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例6篇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1

摘 要 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描述分析了国内外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即民族特色性性已成为健美操运动发展的国际趋势。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010年和2012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及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成年竞技组的成套动作进行对比,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竞技健美操民族特色性性编排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在新比赛规则周期下,我国在国际大赛中的参赛成套动作几乎全部是带有民族特色性的风格,这已成为我国获胜的法宝,并且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我国特色的编排之路。而国内的民族特色性编排状况却参差不齐。通过专家访谈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纳遴选,得出其主要问题集中在教练员及运动员的自身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对规则的深层次把握上,音乐、服装制作水平和经费等方面。通过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最终提出发展对策: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理论系统;加强专业培养,加大民族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推广力度,奠定发展基础。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民族特色性 编排 现状 对策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在总结我国竞技健美操民族特色性性编排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其编排特点,分析其对国内竞技健美操编排的影响,将国内的优秀队伍的编排特点与其对比,分析其中差距及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在理论方面夯实我国竞技健美操编排的理论基础,形成我国民族特色性的竞技健美操编排理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竞技健美操民族特色性编排(主要选取2010年和2012年2届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成年竞技组带有民族特色性编排的成套参赛动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竞技健美操的民族特色性发展,在我国已被引起广发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国内部分地区或领域的教练员及运动员对竞赛规则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健美操最新动态的了解程度尚浅,对民族特色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够准确,对于整个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形势没有准确的认识,较多的停留在基础层面,已有的民族特色性的编排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体系。

2.目前我国竞技健美操音乐选配方法主要以音乐与动作同时编取为主,其次是先选音乐后编动作,民族特色性的音乐选配方法相同;音乐风格以爵士乐、迪斯科乐、摇滚乐为主,在已选的民族特色性音乐中,存在音乐风格转换处理,音乐与音效,音乐节奏的连贯性等方面脱节,生硬连接的现象;对于竞技健美操音乐制作人员以教练员制作和教练员与专业人士共同制作为主,但教练员对专业音乐知识的掌握薄弱,较多专业制作人员也不太熟悉健美操音乐的特点。

3.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就一般风格的成套动作中,能体现操化形式的多样性,手臂和腿部动作组合富有多样性,同时能展现高水准的身体协调能力,充分反映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但对于民族风格的成套动作,相应的民族元素缺乏丰富性,与难度动作、过渡连接和同伴配合方面存在脱节,生硬连接等现象。音乐与动作配合与参加世界锦标赛中国队的配合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参赛运动员的成套表现能力并不十分突出,不能很好的感染观众和裁判。

4.我国竞技健美操比赛服装色彩配置过于随性,不能完全突出个性;缺乏专业机构对服装色彩的搭配;竞技健美操的服装设计制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对服装科研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理论指导。

5.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民族特色性编排的因素主要有:认识偏差,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音乐制作水平,动作选择和编排,比赛服装设计制作水平,人员因素,发展状况和经费因素。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对竞技健美操本质和内涵的正确认识,提高对竞赛规则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使教练员、运动员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与把握竞技健美操的动向。

2.举办各种各样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交流会议,或相关比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各地区各领域竞技健美操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制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竞技健美操音乐和比赛服装设计制作水平,成套编排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3.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竞技健美操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来,从而提高竞技健美操关注度,完善竞技健美操理论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竞技健美操在我国更好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竞技健美操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晓璇.浅谈竞技健美操动作编排的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2] 冯道光.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8(6).

[3] 李育林,陈敏.新周期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的艺术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6).

[4] 于长菊,李凤梅.2009年新周期国际规则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难度与编排创新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2

关键词:击剑;积分制;竞赛特征;参赛优化

中图分类号:G88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8-0140-05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ici pation Improvement in Fencing Accumulated Points System

YANG Tao

(Linyi Normal College, Linyi27600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competition systems, competitions become more. How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and arrange training for the elite fencers needsto be resolve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elite fencers'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icipation improvement in fenc ing accumulated points system. It reveals the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 scusses the theory of participation improv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fencers' competitions and enrich the theories of sports competition.Key words: fencing; accumulated points system;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 cs; participation improvement

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的迅速推进,充分利用商业资金改革赛制、增加竞赛次数是国 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普遍做法。国际击剑联合会也在这一大环境下,于2003年将世界杯赛改为 世界杯A级赛和世界杯大奖赛,并在积分赋值和奥运参赛资格的积分办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 举措,使竞赛形式、制度和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必然对运动员的参赛及训练安排也提出了新 要求。如何合理安排参赛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亟需回答的问题。因此,针对击剑国际赛 事进行研究,揭示新赛制下的竞赛特征,探讨参赛优化理论,以期为击剑运动员的参赛活动 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击剑国际赛事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为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

2 分析与讨论

2.1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特征

2.1.1 击剑积分制呈现的特征

2.1.1.1 “年度”积分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根据时间序列标准可将系列赛事积分划分为赛季系列积分和年度系列积分两大类。赛季系列 积分是对运动员一个赛季参赛行为的量化评价;年度系列积分是对运动员年度参赛行为的 量化评价,是对运动员一年训练成效的总体检验。从击剑积分制的实施现状看,其系列赛 事积分属于年度系列积分,但其积分排位的“年度”具有延续性,即随着赛事的推进其积分 的时间特征始终以“年度”的形式进行延续。也就是说,国际剑联在系列赛事的每站比赛之 后都要重新进行年度排位,但为了增加新赛事的积分,需要不断对“年度”之初的赛事积分 进行递减,以便保持积分排位在时间上以“年度”为区间的相对稳定性。

2.1.1.2 赛事积分价值配重的差异性赛事积分价值配重是对不同赛事类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化的积分赋值。由于赛事规模与类别的 不同,赛事本身所蕴涵的社会价值是不同的,对不同赛事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是适应赛事 增多、赛类增加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国际剑联”于2003年对竞赛制度进行改革,将 世界杯赛改成10站左右的A级赛和5站大奖赛(个别剑组有时是6站),同时将奥运会、世锦 赛和洲际锦标赛等传统赛事与世界杯分站赛一起纳入到年度系列积分赛事中,并根据不同赛 事类别及其所发挥的社会价值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表1),呈现出不同赛事积分赋值的 差异性。

2.1.1.3 “年度”积分排位对竞赛编排的参照性从击剑实施积分制的远期效应看,“年度”积分排位不仅对运动员的参赛起评价作用,而且 对未来赛事的竞赛编排起到一定的依据作用。击剑竞赛规则规定:参赛运动员需要经过小组 循环赛决出一份初步名单,以便进行64人淘汰赛对阵表的竞赛编排。同时规定:国际剑联“ 年度”积分排位前16名的运动员不需要参加小组循环赛,而直接进入64人淘汰赛对阵表的前1~16号位置。这一竞赛编排的规定对运动员的参赛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大减少 了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对手编排的偶然性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运动员为了争 夺积分排名而获得有利的竞赛编排位置,时常要参加更多的系列赛事,因而对运动员的选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4 奥运积分的特殊规定国际剑联于2003年改革了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选拔办法,即由原来的世锦赛选拔改为系列赛事 积分选拔。该办法规定:在奥运资格赛期间,每次分站赛的前32名运动员均获得相应的奥运 积分;个人奥运资格排名积分必须由3站欧洲赛和3站非欧洲赛的最高积分以及年度洲际锦标 赛的积分构成;国际剑联个人排名前8名的选手直接获得奥运资格,而排在第9~16名的选手 中,各大洲的第一名也直接获得奥运资格;团体项目积分由3站大奖赛的最高积分和年度洲 际锦标赛以及世锦赛的积分构成,世界排名前4名的团体直接获得资格等等。可以看出, 奥运积分的这些特殊规定必然要求运动员,既要争夺世界排名,也要兼顾洲际排名;既要 参加一定数量的欧洲赛事,也要参加一定的数量非欧洲赛事,而且在赛事类别、赛事区域上 也要作出合理选择,以便获得更高的积分。

2.1.2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分布的地域性特征为了使起源于欧洲并在欧洲蓬勃开展的击剑运动更有利于观赏和传播以及更具商业价值,国 际剑联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击剑比赛章程、竞赛规则、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服装进行大胆改革 ,使 这项古老的竞技运动更具魅力和活力,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现如今,原来在欧洲举行的赛 事,已遍布到世界各大洲,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大洲 承办的赛事次数不均衡,呈现以欧洲占主导的多洲际分布特征(表2)。

从赛事的规模及竞技运动水平来看,欧洲和非欧洲赛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3):在 同级别赛事中欧洲赛事的参赛人数多于非欧洲赛事的参赛人数,而且欧洲赛事的竞技水平也 时常高于非欧洲赛事的竞技水平;从同一区域(指欧洲或非欧洲)举办不同级别的赛事规模 及竞技水平来看:世界杯大奖赛的参赛人数多于世界杯A级事,且其竞技运动水平也时常高 于世界杯A级赛事(首站具有特殊性)。说明在赛事规模及竞技运动水平上存在区域性差异 。

2.1.3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的赛次及时间分布特征

2.1.3.1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的赛次特征

表4显示:在2005-2008年度的奥运周期中,年度系列积分赛次因剑种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性,但总的来说,各剑种的赛事次数随年度的延续呈增多的趋势,到2008年各剑种的赛次达 到15~17次之多。

2.1.3.2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的时间分布特征图1显示:在奥运周期的各年度周期(年度周期是指从上一年度最后一次国际赛事结束到下 一年度最后一次国际赛事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中,击剑系列积分赛事分布不均衡,呈现上半 年赛事密集和下半年赛事单一的特点。其中密集赛事主要由世界杯A级赛和世界杯大奖赛穿 插安排(含1次洲际锦标赛),而且密集赛事又有两个赛事密集区,每个赛事密集区持续时 间7~11周,两密集区间隔5~8周,密集区内赛事间隔多为1~2周。下半年的单一赛事主要 是世锦赛或奥运会,与上半年密集赛事间隔相对较长。另外,由于全运会年的特殊性,参与 国际赛事已不是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主要目标,在此不再对全运会年的国际赛事分布进行 研究。

2.2 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的参赛优化

2.2.1 参赛组合优化问题的提出击剑国际系列积分赛事所呈现的特征对运动员的参赛提出了新要求。在参赛实践中,有些运 动员的竞技水平随着赛次的增加而成绩大幅度提高,而有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因比赛增多而 出现成绩下滑。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相反的结果呢?对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反应的 是参赛多少更合理的问题。

参赛组合优化是指合理选择和安排比赛。目的是通过参赛结构的改变提高参赛综合效益的最 大化。具体说就是从系列积分赛事中,把若干次可参加的、有区别的一次次赛事合并起来, 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而每次参赛称为这一整体的部分或系统的元素,通过整体与部分或系 统与元素的关系进一步考察或研究一段时间区域内整个参赛的最大效益问题。

2.2.2 参赛组合优化的科学依据

2.2.2.1 系统结构质变律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整体的诸要素之间时空的相互联系的形式,它是一系统区别于其它 系统的内在规定性。系统的结构按照时空关系分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空-时结构,其中 ,系统的时间结构是系统在时间上的延续顺序和方式,空间结构是指系统的要素在空间上相 互结合时的排列次序和方式。那么,对击剑参赛组合系统来说,参赛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是由 参赛的“赛次”和“赛类”决定的,“赛次”是构成参赛组合系统的时间结构,“赛类”是 构成参赛组合系统的空间结构,兼具两者则构成参赛组合系统的空-时结构。从击剑“赛次 ”的时间结构看,5站世界杯大奖赛和10站左右世界杯A级赛穿插安排在上半年的1~6月举 行,而世锦赛或奥运会一般安排在下半年的10月或8月举行。从“赛类”的空间结构看,世 界杯A级赛、世界杯大奖赛、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等按照不同的排列次序和方式可构成不同 的结构类型。

由于系统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及其属性,因此,要想提高参赛的综合效益,必须优化参赛组 合时空结构,也就是优化参赛组合系统的赛类、赛次及其排列秩序,而击剑赛事改革为我们 优化参赛组合系统结构提供了可能。从运动员参赛的类别和次数来说,国际剑联并没有硬性 规定每年必须参加哪些比赛,也没有硬性规定每年至多或至少参加多少站比赛(奥运资格积 分赛具有特殊规定性),这就为参赛组合系统的赛类和赛次的选择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从参 赛组合系统的时空排列秩序来讲,国际剑联提前公布下一年度的赛事时间及赛事类别,这为 我们构建参赛组合系统赛类和赛次的时空排列方式提供了可能。尽管有些赛事的选择是不容 改变的,诸如奥运会、世锦赛等,但多数赛事的选择是能改变的,诸如5站世界杯大奖赛和1 0站左右的世界杯A级赛等。事实上,每年的参赛安排主要是通过这两类赛事排列次序及其方 式的改变,组合成不同的参赛系统。

显然,系统的结构质变律为研究系列积分赛事的参赛组合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2.2.2.2 控制论的理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控制论揭示出各种系统,不管它们在运动形式、结构、性质上是怎样不相同,但都要通过信息的变换过程和反馈实现某种目标 控制。就参赛组合系统来说,击剑运动员的参赛过程就是信息不断输入与输出的多次反馈调 节过程,诸如参赛计划的调整、战术策略随对手变换的改变、参赛地点的更替、运动员积分 排名以及竞技状态的变化等,这些信息始终伴随运动员参赛过程的始终。因此,控制论解决 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实现对参赛组合系统的调控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信息方法的一般理论,我们对运动员参赛目标的控制可通过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和条件给 予实施(图2)。

显然,控制主体对运动员的参赛控制,可根据全年竞赛分布、竞赛规程、地域优劣势以及运 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规律等信息制定全年的参赛计划,决定运动员重点参加哪几站比赛,而 另一站(或几站)可作为调整,甚至可以放弃以便保证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同时,在参赛过 程中控制主体根据运动员的积分排名、赛后竞技状态等反馈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参赛或调整 参赛计划与训练计划等。

2.2.3 参赛组合优化原则

2.2.3.1 参赛的阶段性与集中性相结合原则阶段性与集中性相结合原则是指通过放弃部分比赛,使参赛过程呈现几个参赛阶段,且各个 参赛阶段以连续参赛为主要组合方式的参赛准则。其目的是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以及赛 前竞技状态的调控需要。

由于击剑赛制改革使世界杯系列赛的赛期长、参赛站数多,必然对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赛前 调控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以赛带练,赛练结合”是新赛制下解决训练与比赛关系的基本要 求。但比赛是训练的目标,是检验训练质量优劣的标尺,也是提高训练强度的一种手段,决 不能依靠增加比赛数量代替训练,运动员的实力仍然要建立在先天良好的遗传和后天系统的 训练积累基础上。因此,击剑积分赛制下的组织参赛仍然要与训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相 结合,通过主动放弃部分比赛和相对集中的连续参赛,使整个参赛过程呈现阶段性与集中性 的结构特征,这一参赛安排既能保障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不断提高其竞技能力,又利于运动 员的赛前调控,使其在较佳竞技状态下参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以便获得较高的积分排名 。

世锦赛冠军的参赛实践显示(表5):整个世界杯系列赛的参赛过程均有几个阶段构成; 从各个参赛阶段的安排看,除了年龄较大的个别选手是以单站参赛为主外,多数运动员是以 连续参赛为主。说明阶段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参赛安排是积分赛制下多数优秀运动员的参赛 组合方式。

2.2.3.2 参赛地域优势原则参赛地域优势原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举办赛事的规模大小、参赛强手的多少以及参赛目标进行 参赛地域性优劣势比较的选赛准则。其目的是依据举办赛事地域呈现的一般规律进行合理选 赛,以便更好地控制参赛目标。

由于赛事规模及竞技运动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运动员要想在系列积分赛中求得自身更大的 提高或获得更高的参赛效益,有必要做一番审慎的“察人”、“识地”的思考,充分了解赛 事规模及其参赛强手在不同地域呈现的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利用地利优势,求得运动员参 赛效益的更大的提高。当然,“地利优势”是相对的,是针对运动员主要的参赛任务而言。 如:针对运动员获得更高的积分排名而言,同级别、竞技水平较低的赛事区域是优势。

从世锦赛冠军的参赛选择看(表6):多数选手在同一级别、不同区域(欧洲或非欧洲) 的赛事选择上是优先选择欧洲赛事,而且在同一区域(欧洲或非欧洲)、不同赛事的选择上 是优先选择大奖赛。这一参赛安排恰恰反映了他们的竞技水平相对较高,参赛主要任务是比 赛经验的积累和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地域选择上优先选择竞技水平较高的赛事区域。

2.2.3.3 参赛效益的优化原则参赛效益的优化原则是指根据“赛练”结合基本要求,合理分配世界杯系列参赛的直接效益 与间接效益的参赛准则。其目的是通过对世界杯系列参赛效益的优化,更好地运用“赛练” 结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实现重大比赛的参赛目标。

“以赛带练,赛练结合”是积分赛制下不得不采取的安排方式。就击剑项目来说,如何对上 半年世界杯系列积分赛的各站参赛效益进行合理分配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安排。 根据效益作用的方式和效果可将世界杯系列赛的参赛效益划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 效益反映了各站名次的高低、积分的多少以及能否获得丰厚的奖金;间接效益反映了对重大 比赛的参赛目标及运动员的长远发展的贡献程度,具体来说就是参赛经验的积累、获得有利 的竞赛编排以及与训练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等。

可以说,运动员参赛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是紧密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促进、共 同提高,但若处理不当,不仅使直接效益不能有更佳表现,也影响到间接效益的提高,更难 以实现重大比赛的参赛目标。如:直接效益的提高可使运动员获得较高的积分排名,从而能 获得有利的竞赛编排,与同水平、积分排名在后的运动员相比,在夺取重大比赛优异运动成 绩上处于优势,但若过分强调直接效益或者追求更多的各站冠军,运动员必然要在赛前做好 充分准备,在参赛较多的情况下时常会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不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 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不仅制约今后“短期”效益的提高,更不利于在重大比赛中获得优 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击剑积分赛制下要将世界杯系列参赛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有机结合 ,在追求各自效益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在追求直接效益的同时,更要侧重于间接效益提 高。

从世锦赛冠军的参赛显示(表7):在世界杯系列赛上能获得奖牌的赛次较少,而获得9~12名的赛次最多。说明世界优秀选手在世界杯系列赛上并不是将各站比赛名次的直接效益看 作最重要,而是保证获得一定积分优势的前提下,更侧重于间接效益的提高。

2.2.3.4 参赛的整体性原则参赛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根据年度参赛总目标去衡量、考察系列各站赛事的价值大小,从宏观 上对参赛总站数以及参赛系列进行合理布局的参赛准则。其目的是使参赛过程有利于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积分排名,以便在未来的比赛中获得有利的竞赛编排, 最终实现参赛总目标。

众所周知,人们做任何事、做任何决策都是有价值选择的。根据价值选择的层次理论,参赛 组合的价值选择必然包括单站参赛、多站参赛和整体参赛3个层次。其中,单站参赛是价值 选择层次最低、决策最简单、结果影响面最窄的一个层次。多站参赛价值选择带有系列性、 阶段性的特点,其决策趋向复杂化,选择结果影响面也增大了。整体参赛价值选择具有全局 性的特点,是参赛价值选择层次最高、价值选择决策最复杂、选择结果影响面最大的一个层 次,它关系到年度参赛与训练安排的总体布局及年度参赛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不难看出,在三个层次的价值选择中,整体参赛价值选择统领着单站和多站的参赛价值选择 ,影响和制约着单站和多站参赛价值选择的观念和决策,单站和多站参赛价值选择必须服从 于整体参赛价值选择。反过来,单站和多站参赛价值选择的有效性、合理度,是支撑整体参 赛价值选择实现的宽厚基础,如果单站和多站参赛价值选择存在过多的失误,会导致整体参 赛价值目标最终无法实现。比如:盲目地过多参赛或过多地连续参赛必然影响运动员的系统 训练,而且也会导致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加重,不仅影响到参赛效益,也制约了运 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运动员的全年参赛要根据运动员的积分需要、训练需要 、竞技状态的调控需要等客观要求,合理规划参赛总站数及其参赛系列,有重点地选择一些 既能提高技术又能获得国际排名积分的比赛,也要学会放弃一站(或几站)比赛以便保障运 动员的系统训练或竞技状态的调控等,使整个参赛安排以整体参赛价值选择决策引导、监控 、规范和纠正单站和多站价值选择。

世锦赛冠军的参赛显示(表8):尽管他们在整体参赛站数、系列参赛站数和单站参赛站 数的控制有差异,但多数运动员的参赛站数控制在7~10站的范围,并以大奖赛为重点安排2 ~3个参赛系列组合,在单站参赛的频次上除部分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安排较多的单站参赛外 ,多数选手的单站参赛频次较少。

3 结 论

1) 击剑国际积分赛制呈现积分排位的年度延续性、积分排名对竞赛编排的参照性、不同 赛事积分配重的差异性和奥运会资格选拔的特殊积分规定性。

2) 击剑国际赛事次数日益增多,赛事时间分布呈上半年密集和下半年单一的安排特征, 赛事地域分布及其竞技水平也呈不均衡性。

3) 参赛组合优化是指合理选择和安排比赛。参赛组合优化的科学依据是系统结构质变律 和控制论。参赛组合优化的原则有:阶段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原则、参赛地域优势原则、效 益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袁守龙.我国竞技体育赛事组合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 博士论文2004.

[2] 中国击剑协会,击剑竞赛规则[M],2001:34.

[3] 李维仁.奥林匹克击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5.

[4] 刘大庆.如何认识比赛与训练之间的关系[N].中国体育报,2007-12-20.

[5] 李少丹,等.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

[6] 韩雪涛.集合论简介[J].三思科学电子杂志,2002:10.

[7] 乌杰.系统辨证论[M].太原:人民出版社,1991:95-96.

[8] 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3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教师;难度动作;分析

竞技健美操作为难美项群竞技比赛项目,随着比赛的增多,也逐渐加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山东省第一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健美操比赛,反应出山东省健美操教师的技术水平,本文就以这次比赛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教师基本功大赛健美操比赛的前3名参赛教师自选套路的难度动作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名山东体育学院,第二名临沂大学,第三名济南大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 CNKI 或维普等工具,查阅有关竞技健美操的论文及文献,并结合 《2009-2012 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评分规则》和自己专业知识及经验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和依据。

1.2.2现场观察法

通过去现场观察所有的比赛并录像。

1.2.3录像资料分析法

对山东省第一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的健美操决赛中的前三名选手的视频资料中的难度动作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此方法找出成套动作的数量、类别、级别分布等问题对其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对录像解析和观察得来的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处理和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反应,使其更清晰、更直观地说明研究结果。

2.分析与结果

2.1山东省第一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健美操比赛成绩分析

从表1来看,选手们在成套动作编排都不缺组。比赛采用的是《2009-2012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评分规则》为标准进行评分,规定难度动作最多10个,每个类别的难度动作至少一个。这就对选手在难度动作的编排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参赛选手成套动作编排难度都不缺组,其中以展现爆发力为主的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运用最多,总计13个,平均每套操4.3个,但因其可选的难度动作最多,所以难度利用率不是很高,只有7.18%。A组与D组难度利用个数相同,但运用B组难度类动作的相对运用较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难度动作的分布上每一位选手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侧重点,三名选手难度动作组别均以C组跳跃类难度为主,这是因为在2009~2012年竞赛规则中C组动作有182个,占总难度数的51.1%,C组跳与跃类有大量的难度动作可供选择,同时分值较高的难度动作也主要分布在C组,所以选手们为了创编出既有个性风格特点又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动作套路,必定将C组的难度动作作为首选。

2.2难度动作组别的出现顺序

竞赛规则规定竞技健美操必须具有多样性、均衡性,多样性指的是操化动作的复杂性及不重复性,均衡性既指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均衡性又指场地空间运用的均衡性,从而使成套动作具有层次感和观赏性。其中A、B组难度动作主要是地面动作,C组难度动作主要是空中动作,站立动作主要是操化动作。据表4可看出,这三名选手均以C组动作为主,A、B、D组动作为辅,在成套动作中分布,并且第一名选手的难度动作分布的还算均匀,第二名和第三名在最后的难度动作是以AA和CC顺序出现,从层次上看第一名选的套路更具有多样性和观赏性。

2.3难度动作级别分布率

难度动作的频率分布是决定成套动作编排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名选手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均高于其他两名选手,中间有一个0.9的难度动作,整套动作难度动作之间的过渡连接由地面到空中加上动作体现身体的柔韧性都完美的体现出来,而且难度分布有起有伏,每个难度动作都基本完成。第二名选手在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上明显低于第一名选手,难度最高级别是0.6,成套动作难度分布较均匀,结尾部分同第一名一样,均选择了一个0.6的难度动作。第三名选手是一名女老师,在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上均低于前两名,但成套动作把女子自身的那种灵巧以及她本身的柔韧性均体现出来,这种编排给这名选手增分不少。整套动作的高潮现中间部分,这样编排的优点在于可以一步一步紧紧抓住裁判的眼球,同时还可以营造出一定的气势,抓住观众的心,以高质量、高难度的动作得到裁判较高的得分。

表3难度动作级别分布率

3.结论与建议

3.1通过对山东省第一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健美操比赛中前三名选手的成套动作分析得出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主要集中在C组跳与跃,其他三组难度动作选择相对平均。

3.2 在难度组合动作利用上除了第一名选手选用级别较高之外,其他两名都相对低一些。难度组合动作将是竞技健美操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不仅体现了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而且更好地增加了竞技健美操的观赏性,因此我们应加强在这方面的创新发展研究。

3.3选定难度动作时,适当增加静力性难度动作和柔韧类难度动作。另外,在难度动作出现时段上应均衡分配,这样会使成套动作看起来十分均衡,而不是给观众和评委一种将难度集中的感觉,从而充分达到难度分配的均衡性,使动作的艺术性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兴权,陆莉萍.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改变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51-55.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4

在赛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成立组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各办事机构。二是拟定竞赛的组织方案: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竞赛的规模;经费预算;工作步骤等。制订竞赛规程;拟定竞赛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三是制订必要的安全制度、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确保筹备工作的万无一失。

在竞赛中,各部门除进行各自的日常工作外,要不断了解自己工作上的情况,听取意见,及时改进工作。竞赛处要定期召开教练员、裁判员会议,及时处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裁判组每天要进行小结,场地器材组每个比赛单元要对场地进行检查、维护工作。编排记录组要及时做好临场编排、记录、公告工作等。

竞赛结束后,各部门分别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好大会的总结。组织闭幕式,做总结报告,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团体奖。整理文件资料,由主管部门存档,编印成绩册。

2、组织群众性竞赛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应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不可过意追求体育的经济效益;

应注重体育竞赛的初衷,竞赛应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

群众性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该流于表面形式,应顾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民族体育运动的特点,活动形式也应多样,以增加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全面发展;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21

一、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当前,大家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是低下的。有的学生虽然上体育课,但是参与体育锻炼却少之又少,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既要使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又要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机会。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虽然有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但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地为学生灌输体育锻炼思想,让学生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效果才能够好。当然,教师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启发学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心理上信服、喜欢体育锻炼。其次,教师要强化测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些体育技术方面的练习,除了讲解以外,教师要以测试为手段,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只有有了比较,学生才能有体育练习的动力,从而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促使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教会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 达到目的 活动形式 胜负规则 场地、器材、时间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

三、使用体育竞赛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日趋白热化,体育因为其自身具有非常显著的竞技性,所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非常直接和关键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方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以及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进取精神。譬如在进行跳远比赛中,不但要看谁跳得更远,同时还要看谁的助跑以及起跳衔接得更为科学恰当,谁的动作做得更加规范等一些相关内容。通过以上一些细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掌握动作要领,完成学习任务。

四、体育教学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学生对新兴科技都有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动作要领及规则,通过教师单独的讲解示范,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然而,利用多媒体或录像的播放来进行教学,则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还能通过快慢键来控制动作的速度,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每个动作的要领和难点。例如,在短跑运动教学中,选取刘翔在田径比赛中跨栏的相关视频,然后通过播放,调节每一个动作的速度,让学生对短跑运动中跨栏的动作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场地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场地运动不仅能对在视频中观看的动作进行模仿,而且动作的细节也做得都很到位。初中男生对刘翔充满了好奇,他们崇拜他,进而模仿他。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刘翔的跨栏运动进行详细解析,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体育教学个性化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体育教学,更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来施教。了解学生差异之后,在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活动时就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笔者所带班级中,男生喜欢篮球、足球,女生则喜欢乒乓球、排球,也有学生喜欢跳远。根据学生这些不同的爱好,用简洁的话语将课堂内容讲述完,按照学生的爱好及活动意愿进行分组,指导他们自行运动。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动作、姿势进行规范指导。这样安排,学生就都能运动得开心,并且喜欢上运动。体育课不应是传统的课堂,而是学生“玩耍”的乐园。参与其中的学生在此种教学活动中不仅获得身心愉悦,还能锻炼体魄,减轻压力,增强体育的能力,促进爱好及兴趣的培养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六、讲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的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非常注意举止言谈,做到风度翩翩,教态亲切,谈吐文雅,要求严格,教学规范;同时讲究教学有方,争取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这样,使学生自觉与教师配合,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七、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这就要求组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

体育竞赛编排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竞赛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30-02

我国英语教育发展越来越蓬勃,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英语启蒙教育,已经成为家长的基本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不惜高薪聘请外教来使孩子接受零距离的英语熏陶。因此,幼儿园需要大量的专业、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摇篮。幼儿英语教育也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幼儿教师英语教学能力,为幼儿园输送更多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储备力量,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是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良好途径。以提高幼儿教师英语教学能力为目的的竞赛设计,包括幼儿英语教师岗位能力分析、竞赛实施等内容,将引导学生在完成英语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成长为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

一、幼儿英语教学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教育的竞赛任务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实施的竞赛。通过竞赛设计,引导学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获得相关的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的竞赛任务课程设计强调获取过程性知识、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课程,强调课程内容针对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强调围绕完成工作任务融合相关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主要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符合国家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目前高职教育正在努力普及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

根据学前英语教育的分析,幼儿教育应以兴趣为引导,通过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轻松愉快且有序的环境下,引导幼儿增强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运用技能。由此,笔者为学前英语教师培养设计了幼儿英语歌谣大赛、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大赛、幼儿英语故事演讲大赛、幼儿英语口语主题交流大赛四大竞赛。具体见表1。

二、竞赛实施

(一)幼儿英语歌谣大赛

1 竞赛目标分析。竞赛目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资料的运用能力。

2 竞赛任务安排。竞赛任务的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二)幼儿英语游戏设计方案设计大赛

1 竞赛目标分析。竞赛目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创设英语游戏教学的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用语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资料的运用能力。

2 竞赛任务安排。竞赛任务的具体安排如表3所示。

(三)幼儿英语故事演讲大赛

1 竞赛目标分析。竞赛目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资料的运用能力。

2 竞赛任务安排。竞赛任务的具体安排如表4所示。

(四)幼儿口语主题交流大赛

1 竞赛目标分析。竞赛目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资料的运用能力。

2 竞赛任务安排。竞赛任务的具体安排如表5所示。

三、竞赛时间安排

根据竞赛的难易程度,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竞赛实施时间如下:第一学期开展幼儿英语歌谣大赛,第二学期开展幼儿英语游戏设计方案设计大赛,第三学期开展幼儿英语故事演讲大赛,第四学期开展幼儿英语口语主题交流大赛,第五、第六学期开展定岗实习。详细时间安排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