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例6篇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1

关键词: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我国及世界各国目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而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就是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就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1]

这里我们将教育按类型可分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大类。在人才的培养中,这三类教育都很重要,是紧密相连的三个套环,三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人才成长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说,人的成才是这三种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2]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改革,否则只有其一或其二,就陷入了“木桶理论”的困境,仍无法从总体上改变我们教育观念落后的局面,进而也就不能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提供新鲜的动力。

一、 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家庭之中年长者(尤其是双亲)对于家庭中的年少者(尤其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地无意识地发生的教育影响[3]。”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终身的,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的取向也决定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向。[4]

我认为,根据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第一,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

时至今日,在广大家长的头脑里,只要一提到教育,就往往只想到学校教育,很少想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考虑人才培养时,只从纵向考虑,即,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却很少考虑横向网络所发挥的作用,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综合整体效益,这种在宏观上的失误,致使多年来造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能很好的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第二, 要形成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地位的观念

孩子是生命的个体,是独立的存在。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而不应该把孩子只当做自己的专属,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培养孩子,要求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望,而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条件与兴趣,这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就像当今社会的“出国热”、“假期补课热”、“兴趣班热”等,家长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们一定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对孩子实施教育,千万不要揠苗助长。

第三,要塑造开放、全面、交往的观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不要将孩子圈在封闭的环境里,不让其上网,剥夺孩子的活动玩耍时间,完全的注重课本知识和考试成绩,而不管孩子的身心健康、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和保护,陷入应试教育的深渊无法自拔。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会缺乏交往的能力,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第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一劳永逸的观念在高校表现的比较明显,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觉得一下子没有人管了,家长便不再过问了,老师也不像高中那样严格管束了,反而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产生了一种在心理学上所说的需要与期望,一个人需要被别人需要和期待(而儿童阶段更是需要这种被需要和期待),这样才会体现出他的价值。然而这背后所隐含的是家长和学生自己所共有的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就一劳永逸的观念。很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更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总之,家庭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快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培养和塑造的现代化人才。

二、社会教育观念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起着固基作用。社会应该树立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这便是社会教育观念改变的现实紧迫性。基于此,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现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它包括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法制化两方面的内涵。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树立教育民主化的理念是儿童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法制化是国家、社会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对家长、学校、社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5]

现代的教育经济学证明,教育投资不是消费性投资,而是最有效的生产投资。教育能提供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建立把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发展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建立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事业的观念。

首先是我们的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建设经费分担的制度,明确中央、地方、学校的经费分担责任范围,使教育资源从开始就法制化规范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作为现在的我国政府来讲,不是财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观念问题。政府不仅仅应该实现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而且应该超过它,并用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教育的监管和评价等手段来监督教育经费的分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我国教育仍比较落后的局面。

同时鼓励第三方参与办学(比如允许他们可以适当盈利),对愿意捐资助学或是办学的私人和集团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扶持,从而提升他们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最后,让家长和社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然后真正体现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四)教育不仅要面向现在又要面向未来的观念。

各级学校都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体现在各级教育即为当前社会经济服务,又为未来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其中高等教育表现最突出。因此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教育的这一特征,树立教育既面向现在,又面向未来的观念,这样才能把当前利益与将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激发起长期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坚定信念。

同时要看到教育投资的滞后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正确认识受教育过程较长的周期性和教育投资性收益的间接性和迟效性,遵循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合理的规划教育的发展,既适应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要高瞻远瞩,顺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 学校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把培养孩子的主要责任交给了学校。学校不要盲目追求特色,要强基固本。如打好学生的身体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学校不仅应向孩子传授基础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教育孩子,使之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和学会各种技能,使其长大成人后能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对社会负责。

(一)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注重节约教育资源,经费统筹,明晰学校产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包括调整学校和政府的关系,丰富学校的社会资本以及协调学校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等。通过制度化的约束,减少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过多干预,使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学校运作效率,从而保证学校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强调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为教育资源的实用提供合理的监督。最终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6]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1.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正确认识自我。所以教师应承担多重教育角色,即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莫基者。总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蔡寿福)[7]

2.只有深刻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在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确立教学方法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及师生关系观,更新和整合教学评价观点,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创新人才。

除了以上三者所特有的观念转变,还有他们三者所共有的以人为本观念、全面发展观念、提倡素质教育的观念、教育多样化观念的发展和落实,也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都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发挥三者的教育职能作用,创建科学合理的适合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所需的教育观念,创建学习化社会,才能改变我国目前教育发展落后和薄弱的现状,才能培养学习型和创新性人才,才能为我国新阶段的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注释:

[1]于琳: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本[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7~28页

[2]季慎英:家庭教育观念变革[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89(1),14~17页

[3]闫海涛,左彩云:当今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五大误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88~91页

[4]闫海涛,左彩云:当今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五大误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88~91页

[5]王景龙,陈昌贵:龚守相:建立新的社会教育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89(4),43~45页

[6]张学敏,叶忠: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1版.

[7]蔡寿福:现代教育观念的科学体系[J].课程改革论坛.2002(8),67~69页

参考文献:

[1]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

[2]李乃文,邵良杉:学习化社会教育观念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1).

[3]梁济宏:明确树立终身教育观念[J].现代教育管理.1998(4).

[4],张骅骅:浅谈中美家庭教育观念之异同[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2

【关键词】中国家庭教育 西方家庭教育 中西文化比较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94-02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日趋激烈,家庭教育也备受关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孩子们未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模式。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只有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在未来的挑战中轻松应对。

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概述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儒家文化的理念成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一般认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君爱国等多种含义。《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中徐盛对孙权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惧哉。”这段话就是“忠”的具体体现。“孝”主要指孝顺父母以及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仁”就是常怀行善济世之心。孔子《论语》中所倡导的“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即“爱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在《论语》中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首次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义”包含品行端正、秉公行事、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恪守道义、有情有义、讲义气、讲信义等意义。“礼”指的是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也指尊重别人。儒家经典典籍之一《礼记》指出,“礼”是人的标志、文明的标志。孔子的一言一行均讲礼,他认为“礼”是一种人性、伦理、情感化的道德规范,孔子本人就是“礼”的典范。“智”是指知识、智力、智慧、智育等。按照儒家的说法,“智”是知识的本质、源泉、内容以及结果。一个智者应有德,不奸猾。“信”就是诚实守信,不欺诈。根据孔子的观点,“信”乃立人之本。一个人要“人言为信”,即一个人要讲信用,一旦许下承诺,就要遵守诺言。

二 西方家庭教育概述

西方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源自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个人本位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培养个人的能力、素养和个性等。西方家庭教育把受教育者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天性发展和自然发展,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适应各种环境的人,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因此,西方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从个人本位出发,建立孩子的独立、自由、平等、进取、开放、创新、博爱、人权、民主、法制等理念,健全独立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树立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以便将来孩子能自食其力,体现个体生命价值。但个人本位并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是指塑造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驭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现代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西方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主要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及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的“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影响。卢梭主张,教育理念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自由发展。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三 中西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时空观念、宇宙观念以及物质观念的总结”。广义的文化包括诸如认知的(语言哲学、科学思想、教育)、规范的(道德、信仰、法律)、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建筑美学)、器用的(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的器具以及制造这些工具和器具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结构、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并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就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儒、释、道三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源泉,以儒家文化为中心,三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一同创造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灿烂文化。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文化链上。韦政通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有十大特征,即独创性、悠久性、涵摄性、统一性、保守性、崇尚和平、乡土情结、有情的宇宙观、家族本位和重德精神。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惠及历代中华子孙,还影响了周边各国文化的发展,如朝鲜、韩国、日本等。特别是自汉代开辟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不断地交流和中国国力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对西方乃至世界的历史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最初理念,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后才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洲移民聚集地,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西方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文化等。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当今的许多科学学科、技术发明以及民主制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产生了雏形。当代西方世界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潮流,科学理性、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的前进方向,都由希腊文明首开先河。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罗马的自然法是近代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并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希伯来文化的主要文献是《圣经》。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精神主宰着欧洲的中古文化,逐渐形成了西方文化的传统。在西欧封建社会里,文化教育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性神学思想。

西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也有一些具有持久性、普遍性以及相对稳定的基本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有尊重理性,富有开放、进取、创造精神,崇尚人文主义、经验主义、自然科学法则、科学实验精神等,倡导自由、博爱、人权、民主、、法制等理念,追求自由平等、个体生命价值等。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关键在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对比来探讨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中西方文化比较视角下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learn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 to do”(学会做事),“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处),“learn to be”(学会做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不仅指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方向,也对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2008年,中国教育专家赵雨林提出的 “三道” 家庭教育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内容是:(1)为生之道,即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2)为人之道,即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3)为学之道,即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

综合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各专家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家庭教育:

第一,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用现念实施家庭德育教育。“忠”: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在将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守职责;“孝”:孝敬父母,尊老敬老、赡养老人;“仁”: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睦邻友好、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善待他人;“义”: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报效祖国、品行端正、一身正气、坚持真理;“礼”:礼貌谦恭、以礼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不违法乱纪;“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博览群书、活用知识;“信”:诚实守信、不欺诈、不诳语。

第二,吸纳、借鉴西方“个人本位”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博爱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全、完善孩子的个性和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个体生命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

第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做一个人格完美、个性健全、博学多才的现代人。

第四,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赏识可以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对孩子的启蒙和整个人生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应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弘扬时代精神;吸纳、借鉴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中国现代家庭的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家庭教育现代化,让中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与世界同步。

五 结束语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家庭教育理念、目的、内容、模式以及方法的差异。无论是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是西方的家庭教育,都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有人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也有人认为,西方父母更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杰出青年。其实,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无所谓孰优孰劣。我们应吸纳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结合自己家庭的现状,运用现念,科学、合理地构建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理念,实施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3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职校学生大多缺少人生目标,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缺乏自信,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家长常常采用虎着脸、高声骂、动手打、赶出门的简单方式教育子女,这样的教育在职校生的家庭中极为明显。

1、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不少家长认为提供“衣食”是家长的本份,“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和老师”,家庭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情况比较严重。

2、家庭教育水平低下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够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全的能力,且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单亲教育、贫困教育、留守教育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家长基本束手无策。

3、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据调查,现在家庭中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融洽氛围并未完全形成。一方面是家长专制、独裁,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是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互信程度低。甚至有相当数量家长仍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缺乏正面教育。此外,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孩子出了问题,教育孩子的难度就明显增大,且不容易彻底解决。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半数以上家长缺乏理智。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职校学生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只是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叛逆性较强。作为家长要与学校、社会联手,不断探索新时代家教的新思路、新方法。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建立以学校牵头,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互动的家庭教育网络,以改变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从而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学校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通平台、家访等多种形式,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如,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3、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1)学校层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具体由学生处、教务处、班主任具体负责实施。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理智的教育消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委员会,并推选出各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快速信息互递,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社会层面。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帮助家长加强和改善对子女的教育,建立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社会动员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家庭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没有广大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是无本之木;政府适当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政府要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如,将“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附上一条有关家庭教育的等等。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4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针,以“三个代表”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建“三教”结合平台,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

1、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教育行政主管、学校主办,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逐步实现全方位素质教育。实现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家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家庭教育管理现代化,家>!

2、引导广大家长基本树立现代家庭新理念,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掌握为国教子的新知识、新方法,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言行与子女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现代化水平上要有显著提高,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有显著进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我县的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贯通、协同一致、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机构。学校要在__月10日以前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本年度工作计划,并上报教育局普教办。

2、积极开展组建网上家长学校工作。有条件的学校依托网络资源,组建学校网上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咨询。

1、建立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队伍。家庭教育工作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各学校在今年要组织学校开展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工作,应当按照家庭教育主要负责人1-2名,各年级1-2名的比例配备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2、建立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班主任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最一线老师,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专业化育人素养是家庭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步,各校应重视对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争取在3-5年内分批次完成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轮训工作。

3、建立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基础上,逐步扩大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的培训工作,使其基本能够承担本校相关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并以此方式大面积普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引领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入现代家庭教育领域。

4、培养家长志愿者团队的骨干力量。为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能力,各学校可组织优秀家长委员进行家庭教育志愿者课程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中坚力量,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育人素养的同时,引领和带动广大家长成长起来,将自己在家庭教育实践及家庭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1、__月30日以前,各校向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报20__年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学年计划(或方案), 分类上报指导师、讲师、家长志愿者名单;于__月20日、__月20日以前分别上报家庭教育工作半年、全年工作总结。

2、要按照“推荐、自愿”的原则,由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向广大学生家长推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手册》等正式出版并由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的参考书目,学校及教师不得干预。各校家庭教育委员会在汇总征订数量后,与县教育指导中心联系。

3、4月中旬,学校根据家长学校教材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要求做到:有教师、有教室、有经费、有教材、有作业、有计划、有总结、有制度

、有活动、有记录、有考核。每月给家长布置一道家长学校作业题;每月为家长免费发放一份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每月开展一次以读书交流、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活动;开展家长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家长作业要求由学生签字,“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批阅,各班每月及时推荐优秀家长作业,学校统一收集并开展优秀家长作业评选活动。活动资料及优秀作业等要及时在《__地区家庭教育之窗》4、__月30日前,县指导中心完成对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培训,学校完成对全校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的理念培训。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高级讲师的学校可上报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安排专人培训。

5、__月30日前,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情况进行督查,地区进行抽查。考核内容结合《关于加强__地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本实施方案。

6、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学校家庭教育负责人和年级家庭教育负责人参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培训,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专业化课程培训,并将名单上报地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7、__—__月,参加地区组织的家庭教育剧本、论文、个案、讲座稿征集和评选活动。活动采取县初评、推荐,地区复评方式进行,由地区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

8、__—__月,开展家庭教育落实情况检查。首先县上自查,然后地区抽查。考核内容结合《关于加强__地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本实施方案。

1、资金保障。学校要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要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2、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各校要发挥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组织建设。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5

【关键词】教育游戏;家庭教育;互联网;对策

网络时代的兴起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全面渗透,在推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创新。作为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教育之一――家庭教育,在如今的形式下必然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网络和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使得传统家庭的教育的缺陷被不断放大。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内部的问题,更上升为国家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时,教育游戏这一新产品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契机。当教育游戏能在学校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时,我们可以预计教育游戏在家庭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部分劣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变性和不可测性的人才。

一、教育游戏的内涵与设计

教育游戏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教育”与“游戏”。

作为一款游戏,它具有游戏的特性即娱乐性、可选择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然而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可以笼统的说教育游戏是为完成“教育”这一关键任务而存在的游戏。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必须以能够教育游戏者为前提,对选材、游戏尺度的把握、关卡难易程度的设计有更多要求。

教育游戏的目标受众是学习者,它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目的是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设计者必须以此设计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性贯穿游戏的始终;除此之外,教育游戏必须具有挑战性。与普通意义上的游戏不同,教育游戏不仅要在关卡难度的设计上要从易到难,在内隐知识的渗透上也要由浅入深,激起学习者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

二、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游戏和教育不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教育游戏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证明此言不虚。那么教育游戏是否能被家长接受、采纳,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的工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关于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通过对得到的初步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分析后,得出结论: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远不及它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30%――40%的人表示不曾听说过教育游戏,在我们讲解后也显得兴趣缺缺。但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游戏是有用的,也表示乐意尝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但也会担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游戏设计不合理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或是能达到具有“教育性”这一目标的太少等。约35%的家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去研究如何正确的使用“教育游戏”这一工具。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是一个新的概念,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依然陌生。教育游戏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会让部分家长望而却步。但对于教育理念较为现代化的家长而言,教育游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式,能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影响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原因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之后,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影响教育游戏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教育游戏本身来看,教育游戏作为独立于游戏和普通教育技术的新型工具,设计者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且会有很多地方难以兼顾。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如任务关卡设计的不合理――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设计者没有把握好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融合的程度不够――娱乐性太强或是内容单调乏味等。

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其中部分家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没有给孩子提供教育游戏这一工具的条件。此外,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不够,即使能给予基本的照顾,也没有精力去培养或挖掘孩子的天赋。教育观念的陈旧、教育方式的滞后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压力让家长过分关心孩子是否认真学习,而忽视孩子是否快乐成长。

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教育游戏和家庭成员之间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会影响教育游戏的应用。如家庭成员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桎梏、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认知、对教育游戏的不满意等,都会让他们对教育游戏避之不及。

四、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可行的对策

教育游戏是将教育和游戏有机融合的新型游戏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必将会受到阻碍。在知晓教育游戏面临上述窘境之后,我们能否采取一些对策来积极应对呢?我们在咨询相关老师、查阅有关资料后总结出以下几条可行的对策,希望对教育游戏的推行有所帮助。

(1)教育游戏的开发必须遵循相关规则。不但要满足“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这一基本条件,也要充分适应使用者的生理、心理所处的层面。

(2)社会对教育游戏的开发和应用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普及教育游戏,必须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只有社会大环境认可教育游戏,推广教育游戏,才能使其在家庭教育中才占据一席之地。

(3)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也必须得到革新。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加以宣传、指导。如:成立家长学校等。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上,如此一来,在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琪,陈琳.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2009,05:107-112.

[2]张文兰,刘俊生. 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 开放教育研究,2007,05:64-68.

[3]史忠翠.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范文6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对家庭教育伦理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善恶矛盾及其运动关系,家庭教育的道德理想、伦理规范及其进步机制。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至少意味着一点,即育儿成才。育人成才论一方面强调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培育,使个体实现自然人的进化,成长为体格健全的自然的人;另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教化使之成才,使个体实式社会人的进化,成长为合乎教育目的的社会的人。育人双才论探讨的是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儿童个体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作为儿童最早的也是终生的教育者的父母责任重大,他们必须具备符合教育伦理规范的家庭教育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育儿观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该合乎教育伦理道德,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一、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提倡、弘扬善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善的方面,使家庭教育真正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起到促进作用,真正体现教育的伦理特性和道德要求,家庭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有的教育伦理学研究者所主张的,“使教育成为善的事业,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使命和必然追求”。探求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以善律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呼唤家庭教育的现代化,也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家庭教育伦理建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依法治教,即努力调整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把教育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使教育服从法律规范;要求以真律教,即按教育自身的科学规律办教育;要求以善律教,即以正确的伦理观念来规范教育,而后者会对前两者产生明显的积极互动性影响。所以,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前,家庭教育学还只是发展仅仅20年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社会重视普遍不够,因此,人们对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意识和建设就显得更加薄弱,理论研究更是缺乏深度和成果积累。在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也明显缺乏伦理道德的有效约束,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要求离现实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加强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无法容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容纳与时代精神根本冲突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伦理。只有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家庭教育伦理规范体系,才能应对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二)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仅包含经济层面的现代化,还意味着政治制度革新、社会发展、教育的吐故纳新、传统美德的弘扬、家庭伦理的建设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然而,当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它对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重视和要求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难以挣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结果矛盾与困惑重重,教育的实施处于两难境地。除此之外,社会上也缺乏一套强有力的教育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这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特殊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使家庭教育处于茫然无措的道德困境。

二、当前家庭教育伦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伦理的问题,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伦理缺失和不合道德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需要建立在理性的、正确的、崇高的目的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按照这一目的和要求,促进个体全面成长,引导个体趋向于真善美,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伦理追求。这对作为教育者角色的父母提出了家庭教育价值观念、理性判断等方面的系列要求。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出目的观和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

(一)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其所有,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培优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精疲力竭。但结果怎么样呢?不少家长反映家庭矛盾不断,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和集体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家庭教育中只重智力开发,轻视或忽视思想道德教化不无联系。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确实在能力、技术等方面给个人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不少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提高竞争的技巧和能力最为重要,道德不道德是社会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长大了会改的;学习不好可不行,将来要吃大亏。”这种“以分为本”,重智轻德的观念如今似乎很普遍,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撒谎、懒惰、不尊敬师长,“望子成龙”、“读书成才成大器”成为许多教育者对儿童唯一的价值追求;而一些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美德,如德育为先、艰苦朴素、热爱劳动、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同情尊重等,在教育者的价值定向上则受到忽视;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品德更是遭到冷遇。

(二)教育价值目标的功利化

家庭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极端“功利”和“自我”的价值观念从潜意识逐渐成为相当部分家庭的主流意识。“不少家长向子女灌输的学习动机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重点名牌大学,从事热门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份高收人。如果将中间过程加以省略,就变成了—读书就是为了高收人。"家长们将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取向完全移至到家庭教育中,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势必是价值取向单向度的人;同时,家庭教育往往把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小灌输给儿童,过分注重个体得失,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社会协作等集体主义价值观走向淡薄与模糊,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关注大大超过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关注,以至形成两者对立的局面。家庭教育出现道德滑坡,民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教人向善的功能显得苍白,无论对于个体本身的发展和完善或社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可怕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能未来与人格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去契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不当

1.重言传轻身教。所谓言传,是指父母、长辈借助语言活动,用说理的方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进行的传导和影响;身教是父母、长辈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实施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少父母却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来,教给孩子的是一套道理,而自己的行为却与该道理相悖。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心理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天长日久,父母的作风、品德、性格爱好、气质特点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前苏联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过度或不及。很多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度照顾,过多干涉,孩子只是父母期望获得某些结果的任意加工的“原材料”,在亲子关系中只能被动地承受。成人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沿着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成长轨道一步一步煎进。有的父母察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孩子的许多行为都严格限制,横加干涉,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间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相反,有些家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心理发展对日后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孩子小,只要不生病就行了。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这类家长有的本身素质就不高,根本谈不上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也不会与学校教育很好地配合。使得子女好的素质不能形成,坏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过犹不及,两者都是有害的,必须遵守适度的原则。 转贴于 正因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方法方式等方面不合规范,造成了当前家庭教育实效低靡,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和教育者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如逃学厌学、心理疾病、道德低下等系列困惑,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美德,在现时一代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微弱;相反,当前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滑坡,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当前社会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被称为“幸福的年代里不幸福的儿童”。总体上说来,当前家庭教育效果低下,教育现代化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的失落。

三、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途径

家庭教育的现实道德矛盾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那么,现代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它要求我们遵循什么原则?“总体上说,现代教育的道德进步,既依赖于整个社会环境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教育伦理学的理论指导,更离不开教育系统自身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一)首先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

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合理内核,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需要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通过建立和倡导这些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要求的伦理价值体系,清除那些残留的、不合时代精神的旧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道德境界,应该作为总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例如:德育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以天下为己任等等,一向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十分崇尚这些关系间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首先就是培育、启发个体的这些道德性,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幸福、和谐和发展。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来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伦理准则。挖掘这些家庭教育伦理价值的精华,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应该成为当前伦理建设的首要内容。

(二)其次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

“现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它要求现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从而生动、活泼、有效地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形成完整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它同样应该被视为现代家庭教育最高的伦理追求。家庭教育现代化对家庭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必须从封建传统的家庭本位换位到现代意义的儿童本位,把自觉追求和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目标追求和基本的价值尺度。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个体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因而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教育,其具体内容应该是教儿童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三)最后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