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总结范例6篇

阅读课教学总结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1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师 学生阅读

当然,数学教材的阅读,不能等同于等文科教材的阅读。否则就会忽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就会出现“从头至尾读一遍,枯燥无味无收获”的现象。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课前阅读教材,也就是预习阅读。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指导,示范引领。设计导学案式的阅读提纲,按提纲要求阅读数学教材,使之通过阅读了解全文,理解概念、定理法则的含义,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通过例题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用学过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辨析,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本节的概念、定理、结论,正确书写数学符号并明确其含义。对于抽象不好理解、难理解的一定要明确标注出来。通过阅读教材分清楚,哪些知识我已经学会,哪些知识我不会?同学之间组内交流阅读成果,达成共识。各小组长把本组信息反馈学科代表,学科代表最后信息汇总把不能理解掌握的问题信息传递给老师。教师明确了学情,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课上阅读教材。好多数学教师生怕学生学不懂,总认为只有自己讲了才放心,忽视数学教材的阅读。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云山雾水,收效甚微。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让学生翻看数学教材,一定要紧扣教材,对重点的概念、定理、定律等逐字逐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定要挖掘出概念、定理、定律中包含的深层含义,养成学生逻辑严密,推理规范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定理、定律的含义,来龙去脉,不留疑问。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水平高,把教材例题扔在一边不讲,自行课堂随即编制例题,忽视教材的作用,必然会造成学生不阅读教材的导向,进而导致学生对概念、定理很难达到深层次的垃圾把握。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理解漏洞百出,教学成绩当然难以提高。其实,课本至所以为教材,那都是多少专家反复研究,讨论确定的结果。章前图、例题、想一想、议一议、课后阅读等无不包含编者的心思,那怕是一个小练习,都包含着一个大道理,学生都应该去阅读学习。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清讲透。通过阅读例题,规范学生解题过程,明确一类典型例题的一般解法,真正弄懂它的解题思路、解题依据。学会知识的分析运用,融会贯通,达到熟练掌握。特别象函数的概念等抽象难理解的定义,教师讲解后,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逐字逐句阅读,仔细揣摩,真正理解要义。适时设计易错、易混知识点的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就出现的问题,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教教材是怎样规定的?怎样解释说明的?更进一步的理解本节内容。因此,,讲授新课时,一定要适时翻开课本,按课本逐字逐句阅读教材,使学生在阅读中对定义、定律、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仔细揣摩品读,读出重难点,读出可疑点,举一反三,悟出要义,领会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3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而且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3.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老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老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老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老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老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①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②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可指导学生找出可用金属卤化物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来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等。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同样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好下面三个关。

1.归纳总结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关。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4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在上新课前,学生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提前预习新课。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听课的难度。而且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语感和语调。课外阅读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可以减轻教师授课的难度。因此,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几乎是所有英语老师经常会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但究竟有多少学生会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回家之后很好地将这项作业予以完成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后阅读的情况,我对抽样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全班共54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6人,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课后阅读情况令人担忧,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外阅读次数少

近期的调查发现,学生一周当中,坚持每天课外阅读的仅为2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3.7%;阅读三次以上的共15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27.8%;阅读2次以上的共36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66.7%;几乎不阅读的人数比例为33.3%,占到全班总人数的1/3,可见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的效率很低。

(二)课外阅读时间短

调查显示,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长短情况:一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仅有5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9.3%;一天阅读20分钟左右的为12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22.2%;一天阅读10分钟左右的为13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24.1%;一天阅读10分钟以内的共6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11.1%;还有近33.3%的学生几乎不看,不计时间。从这一项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普遍较短,能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达到半小时以上的仅为31.5%。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为找出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较差的原因,我采取制作调查表的办法,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从收回的调查表的统计情况看,学生课外阅读少,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不够重视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情况

从调查表统计结果看:学生对课外阅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有2人,仅占到全班总人数的3.7%;在思想上比较重视的为13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24.1%;在思想上有一点重视的共21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38.9%;在思想上不重视的共18人,占到全班总人数的33.3%。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已经比较好,因此忽略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学习成绩帮助不大,导致思想上不重视。

(二)缺乏课外阅读兴趣

从调查表统计结果看: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的共7人,占到全班的13%;兴趣较为浓厚的共8人,占到全班的14.8%;有一点兴趣的共15人,占到全班的27.8%;无兴趣的共24人,占到全班的44.4%。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推广应用,课外阅读已渐渐地被老师和学生们忽视。学生们家中有各种各样的碟片,资料也很多,相比较而言,课外阅读看起来就比较枯燥。通常都是把它当作一种被迫的任务去完成。

(三)课外阅读词汇量少

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有一点兴趣和无兴趣课外阅读的学生当中,共39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感觉课外阅读本身难度较高,这部分学生占到总数的15.4%;二是学生感觉自身英语基础不好,这部分学生占到总数的23.7%;三是学生感觉自身英语基础较差,这部分学生占到总数的25.6%;四是学生根本无兴趣,这部分学生占到总数的10%。我校的学生主要以来自于城郊的居多,还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就不太高,无法辅导学生阅读的训练;还有一部分孩子是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和我们现在正在学的教材不同步,这部分学生觉得课外阅读难以看懂,这也是他们不阅读的主要原因。

(四)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督促不够

从调查表统计结果看:家长一直坚持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的共5人,仅占到全班的9.3%;家长经常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的共10人,占到全班的18.5;家长偶尔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共13人,占到全班的24.1%;家长从不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的共26人,占到全班的48.2%。许多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可能略知一二,但是对英语的教学太多是门外汉。因此对孩子英语学科的学习往往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督促孩子课外阅读只是流于形式地催一催,不能起到有效监督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而老师在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上起着主导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去引导学生和家长,落实有力的督促措施,以及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我想,要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把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必须先找到最具说服力的理由。这可以从老师加强日常课堂强调,借助家长会、学生家访、家校通等方式,做好与家长的思想沟通,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同时,在日常作业和平时考试中增加阅读内容,真正让学生和家长把课外阅读重视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师课外阅读实施的坚强后盾。

(二)坚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围绕课外阅读的使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师生英语对话、英语歌练习、英语小游戏等课堂互动内容,提高课外阅读使甩频率,激发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练习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将之与课外作业相结合,联系家长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做好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坚持奖勤罚懒,督促学生更多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教材五上Unitl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There be结构之后,教师可以适时进行《In my room》这首小诗的拓展,同时配上节奏鲜明的音乐与动画,让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做中学、玩中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既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词汇,何乐而不为呢?

(三)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课外阅读训练

首先,要立足于把课外阅读很好地融入和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将之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不仅要教会学生读和写,更要教会学生看,将之与老师课堂用语相结合。在课堂上,老师尽量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且要分时段地更新课堂用语,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始终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拓展学生的词汇,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逐步培养使用课外阅读的习惯。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英语比赛、英语社团、英语跳蚤市场、英语手抄报,组建英语学科教室,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有针对性地落实学生分类使用课外阅读措施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既要针对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好同步课外阅读使用训练,也要针对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做好“退步使用课外阅读训练”,让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从更简单更初始的课外阅读使用训练做起,逐步把这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好,从而实现班级全体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共同提高。比如:五年级学生,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我让他们继续掌握《In my room》中的词汇,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结合一起作业网上提供的及其它资源的小文章选择适合学情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读应排在首位,而课外阅读是一个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希望在多媒体被广泛应用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带来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乐趣。让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使英语在课外阅读的脉络里延伸。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教师的艺术》A.S.Homby。

3、《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教学设计、英语版》2009第5期,第10期。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中生 化学阅读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以下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①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②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可指导学生找出可用金属卤化物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来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

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一是归纳总结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

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发散思维关。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

三是分析应用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仍要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等。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大量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对于高年级(5―6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阅读的量,则规定了100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可是,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语文老师眼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心理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三)人的发展理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活跃智慧,求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三)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通过多种渠道创设学生阅读的场所,如班级组办“图书角”,实行“我捐两本、看书百本”活动;学校尽可能开放图书室,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并购买适合学生的读物并举办亲子阅读活动。

(五)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实验班级。

(二)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三)固定时间,营造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 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 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 整理、总结出适合中、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 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尽量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能支持孩子读课外书,陪孩子一起感悟读书的真谛和快乐,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2 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3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轮实验,进行中期汇报并调整前期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 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 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