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例6篇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9-02

在世界现有的人力资源情况下,雇员开发正在成为区别比较成功的企业与不太成功的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托罗拉、丰田及其他以技术为中心的制造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领袖,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对雇员进行的积极而全面的培训。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有效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

如何确保企业的培训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关键在于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而且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着眼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培养员工具备企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国际与国内优秀企业在建立企业培训体系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而且效果明显。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企业引进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才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学校,在保证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能否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和理念前置到学校,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经验,在校内建立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

1 领导重视是职业素质教育长期开展的前提

企业的培训状况千差万别,有的企业重视培训,有的企业不重视培训,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企业领导人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的,充分体会到培训对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性的,企业的培训工作开展得都很好。而凡是真正开展员工培训的企业,员工普遍体现出比较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化素质。例如IBM公司、施乐公司、德克萨斯设备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将其雇员工资总额的5%―10%用于雇员培训活动。

同样,作为高职院校,校长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学校是否能长期真正的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在办学之初就提出“要文凭,更要本事;有文化,更有成熟”的办学理念,在此期间,要求学生树立“文凭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本事是当今社会的铁饭碗”,“人品是立足社会之本”的观念。为了树立良好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曾为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规定“考试违纪一次就开除学籍”。2002年学院借鉴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核心思想之一――“从做中学”又进一步提出“Learning for work and learning in work”的培养理念,要求各专业充分调研岗位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为此,学院尝试了一系列职业素质教育方式及方法,如构建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研发与管理机构,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选择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引进人力资源业界人士参与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等方法。学生良好就业形式表明我院职业素质教育成绩显著。

2 机构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前提,是首先开展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这是企业能否有效开展员工培训的基础保障。

企业的专职培训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 ②培训中心;③培训部;④人力资源部下设培训主管。

虽然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担负着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管理工作,当然,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领悟与专业素质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

作为高职院校,同样需要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的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

职业素质教育中心,作为学校的专门职业素质教育的研发与管理部门,全面承担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发、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发及建设、培养计划的制订、素质教育教材的编写、教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各系各专业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等工作。

职业素质教育中心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全部由具备丰富的企业员工培训经验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经验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人员组成。

3 建设立体多层次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培训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工作纷繁庞杂,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专业人员以及受训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完成。

企业的培训虽然有专职培训管理机构,但绝不是所有的培训都由他们来实施,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的培训活动是由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独立开展的,培训管理机构主要发挥的是组织与指导作用。

系主任作为本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随时要考虑如何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本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本系专业特点与岗位对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本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辅导员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培养人,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以班级管理、集体活动等为依托提前将企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活动中。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责任人,同样也担负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责任,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而课堂是专业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习惯,如果专业教师能够从职业化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传递相应的职业心态、职业规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学生最容易接受,所以,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最佳训练场所。

学校后勤人员,包括门卫、宿舍管理员、餐厅工作人员等等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化意识、言行、着装,同样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素质的感受。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果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职业化的素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化的生活氛围,这同样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而且是身边的教育。

4 开展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职业化培训

企业的培训工作中,各级管理者对所属员工的日常影响和辅导是关键的一环,如果只靠专业培训师对员工的培训,而不注重管理人员自身组织的培养,往往会造成什么样的领导带着一群什么样的兵,培训也就变得没有作用了。所以企业在为员工培训的同时,更加强对管理者的培养。

对学校的学生而言,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可能与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所以每一位教职员工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只有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率先具有职业化素质,才能够真正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针对学校的全体管理者、全体教师、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分别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化培训,有阶段性的系统提升,职业化素质不是几堂课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而且培训后配合相应的管理规范与制度,保证学以致用,引导与管控相结合。

5 针对性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的分析

培训与教育方面的主要挑战是了解需求。开展培训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需要进行什么培训。企业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前,首先要充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要明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需要他具备哪些素质,然后再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目标,这样保证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培养。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首先充分了解订单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企业对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既有统一,又有特性,所以围绕企业的针对性素质要求,具体设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与企业的对接,同时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6 全面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企业的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视帮助员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大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和潜力的发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终生职业能力,它应该是贯穿学生一生的生涯教育,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走出校门步入职业生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要指导学生结合个人职业倾向性和自身特点,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职业素质及技能的要求,初步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学生校期间的学习计划与提高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辅导员要适时的帮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的修订学习计划,这样学生的个人追求与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相呼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确保职业素质教育效果。

7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企业培训的一大特色是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充分考虑调动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培训效果,比如角色扮演、体验式培训、案例研讨等等,深受员工的喜欢。

学校在职业素质教育中,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岗位实习、角色扮演、现场参观、拓展训练等等,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

许多工作都是由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步骤组成的,那么最好是一步一步地来教。这种逐步渐进的过程被称做工作指导培训。它包括依照适当的逻辑顺序列出某项工作中必需的所有步骤,同时,还要在每个步骤旁列出相应的“要点”。

我们在实训教学上借鉴企业的工作指导培训方法,从布置任务到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同时强调与每个步骤对应的学习要点、训练目的及要求,然后教师在课上检查并指导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8 重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评估与完善

在受训者完成其培训计划后,应对该培训计划进行评价,看计划目标完成得如何。例如,你的受训人是不是学到了他们可以学到得那么多东西?是否有更好的培训方法?这些都是通过对你的培训效果进行适当评价能够回答的一些问题。企业培训的最后一环是培训效果评估与完善,在每一次培训后,都要进行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找到培训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和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保证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及时评估和完善,本身素质教育就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短期内想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所以长期坚持效果跟踪评估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研究人员的专著研发,通过预订单培养的企业人士的长期合作与交流,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能够在开放的系统中不断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3.

[2]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5.

[3] 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8.

[4] 彭建峰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底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59.

[5]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3.

[6] 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40.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2

关键词:培训;高素质人才;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高素质的人才是推进企业跨越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培训实质上是对员工实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再教育,对提高员工素质,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企业早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企业培训的意义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技能、标准、信息、信念传递及管理训诫行为,在企业中员工实施技能培训,可有效地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可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面对动态的环境,企业想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变化以跟上时展的脚步,但多数的人都存在着惰性心理,不愿以发生变化,而通过开展培训可帮助员工适应变化,同时促使员工对自身进行变革,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稳定人力资源,减少用人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花费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使员工感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和自身价值的肯定,可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员工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技能培训、观念培训等综合培训将可为企业打造一支技术熟练、学习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人才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人才是社会第一生产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各类专业经济管理人才作后盾,社会实践证明,只有拥有高素质人才企业才能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企业中人才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代表着企业的潜在发展水平,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又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

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本措施之一,企业培训更具针对性的特点,使其不仅能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可利用培训将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意识中,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发掘出企业人才的潜能,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同时可培养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留住人才。企业通过开展培训还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认真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培训高素质人才的策略

培训对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企业人才观念较为落后,对人才的管理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难以培养员工的忠诚感、开展的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培训内容枯燥、培训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高素质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培训的有效性。针对企业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企业人才培训的实效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1、树立科学人才培训理念

企业实施人才培训时应首先树立起科学的培训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企业用人思想,在进行员工培训理念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要站在员工的角度,以人性化的服务思想,让企业员工更多的感受到培训所带来的效益。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员工的职业生涯,依据员工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培训方案,从而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发展是有科学规划的。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的方式,获得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各类员工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培训中,要积极增加员工的参与力度,并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到员工的不同需求,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2、丰富培训内容,确定科学培训方法

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员工的培训需求后,企业就必须结合特定的培训对象,分析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培训内容,从众多的培训方法中筛选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在进行培训内容的确定过程中,既要做到全面、广泛,又要做到突出重点和有针对性,让有着不同需求的员工,都能够从培训中有所收获。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企业要结合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挑选出合理的培训方法,在进行培训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培训所需时间、经费、具体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法。因而,培训方法的选择,要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集中讨论、专题讲座之外,还可以采用社会调研、参观学习、考察、讨论等多种方式。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中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兼顾到成人教育的实际特点,加强和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性地位,以显现出培训的实用性。

3、构建合理有效培训评估体系

人才培训活动评估是了解培训活动是否达到了既定培训目标,取得了怎样的培训效果,并分析培训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据。培训评估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评估和责任评估两大方面。绩效评估的对象是培训成果,是为了了解员工的学习效果及对企业的贡献。而责任评估的对象是具体的培训部门或培训者,是为了获得关于培训工作的具体的实施情况。培训者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和方式,对于在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受培训者的初始水平、个体性差异等加以归纳和总结,以便于以后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实施。通过对于培训活动的评估,能够很好的了解培训活动的得与失,切实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结语:

培训对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发挥员工潜能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人才培训是企业打造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企业应当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人才培训水平,从而切实提高人才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作者单位:义煤集团洛阳公司)

参考文献:

[1]祁巍.对培养企业人才的探讨[J].商情,2013,(7):102.

[2]常妙.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2):52.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3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

1.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对员工培训越充分,企业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 保持生命力。

3.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

1. 知识培训

知识培训是员工素质得到持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员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本领域中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2.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环节,知识只有转化成技能,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3. 心理素质培训

心理素质培训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员工只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但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有可能不是财富, 而是损失。而高素质员工即使暂时在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不足,也会为实现目标而主动、有效地学习和提升自我,从而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企业员工培训的类型

归纳起来,企业培训主要有在岗培训、脱产培训、部门互动培训、岗位复训等。

1. 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一是根据新的技术和职业发展要求来调整、提高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二是满足在岗员工掌握更高技能的要求,培训内容主要是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

2. 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进行脱产学习。培训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设计、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以及向先进企业取经学习等。

3. 部门互动式培训

部门互动培训是指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配到部门相关人员,让其各自进行学习。此种培训所产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既可促使大家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培训内容精要, 又可提高授课者的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还可通过讨论阐述不同观点,帮助大家共同理解,从而使所有参与者获得提高。

四、企业员工培训的途径、方法

1. 要有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应结合其优势资源、员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所需的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以达到培训目的。

(1)把握好培训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是指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计划;前瞻性是指企业培训不仅要满足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长远发展;针对性是指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2)员工要广泛地参与。企业应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员工都纳入到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接受培训。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

(3)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 为以后的培训奠定基础。

2. 要处理好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方案。世界上很多成功的组织或企业都比较注重发现、组织和运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通过学习创造、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1)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应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紧密联系。将在岗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

(2)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培训方法与技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并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4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方法

企业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升的重要主体,但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培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做好这些工作,企业必须把握以下关键点: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因材施教,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知道企业管理者素质的现有情况、明确企业现在及未来对企业管理者素质的要求,就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的评价中心,也是一种评价方法的探索。

2、企业培训机构的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的长处在于对企业的熟悉和了解,有利于提高企业培训的有效性,在这一点上,麦当劳、IBM、海尔等企业的企业大学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因企业的力量有限,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的建立一定要整合外部资源,与相应的大学、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3、训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企业在管理者培训前不仅对每个管理者个人有针对性,同样应与企业的管理需求相结合。企业必须将管理体系建设、人员培养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培训后的实效能体现在工作中。

4、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形成长效机制。人类跨入信息社会后,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巧。对一个组织而言。必须有效地建立成学习型的组织,让组织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学习,提升组织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的长效方式。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方式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也不是先天具有的,主要得依靠后天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在企业管理者人才梯队建设、接班人的培养上,企业均需高度关注企业管理者素质提高问题。目前,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途径有:

1、工作中提升。企业为了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地对管理者在工作安排方面进行特别处理。比如通过岗位轮流,了解其它部门的运作,拓宽视野;通过较高职务的方式,提高其处理问题的思维高度;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验和提高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在工作中提升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IBM公司就有一个“长板凳计划”,为管理者和重要岗位人员都设置后备人才。对这些人员都制定有详细的培训计划,特别是工作中的提升方面的内容。

2、集中式教学。将管理者送入较长期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样方式比较常见的有:企业的内部大学、培训中心;外部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的MBA、EMBA教育等。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在于系统化、规范化。特别适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理论修养。

3、短期培训。由企业组织的较短期的、专题性的培训,要求企业管理者参加,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比如营销培训、财务培训、决策能力培训、具体管理工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等。短期培训针对性非常强,是及时“充电”的有效方法。

4、教育后的支持、巩固。管理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后,回到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环境、缺乏管理上的其它支持,管理者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教育前的状况,管理水平无法真正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企业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管理者的培训教育必须有的放矢,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二是企业管理者施展管理才能提供空间。

5、企业管理者自我修养。企业的培训教育不是万能。基本素质、基本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大都得依靠自己。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首先就得从修身开始,最后才能平天下。企业管理者提高个人素质方面,也必须从修身开始,从做人开始,不断加强道德方面、业务方面的修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1.优秀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2.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3.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哪些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培训体系,培训考核评估,培训需求分析,体验式培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以其市场适应能力强,产业转换灵活、方便等经营特点,成为我国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中小企业因长期体制的痼疾及经营资源限制,已无法保证其在高科技时代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因而,中小企业要想摆脱困境,进行“二次创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要把提高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作为打败竞争对手的条件。

一、员工培训的涵义及内容

(一)员工培训的涵义

员工培训就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1]中小企业规模小,大部分产业生产季节性、周期性强,员工流动大。因员工流动而产生的新、老员工更替、缺失,常常给企业生产带来不确定因素,在对补充岗位的新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存留的老员工的培训更不能忽视。笔者把员工培训界定为:企业创造一个环境,使不同层次员工,不同时期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学习和获得特定的与企业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此涵义便于扭转人们由于过时了的培训观念所带来的培训操作上的失误,便于提高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系统化模式设计的重视。[2]

(二)员工培训的内容

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与企业员工个人绩效努力程度密不可分。而影响员工绩效努力实现的因素,也正是企业需要对员工培训的内容。因此,一个企业完整的员工培训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三个方面。

企业应该通过知识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让员工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如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状况,规章制度等,以使员工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3]企业通过技能培训,使员工掌握完成职务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机器设备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技能,谈判与沟通技能等,并进一步培养、开发员工潜力,为企业储备战略人才,使企业永远充满竞争活力。态度直接反映员工对工作认识的程度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员工态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甚大。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训需求分析,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职务的热爱。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滞后,员工层次参差不齐,对员工的培训应全面而系统,尤其是员工态度技能培训一直要成为企业培训强调的重点。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53.58%的企业对员工开展了岗前集中培训,有44.14%是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培训员工,只有2.28%的企业采取了专业培训的方式。[4]即使部分企业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但培训时间也非常短,而且缺乏规范性。但另一方面,调查发现,事实上有 76.7%的企业认为需要对员工做企业发展战略、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究其原因,40.65%的企业是因为对培训人才没有信心,担心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29.33% 的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还有 25.21% 的企业是由于缺乏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另外19.55% 的企业是由于生产任务重,无法安排员工培训。[5]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重视培训,并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培训工作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差别较大。但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也有一定的共识:

第一,出于成本考虑,明知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培训需求分析,却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投入;

第二,对员工培训没有信心,担心培训后的人才流失;

第三,由于企业发展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训;

第四,目前还不知道培训什么和该如何培训。

三、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指导思想

由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对待培训的问题上有时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培训,而是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这样就使企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的定位不够明确。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某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对培训的定位不清,并不十分清楚公司人力资源的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的认为培训就是组织起来进行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工作,无法将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之中。[6]

2、忽视培训的潜在价值,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怎么写论文。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培训方面投入很少,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就以资金不足为理由减少培训基金或者干脆取消培训,更谈不上开发。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企业当然应该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益。[7]而实际上,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高素质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目前很多企业经营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培训,以至形成不培训-经营不好-更不培训-经营更不好的恶性循环。企业不进行培训,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就得不到提高,企业扭亏为盈也就不可能实现。[8]

3、员工对培训的价值认识不清。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员工自身素质不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培训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他们在培训开发过程往往中采取敷衍了事的手段,导致整个培训工作结束后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学到了什么,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9]

(二)培训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公司要做好广大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一定要使高素质的人员。而现在的中小企业当中的培训人员的素质却都不高,不能够适应越来越有挑战性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许多培训者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专业知识也不够全面和丰富,在培训中授课的方法也不够科学,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培训的效果。[10]

(三)忽视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组织中的主导力量,在组织中的一切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高层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把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当作一项关系组织命运、前途的战略性工作。许多中小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只对中层和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忽视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实际上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技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他们的培训比对一般员工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在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管理,营销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系统地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11]员工接受培训,素质越来越高,而管理者轻视自身的培训,管理观念和技能并没有提高,这就造成管理者与优秀员工之间的理念或技能冲突,员工的发展受到管理者的严重制约,对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与培训工作相关的激励和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领导者不敢花大力气进行培训,有的中小企业很重视员工的培训,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开发机会,然而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这让员工感到学习没有用处,最后甚至跳槽。而人才的高流动性使领导者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本来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之后反而跳槽。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不少企业有过这样的教训,一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素质,投入大量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另一方面这些员工却毫不领情,他们的素质提高了,反而另起炉灶或者跳槽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如果我培训他们就会离开去其他公司”,这样导致许多企业减少对培训的投入,影响企业的培训工作。[12]

(五)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还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很少有企业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进行的培训,仅仅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等等,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这样的培训意义无疑是很小的,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1、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首先要做好准确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摘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但现实却是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开发成果转化的因素。比如部门管理者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的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15]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正确认识培训的地位和潜在价值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的重要途径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明确应该怎样为企业有效地工作,很好的解决各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将逐步与世界先进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已被视为“向管理要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纽带。[16]因此,企业应该正确看待培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员工培训。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高素质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企业的培训工作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远着眼,重视员工的培训,通过高素质的培训,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和收益。

(二)努力提高培训人员自身的素质

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即“培训培训者”(training the trainer,TTT)。[17]培训培训者不仅仅限于专业培训人员,因为在许多公司中,直线经理人员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培训自己的下属,所以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培训者,不仅可以使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有了更好的了解,掌握培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而且对公司战略与全局规划有所了解,从而使战略性的培训与组织目标更为一致。

(三)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本企业的其他员工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的成效对企业的培训构成影响,高层管理者具有模范效应。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重视自身培训的思想观念,只有自身是水平提高,才能够管理好企业和员工,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督促建立管理层培训的有效制度,并定期进行管理者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企业管理氛围,任人为贤,这样企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凝聚力和创造性,以更好的速度和质量向前发展。[18]

(四)注重培训考核评估并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配套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切实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才能够减少员工的流失。管理者要明白,培训并不是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企业应该把培训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通过培训为企业的培养后续人才做准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机制,使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培训。[19]企业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并且把培训的考核情况作为选拔后续干部的依据之一。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打动和吸引员工,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形成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培训工作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发展。[20]

(五)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

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首先要做好准确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分析主要对环境,企业战略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竞争对手的状况,企业战略方向,技术方面,财务状况和人力资源方面,以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的研究,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定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人员分析主要是将员工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与期望值或应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并在培训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的加强他们欠缺的地方怎么写论文。其中包括个人考核绩效记录、员工的自我评价、知识技能测验和员工态度测量。[21]另外,培训结束后,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和鼓励培训成果的转化。同时,各部门领导要在资金和设备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员工在培训结束后的工作中提供用武之地,努力使员工的培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2]

(六)选择合理的受训对象和培训方法

首先,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培训对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的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再次,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式进行。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23]

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方法很多,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就是说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专业技能,从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获得任用、提职、晋级或增加报酬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4]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在新技术日新月异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真正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努力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方法,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组织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长久的竞争优势。

(七)注重体验式培训培训需求分析,让员工通过自己的体验整合自己的知识

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一种学习方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教学思想基础。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还鼓励教学信息的多方向流动,而不只是从老师到学习者的单向流动。可见,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反观体验式培训,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者以主体身份通过活动获得体验,还是培训的指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最终成果的形成培训需求分析,都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学习主体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25]体验式培训的团队交流与沟通、集体互助解决问题、把所得的体验和理论运用于实践元疑都反映了管理专业学习的三个特征。为了实现管理专业的学习目的,体验式培训的课程都是针对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的。它整合了企业管理的理论精华,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学习者在快乐的体验中领悟、检验并提升管理技能。体验式培训为学习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管理理论在现实的模拟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同时,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学习者也不断整合自己的知识,并迅速将其转化为行动。培训虽然没有直接给学习者灌输知识,但训练所引发的心灵感悟却让他们受用无穷。[26]

参考文献:

[1]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5)

[2]陈艺:企业培训方式的选择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5(3)

[3][21]欧阳洁:员工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安全,陈劲,沈敏跃:21世纪我国员工培训战略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12):51-54

[5]胡孝德,张力: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15-17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培训体系,培训考核评估,培训需求分析,体验式培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中小企业以其市场适应能力强,产业转换灵活、方便等经营特点,成为我国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中小企业因长期体制的痼疾及经营资源限制,已无法保证其在高科技时代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因而,中小企业要想摆脱困境,进行“二次创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要把提高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作为打败竞争对手的条件。

一、员工培训的涵义及内容

(一)员工培训的涵义

员工培训就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1]中小企业规模小,大部分产业生产季节性、周期性强,员工流动大。因员工流动而产生的新、老员工更替、缺失,常常给企业生产带来不确定因素,在对补充岗位的新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存留的老员工的培训更不能忽视。笔者把员工培训界定为:企业创造一个环境,使不同层次员工,不同时期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学习和获得特定的与企业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此涵义便于扭转人们由于过时了的培训观念所带来的培训操作上的失误,便于提高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系统化模式设计的重视。[2]

(二)员工培训的内容

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与企业员工个人绩效努力程度密不可分。而影响员工绩效努力实现的因素,也正是企业需要对员工培训的内容。因此,一个企业完整的员工培训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三个方面。

企业应该通过知识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让员工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如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状况,规章制度等,以使员工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3]企业通过技能培训,使员工掌握完成职务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机器设备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技能,谈判与沟通技能等,并进一步培养、开发员工潜力,为企业储备战略人才,使企业永远充满竞争活力。态度直接反映员工对工作认识的程度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员工态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甚大。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训需求分析,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职务的热爱。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滞后,员工层次参差不齐,对员工的培训应全面而系统,尤其是员工态度技能培训一直要成为企业培训强调的重点。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53.58%的企业对员工开展了岗前集中培训,有44.14%是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培训员工,只有2.28%的企业采取了专业培训的方式。[4]即使部分企业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但培训时间也非常短,而且缺乏规范性。但另一方面,调查发现,事实上有 76.7%的企业认为需要对员工做企业发展战略、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究其原因,40.65%的企业是因为对培训人才没有信心,担心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29.33% 的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还有 25.21% 的企业是由于缺乏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另外19.55% 的企业是由于生产任务重,无法安排员工培训。[5]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重视培训,并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培训工作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差别较大。但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也有一定的共识:

第一,出于成本考虑,明知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培训需求分析,却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投入;

第二,对员工培训没有信心,担心培训后的人才流失;

第三,由于企业发展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训;

第四,目前还不知道培训什么和该如何培训。

三、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指导思想

由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对待培训的问题上有时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培训,而是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这样就使企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的定位不够明确。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某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对培训的定位不清,并不十分清楚公司人力资源的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的认为培训就是组织起来进行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工作,无法将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之中。[6]

2、忽视培训的潜在价值,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怎么写论文。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培训方面投入很少,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就以资金不足为理由减少培训基金或者干脆取消培训,更谈不上开发。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企业当然应该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益。[7]而实际上,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高素质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目前很多企业经营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培训,以至形成不培训-经营不好-更不培训-经营更不好的恶性循环。企业不进行培训,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就得不到提高,企业扭亏为盈也就不可能实现。[8]

3、员工对培训的价值认识不清。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员工自身素质不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培训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他们在培训开发过程往往中采取敷衍了事的手段,导致整个培训工作结束后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学到了什么,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9]

(二)培训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公司要做好广大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一定要使高素质的人员。而现在的中小企业当中的培训人员的素质却都不高,不能够适应越来越有挑战性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许多培训者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专业知识也不够全面和丰富,在培训中授课的方法也不够科学,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培训的效果。[10]

(三)忽视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组织中的主导力量,在组织中的一切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高层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把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当作一项关系组织命运、前途的战略性工作。许多中小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只对中层和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忽视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实际上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技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他们的培训比对一般员工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在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管理,营销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系统地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11]员工接受培训,素质越来越高,而管理者轻视自身的培训,管理观念和技能并没有提高,这就造成管理者与优秀员工之间的理念或技能冲突,员工的发展受到管理者的严重制约,对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与培训工作相关的激励和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领导者不敢花大力气进行培训,有的中小企业很重视员工的培训,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开发机会,然而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这让员工感到学习没有用处,最后甚至跳槽。而人才的高流动性使领导者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本来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之后反而跳槽。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不少企业有过这样的教训,一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素质,投入大量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另一方面这些员工却毫不领情,他们的素质提高了,反而另起炉灶或者跳槽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如果我培训他们就会离开去其他公司”,这样导致许多企业减少对培训的投入,影响企业的培训工作。[12]

(五)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还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很少有企业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进行的培训,仅仅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等等,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这样的培训意义无疑是很小的,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1、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首先要做好准确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摘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但现实却是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开发成果转化的因素。比如部门管理者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的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15]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正确认识培训的地位和潜在价值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的重要途径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明确应该怎样为企业有效地工作,很好的解决各职能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将逐步与世界先进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已被视为“向管理要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更被视为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纽带。[16]因此,企业应该正确看待培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员工培训。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高素质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企业的培训工作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远着眼,重视员工的培训,通过高素质的培训,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和收益。

(二)努力提高培训人员自身的素质

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即“培训培训者”(training the trainer,TTT)。[17]培训培训者不仅仅限于专业培训人员,因为在许多公司中,直线经理人员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培训自己的下属,所以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培训者,不仅可以使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有了更好的了解,掌握培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而且对公司战略与全局规划有所了解,从而使战略性的培训与组织目标更为一致。

(三)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本企业的其他员工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的成效对企业的培训构成影响,高层管理者具有模范效应。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重视自身培训的思想观念,只有自身是水平提高,才能够管理好企业和员工,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督促建立管理层培训的有效制度,并定期进行管理者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企业管理氛围,任人为贤,这样企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凝聚力和创造性,以更好的速度和质量向前发展。[18]

(四)注重培训考核评估并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配套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切实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才能够减少员工的流失。管理者要明白,培训并不是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企业应该把培训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通过培训为企业的培养后续人才做准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机制,使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培训。[19]企业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并且把培训的考核情况作为选拔后续干部的依据之一。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打动和吸引员工,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形成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培训工作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发展。[20]

(五)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

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首先要做好准确详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分析主要对环境,企业战略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竞争对手的状况,企业战略方向,技术方面,财务状况和人力资源方面,以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的研究,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定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人员分析主要是将员工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与期望值或应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并在培训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的加强他们欠缺的地方怎么写论文。其中包括个人考核绩效记录、员工的自我评价、知识技能测验和员工态度测量。[21]另外,培训结束后,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和鼓励培训成果的转化。同时,各部门领导要在资金和设备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员工在培训结束后的工作中提供用武之地,努力使员工的培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2]

(六)选择合理的受训对象和培训方法

首先,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培训对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的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再次,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式进行。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23]

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方法很多,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就是说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专业技能,从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获得任用、提职、晋级或增加报酬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4]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在新技术日新月异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真正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努力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方法,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组织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长久的竞争优势。

(七)注重体验式培训培训需求分析,让员工通过自己的体验整合自己的知识

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一种学习方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教学思想基础。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还鼓励教学信息的多方向流动,而不只是从老师到学习者的单向流动。可见,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反观体验式培训,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者以主体身份通过活动获得体验,还是培训的指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最终成果的形成培训需求分析,都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学习主体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25]体验式培训的团队交流与沟通、集体互助解决问题、把所得的体验和理论运用于实践元疑都反映了管理专业学习的三个特征。为了实现管理专业的学习目的,体验式培训的课程都是针对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的。它整合了企业管理的理论精华,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学习者在快乐的体验中领悟、检验并提升管理技能。体验式培训为学习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管理理论在现实的模拟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同时,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学习者也不断整合自己的知识,并迅速将其转化为行动。培训虽然没有直接给学习者灌输知识,但训练所引发的心灵感悟却让他们受用无穷。[26]

参考文献

[1]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5)

[2]陈艺:企业培训方式的选择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5(3)

[3][21]欧阳洁:员工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安全,陈劲,沈敏跃:21世纪我国员工培训战略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