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例6篇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1

一、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设备都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却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有时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一些多媒体课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操纵鼠标,学生在下面饶有兴趣地观看动感十足的画面,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静止状态,没有活动起来,因此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有小组讨论就是创新。

传统讲授是单向的,而讨论是双向的,小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进行探究,并做出反应。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领会讨论学习的内涵,跟着形势走。他们认为没有讨论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创新意识,于是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都要摆出小组讨论的阵势。即使问题值得讨论,也没有给学生留够思考及讨论的时间,往往是摆样子,走过场,表演给听课人看的,更不用说讨论的意义了。试问这种小组讨论怎能有所创新?

3.有合作学习就是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地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已被广泛重视和应用,可是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深刻的研究和领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课前先分好小组,课上,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合作,至于什么是合作,怎么去合作,老师不去做相应的指导,形式上是小组合作,实质上仍是各干各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有所创新?

每一位教师都应及时了解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的评价,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以展示。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建议

1.创造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

(1)师生间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更棒的方法告诉大家吗?”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善待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要靠老师的适当引导,并不时地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2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活动,创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创设情境,培养情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以情激学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解除思想束缚,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其次,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一句期待、鼓励的话语,会心的一笑,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了学状态中。

(二)创设提问质疑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题,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要使学生敢问,乐问。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这种探索活动中,既增长智慧,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进满堂灌和简单问题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归纳、总结。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一点,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诱发思维动机,让学生自主,积极的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自学式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学生参与我们的教学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它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自主探索,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自己学习,讨论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不仅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得到培养,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作交流式

合作研讨交流,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学习目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验证学习结果。形成小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从而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不仅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媒体辅助式

它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动态、形象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更为形象、生动。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变传道者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探索空间,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逐步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的教学中,我认为开放性应用题是新教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开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应用题的条件是充分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模仿到熟练,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条件开放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二)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在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参与中质疑,在质疑中发展,设计问题开发的习题,能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提出各类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开展评价。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个体,就有不同的思想。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接纳、理解也就会有差异。对于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真正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看法或结论,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和激励。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知识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多角度的认可,进一步激励我们的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合作意识,个性全方位得到张扬。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3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好成为被动的听课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55-01

在当今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何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以及对当今各类学校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观摩,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好成为被动的听课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如何设计、选择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问题产生于情境,信息技术中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等特点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再现知识发现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效率。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如果利用平移、重合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先移动、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再平行移动邻边,发现没有重合的可能,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样利用计算机操作形象、直观的优势,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目了然,对知识的吸收速度更快。

2.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探究空间,学生探究的知识空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究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缺乏探索的意义,也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若探究的知识空间太大,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探索的信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对学生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多少个月?”这样的探究空间显然太小,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探究的内容较为适宜。

3.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经过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西方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逐步向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然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普遍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数学语言的结合,以便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和普及。

4.利用电教化手段创设应用环境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成了关注的焦点,有效性永远是教学永恒不变的第一追求。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黑板的单一、枯燥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此外还可以模拟实践活动,实现即学即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5.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其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例如:对立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画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要他们从三个方面(面、棱、顶点)观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学生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列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都有12 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都有8 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讲解过程,使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事关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同时也与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和深造密切相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面对一段时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新要求,探究更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尤为必要的。探索相对创新和使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可以考虑如下方面的内容。

1运用多种实物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就是从数学学科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运用教育理论加工,使得学生获得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具有优良的智力水平。因此,探索更为生动形象和拟物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无疑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优先选择。例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法。具体的,所谓的实物演示法即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内容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物演示法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先演示,后讲解;(2)边演示边讲解;(3)先讲解后演示。实物演示法的好处在于通过实物的演示可以把原本枯燥、晦涩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之成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大大提示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此外,图示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图示法,即教师采用有关的教具绘画图片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图示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另外,小学数学趣味学习法是现在社会里比较重视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小学生数学,小学处于基础阶段为了让学生从小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好地打好数学基础所采取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有利于避免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数学、怕学数学”的状况。所以,无论是实物演示还是图示法,其目的都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层次和质量。

2开展游戏式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开,即充分尊重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猎奇和喜欢探索的特点,据此设计教学思路和策略。要知道,数学内容要有趣,并不意味着每节课中都要设计游戏。特别是课开始的前15分钟,可以说是教学的黄金时间,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但如果让学生陶醉在游戏本身的趣味中,又要花费不少操作时间,就事半功倍了。因此,要突出数学的有趣,可以从学习素材的选取、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花工夫,融新知的教学于活动之中。

此外,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活动,提供学生理解数学的材料是教学中第一步,让学生“看到”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将外部的动作化为头脑中的表象,进而内化为思考模式,才是教学真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反思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经常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根据什么理由猜)的?”让学生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而不是问“你知道吗?”“对不对?”所以,开展数学的游戏式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不可操之过急、追求眼前效益。灵活运用游戏和数学活动的优势特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3积极开展提问式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练习辅导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精心组织的问题,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之中,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明确你希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目标。但从上面案例来看,大多问题是简单重复,目标要求和问题是低水平的,学生几乎不加思考就可以张口答出,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供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数学课必然会涉及到练习内容,有时候这样的练习也是艰苦的,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花费脑力的,不难想象有些学生会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作为教师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也可以适当利用成就动机来维持他们练习的持久性。比如,及时地给予鼓励(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打上“∨”),全部做正确的同学安排他们到黑板上展示,小组成员都正确的同学可以发给他们组一颗红星等等,如果全班都做正确了,就表扬全班。当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分两方面:一方面,要使学生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努力行为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成功;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并及时给予耐心的辅导。

所以,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们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就是提示数学教学质量的最佳路径。在此期间,各种教学手段的穿插运用,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马小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宏观走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2] 吕玉.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 李培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4] 仓义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5

一、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支持小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体验到数学学习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比如,学习《圆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游乐城场景,鼓励小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的一些娱乐项目,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引出摩天轮这个娱乐项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摩天轮的形状以及特点,然后再和学生们详细讲解圆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定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环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合理调整教学步骤,而且教学环节设计也应该要求具有一定的策略性、灵活性。比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向小学生们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图片,然后让小学生们先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小学生猜测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小学生们提出猜想后,就应该让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小学生们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巡视,并且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完成验证后,再让小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而教师应该在讲台上演示小学生的描述,向内对折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使其变成一个小的长方形,这样长方形的宽是三角形高的1/2,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1/2。由此也可得出,三角形面积=2倍小长方形面积,其中的“1/2”和2倍抵消后还剩下“1/2”,即可知,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底×高/2。教师这样引导小学生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再让小学生们做一些课后练习进行巩固,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小学生的印象,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倦怠的心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每一种几何图形变化动图,使学生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更加清楚的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数学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氛围,也有利于节约传统教学的板书时间,丰富课堂教?W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或者课堂数学竞赛方式。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有两名运动员参加跑步比赛,但是他们的出发场地不同,但是周长相同,有一个运动员是绕着正方形场地,另外一个运动员绕着长方形场地,请问哪位运动员更先抵达终点?”当然答案有两种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想,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究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社会,无论对于什么行业,创新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是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被师生和家长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成绩的好与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就拿电子产品来讲,生产厂家要想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的对电子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寻求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解题,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创新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在遇到难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智慧将难题和困难解决掉,而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解题方法他们就会照猫画虎进行解题,如果没有讲到过,那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只会机械性的模仿而不会有本质性的创造。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对于任何教育阶段来讲,课堂教育都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最重要的形式,课堂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随机的要求学生进行作答,由于是小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科学文化知识都比较欠缺,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会漫无边际,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取笑学生,而是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赞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以后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多参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2源于课堂、高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正如每个人变得成熟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挫折和困难一样,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源于所学、高于所学的难题。所谓源于所学、高于所学是指解决考题所用的知识点和方法都是在课本上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但是这样的考题只应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知识点往往是解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灵活的选择方法应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将多种方法和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将问题解决。

2.3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加入和比赛机制,也就是说小组与小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比拼,这样的话就会激励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去想一些解题方法或者学习方法,并且在团队之间相互比赛时提出来,这样一方面让这样的方法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都积极的去思考,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4通过讲一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大多数喜欢听人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蕴含在一些简单易懂的故事当中,将这写故事在堂上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体会出故事的真实含义,鼓励他们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目标,开动脑筋加强和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讲完故事以后,老师要对故事的一些细节进行认真分析,突出创新性思维在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 结语

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课程,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对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世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J],考试网刊,2007(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