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例6篇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1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及控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的内容

1、房地产企业的成本

房地产企业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地的征用和拆迁补偿,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前期工程费以及开发间接费和公共配套费等。

2、房地产企业的费用

房地产企业的费用主要指的是应摊费用,具体来说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期间应承担的各种费用。主要包含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二)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

1、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

立项阶段需要做好成本规划,成本规划的确定对成本控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成本规划,可以对项目的预期成本分布、收入,利润和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经济分析,成本规划及估算,现金安排及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测算等几个方面。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成本,需落实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按照立项阶段确定的成本规划落实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二是要强化技术沟通,贯彻执行限额设计;第三要大力推广价值工程方法;第四要强化施工前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3、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设阶段是成本控制中心环节,除了要做好现场控制,严格按图施工、控制变更及签证外,还应注意:第一,结合现场的情况,做好土方平衡;第二,对照施工图纸,做出详细的预算,拟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与工程部一道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措施;第三,制定和落实招投标制度,选择质优、价廉的承包商;第四,规划和落实好工程款的支付时间节点,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4、交付阶段的成本控制

交付阶段分两个阶段,第一是承包人按照图纸完成全部工作并取得验收合格证后向房地产企业交付,第二是房地产企业按照合同向业主交付产品。第一阶段成本控制关键在于加强竣工结算的管理,重点审核竣工图、审核施工过程的变更和签证以及审核工程结算。第二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和物业管理方协调好,做好产品交付工作,防止出现产品交付纠纷、违约情况。

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为取得财物利益而产生的举债,这会增加企业到期付息的负担,还存在着资不抵债和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在财务的杠杆作用下,如果付息前的收益下降,那么股东的收益将会有大幅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融资渠道集中于银行信贷,房地产资金信托等。

(二)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以及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的表现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库存较高,房地产企业部分投资行为不合理等。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收与收益分配的风险分析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房地产企业由于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再生产时发生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利润分配给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带来的影响。房地产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内外两个方面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为管理层制定的企业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规定不合理;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对所处环境了解不足,如未能掌握行业和国家政策的变动等。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于财务风险间的关系

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将会带给企业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破产的危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融资规模、投资时点以及资金回收等方面。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融资规模的大小及投资收益等。如果成本控制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2

关键词:隧道工程;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对于项目的成本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盈利,它代表着整个工程造价和管理等方面的消费,考虑施工期间的物资消费情况,这也是决定项目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项目在招投标、计划、施工、竣工验收,这些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对所消耗的造价进行管理,因而,在项目中所参与的人、财力、物资等的管理都要在成本的控制计划中。

1.1全面管理原则

隧道施工中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对于成本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或是只认识到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工程施工前、竣工后的成本控制,造成因为成本管理失控而出现财务问题。对此,项目的管理要综合考虑。必须顾虑到每个角落,同时把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连接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要让最低价格渗入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中。

1.2程序化、制度化原则

在施工项目中积累成本数据能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这些数据能为施工单位承揽项目预计成本、未来利润和所需资金,也有利于施工单位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施工定额,将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化,便于施工单位运作的监督和控制。

1.3责、权、利一致原则

施工企业应建立和贯彻严格的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能够按照各自管理责任和权力对成本进行统一的控制。首先要形成一个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并对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其次,赋予其相应的权力,能让其能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最后,根据完成工作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这样由上至下逐层落实,使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做到责任既无空白,又无重合。

2隧道工程项目评价

2.1项目概况

青云山隧道是向莆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全长23公里,长度位列亚洲第五、国内第四,洞身为双洞单线设计,可以满足开行双层列车的要求。青云山隧道是向莆铁路的一个控制点,该隧道位于福州市的和莆田市的交界处。该隧道分为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左线规划12km,右线规划11km,对于隧道的施工左线的长度为12km,工作时间为37个月,一般的开工时间为2008.6-2011.7,对于右线的长度为11km,工作时间为40个月,其开工时间为2008.6-2011.10。

2.2项目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

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在成本方面做好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一定要根据项目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所谓成本计划,就是以完成项目为最终目标,以科学合理地配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资金与资源为宗旨,以保障整个项目在规定时限内安全可靠为基础,以项目最少的实际支出为原则,从而实现整个项目能够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因此,项目成本计划,贯彻在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对实施过程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由工程项目计算可以给出:本项目计划成本116253.5万元,总收益为10573.1万元,收益率为9.1%;其中右线计划成本58421万元,实际成本52611万元,右线收益5809万元,收益率为9.9%;左线计划成本56475万元,实际成本50629万元,收益为5846万元,收益率为10%。整个项目右线收益率较左线收益率较低。

2.3施工项目评价

考虑到工程建设中隧道左线收益率比较高,右线轨道收益率较小,虽然该建设中左右线的收益率不一致,但是差别很小,因此,从总体来看隧道性能是较为优良的;除此之外,该建设中在另外分部的左右线工程的实际支出与预期支出基本一致,但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盈亏的情况。这个建设中的附属工程的收益率为-89%,直接说明该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支出明显超出预期,而且在成本管理方面,表现极为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拆迁合同款项方面,预期成本是455万元,住户提议的金额是785万元,虽然在执行环节里,共支出750万元,从而这一项的负差异已达到295万元;(2)在电力款项方面,预期成本是215万元,但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该项支出达到273万元,这又造成负差异58万元;(3)在附属工程方面,其一,由于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因此在该项的预计成本为295万元,而其实在实践中支出高达575万元,进而负差异又增加了280万元;其二,风险方面的预期成本为125万元,而建设环节里真正花费了168万元,使得负差异额外又增加了43万元;(4)在精密测量仪器方面,预计支出240万元;然后实际支出已高达615万元,这又造成该建设的负差异增加了375万元。

3提高隧道工程经济效益的途径

3.1对施工工程项目有详尽策划

项目的施工计划就是把整个工程的构思付诸实施,使项目变成可以具有可能性和具有可操控性的实施方案,并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策论性。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必须要明确的三点要求:一是要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准备;其次,对项目的施工做好全面的时间计划,使得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最后,需要对项目的管理建立一个良好有规划性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些都是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和管理财务部门。

3.2提高隧道工程财务管理

在土工工程中,相对比较困难的施工方案就是对于隧道的建设,对于隧道施工期间的财务管理更需要全面准确,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给后期的施工造成很大的不便,不单单是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也会导致一些质量差的工程。其实,钱和物质的增减变动都离不开工程之间的经济管理。对于项目财务的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管理和计划进行全面的展开,需要在进行财务管理计划中要有科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尽量的避开有可能存在的造价的过多消费,进而,能够给项目的质量带来一些问题。对于项目施工期间,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困难,这些都需要通过有协调性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

4结论

(1)必须要遵照项目成本管理的三大原则,首先要保证项目的统筹管理,对于各个程序之间的规范化是前提条件,对于责任和权利与权利相互结合是重点;死抓这三大原则,是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2)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针对项目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对所产生的误差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为了保证预算结果尽可能的与工程实际消费尽可能的接近,需要对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消费误差进行比较,找出原因,对各个部门衔接不当产生的问题,做出了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3)利用理论知识展开研究,对于能够改善工程项目造价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从项目计划和项目的财政支出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对项目顺利完成的作用;利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例进行结合,对造价的差值进行具体分析,为相似的项目在工程中的工程造价的评估提供了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凌鹤,黄继红,马宜平.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2-13.

[2]胡军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06):22.

[3]郭立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136-137.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3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当中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在对工程项目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同时会导致施工造价的不断提高。另外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因此材料价格会产生波动,使得成本产生变动。另外在投标招标阶段以及对工程项目交付之后的使用发生一定费用,因此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因此施工企业能够做好工程项目的财务成本的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二、投标过程中的财务成本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对投标的降价幅度把握合理对于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对于财务成本控制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报价策略和降价策略。在工程项目中,降价策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盈利策略,即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报价需要高于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公司管理费用之和,以保证工程项目的盈利目的。一种是保本策略,即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报价需要等于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公司管理费用之和,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保本的目的。一种是亏本策略,即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报价需要低于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公司管理费用之和。在这三种策略中,保本策略和亏本策略是在进行抢占市场或是想要打击对手的情况之下才会采用的降价策略。一般情况下还是要使用盈利策略以求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报价策略一般采用不平衡报价,在总标价中,对于不同的分项目分工程采取不相同的单价报价。对于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增加工程施工量的项目采取高报价,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量基本不变甚至减少的项目采取低报价,这种报价策略是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盈利,降低投资风险。

三、施工过程中的财务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项目的主体过程,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财务成本的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1.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是工程项目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支出费用,而且该费用会随着市场而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合理控制人工费用,需要对于在施工期间的人工单价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在月初的时候应该根据本月进行的施工工序对用工数量做出预测,再加上市场上的人工单价对该月的人工费用进行计算并且定出控制指标。在项目进行施工时,还要对项目的用工数量进行记录。每完成一项工程,就要将实际的用工数量与预定的用工数量相对比,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办理相关手续,以修正控制指标。在月末还应该对各个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用工数量的核对,以对控制指标进行考核。通过不断的控制以节约工程项目中的用工数量,降低人工费用,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控制工程项目的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在工程项目中占据大约60~70%,因此控制空间比较大,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业主对于材料的价格有所限定,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单价进行评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进行货物对比,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材料,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在工程项目中消耗量较大的材料而言应该采用招标的方式,通过对多家供应商进行公开竞价从而择优选择。对于业主提供的材料,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要对材料进行验收之后才能入库,以确保材料的用量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施工单位对于材料需要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减少对于施工材料的浪费。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也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防止在保存的工程中发生损坏或是变质。在进行材料的发放中,应该严格实行限额发放的原则,并且对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剩余的材料进行回收。同时对于类似返工等支出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3.控制机械使用费用

在工程项目中,机械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租赁,一种是自己配备。使用租赁方式时,由于租赁协议中对于租赁的单价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关键在于机械的租赁数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停电的时间超过了规定,应该与业主进行签证并且记录。如果机械属于自有设备,对于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防止因为操作不当的原因对机械造成损坏甚至是工程事故。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与保养,保证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四、项目完成后的财务成本控制

1.竣工结算成本管理

在竣工验收阶段,合同条款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工作,保证竣工结算时拥有完整可靠的技术资料。这将会对项目的竣工结算产生较大的影响。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在完成工程项目之后,应该及时进行结算工作,并且对债务关系以及债权关系进行明确,施工单位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与业主进行联系,以求尽快完成资金的回收。对于在短期时间内无力偿还债务的业主,需要通过签订相关还款协议,对违约责任以及还款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应收账款对于业主的约束能力。

五、总结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成本;成本管控

一、企业财务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价值体现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是一种通过优化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评价企业资金投入,实现企业科学投资的有效手段,能够极大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企业财务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有需要特殊政策与专业技术支撑,涵盖的范围广,实现高效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扩大企业预期收益。

第二,强化企业财务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市场上大多数企业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标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利的重要方式。中石油财务报表显示,中石油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上直接获利21亿元,因此,实现财务目标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大价值。

第三,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管控能力的提升。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对成本管控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控制,能够指导财务管理向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

(一)目标成本预测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制定相应的目标成本,对产品成本实现事先型预测。在实现目标成本预测的过程中,企业主要应从销售预测与目标利润两方面着手。首先,销售预测是企业目标成本测定的前提,在销售预测的过程中,企业要尽可能扩大考虑范围,结合现有销售因素、竞争对手变化、企业内部变化等,假设企业未来销售与过去相似,制定基础销售预测,然后根据市场对企业未来销售的影响因素,预测各种产品的售价,确定具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而后预测此价格之下的产品销量,计算总销售状况,在平衡全局销售之后,将目标销售情况分解到各个产品之中。其次为目标利润测算,是企业预计未来时间段应该实现的利润额,在确定目标利润测算时,同样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测销售预测及目标利润之后,可根据“目标成本=市场竞争价格-目标利润”的公式完成目标成本

预测。

(二)目标成本决策

在进行目标成本决策时,企业要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可行性、应变性的原则,而后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实现目标成本最终确定。在目标成本决策过程中,系统原则,就是指成本决策系统必须实现总成本与分成本之间的协调,不能偏重企业部门或者分公司成本,脱离全局成本权衡,要以系统总目标为引导,平衡各方成本,优化目标成本控制。先进性原则,即为前瞻性原则,企业在成本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成本方案,对各类方案进行对比评估,选择具有市场前瞻性的目标成本方案。可行性原则主要包括技术方面、法律方面、社会道德方面、资源支持方面的可行性,制定的目标成本方案必须在努力之后能够实现。应变原则,是指企业目标成本决策方案要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使决策方案具备相当的弹性。

(三)目标成本分解

目标成本分解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目标成本分解过程中,要按照整分结合、协调平衡原则进行,要按照目标成本的具体内容尽可能将目标成本分解细化。一般的,目标成本分解主要使用三维分解法。首先,要将目标成本在本体维度进行分解,主要包括成本费用项目分解、生产经营费用分解等。第二,要将目标成本在主体维度上进行分解,按照企业处室、分厂、班组或者按照各级各类责任中心进行子目标成本体系分解。第三,要将目标成本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分解,主要包括年度、季度、月度成本目标。

(四)目标成本落实

目标成本的落实,就是要将目标成本管理分解后的目标责任明确分配到各个层级与责任人身上,主要包括目标成本落实、责任成本落实、目标绩效责任落实、目标授权责任落实等。其中,目标成本的落实过程,就是要实现目标成本分解中三维划分的现实统一,以责任单位为中心,将三维划分目标有机结合。责任成本落实就是利用责任机制,促使责任人完成相应目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责任归属的明确、责任界限清晰、责任大小清楚、责任关系合理。目标授权责任落实即授予下级责任单位所需的权利落实,能保证目标成本责任正确履行,需要把握相近原则、适度原则、责权对等原则、动态原则。

(五)目标成本核算

目标成本核算是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实践资料收集环节,为企业提供必要会计资料,并为成本考评分析提供基本依据。目标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完全成本核算、控制目标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三个方面,结合三种核算方法,形成了以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核心的新型核算方式。

(六)目标成本考评分析

目标成本考核分析作为整个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中的最后环节,起到了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与经济效果评估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必要依据。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的考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作对比,在各个责任环节中找出形成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修订未来成本管理办法。在这一环节中,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两类,根据绩效高低,企业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金香,康绍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财会通讯,2014,12(20): 64-65.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更多的外国建筑公司会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建筑业务,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与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在管理上难度较大,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经济效益较差。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1、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基本条件

建筑施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产品生产不可逆性、收款期限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都需要垫付大量的工程款,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工程项目按照施工环节来分解实施,不同环节材料物资需求量不同,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建筑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也比其他企业复杂得多,不管是会计科目还是原始凭证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审核、仔细分析,以及工程结算后的工程应收账款的处理。也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确定财务预测、制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决策等财务活动来统一规划实施。因此,财务管理是其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基本条件。

2、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贮存和流通,同时资金流通周期较长,款项回收速度慢,因此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财务风险:投标风险、筹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建筑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在投标书中盲目压低工程报价,对投标项目风险预测不充分,最终以微薄的利润甚至倒贴成本的代价来获得合同,结果造成企业入不敷出、损失惨重。建筑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如抵押不动产向银行贷款。虽然企业扩大了经营规模,维持了运营,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还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垫付了大量的资金款项,客户不能及时还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变现。因此,只有不断改进企业资金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预算,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才能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尽有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统一有效的财务管理,很难支撑企业持续长久的经营。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收支管理混乱,执行程序缺乏统一标准。第二,存货制度不完善,材料采购、调度等效率低下。第三,成本预算误差较大,无法有效指导工程的进行。这些财务管理体制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得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成本耗费较大,最终会阻碍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不尽科学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第一步事前预算,第二步事中控制,第三步事后核算。在以往的财务成本管理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只关注事后核算,而忽略了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最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不明显。

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急需招聘大量财务管理人员,进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这样会带来两方面不利的影响,第一,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出现贪污做假账等有损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的恶劣行为;第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够高,无法提出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和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计划,难以对施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控制。这两方面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经营运作极其不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着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将新型的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是确保工作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还应立足自身优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节支增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2、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

财务工作是真实反映一个企业一定时期或时点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本的活动,如果财务基础工作混乱、随意,则无法为企业投资人、外部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反馈及分析,无法为下一步进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参考数据。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真实、可靠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以规范的财务工作督促、带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强化对企业资金、固定资产的安全管理。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新建投资项目企业的财务预算,以投资预算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流出量的计划、筹集预算计划,在财务管理制度中确定预算控制办法及决策程序。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对费用预算的重点项目和各类损失要进行重点监控。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是经营流入量和流出量,要确保资金回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设计再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专业财务人员执行才可发挥作用。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加强领导重视。领导在重视财务管理的同时,会关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从提高财务人员社会地位及薪酬水平入手,使财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取得整个企业及员工的理解配合。财务人员要熟悉工程造价的审核、预决算书的编制及审核、建筑材料的审价标准和工程完工程度的测算方法,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二是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招聘时多向财会专业毕业人员倾斜,摒弃小型私营企业那种认亲为贤的错误用人机制。不但要在财务知识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考核,还要关注财务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人生观,避免日后违反财经法纪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只有顺应时代变迁,积极更新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人员队伍素质,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3).

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范文6

关键词: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评价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最佳标准,是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为了取得良好的业绩,在设法提高主营业务收入之外,主营业务成本的控制更是其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企业控制成本必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成本控制要结合市场需求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市场是企业实现以济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企业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现在有很多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产生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的问题,一旦市场需求饱和,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阻碍。

2.成本控制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在成本管理中

为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各个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对人的主观因素其加以重视,可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成本控制中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应使人人都关心成本,形成一种良好的降低成本的机制。

3. 成本控制中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习惯于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忽视对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投资和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确立成本控制目标,释放最大利润空间 成本的控制牵涉到许多的因素,控制成本的重要性被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对于成熟的产品,其生产企业往往有很多,要想在众多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好成本控制是最有效的途径。成本降低了,利润空间自然而然就随之放大了。更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在成本控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二、 企业控制经营成本的办法

1、 加强企业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费用。

(1)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严格、完善的材料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材料采购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的正常、及时供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而且能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预防在采购过程中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预算、请购、授权人的批准权限、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对进入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各供应商的声誉、资信等情况。供应商档案除有对供应商编号、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外,还应有历史交易记录、现行设备与技术力量、财务状况、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选择,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材料物资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审计、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准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察。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企业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2、 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使每单位产品的人工费用降到最低。

人工费用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按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等相关费用。人工费用的降低,与苛扣或降低工人工资是不同的概念,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费用。同等数量的劳动者,在相同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所能分摊到的人工费用就会越低。人工费用的降低势必会使制造费用降低,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本

3、 降低能源的消耗,生产的过程中应时刻控制辅助生产费用的耗费。

辅助生产费用所指的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 中所耗用的水、电等资源的消耗。在制造业中,辅助生产费用是产成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一些机械化程度偏高的企业,能源耗用量要高出普通企业的好多倍。

4、 加强对产品生产车间的管理,使单位产成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降低。

产品生产车间的管理要求,员工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关键控制点要按岗位工艺操作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且受控的状态。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查不清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绝不流入下道工序。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并有熟练工人指导方可上岗操作。物品定置摆放,按区域分类放置,并做好标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生产费用,直接性费用应计入生产成本外,其它的间接费用均属于制造费用,应分摊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大型企业中,投资者初始投入的资本金较大,而这些初始投资所购置的固定资产都要在以后的生产经营期间陆续分期以折旧的形式转化为费用,最终分摊到产品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