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论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学到基本的社会规范,还可以从父母、长辈那里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面临中考及其他各种考试的压力,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几乎为零,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独立与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及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steinberg(1993)曾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国内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性格入手,探寻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1]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扩大

国内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对象从最初的学龄前儿童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各类群体成员,填补了我国某一年龄段或特殊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空白。张春兴指出教养是指后天环境中学到的经验。儿童从家庭步入学校,到小学、中学、大学中去学习和生活,其周围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在影响他们的发展。

2.关注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家庭的气氛、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等都成为研究者对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重点。

彭文涛(2007)《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来说,父亲的教养方式对男生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等消极维度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3.多学科参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

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事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影响进行了纵深的研究。如曹蓉(2009)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研究表明,正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负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有显著负相关。林春湖、刘满芬等人(2010)从医学角度对服用盐酸曲马多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盐酸曲马多滥用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父母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就高,总体幸福感就强;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的幸福感则弱。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家庭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初中生面对精彩的世界,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多了,自尊心及竞争意识更强了,但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了,可能出现无法正视和同学的矛盾,甚至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面对以升学为目的的考试,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国内学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程度都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较高的期望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分苛求,就会导致初中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自责、焦虑、逆反和担心,这就直接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初中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至少为8小时,以中考为指挥棒,主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成为现在初中生在学校的目标。只有孩子上了重点高中,才能上大学,这样孩子才叫人才。在21世纪的今天,初中生似乎又回到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时代,在升学率的要求下,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校模拟、月考、期中、摸底、期末等高频的考试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紧跟考试后的是排名、按名次编排班级,在一些学校出现的“火箭班”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3.自身影响因素

初中生的性别等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原因。女孩在10.5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到12岁时达到高峰,13~13.5岁回落到较慢水平;男孩13岁时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14岁达到高峰,16岁回落到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与青春发育加速期同时开始的是生殖系统的发育,我国的初中生多处在这一年龄阶段,身体发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让女生产生比较消极的身体意象,男生在外形上接近成人,但心理发展上却未表现出成熟。心理的幼稚与生理的成熟相矛盾,追求自我的独立与对父母、他人的依赖的矛盾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及解决途径的探索

谢蓓芳等人(2008)研究表明,因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别人处,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又严重病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未能享受安全、温暖、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涂敏霞(2006)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53,朋辈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94,学校支持(教师情绪支持)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是0.256,相对来说,家庭支持的影响水平较高。

众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1.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言行是对父母言行的投射,父母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使正处在身心发展关健时期的初中生能把父母作为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遇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体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时有情感上的依赖感,他们可以和父母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指导。而不是背离父母,害怕父母是知道他们“秘密”的人。在父母与初中生平等交流的同时,更应该尊重自我意识渐渐增强的初中生。父母在和孩子民主交流的过程中,把中国传统父母命令式的语气换成讨论、交流式的语气以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这会对孩子性格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父母应该和初中生一起成长

很多初中生的父母觉得孩子在小时候吃饱、穿暖的满足感没有了,他们对父母的要求更多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势必要求父母能跟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样父母才是真正从“身”、“心”上对子女关心、照顾。如果学校能为初一、初二、初三年段学生家长分别设立父母的成长课堂,针对每一年段、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指导,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有指导教师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父母才能真正随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中国目前关注教育中忽视的一个方面。

3.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社区中,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健康知识等的宣传随处可见,这些宣传中如果能再增添家庭教育这一特色,让所有的父母与子女在他们生活的小环境就可以得到“心”的知识储备,或是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设立专栏,为一些初中生父母提供教育指导,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会让孩子独立、乐观、自信地站在社会面前。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2011年初,我无意在武汉的家长―学生平台网中看到一个很抢眼的帖子,是一个初中妈妈说她孩子的同学怀孕了,但不敢告诉任何人,包括她自己的母亲,不知该怎么办。我跟踪该帖看了许多家长的回复,有一半家长认为是该生的家长失职,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有效的“女生教育”。这当中也有少数家长把责任怪罪于学校,说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性知识的讲解和教育。其实学校有生理卫生课,但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有关性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是跳过该章节,完全不予理睬。联想到现今频发的对学生犯事件,其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我们的性教育确实处于一种落后状态,不能不是重要甚至主要的原因。于是,我就萌发了对现在的初中生做一个关于性知识健康的心理调查的想法,有根据地反映“当事人”的情况,为校园心理安全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些许第一手材料。

【调查过程】

2011年暑假,收集资料。我主要看了《青春期健康》《今日中学生》《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同学》《青春男女生》以及《社区医学杂志》等报纸杂志,对目前中学生的性认识有一个初步的理性了解。

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利用一亲戚关系,去了汉南军山的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了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根据权威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中30%是性犯罪。而且主要分布于性教育落后封闭的农村地区。

2012年春节期间,我对三种人做了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是初中男生、初中女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由于时间及人脉资源关系有限,我对男女生一共做了100份问卷。我利用某一学校开家长会的机会,为50名家长也做了关于性知识教育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的统计结果(注:表(1)有多选题,表(2)有漏填或不填者,故百分数不能归1)基本符合我对目前中国初中生性知识了解的预想。

【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首先看出,学校教育并没有成为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学生回答自己的性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且老师在性知识的教育上也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其次也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掌握性知识影响也不是很大。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性教育的起点,然而事实上回答性知识来自父母的百分数很小,平均不到13%。由此可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并没有担当起性教育的重任。而回答性知识从朋友或网络、影视录像、报纸杂志中而来的百分率相当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家庭中父母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但大多数人对这个角色茫然不知所措,学校也难以有所作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对性知识又非常渴望,加之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于是网络等相关媒体成了他们获得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他们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性知识又不是完全健康正确的,有的甚至完全错误,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表(2)反映出我们青少年的发育年龄有早熟趋势。据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2009金赛儿童成长发育学术论坛”透露,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3.3岁。其中在9岁之前发育的属于早熟现象。可喜的是绝大多数女生的经期是比较有规律的,但令我们思考的一点是:为什么大多数女生经期心情紧张烦躁,我想除了由于生理本身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外,也不能排除目前学生学业负担重给他们增加了心理负担的可能性。生理上发育的提前,就应该有配套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青春期的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是盲目无知的,他们需要性知识的引路人。

表(3)显示,很多家长认识到与自己青少年时期相比,现在的孩子性成熟确实提前了。虽然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男女生交往是可以理解的,但让我非常意外的是:仍然有22.7%的家长不赞同孩子与异往。绝大多数家长对初中生谈恋爱持反对态度,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早恋。相反,也有一点让我感到极其意外:婚前在父亲组中居然有31.8%的可以理解率。还有可喜的发现,在妈妈组里又36.7% 赞成在社区安放自动售货机,也有22.7%的家长认为这会诱导青少年发生。父亲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性知识家庭教育。虽说母亲对孩子的性知识教育率比较高,但仍然有4.6%的家庭没有给予孩子任何的性知识帮助。我想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性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讲解和沟通。其实,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需要性知识的引导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思想和个人知识有限等因素,家庭的性教育开展得并不理想。

【建议和期望】

1.让性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沐浴阳光。学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不要走形式,这种图形式的做法会导致性健康教育空洞而无实效,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诸多活动之中。可以采取渗透于相关课程和独立设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结合课堂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专家报告、社会调查、影视录像、知识竞赛、专题班会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网络咨询、热线答疑、书信咨询等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在青春期遇到的性困惑难题,排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增进他们身心健康。

2.家长做好性健康教育的启航人。家庭是孩子们生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位老师。性教育的起点在家庭, 家长应承担起性启蒙和道德情感培养的重任,他们在孩子的性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及身边的故事,现身说法、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加强自身性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充分意识到性知识健康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注每个青春期孩子所需要的性知识,及时恰当地做好孩子的性导航,让孩子平稳健康幸福度过青春期。

3.社会媒体及咨询机构共同参与。社会媒体也要担负起性知识健康教育的责任。初中生喜爱看的杂志《少男少女》《中学生》《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可以多刊登一些有关性知识的文章。电视节目和广播电台节目或电脑网络、加上社区宣传橱窗等多种途径,采用中学生们喜欢的并易于接受的艺术和研讨等形式,进行科学的、健康的情爱观、婚恋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同时, 积极建立与扶植有关的咨询机构,比如社区青春期咨询热线等,为中学生们提供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网络负面影响;对策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

1.1.1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1.1.2开展认识网络传媒的课余活动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认识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2家长的引导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问题上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意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学校方面

2.1.1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安全、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与信息的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2.1.2对初中生访问的网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充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2.1.3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关于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

3.1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意力的活动

3.1.1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3.1.2积极组织并开展对网络的讨论活动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认识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与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明,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与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结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通力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就一定能引导初中生摆脱网络传媒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祖国的花朵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学;人文关怀;学生管理;人格

一、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必需元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家长、社会乃至老师承担着巨大责任。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像住在温室里一样,见不得任何风雨,受不了任何挫折,父母也过度地溺爱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意志薄弱,自我、任性又自大,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疯狂、不计后果的行为。为了不让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家长、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培养形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对孩子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贡献。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会让家庭更加美满。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塑造一个个栋梁之才的良好开端。

2.培养一个健康乐观的初中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师,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性格养成、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人类的文化传承就是在这样一代一代的教育中延续下去的。所以,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名教师缺失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在教育的工作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性格养成。

二、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分析

初中教学中,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1)出现这种现象,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性格分不开。对于广大的人民教师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对于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部分人民教师在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这种原因造成的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最广泛存在的。(2)学校的原因,与教师的原因类似,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种原因所造成的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后果也比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后果要严重。(3)社会上存在的过度依赖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的标准的不正风气,也是造成初中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的重要原因。社会中这股风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到家长,家长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老师的标准,而忽略老师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后一环一环地又影响到学校,再反馈到社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初中管理中对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

加强初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1)对于学校的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政策,学校的政策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学校的政策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所以学校的教学政策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单一地偏向学生的成绩,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注重学校层面的人文关怀。(2)要从教师的个人观念和素质中,加强人文关怀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一线,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要让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摒弃成绩是最主要的目标的不正确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加强初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3)学校应组织家长会,仔细而耐心地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改变固有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学校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教学管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原因复杂,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雅.拉萨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研究[D].大学,2015.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学生体质;现状;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1.017

1 对初三学生体质状况的测试和分析

本测试的对象:在我校(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阳光初中)抽出300人,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测试的方法: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来进行测试。聘请有关部门的专家主试,对我校学生进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测试,并对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学生体质状况及提高学生体质的相关对策。

学生的体质状况:我校学生的跑步测试总体合格率是97.0%,女生800米跑测试合格率是98.5%,男生1000米跑测试合格率是96.5%。与2011年全国初三学生的跑步合格率状况做了比较,下表为2011年全国初三学生的跑步合格率状况:

通过分析得出,我校学生的跑步合格率和全国相比要高,这说明我校的学生体质合格率较高。利用我校学生的跑步合格率和众多的数据资料得出了现下学生的体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学生体质的相关对策。

2 学生体质状况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

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存在,致使很多的学生都生活在封闭或者是半封闭学校中。家长们为了孩子们可以专心学习,很少让孩子们做家务,很少让孩子们承担生活方面的一些负担,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的体质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以后的生活、学习、成长。通过对学生的体质状况做了大量的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存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的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核心,长辈们都会围着孩子转,父母不让孩子们做家务,不让他们有过重的体力劳动,哪怕就是锻炼也不行,这就是当今家庭对孩子们关爱的现状,不论是衣、食、行、住都做到了无微不至。学生们放学时家长都会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帮拿书包。这些家庭因素的存在,都会使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对学生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更甚,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

2.2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应试教育现象严重,许多的学生生活方式单一,生活方式封闭。家长为了尽可能地让孩子专心读书,不让接触外面的世界,造成孩子严重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伴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历高、工作好,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也是学校所渴望的。

2.3当今社会的饮食因素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高营养、多热量。父母在对待孩子们的饮食时,总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父母们有时会不科学、不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饮食,造成孩子们厌食偏食,这也导致孩子们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孩子们发胖,有的甚至过于肥胖,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体质。

2.4众多的社会因素对学生体制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家一子,独生子女现象严重,这也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群体对孩子们的过度关爱,造成孩子们的体能素质严重下降,现在和以前的学生们相比,当今学生的体质都有较大的下降。

3 提高学生体质的对策

3.1深入强化学生对提高体质的认识

强化学生对提高体质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体育锻炼中去。学生们不断地吸收科学的健身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另外,学校还必须不断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置身于体育环境中去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良益之处,把体育锻炼意识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去,把体育锻炼意识渗透到每位学生的意识中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整深刻地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把体育锻炼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

3.2加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身心并入。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必须要在教学全过程中注意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3.3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创新体育课内容

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法,在注重每个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每个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的基本技能都可以得到增加,让学生的健身效果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来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的体育项目,不断地改善学生们的心肺健康,全面有效地提高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强品质。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体育锻炼兴趣,多选择学生所喜爱并可以延续到未来自己成年可以继续进行的锻炼项目。新兴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开展,是当前初中生体育课程和教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走的必经之路。

3.4父母科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体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们会学习父母的良好习惯,也会效仿父母的不良习惯,在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上亦是如此。老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说明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家长要科学合理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健康,让家长以身作则,给学生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向学生家长宣传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是载物之舟、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只有孩子们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加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要争取家长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大力支持、大力配合,不断加强家长、老师与学生三者的沟通,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

3.5科学的体育锻炼还要结合合理的膳食习惯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的体重严重超标,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学生营养过量、缺乏锻炼所造成的,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养成良好的科学体育锻炼习惯和合理的膳食习惯对学生体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机能;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体重失衡,还可以控制学生的体质,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初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情;自我调控;和谐

在电视剧《樱桃》中,艾村留守儿童李歪脖子的孙子李岩,发自内心的一番哭诉,撕心裂肺的一声“妈妈”,震撼了观众,使大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农村的学生怎么了?孩子们渴望的母爱在哪里?每一个人民教师,都会不由得陷入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之中。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谋生手段发生深刻的变化,很多像李岩父母那样的农民弃农经商,进城务工,开办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儿童文学家汤素兰在提案中说:“从一定程度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5800万留守儿童的童年幸福为代价的。”不错,许多家庭往往成人在外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有的家庭虽然父母在家,但因为忙于生计,往往顾不了孩子,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小孩子在祖辈面前得到的往往是溺爱而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为谋生致富将孩子的家庭教育放在一边。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农村孩子心理健康严重失调。

从学生自身来讲,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据调查,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自私、自卑、偏激、冷漠、孤独、嫉妒、逆反心理等。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农村的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而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一些教育工作者在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往往采取不恰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强化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亲情需求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通过宣传使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首先,提高沟通频率,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其次,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二、帮助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1.学校方面。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偏移情况,加强心理教育,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成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使他们能适应学校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

2.学生方面。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对心理问题自我调控,认识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出现反常行为就要及时的疏导。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监督,在学习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懒惰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以良好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发展乐观的态度,培养良好的情趣。

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