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例6篇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更积极的探索精神,愿意合作和学习,并有机会获得独立的知识。通过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不可或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独立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已成为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学习场所的一种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述

资源共享,存储和转发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协议标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具有广泛知识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学科。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而言,它通过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纤等从客户端计算机连接到诸如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中继网络设备到核心服务器,最后连接到服务提供商。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网络技术教学的使用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网络技术教学的运用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教学效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综合能力,这是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不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而是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求知者,是知识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独立探索,具有探索精神。

(二)网络技术的使用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自身要有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识,积极学习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3)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实用技能的培训。

(三)网络技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的部分。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搜索,能够找到大量的教学专栏资源,例如评论和教学论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源的对比,学习各自的优势,以此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评。(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开放的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图片、音频等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云计算

将云计算融入教育信息化平台中的技术被称之为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它也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新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和管理的方法。这种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大家把海量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和应用都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组成一个资源管理和教育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服务网络。各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在线教学。这些教育资源通过在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器等物理设备上的组织、传输、共享、交换和调度,将可以更好地组成一个云平台。整体操作的过程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为支撑和用户为目标的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在内部,它还包括激励机制,奖惩机制,评估机制和认证机制。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设备上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最终使得整体教育活动更加易于管理、动态高效又节能环保。

(二)云课堂

“云课堂”的概念源于互联网上的云技术,云存储和云管理的概念。“云”是互联网的一种隐喻表达,用于描述互联网上庞大且几乎无限的资源池。“云课堂”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建高效的课堂。首先,这个“云课堂教学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和IPv6网络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课堂前自学,课堂协作学习,课后个性化学习的互动系统平台。其次,这种“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按需选择,学习,存储和传播上。教师通过平台准备课程,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讨论这三个方面。第三,云计算技术促进灵活多样的云课堂教学。它可以利用物理空间或跨物理空间作为教学时空,开发云课堂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互助教学形式;它还可以用来扩展课堂教学形式,即学生利用自学课或课外时间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学习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入“吸收和消化”的知识;学生还可以使用“云课堂教学平台”,通过冬季和夏季假期或零碎时间按需“个性化学习”和“零散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进行一对一的在线辅导。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71-01

传统的体育课主要是以学生室外学习为主, 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与其他文化课教学方式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不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能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促使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是非常态动作,如投掷项目中的铅球背向滑步、铁饼背向旋转、标枪的交叉步等,有时尽管教师反复讲解,多次示范,仍有不少学生对动作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时机、过程看不清楚, 只能按照头脑中记忆的教师示范动作进行学习,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显然这个教学过程和手段需要改进。如果通过演示教学录像片,把复杂的动作技术用慢镜头分节、分步展示,这样教师即可讲解各个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动作的全过程,又可以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讲深、讲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克服讲解和示范脱节的缺陷。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个别化学习环境。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可以使一些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媒体来表现动态演示变化过程,从而掌握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功能,集视、听、动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新颖、生动、活泼,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掌握所学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将“体育常识”课件进行汇集,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从而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使课堂焕发出活力。例如对学生进行篮球室内理论课讲解,将篮球比赛场面用动画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做裁判,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动作进行裁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多媒体软件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测评打分,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球类裁判规则的理解,激发学生了对学习篮球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即符合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又能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中的示范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说明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可以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投影屏等,组成可移动多媒体教室,根据技术教学讲解示范的需要,及时在课中演示和示范教师不能示范的高难技术动作和完整连续的空中动作,随堂拍下学生学习和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这样能大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动作,用课件中的动画、影像采用慢动作、停止、重放等操作,使学生看清楚每一个瞬间动作的细节,教师结合画面讲清楚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从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教师在讲解背跃式跳高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先将正确的跳跃动作连贯地播放一遍,然后把连贯复杂的技术动作逐一拆分,进行分解教学,最后再将容易发生的错误在投影屏幕上演示出来,让学生看得很清楚,产生强烈的直观印象,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天气不佳时,在室外上体育课比较困难,可以在室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也可组织学生讨论和提问,开发智力。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的辉煌,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计算机技术广泛宣传体育知识、体育名人的生活、事迹,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价值和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培养学生与别人进行体育知识交流、参与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的兴趣。

总之,计算机技术教学只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占辅助地位,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构建以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计划,提高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比例。

参考文献: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字]计算机科学技术 现代教育 意义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地位日益突出

1.1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现代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国家的竞争能力强弱也逐步从经济实力等硬件方面转为教育、科技和知识的比拼。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计算机技术当做国家重点发展对象和优先发展目标。

1.2我国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起步晚但起点高,早在90年代,教育部就明确了基础计算机技术要从小抓起,从中小学做起。因此,计算机在中小学发展迅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一大贡献,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老师和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枯燥无味的讲课内容和单纯的书本内容转化为动画和电脑格式,一方面让课堂变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供了学生的上课效率。二是,远程教育的开发。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上开发的远程教育可以说是教育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是,远程教育解决了教育空间限制,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不平衡等原因,教育水平在不同地区差异化明显,特别是师资力量。远程教育的实行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远程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远程教育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和传统的老师填鸭式教育方式对比,远程教育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远程教育过程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录制的声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主决定学习范围和学习的进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

2.现代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现代教育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日益增加,教育事业获得的长足的进步,在很多教育基础领域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的日益解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我国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现代化教育要想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2.1 现代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关系是现代教育能否发展好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界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思想,量化发展思路,同时坚持马克思基本理论思想,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从单纯的课堂为主,老师主导,学生跟随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教学为主,学生主导,老师指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2.2 积极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民思想等因素制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主义,将优质的高校讲课授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媒体上,并免费想公众开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努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网上学习通道。现代教育已经从以前的口耳相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计算机辅助,老师提点模式。但是远程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督,学生又是处于多玩好动的年龄,耐性不够,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努力研究如何做好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生自主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要具备新知识,新内容,如果单纯的校园只用校园网络进行校园教育,在接触社会发展新方向,新领域的知识方面就会有所欠缺。但是网络具有复杂性,思想潮流比较多而学生正处于人格培育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侵袭。因此在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的同时必须要做好计算机技术研究,确保学生接触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

3.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创新了教育方法,扩展了教学内容的传递方法,为教育体系增加了新的血液。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3.1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将枯燥无味看课本勾画,老师讲课,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生动活泼的网络教学,积极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远程教育更是起到了优势互补,平衡教育差距的作用。而且在培养了学生自己搜集、分析知识的能力和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就有突出的贡献。

3.2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老师的授课,注重课题教学,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课改的呼声,教育体系又出现了重视学学生自主学习忽视老师教学的现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一大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以及对学科发展的眼界,单纯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好处。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好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的局面。

3.3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我国的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单纯靠国家财政补贴形式,发展周期比较长,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远程教育在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实现资源互补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是,国内高校和有关的教育机构部分已经开通了远程教育课程,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轻易找到这些课程学习。二是,国外教育机构入驻中国市场,丰富了我国远程教育市场资源,三是,远程教育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提高,网络教育平台数量增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

总结语;

网络教学是全球化教育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方面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的深化,未来会有更多的实践成果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必须认真研究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付东.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蒋婷.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毛远明.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内涵;应用

计算机在当今的学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生的基础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当今的中职院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速度过快的话,基础稍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进度,但如果过慢的话,将会拖延整个教学进度,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分层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分层教学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每个人在接受程度、输出水平、领悟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一定的差别,但是我国自古就有有教无类的说法,正是在这个环境之下,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就成为了一种教学的理念。中职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中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差,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果对其进行无差异化教育的话,就会造成学习成绩的分化以及教育资源的浪费。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的素质存在着明显分层的话,如果不采用分层教学法的话,就会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能力下降,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会由于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而落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根据其特点对其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学生的水平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差异性在学生之间是必然存在的,为了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能够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对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是建立在“合”的基础上的,要使得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考虑到分层的形式和办法,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

计算机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其本身具备的理论素质和计算机修养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在对其教学的时候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不需要过多的重复。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深度问题的探究上来,致力于提高这些学生的理论水平。

2.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由于计算机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都对计算机感兴趣,并对其充满了好奇心。这些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往往被激发出很强的能力。这些学生往往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的兴趣比较浓厚,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这个特点,在实践课中对其加强指导,拓宽其知识面和实践能力,锻炼其能够就业的一些技能,这样有利于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3.专才型学生

有些学生在计算机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们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相较于平常人来说,其具有更强的能力和素质。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在其他学科中存在短板,能力素质发展非常不协调,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专才式的教育。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化的训练,根据其特性,为其选择擅长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内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例如,学生在编程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赋,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方面对其进行加强,并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这样其就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总结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缩短这种差距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其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曾爱玉.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浅析[J].成功(教育),2011(7).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在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希望大学生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加之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日益全面的普及,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也成为各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就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样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实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的指示精神,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做了一些探索。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双重作用

(一)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训练学生过硬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功能主要是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操作系统的管理,并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等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此话题各类研究已有深入探讨,不再赘述。

(二)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偏向于理工类的技术性学科,加之对社会需求的片面、极端的理解。致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容易出现将重心向基本技能培养偏移的倾向,从而导致其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及素质培养的缺失。

学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服务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技术传授与素质教育的同步。《计算机应用基础》也不例外,其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已经普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并且多在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开课。故此,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端正学生的观念认知、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转变教育理念,强化人文教育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至关重要。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健全、完整的人,而不是缺乏“灵魂”的技术“工匠”。故此,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教学中抽离出来的。要想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相互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正确地认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并不是仅仅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是指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对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人生体验的反思、领悟,进而树立健全独立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具备理性严谨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处事能力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养全面成长的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个体发展需要为标准的人性教育。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多重转变。不仅要传知授技,更要传道弘毅;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阐理明德,在自身角色的转变上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不仅是制度约束,更要树立愿景,不仅是明确规范,更要激发动力,在教育方式实现从“要求”到“引导”的转变。从外在延伸到内在,从事物延伸到事理,从“修行”延伸到“修心”,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从书本到心灵的转变。

其三,进一步坚定深化课程体制改革的决心,加快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的实践创新步伐。

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以智解惑,以德育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欲正人,先正己。教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甚至不经意流露出的言谈举止、思想倾向、精神追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人文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对老师的接纳、认同与信任。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广博的知识储备、独到的眼光见解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方能将丰富的人文素养蕴含其中。

(二)有效互动,情理结合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多媒体设备的引入还是面对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在某种程度上都弱化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要想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在阐明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自然延伸出一些重要的人文知识或者思想认知,引发学生在对相关学科知识已经产生一些认识和体验的前提与背景下进行自动自发的关注、反思与觉醒,而不是通过说教灌输给学生一些道理式的观点。

(四)主次分明,简洁高效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要把握好技能培养与人文渗透之间的主次关系,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相应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认知,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变成了思想教育的课堂。

(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层次水平、所学专业等各种因素,依据学生的成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适当的延伸与引导,做到灵活机动,有的放矢。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6

创新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处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尤为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今信息爆炸、计算机迅速普及的局面,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滞后于现代化的需要了。为改变现状,必须将创新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技师学院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被提出,可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国家的重视程度。而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的一问,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匮乏以及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技师学院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更加需要与应用的结合,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发现其中的不足,改革弊端,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知识陈旧,应用价值低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可谓是瞬息万变,与此相对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本应该紧跟其步伐和学科的更新保持一致,然而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发现在很多技师学院中,使用的教材都是几年前的,学生学的知识很多已经被更为先进的所取代。即使学校更新了教材,而有的老师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按自己的老一套讲,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是已经被淘汰掉了的。试想这样的现状我们怎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2.理论储备滞后于实践

在技师学院中我们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加看重的,但这并不是说理论教学就不重要。现实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技师学院的同学文化水平偏低,对复杂、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掌握的并不够好,常常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操作的流程,对于原理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没有科学的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被严重限制的。

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埋头苦学,考试得到高分以为这样就是学好了,心存这种观念的学生很多,老师也不在少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更多的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而不是引导学生埋头故纸堆的死读书。能力更重要,我们应坚决避免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学生满腹经纶却一点用处都没有,这绝不是教育的宗旨。这样的教育不会培养出人才,更不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选择教材上紧跟学科前沿。选当下时新、实用的课本,果断淘汰一些内容,避免学生学到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多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创新,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一个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再次,多安排学生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自己看到的新的技术、知识、想法都可以拿来分享,这样同学们更容易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意识。

2.分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智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创新教育更不能单从智育方面下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创新主要来自学生的兴趣。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把不同潜质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们就着重让他做一些实践性强的工作;而对于逻辑思维方面存在优势的学生,注重对他的理论教育,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取长补短,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可能的团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团队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3.创新的教学理念

老师作为一个教授者,在教育中的责任是教授知识,培养兴趣,积极引导。在创新教学理念方面教师更处于主导的地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理念决定老师的行为,科学的理念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观念的创新更要先于其他工作。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尤其在技师学院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只重理论、分数,忽略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应用是计算机学习的真正意义,在教授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教学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另外,老师不要只看重学生的考核成绩,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把在课程外的兴趣、优势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为创新技能的培养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