承接文印业务,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轮岗、顶岗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该活动中,提高办公业务的操作能力,方便群众,服务社会;三是为社会进行计算机基础培训,先后为企事业单位办公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培训、为学院各系部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培训、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电脑培训、为残疾人免费上门电脑学习培训;四是对社会开展计算机考试培训,多次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考生200~300人左右,合格率较高;五是通过网络答疑,为学生和社会人员免费提供办公自动化的咨询和答疑。

自我院实施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66年学生参加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全优的好成绩。为学生后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万德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7,(9).

[2] 万德年,周小仨. 高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与实践[J]. 职业时空,2007,(11).

[3] 万德年. 高职“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与实践[J]. 农业网络信息,2007,(12).

[4] 熊发涯..高职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3).

[5] 万德年,朱伟.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科技信息,2006,(6).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

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化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推动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来,我校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我校“全员参与,全员应用”的一大特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校教师计算机现有水平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熟练程度,使之有效服务于教学,我们课题组举行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1.不能突出课件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性,大部分课件出现了“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

2.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色彩搭配不当,文字与背景颜色搭配不合理。(2)选择图片质量太差。(3)素材处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下载的素材未经处理。(4)没能运用PVF自身的丰富的功能。(5)动画设计不合理。

3.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较差,整体设计显得杂乱无章,目的性不突出。

4.原创内容较少,整体抄袭现象比较突出。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中、老年教师计算机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打字、制表等简单文本操作都不会;真正做出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品不多。因此,为提高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计算机校本培训势在必行。

二、培训思路与目标

1.教师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利用技术来开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

2.全员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必须涉及所有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及教辅人员,以切实提高全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

3.结合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师生需要为重心。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应该与教师所教的课程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学生所要学习的技能结合起来。即教师学会信息技术来教学,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用来解决问题和达到学习目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学会使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自制投影教具、录音资料等,要求每位教师初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二、培训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观念,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为了激发教师参培的内驱力,我们不失时机地对教师进行参加培训学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再提高,营造一种主动自觉、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经常组织教师观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课录像、优质课教案和课件。使他们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的同时,自觉地提高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具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追求,用新的理念作指导,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样,引发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型人才的如何培养,教师应该怎么办,从而强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构建适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2.分类培训,分层提高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坚持基础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近几年内对现有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分层提高,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迅速成长,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目标确定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校本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计划中突出确定学校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以及培训时间。培训的具体内容围绕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优质课课件展示、自主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培训I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2011.3-2011.10)

信息技术方面:(1)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中文处理、PowerPoint等内容进行培训。(2)网络应用的培训。邀请有关计算机专家来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内容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网络教室的正确使用,使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一个总体了解。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一阶段内容)。(2)将课题内容渗透到教研当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2011.11~2012.6)信息技术:

(1)课件制作的高级培训。陆续选送一些教师到校外专业计算机培训中心学习。经费采用学校补助与个人自理相结合的办法,参加Authorware、Flash5.0、FrontPage,网页制作等软件使用的系统学习。(2)利用以点代面的方法,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FrontPage或其它网页制作软件。

专业知识方面:(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二阶段内容)。(2)以“课”的形式具体讨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研型教师。

第三阶段(2012.7--2012.9)

信息技术方面:

(1)网络知识培训。这次培训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学会下载课件,要能实现利用网络交流各自的教学思路,传送课件以及一些网络安全知识。(2)计算机简单故障排除。如果在上课过程中计算机出现故障,教师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问题,让课堂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学生身边。

专业知识方面:

(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进行分学科的专业知识培训(第三阶段内容)。(2)邀请专家或利用本校已有教师资源,指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理论知识强的教师利用电子邮件方式指导修改论文。提高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培养专家。

三、培训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计算机校本培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的教师都会上网浏览网页、使用搜索引擎、发电子邮件、查资料备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教学等,100%的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30%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涌现出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

实践证明,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计算机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郑文勉,雷晓云,途中之思――教师专业发展个案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