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例6篇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1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将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的简称,运用会计软件代替手工做账来完成会计工作,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优化了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会计电算化最早在长春汽车制造厂试点,现已实现30多年的发展,从初始的发展阶段到实现电算化广泛推广后的自发的发展阶段,到实现电算化的制度化与组织化的稳步阶段,直至如今的创新提高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通过不断地理论与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缺乏全面认识。电算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现我国7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已普及电算化,但是在我国小型企业中电算化的普及率只有百分之30。企业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认知层度低,即便企业已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企业引入会计电算化的目的仍是单纯用其代替手工帐,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企业管理层并未意识到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部分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仅用到了它的核算功能,而关于它处理、加工、分析、预测信息的管理功能却极少用到。正因为管理层的认知偏差导致会计在我国只实现了财务会计电算化而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的电算化。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与会计的集合,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发生重大变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精通会计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知识还有管理学相关知识。我国企业自引入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稍加培训就直接上岗。手工会计人员虽然对财务知识非常精通,但是计算机知识、管理知识知之甚少,导致财务软件仅被用到了一些很简单的初级业务处理功能,高级一些的财务数据加工等功能尚用不到,更谈不上对软件的维护。而软件的维护人员也仅仅是精通计算机知识,基本不懂财务知识,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财务知识相融合运用到软件中。现一些学校虽已开设电算化课程或电算化专业,但是教师教授的知识也是偏重于财务相关知识,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一直以来财务软件开发公司都是将重点放在研发的财务软件对会计工作的适应度上,很少有公司将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安全性研究上。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一些关系企业机密的财务数据为有心人获取,势必造成恶劣影响。企业运用财务软件代替手工账后,会计信息以电子符号的形式存在于软件中。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系统遭受病毒侵害,黑客攻击,硬件故障等导致的会计信息的丢失是无法挽回的。除此之外,会计人员可以不留痕迹的对会计数据进行掩饰性篡改或将会计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厂家虽有对系统进行加密,但这种加密的目的是厂家为了防止系统遭盗版而做的,对会计信息起不到保密作用。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无疑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技术革命重在思想革命,会计电算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人员工作方式的变革,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举措。企业管理层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的重要意义,才能够从思想上对会计电算化在本企业的推广与发展引起足够重视。企业管理层应当委派专人负责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同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完成手工账与电算化的对接工作,合理安排电算化岗位,会计电算化并不是企业的一次性投入,对于后续发展如财务软件的更新换代,管理层也应当重点关注。

(二)进行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集会计、计算机、管理知识于一身的人才。现在企业电算化人员基本是由原传统会计人员转化而来,他们仅对会计知识非常娴熟,并不精通计算机,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精加工。所以我国会计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国家、高校、企业应当承担起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重担。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选拔中应当加入计算机与管理类知识进入考核范围,促使会计人员加强除财务知识以外的计算机、管理类知识的学习。学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开设的课程应当综合考虑会计电算化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这样学生工作后才能更好的适应岗位。企业承担对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企业应当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造成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很多,企业应当从源头入手来解决财务信息安全问题。

首先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要选择系统安全性高的软件;其次企业应该实行财务人员的授权管理并建立财务人员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让财务人员形成保密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密码,企业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保护系统安全的限制性手段;最后,国家应该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仍未有一部专门规范会计电算化安全的法律法规。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2

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8 0年代起,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和推广,在这将近3 0年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财政部门、各类大中专院校和培训班培养的一大批会计电算化人员,已经掌握了用友等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贡献着白己的力量。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培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率偏低、技术明显落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办学渠道不规范,学历教育与培训班目的不明确。会计电算化学历教育比较混乱,这是显而易见的。乱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教材、文凭、证件等方面。就办培训班而言,传统的财经院校、师范院校、理工类院校、电大、自考、夜大、函大等无论是否有条件都在办。有关部门没有高度重视,没有明确规定开办此种教育的条件,也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就教材而言 全国会计电算化教材五花八门,多数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科学规范的教材甚少,有的教材照抄照搬, 剽窃现象十分严重。就文凭和发证而言 目前好多单位部门人员为了切身利益,按权力的大小和出钱的多少获取文凭或证书,社会上也存在很多制假证、卖假证的不法组织。

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学目的不明确。部分培训班和教学点办学的目的在于搞创收或赢利,对学员的培训求数量不求质量。更有甚者,对一些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考,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效应――只要交钱就能买到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以上各种情况如不加以严格规范和整顿,必将阻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发展。

2.会计电算化培训师资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师资力量不强。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师比较稀少,而许多会计人员由于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许多

教学点或培训班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而是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用计算机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一是计算机数量有限,许多办学点或培训班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 学员上级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二是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与电算化软件的要求不相协调,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

3.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知识结构单一。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很强,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体内容安排上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目前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 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经常会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就会使系统数据丢失,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主要是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此外,还要有其他相关知识的配合 这些相关知识包括各类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审计知识、经济学知识、 管理学知识、外语知识等。

4.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内容滞后。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相隔不到几年,软硬件操作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电算化培训的教材却落后于现实,会计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再加上再教育周期长、课时短、内容敷衍应付,从而跟不上时代。更严重的是,有些会计人员的再教育中缺少会计电算化内容,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纳入必修的内容。

5.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滞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与国外电算化理论更是有差距。现今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多是上个世纪末开发研制的软件,存在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更新无保障的缺陷,至今国内没有开发研制出具有统一标准、通用的财务软件,只靠提高编程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核算软件通用化问题,因此,需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

做好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会计电

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模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还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领导、培训机构应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把这一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规范各办学点的办学渠道,规定严格统一的办学条件,使用科学统一的教材,严格控制文凭与电算化证的发放。使各办学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端正办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缩小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国际的差距。

2.加快建设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师资力量。建议有关部门督促各办学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能充分上机练习,掌握电算化知识, 另外,要鼓励各教学点购一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使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能够兼容。建立会计电算化课程专业教师库,通过对学员上课学习的问卷调查及反馈意见,给教师打分,从而筛选出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及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常年聘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经验。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传统手工会计;联系;区别

1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从知识结构来看,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系统,知识老化、更新慢等问题。会计人员对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1.2会计人员自身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有一些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产生质疑,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由“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账面比较漂亮而已。

1.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一般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极其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只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

1.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有些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贫乏,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安全教育,随意与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连接,使电脑感染病毒,甚至遭到人为非法破坏。

2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2.2重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向前发展的,环境不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也不同。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改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知识结构要合理。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

2.3.2学历和职称结构要合理。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参加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技术职称、学历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2.3.3年龄结构要合理。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导向 财务软件 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管理信息化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工作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以对应这种挑战。当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被引入会计工作,并得到推广和完善。为了满足我国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电算化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办出新意、办出特色,探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基于会计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财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以上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开设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打好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正常学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单纯依靠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考虑到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应为1:1。也就是说,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总课时的50%,实践课占总课时的50%,从课时分配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就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导向不明,教学内容混乱。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目前存在两种误区,一方面是侧重于计算机编程课程上的安排,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也主要是财务软件的编程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财务软件的流程操作;二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及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的讲授,但对于计算机方面数据库课程的开设却没有给预足够的重视,因而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要么将它上成财务软件培训课,因此,为了把握该专业教学目标,必须制定正确的教学导向、规范教学内容。

2、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软件单一、落后。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课时分配不足,二是使用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虽然在制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时指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课时分配时,仍存在着实训环节课时少于理论课时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实验课时,由于缺乏上机锻炼,也就无法谈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电算化教学中,有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只采用一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而且教学软件版本没能及时更换,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学生由于缺乏对多种软件的学习、认识、比较,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无法尽快适应单位中所采用的财务软件,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空谈。

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待提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电算化教学的发展仍处于待提高阶段。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自于财会专业教师或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真正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将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目前在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院校,几乎都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课程,有的却没有安排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中,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所以,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与手工会计模拟相结合就成为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财务管理、决策分析提供着非常重要的核算资料。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在社会中体现的,并不主要是财务软件设计技术的功能,而应该是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应确定为是以会计为主的教学导向的课程,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在安排课程结构的时候,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实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打好相关学科知识基础。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导向来看,主要是体现其核算管理功能,属于会计专业课程。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财务软件的应用,都必须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要打好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和计算机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注重实训环节,科学选择财务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软件的版本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为了跟上现代管理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环节的教学,在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财务软件种类和版本的选择。笔者根据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认为所选择的教学软件应该是功能强大、通用性强,同时方便教学的较高版本的财务管理软件,而且,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应让学生至少学习两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通过使用、比较,让学生对商品化通用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框架结构有个大致的掌握,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基础。

4、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通常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践环节,通过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对如何进行手工账务处理有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把一整套手工会计业务资料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6.33.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会计电算化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 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体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原始的账簿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因而推广速度很快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账目、货币资金、信息存储、文件传递等,都变成了电子文件存入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 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

会计电算化后,由于长久以来受传统手式会计的影响,企业一时还无法改变传统的习惯,电算化后的会计流程还沿用传统的程序进行,这样无形中就把电算化会计的简捷性弄得复杂化,所以企业需要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进行传统会计的改造,以适应电算化后会计业务流程的需要。同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但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做个性化的调整和设置。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2、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欠缺

会计电算化后,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3、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4、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在会计电算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战,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有限的人力、财力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一些单位通过电算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以及外界单位有效利用。

5、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制度没有作相应的修改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1、强化人员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要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就是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强调财会人员的作用,牢固树立人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先进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提高企业整体价值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要规范,要能满足对内管理和对外报表的需要,设置要符合财政部和有关部门的规定。要加强日常审核、复核工作,手工下的会计数据的正确性主要靠各职能岗位的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来实现,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消失,只要凭证录入正确,以后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就需要根据手工凭证输入数据对机内凭证与手工凭证是否一致进行核对。要完善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人为地采取某种技术手段,对程序和数据进行非法操作或进行破坏,计算机本身故障和病毒的入侵,也会造成破坏。应制定岗位责任制,严格上机制度,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财务软件;保证计算机整洁、安全、防止突然断电,造成数据遗失;改变企业管理形式和方法,制定电算化会计的促进机制也极其重要。

3、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改善、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将会计电算化引入企业管理活动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企业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培养既懂财会知识,又懂计算机应用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合法性、合规性约束力,强化会计软件本身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扭转软件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严惩软件盗版行为。要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还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 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罗剑.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 河南科技, 2007,(08)

[2] 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3] 李力. 企业会计电算化及其内部管理[J]. 对外经贸财会, 2004,(03)

[4] 路露.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规避研究[J]. 会计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