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范例6篇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范文1

新生儿在生理、病理方面与婴幼儿有很大的区别,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特殊性,因此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和护理。

1体温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不够完善,离开母体后,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过度保暖、持续哭闹等多种原因,都可引起新生儿发热。对一般情况良好而偶尔有1次体温升高者,常常并发病理状态,可检查原因对症处理,但对病理性发热的患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体温不升患儿,就加强保暖等。总之应综合分析,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环境温度对新生儿体温有直接影响。夏天新生儿室应注意通风和保持60%的湿度,冬天应保持室温在24℃~25℃。

2皮肤的护理

新生儿皮肤非常娇嫩,表层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较薄,保护能力差,易擦伤而招致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症。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应在保温情况下进行,可用消毒软纱布蘸温开水将头皮、耳后、面部、颈部、腋下及其他皮肤皱褶处揩洗干净。每次换尿布后都应以温开水清洗臀部,并用清洁纱布或毛巾吸干,然后涂鞣酸软膏或消毒植物油,以防尿布疹或红臀;倘若已发生尿布疹,可用达可宁散剂治疗。

另外,应注意新生儿皮肤色泽的观察与保护,新生儿皮肤正常是红润有光泽的,如出现苍白、灰暗无光、青紫、黄疸等要引起重视,对各种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新生儿沐浴时,动作要轻,自上而下。脐带未脱落时要注意保护脐部,预防感染。

3精神及神经系统的护理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大脑皮层发育很不成熟,容易疲劳,因此新生儿要有充足的休息,才能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所以新生儿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睡眠。新生儿如有饥饿、尿布潮湿、衣服不适、包被过紧、环境吵闹等均可影响新生儿睡眠而致哭闹,这种哭闹可以称为生理性哭闹,但过度兴奋、哭闹不安惊厥、抽搐、两眼凝视、嗜睡、抢奶等,这些可能是异常表现,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和体会,生理性哭闹的声音响亮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

4对疑有病理反应的新生儿,随时观察病情,若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随时注意新生儿安全,加强对母亲及陪护的安全教育。

6新生儿患病时,按以下常规处理。

6.1专室隔离,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5%;保持空气新鲜。

6.2对体温低与体质量不足者,放入保暖箱保温。

6.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戴帽子、口罩;检查、护理、治疗时,必须先用消毒水洗手,穿隔离衣后放可进行。

6.4入院头3 d,测体温4次/d,体温平稳后改为2次/d;置暖箱者,每4 h测体温1次。

6.5有计划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一般患儿应抱起喂乳,喂奶前换尿布,防止呛咳,喂毕抱起轻拍背部,使其侧卧。

6.6注意皮肤皱折部分、五官、腋部、臀部及会阴等部之清洁、干燥。

6.7脐带未脱落时,换药1 d/次,保持敷料干燥,防止污染。

6.8每3~4 h为患儿更换1次。

6.9经常巡视观察病情,若发现有气急、发绀、高热呕吐、面色苍白等,立即会同医师处理。

6.10每周测体质量2次。

新生儿护理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应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1、5和60 min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疼痛刺激1、5 min后,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刺激60 min后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时间段疼痛护理干预均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大大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 新生儿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38

疼痛可给新生儿带来近期及远期的不良结局,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疼痛短期刺激通过下丘脑-肾上腺轴调节,导致新生儿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不良及喂养不耐受。疼痛长期刺激可导致新生儿脑部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研究显示[2],新生儿可明显感知疼痛,疼痛在新生儿早期通过生理反射及行为反应表现,新生儿不可自我表达疼痛,但可通过表情、行为等进行评估。临床常见的新生儿致痛操作包括:静脉穿刺、肌肉及皮下注射、外科换药、气管插管、体位引流、采血等。文献报道[3],危重新生儿治疗的关键不仅包括扎实治疗技术,同时需要提高对疼痛护理干预的能力,因此,新生儿护理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新生儿随机分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均为68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30例;胎龄34~41 w,平均(38?76±2?37)w;足月儿为49例,占72?06%,早产儿为19例,占27?94%;按照病情划分,肺炎新生儿2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9例,下咽困难综合征新生儿14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6例。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胎龄为33~40 w,平均(37?83±2?79) w;足月儿为51例,占75%,早产儿为17例,占25%;按照病情划分,肺炎新生儿2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1例,下咽困难综合征新生儿15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6例。所有新生儿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窒息史、机械通气、先天畸形等。两组新生儿以上条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给予第一次致痛,应用采血笔在足跟采血致痛,保证操作针刺深度及力度相同,在采血过程中未采取减痛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包括[4-6]:①适宜的体位:护理人员将双手置于新生儿头部及双脚,保持屈曲位,降低新生儿疼痛,鸟巢式体位提高新生儿的调节能力,在足跟采血时给予俯卧位,提高舒适度。②袋鼠式护理:给予新生儿直立式拥抱,提高新生儿安全感,袋鼠式护理可维持新生儿的生理稳定。抚触包括:接触、拥抱、按摩等,两者同时使用降低疼痛反应。③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疼痛的有效的方式,母婴喂养降低生理反应及和行为,降低远期不良反应。④非营养吮吸:在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乳头,增加新生儿的吮吸动作,非营养吮吸可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产生镇痛作用。⑤嗅觉安抚:在新生儿头部放置滴油香兰素的纱布,通过嗅觉安抚可降低新生儿的哭泣时间。⑥服用葡萄糖水:甜味可以激活内源性阿片,产生镇痛作用,给予新生儿葡萄糖水可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

1.3观察指标

应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1、5和60 min的疼痛程度。NFCS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7]:①伸舌;②挤眼;③O型嘴;④皱眉;⑤咧嘴;⑥撅嘴;⑦杯状舌;⑧张口;⑨下颚颤动;⑩鼻唇沟加深,每个观察指标均一分,总分为10分,得分0分表示无疼痛,得分1~4分为轻度疼痛,得分5~7分为中度疼痛,得分>7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刺激1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疼痛刺激5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疼痛刺激60 min后疼痛程度对比

实验组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疼痛为不愉快的感觉,同时伴有潜在的组织损伤,为主观性感觉。新生儿对疼痛没有表述能力,导致护理人员忽视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提高对新生儿疼痛的关注意识,进而降低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新生儿疼痛包括:激素反应、代谢反应、自主反应等,研究显示[7],在孕期30 w新生儿的痛觉传导已经接近成年人。短时疼痛刺激可影响内分泌、行为、神经系统、免疫,因下丘脑-肾上腺轴调节,导致机体出现心律增加、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甚至出现脑缺氧、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8]。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可有效判断新生儿疼痛,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判断标准。

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分为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可产生不良反应,且新生儿的用药剂量及适应症无法准确掌握,不作为疼痛护理干预的首选方案[9]。非药物治疗具有方便易行、风险小、护理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抗疼能力。非药物疼痛护理干预分为适宜的体位、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非营养吮吸、嗅觉安抚、服用葡萄糖水等,非营养吮吸可降低新生儿啼哭时间,降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浮动。甜味剂通过味觉,改善阿片受体传导,改善疼痛程度。抚摸新生儿可有效刺激表皮末梢神经,使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肾上腺素释放[10]。屈曲体位、袋鼠式护理等可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及依赖感,促进新生儿疼痛缓解。非药物疼痛护理干预操作简单,护理效果显著,适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其疼痛刺激1、5 min后,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刺激60 min后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带给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疼痛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艺,徐芮,叶春燕.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96-97.

[2]刘月花,陈少颜,侯红梅,等.儿童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4,14(2):87-89.

[3]李凤平.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24-125.

[4]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5]莫春燕.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11):31-33.

[6]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6-137.

[7]黄建辉,袁秋影,邹锦銮.爱婴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10):99-101.

[8]张玉梅,叶秀红,黎迪珊.苏木沐浴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7):93-94.

新生儿护理范文3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应用效果

新生儿护理是临床产科护理中的一个工作重点,以往多对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由于护理措施较为简单,很容易导致新生儿家长的不满意,甚至还会引发护理纠纷事件[1,2]。本文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0.3)周,其中剖宫产30例,顺产20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21例,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4±0.2)周,其中剖宫产31例,顺产19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告知新生儿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对新生儿的营养供给等。研究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管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优质护理管理的方法为:①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管理:帮助新生儿交替更换侧卧位及平卧位,确保新生儿的卧具柔软和舒适,不对新生儿的手和脚给予一定的束缚,确保新生儿的手和脚可触碰一定的物体,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等[3];②对新生儿进行亲子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可使新生儿家属多和新生儿进行一定的互动,有效指导新生儿家属经过拥抱及触摸等相关方式与新生儿进行亲近,明显增加新生儿和家人之间的感情;③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可有效指导及鼓励产妇尽量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告作者单位:130013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知产妇保持科学的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告知新生儿母亲应按照新生儿的排便状况对哺乳的时间进行调整等;④对新生儿进行大小便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出生24h之内,护理工作人员可适宜的对新生儿的腹部实施一定按摩,促进新生儿的排便,在新生儿进行大小便之后,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清洁新生儿的外阴,防止新生儿外的皮肤发生感染[4];⑤对新生儿进行脐带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在新生儿出生24h之内,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脐带状况,若新生儿的脐带具有一定的异味或者渗血的相关症状,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更换新生儿的脐带绷带,并应用酒精对新生儿的脐带给予消毒处理等[5]。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及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6]。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能明显降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相关风险,还可以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发育[7-9]。本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为48、49、49例,比对照组的30、35、32例明显更高,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比对照组新生儿的76.00%明显更高(P<0.05)。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佳,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情况,使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医学信息,2015(20):70.

[2]游李平.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中国医学创新,2013(21):73-74.

[3]丁卫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医学信息,2014(39):157.

[4]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5]周旻怡.纯母乳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吉林医学,2014(22):5037-5038.

[6]何莎莎.对住院治疗的肺出血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2015(7):94.

[7]沈萍,王娜,易顺芝,等.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智能发育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46-47.

[8]聂勋梅,李原莉,付宏.等.优质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12-114.

新生儿护理范文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量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未完善,肝脏内Y、z含量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少、活性不足,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出生时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4],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吮吸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一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5],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6],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的技巧。即使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小时母乳的分泌不足5ml,可见纯母乳喂养儿中,尤其在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摄入不足[7],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8l。因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8]。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9]。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肛门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肛门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肛门及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大便的新生儿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开塞露2ml灌肠,肛门管直径0.5cm,前端涂石蜡油,插入4~5cm,通过肛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润滑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10],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的发生危险性。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11]。抚触室室温为28℃~30℃,播放优美音乐,抚触最好是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标准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摸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畏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

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12]。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 [13]。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14],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 [15]。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源有蓝光、白光、绿光,方法有单面光疗、双面光疗、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16]。蓝光治疗室内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接上电源,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用小纱布或棉质小手套包好小手,以免抓伤皮肤和抓脱输液针头或眼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5℃以上者,应暂停光疗[15]。勤洗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喂水或静脉补液。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咳和窄息的发生[17]。新生儿在开始光疗时由于裸露在光疗箱内,缺乏安全感,往往哭闹不安,刚入箱时首先采用俯卧位,使新生儿腹部和四肢紧贴在温暖的有机玻璃上,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使新生儿有安全感而减少哭闹,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改为仰卧位或侧卧位[15]。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8]。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做好换血前各项检查,置于辐射台,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换血总量为150-180mL/Kg,换血全程为2-3小时[19]记录换血出入量,术后密切观察病儿神志,全身情况,皮肤颜色及生命体征,术后禁食4-6小时,情况良好者可喂温开水,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可进行喂养,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血,大小便颜色、腹部体征,注意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烦躁及抽搐等疸红素脑病的症状。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新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7-444.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脐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5]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6]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7]倪敏洁,徐小彬.探讨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J].上海护理,2006,5(1):10-12.

[8]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9]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10]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11]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12],胡玉莲,王品品,张家洁,于凤琴,思密达和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28-829,

[13]张京,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508-509 .

[14]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15]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16]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17]王宇琼.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197-198.

新生儿护理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唇裂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23-02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已占人类先天畸形的第2位[1]。1周内的新生儿体内环境与母体内相近,新生儿生长代谢旺盛[2],此阶段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强,组织愈合能力强,形成瘢痕小。只要手术熟练,损伤小,失血少,速度快,术后控制感染,手术不会有危险[3]。超过1周后新生儿体内新环境开始建立,其抗感染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一旦感染难以控制,需3个月后方可手术[4]。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5]。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对10例新生儿唇裂进行整体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婴6例,女婴4例,年龄5—70h,体重2.8—4.2kg,手术时间1—2h,其中I度唇裂9例,II度唇裂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打击很大,家长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对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交流,多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继发腭裂,影响语言功能外,其余智能水平大多正常,使家长能正确面对,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

2.2 术前护理。

2.2.1 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常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 术前健康教育。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长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目前主要以Tennison-Randall法及Millard发为主[6]。其最大优点是不仅最大限度保存唇部自

然解剖结构,而且使修复更符合生理要求。唇裂术后常见继发畸形有鼻畸形、唇畸形及咬牙合关系异常等,修复方法繁多且难度很大[7],因此I期修复唇裂尤为重要。)术前停用奶瓶改汤匙或滴管喂奶,以适应术后不吮吸,利于创口愈合。因喂养时间长,且易发生窒息,喂养者要有耐心,喂养时头部抬高,喂养后拍背协助打嗝,吃完奶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

2.2.3 监测体温,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发生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入院后即用暖箱保暖,设定箱温32℃±1℃。维持体温36—37℃之间,相对湿度在55—65%。如体温不稳定,则影响新生儿血液PH值,不利于手术[8]。

2.2.4 术前准备。术前用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适量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

2.3 术后护理。

2.3.1 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在患儿未回病房前,准备听诊器、血压计、氧气、吸引器,以备急用。

2.3.2 病情观察。患儿仍置暖箱保暖,头部尽量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缺氧。术后平均吸氧2—4h,因全麻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及手术区域影响,术后呼吸抑制或气道梗阻现象普遍,使早期低氧病症发生率较高,保持时间长[9]。严密观察手术创口渗血情况,术后注意约束双手,以免抓伤口。

2.3.3 伤口处理。注意口腔护理,每次餐后饮少量水,冲洗食物残渣。有血痂的伤口先用金霉素眼膏涂抹软化,然后用1%氯霉素酊清洗,再涂抹金霉素,保护伤口。无血痂者可直接用1%氯霉素酊清洗,清洗后再涂抹金霉素。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2.3.4 饮食护理。完全清醒后,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伤口或加重疼痛。

2.4 出院健康教育。患儿术后3月内仍以汤匙喂食,术后3个月随诊,如合并腭裂,应在2岁左右修补[10]。

3 结论

配合唇裂患儿手术,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特征,遇见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我们护理了10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既较好的恢复了生理功能,达到了美容效果,又帮助患儿安全渡过手术关,为患儿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年后的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9

[2] 陈淑坚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9

[3] 郑家伟,《唇裂治疗新进展》,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3;3(2):99

[4]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5] 潘蕴倩,袁建六,《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应用》[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0

[6] M.Samuel Noordhoff.Th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unilateral cleft lip-nasal defornuitg.Noordhoof Craniofacial Foundation.2000

[7] 翦新春,粟红兵,尹兵等,《双侧唇裂/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分类研究》,口腔医学研究,2003,19(5):387—389

[8] 蒋新生,《新生儿24小时内唇裂修复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01

新生儿护理范文6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原因复杂,现将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1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例患儿中,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1],其中男128例,女70例;日龄7d78例;据病因分析,生理性黄疸4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56例(ABO溶血7例,母乳性黄疸42例)。

2.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定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皮肤黄染及进乳、排便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神经反射(吸吮、握持拥抱反射等)及肌张力情况,注意潜在并发症。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定时紫外线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儿要洗手,减少探视,保持脐部、臀部干燥[1]。

3.护理

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及病情进展情况,进一步查血型、宫内感染、肝功能、肝胆B型超声、溶血筛查、血培养等明确病因,经皮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病因确定不同护理方法。研究发现婴儿抚触可解除新生儿便秘捉进新生儿排出胎便,有效预防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3.1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可,2~3d出现皮肤黄染,4~6d达高峰,黄疸大部分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护理措施主要为勤哺乳,促进胎便排出,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3.2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以迅速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为原则。主要治疗措施为蓝光照射治疗,通过蓝光分解皮肤胆红素而达到迅速降低血胆红素的目的。光疗护理:光疗前应消毒光疗箱、开放式抢救台等。进入光疗箱前应用黑色眼罩罩住眼睛,避免强光对眼部的损伤,预防眼炎可用0.9%生理盐水擦拭眼部。并用尿布包裹患儿会阴及保证患儿全身皮肤充分暴露在蓝光下。进入蓝光箱后依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持箱内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始终保证患儿体温在36.8℃-37.4℃。光疗过程中患儿体温过高时可暂时关闭蓝光或调节箱温。每1-2h变换1次。患儿在出箱前要取掉眼罩并检查其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有无皮疹发生。并对患儿皮肤进行清洗清洁后及时给患儿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出入液体量和生命体征等,观察患儿黄疸的程度,进行黄疸测定及时与医生沟通。蓝光照射期间应多喂开水,以免显性失水。护理时需注意保液体入量,注意蓝光箱温度,勤测体温,夏季应注意体温升高,打开箱门散热,冬季应注意保暖。注意蓝光照射时皮疹、腹泻的发生,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3.3 ABO溶血:溶血患儿黄疸出现早,常于出生24h内发生,黄疸重且进展快。除蓝光照射外,常需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并注意输液速度及过敏反应。同时,应用激素免疫调节时需注意激素不良反应,如潜在感染风险、血糖升高作用等。另外,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观察精神反应、体温、进乳情况,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3.4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对孕母进行心理疏导,减缓其因不能哺乳及患儿疾病担心所引起的焦虑,并指导挤奶动作,促进乳汁排空,取得家长配合,将有利于完成治疗疗程。

4.结果

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d,经治疗好转出院191例,出现惊厥考虑胆红素脑病转院1例,出现肝酶异常或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治6例。

5.小结

对新生儿黄疸护理,护士要熟知黄疸的基本病因。做好基础护理,还要针对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护理。同时,做好孕母及家属的心理工作,以取得配合。在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儿要进行重点观察。生理性黄疸主要是防止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主要通过蓝光照射快速降低胆红素,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ABO溶血黄疸重且进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生几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母乳性黄疸患儿一般情况好,但需停母乳治疗,易出现孕母乳汁分泌减少、胀痛等反应,加剧家长焦虑情绪,故应做好心理护理及疏导工作。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能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并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上一篇课件制作论文

下一篇六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