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1 11:34:35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有一名叫做东尼.博赞的教育家发明创造的。思维导图的整体模式是放射性思考模式方法,思维导图的主要部分是放射性结构,它是从中央出发,向周围延伸放射。思维导图的方法是“文图并茂”,通过本身符合人类大脑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一特点,充分的开发人们的大脑,将繁杂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最终实现人类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总之,思维导图能够把成线性分布的知识整理成“层架性”的框架图,正是这要是能够应用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新课程高中地理已经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出了规定,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牵扯到了人类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想学好高中地理,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然后总结和整理地理信息,最后要求能够运用这些地理信息到地理学习过程中去,这是高中地理的学习主要目标。同时针对高中地理选修和必修两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利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恰恰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良好教学成效的取得。思维导图整体上来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具体分析学习来看,它的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它有着鲜明的先后主次顺序,主干0分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各个分支之间又各自保持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放射出狠毒的结构。高中地理对于整体性和局部性要求较高,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把握好整体性和局部性之间的契合点,能够很好的把高中地理零散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但是在运用框架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框架结构本身的灵活性。在进行选择思维框架的时候,老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充分的把握好学生要求独立成熟的心理特点。在高中地理中巧妙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高中地理老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准确的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和思维导图的契合点,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思维导图基本模式。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大气运动,气候变化和气候分类的学习中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整体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整体学习难度较大这一特点,老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合理的选择框架结构进行教学总结,同时在课后的练习和测试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而在人口,城市,农村和工农业教学知识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整体上比较简单,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东西,所以这部分知识要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不能很好的发挥思维导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逐渐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放射性思维学习和构建框架图,进而理解和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这样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高中地理知识。使用思维导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老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简单的统计和了解,然后把这些疑惑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这样老师不但了解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能够帮助老师把握好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工作。在把握好“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耳,使其协调工作,调查统计,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做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实现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化学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但是化学源自生活,学生对化学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小学科学课、生活中的点滴获得大量的化学信息,只是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他们只知道个别的事例,而不知道其规律,更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因此,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紧追课改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在教学中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探索一种符合学生情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说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现就自己的些许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地完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本质
新课标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对其都不是很了解,对思维导图教学的本质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实所谓的思维导图教学理念主要是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以图形的方式来表现学生思维,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教学就好比一棵树,重点的知识就是树的主干,由重点知识衍化出来的一些知识点就如同树的分支,其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比较强。
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好弥补了学生知道一些生活上的基本知识而又无法将其联系起来的缺陷。同时,因为其发散性的特点,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多教育专家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摸索出思维导图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适应新课标的改革,还适合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是为教学领域开辟了新天地,所以我一直积极地将思维导图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中,探索新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个人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中考成绩往往能一枝独秀,拉开了与其他班的差距,每年都超出市平均分。
二、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1.便于学生熟练快速地掌握知识
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它的抽象性比较强,简单的语言文字很难将化学知识解释清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为主,这不仅不能将化学知识解释清楚,还很容易使学生晕头转向,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教学主要是将抽象化的知识运用图像或者现象变得直观化,有清晰的网络知识结构图,使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快速掌握。
如下图是我安排学生在刚学习完第二单元《空气》时做的思维导图,虽然有一些小的错误,但是知识点非常完善,思路清晰。这一组(5人)学生在中考中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成绩全部都在90分以上。
2.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构建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随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了解程度,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模式。由于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所构建的思维导图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的欠缺,更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这一方面能反映学生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及总结,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新课标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由它的开放性所决定的,思维导图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化,主要是利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挥他们的想象构建思维导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主要包括微观、宏观、符号三个层次,这就决定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说化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文字、图片、符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思维导图,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能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难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看,初中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复杂性与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为思维导图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思维导图教学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还能及时引导学生复习,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目标,更深层的目标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标对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是基础,思维习惯与方式及实际的能力则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思维导图更符合人脑的发展特点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通常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的,而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
左脑和右脑的记忆能力是1:100万,然而一般人却只会用左脑记忆。而思维导图既利用了人的左脑,又利用且锻炼了人的右脑,因此,思维导图更符合人脑的发展特点。
三、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导图”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每章前都有本章的总体设计,有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它就类似于思维导图的形式。笔者认为章前的总体设计不仅是让教师了解掌握,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前测:地图――探路
运动前,总要做一些热身活动,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将运动发挥得更好。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我们也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导向,学习的目的性才能更明确,效率才能更高;尤其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让他们有时间去探究、有方向去思考。因此,我们在新课教学前,要有意识地、有方向地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及能力。
比如,“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本节课需要孩子们感知、探究,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于是,我们就围绕关键词“圆”派生出三个分支:“圆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画圆” “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圆的现象及应用”。在三个分支后,我们又分别设计了第二分支――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字母形式、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可以量一量、折一折);用不同的办法画圆并思考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用圆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用这样的一份思维导图表示教学版块,使教师能够更为细致地为孩子们导学。
二、解疑:锦囊――妙计
知识探究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时候,孩子们需要我们扶一扶或搭把手拉一拉,他们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这种“扶”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在思维上“拉”他们一把。思维导图就是思维阻塞中最好的解疑方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预设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与疑问,设计合适的锦囊,帮助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疑问,一步步接近知识的本质。而思维导图正是锦囊中的妙计,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最切实、最实用的形式。
孩子们在解题时,是有步骤、有层次的,我们可以让他们按分支逐一去思考,展示思维过程。比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教学后,有些老师会引用这道题:“从外跳到第3格可以怎样跳?必须要跳到第一格,然后再跳1格或2格。”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有的孩子列出了连线图1―2―3或1―3(上下并列且共用1)。稍后,我出示――如果跳到4格、5格呢?孩子依然还用连线的方法找到了答案。接下来,我直接将数字改为了100格,这时学生已经不可能再用连线的方法了,于是,他们纷纷回头看3、4、5格的图找规律。抛开连线的方法后,也依然找到了答案。由此可见,解题的思维导图是必不可少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发展:阶梯――成长
知识学习的路上,如同拾级而上,一连串阶梯的递增,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也给孩子思维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难度。平台期平坦,不需要用力,但总停滞在原地;跨越期需要抬脚向上、向前,用力的同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然而,要想更轻松地拾级而上,不能总靠别人的扶持,要学着自己去寻求方法,独自或与同伴合作前行。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方法,就如同给了他一支登山杖,一支助力成长的法宝。
比如,四年级学习运算律时,孩子分别学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后来又分别学习了减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这些内容,如果单独呈现,孩子还是能够分辨、计算的,但混在一起了,有些孩子就很难分辨了,更不要谈计算了。这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针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份思维导图,之前可以呈现一些样式供他们参考,如发散的树状,带有不同颜色、图画的分支……鼓励孩子用他们喜爱的、简洁的方式,清楚地厘清这些运算律。有些孩子的思维就比较局限,只列举了5种运算律的字母形式;有些孩子将“运算律”作为树根,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作为第一级分支的树枝,又依次派生出第二级分支的树枝――五种运算律和三条性质的文字形式和范例。通过这样的一幅图,孩子将知识点罗列,在对比、举例中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这样一种思维导图的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更强,更利于孩子思维的整合、创新与发展。
一、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追求课堂自主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模仿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究着各种教学方法。但现实状况依然是老师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学生找不到自主乐学的好途径。历经探求尝试验证,笔者终于找到了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维导图学习法。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中心出发,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将课文根据文体内容及应抓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即引导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将文字图文化。
三、思维导图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状况:思维导图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思维风暴。发起人是英国东尼·博赞,他著有《思维导图大全集》一书,电视广告中的学之源头脑风暴,全脑开发、陈克正“高速记忆法”,均是着眼于对大脑思维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亿人在享受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已把它作为员工的必修课程。一图胜万言,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人教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首先展示的就是课文图解,那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将大有可为。
理论依据:大脑潜能无限,左右脑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是对普通文字记忆的100万倍。课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也是对思维模式的改进过程,是激活调动大脑多方功能的过程,故能充分的激发大脑的潜能,才能开发智力,提高效率。
四、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纸、水彩笔和铅笔数支
方法:1)从白纸中心开始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空白。
2)在白纸中心用图象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将课文中心和标题图形化置于中间。
3)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将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眼球。尽量多用图形。
6).在每条线上使用关键词。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有模式可用
与学生商讨基本的导图符号,商讨绘制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及适用所有类文章基本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按所给思维导图增删完善。如以一支笔代表作家作品,以圆中加点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层次,以心形图代表爱、想念等。笔者将语文课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梳理、美点赏析、重点提要、课文拓展。这六个一级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结构梳理,支上分支极多,建议放在中心图右侧,便于书写关键词。笔者是从中心图的上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绘制六大分支,以免遗漏和便于书写,并便于学生形成习惯。下面是《出师表》导图及适用所有课文的粗略图:
(二)教给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怕羞怕难心理
通过思维导图在具体课文中的运用,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有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强烈冲动;在课文思维导图的大体模式的增删完善中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不会绘制中心图、图不成形、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
这时要告诉学生,中心图多为文章的中心,是在对全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再借用图画将主旨直观的表达出来,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张、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老师做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图,可先将中心图空出,在完成其他环节后再设法补上。
图画虎犬不分,没关系,图能自认就行,那只是增强记忆的方式,真实图形自在心中。画标准图形是画家的事。敢画就是有胆,能画就是有才。
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降低要求,分层次给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向思维导图深入迈进。祝贺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难点。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这正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能帮我们发现难点,这正是独学、对学、群学要解决的重难点。全体参与,优秀者可在基础模式上自创,困难者学会依样画瓢,根据示例去增删完善。让人人有得,个个有成就。
(三)小组为单位,分层要求,交流激趣,评比励志
以小组为学习竞争单位,针对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并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交流评比激趣,评出“超强创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
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有抓手,能知要点、明难点。在按照老师所给导图模式分析课文时,学生知道应抓之点及自己的难点所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学生个个忙碌,老师只需巡回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还课堂与学生。
(二)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乐意自主
在绘制导图中要用上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借代等手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梳理课文层次结构时,体会到了能将复杂的课文梳理得层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发现课本的错误的惊喜,俨然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这种自豪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提取关键词的思索中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学不成形的或创意丰富的作品中,快乐地享受智慧的交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的评比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考试检测中享受分数提升的幸福……诸多的可喜变化,让学生乐于利用思维自主学习。
(三)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享受课堂的高效
思维导图模式在让学生绘制彩色导图中要用到联想、想象、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寻找以图代文的途径,思维被全面激活,大脑处于高速运行之中,枯燥的信息变成了彩色的生动图画,记忆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阳宇浩同学为《杨修之死》设计的中心图用了漫画手法。军账中对峙两人,曹操头部硕大如球,心却小如绿豆;杨修双目望天,长舌上搁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狭小、杨修的恃才放旷祸从口出;马凤君绘《星星变奏曲》主图用红色与蓝色的变幻分别象征黑暗与光明;刘哲宇为《陈涉世家》绘的主图是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万丈,陈涉头戴王冠,意味着高举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册;李涛介绍傅雷时用了英语与汉语互换来表明其翻译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维导图模式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六个主支,其中多大数同学都会在理层次与提关键词中遇到困难,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难点,就会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及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层次分析的能力、关注整体、细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201
所谓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思维地图”等,是一种典型的思维辅助工具,它利用指定的中央关键词,将各具体知识内容用关键词表示,将各知识内容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以辐射形式表示,而其次级关键词又可成为节点进行发散,以构建完整的可视化知识网络体系。而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内容模块化,每一册内容都相当集中,对应不同的主题,思维导图很好地契合了初中思想品德教W的需要,运用好思维导图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思维导图运用原则,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特点,从多方面讨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在预习中
在预习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新课知识点,了解教学重点,明确学习目标,从更深、更广的角度理解内容,提高预习效率及质量,更能帮助学生将预习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类比思考、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每次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预习,运用思维导图,以具体知识要点名称为关键词,画出本章节、本课时的大体知识结构图,并附上必要的注解,如对重点关键词进行解释、对连接线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体知识内容,形成思维导图雏形。
二、运用在新课学习中
在预习阶段,学生初步绘制了相关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但这个图往往是不完善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在新课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利用关键词加少量注释说明的方式代替大量的文字记录,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记忆来归纳课堂学习重点,能够起到笔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去探讨、思考知识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公民应尽义务”为中央关键词,在授课中有针对性地以“家庭或道德义务”“个人社会责任义务”“法定义务”等次级关键词进行发散,细化义务详情、为什么要尽个人义务等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依据自身理解自行编制、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调查尽义务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思维导图是学生依据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而编制的一个辅助记忆、理解的工具,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相同,因此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按照特定布局进行编制,要严厉禁止抄袭,真正发挥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运用在复习中
将思维导图运用至学生复习中,能够颠覆传统思想品德的复习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提高复习质量。在预习或新课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是“做加法”,一般是增加关键词丰富其具体内容,而在复习中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复习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精而不在多,能够满足学生自我使用要求、复习要求即可。这时学生要“砍掉”思维导图上的部分枝叶,将一些简单或已经详细理解、记忆的非必要知识内容省略,通过记忆主要节点、深化理解的方式,减少记忆内容,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一书时,以“交往”为中央关键词,以不同交往对象为次级关键词,也可以章节主题为次级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让学生先自主回忆知识要点,再查看书本或其他复习资料,根据自身理解,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完善过程即是复习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记忆关键词代替记忆完整知识内容,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四、运用在解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