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例6篇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源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一、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就是善于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品质,抓住问题的广阔范围,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本质,这是思维广阔的特点之一。

多向型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1500米的公路,20天后完工,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已知乙队每天修35米,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1.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1500÷20-35

2.先求乙队20天修的长度,根据路程全长算出甲队20天修的长度,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长度。

算式:(1500-35×20)÷20

以上两种是最基本的解法,然后通过“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这一条件,还可以得出多种解法:

1.可以先求出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再算出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100÷20+35

2.先求乙队20天修的长度,再通过“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求甲队20天修的长度,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长度。

算式:(35×20+100)÷20

这类习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提高了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二、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要从学习的开端开始,设计一些习题与新课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也可以将结构略加变化,但难度相当。还可以要求稍高于例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如学习“整数三步混合题运算”可由两步混合运算扩展而来。将准备题78+25×3中的78扩成26×3或156÷2等即成:26×3+25×3,156÷2+25×3……这样设计习题,意在使课堂结构多样化、立体化,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出示例题165-9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165-97=165-100+3=68(书中做法)。

生2:165-97=160-97+5=68。

生3:165-97=167-97-2=68。

生4:165-97=165-95-2=68。

生5:165-97=100-97+65=68。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活思维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灵活发展。

三、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自己独立地看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做一题多解的练习,特别要强调学生独立做作业,布置学生自己编写数学题。

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学生可以编写一组应用题:

1.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女生8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2.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比女生人数多2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3.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解决题目,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四、要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思维发散,激发求异心理在多种解法中发现最佳解法,尤其是在应用题和脱式计算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求异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则要求我们对学生思维个性加以挖掘。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割裂开来,教师指定好学生的思维路线,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现在我们必须摒弃这种做法,启发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用2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36千克,照这样计算,用50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时,绝大数学生是根据每千克黄豆榨的油一定,也就是油的重量与黄豆的重量的比值一定,判断出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有一个学生说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想法:根据生活经验,黄豆越多榨的油相应的也就越多,可见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再根据成正例的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可以断定黄豆的重量与榨的油的重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利于思维独创性培养的题目,这样对创造性人才的产生大有益处。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2

关键词:思维品质;创新;教学理念;思维领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得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那些内容?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而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blues,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将学生不知觉么的带入《口技》之中。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3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品质;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来培养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可以用思维品质来衡量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创性等。物理教学的目标要求除了让学生间接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课题。下面是本人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挖掘隐含条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和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挖掘隐含条件,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题意,扫清题设障碍,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一问题中,初看好像挺容易,借助课本的插图就可以回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接近,折射角小于反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的类似问题,但是学生在画光路图的时候却出现了错误,主要反映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刻。此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强调光的折射规律中包含两个关系,即三线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和两角关系(折射角、入射角),突出“三线共面,三线方位,两角大小关系及两角变化关系”,并说明“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体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以及强调两个字眼“斜射”改为“垂直入射”时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光的折射规律。

二、分层教学,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思维的全面性是指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把握问题的全面特性,能多角度、多层次、不片面地看待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表象和物理规律往往包含有复杂的内涵,如果教学中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分析,可使学生对物理问题有一个本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例如,在“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中探究摆球的动能与势能互相转化的实验时,可采用分层教学。

第一层:强调如果无外力,包括没有摩擦和阻力,保证整个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传递。第二层:只能发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这个能量转化中能量不损失。第三层:引起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原因仅是系统的重力。第四层:系统不对外做功,保证了摆球继续摆动,而且每次都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通过上面分层的分析后总结出:如果摆球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摆球只发生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摆球从最高处运动到最低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摆球从最低处运动到最高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如果从更深一层分析:事实上摆球经过多次的摆动发现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为什么?第五层:如果有外力(摩擦等阻力),系统对外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外力做功,那么会出现摆球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的现象。

三、设计转化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善于改变观察和理解问题的程度,教学中应设计转化型的问题,积极促使学生转换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做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中,研究不同物距时的成像情况,从物距跟焦距的关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等方面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做演示实验完成上述的内容外设计物从两倍焦距外向凸透镜移动的过程成像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并将物在两倍焦距外、两倍焦距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各处取一处成像,设计此时物与像的位置交换进行转化,再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既加深光路可逆的理解,又将成像规律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物理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能更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例如,让学生思考“力是运动的原因”“铁比棉花重”“速度大惯性大”等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选择题、是非题的教学除了知道正确的答案外,还要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说明理由。将学生的错误作业让学生分析,并适当改正,从而有效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五、巧设习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对问题反应的敏捷程度,教学中适当设计习题,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例如:

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其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大为( )

A.10 Ω 10 Ω B.5 Ω 15 Ω

C.12 Ω 8 Ω D.19 Ω 1 Ω

如果用常规方法,则把每组电阻按R并=■,分别算出再比较,但是如果运用数学原理“若a+b为定值,当a=b时,a×b为最大值”,则并不难发现A选项是正确的。

六、巧用课本的实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巧用课本的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成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结合课本设计成生活小实验,制作简易的学习用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一个新的理论课题,又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实践问题,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思维品质的六个特性,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努力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素材,竭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只要师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晨虎.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与管理,2004(09).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4

关键词:公式; 公式教学; 引入; 推导; 字母; 逆用,变形; 整合; 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39-001

数学公式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它具有符号化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是衡量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重要载体。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公式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重视公式的引入和推导,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批判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数学公式,不能单一的直接抛给学生,更应重视公式的形成过程,同时在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批判性。

1.什么结构的二项式的乘积结果是只有两项的,这两项与前面二项式的项有何关系?

2.学生自己设计几个两个二项式的乘积,使运算的结果只有两项,并验算其准确性。

二、重视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整体性

一个公式导出后,学生对公式一般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已经得到了满足,但他们往往对公式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公式中字母的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内涵和外延。

三、重视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辩证性

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认为,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及时地给予强化。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公式教学中必须加强公式的逆用、变形等各方面的练习,才能达到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练习中公式呈现的不同形态和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数学问题的推演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结构特征、表示形式、数量关系的信息,及时联想到有关公式及其变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辩证性。

四、重视公式的整合和活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度性

整个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结合已知条件,联想到奇偶性知识,创造了使用平方差的条件,有一定的技巧性和难度,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性。

总之,数学公式的教学过程既是探索、推导、运用数学公式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品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掌握公式的来龙去脉,结构特征,灵活运用公式,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广阔、发散、深刻等宝贵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哲.数学公式的教学应关注公式的来龙去脉[J]中学数学 ,2011(6)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思维品质

1.激发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孔子日:“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趣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机,再次“激疑”,以产生新的疑难问题,再从“无疑”中求“有疑”,这个过程就是使学生在脑得以“开窍”的过程。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钻研与思考问题,能够从一些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其本质,并深入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 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思维的深刻性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满足于某些特殊结论,而能从特殊中探其一般规律。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易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在解决了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再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使问题逐渐深化,从中还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数字中有许多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其内在本质却往往一致,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都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同一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式”。“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得更加透彻。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追根求源,把一切似是而非的问题弄懂。教师还要经常创设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实质,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找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学会全面地认识事物,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通过解题教学,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向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尤其对数学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善于对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广泛的联想,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将其推广应用于解决类似问题。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方面的训练,是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广泛性品质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伽利略时期,曾提出偶数2,4,6,8,…,2n…的个数不少于自然数l,2,3,4,…,n,…的个数,而这一结论与“部分小于整体”的结论相悖,于是就在当时被视为悖论,并称为伽利略悖论。后来人们才弄清楚“部分小于整体”是在有限集合下的结论。当康托建立起了更有遍意义的集合基数理论之后,这一悖论便被消除了,即部分确实可以不小于整体。通过对这一例子的了解,人们的视野也更广阔了。

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一法多用以及数学中的换原法、判别式法、对称法等在各类问题中的应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再有,多题比较。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或一些有相似条件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它们的差异、共有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视野,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发展个性品质,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根据客观现实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依赖现成的方法和现成的结论,而是自己去进行探索,从而提出新的见解和采用新的方法。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特征。

如:在美国举行的一次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它们的棱长都相等。问,将它们的一个侧面重叠后,还有几个暴露面”。本题的标准答案注明为“7个”,绝大部分考生也回答是“7个”。而一个佛罗里达州的名叫丹尼尔的学生回答:“5个”。结果被判为错答。丹尼尔不服,便自己做了一个实物模型以验证其结论,还给出了证明。最后,经有关的数学家再度思考后才承认他是正确的。实际上,丹尼尔最初完全是凭借直觉来思考的,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着手,启发学生多思、善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让学生既要“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对出现的错误,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提出新颖的见解,逐步养成思维独创性的良好品质。

4.提倡迅速果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程度。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时,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敏锐、快速的反应。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要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正确地领会知识,把握问题的实质,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有真正的敏捷性。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扩展已有的知识体系。在解题教学中,要对解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具体模型,使学生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有“法”可依,有“路“可行。

另外,也要对解题的技能技技巧进行归纳,特别是要注意归纳一些较为“巧妙”的解题技巧。在训练学生运算速度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本质,提高掌握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使学生的思维与技能都得到发展。

5.倡导大胆创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是数学的重要品质。尤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能够不圃于固定的程序或模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力法以克服思维定势,善于从已知因素看出新因素从隐秘的形式分清实质,具有这种思维的人是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学起于思,恩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挡“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力求找出新的规律,运用新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训练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尤其是解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有关定理、公式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应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做到 “举一反三”。如,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用等价语言来叙述概念;在公式教学中可训练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敢于自我反思,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其表现为不盲目崇拜他人,遇事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冷静思考,不受权威的影响。善于提出疑问,并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锴误。尤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不断地进行总结、回顾和反思,并对思维方式和思维进程进行主动调控,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辨别正误,排除障碍,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或答案。数学教学中,经常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技能和技巧是否合理,有无更好的方法,找出学习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等等,通过自我反思,使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如,对于数学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自己是可以设计检验办法的;同样,数学推理是否正确,自己也可根据基本的逻辑要求进行判断。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特点,这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更有利于增进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反思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除训练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外,还要接触一些“反面”教材。通过对一些“改错”练习及学生作业、试卷中的典型错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自我辨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另外,经常地质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是有很大帮助的。现在很多课外读物上一些题目本身就有错误,教育学生要有批判地汲取所需知识。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6

一、打破习惯思维,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

真理性是相对的,而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惯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法国作家莫伯桑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例如,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控制论的诞生,就体现了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思维的批判性。古典概念认为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维纳则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能量、物质和信息这三部分组成。尽管一开始他的理论收到了保守者的反对,但他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创立了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控制论”新学科。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史思维的特点是辩证思维。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相互联系,是有系统有规律的,即辩证的。历史教师应当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兴趣和能力。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是信息灵通广泛,视野开阔,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理强,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是可以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问题的。为此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思索,质疑问难,发表见解。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辩论赛”“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