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例6篇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1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指标体系

任何危机都是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得以最终爆发,就财务危机而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恰是这个过程的晴雨表,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只要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隐患,进而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便可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功能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即监测预报财务危机、识别诊断财务危机以及避免防御财务危机。

在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即重要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灵敏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财务预警的监测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领域或者重要环节,因此,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首要考虑的原则就是重要性原则。坚持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选择的预警指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贡献程度。预测指标不同,其反应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最终的预测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根据监测领域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预警指标,并标记出最能体现企业财务活动特征的预警指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财务活动中不止存在一个反应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往往具有可替代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坚持代表性原则,从这众多指标中选取那些代表性较强,能够突出反映企业财政活动特征的指标,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同的预警指标具有不同的灵敏度,有的预警指标对于财务活动反映比较敏感,有的则比较迟钝。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灵敏性原则,选取那些灵敏度比较高的指标,这样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问题,以便企业及时预防。

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那些重要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出来。但是,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必须通俗易懂,方便计算,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自己已掌握的财会知识直接或者间接的计算出各项相关指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本结构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总指标体系是由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四个子指标体系组成,每个子指标体系又包含不同的方面,这些方面突出反映了该子指标体系自身的特征,具体如下图:

(一)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偿债风险这三个方面反映筹资风险的征兆。具体而言,资本结构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风险征兆,支付能力主要通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映风险征兆,而偿债风险则主要是通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反映风险征兆。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其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程度的财务预警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国际认可度,能够反映企业较长时间内的偿债能力水平。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灵敏的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越高,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预警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所占的比重,客观的反映了企业的盈余质量,一般情况下,比值越大,表明企业净利润中现金比重越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预警指标主要是通过是从偿债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考察,一般而言,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负债中需要偿还的利息所占比重,是对企业将来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偿还利息能力的反映。

(二)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投资结构、投资能力以及资产利用效率这三个方面反映投资风险征兆的。其中投资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对外投资额/所有者权益。投资能力主要是通过总资产增长率与现金再投资比率体现投资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长期资产+营运资金)。而资产利用效率则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与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反映投资风险征兆的,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偿还债务等现金支出+经营活动现金支出),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投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反映运营风险征兆的。其中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酬率以及成本费利润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资产运营能力主要是通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体现运营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而获取现金的能力则是通过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运营风险征兆的,其计算公式为: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100%,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运营风险。

(四)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分配结构、以及资金增长能力这两个方面反映分配风险征兆的。其中分配结构主要是通过股利支付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资金增长能力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率和盈余公积增长率体现分配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盈余公积增长率=(盈余公积年末数-盈余公积年初数)/盈余公积年初数账款,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分配风险。

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年代,企业必须通过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危机。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积极应对财务危机的最佳选择,此外,企业还要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管机构、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资源管理以及优化投资管理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企业财务危机,全面存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3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预警;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7-0043-03

企业的风险是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战略决策风险、经营运行风险(如政策法律风险、经营环境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政管理风险(如体制改革风险、内部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安全保障风险(如食品卫生风险、公司环境风险)、人员管理风险(如人力资源风险、人身心理风险)等。企业针对风险的特性与大小,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就是风险管理。

此次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无视市场风险的存在,给大量无固定收入的次优级信用人群发放无抵押品购房贷款,并将此类贷款包装成其他金融衍生品重复出售;政府也因对经济形势过于乐观而忽视了潜在风险,监管不严,造成金融投机行为大肆泛滥。美国的金融泡沫最终破裂,形成以银行倒闭为标志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最终演变、升级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大到国家,小至企业等经济体都必须在风险控制以及承担风险能力等方面达到更好的平衡点,才能保障其生存与发展。中国企业风险意识普遍较为薄弱,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急需建立和加强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控制和规避,实现提前财务预警并对风险进行适当处理。

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风险管理是一个由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相关人员共同组织实施的过程,旨在识别和防范、处理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危机,应用于制定企业战略及其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等。

1. 组织保障子系统是指,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评估组、风险项目执行组等。风险管理委员会通常直接隶属于企业的董事会,同时设置常务机构和人员。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企业的最高层,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分别指定风险管理责任人,独立进行风险评估、提示和管理。此外,无论风险出现或发生与否,风险组织保障子系统都必须定期提示企业风险状况。对于已超过预警临界点的或一些特别重要的事项,应及时向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发出风险预警。

2. 规范标准子系统是指,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管理需求和经营目标所建立的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如风险因素标准、风险警戒标准、风险结果标准、风险评价标准和风险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等。规范标准子系统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相应调整、持续改进。

3. 风险评估子系统是指,建立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客观的风险评价平台、可靠的结果反馈机制等。风险评估是指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评价职能和作用,运用各种评价技术手段,包括采用风险概率、期望值、均方差、风险度及财务杠杆等定量方法与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的方法,对所有不确定和潜在风险的成因、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损失大小、预期时间等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判断与评价,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决定是否风险预警。

4. 实施执行子系统是指,恰当的应对策略实施和高效的执行机构。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包括但不完全限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一致,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或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盲目举债扩大生产经营,结果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周转不灵,还影响到正常的还本付息,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企业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由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组织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可见在战略风险实施控制方面,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执行子系统。风险管理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或者说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内部控制走向了风险管理。一个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执行,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财经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同时能够防止、披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设置报警准则,实现财务预警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少的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以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稳定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损失发生前,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第二,损失发生中,控制风险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尽可能减少损失;第三,损失发生后,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做好事前控制,即损失发生前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在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前,财务状况通常会逐渐恶化。为了使风险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通过提前进行财务预警的方式使决策者对未来风险有所察觉,即在风险事件真正发生之前就对风险的成因进行控制,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或使发生以后的损失降到最低。财务预警本身也是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

1. 建立长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部门作为风险实施执行子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量化企业财务状况,承担财务危机预警的主要任务。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预先发现不测事态征兆的指标,临界点则是一触即发的时点。

2.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或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数值来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所以一个全面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应综合包括反映上述几项能力的财务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构建指标体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一个合理的指标都应选到,不能只集中在一类指标上;二是应注意选取能够提前或及时反映、预测活动变化的财务比率,以提高预警指标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三是注意选取适合于本企业的对财务危机预测比较有用的财务比率。

3.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要重视现金流量指标。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用于弥补各种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如果既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运营,又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资金,则企业终将破产。现金流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决策和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4. 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和标准评分值,即预警临界点。标准值一般参照行业平均数或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并适当进行理论修正。标准评分值应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值和重要程度来综合计算确定。

5. 计算比较企业实际和标准财务指标值,建立报警准则。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评分值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差,需要及时发出警报。当然还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细分。如,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值80%以内时,发出初级警报;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值80%以下时,立即发出高级警报。

四、有效应对风险的方式

在建立了财务预警体系后,企业还要根据风险信号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对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主要有回避、预估、转移和自留风险等几类方式。

1. 回避风险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企业主动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策略。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而且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

2. 预估风险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如企业在损失发生之前以预提等形式建立了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资产减值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等,在损失发生后,损失额可直接从已经建立的风险准备金中列支,或分批计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3. 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企业购买充分合理的商业保险就是企业转移风险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4. 自留风险指自己理性或非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由于风险是绝对存在的,管理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而且风险也可能给企业创造新的机遇,所以需要对剩余风险进行判断。当某种风险不能避免或因敢冒风险可获厚利时,企业可以选择风险保留,否则应进一步判断剩余风险的程度以确定企业是否愿意承担风险并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5,(2).

[2]马颖.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一体化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3).

[3]王鹏,张俊瑞.董事会独立性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

[4]张宁.中场盘点世纪危机[J].新财富,2008,(11).

On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Xu Ying1, Su Meng2

(1. Yunan Tobacco Xingyun Invest Stocks Ltd Company, Kunming 650031, China;

2. Jinqiao Schoo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201, China)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4

关键词 财务风险 信贷 预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于这种大规模的扩张导致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许多高校由于自身筹备的资金和政府补助的资金部能够满足自身的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利用多种渠道去筹集资金,而信贷资金这一渠道受到多数高校的青睐,在一定的程度上银行给学校的贷款能够缓解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压力,也能够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款期限的临近,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高校的财政陷入了困难的境地,财务运转的艰难,加大了财务的风险。而高校属于一种非盈利的组织,为避免财务风险,应需特别重视自我发展、自我累计的资金积累制度的建立。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资金预警风险分析

许多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集中在盲目的投资于基建项目、忽略资金的合理使用价值、财务状况失衡、过度举债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资产的使用价值不够重视

在高校资金的使用得不到应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高校的无形和固定的资产的管理不注重,管理的不够重视使得学校无形资产的贬值和损耗,而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无偿使用阶段,使得学校的资产因为没合理的流动而没有形成应有的价值。②对货币的时间价值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有许多高校会出现贷款的资金高于实际需求的情况,造成了资金的闲置。③学校资金支出的控制没有重视,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够,日常财务的支出超出预算,造成了管理等固定成本预算严重脱离。

2.过度的筹资引发的财务风险

在主要资金来源有限情况下,而学校的资金缺口却在不断的增大,这个时候信贷的资金就成为了维持高校的扩招、扩张的主要途径,而在像银行借贷的时候,由于对贷款项目所需的资金和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做出充分的估计,而迅速盲目的增加贷款,导致了学校资金负债总额巨大,远远超出了学校所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使得学校年使用的资金在不断的增大,而高额的利息也成为了学校固定财务负担,学校资金的短缺,若不能有效的在筹集资金的话,而银行借贷的本金及利息无法及时偿还,学校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使得财务陷入了困难的境地。

3.投资的盲目造成的浪费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的发展迅速,为了对学校进行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不断增加对基建的投资,而在基建的过程中,因为对其缺乏了合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项目建设的时候对于资金的使用量和时间把握不准确,盲目的建设、赤字的预算,造成了资金资源极大的浪费。甚至有些高校过度去追求自身的形象而造成资金浪费。

4.财务的可持续性发展部够重视

有许多的高校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政策规定、自身财务能力及资金结构、及客观环境等,盲目的进行建设,为了能够让办学规模的扩张,则尽可能的去争取贷款,使得高校的财务远远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出现严重的资金失衡,甚至有很多学校为了偿还贷款,不得不去压缩设备经费和教学经费。

5.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系统构建的时候应该要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敏感性的财务预警指标和标准,并对财务高校的实际情况作出强弱程度的偏离,发出预警讯号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因此对于高校的预警体系的构建主要有科学性的原则、适用性的原则、动态开放性的原则。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及内容

1.偿还能力的评价

偿还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金总额,它是能够体现高校的债务资金对学校资金总额比重,一般依据学校的特色,其适宜的范围在35%到60%之间。流动比例;流动比例=平均年负债的总额/这一年高校的非限定性收入,这体现了高校对非限定性的负债保障程度的高低,而非限定性收入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非教育经费拨款、附属单位及其他经费拨款、及其他收入等,通过实际表明比例越小说明该校的债务偿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就越低。③利息保障倍数及潜在支付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年经营结余+年事业)/年平均收益总额,潜在支付能力=(借出款+货币资金+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本息,他们的比值越大,说明了偿还能力强,财务的风险小。

2.经营能力指标

经营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了:①资产、净资产、投资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年经营结余+年事业结余)/年利息支出,反应的是对收益性资产获取的能力,比值越大,利用效果就越明显,净资产收益=(年经营结余+年事业结余)/平均每年的净资产总额,体现的是利用净资产获得的收益,比例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投资收益率=(年其他投资收益+每年办企投资)/(每年其他投资+学校每年办企投资)比例越高,投资的效益就越好。②年收入支出比例;年收入比例是年收入总额比上年支出总额是对学校的支出的对比关系,每一份钱的投入可以带来多大的收入保障。

3.预警体系的预警方法

预警方法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找到合理的数量来设立范围,并确定临界点,分为无警报、轻度、中度、高级警报四个层次,通过数据达到某种程度时再来预警。

三、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树立风险意识,并且能够根据财务预警的分析,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及加强防范措施,实现合理化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许多国有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根本无法发挥预警的作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果国有企业不能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势必会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隐患。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国有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国有企业在自身战略目标发展过程中能够减少危机。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概述和作用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就是通过观察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后,对未来企业发展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且能够做出提前预警和防范措施的风险预警系统。它通过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一些敏感的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动态变化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风险预测评估,以此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三个作用:一是监测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二是分析这些数据,对财务风险进行测评;三是预防和控制作用,对评估的风险做出相应的对策。

二、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国际经济环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内经济政策也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重心也不断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经济发展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因此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改革体制和创新技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可能性更大。

(二)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例如企业文化、风险意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稳定运行的基础,一旦内部控制环境出现问题,就会对国有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危机,而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结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这些对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非常不利,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风险也愈大。但是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无论是企业高层还是财务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没有一定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敏感性经济指标的变化无动于衷。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国有企业,一旦陷入财务风险危机,不仅会制约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二)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许多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是关注于制定一些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反而忽略了建立财务控制体系。没有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一些财务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这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存在着巨漏洞,也造成了许多财务控制只是形式主义,使得一些财务决策只是管理高层的主观意见,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体系

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有些内部监督部门的权限范围受到了限制,对国有企业出现的财务问题也都是事后处理,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事先的预测和评估。

(四)许多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核人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于专业水平不高,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构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措施

(一)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财务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沟通,无论是高层决策者还是财务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人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要了解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体系。

(二)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征,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例如市场状况、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获利能力等指标作为合适的预警指标,指标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正自身企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有利于准确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

在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后,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监督的数据采集完成后,要保证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整理以及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估能够顺利进行,保证每步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为企业决策者们提供准确的数据。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使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习奇.大型国有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南都学坛,2014,03:104-107.

[2]李林.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会计师,2014,19:21-22.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 发电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

从目前情况分析,财务风险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存在的一大弊端,如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阻,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发电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控制与规避风险。新能源发电企业及时认识到财务风险形成的要素,时刻关注财务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相对合理的财务策略。文章基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深刻剖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借以实现财务预警目的,从而有效保障发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发电企业特点

新能源发电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新型发电方式,近些年来呈现极快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正是发电企业寻找的突破点,或是着眼点,促使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本身就存在诸多优势,从而能够促进发电企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然而从另一层面分析,新能源发电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产业优势。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能源消耗量不断递增,而经济的发展对于电能源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并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因素促使新能源发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能源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属于可再生资源,是电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二,具有潜在的资本与市场。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来说,新能源发电企业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而且很多资金投入新能源发电企业,主要涵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因而基于现状来看,新能源发电企业是具有潜在资本和市场的。

第三,成本相对较高。新能源发电是新型的产业形式,我国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发展势态良好,而从某种层面来说,新能源发电需要较高的开发费用,还需相对先进的设备,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投资成本,降低竞争优势。

二、财务风险形成主要因素

(一)管理因素分析

从目前情况分析,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管理因素,而管理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管理层的设立、管理职能定位、内部控制设置、内部执行、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等等。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引发财务风险。而对于新能源发电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引发的因素相对比较固定,就是管理短期意识,在利益驱使下,很多管理层基本着眼于眼前利益,没有重视新能源发电创新性的要求,从而促使其步入低端市场之中,这对于发电企业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素。除此之外,还存在环保意识缺失现象,针对新能源发电来说,其本质上属于清洁能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污染,例如:新能源发电企业工艺过程并没有进行必要的环保处理,致使在过程中出现污染情况,而所用材料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环保处理,存在安全隐患。这样势必会酿成不可估损的损伤,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将势必造成极大的伤害,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三个部分,分别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回收管理。一旦出现筹资不足或是过多情况,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资金的有效使用;假设筹资不足,将会影响到新能源发电的运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威胁到企业正常经营,而投资不当势必使企业效益得不到提升,降低资金回收,促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资金流动,继而引发财务风险。

从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发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企业资金链相对比较充足,然而分配不均匀仍然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在创业的初级阶段,存在有项目无资金的情况,具体表现是筹资短缺;而在成长阶段,企业具有潜在资本,但是却没有创新项目,具体表现是资金严重缺乏,假设进行盲目投资,必然会出现投资不当。无论是上述何种情况,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都会造成极大的财务风险,但是由于所处阶段的不同,发电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状况,然而关注焦点基本是筹资成本,或是投资回报方面。

(三)财务因素

财务因素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存在的非常关键的财务风险因素,这其中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分别是财务支付、财务结构。针对新能源发电来说,企业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即使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与此同时存在成本较高的特点,这直接导致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市场占有率有限,其二是盈利空进不断缩减。因为市场有限,发电相关机器设备具有积压的风险,导致资金流动能力较弱;但是如果谨慎小量生产,设备闲置相对较多,资金利用率有限。与此同时,很多发电企业资金回收存在极大的困难,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很高,资金流动量较小,利用率较低,最终影响到财务支付能力,很可能形成偿债危机;应收账款相对较高,致使财务结构不合理,引发偿债危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务因素方面,发电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在应收账款账目情况,应从上述方面着手解决。

(四)经营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营是相对较大的范畴,针对上述几个因素的分析,本节中涉及到的经营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经营,第一,是经营者管理水平,第二,是经营者市场预测能力,从以上两种因素导致的财务经营风险,继而导致财务风险。针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从目前情况分析技术相对发展较快,完善技术是其必要的措施,与此同时,还需进行适当的人才储备,这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主要措施,然而假设研发投入相对较多,就会出现人才储备过量,但是实际成果转化率较低,势必会影响到投入产出率,最终影响到货币回笼,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因此针对发电企业而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精准市场预测能力,掌握技术研发方向,做到持续经营,避免经营危机出现。

三、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实施

新能源发电是现阶段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相关企业在发展速度及规模上正在日益完善,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危机,而这种危机并不是朝夕之间形成的,因而发电企业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继而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应用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针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来说,其建立的重点是在于预警指标的构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预警指标体系:

(一)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发电企业,企业管理状况管理指标构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其一,是企业长期决策占有率情况,其二,环保投入成本指标,从上述两个方面实施财务风险预警,促进新能源发电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长期决策效率,主要是某期长期决策数,除以本期决策总数,由此获取的数据,称之为长期决策占有率。

而对于环保成本投入率,与上述计算方式基本一致,主要是利用某期环保资金投入,除以某种经营成本,继而获得最终的数据,这个数据就是环保成本投入率。

(二)财务管理指标

针对新能源发电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的发生,借助资本利用率,还有资本收益率,从而反映财务管理状况。不管发电企业是处于发展初期,还是处于发展期,都需要有效利用资本,这是风险预警非常关键的指标,在初创期,发电资本有效利用,从某种层面来说意味着筹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企业具备潜在资本,反之则使企业经历漫长的筹资期,一旦采取的措施不当,新能源发电企业将不复存在;发电企业在成长期阶段,资金得以有效利用,促使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回收率,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吸引潜在投资者,而且保留现有投资人,反之将会促使企业出现投资不当,或是项目缺乏情况,预警这企业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本利用率,主要是通过某期资金投入金额,除以某期资金筹集总数;资本收益率,某期资金投资收益,除以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三)财务状况指标

所谓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状况,是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展现:其一,是利用存货周转率,其二,是借助应收账款周转得以展现,虽然上述两个指标相对而言是短期的,然而这两个财务指标是企业资金情况的一种体现形式,关系到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从某种层面分析,还属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因而发电企业对于这一方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存货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四)经营状况指标

新能源发电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及上升空间,因而其经营状况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主要是借助技术研发转化率,还有研发成本投入,和人才储备率等指标所决定的。针对技术转化率而言,如果出现转换率较低的情况,将会导致企业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否则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而针对研发投入成本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归属于研发成本比例,假设研发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企业可适当增加投入成本率,反之则降低。针对发电企业而言,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突破,尽早解决,规避风险的出现。从人才储备率方向分析,它是非常重要的预警指标,必须和研发成本形成正比例,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转化率=某期研发项目转化数/某期研发项目总体数量;技术研发成本=某期项目转化数/某期项目研发总数;技术研发投入=某期技术研发成本/某期企业经营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易出现财务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构建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大幅度提升发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经济效益值。

参考文献:

[1]李迪.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商业,2011(32)

[2]裴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33)

[3]李杨.电力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电力与能源,2011(06)

[4]彭艳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及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研究,2014(06)

[5]王秋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5(08)

[6]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15)

[7]张文秀.风力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析[J].会计师,2015(16)

[8]温立新.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方经济,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