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精髓范例6篇

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1

【关键词】民族性 民族精神 形式

一个民族的艺术与设计无论是否被世界所认可,都要寻找到自己独有民族精髓,都要拥有独特的风格。那么,什么才是民族的精髓?说到民族总是能够想到城市,因为它的种种牵涉文化的东西,是跟历史呼应的,和文化长在一起的,那我们就便从这里开始说起。陈丹青曾犀利地说过:“在城市问题上不要谈文化。我们没有资格谈。我们凭什么谈?巴黎人有资格,罗马人有资格,因为整个巴黎、整个罗马好好地在那儿。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到1949年革命到‘’,中国在城市建设中该拆的都拆了。”但是要问北京、深圳、上海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北京。不是因为它是首都,也不是因为它仅留下来的那些死气沉沉的古建筑,而是浮现在脑海中岳敏君嘲讽的大嘴巴:一本正经绿军装上的红星闪闪;北京人牛气哄哄说着的京腔,这些无一不中国。也许我们已经找到了民族的精髓一民族精神。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设计风格和特色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要找到这个民族最本质的东西,经过长期的历史所沉淀出的民族文化,习俗,性格,价值观,也就是民族精神。德国人的性格有着黑森林般的阴郁和力量,德国人的民族精神给人留下严谨,思辨,坚毅的印象。法国人说着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浪漫情怀。民族精神是艺术文化传承的精髓,而非表面化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设计中注入民族灵魂,作品才能更具生命力。当贝律铭先生接到设计多哈伊斯兰教的博物馆时,这是他曾经从事过的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必须去把握伊斯兰建筑的精髓。他从读《古兰经》开始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寻找灵魂精髓。

最后逐渐接近了“真相”,并相信他找到了他一直所要寻找的。在采访中先生也开诚布公地谈到:“我很熟悉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并认为它代表着伊斯兰艺术的顶峰,但是我错了,它太豪华太华美了,如果一个人说寻找到了伊斯兰建的核心,难道它不是应该位于沙漠上,设计庄重而简洁,阳光使形式复苏吗?”

最后的建筑建在人工岛上,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而变换着容颜,宛如缓缓向我们走来的蒙面伊斯兰少女。

设计的民族性不在于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民族元素,最主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艺术是否表达反映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不简简单单是把古代的东西摆在现代的设计中就是所谓的具有民族性设计。比如在家中的桌子上放一个俑,我们现在当它是摆设,当时唐朝可不是做摆设,俑是放在墓里面陪葬的,不是欣赏的。当京剧脸谱画到蒙娜丽莎的脸上时,我们也会感到无比嘲讽。当代设计师都在寻找注入作品中的灵魂,在弥补十年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断代。所以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创新者和设计者挺起中国设计的脊梁。洛可可的创始人贾伟,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基于东方的文化元素和设计风格,做有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获得红点大奖的“上上签”牙签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设计从中国的祈福文化中得到灵感,是一个很中国式的精神产品。造型上皇帝祈福的天坛和官帽上的造型相结合。文化就是一套价值观,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怎样入世,怎样出世。中国人重人际关系,就是从五伦里面走出来的。“上上签”正体现了这种人际关系,当在酒桌上吃完饭,像递烟一样递上一根牙签,并说上一句升官发财上上签。

外国人从来不谈中国设计,外国人给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和标签是“制造”。负面标签是“模仿”。“高山流水”的香台设计,打破了这一思想。此香台是为了拉近中国人与山水的情怀。中国人和西方人理解的‘强大’有本质的不同,美国人理解的强大是变形金刚、超人、原子弹、悍马车等人造物,中国人理解的强大是大山、大河、海洋、风暴等自然力。“高山流水”香台,记录香烟的流淌,表达以小见大的东方美学,以小景观看大山水、大世界、大气象,体现动静和意境之美。

在这个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的大环境下,我们既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提炼、解读中国,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又要在民族间艺术交流中保持清醒,西方各种艺术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济世良药。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现在影视作品中,西方宫廷服饰对当代影视造型师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遵循史实外,还把现代眼光和西方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服装语言。

我们总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建立中国品牌就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更强势的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来唤醒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结。最终唤起东方美学,唤起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唤起一个时代对自己文化的觉醒。要综合运用经济、艺术、人文、科技各方面的手段,让设计成为立体的,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时代。当下,“古”与“今”同聚一堂,庆祝这久违的艺术盛宴。

参考文献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2

一、中国梦是中国理想的通俗表达

第一,中国梦是对当今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通俗表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对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完成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发展的这一长远目标有过不尽相同的表述。党的十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后小康时代中国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三步走”战略: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对整个21世纪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简洁而通俗的表达。

第二,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通俗表达。党的十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方式亟须转变、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等新的形势,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外部环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备受国内外关注。同志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就是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全面回应,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具体体现。

第三,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通俗表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丰富的经济社会发展内涵,还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确立我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二、中国梦的精髓是中国精神

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奇迹已是客观事实。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可以包括很多、很丰富的内容,也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内核则是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3

1.文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文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极其深远且范围广泛。从宏观角度去看,主要包括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是指区域环境、历史背景、气候变化、社会发展水平等诸方面对工业设计的影响。精神方面是指风土人情、政治文化、内在修养等诸方面对工业设计的影响,这一系列文化方面的差异不仅会促使工业设计的风格与形式发生变化,而且会促使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评判标准产生差异,进而推动工业设计的思维、风格、造型等方面出现迥异,当然以物质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民族精神等也对工业设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愈来愈多,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要想在国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及时的把握国际文化的方向与潮流,将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既能拥有稳固的国内需求,同时还要很好的顺应国际需求。

2.工业设计对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设计对文化所产生的价值与影响越来越得以显现,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从本质上分析,工业设计作品的色彩、风格、造型、材料以及流派等是文化的一种折射与反映。优秀的工业设计不仅能让人们耳目一新,更能美化人类的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的构建。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宗旨即是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人类生活方式。工业设计将人类的创新性思维融合在了设计产品之中,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提高人类在物质方面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物质方面的生活则正是文化的核心载体。精神文化最终体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之中,换而言之,工业设计在创造物质财富与生活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创造着全新的文明与文化。

3.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现状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累积而成的能够反映各个民族风格与特征的一种文明形式,其实民族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的综合性体现。在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文化层次的应用,无论是材料方面的筛选还是颜色的择取等,都是设计产品是否迎合人们需求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社会、技术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设计依然处在模仿的阶段。所以,处理好文化元素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工业设计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与开发已经建立,但从实际发展情况去看,针对工业设计观念方面的规划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多数设计者的知识储备与设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工业设计的水平,尤其是面对当前各种产品的国际化激烈竞争,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要想在国际工业设计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就必须大力开拓设计的创新性发展。因为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的优秀设计思想,潜心挖掘我国文化的内在精髓,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与养分,推动国外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风格与理念,促进我国的工业设计产品走向全世界。

二、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1.汲取文化思想精髓完善工业设计理念

产品的根基即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而我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程,其文化思想精髓博大精深。如果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工业设计之中,将会有力的推动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例如,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仁、义、礼、忠、孝等思想,道家主张的“逍遥齐物、顺应天道”等思想,佛学倡导的“慈悲为怀”等思想。深入探究华夏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有助于工业设计更为丰富的向前发展。然而,辩证性的汲取国外文化的思想精髓,不仅会拓展我国工业设计产品的发展空间,更能彰显其包容性、兼容性与多元性,比如,西方文化中的“大胆、开放、夸张”等文化思想可以为我国工业设计所用,注重国内外文化的有机统一,推动我国工业设计走的更高、更远。

2.采用图形符丰富工业设计产品的外观

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将工业设计产品的功能与特征相结合,更为深入的提炼出符合产品本身的文化与内容精髓,进而开展设计创作。从设计产品的外观来讲,需要在了解与掌握民族文化内在意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加以运用并深入挖掘,并使之与产品的各种外部元素相融合,这样既能增加设计产品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兼具时代潮流感。例如,我国白酒的高端产品“水井坊”的包装设计,其不仅选用了国人深爱的“红色”,而且采用了“狮子”形象,非常巧妙的将现代风格与古典风格柔和在了一起,使得产品的外部包装设计十分喜气、典雅、高贵且不失时尚,尤其是地球仪状的酒瓶设计,更是彰显出了“水井坊”走向国际市场的辉煌之路,这一产品的图形符号设计极具代表性的意义。

3.利用生态绿色观提升工业设计的健康和谐发展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4

关键词:中国元素;民族文化;动画创作

1 “中国元素”的来源及特点

(1)来源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在长达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它同样包括经过历史洗礼与革新的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庞大的内容以及多样的形态,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华诗词、中国戏曲、汉子汉语、民间工艺等等。所谓的“中国元素”就是在汲取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形象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精神,以及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动画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门类,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而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又来自于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国早期的动画《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民众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猪八戒吃西瓜》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民间剪纸的艺术文化元素、《山水情》和《小蝌蚪找妈妈》具有着鲜明的水墨画风格、《骄傲的将军》在角色设计上运用了我国民间年画中门神的造型元素、还有《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等著名的中国动画都是来自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从各方各面都体现着中国的民族特征和精神特质。

(2)“中国元素”的特点。“中国元素”处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过程。民族文化处在当今世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可避免的需要信息资源共享,将民族的与世界的文化有机结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寻求一个既能保持本民族文化个性,又能海纳百川,借鉴他国文化精华,囊括世界文化共性的折中点。中国的民族文化,想要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传播本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扩大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就必须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敞开胸怀,取他国文化精髓,去外来文化糟粕,既保持本民族独立性,又融入世界文化共性,在逐步探索中始终本着创新精神,才能使本民族文化获得发展和进步。

“中国元素”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中国的动画创作要真正具有民族文化特质,除了在造型、服饰、题材、场景、镜头、光影、构图、声音等外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更重要的是在叙事、表达观念、传递思想、抒感、塑造人物性格和传达价值观等内在方面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这种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使“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显像的视觉元素,而是从故事架构到主题思想的表达,完整地诠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文化内核。中国的动画创作向来都较多的立足于中国传统元素,体现“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八十年代的优秀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就是取材于一句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部经典动画短片无论在视觉元素上,还是在寓意内涵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将“中国元素”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集于一身,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中国元素”具有时代性。历史的沿革与时代的发展使动画创作中所说的“中国元素”的广度与深度更加宽泛了,它不仅是指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也包括了中国近代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民族文化元素。动画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也就更加的多元化了,我们在创作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要素,更要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我国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古今结合,创作出更适合现代人观赏的优秀动画作品。

2 “中国元素”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1)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存在着单纯追求外在造型上的“形似”,而忽视了精神内涵上的“神似”。当前的国产动画片虽然已经意识到应该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寻求出路。但这些动画片大多都只是从外在的表现形式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各式各样的水墨、剪纸、壁画纹饰、戏曲元素、年画窗花等民族元素出现在动画造型与场景设计的表象中,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意境和浓郁的思想情怀却没有显现出来。国产动画片依旧停滞于低龄的受众定位,主题过于说教,内容上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2)缺乏创新精神,动画创作中原创能力匮乏,刻意模仿国外动画的形式而忽视了本国动画风格的塑造。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涌现出了大量的动画作品,并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对我国动画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动画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创作模式影响下,开始效仿和抄袭,角色塑造单薄僵硬、缺乏性格特征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内容形式简单重复、缺乏创造力和表现力,最重要的是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缺乏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

3 如何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合理运用“中国元素”

(1)演绎民族文化的形象符号的同时注重精神内涵和人文思想的诠释。中国的民族艺术文化给动画创作提供了庞大的素材宝库,是动画灵感的来源。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视觉造型符号,更为关键的是透过这些形象符号,去更深层次地体现和发掘民族精神特质和内涵。“中国元素”是一个处在时代背景下的系统化的整体,若想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充分传播民族文化,就不能只在造型风格、人物形象等表面上过分注重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不断丰富、发展和进步的,它是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动画创作既要符合民族精神特征,又要结合时代特性,既要在形式上传承民族的艺术风格,更要在内涵上发扬民族文化。优秀的动画作品往往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

(2)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用“中国元素”构建本国动画鲜明的民族风格。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动画创作的灵魂,我国早期的优秀动画作品就是在吸取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既保持“中国元素”的独立性又发挥了创新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当今的中国动画虽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我国的动画人并没有失去发展动画产业的信心,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发展道路显然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理想途径,国内的动画市场需要本国自己的动画产品,一味地引进国外动画无法使国内市场真正的繁荣起来。发展和振兴本国的动画产业,不但要发挥“中国元素”的作用,更要发挥创造力,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形成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华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原川.中国元素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5

关键词: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课 题:本文系河南中医学院苗圃工程项目(项目编号:MP2014-62)研究成果。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指引时代精神发展方向,时代精神赋予民族精神发展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源泉,需要被发扬光大。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指导着中华文化的前进与发展方向。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培育中国精神为首要任务。

三、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高昂的中国精神,对于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精神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能使大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崇高的理想展望未来、用坚定的信念参与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为实现个人梦、民族梦而不懈奋斗。可见,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

2.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民族复兴的需求

民族复兴是我们立足世界的前提。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今是价值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民族的复兴绝不仅是GDP的增长,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国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需求。

四、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途径

1.以“知”为前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

(1)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对中外文化差异认识的不到位,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削弱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应以“知”为前提,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自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使之融入各类课程中。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熏陶、引导和锻造,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培育中国精神。

(2)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结合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身心特点,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诸如思想素材、价值理念等灵活运用,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以校园文化为基石,创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空语境下的魅力。让校园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认知基础上,用文化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高校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

(3)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指出,不忘本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积极因素创新发展,使之与时展相协调、与大学生科学价值体系建立相统一。所以,应通过现实及虚拟环境,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大学生会博采众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树立了文化创新意识,培育了中国精神。

2.以“行”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

(1)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传承中国精神。高校应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线上、线下资源,发挥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功效。开展相关的赏析、论坛、征文、故事演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使在“知”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行动指南的大学生们能有展示自我并引领朋辈的舞台,使他们身体力行,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通过开展班风及校风建设、社团活动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素质与中国精神培养双提升。

(2)发挥家教作用,培育中国精神。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与凝练,以孝为先、由孝而敬的家庭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魅力的体现。可见,家庭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基础和支撑。家庭教育是方式、更是艺术,通过开设家长课题,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培养新时代家教理念,来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把“孝亲”作为“行”的起点,培养“崇德”的思想,激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培养孩子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3)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培育中国精神。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就要投身于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为大学生搭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平台,使他们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社会调查,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文化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行列中去。通过志愿服务,接触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净化灵魂,为传承中国精神增添信心与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会把自身汲取的文化精髓弘扬到社会中,把中国精神的力量传递到实现民族复兴的队伍中。平台的搭建使社会正能量走进校园,社会的需求也会使大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样,高校思想传播、精神引领的作用会辐射到社会。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真正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地弘扬,中国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思宇.中国精神[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

[3]李大建.以文化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向[J].教育研究,2011(3).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6

1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 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2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中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3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

中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 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中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 继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中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中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和谐”发展中国古典舞原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中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3.4“融合”优秀的古典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