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例6篇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1

关键词 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分类号 B844.1

1 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对于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1~4],包括提高有效的创造动机、获得专门化的创造技术、群体互动进行有效的创造建构、创设最佳的创造氛围和文化、发展职业经验中的辨别和创新、进行增强创造力的训练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对个体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5~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上。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开设创造力训练活动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包括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检核表法、语词联想、侧向思维训练法等具体的形式。Torrance在早期的研究中[11]回顾了142个这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的103个用了托伦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作为评价标准,涉及训练评估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几个维度。结果显示72%的整体项目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其中创造性问题解决训练和生成性思维训练显示最为成功。Rose和Lin进行了涉及创造力训练的定量元分析研究[12],他把46个满足标准的研究纳入到元分析中,结果表明创造力训练效果具有0.64的内部效度,但这些训练离开学校,是否具有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的一些实验研究[8~10]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最后都得出创造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分数,训练导致了创造力提高的结论。

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的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6]:“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根据Baer的这一思想,创造力的训练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特定方法的效果。如果培养观念生成技能是提高其创造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应以提高观念生成的头脑风暴法训练为主;如果强制联想训练的效应较为明显,则训练应以其为主;如果情感、心境等是训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则需要强调在项目训练中改善心境因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率,避免盲目,对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和疯狂,都严禁评判和嘲笑。其核心是自由联想、生成较多的创造性观念。强制联想法主要是一种有条框限制的强制思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新奇的设计方案。两种训练方式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又有实质性的不同[13]。本研究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4、5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的学生95名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后20%的学生95名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6人,低分组被试84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等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14],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4~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5~0.87;同时效标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9~0.81。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语言创造力等。由于标题并不能直接归为创造性思维的维度,且在本研究的训练中并没有针对语言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2.3研究程序

2.3.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为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组被试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两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3.2实验设计

采用2(创造力水平:高、低)×3(训练方法:控制、头脑风暴、强制联想)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2.3.3训练教学

根据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的特点及训练要求,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的影响,两种方法在编排中尽可能选取一样或相近的材料,但由于各训练法自身的特点,并不苛求完全一致。但同样训练方法的两个实验组,则全部要求一致。训练教师选自同一年级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培训后在每次课的前一天再集中讨论,做到统一上课内容和方式,尽量控制教师差异的影响。实验组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进行45分钟的创造思维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连续训练5周。

2.3.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期间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详情见表1。

2.3.5结果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条件下(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方面,开放性维度,F(2,164)=20.87,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3.76,p<0.05,两个维度上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0.70,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1.38,p>0.05,独创性维度,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分析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1.27,p<0.01;流畅性维度上,F(1,164)=5.94,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变通性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维度上,F(2,164)=15.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上,F(2,164)=0.79,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0.35,p>0.05;独创性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进一步做了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11.50,p<0.001,表明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4 讨论

4.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两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训练组。但是在进行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发现。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通过训练在创造力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这个组的学生训练后创造思维的思路更加开阔,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方面表现更为详尽,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较为精细的修饰。也就是说,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讲,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头脑风暴训练在其创造力的部分维度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和Clapham进行的大学生的研究[5]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他采用创造力综合训练和单独的观念生成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结果观念生成的训练和更全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是相同的。本研究的结论也较好地支持了Baer提出的存在着“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的设想[6]。两种创造力训练显示的差异结果启发人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奏效。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任务。

4.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被试分了两个组,按照创造力水平不同分别进行训练,改变了创造力训练中忽视学生水平差异的做法,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创造力水平低的儿童来说,主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思维的观念以及创造思维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养,形成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低、思路狭窄和远距离联想思维较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地实施,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国内也有研究[15]提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应该采用不同的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对于创造力高的儿童来说,正如同对高智力的儿童的智力开发一样,不能仅仅再去传授简单的创造技巧和方法,而应该让其多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技能竞赛、参与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其创造思维的品质,培养其创新性的人格。

4.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许多有效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地结论。实际上研究已经达到了目的,提出这种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更复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明显的优于强制联想法。对于高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单纯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Collins M A, Amabile T M.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Sternberg R J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Eisenberger R, Shanock L. Rewards,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3, 15: 121~130

3 King N, Anderson N. 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 In West M A, Farr J L (Ed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 New York: Wiley, 1990

4 Kurtzberg T R, Amabile T M. 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1, 13: 285~294

5 Clapham M M. 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7, 10(1): 33~44

6 张庆林, 曹贵康. 创造性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沈德立, 吕勇, 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0, 20(4): 26~27

8 张景焕, 陈泽河.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6, 28(3): 277~283

9 段继扬.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24~28

10 李孝忠, 李慧源.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114~120

11 Baer J. Divergent thinking is not a general trait: A multinomial training experiment.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4, 7: 35~46

12 Rose L H, Lin H J. 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4, 18: 11~22

13 Fleith D S, Renzulli J S, Westberg K L.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lassroo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2, 14(3,4): 373~386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2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 M A,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rnberg 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 R,Shanock L.Rewards,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ity: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Creativity Resarch 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 N,Anderson N.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In West MA,Farr J L(eds.)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New 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 T R,Amabile TM.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 M M.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3

关键词: 少儿 基础训练 问题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发展到现在,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正逐步走向世界。

俗话说:“习武者,以精、气、神为本,以手、眼、脚为根。”也就是说练武术以手、眼、脚为基本,而最根本的莫过于以步型、步法为根基,结合手、眼的功架。由于少儿时期是打基础的关键,其基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合理选择基础训练内容

少儿有其心理特点,只有根据其生理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少儿时期对事物的兴趣比较广泛,但不专一,对武术的认识也是一样。因此,我们要加以引导,使他们正确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培养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向更深一层发展。少儿的思维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要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份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二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基础训练以选择长拳类内容较为理想,因为长拳中无论哪个拳种,都具备幅度大、腾空高、造型美的特点,而且包含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许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此外,可以进行一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专门训练,以促进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对于武术套路来说,尤其是在启蒙和初级阶段应注意加强身体训练,这对少儿身体的全面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每一运动素质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每一运动素质都有发展的最佳时期。

2.重视“三基”的训练

武术的基础训练是指根据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规格要求所采取一系列训练方法。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它们是组成套路的要素,也是套路技术的最基本技术。因此,基础训练是套路训练的基本,基础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路水平的提高与否,所以对正在长身体的少儿来说,狠抓基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在少儿训练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徒手动作的连接组合练习。一代代的教练员在长期的少儿武术练习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低到高,完整而系统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少儿经常进行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能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通过原地和腾空的各种旋转动作的练习,能提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这对提高动作质量和防止减少练习中的伤害事故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2.2动作规格

少儿思维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更适合于直观教学。另外还应注意,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攻防含义,无论采取什么训练方法都不能忽略攻防这个核心。

在少儿武术基础训练中以长拳训练为主,长拳的动作规格要求是舒展大方,线条清晰,造型美观,因此在少儿基础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规格主要是指人的身姿、形态,这里主要指定式姿态,也就是说,完成每一个武术动作,对头部、上肢、肩、胸、跨、踝等都有一个正确的取位要求。只有搞清楚动作规格,才能出一个从头到脚完整的动作造型,要想达到完整的动作造型就必须注意少儿时期武术基本动作(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训练。

总之,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规格要求,如果对初学者一味追求进度,急于求成,不注意姿势动作正确与否,等到错误动作定型后再改正那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是武术界常用“学拳容易改拳难”来告诫习武者的原因所在。少儿武术训练要能达到一定预期目的,就要搞好各项基础训练,尤其要注意功架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形成舒展大方、线条清晰、造型美观的风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2.3神态

少儿武术基础训练中,除了动作规格外,加上一定的神态,演练出的水平会明显上一个档次。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神贯注、气势饱满、手眼相随、内外合一,而体现上述要求的关键则是眼神。从武术的角度讲,“看”和“见”这两种眼法比较适用,“看”和“见”互相衬托,才能体现出武术固有的神态。眼是武术动作的传神“窗口”,眼神可把武术动作的内涵表现出来。神是眼神与神气之合,形是神之所在的物质基础,神则是形的统帅和灵魂,形出而神生。运动员如果不善于运用眼神,动作就会显得机械而缺乏生气。

3.与武术有关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作为运动训练两个同样必要的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方面从运动训练内容中被排除出去,都会影响最终的运动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内容是互相制约的,专项训练的内容取决于由身体训练所建立的前提,而身体训练的内容也具有运动专项的某些特点。

3.1速度素质

动作速度是完成武术技术动作的核心,速度素质对迅速完成武术套路中步型、步法变换、手法变换起着重要作用。速度素质训练分为加速能力、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三大部分,其中加速能力和速度耐力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的补益最为直接。

少儿在7-14岁时,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速度素质的增大率最大,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然而由于少儿心肺机能较弱,不能适应长时间的紧张活动,经常使用最大速度重复进行固定的练习,可能导致少儿速度障碍的形成,影响速度素质的发展。因此,训练中着重加强少儿加速能力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而速度耐力的训练需谨慎、适当、少量。

3.2弹跳素质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翻腾跳跃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套路中腾空跳跃的高度和难度不断有新的突破,需跳得高,落得轻。这对下肢的爆发力和弹跳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量好,将有助于高难度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成为一个优秀武术运动员必备的条件之一。

7-15岁是少儿弹跳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根据少儿生理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弹跳素质应与协调性、速度和力量训练结合进行。

3.3柔韧素质

在武术运动中,不仅动作起伏转折快速多变,而且有踢摆腿额、翻腰、抡臂、劈叉等动作,特别是跳跃接劈叉和坐盘等动作,都需要很好柔韧素质。

少儿在4-5岁起,就可进行柔韧素质训练。练习的形式应以动力性为主,适当安排一些静止的和被动性练习。练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同部位的柔韧性练习要交替进行,以防止局部关节、韧带过分伸拉而受伤。第二,尽量少安排紧张的身体弯曲和扭转的活动,以免损伤少儿的脊柱、髋关节和软骨组织。第三,把柔韧练习和力量练习结合起来,以利于少儿各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协调发展。

3.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武术运动员正确而迅速地掌握技击动作,完成套路的重要素质之一。7-12岁是儿童灵敏素质的稳定提高期。训练中,应依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加强少儿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每次训练对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要有明确的规定,才能达到有效地提高少儿灵敏素质的目的。

4.少儿基础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

少儿由于训练时间短,加上思维能力较差,右大脑皮层建立的正确概念不牢固,易出现错误动作。因此,教练员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防形成错误动作定型。

初学者对某些动作往往感到别扭,在训练中容易偷懒而忽视动作规格,导致身体形态发生变化。少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错误动作会导致骨骼变形。有的教练员不注意训练的方法,使女生的大腿过粗,小腿过细,影响了身体的线条美。训练时应发展深层肌肉,不能进行过量的负重深蹲等训练,应遵照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训练。

少儿时期也是长知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好奇心、模仿力、记忆力、好胜心等都比较强。因此,教练应根据少儿的特点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少儿进行武术基础的训练和一般性身体素质训练,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专业训练领域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怀忠.中华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2).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4

1 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珠心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励,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如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其次,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的增加其运动量,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珠心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心算,在多数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拨珠以形成珠像,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计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现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校园局域网、多元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及视频点播技术等的普遍应用,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正取代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珠心算教学的整合将是珠心算教学发展的趋势。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地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水到渠成”。

3 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对他们的学习作用是巨大的。在珠心算教学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看心算、听心算、拨珠时,都要求准、快,迫使儿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由于儿童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儿童注意的对象变为儿童直接行动的对象,使儿童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力地增强了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实验中观察、统计发现:一般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每次为3分钟,而实验班则是7分钟,有的儿童达 15 分钟以上。珠心算对儿童注意力培养这方面有显著作用。如:听心算10个数加减,首先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否则不能输入信息,老师念得越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越要集中,学生也必须算得更快,思维力的准确和速度也逐步提高;老师念的位数逐步增加,学生的感知力的范围就越大,速度也逐步加快;计算的数越多,计算数位越宽,对学生记忆力要求也越高。这些训练中,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指的是思维的速度,是判断一个人智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珠心算教学通过对儿童的培养,使他们计算速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儿童思维敏捷性品质很明显的改善。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稍加训练可达到每秒计算 3-6 个数字,这是数值计算的训练,但智力活动具有辐射、迁移性,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对其它活动有同样的效应 . 。在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耳、口不仅配合协调,且左右两个半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交替运用,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儿童双手拨珠,在拨、看、听训练中,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不仅锻炼了手,也达到了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而且学习珠心算还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珠心算学习通过大量想珠、心算,使儿童想象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语言学习中,珠心算班学生回答问题更有新意,课堂气氛更活跃。

珠心算学习中,儿童手、眼、耳、口和左右脑同时运用,促使了儿童思维锻炼,加强了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促使儿童整体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5

一、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训练

1.少儿的心理特点

少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暂,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都较差,但却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教练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等手段来发展儿童的注意、记忆运动感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增加视觉灵敏度。在发展其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意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2.少儿的生理特点及训练

少儿的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这一时期正处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都有明显的特点。骨骼:这一时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曲,变形。肌肉: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群发展较慢。关节:转动范围大,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心血管系统机能: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弱,心血液输出量绝对值较小,但相对值较大,血压低,心血管调节机能发育不够完善等。神经系统:灵活性较大但不稳定,活泼好动,易出现多余动作,分析与结合能力差,条件反射建立快,恢复快,兴趣性高,直观能力和模仿能力强。

根据以上特点,应把少年儿童的技术训练放在优先的地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而不应过分强调其力量素质;应重点发展动作速度,提高准确率,加大关节的转度和肌肉及韧带的伸展。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来提高训练水平,通过形象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并结合讲解进行训练指导,使其尽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以有氧代谢训练为主。训练内容宜多样化,用一些积极有趣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少儿在练习中的积极性和兴奋性。

3.少儿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在相关阶段应采取的训练措施(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可以进行大量的速度练习、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的训练。在绝对力量方面应结合速度力量,并以动态训练为主,静力性训练为辅。在耐力训练上应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适量的无氧耐力训练为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1)准备活动要充分。当机体肌肉温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都不够时,易发生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

(2)合理安排运动量。局部运动量不要过大。某一局部的运动量大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这是专项训练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会对运动员的后期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3)提高少儿的爆发力。跆拳道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训练时应重点通过一些短促的力量练习来提高其爆发力。在耐力方面应根据人的生物规律来进行大量有氧耐力训练,为其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腿的训练。跆拳道被称为腿的艺术,其对腿法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高难腿法的基础,而少儿时期是人体发展柔韧性的“黄金时期”,进行大量的压腿和踢腿练习,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腿的关节开合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展度。

二、在少儿跆拳道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跆拳道的思想精髓和宗旨的教育

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礼仪教育应贯穿始终。跆拳道的健身效果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与其他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内涵和礼仪。以礼始以礼终,跆拳道的精神核心是“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对人适应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大有益处的。跆拳道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培养少儿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少儿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应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

2.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训练的针对性

在少儿训练中,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注意下列问题:首先,在枯燥的训练中加入多样化元素,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其次,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动作示范,观看光碟、模型等,多采用简单易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进行讲解。最后,注意安排短暂休息,使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劳。

3.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量和强度

儿童少年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的,到十五六岁才能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儿童少年进行力量的练习时,应多采用动力性训练,少采用静力性练习。在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也要控制时间,做到动静结合。

4.根据少儿生理发展的特点,贯彻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少儿的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和短,在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时容易疲劳。因此要注意对少儿神经系统的训练,加强少儿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其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其对运动的节奏感,多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

5.明确训练的重点和方向

在少儿跆拳道训练中应把动作的标准化作为重点来抓,不应过分强调动作的力量和速度。少儿一般都处于初学阶段,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由于少儿心理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其动作形成的稳定性差。而初期训练,基础动作的标准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以后的运动水平。

表2是笔者对襄樊市健身俱乐部跆拳道部的30名少儿练习者进行的一次实验的结果。实验对象共30名,进行跆拳道前踢击靶训练,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强调标准化训练,乙组采用一般训练,三次训练课后,每人前踢十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出,经过强调动作的标准化训练后,甲组队员在路线正确率和击靶准确率及平均踢击高度上都明显优于乙组,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做到了协调和保持重心稳定。由于其能保持协调和重心稳定,所以他们在心率上也相应较为平缓。

6.训练应强调以基本功为主

跆拳道虽然腿法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前踢、横踢为基础。前踢和横踢虽然简单易学,但若要做好却是非常困难的。要真正把这些做得非常出色,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跆拳道的基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7.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

“骺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有的一种运动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跆拳道的腿法素有艺术的美名,其对关节、韧带的要求自然也非常高。若我们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关节灵活性和韧带拉伸度,而采用由教练员用外力去强行拉伸韧带和加大关节灵活性或过多地用静力性练习去发展柔韧性,容易引起骺软骨损伤。所以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提出“以踢代压“的训练观点。这里并不是说不压,而是在训练中要做到动静结合,在少儿训练时要更多以发展其各肌群的力量并采用踢靶的方法间接发展其韧带和关节灵活性,从而达到理想效果。

三、结论

1.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跆拳道在训练中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2.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为少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训练中,我们应根据少儿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少儿的训练积极性。应合理进行力量、柔韧训练,从把握少儿肌肉特点和动作规范化几个方面入手,使训练的效果合理化,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和更上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奇.跆拳道简史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1998(3).

[2]董文金.跆拳道运动员的素质练习与康复方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5,8(3).

[3]〔韩国〕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

[4]蒋立.少儿跆拳道训练注意事项浅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6,6(6).

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6

一、感观教育可以促进各种感知觉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幼儿期的孩子,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已基本成熟,通过对感觉刺激可以促进不同的感知觉快速发展和持续改进,其中主要是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发展。如刺激听觉器官,可以训练孩子注意不同音量的音调,区别在不同的语言之间的差异;通过刺激幼儿的皮肤,可以使孩子准确地感觉光滑,粗糙,软,硬,热,冷等,并可以提高适应外界温度的能力。

感官知觉的发展又为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准备了条件。以思维为例,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主要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例如,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和言行的具体形象来理解故事,而在这些具体的形象中通常是通过对各种感官刺激来的。他们看到了美丽的鸟儿,高大的树木,听到鸟儿甜美的声音,就可以理解“鸟儿在枝头唱歌”的含义。一个新事物,如果只听别人说的话,则脑中的印象较淡薄,如果可能的话,就是要听、看、摸的玩,就会记得完整、牢固,这是通过对孩子的感官刺激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使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手积极地活动起来,可以使幼儿获得多种感觉,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以促进幼儿的观察、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是儿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基础。

二、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

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感知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们基本上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幼儿记忆直接依赖于感觉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觉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感觉教育可以完善幼儿的人格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较、观察和判断的能力,使孩子的敏感性更快速、准确、简洁。蒙台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幼儿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也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次,她还认为,人的智力水平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的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使其得到矫治和完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觉的能力。

感官教具颜色单一,大小合适,教具精致、美观,教室就像是一个家庭的气氛:白纱窗、木地板、木椅子、沙发等,无论从教具操作和环境陈设都给孩子一个美的感觉和氛围。

四、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感官对智力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利用感觉收集事实,并辨别、确定他们,而感觉训练也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训练,使幼儿对事物的印象清晰、纯正,这本身就是一种智能和文化的学习,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

五、感官教育的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和教学辅助,以及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同时,对幼儿的教学和敏感时期的相匹配,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至深,由易到难,从少到多的……)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六、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近年来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是符合人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一些实验性的研究也证明,在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商测验”,智力一般都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看,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道德教育延伸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玩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感觉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已成为蒙台梭利教育实验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