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1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的方法将英语和武术的内在联系起来,进行关于如何借用英语来提高青少年武术套路教学质量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英语和青少年武术的内在结合阐述、结合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得出理论方法来指导武术套路教学实践。

关键词:武术 英语 教学

一、研究目标

(一)通过查阅文献,对英语与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得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和武术套路教学该怎么结合。

(二)在弄清了英语和武术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英语和武术套路结合的作用,以及英语与武术结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形成英语和武术结合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将英语与武术套路结合来提升学员对武术动作的认知

武术套路是一种注重动静疾徐、刚柔相济、节奏分明、一般由十几个、几十个单势动作有机的组成,动作的起伏和路线方向变化也繁多,要求各异的武术形式。我们理应对武术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将英语和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合适的武术专有的英语词汇和武术套路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新概念的认知。

(二)英语与武术套路的联系

1.英语具有的独特本质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列宁),“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斯大林),“语言是什么?就是我们嘴里说的话”(吕叔湘)。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凡具有这种工具特点都是语言,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支乐曲、甚至是一个简单的“SOS”符号,都是语言。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上通用的官方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武术套路具有的独特本质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础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式的传统体育。它有提高身体素质、健身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等作用。武术套路是由连串的技术动作按实战中的攻防作用组成的一整套动作.每个动作中都包含着方向路线、劲力方法、停歇顿挫等要素。

3.英语和武术的内在结合

在进行武术套路练习时,利用课间日休息时间,或课后对课程小结的时间进行武术英语术语的教授,使学生在真实情景的环境下对武术动作有一个新的认知,久而久之使学生可以记住术语。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学生的课堂行为与知识、情感、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将英语与武术结合对青少年武术套路教学的作用

1.配合武术专有英语词汇教学可使青少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时更有兴趣

孩子为什么学习英语?为了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适应应试教育?错!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采用英语专有词汇的教授,能让学生置身语境,寓教于乐。

2.配合英语武术专有词汇有利于青少年习武者对武术动作有新的认知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四)武术英语术语与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实际运用时注意的问题

1.根据武术套路的整体风格来选择相关的词汇

武术英语术语要与学生们所学的和正在学的武术套路的动作名称相配合,保持一致性。

2.根据武术动作的技击方法来选配相关的词汇

在武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上特征选用的合适的词汇配合技击方法,使之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诱导学生在习武的同时记住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

(五)武术英语术语的教授和武术套路教授相结合应该遵守的原则

1.正确性原则

武术英语术语的词汇应从武术专有名词的字典中而来,有效的结合武术套路教学,词从动作中而生,通过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英语的术语,并将所学的词汇再通过语言回到动作中。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保证词汇的正确性、准确性。

2.实用性、选择性原则

武术英语术语的词汇应配合武术套路的教学,要以学生们已学的和正在学的动作为依据,不要脱离现实。教学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武术英语专有词汇的兴趣。

3.连续、持久性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增加一些武术英语专有词汇的教学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使两者之间有效的衔接和结合,对于教学来说应是有力的帮助。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武术锻炼的队伍中来。寻找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将武术以独特的形式和面貌,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来振兴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

参考文献:

[1] 张久美.英语融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8(1):78-80.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2

一、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育实数框架的新标准。它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这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康育人的功能。由于中小学的体育课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按照这个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被划分为五个领域,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这5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不可能把这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可能理解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理论课、知识课来教育完成,它都是在身体活动课程当中来完成的。所以,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路和想法是很有好处的,在培养武术教师上武术课时,教什么内容,如何去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很多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接受武术套路的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内容非常丰富,按身体部位和练习形式可分为类:肩臂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和扑滚练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结束大学体育必修课以后,许多套路已不能再完整地练习,但所学基本功动作,如腿法练习种的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直摆性腿法,前蹬腿、弹腿、侧踹腿等屈伸性腿法,各种掌法、拳法、腾空动作以及发展柔韧相练习的各种压腿压肩和下腰等动作,学生多能很好的完成,也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抓好动作组合练习的教学

武术动作组合练习是指把几个基本动作有序地编排起来,遵循武术的基本要求,结合身、眼,手法、步法及精神进行练习。组合练习是套路练习的必要准备和过渡。武术套路是由多个组合按照套路的风格,特点有机编排而成的,组合练习掌握好了,进行套路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进行组合练习时,重点应放在动作规格、劲力协调、精神上,体现出武术的形神结合、内外合一、攻防兼备的技击特点。反复的组合练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既为套路练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又为学生日后的锻炼提供更多、更便利、更有效的锻炼方法。

四、完善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教学在运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每学期一般开设2~3个套路,学生在1~2年的必修课中应该学到8~12个套路,学生除了完成必须的学分之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和爱好,有目的地选择3~5个套路作为终身锻炼的手段。

武术套路按其功法可分为内家拳法和外家拳法,同时也有徒手、有器械,有长兵、有短兵,有单练、有对练,等等。课程设置上应全面一些,而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徒手的拳术套路比器械套路容易掌握,所以应先教徒手套路,以此来牢固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演练特点,才能教授有器械方法的器械套路。徒手套路练习是器械套路练习的基础。在进行徒手套路教学时,应注意:弄清套路中动作的方向、路线,使学生通过老师完整的套路示范、简明易懂的讲解,首先弄清方向和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掌握动作规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动作连贯一致,用力顺达。准确掌握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协调,达到内外合一。了解动作的技击作用,理解武术仰视无高的含义。反复练习,日臻完善,理解“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道理。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迁移规律 武术教学 应用

迁移规律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武术教学来说,常常会发现已经学习过的动作技能对于学习其他新的动作技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迁移规律的应用,使迁移规律能够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一、迁移规律简介

迁移规律是指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的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了正面和负面两个部分。如果已经学习过的新技能、动作、知识等对学习新的知识、动作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那么就认为这是正迁移,例如在学习了某种武术套路之后再学习其他的套路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容易,这就是正迁移的作用。如果已经学习过的新的知识、技能、动作等对学习新知识、动作会产生干扰和阻碍作用,那么就认为这种迁移是负面的。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迁移规律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避免负面作用的影响。

在武术教学中,动作技能所占的内容和比重比较大,而且武术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强。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迁移规律的正面作用,努力的提高教学的成果。迁移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对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的掌握,只有熟练了基本动作和基本功,才能对武术中的其他套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最终提高了武术教学的效果。

二、迁移规律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学生的武术基本功的联系。在迁移规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是大脑皮层所建立的相似联系,同时技能之间的共同特点是产生迁移的基本要素和来源。对于武术教学来说,要重视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这能够为进一步的学习比较复杂的武术套路提供有利的条件。对于武术学习来说,特别重视基本功的扎实和牢固,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在教学中要严格的遵循武术学习的规律,发挥迁移规律的正面作用。武术中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同时也是武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对于后期继续学习其他武术技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武术基本功中的基本动作,例如步法步型、手型以及腿法等,在套路中的学习中都贯穿在里面,而且基本动作中的组合也是套路中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好基本功,那么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不论套路动作怎么变化,学生再学习起来也非常的容易。

2.迁移是随着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的,因此在武术的教学中要讲究稳打稳扎稳进的方法,切不能一味的求快而忽略了对动作熟练程度和巩固的要求。特别是在教授每个武术动作的时候,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因为这些动作往往会对后期的其他动作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果学生学习得不够熟练,那么在后期的教学中,不仅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习也非常的吃力。正确的认识了迁移规律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的发挥其正面的效应。例如在套路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套路之后应当要进行测验后,根据学生对套路动作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个套路的学习。提高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不仅方便了学习新的武术动作,同时也巩固了已经学习的武术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研究和发现某些动作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终使学生能够在新的动作和已经学习过的动作之间产生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武术的态度。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辈武术大家在教授和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武术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在武术的练习中不怕苦、不怕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武术练习中,对于发挥迁移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也非常的强,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成果。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往往对武术学习有着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特别是怀着急于求成的想法,当发现在练习的过程中和其原来的想法不同的时候,往往就抱着敷衍的态度,这对于武术的教学和学习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也不能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

三、结束语

武术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存在着共同点和独特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迁移规律的影响。特别是要发挥迁移规律的正面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的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切忌一味求快,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春岭,王彤.相似性与武术教学[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90-92,96.

[2]王龙飞,姚远.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反思[J].第一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2010,04(03):7-8.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学;问题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由来已久,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已把武术列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2005年4月2日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从新学期开始,体育课适当增加武术内容。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再次强化了武术课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必须性。然而,目前的中小学武术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6.7%,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5.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68%。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却只有32%,[1]因此,学校武术无论是从宏观上的教育思路、理论,还是具体的教材、教法等教学方面都存在众多的问题,简单的概括起来是“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中具体的教材、教法、教师的基本问题。

1.关于“教什么”的问题:中学武术教材的选用原则及内容设置

1.1 武术教材的选用原则

在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用上,应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继承,主要指的是对传统武术内容的重视和发扬。传统武术是先辈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其中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2]与现代竞技武术相比,传统武术最接近武术的本来面貌,而现代学校武术教材中几乎没有传统拳术,这使得中学武术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单一,既不利于学校武术的开展也非常不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

另外,教学中尤其需要遵循“打练结合”的原则,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最大特征既是技击功能。然而现实教学中,往往对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讲解不足,以至于使得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足,致使武术真正沦为不实用的“花拳绣腿”、“舞术”。针对这一情况,“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解、示范,对动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攻防含义,劲力使用方法,节奏变化差异,强调动作的速度与力度,使学生理解动作方法的技击含义,以利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武术每个招式的攻防意义”。[3]

1.2 武术教材内容的设置

当前中学武术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既是教材内容的陈旧,武术套路教材还局限于几十年前的几个老套路,例如少年拳、初级三路、二十四式太极拳等规定教材。长久以来教材的陈旧、不更新,不能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加上新兴体育项目如跆拳道、空手道等流行运动项目的冲击,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武术的地位。

因此,针对武术教材内容的陈旧现象,中学武术教学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大胆吸收借鉴中有益的内容,对所教武术套路进行创新。武术教学中不能仅限于教授规定套路,应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实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散打技术、擒拿格斗、防卫术等项目。将武术教材进行适当分配成套路欣赏、综合搏击、套路创编等模块。

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将武术课的内容多样化,武术课的组成版块不仅限于套路,而是由套路、散打基本技术(腿法、拳法、摔法)版块、擒拿格斗版块组成,甚至可以涉猎一些跆拳道的技术技法,让学生了解各种技击术的特点,并加以对比区别。这样的版块设置使得武术课的内容更充实多样,避免了套路教学的枯燥。

另一方面是对武术课的创新,适当加入学生自主的创造,根据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审美或者是攻防含义的理解对武术套路某些动作进行改造。如将套路创编成武术操、搏击操、现代武舞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还是承袭传统的“口传身授,一招一式”的模式化教学,从而降低了中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趣,从而保证武术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4]

2.关于“怎么教”的问题:中学武术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

2.1 学习兴趣的调动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对待学生都要真挚而热诚,不能言语冷、淡态度冷漠。此外,除了教师自身的因素,还可以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改良,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利用电化教学组织教学班级观看名家武练教学片,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名家示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萌动求知、求学的欲望。为进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2.2 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可否认,相对于球类、舞蹈等体育项目,武术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差,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如果再不注重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重复练习,则会使得教学效果再打折扣。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运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与比赛法等常用教学方法外还应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注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结合武术运动攻防实用性的特点,可以借鉴此种教学方法设置模拟场景,例如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怎样进行正当防卫、练习挣脱与反击,寓教学于具体场景。

另外,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新奇,持久注意力差的身心特点,要特别倡导直观教学法中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选择高水平运动员示范录像进行观摩教学;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激发对武术的兴趣,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让学生观赏各类武术比赛录像,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直观教学法的重要手段,示范(电教化演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了完整的动作形象、结构、路线、劲力、气势等。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体系。在多媒体教学示范过程中必须也注意示范的方法、示范面和示范速度等。示范方法可分为整套动作演示和分段示范,以及单个动作示范。新授教材宜正面常速示范和背面慢速示范相结合,分解教学以后进行完整教学时再进行示范,教学时发现学生因概念不清动作错误时再进行示范。示范的速度则应依据动作的复杂程度而定。

3.关于“谁来教”的问题:中学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传授技能的主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学校武术,归根到底要靠在校的广大体育教师和武术专业人员,提高师资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保证。然而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却是,专业武术教师缺乏,多数学校的武术课是由田径、篮球等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一项调查显示:“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67.2%,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3.5%”。[5]分析其原因,一是高校武术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二是武术运动自身专业特点,对于教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武术运动习练门槛高、习练年限长,其他专业体育教师很难胜任。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以为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提供机会到高校短期进修,或者到体委、体校拜师“学艺”,并进行考核,督促其钻研业务,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以此缓解武术教师短缺问题。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意识”,必须建立起“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意识。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更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关照学生。[6]在中学校武术课程的教学中,加大教学的情感投入,对技能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用自己的一片真情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要肯定他们的长处,不要流露出急躁不耐烦的情绪,并保持教学激情,以满腔热情感染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共创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极其重要的一点既是对于武术教师的“师德”建设。良好的“师德”是作为教师的首要前提,武术专业教师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更要遵从“武德”的行为规范,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自身思想意识中有悖于师德、武德规范的念头,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把职业道德由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情感、意志、信念,进而转化成为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3):209-210.

[2]王岗.中华武术:一个被忽略的活态文化传统[J].搏击·武术科学,2007(8):1.

[3]徐吉原,赵兵.中学武术套路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运动,2012,1:34,123.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5

一、营造气氛,培养攻防意识

先“玩”后“练”,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技术教学和情感体验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习武的目的,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武术的攻防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如弓步冲拳教学中,老师首先提出问题“有人对面向自己打来一拳如何应付?”老师简单讲授后,接下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战演习,体验攻防的含义。经过一定时间练习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析总结,讲解其攻防内涵,并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如何应付临场复杂情况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时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对抗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逐渐体会武术的攻防特性从而产生学习武术技术的欲望。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创造课堂教学氛围

1、通过形象,建立概念。在教学讲解时,形象化讲解是小学生武术教学的生命,讲解动作时需要形象化,而组织练习时也需要形象。一般武术的教学都比较乏味,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要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注意讲解的形象化、趣味化。武术中的术语较复杂,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将术语和动作名称形象化、趣味化,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每一个动作取一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名字。

2、善用口诀,增强信心。讲解时还可以使用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象张弓,别晃动”,也可以用"弓步弓步象跑步,后腿伸直前腿弯"等口诀进行教学。让学生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

3、动作分解,掌握要领。教学中教师常将武术的动作技术分解,但教师应在动作分化期时,强调动作的劲力、精神风格。在练习中,教师逐渐强调在冲拳、推掌、顶肘等动作时,要运用“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演练武术时,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精神风格的培养贯穿每个动作,这样动作演练才有气魄,才能达到练习武术的目的。

4、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武术套路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很多,首先动作多、方向多变、动作复杂、比较难记、各类套路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各异等等,给学生学习和掌握套路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在武术教学实践课中应注重直观形象的演示,多以示范领做为主,身教重于言教,正确的示范领做,不仅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领做动作时,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静止到运动,由慢到快,由单个到连续,由浅到深的原则。

5、故事教学,感受乐趣。以故事为主线条贯穿武术技术技能的教学,也就是设置情景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少年长拳",就可以用古代英雄人物岳飞为原型,在教学中穿插若干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武术中主动的接受武术动作及增进历史知识,更能使小学生在历史人物的熏陶下培养形成一定的良好道德意识。

三、结合实战进行教学,积累经验

武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的攻防技击性,这是武术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特性。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武术套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入学校后,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怕人们好勇斗狠,怕出现伤害事故),学校武术教学背离了武术的本质特性,舍弃了散打的内容,只进行套路的教学。由于强调“舞”而不是突出“武”,套路教学也只是一些体操式的武术动作,和实战技法完全脱离。武术教学的简单化、样板化失去了武术的“内涵”。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校武术称为“花架子”,学校武术很难和功夫画等号,严重挫伤了学生们习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失去了对武术那份特有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注重结合实战技法。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套路教学时注重结合实战技法。教学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用力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大胆增加散打的内容。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散打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运动形式,是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把散打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尤其是完成套路教学以后,专门进行散打技术的教学,等学生经过练习掌握后,安排一些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这样,通过散打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仅会掌握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领,增进对武术运动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反思,展望未来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武术 高职高专 武术教学

前 言:武术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高的文化负载量。如何把这一宝贵财富保留下来使之源源流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进行教学和普及。在当代高职高专教学实践中,它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技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的体育文化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本人通过武术在当今的高职高专教学中存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略抒浅见如下。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职高专武术教学著作和论文,了解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发展特点及现状,为高职高专武术教学提出改革意见奠定理论基础。

1.2 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的说明高职高专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 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高职高专武术赛调查问卷。针对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学生及相关专家、学者发放问卷,为论证高职高专武术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提供实证。

2 结果分析

2.1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反映。就其文化内涵而言,武术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因而,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

武术是一项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体现了武术是一种“技”、“艺”、“术”的文化,是围绕”武”而发展的特定技艺和技能。随着武术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它的领域已经涉及到教育、文艺等方面。它要求练习者不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形势下,通过武术的练习,可增强人体自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高效率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武术在追求形体、姿态、动作的同时,特别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即在套路演练的技术上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武术演练中表现出来的强烈动感、均衡的态势、恰当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深蕴的意境,无一不给人们以强烈的美感。武术演练的风格和技击特性在“神”“气”“韵”的联系巧妙的表现出来于虚实结合,实中求虚的美学特征。武术的技术动作在表现技术攻防含意时是以一种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威武而不野蛮,委婉而不失刚健.柔和而不显松懈,给人一种含蓄而又生动的武术技艺之美感,也就是刚柔相济的审美体验。

武术可以强身键体,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武术除了对人体自身具有健身、自卫、医疗、保健等功效外,还具有娱乐、消遣、表演、社交等社会功效,起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

2.2武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高职高专则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已成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发挥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 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普遍存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 而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武术不需要较大的场地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应充分地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在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武术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广泛社会价值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健康文明的锻炼方式,更是一项很好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大学生选择武术作为健身之道,有利于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拼搏精神的意识培养,有利于爱国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高专加强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加深对武术运动的健身养身内涵的理解,使武术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职高专这一群体中得以更广泛的发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高职高专开展武术教学,提高了人类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推进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了正确体态,塑造了健美体形,焕发了青春活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能力。通过表演、比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以及高职高专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 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了民族的艺术与文化,因而武术已成为高职高专不可缺少的教学课程。

2.3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武术作为一门国粹,在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更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各类高职高专在体育教学中将武术列入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效,而且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理应在高职高专中受到重视。但由于武术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解,影响学生对武术课学习的兴趣,制约了武术教学的效果。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得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就这方面的主要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2.3.1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低

高职高专学生对体育课中武术项目的认识水平较低,通过对300名选修武术的大学生(男196名、女104名)和400名非选修武术的大学生(男284名、女116名)采取问卷调查。

如(表一)

表一 选修课学生和非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概念的认识的统计表

武术的概念选修课学生非选修课学生

武术就是套路48.7%(252人)61.5%(492人)

武术就是技击17.7%(106人)14.0%(112人)

武术包括套路和技击33.6%(201人)24.5%(196人)

中华武术虽说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从调查的大学生结果看,他们对武术运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关心也不够, 尤其是把武术理解为套路的学生占比重最大,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武术是套路和技击的结合。这说明传统的武术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对武术课认识水平不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由此我们应该加强武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知道武术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武术文化,使武术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职高专这一群体中得以更广泛的发扬。

2.3.2武术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套路与技击是中华武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先有技击后有套路,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编排成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仿攻防组合动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而技击是把套路中的攻防动作拆解开来,因时因地灵活运用。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套路和技击是处于交叉的关系,套路和技击都有武术的属性———动作的攻防特征,但各自也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技击重实用,以克敌至胜为目的;而套路重动作的艺术性,以表现高、难、美、新为最高追求。

我们在当前的高职高专课中,往往把套路和技击二者选其一而丢弃另一方;或者重套路、轻技击;要不就是忽略了武术运动的属性———攻防特征。根据人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攻防特征,学生便丧失了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2.3.3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每年从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人才十分有限,能在教学第一线上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随着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迅速普及,和师资极度缺乏形成极大的矛盾,于是大量非专业武术教师补充进来,但是其自身水平并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据了解,高等院校90%的体育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多数是通过普修课学到的武术技能;多数学校在上课前由一名武术技能相对较好的教师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能者为师;虽然有少数的武术专业教师,但是兼职情况严重,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这也是学生对武术越来越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

3 高职高专开展武术课的对策

3.1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

在学生选课前或者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大力宣传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可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网络等,使每位学生真正了解武术的历史特点和作用,了解习武的意义。教师宣传时要全面、合理,要在全面宣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有不同的重心倾斜,比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宣传时要侧重于攻防实用性,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宣传时要侧重武术“强身健体,终身锻炼”的功能。在加强对武术作用舆论宣传的同时,体育老师还应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宣传武术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的结果就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身心需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样武术课的教学就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质量也就会相应的提高。

3.2优化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行组合式教学模式。

武术运动的内容由由套路和技击组成的,在设置武术课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强调技击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顺序;由于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所以武术课堂教学应把技击和套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进程中二者所占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顺序安排,也就是让技击在教学进程中所占百分比由大变小,而套路百分比则由小变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理解武术运动,再过渡到对武术运动健与美的追求。

3.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武术业务水平与能力,直接决定武术教学质量。要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武术教学活动, 前提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师资力量做后盾,这样才能拓展武术教学的渠道。所以提高高职高专武术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对于高职高专来说,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建立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其成为体育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第二,配备更多的武术专业教师,发挥他们武术教学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武术发展的主力军。第三, 从管理上积极推行岗位津贴制度、教师聘任制等人事改革措施,积极推动高职高专体育。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手段上要创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迎合时代的需求。教师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加强学习,注重交流与沟通,拓宽知识面。此外,学生选项的多样化,要求教师专业面要宽,至少要能带两种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方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由于扩招引起的高水平体育教师不足和青年教师居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通过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的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

结论: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反映。为了进一步让武术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高等学府的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武术是一项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第二,优化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行组合式教学模式。武术可以强身键体,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武术除了对人体自身具有健身、自卫、医疗、保健等功效外,还具有娱乐、消遣、表演、社交等社会功效,起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高职高专则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第三,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展望新世纪,高职高专开展武术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未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高职高专体育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武术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并用科学原理与方法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提高。让武术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高等学府的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王新雷.对大学生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

[2]刘 鲲.探讨高校的武术教学[J].池州师专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