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保险论文范例6篇

少儿保险论文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1

1、少儿医疗保险或者重疾险。孩子年纪小,抵抗力相对来说也比较查,患病的机率要更大一些。不论是医疗保险还是重疾险都可以在孩子患病的时候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少儿意外险。小孩子是处在一个对世界非常好奇的阶段,常常无法快速对身边的伤害作出反应。意外险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时候为孩子提供保险金,以保障意外之后的治疗。

3、少儿教育金保险。根据不保守估计,我国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是非常高昂的。教育金保险能够保障在家庭经济不济的状况下,孩子也能顺利完成学业。

(来源:文章屋网 )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实行小组管理,着重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监控、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等;结果: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频次减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有效减少差错,杜绝事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 儿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科护理因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工作遇见性难,护理操作琐碎、临时处置多、以及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决定了儿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为使儿科护理工作安全、有效,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安全管理

1.1 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 科室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对儿科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形成护理服务活动的工作规程、管理准则和质量标准,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防止随意性,并以文件为准不断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

1.2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 为根本上落实安全管理,除护士长严按标准统一进行质量管理外,科室还设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护士长外出及夜间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夜间的质量监控,要求严格按管理文件、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督导。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护士对本班所发现的护理缺陷、隐患,如急救、治疗物品方面需要修理、补充、完善;服务态度方面与病人发生争执、纠纷等;护理质量方面配错药、打错针,严重的漏针、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进行记录,并向下一班交班,提醒下一班注意。对护理缺陷登记本所反应出来的问题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1.3 着重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监控 (1) 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保障病人的安全。(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急危重病人,新生儿、蓝光照射患儿、输液患儿及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3)时间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加强监督和管理。(4)护理操作环节的监控:输液、注射、各种过敏试验、医嘱的转抄核对、执行、录入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5)定期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和科室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 (1)强化质量监督机制:护士长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完善质量考核标准。各班工作首先自控,科质控小组每周监控,院质控小组每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2)严格查对制度,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病患者时,医生下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记录。在诊疗过程中,若患者执意拒绝,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为证。(3)加强学习,重视理论与技术培训。儿科护士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儿科专业知识,护士长要引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相关学科,如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针对儿科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6],故科室要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建立儿科护士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阶段考核结果。定期以小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竞赛及急救基本技能的演练赛等,定期考试考核,加强“三基”训练,要求精通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应用,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加强抢救物品保养 科室对抢救物品和仪器合理摆放,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并且要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1次,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1.6 确保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患者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

2.安全管理成效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护理纠纷发生频次减少,护理缺陷发生频次由上年度的6起下降至2起。护士转变了理念,形成了一种学业务、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使护士护理技能得到锻炼。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3.讨论

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医院质量的最高水平和目标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儿科护理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缺陷,才能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根本上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49.

[2] 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41.

[3]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6,1(1):53.

[4] 邓开勤.儿科护理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94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3

幼儿时期重健康

儿童险是保险公司针对0至15周岁这一特定年龄段的人群提供的一种人身风险保障。由于新生儿死亡几率大,学龄前儿童抵抗能力差,容易得一些流行性疾病,而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险种一般医疗赔付比例不高。保险专家认为,为刚出生的孩子投保时应该优先考虑健康险,尤其是住院医疗补偿型的险种。相对而言,这个时候,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险种赔偿率不高,一般只有在年满4周岁后身故,才能100%拿到身故赔付。

据平安保险理财规划师张先生介绍,重大疾病险的赔付,一般是在确诊后即按照保险金额全额给付,保险责任也同时终止。儿童重大疾病险的保费较低,因此应该尽可能将保额买高一些。

而住院医疗保险多为消费型险种,是以一年为保障期限,既有主险,也有附加险。住院医疗费用型险种以住院期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为赔付依据,住院医疗津贴型保险则以住院天数为依据,按合同约定给付住院津贴。

儿童时期保意外

来自多项研究的数据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为自己的宝贝购买一份儿童意外伤害保险,提供一份高额保障,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目前,国内各大中外资寿险公司均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儿童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购买这些产品,儿童由于意外引起的死亡或残疾以及相关的治疗费,都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

比如,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推出的友邦阳光儿童综合保障计划,除了涵盖其他同类产品的保险利益以外,还具有一个非常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月度残废保险金利益。

一旦孩子因意外导致一级残废,最高可以获得每月2500元的津贴,长达20年,总计60万元的高额保障。

对于遭遇不幸,经济状况又一般的家庭来说,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还有,当孩子在学校内、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往返学校到家的路上遭受意外伤害,可以获得双倍的赔偿。

少年时期多储蓄

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会花掉多少钱?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很多”。

中国人寿资深人殷红说,孩子就读普通幼儿园到小学毕业的学费负担不重,到了初中开始加重。根据广州市物价局近年的数据,孩子12岁-18岁的教育金开支在2.5万-4万元。上了大学以后,每年学费约5000元,4年共2万元。这些只是接受普通教育单纯的学费开支,没有将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等计算在内,也没有旅行、出国深造的预算。仅仅是这样,总共算下来,殷红认为在教育金保险的投入至少应为10万元保额。

如果此时还没有买教育类的保险产品,可以不必局限于少儿险,因为一些针对成人的险种,14岁以上就可以购买。这类险种中,宜选择返还时间间隔短的分红产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教育金给付。当然,也可以考虑缴费和支取都非常灵活的万能寿险,这类险种不仅有保障性,还有很高的投资性,大人孩子都可以受益。

投保顺序有讲究

专家指出,儿童保险实际上比成人保险更复杂,购买时要强调购买顺序。

首先,必须保证孩子有一份学平险。学平险的承保对象是在校学生,一般是团体购买,不零售。学平险便宜,保障也不少,每年仅需几十元保费,就涵盖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门诊、住院医疗等,是孩子投保的第一选择。

买好了学平险,再考虑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少儿伤害险及意外险的价格均不贵,大都在数百元左右,无论是单独购买,还是附加在其他险种上购买,都是必要的。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心理弹性;理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19―03

在心理弹性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很多社会学、人类学特别是心理学的学者们就已经发现,同样处于不利的环境下,有的人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物质滥用、犯罪率偏高等问题严重;而另一些人则和普通人一样,心理健康,生活积极向上,甚至有些人比一般人获得的成就更多。

1 心理弹性的定义

心理弹性(Resilience)一词曾被译为“挫折忍受力”“复原力”“压弹”或者是“心理韧性”,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心理弹性”这个翻译。至今,学术界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未达成共识。总结起来,定义心理弹性的方法一般认为有以下3种。

1.1能力品质类定义 侧重从个体所具有的能力或品质来定义心理弹性,强调个体在面对逆境时反应特征上的差异,将心理弹性看作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或品质,Wemer EE: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1.2结果类定义 此类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积极发展的结果,Masten AS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种现象,特点是个体处于逆境,不仅不会被压垮反而会发展得更好。所以这一类的研究一般是探究那些早期经历多种危险性因素的儿童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1.3适应过程类定义将心理弹性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重点关注心理弹性的动态发展,Luthar C等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不良环境中仍能够适应良好的动态发展过程;1998年,Luthar C又将心理弹性的定义完善为:个体在不利环境时对良好状态进行调试的动态过程。这个定义强调心理弹性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不断作用的运动过程。美国心理协会帮助中心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遭受不利时,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发生动态交互作用,从而使个体迅速恢复并良好适应的过程。研究的角度不同,心理弹性的概念就不同,但在大部分的文献及研 究中,把心理弹性看作是一种属于个体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质。

2 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2.1早期的补偿模型此模型认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共同作用并共同预测个体的发展结果。其中,危险性因素起消极作用,保护性因素起积极作用,两类因素之间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面临家庭贫困、母亲精神异常、父亲物质滥用等危险性因素时同时存在一定的保护性因素,如悉心照料的祖辈、支持性的学校及社会环境等。根据补偿模型的作用机制分析,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远远多于其保护性因素,因此,该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2.2条件模型(或调节模型)该模型认为保护性因素影响危险性因素对发展结果的消极作用。如一个自身积极向上、具有正常的交际能力等(保护性因素)条件的孩子会克服家庭贫困(危险性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且发展良好。这说明无论逆境水平高低,保护性因素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个体的发展功能还是会受到危险性因素的消极影响。然而,只要有保护性因素的存在,总体功能不会受到重大损伤;若保护性因素不存在,则发展功能很可能会受到较为重大的损伤。

2.3Kumpfer的弹性框架 Kumpf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一个相对完整并广泛应用的弹性框架,见图1。

此模型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前提条件的环境特征(包括危险性因素或保护性因素)、作为心理弹性个体的特征、压力事件后对人、环境、结果之间起到种介作用的动态作用机制以及个体的发展结果。

3 心理弹性的结构

研究者发现,关于保护性因素的研究是心理弹性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结果出现可能性的个人或环境因素。研究者们一般将心理弹性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

3.1内在保护因素

是指个体本身就具有的保护作川的心理能力和特质。Bandura等13的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保护性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独立自主、自我动机、自我价值与自信、信任他人等。如物质滥用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儿童,其最主要的内部保护因素是其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情绪特质。许书萍等115]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也说明其内部保护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的认知、能力、行为以及心理资源4个维度。

3.2外部保护因素 主要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区、文化等更大范围的积极正向因素。Luthar C等的研究指出心理弹性的最主要外部保护性因素是亲密的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庭关系一直以来都视为儿童处于逆境时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同时指出即使危险性因素发生在家庭内部,个体和家庭中的其他人员的亲密关系仍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社会支持也是心理弹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部保护性因素。学校和社区环境是社会支持中较为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许多研究都表明教师的积极关注对儿童对抗校园暴力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同时,与同伴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保护性因素,邻里社区的正向支持也能促进儿童的良好适应。李永鑫等。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不仅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呈现一定的预测作用。王秋燕。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晁粉芳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不仅证明了以上观点,还提出并验证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人格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模型。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启示

一、家庭结构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心理弹性即主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家庭和谐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比较重要,同时也是影响心理弹性的外在保护性因素之一。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按照家庭结构,研究者一般把家庭分为大家庭、核心家庭、破裂家庭。其中,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属于完整家庭。破裂家庭又称为特殊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成员构成特殊, 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包括丧偶、离婚、再婚、夫或妻犯罪坐牢等。后来,有研究者把留守家庭也归到特殊家庭结构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殊家庭结构越来越多。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异常的家庭结构会使儿童承受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对心理弹性产生一些影响。

1、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弹性特点

离异家庭作为一种家庭形式早已存在,是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危险性因素。这些年离异家庭大量增加。查阅以往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离异对于儿童的影响主要有“严重影响说”和“有限影响说”两种理论。

持“严重影响说”的研究者认为父母离异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伤害。闻国荣的调查发现父母离异的儿童中44.69%感到家庭生活是痛苦和冷淡的,49.56%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异,23.45%希望自己能有父母双的完整家庭。李学容提出与完整家庭儿童比较, 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差,表现在离异单亲家庭的儿童孤独倾向严重、自责倾向突出、存在明显的对人焦虑、冲动倾向严重、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身体症状较明显。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比双亲家庭儿童更易出现过分早熟、对人冷漠、交往不良、敌意和品行障碍等。持“有限影响说”的研究者认为父母离异确实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后果,但是,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适应,摆脱离异对他们的影响。Amato等研究发现离异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而言都是一个压力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人都能逐渐适应,摆脱离异对他们的影响。

2、留守家庭儿童心理弹性特点

“留守”作为一种危险性因素可能导致留守状态的儿童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留守儿童面临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教育缺失、和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等。但是,已有文献研究结果却显示留守状态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留守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人格、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有研究者认为留守意味着亲子教育的弱化和亲子关系的淡漠,而这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范方、桑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内向、猜疑、偏激、乐群性低、冷漠寡言、自尊水平较低等。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李宝峰对我国中部地区的青少年儿童展开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达31.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留守相关的积极因素对儿童发展是有利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认为留守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或者儿童自身的情绪体验并不那么敏感、对于亲子分离现实的认识更为理性等都会抵消留守状态对儿童的影响。有研究也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心理健康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其主观幸福感并没有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二、家庭结构对心理弹性影响的解释

研究者提出了补偿模型解释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在这个模型中,危险性因素起负向作用,而保护性因素起正向作用,两类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动态互动,共同预测儿童的发展结果。但是,我们认为是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来预测儿童的发展结果是以个人内部的心理因素为中介的。所谓的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等因素。

特殊结构家庭的孩子,不管是单亲家庭儿童还是留守家庭的儿童他们都面临着家庭结构异常的危险性因素,所以一部分儿童表现出较差的适应。但是,还有一些儿童却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我们推测这部分特殊结构家庭的儿童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了良好的心理弹性:(1)通过内部因素降低了危险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单亲家庭的儿童还是留守状态的儿童,他们通过内部因素改变了对于危险因素的认识。比如留守儿童家庭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加坚强、自理能力也增强了。(2)减少了由危险因素而产生的消极连锁反应。例如,离异单亲家庭的儿童虽然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亲,但是却得到了母(父)或他人的良好照顾,这样儿童得幸免于父母离异而产生的消极影响。留守状态的儿童虽然与父母聚少离多,但是通过与同学和老师融洽相处,他们的学校关系更加积极,这也弥补了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影响。(3)保护性因素是通过影响个体调整、改善或改变对危险环境的反应,从而防止适应不良的产生。特殊结构家庭的儿童与他人建立安全与爱的和谐关系,并且通过和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儿童就有信心解决不利的处境。通过特殊结构家庭的儿童在生活中累积的保护性因素越多,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高,从而更可能适应困境。

三、家庭结构对提高儿童心理弹性的教育启示

少儿保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腹泻患儿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小儿腹泻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即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静脉输液则成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式,广泛的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针对患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种风险隐患,保证护理的安全,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家长的不良情绪,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风险监控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1]2年来我科对小儿腹泻静脉输液中的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本院儿科病区静脉输液的腹泻患儿9800例,其中男5100例,女4700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0.5)岁。采用每月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获得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

2 护理风险及原因分析

2.1腹泻患儿静脉穿刺难度大

患儿因脱水导致血管充盈度较差,血管下陷,或因患儿哭闹不配合,哭吵发热时头皮颜色较红使头皮静脉暴露不明显,或周围环境温度过低致使末梢血管血液循环较差等使静脉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成功率。

2.2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易渗漏

患儿自我的约束力较差,注射部位的活动过度会使头皮针穿破血管导致液体渗漏,如:耳后静脉、眶上静脉、四肢关节处等。加上补液量多,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会造成部分患儿静脉输液渗漏,需再次进行静脉穿刺。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2.3护士忽视补液原则

由于护士的工作繁忙,如对补液原则不够重视,会导致患儿不能及时的得到纠酸扩容,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4护士巡视不够,对动态病情了解不够护士由于某些客观因数,在工作中仅仅只能保证执行完医嘱,对病情观察不到位,以致有的患儿输液完毕后患儿的脱水症状并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就拔针,而后需要重新穿刺进行补液治疗;特别是对于脱水情况较重的患儿,由此会加重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引起护患矛盾。

2.5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由于腹泻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在急性期时补液量大,输液的时间过长,加之患儿哭闹使血管压力增大,液体与穿刺部位的压力差不够时,引起血管中的血液回流,血液凝固后会阻塞针头使液体不滴或药液渗漏,会加剧家长的烦躁情绪,家长会因过度心疼孩子而要求终止输液。

3 管理对策

3.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带教老师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①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共同讨论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差错事故、投诉事件、意外事件和护士纪律问题,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②检查各区域护士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的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

3.2细化操作环节

3.2.1加强岗位练兵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及留置针的穿刺技术,穿刺时做到:静,保持良好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慎,选择血管要仔细、慎重,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避免选择下肢血管;准,血管要绷直,为了能达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应注意:对于脱水严重使血管下陷和暴露不明显的患儿可用食指指腹触摸皮肤血管,体会血管的位置和走向,再用负压原理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于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可用指压法。即根据血管的解剖位置用食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3~4次,使静脉显露。对于四肢末梢循环较差的患儿可热敷穿刺部位,使血管充盈便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转贴于

3.2.2加强护理,防止渗漏 穿刺成功后,用3 M透明通气胶布固定,该胶布粘贴牢固且透明,易于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2]。

3.2.3加强巡视,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并指导家长输液过程的护理 患儿在输液时护士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并签名。指导家长在孩子输液时的一些护理技巧和方法,如:头皮静脉输液抱姿,上肢静脉输液抱姿,下肢静脉输液的抱姿等。特别是患儿大小便或进食时要指导家长,防止穿刺部位受压,及碰撞保证输液通畅。

3.2.4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对于腹泻患儿的静脉输液应本着急需先补,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分批输入。针对中重度脱水的患儿首先要迅速地予于纠酸扩容,改善循环和肾功能。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滴速稍快;在维持补液阶段时,输液速度稍慢。因此,腹泻患儿在补液时护士应做到心中三有数(即对患儿病情及输液量有数,对特殊用药有数,对每位患儿更换液体的时间有数),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3.2.5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对于补液的腹泻患儿,液体疗法包括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等。在补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继续呕吐和腹泻的存在,会导致体液的继续损失,因此,在腹泻患儿补液即将结束时,应观察患儿脱水是否纠正,如:观察患儿的神志状态,皮肤干燥程度,有无口渴,前囟及眼窝凹陷程度,呕吐及腹泻次数与量,和排尿情况等。对脱水未纠正及补液即将结束的患儿,护士应及早的请示医生是否继续补液,切勿盲目拔针。

3.2.6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安排有一定资历技术较好的护士,对血管条件差,家属又难讲话的进行操作,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这样,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再给患儿作穿刺,既便不能一针见血,家长对护士的怨言也会减少,从而减少护患纠纷[3]。

3.3听取意见,改进质量 在患儿出院时征询患儿或家属意见。每月在科室工作会议中根据病员意见、观察和了解的情况,组织讨论,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改进措施。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12(39):9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