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少儿美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浅析少儿美术教育及其创新
一、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1.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在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关注遵循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引导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价值的、新颖的美术文学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对外界审美客体的感知,创造性地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2.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动手动脑。教师要改变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个学生美术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幼儿自身的美术生活经验积累出发,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创造,并能够悦纳所得,享受创作的乐趣。少儿在美术构建中审美经验以及审美情趣提高了,通过美术表达美的能力就会提升,同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表达的快乐。如在儿童画《小鸟的世界》构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编写《小鸟的世界》的童话故事,当学生确定了想要表达的主题时,采用美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并在美术中感受到情感表达的乐趣和满足的时候,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少儿建立美术形象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在条件许可的校外美术辅导学校,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抽象的美术概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音、形、视频等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由释放自己的思维、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教师指导学生绘画《早晨》这个主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早晨的景象,让学生对生活有个具体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概括能力以及绘画表达能力。
少儿美术教学心理探究
本文作者:何伟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研究和分析儿童美术心理的发生、发展,对提高少儿美术培训效果,提高少儿学习美术绘画的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对少儿美术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陶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提高学生人格成熟的进度。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特别强调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并且影响了英国心理学家里德,里德于1927年发表了他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在这个文献中,里德首次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阶段。为少儿绘画心理学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个阶段主要是小学低年段的儿童,他们刚刚由幼儿园升上来,其心理特征仍然属于幼儿阶段,教学活动仍然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实施教育和教学,并逐渐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小学生活。少儿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自由作画,与小学阶段按教材教学的教学计划不一致,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如何转变儿童的绘画心理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都要以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有规划有计划学习美术的少儿。
所以此时选择的教材应该是符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仅是教材要依照这一心理特征编排,而且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一心理特征进行,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少儿教学,更应该以这种方法进行,多鼓励、多赞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为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这从他们的绘画能力上可以看出。少儿绘画的中级阶段可以作为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过渡期少儿的绘画心理是不稳定的,呈现波动性。他们的心理成熟了,绘画水平也成熟了,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基本上能看出其中的不足。然而仅仅是发现而已,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致。对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应有的能力和水准。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作画的兴趣下降,泯灭他们心里的作画热情。
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发展,处在两种思维模式交替阶段。是延续学生美术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特别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便保持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如果教师过度指责,缺乏鼓励和表扬,那么很容易使大批学生失去绘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应做到适当的转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抽象思维方面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基本能够表现出爱好美术的倾向,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高,他们对形体的观察理解能力早已不是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可比的,绘画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单纯依靠学校的美术课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个时期就会表现出对美术学习的特别兴趣,教师就需对这阶段的学生教育要有所区别,对爱好美术的学生要系统地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写生能力的训练。
少儿美术教育创新思考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之于少儿的重要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优秀的美术教育者对少儿的成长起着灯塔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有目的性的美术活动感染孩子,激起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帮助少年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更好地去感受世界,释放天性。但由于当前社会的少儿美术教育体系发展不成熟,少儿美术教育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会成为禁锢孩子思维发展的枷锁。本文就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概况做出探讨,引发思考。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创新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兴起带动了少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少儿美术对少儿的心智成长、创新能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全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少儿美术培训及教育机构快速发展,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少儿美术教育未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教学体系,因而不利于少儿的茁壮成长。本文以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并针对此现象做出调查与分析,进而对影响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加以探讨,提出个人的建议与思考。
一、少儿学习美术的意义
1.培养少儿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才能。昔人有云“初生牛犊不怕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幼年期都是最大胆、最无忧无虑的。调查发现,3—6岁的孩子在技法掌握方面不如年龄大的孩子,但是他们在想象力和用色方面并不差,甚至比12—14岁的孩子更胜一筹[1]。想象力丰富,敢想敢做,模仿能力强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而发明创造正是需要这几种优秀特质。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不仅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传授绘画技能,还会呵护孩子的主观想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孩子的想象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少年儿童将不会再墨守成规地画出“一模一样”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丰富个人感情色彩的创作画,孩子会将自己的想法、认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少儿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少儿善于学习模仿,正是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好时期。2.丰富少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心智发展。看了很多优秀少儿美术的课题设置,课题的知识点中无不包含着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知识与文化底蕴,这些课题在迎合少年儿童的喜好的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层面,包括智力的开发,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2]。良好的美术学习,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智力成长,提高少儿的身心素质,帮助少儿各方面均衡发展。3.陶冶少儿的高尚情操,塑造优秀的品质。高尚的生活气节要从娃娃抓起,现如今的道德法制社会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来塑造。少儿美术教育对孩子崇高品德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儿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风潮下的一门特殊学科,少年儿童喜爱上美术课,把其当成一种解压游戏课程。绘画是一种天性,孩子成长的越快,对世界的感知就越多,当少儿面临心灵上的波动(喜怒哀乐或是生活上的疲惫挫折)时,都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倾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质。老师上课时可以采用引入精彩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而完成授课内容。4.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它的眼睛。”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了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不同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呈现出一个静止状态下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2]。艺术的熏陶能力是潜移默化的,美术教育对少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用不同的视觉感受带领少儿领略风格迥异的美,能够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浅薄。现阶段,很多学校为响应素质教育的旗帜,课表上确实设立了美术课程,但老师质量低下,很多并非美术教育专业出身,更有甚者不招收美术老师,而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代为上课,当面临课时紧张问题时,这些所谓的“主课”老师还会占用美术课做课堂检测[3],学生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失去了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面对此现象,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生报名考取美术专业的教师资格证,想要做小学美术老师,自由不费力,造成整个社会的恶性循环,美术专业老师不再花心思备课,没有积极性,上课迟到早退。2.社会不良风气对少儿美术教育市场造成冲击,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当今社会“考级热”、“艺考热”现象风靡,美术教育事业引起了很多家庭的重视,由于少儿美术教育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很多人嗅到了商机,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一段时间内随处可见。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视本意是好的,但很多家长无法辨别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真正为孩子好,因而迷茫在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中,听信利益追逐下无良美术教育者的谗言,断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少儿美术教育的优秀与否与老师自身的素质、艺术修养密不可分,些许追名逐利的社会非专业人员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就一本正经地开画室,不遵循少儿成长的规律,一味讨好家长而制造画面效果,这不仅会抑制少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更是扭曲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3.教学模式不完善,错误的美学评价标准会抑制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某些学校老师不专业的美学评价标准会抑制孩子的心智发展,尤其是在低幼阶段。当少儿的想象力受外在固化思维的影响时,一味地追求具象化,没有丝毫的个人情感特色,长此以往,少儿的创新能力也将被消磨殆尽。低幼阶段的孩子的画面本应以涂鸦表达个人想法为主,充满了想象力和孩子活泼的夸张色彩,可在老师简笔画的固化思想渲染下,孩子丧失了自主观察事物的能力,一味地照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临摹,最终形成思维定式,连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弱得微乎其微。4.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认识片面,存在误区。家长是少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都处在眼光跟不上思想的状态,认识片面,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第一,思想上已经对少儿美术教育引起了重视,可是眼光还停留在“简笔画阶段”,以画得像不像、整齐不整齐来评判孩子的画,不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第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涂鸦的天性,指责孩子在墙上或是桌子上画画,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抗拒画画;第三,孩子的世界单纯简单,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将画画当成了生活倾诉的方式,而家长却抱着功利的心态去给孩子找各种机构参加考级,给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形式
摘要:针对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市场火爆,各级各类辅导形式层出不穷,规模繁多,教学层次与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本文以中原腹地焦作市为切入点,对多所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当下教育机构存在的多元化模式,为对美术较有兴趣的学生或者有志向培养孩子艺术能力的家长提供参考,也是对中小城市的教学资源的一点窥见。
关键词:美术教育;办学类别;调查研究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在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近几年美术培训机构也是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培训机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办学规模不一,层次分化
焦作地区美术辅导机构品类繁多,参差不齐,根据调查,我按着以下层次分类:
(一)高端品牌类
这种以连锁品牌加盟方式的培训模式,是当下较为活跃的辅导机构类型,据考察,焦作地区现有以连锁品牌形式经营的美术辅导机构有5家(不包含正在筹建)。以笔者考察的X绘画机构一店(分南北两所校区)为例,机构面积较大,活跃在城市人口学校集聚较多的中心商业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该机构专门以教授少儿美术为主,倡导少儿触觉绘画理念,除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外,不再培训其他科目。这种少儿美术机构目的性强,自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设施先进,可以满足3~12岁阶段少儿的美术学习需求。这种培训机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受到了对环境及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家长青睐。
少儿美术技法指导教育思考
一、树立技法教学新概念
每个时代都对儿童美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为它必须面对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我国长期以“双基”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实压抑了一批人的创造性,妨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陈旧技法教学模式的实质有两个特征:首先,把千姿百态的世界万物标准化、概念化、公式化,并以此评定好、中、差。其次,往往以任课老师的技能、审美水平为示范,确信唯有临摹才能学会。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画,依样画葫芦,只有老师一个人的积极性,学生是被动的。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得了所谓技法的时候,他们可能已没有能力和欲望用技法进行来个性创作了。显然,陈旧的技法教学模式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摒弃陈旧的技法教育模式,探索多元的、灵活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是当今少儿美术辅导者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谈“技”色变。某些教师过分强调开放化、多元化,许多课看似热闹,其实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玩什么也没学到。全盘游戏化、空壳化的教育,对学生危害很大,这样会让学生华而不实。简单地否定“技法”作画,不符合教学实情。技法是什么?怎样教给学生技法?美术作品是作者内心的表达,美术技法是用美术语言“说话”,情感和美的载体。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帮助、鼓励表达或者激发创作热情,让他们表现得自如挥洒、赏心悦目。
树立新概念技法教育观,教师须具有探索的精神、宽泛的心态和不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积累的体验,为学生技法的形成、提高提供一个广泛空间,让学生了解写实美、超写实美、夸张变形美、装饰美等;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等的美术组合规律;欣赏中国画墨分五色和西画色彩的神奇变化;欣赏达•芬奇、毕加索、林风眠等艺术家的表现风格……新概念技法教育观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去其糟粕。例如示范法,可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要做到“导放结合,范而有方”,既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示范明了学习的目的,借鉴学习,又要激发自我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而不是完全搬抄;既要起到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又要给予学生发散的启示和自由联想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就要和学生开展良好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既把教师的理解方法演示清楚,又不断地交流看法与设想。如剪纸“手拉手,好朋友”一课中,教师的示范主要集中在折剪的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如何重叠反复折、如何画稿、如何仔细地用刀剪形、如何创作能连接的好看的连续形象等问题,更关注对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发散的引导,即启发学生“我们还可以以此方法创造出哪些有趣的形象”,并以范作的方式展现一些发散的构思,把教学的导与放极好地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主导意义。由此可见,示范教学作为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即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法无优劣”,重要的是在教学目的的要求下教师正确地把握与运用。新概念技法,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美及美的构成规律,引发学生自己对美的联想和创造,新概念技法是一种多元智能的“法”,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法”。
二、创造性思维与技法教学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一)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有赖于美术技法的表达。
少儿美术技法教学探讨
一、树立技法教学新概念 每个时代都对儿童美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为它必须面对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我国长期以“双基”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实压抑了一批人的创造性,妨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陈旧技法教学模式的实质有两个特征:首先,把千姿百态的世界万物标准化、概念化、公式化,并以此评定好、中、差。其次,往往以任课老师的技能、审美水平为示范,确信唯有临摹才能学会。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画,依样画葫芦,只有老师一个人的积极性,学生是被动的。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得了所谓技法的时候,他们可能已没有能力和欲望用技法进行来个性创作了。显然,陈旧的技法教学模式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摒弃陈旧的技法教育模式,探索多元的、灵活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是当今少儿美术辅导者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谈“技”色变。某些教师过分强调开放化、多元化,许多课看似热闹,其实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玩什么也没学到。全盘游戏化、空壳化的教育,对学生危害很大,这样会让学生华而不实。简单地否定“技法”作画,不符合教学实情。 技法是什么?怎样教给学生技法?美术作品是作者内心的表达,美术技法是用美术语言“说话”,情感和美的载体。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帮助、鼓励表达或者激发创作热情,让他们表现得自如挥洒、赏心悦目。 树立新概念技法教育观,教师须具有探索的精神、宽泛的心态和不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积累的体验,为学生技法的形成、提高提供一个广泛空间,让学生了解写实美、超写实美、夸张变形美、装饰美等;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等的美术组合规律;欣赏中国画墨分五色和西画色彩的神奇变化;欣赏达•芬奇、毕加索、林风眠等艺术家的表现风格……新概念技法教育观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去其糟粕。例如示范法,可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要做到“导放结合,范而有方”,既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示范明了学习的目的,借鉴学习,又要激发自我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而不是完全搬抄;既要起到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又要给予学生发散的启示和自由联想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就要和学生开展良好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既把教师的理解方法演示清楚,又不断地交流看法与设想。如剪纸“手拉手,好朋友”一课中,教师的示范主要集中在折剪的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如何重叠反复折、如何画稿、如何仔细地用刀剪形、如何创作能连接的好看的连续形象等问题,更关注对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发散的引导,即启发学生“我们还可以以此方法创造出哪些有趣的形象”,并以范作的方式展现一些发散的构思,把教学的导与放极好地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主导意义。由此可见,示范教学作为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即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法无优劣”,重要的是在教学目的的要求下教师正确地把握与运用。 新概念技法,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美及美的构成规律,引发学生自己对美的联想和创造,新概念技法是一种多元智能的“法”,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法”。 二、创造性思维与技法教学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一)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有赖于美术技法的表达。 人的情感思维在现实世界中是无形的,在美术作品中的呈现有赖于美术技法的生成。“儿童画都是无师自通的”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因为绘画作为幼儿的第二种语言,他们从握笔开始,就信手涂鸦,直到能表达对象的一定形体、特征,主观描绘对象。整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一直在进步。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绘画,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主,看似无师自通,但这一切与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分不开。正确引导和传授绘画方法,关键在很好地保护孩子的主见和认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抹杀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梦想。干预不能过度,技法要传授。但技法不是目的,而是表达的需要。要多方面引导、启迪,让他们学会基本技法,学会如何自如地表达想法,使他们个性更加鲜明。 (二)技法的教学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过程。 教师的“教”可谓抛砖引玉的过程,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和创作内驱力。例如,在技法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法,就须做到“范而不死,举一反三”。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表现的难点,直观而形象地感悟,清晰有效地明了技法与步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思,而非给予“样本”、“明晰”思想。在示范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十分重要,不应定位于教师的“真理”,“完全正确”,“从头至尾看示范,听讲解”,而应定位于老师介绍与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老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应有自己更好、更多、更有意义的想法与方法等。这反映了理念的重要转变: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老师仅是一个引领者、启发者,教学效果的实现者。如在三年级“立体造型”一课中,我抓住“纸材立体化及构成形式上的变化”这一重点,仅演示纸张立体化造型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与众不同的造型来,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进行创造。在这样的技法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互动,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自我创造的理想。 (三)技法的丰富、完善、突破更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p#分页标题#e# 任何一种技法的最初形成都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成果,我们在学习前人的技法经验时,不必一成不变。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美术材质不断出现,如水溶性油画棒、刮蜡纸、彩色沙纸等,这必定促进更多新技法的出现。师生可按需选择,大胆尝试,以求更好地表现效果。 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可以自行尝试创造出新的技法。如蜡染是我国流行已久的民间工艺,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但受到材料和工具的限制,这种民间工艺在课堂上的运用就不太方便。如何结合实际,进行仿蜡染效果的制作呢?我在高年级中开展了儿童仿蜡染美术技法的创造实验:(1)画稿,在素描纸上画好图案;(2)着色,用水粉颜料给画面上色,水粉色须厚重,染黑的部分须留白;(3)制作冰纹,将画晾干放在需要部位揉折,一定要适当,不要破坏画面效果;(4)刷墨,将准备好的画稿平铺于桌上,用毛笔蘸墨汁在画面上有序地刷墨;(5)冲洗,将墨汁晾干后用流动水冲洗;(6)晾干,将作品平放于画板上阴干,一张仿蜡染作品就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法建议,如使用棉纸、油性蜡笔点缀等。一次新技法尝试完善,让学生明白了“法无定法,法为我用”的技法新观点。 三、不同学龄时段,技法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各有侧重点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学画从4岁开始进入涂鸦期和象征期,从6到8岁为表现期,8岁以后才进入初级写实期。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中低年级阶段绘画的兴趣浓厚,创造热情高涨,在绘画时往往天马行空,恣意驰骋,富有激情,产生了不少具有审美价值的好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生的创作力明显下降。这个时期的儿童绘画面貌,开始脱离儿童的天真,拙朴而追求成人的表达能力,出现了半成熟半幼稚,既不是儿童画,又不是成人画的状态。 部分学生因为技法无法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甚至对美术失去了兴趣,许多学者称这一特定年龄段为“少儿绘画转折期”。 由此,我把小学阶段分为两个时段:儿童画表现期(1—2年级)、少儿美术转折期(3—6年级)。 幼儿经过了绘画涂鸦期与象征期,到了6至8岁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加强。他们在绘画中表现出了某种独立性,可以较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意,这是学画的黄金时代。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而且要深入心灵,不仅用手画,而且要用心画,激发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和联想性。儿童画表现期是儿童敢想敢画的高峰期,老师要多创思鼓励,少技法干涉,把每一个孩子看成一块天然的玉,有其内在的品质。教育需要的可能只是不断地雕琢和润泽,使之更具光华,彰显天然的珍贵。 少儿美术转折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逐渐形成,知识面的扩大,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童画的幻想转向理性想象和科学的幻想。兴趣分化、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等都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语言发展角度看,此时学生书面语言表达逐渐成熟,更喜欢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作为言语功能的儿童画已暂时失去意义。他们开始把绘画当做审美对象,尤其是女生会很好地体会到一幅画中的情绪气氛,对写实作品更感兴趣。在这个转折时期,他们绘画的题材从陈述事物转变为刻画具体对象,表现手法从注重二维图像转向追求三维的视觉真实,主观上希望描绘得逼真而客观。技能跟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力不从心,进步困难,画面拘谨,构图小气,造型呆板且越画越小,用尺和橡皮修改的痕迹随处可见,画面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并逐渐失去了绘画的信心。如何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写实的、抽象的、古典的、现代的,让学生领会写实并非绘画的唯一技法,并排最高目标。引领学生多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多积累题材和内容。在教学中逐步认识到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增加技法教学的分量。让他们学“法”用“法”,欣赏、观察、临摹、目识心记,让他们既画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又在临摹中可以“得意忘形”,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意识,在保持儿童画特点的基础上吸收适合儿童特点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渐渐提高表达能力,走出“少儿美术转折期”的困境。 综上所述,新概念技法与创新思维,就像人的身体与灵魂缺一不可。创新的灵感有赖于技法的包装展示,每一次新技法的出现都召唤着新的创作灵感的产生,这才是少儿美术的最高境界。
浅论少儿图书的美术设计
摘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设计普遍从以技术层面为主导向以商业效益为主导发展,从而忽视了终端少儿读者的阅读感受,也束缚了图书设计者的创新思维。本文从设计者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实际出发,通过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等元素,对少儿图书设计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少儿图书;美术设计;阅读体验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儿童没有把客观事物当作外物,而是将内在的感受投射到事物本身,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儿童经常处于世界围绕自己旋转并不分主客的状态。儿童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他们经常把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通过自己的想象让宇宙万物都充满灵魂,这就是儿童特有的“泛灵性”心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泛灵性的心理特征范围也逐渐缩小。那么怎样设计出符合少儿审美心理的图书?这需要设计者以儿童审美为基础,把大量的文字、图片进行梳理,用多维度艺术语言进行加工,使其看起来有秩序、有逻辑、有趣味、有美感。引导少儿感受、欣赏和追求美,从而调动少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深度阅读中获得美学享受和文学感动。
一、少儿图书美术设计现状
随着少儿图书市场销量的不断增长,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出版社对少儿图书的美术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因为这关乎少儿心理的发展、思维的引导和审美的培养。
1.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得到了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代代相传。特别是对于少儿来说,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灿烂的古文化尤为重要。皮影戏、版画、剪纸等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少儿图书设计中,表现手法多样,如线装书脊、函盒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以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三十六声枪响》为例,该书讲述了王二小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小英雄的感人故事。正如封底文字诠释的一样:“悲壮之美、忧伤之美、本真之美、崇高之美。”封面大胆地采用了王二小在山上放牛,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的剪纸图像。两大色块——白色是天、黑色是地,产生了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山上缩小的人物拉伸了远处的视觉效果,同时将黄金分割比例运用其中,增强了画面的舒适度。总体来看,整个封面运用简单的剪纸图像,流露出复杂、悲壮的氛围,给少儿带来恰如其分的情感体验。以竹堂文丛《读白蕉》为例,该书的封面采用秋草一样的绛黄色云萱纹,设计者为了使纹路更加立体,用的是纸的反面。这铅华洗尽的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无论是触觉还是视觉上,都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感觉。腰封用的是雅白色新美感纸,给人一种轻巧空盈的感觉,这与白蕉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闲适疏淡、宁静致远的情怀是相得益彰的。封面右上角用压凹印出黑色的标题“读白蕉”,其余则为大量留白,这种隽永的设计风格赋予了全书明净、温和、纯粹的意境之美。设计者通过中国传统元素的纸张,搭建了作者和少儿沟通的桥梁。
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在2015年,教育局对美术、音乐及体育这三门课程颁发了新的政策,其艺术水平的考试会被纳入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当中去。也就是说,美术课程的学习结果如何会被列入教育质量评估中,并将这项内容记录在案。这也可能成为学生未来被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如何教会少儿完成绘画并且能够掌握绘画的相关技巧和知识,从而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让少儿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能够帮助少儿完成精神文明的构建。我国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许多人把少儿美术教育当作一门技术课程,所以在教课中主要体现模仿和再现能力的培养,少儿的德育教育没有得到体现,这是在摆正问题上的失误。其次,教育过于模式化,因为对少儿美术教育的理解偏差,所以注重对物体、人物、自然的再现和模仿,在探索方面较差,有着较为严重的格式化倾向,同时,在对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上,也十分忽略,它忽略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让少儿在从属地位,逐渐失去了思考、构图的能力,在下笔的时候缺乏主动性,画作被老师教导得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新意,体现不出当下儿童创作的朝气,儿童无法真正地在美术创作中去体会美、感受美。当今社会经济不断迅猛增长,家长素质与孩子的素质水平逐年提升,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注重。在少儿的兴趣培养上这类机构层出不穷,用火爆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随着这些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培训机构不规范的状况导致鱼龙混杂,并不是所有的美术培训机构都是正规的,能够真正促进少儿的发展,有些培训机构的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社会上关于美术教育的考级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激发学生灵性,促进学生发展的画展却很少。一些美术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声誉,就费尽心机地让自己的学生得奖并打响自己培训机构的名声,甚至还会出现老师的恶劣现象。这对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带来了严重的打击。说到底还是盲目地追求利用。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不良的情况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二、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少儿美术教师从业人员缺乏
随着国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地位普遍得到了上升,但是少儿美术教师却没有被重视,其作用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尤其是我国处于应试教育,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都更注重少儿的学习成绩,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问题并不关心,这就导致少儿美术教师一方面是人员缺乏,另一方面则是质量良莠不齐。
(二)缺乏国家专业认可的培训学校
国家认可的专业少儿美术培训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从业者在就业时无法得到国家系统、完整的保障,这些都导致教育人员在技能技巧和知识掌握上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