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例6篇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合理提问 幼儿 质疑

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曾做过这样的解释:“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性人才的突破口。而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强调模仿,对幼儿如何知疑、质疑、释疑重视不够,扼杀了孩子的质疑意识,使得孩子的问题从“多”到“少”直到“无”!所以,幼儿教师理应重视幼儿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开展了关于“教师提问设计与幼儿质疑能力培养”的园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园本研究,探索幼儿园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对幼儿园教师提问设计现状的反思

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提问的合理程度还远远不够,教师的提问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1.提问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创造性;2.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3.提问的创造思维较少,没有围绕教学的目的或重点来进行;4.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提问,没有幼儿主动发起的提问……

概括地说,教师提问中,问得多、问得碎、问得死、问得空、问得奇、问得浅或问得难等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幼儿的质疑精神在减弱,质疑能力在降低。

二、提高教师提问设计合理性的原则

我们认为教师要提高提问的合理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即教师的提问要准确、明了,可答程度高;梯度性原则,即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启发性原则,即提问设计力求层层设问、层层启发,诱导幼儿思维发展;开放性原则,即教师的提问要注重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为主,鼓励探索一个问题多种结论,培养思辩能力。

三、运用合理提问促进幼儿质疑精神发展的策略

要让幼儿树立建立“质疑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必须遵守合理提问的原则,形成建立符合时代特点、幼儿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提问策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培养出的孩子,必须把教师的“提问”与幼儿的“质疑疑问”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1)物质环境的营造。在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实施,创设主题墙、科学探索区、语言表演区、游戏区等问题角,同时还可以开展“问题宝”“小问号”“智多星”等活动,鼓励幼儿多想多问,多说多做,爱提问乐探索。

(2)心理环境的营造。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孩子”,必须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心理环境,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表示关切、赞赏,都应给予鼓励,对错误问题要予以纠正与指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氛围,消除幼儿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幼儿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幼儿敢想、敢问、敢做。

(3)生活环境的营造。教师不仅应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更需要引导他们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学习、体会。幼儿会对日常活动中的很多事物产生兴趣,也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2.教给质疑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幼儿保持对事物质疑的热情,并鼓励他们对有价值的问题都能主动去探索,就必须教给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帮助幼儿找到提问的“切入口”,激发幼儿质疑的热情。幼儿平时喜欢问东问西,问题很多,但是真正让他提问,有些人就会不知所措了。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如示范来帮助幼儿找到提问的“切入口”。

(2)教给幼儿“善问”的方法,提高幼儿提问质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根据某一主题提出问题,对于幼儿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提高幼儿提问的质量呢?可以通过三个方法:第一,对活动的题目进行提问。 第二,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第三,围绕主题重点进行提问。

(3)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对幼儿进行启发、指导,不轻易说出答案,问题解决最好的办法是靠幼儿自己或同伴的互助。但是有很多时候不是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也不必要都在课堂上解决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加以指导和点拨,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韦伦.教师提问技巧[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6).

[2]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M].海南科技出版社.2001(03).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各地纷纷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据统计,目前中国的人口基数达到14亿,“按目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计算,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以上的新生儿出生,0~6岁的儿童将近占了1亿多。”伴随着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幼儿园、早教机构加大了关注力度,幼儿教师也就成为幼儿家长关注的焦点。但不断爆出的各地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体罚幼儿的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省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根据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员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的两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30份,剔除无效问卷80份,对75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以及对10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以上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作了如下了解:学生们对“如何看待虐童事件”的认识:95%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行为是错误的,让人难以接受,49%的学生对“虐童事件”表示愤怒。对于“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道德”的问题,学生们大多认为:照顾好幼儿,教育好幼儿;不打骂幼儿, 不虐待幼儿;尊重家长,不收取家长钱财等。通过调查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理想,综合素质影响职业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中对“你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问题的回答中,回答“老师或父母建议”的同学占68%,回答“就业形势好”的学生占20%,回答“对幼儿教师感兴趣”的学生占11%。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本职业的认同度并不高,缺乏职业理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本专业和热爱本行业的内在动力。调查中有41%的学生表示不会“终身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她们对幼师工作并不感觉满意,认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较低,工作繁琐,只是把这份工作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跳板,缺乏职业情感。

(2)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教育效果不佳。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则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情。高职高专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来看,学生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在课程设置中,设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或为选修课,或为公共基础课,且课时数量较少,职业道德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要求不符。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往往由思想政治课老师来担任,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则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讲统一不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家庭原因。被家人溺爱长大的学生,养成自私自利、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缺乏自我约束力和道德辨别能力,不会辨别分析职业道德的冲突与矛盾。

(3)学校原因。学校重视专业课的设置而忽视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对于职业道德课程缺乏建设,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局限于共同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识。授课教师缺少幼教行业背景,教学过程缺乏体验和互动,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常常以口头说教为主,教师照本宣科,缺少思考与实践的过程,教学效果不佳。

四、建议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我们只有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方法与途径,如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学生的职业认同培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等,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 幸.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J].科教导刊,2012(13).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3

1.实习期短(实习时间通常为6个月),学生得到讲课的机会少。企业培训完学生不久就离开,企业经济利益损失大。由于实习期短,而且学生大多来自于省内其它市,外语培训机构在刚刚培养完学生之后,学生就以回家就业等各种理由离开了实习岗位,造成企业需要重新招聘人员进行培训。

2.学生思想不成熟,实习中遇到问题不是向学校老师诉苦,就是自己以泪洗面,消极面对。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九零后,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与培训机构的领导还有学生家长出现矛盾,在消化矛盾的时候学生的自我意识太强,以至于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提出了更换实习单位的想法。

3.个别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把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专业顶岗实习看作是一件没有多大作用的事,所以总出现迟到、早退、请假等情况,缺乏责任心,对其他同学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少儿英语教育人才顶岗实习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积极解决,从而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少儿英语教育人才的有效策略。

1.实施“教学设计能力终极考核”制度:外语系成立少儿英语教育人才教学设计能力达标评委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在学生实习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展示一堂完整的少儿英语课程,以优异成绩通过“终极考核”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到声誉好、层次高的外语培训机构,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反复磨练,直到通过“终极考核”为止。

2.严把英语质量关,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实习前学校教学要严格把关,尤其是英语语音和口语课程一定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口语教学能力和交际水平。针对不能通过语音和口语课程的学生要多次给学生达标机会,直至学生完成专业需要达到的标准。

3.注重企业利益和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以往的集中实习方式不能很好地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顶岗实习后学生往往离开实习机构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鉴于此,我们将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优化少儿英语教育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在集中实习出现很多不能解决的矛盾的情况下,争取两年之内辽宁省内每个城市都建立一家规模较大的外语培训机构,解决好实习和就业难以统一的矛盾。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设计能力。实习学生可以安排有趣的上课方式,通过唱英文歌、玩游戏、做动作等方式来教孩子学习。首先,课前热身是必须环节,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带孩子跳舞,做做动作等。上课过程中,游戏是必须环节,通过游戏,孩子们会学得很愉快。对于学新概念的学生,由于涉及到语法,不能用游戏进行教学,而要编排出有趣的语法规则,比如,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变疑问be提前,句末问号莫丢弃;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疑问否定随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等。这样孩子会学得很轻松。

5.备课问题对策。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熟悉目前少儿英语教学常用的几种教材,认真研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此外,实习期间,学生在备课时要估量好时间,把每部分的时间都分配出来,再看究竟能完成多少,同时要备得认真,不能急于完成。

6.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是难免的,所以学校在实习之前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认识到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她们要勇于面对实习中出现的困难,克服困难会为她们的一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4

一、活动设计“与时俱进”

活动设计“与时俱进”,既指活动设计要巧妙利用时事,着眼学生现实生活,也指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使活动设计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和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1.巧妙利用时事

时事是指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它作为教材知识的一个新的支撑点,恰好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如果我们能将时事背景与课堂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联系起来,我们的活动设计会更富有生气。

2014年6月我执教《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10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通过对家乡位置的了解,拓宽对家乡以及其他省级行政区的认识,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当时青奥火炬正在祖国各地热火朝天地传递,于是这节课,我设计了“争当火炬手”的闯关活动。学生在“地图知识知多少”“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了解省级行政区”的闯关活动过程中,将得到一个正面是火炬形状,背面写着相应省级行政区名称及不同序号的“火炬”。最后请各位火炬手按顺序将火炬传递到地图(一份中国地图张贴在黑板上)上的指定位置。小小的火炬既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肯定和激励,同时又让学生在争当火炬手的过程中,了解了知识,展开了教学。最后的火炬传递活动,既通过模拟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传递火炬的神圣和光荣,更是让学生再一次感知中国地图,强化对省级行政区的认识。这节课紧扣实事――青奥火炬传递展开设计,使得整节课主题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有现实指导意义。

2.着眼学生现实生活

品德课程源于生活,是指让儿童在自己的、正在发生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2]儿童的生活是日新月异的,是具有地区差异性的。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必须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所可能遭遇到的人、事、物以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烦恼等来安排内容。

在执教《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6课《平安回家》一课时,我首先跟着孩子们的放学路队,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路况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趴满一辆辆汽车,成了停车场,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既无人行道,也无红绿灯,孩子们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在活动设计时,我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的道路――校门口右手边的三叉路口――学校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带着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辨一辨、走一走,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从了解认识到实战演练,让学生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整节课,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因此,只有从儿童当下的生活中捕捉教学的素材,设计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直观的体验,探究的愿望,践行的勇气。

二、活动设计要“因地制宜”

课程标准建议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3]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于是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学校教学楼左手边的交通标志路,它有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我组织他们玩“交通标志进退游戏”;还带着他们来到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一起观看交通3D电影,一起模拟马路骑行。学校的“左邻”是江苏省边防总队,于是教学《坐立走 有精神》一课时,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军营,请武警战士做他们这节课的老师;学校的“右舍”是鼓楼区法院,于是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我为他们请来了少年庭的庭长;在开展公民法制教育活动时,我先后带着他们去过“南京市交通管理局”“鼓楼区食品监督局”等部门……

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所以,要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设计各种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

三、活动设计“量体裁衣”

好的活动设计犹如一件华丽的外衣,而相应的教学内容犹如穿这件华丽外衣的人。如果“人”“衣”合一,则气质非凡。可如若“人”“衣”相斥,则弄巧成拙。活动形式要服从于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学习方式等,切忌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搞形式主义。[4]

2600多年前,崇尚民主的雅典人首创了民主政体,该如何向学生介绍民主、介绍政体呢?在执教《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9课《奥林匹克的故乡》时,我以“探寻希腊文明之旅”的活动串起整节课。在“民主之旅”的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小组自行选举本次旅行团的团长,然后举手表决,体会民主。然后开展阅读小竞赛,了解当时希腊人是如何实行民主、民主的优缺点有哪些。我认为与其用下定义的方式,生硬地告诉孩子什么叫民主,不如引导他们亲历民主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当我问“是我指定呢还是大家推选呢?为什么?”时,不少孩子选择让我来指定,他们的理由一是平时都是老师指定,二是那样他们不用得罪同学。但这立即受到了另外一些孩子的反对:老师并不了解我们(我是借班上课),应该我们自己推选,才更合适。看,孩子们中间既有民主的“战士”,也有民主的“奴隶”,但这样的活动经常参加后,相信越来越多的“奴隶”会翻身做主人的。

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多样,我们不宜在一节课内“堆砌”式地展现多种教学活动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加以选择,那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用。

四、活动设计要注意学科整合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如果只将品德课程置于封闭的单一学科系统之内,很难想象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什么状态,学生还会不会喜欢这门课程。如果在教学中有体育游戏、有表演活动、有诗歌诵读、有演讲、有故事会……这样的学习是多么生动,这样的活动设计又是多么能打动和吸引学生。[5]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13课《我们共同的家》,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我用“快乐中国行”的活动串起了整节课。在快乐中国行第一站“我们的家有多大”中,我将教学与数学学科整合:“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整个龙江小区大约是1平方千米,算一算我们共同的家相当于多少个龙江小区?英国的陆地面积是24万平方千米,按比例缩小后,这个圆形代表我们的家,这个扇形代表英国,数一数,比一比,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英国?在快乐中国行第三站“民族知多少”这个环节时,我出示了傣族服饰、泼水节的画面,播放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曲,和孩子一起学跳新疆舞,将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来。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资源系统,通过活动设计,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好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实现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贯通,就能更好地实现学科整合。

品德课堂活动设计如果灵活、真实、丰富、有效,一定能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实起来,吸引学生兴致盎然地去体验、去探究,更精彩地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丰富道德情感,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

参考文献:

[1][3][4]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7、14.

[2]鲁洁.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培训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师 口头用语 创造性活动

幼儿教师课堂口头用语是指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口头用语是指以普通话和幼儿口语为前提,必须遵循一般口语的基本规律,在一般课堂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用语。

作为课堂口头用语的创造性,并非由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特定幼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课堂教学语言的核心是语言运用的创造性,而这创造性实际就是一种幼儿口语规约,即语言运用是否具有启发性和表现性。

因而我认为,口头用语的创造性,就是语言的运用要适合特定的幼儿学习和生活环境,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质疑问难,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具有驾驭教材的创造能力。

一、目前课堂口头用语创造性欠缺的表现

幼儿园教师的课堂口头用语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当讲要到“点子上”,讲得恰到好处,同时又是能够充分启发幼儿思维,促进幼儿发展的语言。

然而,受幼儿教师自身语言素养的限制,仍存在着许多有效性不足甚至是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教师没要领、缺乏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不高、随意性较大、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教学语言,导致幼儿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个性,也缺乏勇气,从而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严重束缚了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幼儿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课堂口头用语创造性欠缺的分析

案例:背景:小班教学。

教师:小猫咪爱吃什么?

幼儿:小鱼。

教师:小白兔爱吃胡萝卜不?

幼儿:爱……

[分析]:本案例中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实,猫爱吃的东西何止是鱼,小白兔也爱吃白菜,这样的“真理性”极强的答案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小白兔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还能够吃熟肉呢!这些一般性的答案由于被过分强调,就容易造成片面影响。严重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和体验的机会,幼儿的思维不能与教师实现有意义的交流,更不能碰撞起绚丽多彩的智慧的火花,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身后,完全丧失了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实现幼教课堂口头用语创造性的途径

1 幼儿教师课堂口头用语具有启发性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都非常强,他们要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才得以满足,求知欲才得以产生。作为教师,在重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同时,应注重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尽可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师幼互动氛围,充分 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意愿,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产生好奇心,使幼儿的主体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 幼儿教师课堂口头用语要具有形象性

幼儿课堂中,有很多抽象化的事物或是深奥的名词,表面看很枯燥。作为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事物,认识名词,得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语言具有生动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中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运用形象化的表述手段,使上课更具体,生动、感人。所以,只有生动才能使幼儿爱听,才能帮助幼儿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幼儿感到审美的愉悦,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大脑细胞活起来。

3 幼儿教师课堂口头用语要具有表现力,使口头用语富有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审美性为基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尽管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不是文学语言,但对于儿童理解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班上是一个不声不响、懂事的幼儿,在家却不听父母的话。怎样向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转变这种状况。这个教师决定用“童话”的语言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并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问话”“对话”“悄悄话”。

教师给幼儿讲:“鲤鱼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鲤鱼妈妈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乌鸦妈妈怎样哺育它的小乌鸦?小乌鸦怎样回报妈妈对它的爱?然后讲一讲自己的妈妈怎样爱自己,怎样关心照顾自己。小朋友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幼儿:听妈妈的话,不气妈妈。妈妈生病了,吃药的时候,我给妈妈倒杯水。妈妈下班了,我给妈妈搬椅子坐。妈妈买菜,我帮助提菜。吃完饭,我帮妈妈洗碗……

教师神秘的告诉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小乌鸦怎样称赞咱们班小朋友的吗?(教师装作侧耳倾听绒板上小乌鸦的悄悄话)

幼儿:想。(异口同声地说)

教师:小乌鸦说,小朋友就是了不起,你们比我更爱妈妈。小乌鸦还说,过几天,我要悄悄的飞到小朋友家的院子里,看一看爱爸爸、爱妈妈的好孩子。

这以后,家长们陆续向老师反映,最近孩子们进步了,在家爱劳动、关心父母、懂事了。我想,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自是一番童心的天地,需要一种童心的描绘,这种描绘,正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童趣”的“问话”“对话”“悄悄话”。

【参考文献】

[1] 鲍宗武,蕾金南.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同赶行为分析与对策[J].课堂文学,2008.9

[2] 廖梅先.幼儿教师语言风格六要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0)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6

摘 要: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如何才能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担当起教育的大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提出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综合素质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大学扩招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引发了高中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上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校教育陷入困境,生源情况、学生素质及课堂现状都令人担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但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课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的现象频发。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目前中职学历的幼儿教师占一定比例,只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几点做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模拟教学形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 “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默梵.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