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为城乡规划专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时代背景,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城乡规划课程知识体系、教学与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革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对策建议,为提升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编制的各类空间规划在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实现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各类规划隶属主管部门的差异、内容既有重叠也存在冲突,规划期限不匹配导致实施难,规划修改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按照党中央部署,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分职能部门组建自然资源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并于2019年5月出台了《中共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正式拉开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浪潮。城乡规划学科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需求,由传统建筑工程类学科演化而来的。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学科为中国社会经济、城乡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中国城镇化质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运行、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区域协调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城乡规划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服务于城乡建设发展管理、城乡规划编制专业技术,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紧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一定的创新,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建议,为实现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提供参考。

1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现状

1.1培养目标。目前,全国约有超过2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城乡规划理论素养、掌握专业技能为目标。通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具备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开展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参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运营等方面的能力。由于城乡规划学科及其人才就业方向的综合性较强,所以要求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具备综合性。为了突出办学以及培养特色,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注重城乡规划与建筑学、风景园林、生态学等学科的有机交叉融合,形成了以城乡规划知识体系为基础,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

1.2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是城乡规划学科办学的基础性工作,各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该专业现行的核心课程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城市建设史、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得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具备扎实专业基础,掌握与城乡规划学科相关的知识、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具备参与编制各层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国家城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研究动态。

1.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现行实践环节的培养,开展城市认知实习、总体规划实习、详细规划实习、城乡规划管理实习等方面的实践,将城乡规划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城乡规划实务体验相结合,较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能够开阔规划设计的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也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类型和各层次的城乡规划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初步具备从事规划设计实践工作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未来择业方向的思考。

1.4科研训练。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均设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培养环节,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出科研成果。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不仅是为了学业上进一步的深造,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发现城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采用专业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城乡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前期专题研究工作是开展城乡规划的基础,只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将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应用于规划当中,才能体现规划的意义。目前,各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内容以及相关成果产出,与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学术水平,以及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任务匹配存在差异。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短期内出现了现行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任务的不衔接。城乡规划学科已经长期服务于中国城乡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已较为成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涵盖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但又并非是上述规划的简单堆砌,更多的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进行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磨合。

2.2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强调落实发展新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倡导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自然资源载体进行可持续利用管制,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空间用途及开发利用限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许可、用途变更审批和开发利用监管等环节,对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海域等所有国土空间统一进行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对所有国土空间利用或功能提升开展的管制活动。然而,长期以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以建筑类、城市规划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类为主,对于自然资源学、国土用途管制以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亟待查漏补缺,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人才需求。

2.3教学与实践尚未放眼全域。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地分类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中国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以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地分类为基础,以实现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为主要任务。要求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保护生态屏障,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学科教学、实践及科研区域以城区和镇区为主,对农业生产区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涉及较少,国土空间规划的建立强调生态优先、底线思维与全域管控,教学与实践有待放眼全域。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建议

3.1革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尽快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为国家输送优质国土空间规划人才,需要尽快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革新。城乡规划专业高等院校应认真学习、研讨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对现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革新,从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构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

3.2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涉及学科众多,但是不能是简单的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的抽调重组、简单整合,更应该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的思路进行深入思考,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的学科知识的有机集合、相互渗透,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形成具有较强专业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的特色知识体系。

3.3加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知识的传递,离不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目前城乡规划专业的师资以城乡规划、建筑学、地理学等学科背景为主,为了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需求,迫切需要吸纳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人才,丰富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激发不同学科知识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交叉融合,驱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创新。

4结论

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时代背景,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现行的城乡规划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问题、知识体系亟待查漏补缺、教学与实践有待放眼全域等问题,从革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对策建议,为实现城乡规划学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文博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