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民族文化研究

农民画民族文化研究

贵州巴江平坡农民画的内容和形式受当地苗族民俗民风的影响,承载着苗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体现了苗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立足家乡沃土,以古老的美术形式来表现当代的时尚民风,其作品已形成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一、创作源泉——苗族风俗

巴江平坡作为苗族人的世代聚居村寨,滋养了苗家人特有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这里的画家在对家乡不遗余力的描绘中,苗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风俗节日、文化信仰都被一一涂抹在画纸上。土地溪流及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他们最为亲切熟悉的家乡,土地的耕种、果枝的修剪是他们中最为熟练的劳动。因此他们的笔下,从土地的播种、插秧、割草、收获,到日常的河边背水、洗衣,都是画面中经常呈现的题材。苗族的民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农民画创作的丰富源泉。平坡村是苗族支系小花苗的聚居区域,这里蕴藏着深厚的苗族民俗文化,如斗牛、四月八、六月六、杀鱼节等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民族节日与活动,为巴江平坡农民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巴江平坡农民画是苗族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其绘画作品自由,变形,奔放,夸张,色彩艳丽,土中见雅,集刺绣蜡染剪纸等民间艺术为一体,其作品大部分表达的是苗族的历史或文化信仰,或是农民自身的喜怒哀乐。这些民间画家把最朴实的场景无拘无束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一种自然、纯真、率真并带有泥土气息的绘画风貌,体现了苗族劳动人民特有的民族特色。巴江平坡农民画始终立足于民族艺术,在绘画手法上吸取了苗族蜡染、刺绣剪纸等艺术特点,在题材上涉猎苗族民间的故事、习俗等创作出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农民画家兰有江创作的《挑水》,是典型的巴江平坡农民画代表作。兰有江创作的农民画《欢庆》,整体风格质朴简单,拥有鲜明的苗族特色。该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推崇,构图形式质朴简单,色彩鲜艳,视觉效果明亮夺目,给人一种健康积极、质朴向上的生活气息。兰有江的作品充满了质朴的本真特色,生活氛围浓郁,乡土气息浓厚。又如农民画作品《插秧》,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主题作为的创作内容,滋养着农民群众的情怀,这类作品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农民在观赏农民画作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实现情感共鸣。承袭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用绘画记录苗族历史和当代生活,是苗族图案文化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形式。在没有文字的苗族历史长河中,苗族图案以服饰作为载体,发挥着标志、象征、指意和抒情的功能。平坡《得魵嘚涡》的制作来自苗族服饰图案,主要由苗族女子学习、绘制而成。她们白天干活晚上画画,自娱自乐,将生活的喜怒哀乐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有趣的是当地农民讲述他们画画由来,他们所使用到的装饰花纹,原本就是用来画在衣物之上刺绣的。制作衣服时,因为需要大量的花纹样式,有手巧的绣娘画好精美的花纹样子沿村贩卖,有些人购买回来后挂在家里装饰,因此慢慢变成大家都热爱的一种新的形式——绘画。

二、巴江平坡农民画中的民族美术

巴江平坡农民画是把现实美与理想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意境欢快,造型夸张大胆,构想奇特,神态生动注重表现意境的神态,画面反映的是画家的感情。农民画的色彩艳丽、对比明显、搭配和谐,积极向上,使农民画的空间更加广阔,艺术美术发展方向更加灵活。没有受到传统艺术审美的限制,具有更加强烈的开放性、象征性与自由性。另外,农民画始终继承着当地苗族艺术特色与民间艺术的精髓,通过对日常生活、习作的感受来传递自身的情感。虽然画作造型并不精致,创作手法简单,但所表达的情感却真实自然。因而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率真。农民画在民族艺术中最舒适的形态是那种不过于逼真但却与创作者的创作理念相贴切的景象。将情感与思维作为桥梁来表达意象。农民画作为画的意象,通常是对描绘事物或事件进行特征性挖掘,再通过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虽然农民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是农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没有深刻寓意与现实意义,但创作者的色彩选择、线条描绘、图案创作等方面的处理,能够给人一种接地气的美感。农民画艺术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传统民族特色的重要展现。农民画涵盖了民族的时速理念,对民俗活动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记载。如贵州巴江平坡农民画的创作者长期在农村生活生产,在创作农民画时自然流露真实情感。以特色鲜明、情感浓烈风格,与众不同的构图,夸张的形象,强烈的色彩来展现农村现实生活,农村气息十分厚重,地域特色鲜明。巴江平坡农民画的画面中,与土地有关的故事是出现最为频繁的情节,这些故事往往发生在田间溪边或农家小院,主人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田间的翻地、播种、除草、收获,溪边的捕鱼、洗衣,院子里孩童嬉闹,这是巴江平坡的画家最为熟悉的生活,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土地情怀,一一被描绘于画纸上,表现出对这片土地上最为质朴生活的无限热爱。《收稻谷》(图1)表现了贵州苗族支系小花苗在秋天丰收的景象,体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吃喜酒》(图2)表现了贵州苗族地区多彩的民族节日,苗寨吃喜酒的热闹场景,表现了农民幸福的生活。《苗家姑娘出嫁》表现了贵州苗族地区嫁女儿的风俗习惯。苗族风俗是当地民众口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农民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巴江平坡农民画已尽力突破民间美术固定的原有程式和传统语言,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张扬,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

三、贵州苗族农民画中的艺术价值

巴江平坡农民画凭借原生的苗族艺术画苗族风俗,原生之物,自然山水,表现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农民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反璞归真,表现原生态,形成了构思质朴新颖,构图充实丰满,线纹夸张多变,色彩浓烈明快,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笔触和色彩,表达乡愁眷恋,赞美田园生活,展现民族文化的丰收的喜悦和感动。巴江平坡农民画的意境中对苗族生活的细致描绘,对苗族人民理想、情感、追求等方面的细腻刻画,进一步推动了巴江平坡农民画的审美水平。从丰富农民画的创作内容到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巴江平坡农民画通过绘画艺术真实表现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对苗族同胞质朴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进行了描绘,同时还关注场景的建设与时代特征的展现,以表达出苗族传统民俗特色以及新时代苗族人民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变,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农民画中蕴藏的农民精神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其拥有自成一派的审美传统,一旦表现出来会令世人震惊。这一现象也源于农民画创作时的鲜明特色,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息,对农民的真实劳作、生活进行了描绘,传递了农民群众质朴的生活希望。农民画拥有着丰富的生命活力,因此必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巴江平坡农民画正以多彩的绘画语言来歌颂生活、赞扬勤劳,始终传递着积极生活、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结语

在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背景下,巴江平坡农民画更加灵活、更加充分地运用了苗族传统民俗文化,选择了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与色彩,结合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真情实感地展现了农村的质朴美好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传递了自信、积极、乐观、永不服输的态度,创作出有温度、有感染力、情感丰富的绘画作品,通过多彩的农民画来展现深厚的苗族文化,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坚守精神文化阵地,以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慧中.略论平坡苗族农民画的审美意识及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3):86-88.

[2]张明学,罗思.三江风光好侗寨风俗淳——广西三江侗族农民画中的地域民俗文化[J].中国民族教育,2014,(011):57-60.

[3]张亚洲.浅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研究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3):58-59.

作者:张路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