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模式范例6篇

美术培训模式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1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 集中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2014年,教育部《F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出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搭建了学生实习乃至创业的宽阔的平台。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现况

医学美容技术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因此,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集中实习的实习模式。目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的状况总结如下。

1.学生实习管理宽松,走马观花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是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但是,在真正实施管理中,却出现了在管理上极度松懈的问题,学生“走马观花”一样地学习。这个问题主要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学校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后疏于管理。第二,学校分配的培训单位比较分散,不利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第三,医学美容技术企业把来实践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看重那些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学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实习就业热情差,最终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2.实训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没有积极性

校外培训实习单位由于条件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做到轮岗制。导致部分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实习,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的工作态度,最终没有达到实践学习的理想效果。

3.实习生的变动大,使医学美容技术行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美容行业的发展迅猛,员工的流动性大,技术更新快,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实习时间为6-12个月。一旦学生们结束了实践学习后不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如此对于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来说,等于白白浪费了管理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很多美容机构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集中实习”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效果

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采用的是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其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在同岗位上打造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由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高质量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

1.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通过集中实习,要求达到学校、行业与学生“三方共赢”。为此我校实习模式采用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实习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和分区域管理,优先考虑北、上、广、江、浙等美容行业发达地区作为实习就业的地点。结合我院招生的生源地。主要向这些地区的美容企业输送人才。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企业实习就业。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表现、成绩、能力等做综合评级,为企业提供基础数据,由企业结合基础数据和实习前期培训的表现决定学生的工作岗位、实习待遇等,这样保证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保证了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满意的条件下。学校顺利地完成和保障了实习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工作就业的安排。

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前集中培训计划,采取联培、联训、联考、联合选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和落实学生的实习环节,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考评。当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共同汇总成绩,最终的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总成绩中,根据表现和能力推荐就业,提供创业机会。

2.“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我校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2004年开始实施“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是接受认可的,93.6%的学生认为,在“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可以在实践培训中将自己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技能水平大大增强。丰富了社会经验。对自己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实习单位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实习后,89.2%的学生对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能为自己作一个明确的规划。更值得骄傲的是,2004年以前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为74%,目前统计已增加至89.11%,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集中实习”的提出其实对实习单位是一种考验。这对实习单位要求很高,包括企业的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等,这些方面要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水准,这也意味着对校外实训基地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1.校外实训基地规模要大

由于采用“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进入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的学生数量庞大,所以实习单位要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习岗位。这就要求实习单位的规模一定要大,实训项目要全,企业知名度要高。这样的实训基地不仅在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上更加先进。在对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重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与未来发展,特别是集团化的企业,有工厂、营销公司、科研机构、连锁店面,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学习环节。

2.集中实习要求建立医学美容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库

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有相配套的实习教学计划,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要积累实习基地资源,应该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习单位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

3.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美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推陈出新快,设备更新快,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瞬息万变,好的运营模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实习和就业。作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管理模式等,让实习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必须要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的考察,最终才能决定是否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2

职业教育改专业系统化内涵建设

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发展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职教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2010年启动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在内涵,专业建设是核心和载体,专业强则学校强、职教强,专业系统化建设成为职教发展最紧迫的任务。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标准、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步伐。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强劲动力,总结近10年的专业建设、研究成果,启动了“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

“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设计与实践”双轨式课程体系,完善了“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了专业文化建设标准,修订了技能比武方案,旨在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依据。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群涵盖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编写这5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分析各专业方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发展、结构优化、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目标、能力和技能目标。在明确毕业生就业范围,分析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技能组合与知识点进行归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构建由基本素质课程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系统、专业实训课程系统、拓展课程系统、职业资格课程系统组成的“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规范,又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对教学的具体指导。

“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加强重点专业专门化建设,带动整体专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实训项目化、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等“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艺美术特色,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的理念,创新艺术设计类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中等职业教育新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突出设计、创意理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由于设计软件的应用积极的推动了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市场急需懂设计、会操作、能实施的艺术工人。因此,中职学校要构建“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训动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运用专业理论设计到制作产品实现一体化。

“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基于“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就必须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意工厂”实训基地,突出设计理念、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从在教室里的美术专业知识出发,到电脑机房的软件设计,最后在输出设备上看到自己设计的真实作品,实现了项目的完整流程实训。实训基地设有基本技能实训室、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训室、美术影视与动画实训室、数字影视艺术制作专业实训室。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室和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

“双师型”师资队伍。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文凭,更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双师”是对所有专业课教师的统一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各种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向着市场需要的方向迈进。建立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制度。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继续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型”比例;开展以骨干教师为主的全员培训,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争取在广告、影视、影楼、花店、玩具厂等工艺美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师实训基地,并按责任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专业培训和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建设、自制课程软件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指向功能,对专业发展有着显著的引领作用,通过建设专业文化,引领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实力,打造出一支品牌专业。具体体现在工艺美术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如开展创意教室、特色走廊评比活动;举办艺术作品展示;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素养,培养想象力、创新力、协同力;最重要的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和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3

1.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瓶颈

国际经验表明,当大规模启动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时,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往往来自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不足,美国如此,新加坡和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的我国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座谈会上,几乎所有专家的发言也都聚焦在教师培训上,专家达成的广泛共识是教师培训己成为当前我国推进中小学信息化的瓶颈。这里讲“瓶颈”有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培训相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我国去年“校校通”工程投入已达200多亿,但投资效益并不明显,其瓶颈就在于教师培训的滞后,尤其是学科教师培训的滞后。中小学信息化是一个过程,美国在实施1996-2000年中小学信息化规划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期(1998年),硬件、软件及资源、教师培训投资比例分别占70%、16%、14%,到2000年这一比例已转变为63%、20%、17%,专家评估达到理想目标的比例宜为45%、25%、30%。我们一直讲信息化过程中软硬件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实际上最大的软肋在教师培训,这比软件发展更直接,教师专业准备不足,势必造成投资效益的低下。

二是教师培训的观念、内容和模式的滞后。在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紧接着是初级的应用,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前课程改革已开始深入至学科和课堂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就显得尤为紧迫。综观我国的现状,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仍然是两张皮,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相当部分应用培训仍停留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甚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这就造成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

2.全面理解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

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国际的经验表明,信息化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准备包括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创建技术应用的基础,包括建立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设计推进技术应用的阶段目标,整合技术于教学中的模式与策略,在普通教育中整合技术。其中整合技术于教学中的模式与策略涉及四方面内容﹕设计基于网络的新型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媒体展示,远程的计算机应用项目(基于网络的大型探究学习项目)和学习的在线讨论。

二是整合技术的专业准备,主要指教育基础和学科基础。教育基础包括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和社会规范,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的多元评价,发现获取知识的不同途径,探究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科基础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具体应用的组织与方法。

三是整合技术于课堂的准备,包括如何构建课堂的信息环境,不同设施环境条件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组织、评价与管理。

这三方面的专业准备涉及教和学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基于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的全面理解,就需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提高教师教育和学科素养结合起来,定位于教师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之上,从整体上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3.它山之玉﹕美国马可波罗(Macopolo)基金会的学科教师培训模式

1998年以来,美国马可波罗基金会开发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方便而又有效地把互联网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至今已培训了14余万名教师,受益学生达500万之多,为此获得美国总统的嘉奖。马可波罗教师培训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马可波罗教师专业发展网站,由自然科学、地理、人文科学、艺术、经济教育、数学、阅读和写作等七个专门伙伴网站联合组建而成,为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课程资源支持。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4

一、 高职教育的理念与特征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有四大阵营,它们是大家谈论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国际高职教育模式。

第一阵营是“双元制”培养模式,或者说是以德国为主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其主要特征为:职业教育模式呈现明显的“双元”特点,所谓“双元”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理论教育;高职教育的供需关系由政府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确定,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指导;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具有两个身份,即是学徒又是学生,企业和学校都是学习场地,同时又都是教育培训基地;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都是培训者,具有明显的双元特征,企业参与培训并起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费用分为两类,企业培训由企业出资,学校经费由财政提供。为促进校企更好地合作,德国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企业或行业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实习,把学习中的实践和实践中的学习有基地结合起来。国家要求企业每年要主动消化50%的学生,如果企业消化了50%学生,国家将给企业拨款,激励企业不仅参与培训,还吸纳学生到企业就业。如果企业不接收足够的学生,就要向学校缴纳税金。这是“双元”的连环套,也就是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第二阵营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简称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培养模式,主要特征为:这些国家几乎没有颁发正规学历的高职院校体系,也没有系统化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培训主要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短期培训学校承担;高职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人才市场决定,由企业需求决定,政府不予干预;培训内容和方式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的,具有中国所说的“订单式培养”特征;培训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高中后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由政府财政承担。这种模式注重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如美国有许多职业培训内容都是通过普通中学或综合高中的课程来完成的。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更多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

第三阵营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职业教育cbet模式(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文翻译就是“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模式。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总结了德国的“双元制”和美加cbe模式,创新了cbet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职教育与培训系统,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下,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全日制文凭教育结合起来,与学历教育相呼应;高职教育供需关系主要由政府会同企业行业依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也颇有“订单式培养”的味道;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按照经济界与企业的要求,制定国家资格框架、认证框架和培训包;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目前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在这个类别的高职培养模式里,澳大利亚更是揉进了德国“双元制”的元素,创建了独具特色的tafe系统(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世界著名的高职培养模式。tafe学院根据国家指定的要求和标准,组织行业、企业、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论证学校每门课的课程设制,包括这门课要不要开,开多少课时,它的实践开多少课时,这一门课开过以后,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点,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均要做出决定。

第四阵营是以日本为主的以高职学校为特征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国目前的体制也属于这个范畴。该模式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善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来平衡;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毕业后具有学历,也可以获取执业资格证书;提供职业培训以高职院校为主,具有较多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高职教育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逐步呈现多元筹资现象。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德国“双元制”和美英“能力为本” 的经验,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培养”模式,内容和方式更趋于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上这些在国际高职教育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折射出各发达国家都把高职教育作为振兴和维系科技领先优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举例来说,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高职教育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大学开设了高职专业,许多高中生把上高职作为首选,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又返回头来上高职的现象。

二、高职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模式

(一)美国

1960年,普遍实行单位行业训练课程模式,即cbe模式。1960年后,由于职业岗位内涵外延变化频繁,出现了“生计教育理论”与“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两个相关连的事物。

生计教育。“学校不仅应使学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地第一步,而且应使其能继续发展,以获得更大成功,也就是说学校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因而,学校应提高具有发展潜力及弹性的课程。”

职业群集课程模式。该模式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梅烈博士创始的。 “职业群集课程以职业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据美国参议院劳工和公共福利会的报告认为,群集课程模式有两个优点:学生具有较大就业弹性;学生具有较大的适应性。所以,60年代后,美国逐步实行职业群集课程模式。

(二)我国台湾地区

1.上世纪40年代——知识中心型课程模式:不实用理论多;职业基础课程不足;专业技能训练太少,毕业生只能从事管理工作。

2.上世纪50年代——单一职业训练模式,即cbe模式。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工业化阶段,要求大批针对性强的职业技术人才。但由于科技高速发展、工业结构不断变更使单一职业模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3.上世纪70年代后——职业群集课程模式:课程不再针对某一职业,而是一职业群;职业教育完成分两个阶段:学校阶段完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学习;工厂企业阶段:进行岗位技术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

(三)法国

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实施的是分阶段教学的阶梯型课程模式。

专业教学计划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第二阶段是除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外,可选择有关的专业技术课。法国认为分段教学有利于基础理论学习。

(四) 德国

1.德国技术大学专业教学计划分为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技术学习三个阶段,实施分段教学,以确保必备的理论学习。

2.德国专业教学计划中又设有多个专门化方向,如纽伦堡技术大学机械专业设有通用机械、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等几个专门化方向。因而,德国的课程模式为群集阶梯整合型。

(五)英国

1.英国多科性技术学院实行三明治课程模式,学校教学与工业训练一学期隔一学期交替进行,并相互配合。

转贴于

2.基础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三方面学习内容均独立存在。但为与相应的工业训练相配合,实施分散进行。如“应用力学”第一部分在第一年进行;“应用力学”第二部分在第三年进行。

总之,世界高职课程模式呈现目标拓宽;理论加强;模式多样三个趋势。我们应该扩大视野,根据国情进行多种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试点。

三、高职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下高职教育发展探讨

(一)作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既要从纵向上进行层次定位,又要从横向上进行类型定位,更要从方向上进行整体定位。从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定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技能人才。类型定位——属于职业教育而非普通高等教育,其专业是按照职业岗位群而设置。层次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硕士,但目前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是高技能型高职专科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提供高技能人才。

(二)多途径探索高职教育综合培养模式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适用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行“定单式”培养,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实施“双证书”制度保障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

(三)加快专业和课程改革与建设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5

在采访中,金地学院的人事行政副总邵劲松告诉记者,陕西金地美容美发培训学院发展至今已经有19个年头了,之前一直致力于基础美容培训,在西北地区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也为行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一校无论从规模还是课程设置上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金地二校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的。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套上来看,金地二校都堪称“五星级”的培训学院:写字楼式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投影仪+写字板”式的复合教学模式,地热供暖,24小时热水供应,这种五星级酒店式的学习环境,在全国的美容培训院校里也是屈指可数的。

三大特色引领市场

创新:传统的美容美发教育更多地专注于培养专业的美容师或者美发师,缺少综合性的高技能培训体系,而金地二校强调从综合素质方面来培养学员的审美和艺术气息,使其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学习美容美发技能。同时,金地二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体现了多样化和互动性,将很多存在潜在联系的专业结合起来授课。尤为突出的是,二校特别设置有数码摄影、瑜伽、茶艺等艺术类课程,学员们可以通过选修此类课程在审美能力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

前沿:从区域上来讲,西北地区的美容技术相对落后于广东、北京等前沿地区,所以金地二校更注重和一些业内大型美容美发机构合作,以期能给学员带来更多的新资讯和新理念。今年,金地二校还会和香港知库水疗SPA集团合作,将东南亚地区最先进的水疗SPA概念带给更多西北地区的学员。另外,作为威娜西北地区总商,金地将邀请威娜公司一些顶级美发技术老师为学员授课,相信这些来自行业高端精英的授课一定会给在金地二校进修的学员带来更多理念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6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并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等四个省区首先进行了改革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证明,美术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这鼓舞我们把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在全国高中学校推进,从2007年到现在,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当中,我们借鉴了许多实验省区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落实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次教育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给出了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如何把全新的美术课程按照改革的要求落实下去,这无疑给我们各个层面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更是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亟需解决。

鉴于此,作为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者,我们在参加国家教育部的美术课程改革培训后,走进了本地区的高中美术课堂,直接面对一线美术教师,并且和师生一起交流,把改革当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力争把本次美术教育改革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

二、调研内容

1. 教师自然状况方面:是否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是否参加过各级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一线美术教师是否专业美术教师出身,是否对美术的新课程改革有所了解和把握。

2.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学时、模块的开设、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目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方面的把握是否存在问题。

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方面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改革之后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

从2010年4月开始,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在4月、5月和6月这三个月份当中,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市内省级首批认证的20所重点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其中东北师大附中、市二实验中学、省二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市十一高中等9所学校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学校。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地区所辖的15个县(市)、区所包括的近30余所普通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农安县实验中学、农安县三盛玉高中、九台市第一中学、榆树市第三中学、榆树市新立高中、德惠市实验中学等学校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学校。

(二)调研方法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调研方法:(1)深入课堂调研法,(2)座谈法,(3)调查问卷法。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结论

1. 教师的自然状况方面:95%以上的美术教师是各大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只有5%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其中这部分教师都具有书法、劳技等方面特长,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学。

2. 参加课程改革培训方面:长春市内的一线美术教师95%都参加过国家、省、市等各个级别的培训活动,但对市(县)级的普通高中一线美术教师的了解中发现,他们只有65%的教师参加过省、市、地区级培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活动。

3.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长春市内的高中学校基本能保证36学时的课程安排,在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完成。有的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段和音乐课程一起交替排课。而在县(市)级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上能保证18学时的教学安排,即只在高中开设半个学期的课程。

4. 在模块的开设方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二个模块,而其他学校除了开设美术鉴赏模块外,没有开设其它任何模块。

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也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执行,一般是采用表现性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而有档案袋评定的少之又少。

5. 对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概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如,“为什么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课程如何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否要求每个学校在短期内都开设全部5个系列、9个模块的课程?”“是否可以根据教材合理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怎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新的,并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普遍存在。

6.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他们在“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一个人胜任多个模块感觉力不从心”、“如何让学校领导重视美术学科”、“如何在学习中,符合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一线美术教师普遍希望我们能举办多种形式培训,针对教师在课改之后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调研分析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问卷显示,参加美术新课程理念培训的占85% ,参加过美术专业课技能培训的高达占88%,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透彻、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只占23%,教师研发新课程的只占10%。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师培训中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显示,我们发现课改后的美术学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尚待提高。在教师队伍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师范院校,但目前来讲,专业的美术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它过于强调美术本身技法的训练,而且专业分科过细,学生只擅长或国画,或油画,或版画等单一绘画科目,并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绘画取向,学生对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其它艺术门类掌握相对空白。这些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艺术发展上的培养,而非面对学生未来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这就导致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因此也就在开设多种课程时显得底气不足。

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理论等理念知识方面掌握相对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这就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把握美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渗透,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出现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人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研究和探索。

培训工作仍有漏洞和不足,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见过课程标准,无法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影响了具体教学工作。

2.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使许多的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由于美术学科不属高考范畴,所以从学校到学生,到家长都对美术学科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有的美术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道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认识不足。由于美术学科不参加高考,所以社会的不重视也导致美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忽视,放弃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参加课改后的学科培训,对课改的方方面面认识不足,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最终导致课程评价的诚信度不高。在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中,有些教师对标准掌握得不够完整,有的教师没有采用学分制,有的教师在评价中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审美素养的评价处于不正常状态。

另外,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来,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问题。

五、建议及培训方式

(一)建议

1. 建议针对教师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并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亲和力。把握相关领域动态。如,现代教育理论新成果、现代教育理论杂志、现代教育理论网谈、现代教育理论微博等。

2. 建议针对教师了解课改后相关课程变化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了解课改新理念,落实教学,与时俱进。掌握课改相关理论观点。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美术新课程与其它学科新课改的关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3. 建议针对教师为适应模块教学所补充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目的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适应不同模块的教学。如,动漫设计与欣赏、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CORELDRAW、PHOTOSHOP、3DS MAX 、ILLUSTRATOR)、中国画教育与研究等。

4. 建议针对教师课改后把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施进行培训。目的是把课改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有效教学深入课堂,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方式

1. 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例如,某校有学生选择了“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但学校的美术教师却没有学过雕塑,无法开设此课程。那么,经过专家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2. 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建立教师信息交流网站,使各校之间根据不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美术教师又可以经常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成果,并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和艺术家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3.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同行介绍经验。

4. 集中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要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能真正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