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例6篇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69-03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6

在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中就包括高胆红素血症,该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没有结合而导致的。正常成人的血清胆红素含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4例血清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64例,女50例;足月儿89例,早产儿25例;年龄3~28 d;32例为ABO型不合性溶血,1例为Rh不合性溶血;患儿的平均总胆红素达到了(336.12±131.23)?mol/L,平均间接胆红素达到了(318.11±135.32)?mol/L,均比正常值高,有24例达到了危急值,所有患儿均符合光疗适应证。

1.2 方法

胆红素检测方法均采用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水平,检测黄疸变化根据经皮测黄疸仪得到的经皮测黄疸指数,每天检测1次。在进行蓝光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所有患儿在行蓝光治疗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2.1 光疗前护理 光疗前先将光疗箱清洁和消毒,将蒸馏水加入水槽内,一般加到2/3,调节温箱的温度,一般足月儿的温度调节到30℃~32℃,早产儿温箱调节到32℃~34℃,再将湿度调节到50%~60%,注意灯管和患儿皮肤间的距离保持在33~50 cm,在光疗的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静脉输入白蛋白或者茵栀黄,溶血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3]。给患儿洗澡,使皮肤保持清洁,有利于减少感染发生率。洗澡后不要给患儿扑粉,以免对光线的照射产生阻碍,光疗前要剪短患儿的指甲,以免患儿在光疗过程中哭闹、两手舞动将皮肤抓破,对于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要约束患儿的双手,以免患儿在哭闹时把头皮静脉针抓掉。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后,要对其腹部、胸部、背部、四肢进行5~10 min的抚摸,待患儿安静后,用纯棉的毛巾围在患儿周围,围成鸟巢状。

1.2.2 光疗中护理 光疗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出汗多及时擦干;及时更换尿不湿;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按需喂水、喂奶。注意观察黄疸的部位和程度的变化,对于脱水的患儿,遵循医嘱进行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对于特别好动的患儿,也可以遵循医嘱,肌肉注射适量的鲁米那,不但可以使黄疸减轻,还可以减少患儿体力消耗,有效防止擦破两足皮肤。在光疗过程中,对患儿的2~3 h后要更换一次[1]。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尿液、粪便颜色和性状的改变以及患儿皮肤有无发红、干燥,有无皮疹出现,有无嗜睡、烦躁、发热、腹胀、呕吐、拒食以及哭声变化。如在照射过程中患儿出现了抽搐、呼吸暂停、皮肤出现紫青等症状时,要立即停止照射并和医生联系,进一步检查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吸氧的患儿,要对氧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并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1.2.3 光疗后护理 记录光疗时间,将患儿抱出温箱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光疗后要再次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在沐浴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溃,如有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还要注意观察患儿黄疸部位有无反跳现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患儿治疗后血胆红素均下降至安全范围,治疗前血胆红素达危急值的患儿经过蓝光治疗后血胆红素也下降至安全范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新生儿蓝光治疗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护理有着重要作用,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严密的检测体温,新生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热,应暂时关闭灯光,同时物理降温[2]。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防止过热。本组中2例患儿出现发热,经过物理降温以及暂停光疗后均已恢复正常。(2)保证新生儿的水分和能量,在新生儿蓝光治疗过程中,对进入量、大小便次数及尿量进行记录。由于肠道排出分解产物时对肠壁产生刺激,从而引起稀便,使更多的水分丢失[3]。所以,新生儿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喂奶次数为每2小时一次,如有患儿进食不佳,就要进行相应的静脉输液,防止脱水。(3)加强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防止新生儿皮肤破损,加强新生儿的臀部护理,防止出现红臀[4]。本文中有2例患儿出现皮肤异常,经过鞣酸软膏涂抹治疗后,均恢复正常。(4)预防新生儿感染,护理人员要勤洗手,如有感冒或者感染尽量不接触新生儿,还要注意新生儿的脐部和臀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5)防止新生儿呕吐,减少窒息的危险。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采取45°角进行喂奶,速度缓慢,进食后30 min内稍抬高头部,将新生儿右背部用柔软布类固定,使新生儿的成右侧卧位,从而减少呕吐的发生率。如果新生儿出现哭闹烦躁,护理人员应抚触新生儿皮肤,使新生儿皮肤饥饿感得到减轻,喂奶时间尽量在新生儿安静后进行,可以相应的给予鲁米那镇静。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114例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本文调查结果显示,114例患儿经过蓝光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均治愈,总胆红素水平从(336.12±131.23)?mol/L降至(166.56±80.36)?mol/L,间接胆红素从(318.11±135.32)?mol/L降至(155.12±79.06)?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明显,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更好的预防新生儿的并发症,还可以使患儿的安全感提高,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了医源性损伤,使治疗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有效保障了新生儿的安全。所以,在蓝光治疗中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还能够有效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安云,李国慧,陈江玲,等.护理干预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97-99.

[2]赵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100例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62-163.

[3]卢杰云,张新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6):1552-1553.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鱼骨图;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6-0094-03

doi:10.14033/ki.cfmr.2015.06.046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的,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1]。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2]。新生儿皮肤薄嫩,其屏障功能较弱,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增加了感染机会,为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降低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本文运用鱼骨图分析管理,加强前馈控制,做好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鱼骨图管理前的新生儿386例作为对照组,男202例,女184例;年龄0.5 h~28 d,平均5.6 d,平均住院日龄4.9 d,体重1400~4300 g,平均2764 g;其中早产儿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9例,新生儿呼吸道疾病43例,新生儿腹泻病32例,其他27例。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鱼骨图管理后的新生儿412例作为试验组,男223例,女189例;年龄0.8 h~28 d,平均6.1 d,平均住院日龄5.1 d,体重1380~4510 g,平均2696 g;其中早产儿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7例,新生儿呼吸道疾病48例,新生儿腹泻病28例,其他2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平均住院日、病种、病情、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鱼骨图管理方法

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这些新生儿发生的各类医源性皮肤损伤可能出现的原因,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皮肤损伤的细节因素,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实施改进,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鱼骨图如图1。

1.3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3.1 原因分析

1.3.1.1 压伤 静脉留置针针梗及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肤温探头固定过久对皮肤的压伤;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气管插管对鼻中隔的压伤;针头帽、棉棒等遗留衣被内对皮肤的压伤等。

1.3.1.2 粘贴伤 心电监护时电极片、固定留置针、胃管、吸氧管等的贴膜、纸质胶布等,粘贴时间过长,特别是光疗箱、保温箱内的新生儿,加热后黏性增加,撕下时动作粗暴引起损伤。

1.3.1.3 药物外渗所致 常见药物有钾、钙、高渗糖、甘露醇、多巴胺、脂肪乳等。新生儿皮肤细嫩、血管通透性高,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坏死。

1.3.1.4 摩擦伤 进行蓝光治疗的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烦躁哭吵,床面过硬,患儿活动过多引起枕后部、双足外踝等处皮肤擦伤。

1.3.1.5 烫伤 热水袋使用不当、洗澡时操作不当、抢救台操作不当、电烤灯等操作不当均可导致烫伤。

1.3.1.6 抓伤 指甲过长又躁动不安的患儿,尤其是光疗时双手在外,易抓伤自身皮肤引起损伤。

1.3.2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

1.3.2.1 压伤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针梗及肝素帽下方垫无菌小纱布后再固定,每日更换肝素帽的固定位置;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肤温探头每4小时更换固定部位;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固定位置要准确,不可过紧,每2~4小时松解一次,并查看局部情况;气管插管尽量采用经口插管;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完毕,检查有无针头帽、棉棒等异物遗留于衣被内。

1.3.2.2 粘贴伤 每日更换心电电极片,动作轻柔,不可粗暴,揭下之前可以先润湿,再次粘贴电极时略移动电极粘附的位置。正确粘贴敷料,将敷料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的中央,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可减少皮肤局部张力,更换时可降低对皮肤的损伤;对于易过敏的皮肤可采用低敏性、透气性能良好的敷贴[3]。

1.3.2.3 药物外渗伤 重在预防、增加安全认识水平、加强巡视观察。对使用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应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穿刺。一些渗透压较高的液体如静脉内营养液应避免在外周静脉输注,如必须输注时应注意稀释,并注意输注的速度和配伍禁忌。在用药过程中,至少每0.5~1小时巡视输液流速、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情况。使用微量泵输液时,机器对外渗不能识别,肌肉松弛,药液渗出不达到一定阻力时不会报警,而新生儿对疼痛反应迟钝,出现外渗时,也不会有烦躁哭闹等反应,因此静脉外渗时不易被发现,更应加强巡视,发现外渗及时拔针[4]。

1.3.2.4 摩擦伤 进行蓝光治疗的患儿枕部垫棉圈,戴上棉质手套和足套,或者用易撕脱敷料如3M胶带粘贴于骨突或易摩擦处,减少摩擦的发生,并每2小时翻身一次。

1.3.2.5 烫伤 加强护士技术操作的培训,正确而安全的操作。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能超过49 ℃,不可紧贴皮肤,要置于被服下面,做好交接班;沐浴时做好水温检测,控制在37 ℃~39 ℃;安全使用抢救台,经常检查感温探头有无脱落,有无被覆盖,监测体温;使用电烤灯时照射距离准确,专人守护。

1.3.2.6 抓伤 剪短指甲,光疗时戴上棉质手套,保持安静,并加强看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通过鱼骨图管理后,试验组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总数19例,对照组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90,P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抵抗力差,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与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患儿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防护措施、工作流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是患儿安全的有力保证。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也一样众多,如图1所示。通过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运用鱼骨图将它们连在一起,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各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鱼骨图,印象深刻,然后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同时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同时鱼骨图分析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从中找出安全隐患,是目前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的管理模式,即“风险管理”,是将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5]。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鱼骨图管理后,试验组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尹军.应用DecisⅣ鱼骨图分析血液科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7):228-229.

[2]李树仁,吕涛,王胜利,等.医源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56-4257.

[3]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38-39.

[4]张海燕,章鑫,张淑丽,等.循证护理在防范NICU静脉给药安全隐患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1):132-134.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3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早日康复的关键步骤。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巧,而且要及时给予患儿安

抚、及时有效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促进皮肤破溃早日康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孤残儿童;脑积水;皮肤破溃;护理

脑积水是孤残儿童常见疾病,指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过多引起脑室内压力增高[1]。随着脑积水的形成,会引起脑组织的继发性改变,若进一步发展,大脑皮层会变薄,就会继发脑萎缩。由于各种炎症、外伤、肿瘤和出血后粘连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脑脊液在颅内大量积聚,脑室进行性扩大,大脑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2],脑积水患儿头围增大,头部的皮肤由于受压面积增大,血液循环差,易出现皮肤破溃。2014年3月我院1例脑积水患者,头围48.5 cm,左侧头部部位皮肤受压后出现皮肤破溃,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患儿安抚及与家属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使患儿头部皮肤在短时间内愈合。

1临床资料

孤残患儿,女,于2012年12月25日入我院,入院时4个月,诊断为脑积水。2014年3月 8 日,医护人员在做晨间护理时发现患儿表现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头围有48.5 cm,但是左侧头部皮肤近枕骨处,由于受压局部皮肤出现硬块,直径约2 cm,无周围皮肤破溃,专门护理人员护理,用50%酒精涂擦按摩3次/d,帮助左侧头部肌肉活动,翻身1次/2 h,并且头部及时翻身到位。2014年3月10 日,左侧头部受压部位皮肤破溃,直径约1.5 cm,可见红润的创面,创面有渗出分泌物,因此,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创面周围皮肤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0.02%呋喃西林纱布湿敷,换药1次/d,并给予翻身1次/2 h,头部翻身到位。除此之外,室内要及时保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尝试与患儿友好的沟通、交流,对患儿进行触摸,安抚患儿,减少不安全感,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3月14日,经过护理人员的细心照顾,患儿的创面缩小为1 cm,3月18日创面愈合,救治成功。

2护理体会

2.1 环境处置 护理人员每日两次开窗通风,避免对流,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并流通,温度保持在18℃~21℃,注意保暖,为患儿尽量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康复治疗环境。并且要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3]。

2.2饮食护理 在患病的初期,脑积水的患儿还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到了中晚期的时候,患儿的饮食就要进行特别的护理,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或者需要进行静脉输送营养。护理人员加强喂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营养,避免体质量增长过快,形成肥胖。

2.3预防为主 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好专技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培训,扎实掌握临床的基本知识,并且熟练掌握能导致皮肤破溃的因素及预防措施,避免头部的碰撞、意外,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每班床头交班,保持皮肤清洁,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使患儿能安心的养病,得到快速的康复。

2.4临床护理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要适时对患儿进行翻身护理,建立床头翻身卡,切记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大力的动作,以防止皮肤的擦伤,并及时观察局部皮肤及全身皮肤状况,特别是受压部位皮肤颜色改变,防止皮肤溃疡的发生。同时,要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脑积水的相关知识,并告知要和护士一起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变化,若出现意外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较少失误率。

2.5心理护理 一般情况下,孤残儿童由于缺乏母亲的关怀,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状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多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并能采用触摸、安抚等接触性语言[4],使其能够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从而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紧张心理,而且能够及时满足患儿的需求,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6并发症的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脉搏有无缓慢无力、心跳快而不规则,并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的临床症状,还有一侧瞳孔散大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出现后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不要错过救治的最佳时间。②还应适时观察头部周围的皮肤,如有溃疡或脑脊液外漏,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做到每天的清洗工作。③除了上两条的症状,还要观察有无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救治患儿。

3脑积水的治疗

当明确脑积水的病因后,就要实施有效的治疗手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一般的轻度脑积水患者应该先试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以脱水疗法和全身支持疗法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脑室内压力较高或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要通过钻孔释放脑内压力来减弱脑积水的症状,这种方法不用安装分流管,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会产生异物反应,而且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少,恢复时间也短。但是患有严重脑积水的患者,如头围超过50 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 cm以下,并且还合并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手术疗效不乐观。目前来看,手术方式采用脑脊液分流术的方法,会随之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异物在体内产生排异反应导致患者难以适应,最终拔出分流管导致手术失败。

总之,脑积水患儿由于脑脊液增多,压力升高,脑室扩大,导致头部体积变大,再者头部皮肤血液循环差,特别容易发生皮肤破溃,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需要加强巡视,密切的进行观察,能够及时的了解皮肤情况,及时翻身,特别是头部部位的变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孤残儿童给予关爱,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减少不安全感,感受到妈妈的关怀,弥补亲情的缺失,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1-454.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81-890.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4

临床资料

~7年出生新生儿166例医院内获得性脓胞疮感染例发病率.18%。一般用75%酒精擦拭皮肤患处进行消毒再用棉签或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将脓疱挑破涂上%龙胆紫药水不使感染面扩大对周围的皮肤用酒精擦拭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时注意勤换内衣做好清洁护理。经过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婴儿室、婴儿用物及病房各环节加以控制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例新生儿于5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在皮肤黏膜引起新生儿皮肤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的葡萄球菌属多为正常菌群[1]。另外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

预防措施

杜绝医源性感染:①医护人员首先应该身体健康、衣着整洁。手的预防是关键。医生查房前后护士治疗护理新生儿前后做到一婴一洗手听诊器头一婴一用一消毒有皮肤感染的新生儿最后检查或护理做到一婴一手消毒。②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必须戴无菌手套检查和护理新生儿。

加强健康教育:①告诉产妇及家属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新生儿时用肥皂洗手教会正确的洗手方法。②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换下来的衣物用肥皂洗净后在日光下暴晒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③产妇有妇科炎症应积极治疗有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出生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羊水污染易使新生儿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④新生儿身处不通风的房间空气污浊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因此新生儿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分钟病房定时通风次/日15~分钟/次以免病房潮湿引起霉菌生长。⑤家属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新生儿以免引起新生儿局部感染。

加强新生儿室的管理:①沐浴室开窗通风次/日每次~分钟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日每次小时。②婴儿沐浴时一婴一毛巾一浴巾每天更换婴儿室床单小毛巾、大浴巾、床单清洁晾干后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一婴一治疗巾称婴儿体重。③每天用“8”消毒液刷洗沐浴池、“8”液清洗喷头。④婴儿服虽然装在包装袋内但在打包、运输、积压过程中易受污染要求婴儿服在穿之前清洗干净晾干后紫外线消毒备用。⑤新生儿分娩后如果体表胎脂过多过厚及时用石蜡油棉球将其胎脂轻轻擦去特别是腋下及腹股沟等处以免细菌滋生。⑥新生儿沐浴时先洗无皮肤感染者最后再洗有皮肤感染者。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5

2009年5月—2009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5例SSSS患儿,平均年龄3.5岁,通过静脉输入抗菌素结合湿润烧伤膏全身皮肤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全身皮肤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触痛明显且伴有发热,可继发败血症、肺炎、甚至死亡。

1.2治疗方法 静脉输入抗菌素,全身皮肤护理:0.05%甲硝唑+湿润烧伤膏皮肤护理每日2次,加强眼部、口腔、会阴部护理。

2 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护理 患儿应安置在单间病室,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探视,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房间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此病由金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有接触感染,可以引起传染,造成流行。我们将患儿安置在温度、湿度适宜的隔离病室,病室每天紫外线照射1h。

2.2 皮肤护理 (1)首先用0.05%甲硝唑清洗皮肤,涂烧伤湿润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衣服应宽松柔软,对有渗出的创面涂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1日2次。对已结痂剥脱的表皮避免撕脱,先用生理盐水湿润痂皮,然后用无菌剪刀将痂皮祛除,注意动作要轻柔。为患儿修剪指甲,避免抓挠,加重创面感染。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腹股沟处皮肤皱褶处,保持清洁干燥。护理动作应轻柔,静脉注射时禁止压脉带直接捆扎肢体,以防加重肢体皮肤的损伤。(2)眼部护理: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结膜后涂红霉素眼膏。

2.3 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出入量和皮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禁用酒精擦浴,可给头部枕冰袋、带冰帽,腋下、腹股沟等处冰袋冷敷,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

2.4 增加机体抵抗力 由于糜烂面暴露、渗出,机体丢失大量的蛋白质、电解质和体液。一般在治疗中采用支持疗法,包括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糖饮食,食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5 心理护理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保护,病情很快会得到控制,给予家长必要的心理疏导,让大家了解该病的病程、治愈、转归,消除家长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综上所述,金葡菌烫伤样综合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的皮肤急性损害,加强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平整、干燥,可铺不粘贴消毒床单,床上撒少许消毒滑石粉,保持床上无脱落的皮屑及药渣。指导患儿着宽松棉质柔软衣服,指导家属给予患儿必要的协助及心理支持。由于病情重、病变范围大,造成家属焦虑不安,因此,要及时耐心地解释此病是可以治愈的,病情只是短暂的,讲解此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使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

3 治疗评定

痊愈:创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

新生儿皮肤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脓疱疮 皮肤护理

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在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化脓性疾病,传染性强,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新生儿脓疱疮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本病可相互传染,如缺乏消毒隔离制度,可在产科的新生儿室或儿科的新生儿病房造成流行。通过对18例脓疱疮患儿,过充分暴露并在患处用用安尔碘消毒后涂抹百多邦软膏的特殊皮肤护理,使患者全身的脓疱症状很快改善,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010年3月收治新生儿脓疱疮患者18例,表现颈部、双侧腋下、双侧腹股沟处散在大小不等的脓疱,大者直径1~2cm,小者如豌豆大小,有部分破溃,露出红而湿润的创面;未破溃者疱内充满金黄色的脓液,脓疱周围皮肤红晕显著,极少数破溃的脓疱以结痂。其中1例合并臀部脓肿。

护理:⑴一般护理:①置患儿于单独的隔离病房,备隔离衣和一次性手套,所有物品均为感染患儿专用,待患儿出院后做终末消毒处理。②患儿的衣物、包被和尿布等严格分类放置并每日消毒处理。③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④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⑤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⑵特殊皮肤护理:①置患儿于辐射床调整至合适床温,除去衣物,暴露全身皮肤,肩下垫一小枕,手腕部及脚踝部垫棉花后用约束带约束,以充分暴露脓疱疮创面,避免患儿的汗液等污染创面。②未破溃的脓疱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脓液,并用消毒棉签吸干疱内液体。③患处用碘伏消毒自然干燥后,用无菌棉签蘸取百多邦涂抹,3~6次/日。④约束带约束患儿处每2小时松开1次。⑤全身散在脓疱疮多者,暂不宜洗澡,用脱脂棉花蘸温水擦洗皮肤完整处即可。将一次性纸尿裤垫于臀下但不必裹起来,这样尿液就会自然流下而不会污染腹股沟处,并及时更换尿裤。⑥脓疱疮结痂后不可强行除去,待其自然脱落。

结 果

经过上述的护理,所有患儿脓疱疮均在2~3天内结痂,4~6天结痂逐渐脱落痊愈。其中1例患儿在入院3天后发现左侧臀部皮肤有一大约3cm×4cm区域呈暗红色,触之有波动感,请儿外科会诊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出黄色脓液,经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遂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炎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