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方法范例6篇

思维创新方法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1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思维;创新思路;创新途径

广告是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主要通过印刷品、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具体表现为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其中,平面广告是在平面媒体上进行传播的广告方式,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在艺术的基础上,将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传播出去,主要表现形式有报纸广告、招贴广告、户外广告等。设计者要想使广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时一定要采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基于此,文章对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思路和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平面广告的作用。

一、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思路

1.具象与抽象思维方法

在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创新中,设计者经常应用抽象的手法表达具体的事物或者感情。抽象的语言、意象具有非常广泛的表达范围,导致语言所蕴含的思想也变得比较模糊,激发了受众的想象力,经过受众的揣摩,平面广告中的语言会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具象的设计思维是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是由于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激发的想象所产生的创新思维。如,由KIBARDINDESIGN设计的唯一时钟(图1),它的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是在圆、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利用了具象思维方法,通过对传统时钟的创新,形成了一个简约、直观的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时钟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2.逆向与顺向思维方法

逆向设计思维,是指从事物的反面思考问题。人们一般按照顺向思维进行平面广告设计,逆向设计思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逆向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逆向性,即要真实地从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其二,敢于质疑,不怕被别人嘲笑,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三,惊喜,这也是平面广告设计所需要的。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逆向思维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切实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

3.纵向与横向思维方法

纵向思维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步步推进的思路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并且对其进行纵向思考。纵向思维比较重视事物的逻辑关系,具有顺序性、可预测、程序化的特点,比较契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的思考方式。纵向思维遵守从浅到深、从外到里等原则,具有比较清晰的逻辑思路。横向思维的提出者是英国学者爱德华,是指在多种事物具有相似条件的情况下,对比事物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的区别和问题,之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横向思维和其他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它从其他角度出发,拓宽思维的范围,所以,横向思维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途径

1.创新平面广告的形状,加强观众的视觉感受

在平面广告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和技术,但是,形状仍然是平面广告非常直接的表达方式,它能被人们迅速观察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想创新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可以从创新平面广告的形状入手。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认知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人们创造的灵感源泉。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时,设计者也应该多从大自然中获取创造的灵感。如,感受天空的广阔,体会细雨的点滴温柔,这些事物都能给人们带来灵感启发。平面广告设计是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创新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时,设计者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点的凝聚力非常强,如果将其融入平面广告设计,可增强平面广告的立体感;线条是平面广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长短、粗细等直接影响平面广告的效果和风格;面能够将点、线包含在其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形状,从而转变平面广告的设计风格。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时,一定要注重改变形状,从而增强观众的视觉感受,提高平面广告的效果。

2.增强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遇到色彩鲜艳的事物往往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而平面广告设计也是如此,它对色彩也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色彩的表现力非常强,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设计者如果注重对色彩的使用,可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进而直接影响人们对平面广告的实际感受。红、绿、蓝等颜色是基本色,将不同的颜色融合在一起,就会呈现出更多奇特的色彩。此外,不同色彩所形成的氛围也是完全不同的,红色等暖色调能够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等一些冷色调则会给人凉爽的感觉。这些色彩不仅能够决定平面广告的整体设计效果,还影响人们对平面广告设计的真实感受。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思维方法,有效使用色彩,体现出平面广告的色彩表现力。如,女性所使用的化妆品的平面广告设计基本上都是白色,因为白色代表纯洁、美好的意思,而且这也是按照女性的喜好设计的,能够激发女性的购买欲望,进而充分发挥平面广告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

3.对平面广告设计的质感引起重视

一般来说,平面广告设计的质感就是人们对平面广告整体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它具有一种肌理的美。如果平面广告具有非常好的质感,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能起到促销的作用。另外,丰富的质感还能加强平面广告的美感,使平面广告的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平面广告质感的肌理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其一,再现自然事物。设计者通过使用电脑软件,可以将自然界中美好的景物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若将其融入平面广告设计,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从而实现自然事物的再现。其二,积极调动平面广告的设计因素。平面广告中的设计因素主要包括事物的形状、色彩、光影等。设计者要想将平面广告的肌理美表达出来,就要将点、线、面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增强平面广告的质感,充分表现出平面广告设计的肌理美,这也是实现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创新的一种途径。

结语

平面广告设计的目的是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想法和主题与观众的心理不谋而合,从而形成共鸣。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要从形态、色彩、质量、结构和意境等方面给予受众审美享受,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侠.关于平面广告设计思维创新的思考.现代装饰(理论),2013(7).

[2]张虹.平面广告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机构创新设计 思维方式 创新能力

机构创新设计训练既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打好机器创新设计基础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机构创新设计教学中,过去只注重介绍具体方法,很少分析其后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本文拟通过讨论机构创新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内在关系,让机械学科学生不仅掌握好机构演变创新技能,而且能运用好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1 思维方式的概念

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从信息科学意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从外界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从而形成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①

常用思维方式有: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性思维、差异性思维等。②

近年新提出的创新性思维概念:它是一种打破传统的封闭意识,更新观念,提出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新观念的思维模式。其实,以上各种思维方式中或多或少包含有一些创新思维的成分、要素,创新性思维将各种思维的创新要素汇集起来,突出追求“新颖”的实质。

2 机构创新和思维方式

机构创新设计有很多具体演化变换方法和技能,如:机构运动变换、运动副变换、机构型变换、同性异形变换、机构组合变换、机构简化变换、运动链再生变换原理、反求设计变换等。③这些方法与技能无疑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实际机构如何从基本机构演变而来,并仿效其进行新型机构的设计。但这是否就能真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妨先了解教材中介绍的机构演化方法。例如:由四杆机构演化成的正弦机构和倍角机构。

正弦机构(图1)是由曲柄滑块机构演变而成,其中:滑块被丁字形导杆C取代,连杆演变成滑块B,连杆与导杆(原滑块)间的转动副用滑块B与丁字导杆C间的移动副替代。若曲柄取为单位长度,则该机构中滑块B垂直位移可用曲柄转角正弦值表达。但是正弦机构在演变过程中得益于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教材中很少论及。

图2 倍角机构

再看倍角机构(图2),教学中往往只讲该机构是利用了几何学中定理:圆周角等于同弧上圆心角的一半,于是曲柄中心O自然为圆心,摇杆中心C必固定在曲柄销运动轨迹的圆周上。从而使学生认为倍角机构只有两个运动构件,是三构件机构,它与四杆机构没有关系,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以上例子所涉及的机构演变方法虽然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得到一些创新思路的启发,但还只能使学生思维局限在具体的机构中进行一些模仿性的创新设计,难于取得在原理上不同于已有机构的创新设计。

2.1 机构变换原理与发散―收敛思维方式

应用机构运动变换原理中的机架变换和主动件变换方法来创新机构时,不同机架和主动件的选择方式及分析其对机构运动带来的影响,就体现出设计者思维发散性和收敛性。

图3 四杆机构的机架变换法

采用发散思维可以对四杆机构选择不同的机架,变换成曲柄摇杆机构(图3a)、双曲柄机构(图3b)和双摇杆机构(图3c)。同样,也可以将思维发散到考虑机构运动副变换的情形。图4就是扩大转动副或者改变运动副形式所形成几种演变机构。其中,a~b是转动副B的三种不同变换方式的机构,实质上三者都是曲柄摇杆机构。d~f是转动副D演化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可见,发散思维越灵活,机构创新的形式越丰富。

图4 四杆机构的运动副变换

2.2 构件形态变换原理与变异性思维方式

变异性思维在机构创新中也常采用。图5a表示的正弦机构,两移动副的导轨相互垂直,其运动输出件丁字架的行程是曲柄长度的两倍(2r)。若把丁字架的垂直导轨改变角度或者改变形状,运动会有什么变化?还能叫正弦机构吗?

图5 正弦机构中构件形态变换创新

图5b是使两导轨夹角从直角变为%Z角,丁字架行程由2r增大为2r/sin%Z。图5c是将垂直导轨变成圆弧形导轨,当圆弧形导轨半径取为r时,其丁字架作有停歇的往复直线运动,不再是正弦机构了。这种构件形态变换原理实质上运用了变异性思维。

2.3 机构同性异形变换与差异性思维方式

同性异形机构是指运动性能相同而形态不同的一组机构。同性指机构的运动特性相同,自由度数相同,输入、输出构件的运动规律相同。异形指机构的组成结构不同。同性异形变换就是根据原始机构,通过结构变换,找到一组运动性能相同而组成结构不同的机构族。

同性异形机构变换的典型例子――由双转块机构演化成的十字滑块联轴节(图6)和由双摇杆机构演化成的双圆盘联轴器(图7)。可见二者结构差异很大,但两种联轴器都能保证输入轴和输出轴在不同心的情况下保持相同的转动关系。

图6 双转块型十字联轴器

图7 转动导杆型联轴轴

该变换方法采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在运动规律相同的条件下,找出不同的结构形式。创新者首先需要明确创新对象必须保持不变的要素是什么?可以改变的要素有哪些?然后应用逻辑思维中的枚举法和具体的机构变换创新方法来逐一改变这些要素,比较新机构与原机构的差异,选择满足需要且在某方面(如强度、结构简洁性等)有最理想特性的新机构。

图2所示的三构件倍角机构就是通过同中求异思维将摇杆2与曲柄1之间的滑块简化而省去,并将滑块处两个低副用一个高副取代而成,其运动规律不变。同样,图5a所示三构件正弦机构也是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由图1的四构件正弦机构演变、简化而成。

2.4 机构移植创新变换与联想思维方式

普通带传动成本低、运行平稳、噪声小,适于两轴较远距离的转动。但它靠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难保证准确的传动比。而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恒定,但远距离传动成本高。运用联想思维方式将轮齿移植到带上,创造出齿形同步带。它与齿型带轮构成的传动系统,兼有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保证了准确的传动比和较高的传动效率。

2.5 机构型变换与类比思维方式

以机构的基本型为原始机构,通过机构型模拟变换、机构型倒置扩展变换、机构传动原理的仿效等获得新机构的变换理论与方法,称为机构型变换原理。④该变换常采用类比思维方式。图8所示的爬楼小车就是类比齿轮传动原理,把阶梯视为特殊齿条,将车轮设计成能与之啮合的四齿状滚轮,利用齿轮啮合原理来实现爬楼功能。

2.6 机构反求设计与逆向、创新思维方法

机构反求设计是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方法。它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已有新产品进行解剖、挖潜和开拓,对已有技术或产品进行创造性再设计。它强调再设计、再创造,应用它来开发新机构是机构创造发明的重要途径。

反求设计的思维方式较复杂,为多种思维(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29页)方式的结合。首先,若不清楚已有先进产品或新技术的工作机理或技术的核心思想,就必须逆向思维,从产品的功能、用途、特性、材料、尺寸或技术特点出发,反向分析、推演出产品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或技术的理论依据,对于机械类产品还应绘出机构图进行相关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对多种同类产品还需要对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吸收长处。再综合运用同中求异、发散与收敛等思维方式结合具体创新技能去重新改进设计原来产品,克服其不足,最后形成比原产品更好的产品或比原技术更加高级的技术。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3

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创新”就意味着前进,如何开拓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做好设计需要探讨的问题。

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而创新设计中的思维方法指的是以创新设计为目的思维过程。

1.创新设计思维方式形成的条件

1.1知识的积累

任何一项新的设计,即使有独特的创新,同时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提高所得的。所以,多阅读收集资料,观赏评介作品,都为创新打下了基础。

1.2学会运用知识问的作用

我们需要学会,把已知的信息关联起来,这样就加大了信息间的作用,也就增加了灵感源与其他设计要素发生联系的概率,创新思考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2.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

2.1灵感型思维

灵感来源十分多样化,它是一种可以从一切可听、可见、耳闻的世间万物中收集素材、获取灵感并经过提炼、加工、升华的创作思维方式。

2.1.1自然景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湖光山色、绿树丛林、风和日丽电闪雷鸣等大自然的景观、事物都是我们灵感的来源,如图2-1。

2.1.2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研究和积累,如绘画的意境音乐的旋律、舞蹈的刚柔、雕塑的立体、文学的境界、摄影的技艺、建筑的挺拔与气势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如图2-2、2-3,图2-2是伦敦建筑师Julian Hakes设计的一双鞋子,该鞋的最大特征就是没有鞋底。设计师将这个问题的探索转化为进行桥梁设计时的方式,对各个受力进行分析,在把玩材料的同时寻找最简单,精美但充满诗意的方式来对力加以表现。整个鞋像一条挽在穿着者脚上的带子,通过形状实现对脚前掌和脚踝的支撑,而脚本身变成了连接两部分的桥梁。整个鞋体由碳纤维支撑,在与地面接触的地方使用了橡胶而在与皮肤接触的地方使用了皮革。

2.1.3民族文化:世界各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地域特点、风土人情、服饰风格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如图2-4。

2.2主题型思维

根据已确定的设计主题、风格定位、结构、工艺要求来选择再造所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的创作思维方式。

主题型思维要求创作者必须熟知材料的性能,掌握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术,才能将所需要的面料再造作品精工制作出来,如图2-5、2-6 o 2.3应用型思维

依据现有的材料,遵循一定美学法则,即兴发挥的创作思维方式。

应用型思维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因此能充分挖掘创作者的内在潜质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驾驭设计作品。

3.结论

鞋的发展历程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创新,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关注生活细节,珍惜每一次的体会,学会打破传统,认真体会感受,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新,这样可以避免思路闭塞、思维僵化。让我们学会对异类文化的宽容、对生活的好奇,放眼四望,来激发我们创新设计的思维。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模式 思维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015-0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一、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之探索

1.问题情境发现式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重解题技巧轻科学计算、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探索“融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实验、数学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创新教育课堂模式”极为迫切和必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学生是问题的主宰者。问题情境发现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请比较20082008、20082009、20092008、20092009这四个数的大小关系?由于数字特征突出,学生很有兴致地动起手来。但在其大小关系中,却遇到20082009与20092008谁大?无法确定。为此,有的学生借用计算器帮手,还是无果,原因是数字太大。此时老师点拨学生,可否在数的形式上作些改变?学生继续探索,得到了如下一些设想:比较()2008与2008的大小;比较2008ln2009与2009ln2008的大小;比较与的大小;比较2008与2009的大小。通过计算器,得到结果:20092008<20082009,也有学生尝试推理论证推出结果。对于这一有趣的结果,学生并不满足。于是有学生提出猜想:(n+1)n>nn+1(n∈N*)。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有学生即刻指出,当n=1,2时,不成立;n=3,4,5,6时成立。因此学生指出需要添加条件,将猜想改为:(n+1)n>nn+1(n∈N*,n>2)。此时,学生基本无异议。

问题情境发现式教学要求学生围绕问题,产生联想,经过自主探究、比较学习的过程,分析数学事实本质,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想、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并给出解释和证明。这样,就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与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的研究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数学的能力。

2.数学建模探讨式模式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比较注重知识背景、问题情境和一些现实生活的应用问题,以问题为龙头并结合数学建模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可能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联系高中数学课程相关知识内容,与学生一起重复知识的发现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探讨处理问题的方法。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应尽量由学生自主控制完成。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样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 “想用、能用、会用”这种数学的意识,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数学实验体验式模式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中,绝大多数是按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来认知数学的。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简单逻辑联结词‘或’‘与’‘非’和‘真值表’的理解”教学中,引入物理学中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p:开关k1合上,灯L1亮;q:开关k2合上,灯L2亮。用并联电路实验来解释“p∨q”中的“或”:“p∨q”表示灯L1亮(开关k1合上)或者灯L2亮(开关k2合上),或者灯L1和L2都亮(开关k1、k2同时合上)。用串联电路解释“p∧q”中的“且”:“p∧q”表示灯L1和L2同时都亮(开关k1、k2同时合上)。而且这样用串联、并联电路实验很自然地得出“真值表”。将这个实验引入逻辑联结词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并能深刻理解概念。

二、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之探索

1.归纳与猜想思维方法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是根据具体事实和特殊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和结论。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验、观察和归纳、猜想它的规律和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猜想往往依据直觉来获得,而恰当的归纳可以使猜想更准确。我们在进行归纳和猜想时,要善于从变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出不变的本质和规律。数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推理过程及结论都用到了归纳猜想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与猜想的思维方法,在引出重要的概念和结论之前,通过列举大量的实际问题与事实,由学生一起归纳,抽象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给出数学上严格的定义与推理论证。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认识它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掌握结论,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2.联想与类比思维方法

有些数学问题,初看起来似乎难以解答,但如果细心去观察它的特征,联想学过的知识,类比以前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合理的解题方法还是不难找到的。例如,解不等式的知识与解方程的知识联想类比,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与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联想类比,复数的知识与实数的知识联想类比,逻辑连接词“或、与、非”的知识与集合中“并、交、补”知识的联想类比等。不仅复习了原有的知识,而且教会学生运用联想类比去发现新知识,同时强调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与类比的思维能力和由此及彼的创新能力。

3.发散与求异思维方法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75-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工具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地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教学中要以文本为主而又不局限于文本,引领学生突破课堂,拓宽创新的思维领域。下面是笔者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益尝试。

一、启发想象,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要以想象为基础。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思维上的“留白”,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上,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由此及彼的想象和联想,使作品的形象更丰富充实。教学中精心设计好能够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想象教学,这便是创新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就布置了以“游行大典结束后”为题的写作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续写故事,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有的用智慧的笔写了皇帝被天真无邪、大胆直言的小孩感动,最终悔过自新,严惩骗子;有的写皇帝自知颜面扫尽,恼羞成怒,下令抓捕说了真话的小孩,回到皇宫,继续着骄奢的生活……引导学生顺着故事情节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自由驰骋,利于学生领悟作品的更深层次,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引发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拓展想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诗中有画”,教学古诗文时,总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诗意的图画。这样,学生总能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一幅山水画,或一幅田园风光图。当然,鉴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怎样画?这样,学生绘画过程中,以合作的主人公姿态,各抒己见。如教学《观沧海》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诗人形象时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人认为花草树木要矮,诗人形象要高大;有的学生认为山、诗人等几笔勾画,而大海则要画得突出、宽大……这些争论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在这种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质疑问难,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时不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将不断地让位于教师和学生的互教互学,再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作为搬运工把知识挪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学得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有了疑,才能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疑问,引起学生质疑问难。如让学生谈谈感受、想法,对重点词句是如何理解的等,发挥学生思维的潜力,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算对了,教师应及时表扬。例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而是首先点拨学生联想“安史之乱”与“暴风雨侵袭,茅舍”这两幅惨景。经过“社会背景”与“自然背景”的点拨,即把学生引入到深沉的历史回忆之中,拉近了时间的距离。通过创设特点的背景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是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通过归纳说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当然,教师只有给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对因求知好奇受到奖励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质疑氛围,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发表新见解、新设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我这样引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语言会说话,人们又常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也就是说各种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但是谁又听说过大自然也会说话,会向人类报告信息呢?如果同学们认真地研读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大家赶快行动吧!”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鼓励学生提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或零散的,或浅显的,或深奥的,甚至是怪异的,但作为教师,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为孕育创新思维的火花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的意识。

三、寻机表演,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

思维创新方法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创新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明显跟不上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还存在许都不足之处。如何进行好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研究,寻找到其中的发展规律,把握时展特征,寻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点。当然,探索传统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存在的不足,理清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建筑设计思维概述

1.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1)平面功能设计法。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解决建筑功能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平面设计能够很好的展示建筑设计的平面构想。虽然建筑是一个立体三维定量,单一的平面或是局部讨论是无法体现建筑设计概念的整体性的。但是,建筑平面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使用还是十分必须的。一方面,平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平面设计的流线分析设计也能使建筑功能也较为合理。平面流线设计是一种很常见的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是先通过平面设计来分析用地关系,了解建筑物的用途,从建筑功能出发,进行合理的平面功能的组合分析,并且还要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来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

2)构图法。现代建筑设计的另一种基本方法是构图法。构图法主要是针对现代建筑的空间、体量等几何形体要素的设计方法。通过构图来分析建筑空间各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分析出建筑的比例、结构、平衡等建筑规律。而建筑设计的构图法的使用,必须建立在设计师提前对建筑定位的基础之上。只有首先知晓建筑的准确定位,才能对其几何空间形态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图设计。

3)建筑结构法。结构法是另一种十分重视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它主要通过建筑的结构形态来展现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的结构主义与建筑物的空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来表现建筑物的性质。而建筑的结构设计也能够适时地演变为建筑物的装饰环节。建筑结构的展现,是对建筑物空间结构内容的一种展现,它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建筑内容多样性的判断。

4)综合设计法。大部分现代建筑设计并不是针对单一建筑而言的,许多群体性建筑设计都十分复杂。因此,针对群体建筑,有必要对其进行拆分,采用适合单一的个体建筑的建筑设计方法,这种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方法的采用,不仅是对单一建筑特点的体现,而且也使各个单一建筑之间保持一种准确的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综合设计方法多使用在大型的建筑群体,如城市综合建筑以及城市整体建设等。

2.建筑设计思维

1)社会文化习惯中的借鉴吸收。从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中吸取建筑设计思想。对过去传统的建筑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从社会规范、自然法则、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中提取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可以将其中一点或几点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建筑风格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建筑设计的文化展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将特定的文化符号使用在建筑设计之中,使文化思想通过建筑体现出来。主要将文化符号使用在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装饰上。此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来演绎建筑的空间体量。我国的许多建筑对传统的中国中国建筑特色的吸收,例如“中国红”的建筑色彩、中国传统的大屋顶等。这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3)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而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除了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必须要依靠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建筑设计必须要依靠设计者对建筑设计的热情和灵感。设计师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到建筑设计的创作中,将自身的知识技能转化成无限的创造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这种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投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样,设计师的个人魅力和特色也是通过这种差异化的个人思想展现出来的。凡是世界一流的建筑,都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

二、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

1.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思维

基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绿色建筑设计成为现在建筑设计行业的一大热门趋势。它崇尚乐色设计、生态设计。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建筑设计的重要位置。绿色建筑的定义多样,主要表现在:一.在尊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选用本土化的绿色材料;二.绿色建筑设计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用地、节约土地资源的保护资源的目的;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对自然环境,打破过去建筑内外部相互封闭的界限,采用绿色、环保的开放式的建筑布局。

2.突出环保新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是对建筑物的整个过程的控制,它十分重视建筑物在使用期限内的环境保护。而绿色建筑设计的环境保护概念的体现是要合理利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最大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的污染性和有毒性。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资源,在使用周期内,循环利用资源,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的现状。使用绿色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新拓展。

3.建筑现场的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实际的建设地址上,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符合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保证建筑现场的整体设计。一切建筑设计只有能与实际的自然环境相符合,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设计一定要立足现实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考证,才能使建筑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也才能使绿色建筑思维得以真正的贯彻落实。而建筑现场的设计应该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建筑现场设计要尽可能保护好现场生物的完整性,不要过多地损害建筑现场原有的生态环境;二.要尽量满足对绿地建设面积的需要,保持现场水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产生;三.要尽可能减小建筑现场的热岛效应。

4.建筑布局设计

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体现建筑设计思维创新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建筑业是最耗能的产业,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有1/3是消耗在建筑业上的。合理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进行建筑平面设计,首先就要做好降低能耗的建筑设计。改善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和加强窗户的气密性是节能的关键举措,选取高效门窗、幕墙系统等,提升建筑的节能效率。此外,建筑的外墙设计要能满足室外的自然采光、通风等硬性要求。尽可能保证建筑设计的绿色和环保,有效减小建筑对点起设备的依赖性。建筑布局设计还要保证室内环境的温度以及热稳定等。建筑布局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绿色、环保。

参考文献:

[1]贾兆平. 浅谈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J]. 今日科苑. 2010(02)

[2] 赵越,师郡. 浅析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30)

[3]符宏涛,张川. 建筑电气的发展趋势[J]. 河南科技. 2010(20)

[4]付昆.建筑设计方法思维探析[J]. 民营科技.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