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的设计范例6篇

城乡规划的设计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业务审批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937-03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AN Jiang-xiu

(Center for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gtan Ci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Bureau, Yingtan 335000, China)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ts rol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 case of Yingtan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o plan for management approval as the Center, established Executive Office and approval of business archives management, batch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and subsystem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 approval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城乡规划行业作为城乡建设、管理的龙头行业,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多学科、内容繁杂并具有庞大信息量的工作,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日益繁重的任务,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无纸化办公等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减少办公成本、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公效率,防止规划的任意调整,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应用技术、数据库的设计及系统的功能模块来探讨建立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方法。

1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直接为城乡规划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系统通过以规划综合数据中心为核心,建立覆盖规划审批管理等规划工作全过程的鹰潭市数字规划体系,,实现各种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的快速准确检索;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为城乡规划日常业务办理,提供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如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检查等,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下面,分别从系统的需求定位、应用技术、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1.1设计思路

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MIS软件为平台,为鹰潭市的规划、管理、决策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型技术系统。建设目标为建立市局及行政服务窗口业务的协同办公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加强市局对行政服务窗口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建设以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一书三证”为核心,涵盖规划管理一张图管理全过程,实现鹰潭市各种基础数据信息、规划业务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满足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1.2总体架构

整个系统按四层结构搭建,表现层为用户提供统一入口,平台层、系统层集成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层完成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系统还对各业务系统采用分层的应用框架结构。采用基于框架开发模式能够实现公共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数据建设和系统开发成本;能够对现有系统资源、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促进数据标准规范的建设;通过集约化管理,有助于消除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理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充分共享,可以丰富业务系统的内容,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

1.3应用技术

1.3.1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Net多层架构

系统包含MIS应用基于.Net进行开发,采用多层的体系架构,分层、模块化设计,在开发过程中将充分考虑不同应用的实际需求,Client/Server结构与Browser/Server结构相结合,采用三层模型(Three Tiers)进行开发,并B/S应用模式为主,尽最大可能应用In? 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空间和非空间信息。

1.3.2基于服务总线的框架技术和插件技术

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总线架构,搭建企业级的业务运行支撑框架,以此为纽带,通过企业服务总线,集成“数字规划体系”下的各应用系统,不同的应用系统采用组件化和构件化设计,作为独立的插件集成到框架中,从而实现了不同系统的数据和业务的集成。

1.3.3可定制和可配置(J2EE)技术

由于规划局的各项业务、审批流程,以及业务所需的各种表单、必备材料等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为了达到随需应变的需求,而不改动系统代码。我们采用可定制和可配置的技术,将系统易变的、经常需要改动的部分放到配置文件中,或者采用模板的方式可定制。这样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只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简单的修改或者根据模板重新生成即可改变系统运行的方式,适应新的需求。

1.3.4 XML技术

XML是用于定义其它标识语言的一种元语言,它用于描述信息的各种标识都可以由设计者自行建立,以强化特定专业数据的结构和关联。由于XML具有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多种应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适应性,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它具有开放的标准,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因此在数据交换和协议描述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在系统中将大量采用XML语言来描述信息,并作为数据交换的基本格式。

1.4数据库设计

建立高效、实用的城市信息数据库作为本次系统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把已建库的、未建库的、分局单独建立的数据库整合成一个完整、无缝集成的规划数据仓库,能为各个已建或在建的规划辅助业务系统所调用。

整合后的规划数据仓库组织严谨、表现规范,对内可提供给市局、分局、其他兄弟单位应用及共享交换,对外可进行数据,为市民的参政提供平台。

1.4.1业务数据库设计

随着系统的使用,业务数据库的内容将会日益膨胀,因此,业务数据库的设计合理化,是系统运行性能保存的必要条件。

业务数据主要通过建立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之间通过规则表和关系表实现相互关联、约束。对于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利用二维表进行存储,对于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如文档、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采用二进制长字段进行存储。

1.4.2业务数据库组织结构

图1业务据库组织结构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规划业务审批子系统针对鹰潭规划局以“一书三证”为核心的业务审批管理而设计。主要包括:

2.1基本功能要求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能支持多种案件定位功能;能用多种方式调用办理案件所需的地形图和规划图形要素等;能支持在CAD环境下便捷的绘制红线等图形操作同时应支持拟选址红线和历史审批红线的便捷入库和属性编辑功能;能通过用地红线便捷地查询案件的规划指标和相关审批信息;具有项目联审会议功能。

系统应有科学的项目编号、流水号、发文(证)号的生成和管理功能;作为审批依据的各类会议纪要、文件应关联到相关项目和项目地理位置。

2.1.1案件信息显示

案件信息显示是指通过工作流平台接口访问并显示当前用户的所有案件信息,包括:新到的未阅案件、正在办理案件、已办发送案件。系统具备收件箱、发件箱、在办箱等功能。

2.1.2运转监控

运转监控是规划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负责业务案件(公文)的流转和监控,包括案件流转控制、绿黄红灯提示(可以考虑其它提醒方式)、案件流转信息显示、案件催办等。

1)案件流转控制

包括:新建案件、发送案件、回撤案件、挂起案件、解挂案件、删除案件、案件委托、案件归档。

2)绿黄红灯提示

系统设置绿、黄、红灯三种警告信息。系统通过绿、黄、红灯警告信息提示办理人员要加紧办理该案件。

3)案件流转信息显示

系统提供图形化和列表两种方式来显示案件流转信息,供用户了解案件流转信息,可以清楚的看到案件的流转过程。

4)案件催办系统对局内所有的办理案件实行全局跟踪管理,对各办案环节中接近办案周期时间仍未办理完的案件发出催办通知。

2.1.3案件办理

案件办理是指对具体案件的办理,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申报材料、填写表单和进行图形审批。图形审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CAD平台审批,为案件经办人图形操作服务。系统应具备重要设施、标志物和保护区块自动避让功能(如测量标志等)。

2.1.4规划审批业务管理及自定义工作流

针对规划审批业务流程的特殊性制定特定的流程管理、时限控制、人员参与。本子系统需要定义的业务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划与建筑方案审批等审批管理。系统应能支持已定义的业务办理流程,并具有方便灵活地设定特殊流程功能。

2.1.5查询统计

实现业务案件部分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案件查询和案件统计。

2.1.6打印管理

指在打印“一书三证”时,可通过表单设计器方便的设计和调整。

2.1.7规划信息提取

系统应能支持自动提取需用于的规划信息。

2.2批后管理子系统

批后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验线和规划竣工验收业务(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绿化验收、外墙材质与色彩验收、节能验收、夜景灯光验收等)。系统应提供规划总平面图与竣工测绘图叠加分析功能,能查询建设项目的有关审批资料、档案。

系统应为今后开发规划监察子系统预留接口。

2.3系统维护子系统

系统维护子系统应具备灵活对各子系统模块进行角色和权限的定制,还可以对机构人员进行配置,对业务流程进行动态调整,对各子系统所用的表格进行统一管理,对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进行配置等功能。

3结束语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公共行政绩效,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部门协作得到加强,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降低公共行政成本,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行业推广系统,具有统一性、通用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它不是一个个性化的软件。随着后续工作的推进,对地形数据、编制成果数据、电子报批管理的重要性渐渐突显出来,鹰潭市还将建立电子报批系统、规划编制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此推动鹰潭市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进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毅中.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吴俐民.城市规划信息化体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于兰军,徐建刚.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规划师,2006,22(2):15-17.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乡规划权;制度设计;缺陷;平衡制度设计

目前,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法规范城乡规划行为,对规划权作出法律上的合理安排,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也不例外。但从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立法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看,我国城乡规划权的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失,亟需制定出科学的平衡规范。

一、城乡规划权的制度设计失衡及其危害

纵观我国《城乡规划法》之立法规范,城乡规划权的制度设计主要涉及城乡规划权的配置、行使、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主要内容。从立法技术上看,对城乡规划权做出了全面规范;然而,当从法理上进行谨慎审视时,便不难发现,城乡规划权的立法规范存在严重的不适性。

1、城乡规划权高度行政权化

通观《城乡规划法》全文,主要包括城乡规划的制定权、实施权、修改权和监督检查权等,并且这些权力完全由相关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因此在实质上,其完全就是一部关于城乡规划行政权的配置与行使的行政管理法。如该法第12条、13条、14条和15条的规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等等。城乡规划权的高度行政权化,导致城乡规划利益的部门化和地方化,严重蚕食了国家权力,偏离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城乡规划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城乡规划法》第16条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从该条规范可知,政府的行政规划权只需报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由其提出审议意见交由政府处理即可。本级人大常委会并没有审议批准或者通过政府城乡规划的控制性权力。至于所提审议意见,特别是合理化意见没有被采纳将如何处理,只字未提。由此可见,国家立法权对城乡规划权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作用。规划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过大、过于集中,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公开和有效监督,是规划腐败催生规划乱象的症结所在。[1]这也正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规划几乎完全由政府甚至主要行政首长说了算的制度根源。

3、城乡规划权缺乏有效公众参与

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除了第22条规定“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外,城乡规划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被规划公众无权知情、参与、表达和决策,只有被动地去适应政府的规划。如此一来,出现许多城市建设严重缺乏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和菜市场等基本配套设施,更为严重的是大量侵占耕地,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由于政府集城乡规划决策权、审批权、执行权、裁决权和监督权等于一身,城乡规划存在自我不断扩张的固有天性,在扭曲的政绩观和“土地财政”驱使下,城乡规模正在不断急速膨胀,如仅从1998-2005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就从2.1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5万平方公里,扩大了一半以上,年平均以6.18%的速度扩张。各个地方都通过县改市、县改区、建新城、建新区等行政区划调整的办法,扩大城市规模,一些县级市的城区面积也以每年5-6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展。据664个城市统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用地面积已达133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最高限额超出33平方米。[2]

二、城乡规划权的平衡制度设计

城乡规划权在本质上是一个由谁规划和为谁规划的问题。答案非常明确,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政府、开发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城乡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大多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唯一的最高标准。

1、恢复城乡规划权完整的国家权力属性

在我国,由于城乡规划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触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城乡规划权必然是一项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国家权力。因此,应通过修改《城乡规划法》,明确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权、实施权、监督检查权和法律责任追究权应分别属于相应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和司法机关。凡涉及城乡规划的制定或者重大修改权,一律属于相应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和职责,且不得随意授权政府行使;政府应是城乡规划的主要实施主体,保证国家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完善;司法机关是城乡规划实施的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构,保障城乡规划的最终落实。

2、构建有效的城乡规划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在上述城乡规划权完全恢复为国家权力的前提和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城乡规划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进一步落实城乡规划国家权力的主要举措。对此,首先应由被规划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城乡规划草案,报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审议通过,再逐级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查,并由其报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审议通过,直至有最终决定权的权力机关审议通过。依法通过的城乡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凡未依法审议通过的城乡规划不具法律效力,且不得付诸实施。其次由规划所在地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发生法律效力的城乡规划。再次应构建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政协组织为代表的城乡规划公益诉讼制度,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城乡规划的合法性做出司法审查和裁判。

3、依法赋予公众充分的城乡规划参与决策权

公众充分有效参与决策的城乡发展规划才可能是科学的,也才是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和满意的。公众有效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利主要应包含如下内容:一是公众依法享有城乡发展规划参与决策权。在进行规划时,人民群众特别是被纳入未来城乡发展规划范围的农民,依法应当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凡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反对的规划,不能通过实施。二是农民应有参与城市化方式的规划选择权。即农民是以保留集体土地抑或是放弃土地的方式参与城市化建设,何时决定参与等,应由农民自己选择。三是农民参与城市化后应得到平等的市民化待遇,进而让该部分农民提前享受到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赋予农民这一权利,能有效抑制“摊大饼”式扭曲的城市发展观和政绩观,击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幻想”,实现耕地有效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最终促进城乡规划的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利弊分析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area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high proportion of.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will to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of one point one point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zon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untr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peed, so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countered the meaning as well as the problem in its development, finally proposed a series of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easures, is a great help for the future work.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 言: 所谓的城乡结合带其实是指城市的边缘区域,这个位置属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过度地带。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作的推进,我国的广大农村正在朝着城市化逐步迈进。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乡镇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隶属大城市周边的乡镇继而也带动了广大农村的法阵,不到那为农村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让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到了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目前我国城市周边广泛存在着的城乡结合带就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1.城乡结合带的定义及其特征

1.1 城乡结合带的定义

城市的郊区、城市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二级乡镇和国道干线的两翼发展地区都被统称为城乡结合带。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农村的城市化水平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的越来越快。再加上城市本身的不断扩张和辐射面的增强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和城市概念越来越模糊不清,从前清晰的二元化格局正逐渐变为城乡一体化,而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的模糊界限便是城乡结合带。

1.2 城乡结合带的特征

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经济都在不停的发展,所以城乡结合带有着动态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又因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又赋予了城乡结合带以复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1.2.1 模糊性特征

因为城乡结合带是一个范围的统称,所以在定义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现实中也很难加以划分。而且城乡结合带之间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模糊性的特征。

1.2.2 动态性特征

由于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和活跃而且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变动因素,所以城乡结合带有着动态性的特征。

1.2.3 复合性特征

城市结合带的复合性特征来乡村和城市的内在联系,它不是简单的行政划分区也不是城乡边缘的简单叠加。所以在规划时需要所有涉及面的统筹考虑。

1.2.4 复杂性特征

城乡结合带的发展不能简单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或者乡村的发展,它是一个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复杂体,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脱离城市或农村的任何一个环节。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结合带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发展空间,但是对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水平还是仍然不够的,它需要乡村和城市的两方面共同带动。

针对城乡结合带的多种特点,在对其进行经济规划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到任何一个特点所带来的影响,只有统筹考虑、科学分析才能促进城乡结合带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城乡结合带在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1 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化

城乡结合带的土地大多成为了城市发展用地的供给,由于城市的扩张从前许多农业用地最终被规划为非农业用地,而在转化过程当中城乡结合带就成为了这个过程当中的纽带。但是土地性质的转化却会带来许多的麻烦。

2.1.1 征地困难

城乡结合带的土地有相当的一部分本来是农业用地,一旦要转换性质变位非农业用地其中的手续是十分繁琐的。而且从最初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手中取得今后的土地使用权在补偿措施上是个比较困难的协商过程。

2.1.2 再建设困难

将土地成功征集后就会面临着建设的问题,但是农村的建筑和用地方式往往都存在这占地大、不科学、浪费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水力、电力、燃气都没有系统的规划,因而在土地的再利用开发商便留下了许多难题。

2.2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城市在扩张过程当中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房屋的建设上,这却忽视了城乡结合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实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去就将导致城市的发展速度被迫放缓。

2.3 环境压力增大

在城乡结合带的建设过程当中环境问题很容易被忽视掉,垃圾的丢放和建设过程当中的废料堆积等问题都严重的影响着整个结合带的环境质量,加之城市的环建工作没有很好的深入就更造成了这类现象的愈演愈烈。

2.4 乡村的倒退

在城乡结合带经常会出现田园和现代化街道相交错的现象,这是城乡结合带的一大特色,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市区正日渐吞噬着详见田园。城乡一体的初衷并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乡村的倒退。

城乡结合带的规划设计建议

3.1科学预测城市人口以及用地

充分的了解城市人口的变化和用的的需求是城乡结合带能够平稳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政府方针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同时限制大城市的扩张。但是由于在城市建设问题上我们的经验还是分不足很容易犯下盲目扩张的错误。因此依据城市的人口和用地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土地的征集和城市的合理扩张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

3.2 用地的合理规划

在城乡结合带的用地面积确定之后就要面临实质的建设问题。在这个阶段科学合理的确定好土地的发展方向决定了这一区域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促进经济增长是否有效。在土地的合理规划问题上有两种方法较为有效和常用:

3.2.1 城乡结合带的经济活力

从城乡结合带的经济发展活力入手分析当地的用地方向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对当地经济活力的评估不但包括了交通的条件,对于周边的基础设施考察也十分必要,还有当地的企业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都要划入到参考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全面考虑,让规划更为合理。

3.2.2 城乡结合带的生态特征

根据丞相结合带的生态特征进行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在保护当地比较重要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拣选规划用地。这样不但做到了经济上的发展同时兼备了环境的保护,也是在建设当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之一。

3.3 综合参考

城乡结合带多有规划不到位、建设杂乱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发展和规划上就要尽力的纠正城市形态,让它朝着更为健康和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乡结合带的建筑迅速增多和人口增多时让基础设施也得到同步发展。而且要在全民中宣扬土地节约利用的理念,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切实的利用,以生产出其最大的经济效益!总之,只有综合治理全面考虑才能让城乡结合带得到真正的发展。

3.4 政策的支持

城乡结合带属于城市和乡村的交叠地带,土地的性质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管理上会有些职责不清。所以要积极的确立城乡结合带的管理政策,划清权责。政府的保障和支持才是城乡结合部能够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总结:城市的扩张让城市结合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城乡结合带的特殊性质导致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要想我国的经济快速平稳全面的发展,城乡结合带的经济提升尤为重要。这不但需要在规划上的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广晓平、钱勇生、周波《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设计研究》交通与安全出版社,2006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方式;手段

由于我国近年来城市规模面积不断提升,城市的边界地区存在着大量乡镇地区,这部分地区承着农业生产的功能。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占。因此为了在城市面积扩张的同时推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各地政府对城乡地区的设计规划要有统筹安排,要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祖国发展走向现代化。

1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概述

在国家发展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城乡之间的交流越发密切,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人口的流动以及政府部门主动的介入,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行的动力。如何处理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较为落后的农村经济是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的难点所在。

2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用地缺乏规划

近年来我国农村可用耕地面积和农业种植效率不断缩小,许多农村对农业用地的使部分用规划缺乏科学指导,种植的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种植效率缓慢、难以为农民提供足够的经济利益,这就使部分村镇为了提高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将其改造为城市建筑用地,导致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不断缩减,并且部分城乡政府对占用的农业耕地补偿规划工作不重视,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

2.2 城乡规划管理缺乏稳定性

在进行城乡规划的统筹安排工作时受到各地政府颁布的政策变动的影响,会导致投资方和设计规划方案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得城乡规划方案经常变动缺乏稳定。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在规划初期缺乏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的指导,许多规划方案由当地领导个人感觉规划具体内容,导致方案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2.3 建设投入资金匮乏

目前,中小城镇由于地处偏僻规模狭小等原因,难以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完善基本设施建设。从金融经济角度,中小城镇当地的金融经济基层组织相互兼并以节约开支成本,国家对各地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又偏向了大中城市。因此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土地价值的提升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缺乏资金投入,难以获得融资是阻碍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3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实施的方式

3.1 整合目前规划体系

对当前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建立起全新的辐射区域较大的规划管理体系,以保证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对当前这一体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对当前的城乡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主要针对城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各地政府要主动承担其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现对规划管理地区的统筹安排。通过解放城乡地区的生产要素,推动城乡地区高速发展。

3.2 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离不开当地各项生产要素的帮助,通过对乡镇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三废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物破坏乡镇周边的生态环境。在开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保护当地的特有文化和生态环境。因此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

3.3 使用现代科技监测城乡规划动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地政府在开展工作时也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开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要重视先进科技在城乡规划工作中能够起到的作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辅助各地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3.4 培养专业城乡规划管理人员

由于大城市能够为专业的城乡规划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待遇,中小城镇极度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人员,并且当前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难以承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因此要重视起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对当前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招收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到中小城镇进行工作,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推进速度。

3.5 政府机关应加强引导,努力搞好乡镇企业改革

政府部门要承担起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政府部门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当地的乡镇企业等相关机构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推动各地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例如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为有前途的乡镇企业提供部分资金贷款的支持等,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使各乡镇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为保证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贯彻实施,保证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就需要帮助建立起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联系,强化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使城市能够带动周边乡镇地区经济发展,周边地区的发展再反哺城市。改变原本城乡规划管理的二元结构体系并且帮助城市和乡镇之间相互推动协调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对当前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完善,根据各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开展工作。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特色;规划立意;设计理念;构想表达

1前言

一个有特色的城市会具有许多优点并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它可以为其居民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产生“家”感觉,从而增强凝聚力;它可以为城市带来旅游价值,尤其是文化旅游和多样性的文化体验等等。一个城市形成了其独特的形象特色和相应的城市文化,就具备了多种价值,塑造和保持这种特色,实现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

2大庆城市特色

2.1地域特色―北方寒地城市居住区

由于大庆油田为我国北方城市,其季节性特点显著,季节温差较大,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居住区空间结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的朝向、层数等放面的诸多因素。在建筑的群体组合中,宜采用在西北方向的围合与东南向开敞相结合,使得冬季阻挡西北风的入侵,夏季利于东南风的导入,利用建筑群体组合改善小气候。

2.2油田资源型城市特色―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

结合大庆油田作为油田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的限制,许多居住区的选址范围内存在产能设施,为保证石油生产的需要,又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时应对现有的油井进行避让,在油井周边结合绿地与广场进行设计。

2.3石油文化―石油之都、铁人精神发源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谱写了一部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为共和国挺起了坚实的工业脊梁,并成为一个时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鲜明写照。

3、规划定位

大庆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之称,规划城市乡村地块内水体、绿地的重新梳理,将自然、健康、文化融于居民生活的点滴,打造大庆的“居住新模式、生活新内涵、休闲新概念”,激发区域活力,从而建立一个大庆市的“油都新居”。

3.1与寒地特征相和谐

营造与我国北方寒地气候相适应的居住区建筑空间结构,注重对对四季景观,特别是冬季景观的处理,建筑形式以南北通透的板式为主,建筑色彩以暖色调为主,适当配以明快、亮丽的色彩以丰富城市色彩。

3.2新区与老区相和谐

在考虑新区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与周边的乘风、东湖居住区相协调,在道路交通、建筑布局,基础设施的等方面达到共享。碧水青城”(城市乡村地块)位于大庆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地带,与油田生产用地交融,因此,规划设计应强调生产与生活,地上与地下的有机协调,既保证生产的正常顺利运行,又保证生活的安全舒适,着力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3.3与石油文化相和谐

营造独特的石油文化、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在各种景观元素、 园林小品的设计上,将绿色油田理念、铁人精神等融入其中。规划设计体现的主要有三大理念:一是石油无处不在,二是石油来之不易,三是石油前景光明。

4、规划立意和规划理念

4.1规划立意

大庆,是一座在湿地上崛起的城市。两江环抱,绿野千里,湖泽密布,芦苇浩荡;湿地探幽、史迹寻踪、草原赛马、湖中冲浪、珍禽观赏、温泉疗养……,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龙凤自然保护区,构成了美丽的湿地旅游景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范例。

大庆的 “城市乡村”,最初是一片自然景象,春风、夏雨、秋雾、冬雪,色彩是随着四时的更替;百鸟与鱼蛙依照着自然规律繁衍生息,保持着生态的平衡与演变。曾几何时,这里一度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荒草污泥,建筑垃圾。“二次创业”中,大庆人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如今这里已经是大庆旅游景点中的名牌景区,这里已经成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游客心理素质与体能训练基地,又是“老平房式的乡村宾馆,蔬菜水果采摘园地,名贵花木种植与观赏胜地,是在城市嘈杂工作人们的休闲之所。

4.2规划理念

水有水的灵动,绿有绿的盎然。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绿的盎然给人以生机。灵动的水与盎然的绿共同幻化出一座油都的“碧水青城”。

新水―― 整理现状水系,营造城中涵水的格局,以水环境打造灵动的新城。

新绿―― 规模不等的楔形绿地,创造新的绿地系统,将绿与城市交织在一起,打造生机勃勃的新城。新生态――新的水环境、新的绿地系统共同构筑了新成的区域生态环境。 通过新水、新绿、新生态共同营建了一个“湖在城中、城在绿中,围湖建城、依水而居”的新城,为大庆提供了一个具有居住新模式、生活新内涵、休闲新概念的油都新居。

5、规划构思

要表达地方特色,同时,如何将整个方案的构思和立意清晰的表达,需要设计师对各种组成特色的要素深入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发挥于设计构思当中。

在建筑布局上要适应北方冬季寒冷,北风凛冽的气候特点,以及需要大行间距的特点,建筑群体组合上,采取院落与行列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区域小气候。

在景观处理上既要体现大庆油田恢弘的气势的大景观,又有细腻亲切、自然的小景观;既有商业区中人工景观,又有水边、绿地中的自然景观。

与周边环境要相互协调与现有的乘风小区相协调,在高度上配合城市天际线的韵律,北侧与现有的东湖小区相呼应,建筑色彩上达到协调,体现城市设计的总体效果。在建筑风格的表达上稍有不同,达到分区明确的效果。

以“日月同辉、众星捧月”形式将城市中心区、绿化带、居住区、休闲区联系在一起,形成“湖在城中、城在绿中,围湖建城、依水而居”的城市格局,从而构筑一座 “碧水青城”。

6结语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和标记。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造城”运动正在迅速展开。设计师的工作将一直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涉及到城市形象特色的塑造,还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作为这个进程领导者的地方政府,必须十分注意抓住历史性的契机,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以多种手段挖掘。弘扬当地人文、地理、经济等特色资源,汲取时代文化精华,构筑城市特色,使之成为时时熏陶、激励市民,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的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霍光.树立新的理念,探索新的模式.世界建筑,2002(11):80~83

城乡规划的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