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例6篇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1

营运资本计算公式: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是判断和分析企业资金运作状况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 营运资本详细公式: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广义营运资本的意义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这个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状况时使用。 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由于净营运资本被视为可作为企业非流动资产投资和用于清偿非流动负债的资金来源,所以,狭义的流动资本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因此,企业营运资本的持有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2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68-01

财务的正常运转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如果想在当今如此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利于不败之地,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监控,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对于财务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会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融资或者筹资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不稳定性、系统性、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财务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产业政策、利率、通货膨胀、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变化。

(二)企业财务人员意识和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对财务风险的预判和预防不够,也是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财务监审制度缺陷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制定的财务监审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按照制度执行,难以有效地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收益分配缺乏科学性

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收益的合理分配,如果企业收益分配方法缺乏科学性,不遵循企业的实际状况,会对企业的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从而破坏企业财务的收支平衡,形成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各部门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

要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就必须首先处理好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这一问题不解决好,企业将无法做到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应坚持集权适度,分权合理的原则。

(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整全程控制机制。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防范环节。风险预测是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就是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都能预见风险的存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的管理。

(四) 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首先应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再次把握借款时机,审时度势,合理决策。最后预测负债筹资的使用效果,权衡成本收益,优化债务结构。决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融资决策。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融资金额大小直接决定了资本结构状况。企业应当努力使资本结构最佳,融资成本最低。

(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

1.良好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财务风险防范是在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牢固树立信息观念,掌握了解市场政策、市场供求、市场经济发展等内部外部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给企业,为开发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

2.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3.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财会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财会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积极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同时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与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知识不断更新。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3

中外金融机构AUM概念的使用情况

西方金融机构所使用的AUM指标一般是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由金融机构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使用这一指标主要是为了衡量其自身所管理资产的规模。而国内银行目前所使用的AUM主要是出于衡量(个人)客户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进行客户细分、便于开展营销的考虑,其统计口径不仅包括本机构所管理的个人客户的金融资产,还包括个人客户所拥有的、目前不在本机构管理但将来可能转入本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如存款和托管账户等),有的还包括客户的负债(如房贷)。

西方金融机构AUM的概念及其背景

研究发现,国外金融界对AUM并不存在“标准化”的定义。美国证监会(SEC)对AUM的定义是,“持续接受监管和投资管理服务的证券组合的总价值”。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定义,AUM是指客户金融资产的总量,包括客户的现金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因管理投资而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上市证券以及境内和境外资产,但不包括归于投资者自身所拥有的公司、住所或奢侈品等财富。而全球资产管理品牌第一的瑞银(UBS)并没有使用AUM概念,其对客户资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度量方法:一个是“客户资产”(Client Assets),涵盖了所有由瑞银投资和保管的客户资产,包括纯粹的托管资产和交易账户;另一个是“投资资产”(Invested Assets),其定义就狭窄的多,特指客户出于投资目的、交由瑞银管理的资产,它包括委托和建议性质的理财组合、管理的机构资产、基金类资产和理财证券(或经纪账户)。可见,第二个概念近似于AUM。高盛对AUM的定义是:机构和个人客户投资于共同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和专户理财的资产。不包括纯粹交易性质的经纪账户、自营投资和非管理费类资产(包括客户的生息存款)。

我们将西方金融机构的AUM概括为:金融机构为客户“投资管理”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谓“投资管理”,除全权委托类形式外,也可以包括非全权委托的顾问类形式。AUM的统计口径中一般不包括机构自营资产、纯粹托管和交易性质的客户资产(账户)和客户负债。

西方金融机构的AUM是其资产管理运作规模的衡量指标,AUM越大,说明其在投资管理界的地位越强。AUM也是进一步衡量其投资业绩、获取收益的基础,很多资产管理公司按照AUM的一定比例收取资产管理费。

尽管由于信息披露的局限,目前较难找到系统性的可比AUM数据。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领先资产管理机构的AUM往往超过其总资产的规模,其增速也往往快于其资产增速。例如,2009年瑞银总资产为1.341万亿瑞郎,同比下降33%,而所管理的投资资产(Invested Asset)却增加3%,达到2.233万亿瑞郎。高盛2009年的总资产为8490亿美元,同比下降4%,而其AUM增加12%至8710亿美元。

AUM概念的引入及其规模大于总资产、且增速快于总资产的情况,是西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30年来,随着社会金融财富的逐渐积累、“金融脱媒”日益深化、综合经营不断发展、资本监管强化和创新能力大大增强,西方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信用中介”向“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在此背景下,西方金融机构已经不再单单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而是更加重视发展其财富管理能力。其管理资产的规模快速膨胀、甚至超过了资产增速,资产管理所带来的收入也已远远大于其表内资产所带来的利息收入。“总资产”的概念已经不足以衡量其“主业”、窥其全貌。在这种情况下,AUM作为衡量其财富管理能力和规模的重要指标,应运而生并日趋受到西方金融机构的重视。

国内银行AUM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营范围拓宽、经营理念更新和财富管理业务兴起,国内银行对AUM概念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例如,近期中国银行的2009年年报中首次提及该行管理的客户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再如,工商银行2009年年报中也披露,其个人金融资产100万元以上的财富客户数量突破50万户,金融资产超过11000亿元;个人金融资产在8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突破1.3万户,管理资产2550亿元。据了解,国内大部分主要银行均已在内部引入了AUM的概念。

国内银行的AUM一般是指个人客户在银行的金融资产,其统计口径主要包括个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和通过银行购买的各种投资产品,投资产品主要包括基金、国债、保险及银行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等。此外,不少国内银行还将客户的负债(贷款)也纳入AUM统计口径。但各家银行AUM的统计口径并不相同,比如是否包括客户的三方存管保证金、股票账户和个人房贷等,对于房贷的具体折算比例也存在差异,这就影响了AUM的可比性。

国内商业银行AUM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金融机构虽然都应用了AUM的概念,但其实质内涵却有所差异。同时,国内银行在AUM应用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国内外金融机构AUM概念的差异

虽然国内外金融机构的AUM概念都是在财富管理业务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但二者却存在以下差异。

应用目的不同。西方金融机构应用AUM主要是为了衡量自身投资管理规模和能力。国内银行则是为了衡量客户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细分客户层次和便于开展营销。

包涵内容不同。西方金融机构AUM仅指客户的资产,而且特指银行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的客户资产。而国内银行AUM包涵的内容则宽泛的多,既包括客户的资产,又包括客户的部分负债;既有银行目前正在管理的客户资产,也包括目前没有纳入银行投资咨询范围、但将来可能转化为银行所管理范围的资产。

应用范围不同。西方金融机构AUM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个人、公司和机构等各类客户,一般包括集团旗下各金融机构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和。国内商业银行的AUM目前仅用于个人客户方面,而且大都没有对银行和旗下各子公司的AUM作总体统计。

总之,从概念上看,可以把西方金融机构所采用的AUM看作“狭义”AUM,把国内商业银行所采用的AUM定义为“广义”AUM。

国内银行AUM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与长期以来仅重视存款、资产的情况相比,国内银行引入AUM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目前国内银行在AUM应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缺乏对金融集团范围和机构客户AUM的统计,难以全面衡量机构财富管理的总体规模和综合能力。西方金融机构的AUM是个人和公司机构等客户AUM的总和,也是整个集团各业务条线AUM的总和。与西方金融机构相比,国内银行在目前的AUM统计中,仅仅是考虑了个人客户,尚缺少对机构客户和整个金融集团AUM的考量,不利于全面衡量本机构财富管理的总体规模和综合能力,也不利于全面统计客户金融资产的价值。

未对各类客户资产做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容易导致重规模、轻收益的倾向。国内银行目前的AUM统计口径相当宽泛,而且未根据各项客户资产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分层。例如,在分析和考核上,没有区分理财类资产(银行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的资产)、存款类资产(客户储蓄和三方存管保证金等)、纯交易类资产以及客户负债(贷款),可能会导致银行片面追求规模(销售业绩),而不关注自身财富管理能力和投资业绩(客户收益)的倾向。

缺乏对AUM变动的全面分析,不利于准确判断机构的财富管理能力。AUM的增长是衡量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AUM增长越多,说明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越强。但是AUM的变化存在诸多因素,包括资产市值的变化、客户投入资金的增长和汇率变化等。仅看AUM的增长数据,而未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会对金融机构投资管理业务能力的评价产生偏差。在诸多因素中,尤为重要的是客户净增加资金(NNA,net new asset),所谓净增加资金(NNA),是指新客户和老客户新投入的资金减去老客户撤出和赎回资金的净值。NNA的计算采用直接法,即以客户交易时投入或者撤出的资金来衡量。NNA不包括客户资产的利息和股息,也不含市场和货币波动、管理费、交易佣金和贷款利息以及由于机构兼并活动产生的客户资金变动。它最直接反映了客户投资意愿和银行财富管理能力。而国内银行大都未对AUM增量进行具体分析,这不利于金融机构准确衡量财富管理能力。

完善AUM应用的意义和建议

进一步厘清AUM概念、完善AUM应用对中资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明确界定广义AUM,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衡量客户的实际价值和潜在价值、完善对客户的细分,为精准营销和分类营销提供决策依据,使客户的潜在价值变为实际价值,从客户资产转变为管理资产。第二,全面运用广义AUM ,有利于摆脱过度追求存款规模或者资产规模的“速度情节”和“规模冲动”,推动中资银行财富管理特色的强化,实现从“信用中介”到“财富管理服务综合提供者”的转变。第三,明确、统一应用狭义AUM,有利于准确衡量整个集团财富管理的规模和能力。第四,引入“客户财富收益率”、“客户净增资金”等概念,有利于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中资银行经营从销售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具体建议如下:

明确区分衡量客户价值的广义AUM和衡量财富管理规模的狭义AUM。所谓广义AUM,包括所有反映客户价值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与中资银行目前采用的AUM定义和统计口径相同)。所谓狭义AUM,仅指中资银行直接管理的客户资产。建议中资银行明确区分衡量客户价值的广义AUM和衡量财富管理规模的狭义AUM,以完善对客户价值和财富管理能力的衡量指标。

统一构建用于衡量公司机构客户和金融集团的AUM。目前中资银行普遍缺少对公司机构客户和整个集团AUM的统计,建议一是参考个金业务AUM的设计,将目前公司业务的所有产品和业务归总分类,按照存款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企业理财和外汇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和客户负债(贷款)等分成五大类,明确客户价值和客户利润贡献来源,形成针对公司机构客户的广义AUM。二是明确公司机构客户狭义AUM的定义和统计口径,以衡量银行为公司机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能力。三是对金融控股集团内的银行和各子公司的广义、狭义AUM进行统一界定和应用,以全面衡量整个集团、所有客户的价值和财富管理能力。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社会公共危机;社会公共风险;财政支出;市场机制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风险的社会,尤其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共风险已经开始进入高发期,且各类风险交织在一起。如贫富分化加剧,生命安全和社会尊严安全受到威胁,社会治安状况恶化;SARS、艾滋病、性病以及禽流感等高强度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食品质量的降低等使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生态恶化及灾害应对机制落后,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执法监控出现漏洞,以及危机处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社会安全危机等。再如,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发,若在网上搜索“矿难”一词,可显示出近两万条相关网页。另据国家安监总局2005年11月28日的2005年1月1日~11月27日的全国安全生产简报: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12起,死亡795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8起,死亡640人,同比增加3起、352人[1].2004年岁末,中国的两个国有重点煤矿———河南大平煤矿和陕西陈家山煤矿相继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分别有148人和166人遇难;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多达200余人;而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169人死亡。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专家估算约有100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直接导致哈尔滨市停水4天,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些事件的发生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处理社会公共风险,以维护社会、经济及政治的稳定,确保各方面的有序发展,成为我们面对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公共风险的理论界定

20世纪后半期,社会公共风险问题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形成了关于风险的理论和学说。德国的马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在其《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贝克将生态危机视为社会危机,并在此基础上诊断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人类以前的活动所涉及的都是个别人的风险,而现在则是所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危险;以前所谓的风险带有勇敢和冒险的意味,而现在,风险则是指对地球上所有生命毁灭的威胁。基于此,贝克把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2].英国的安东尼。吉登斯认为,风险社会就是日益生活在高科技前沿,无人能够完全明白,也难以把握各种可能的未来;他认为风险有“外在的风险”(externalrisk)和“人为的风险”(manufacturedrisk),其中外在风险是指意外地从外部打击个体的事件,这种事件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寻,而人为的风险则几乎没有任何防范经验可以借鉴,难以预测。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认为,贝克主要关心的只是技术风险,是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而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风险,如金融市场投机中的风险、人生筹划中的风险、不安全的性活动中的风险,乃至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申请有关风险研究的基金而得不到的风险等等[3].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认为:在“风险文化时代,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和排除诸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飞速发展后所造成的包括生态风险、核风险在内的各种可以危及人类毁灭人类的巨大风险”[4].

在我国,一些学者自1980年代以来也开始了关于社会公共风险问题的研究。如1987年王巍出版的《国家风险———开放时代的不测风云》一书就对风险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宋林飞(1999)认为,“社会风险是社会所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我们对风险的理解有以下三个要点:(一)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之客观体现;(二)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三)风险并非只是在实现决策时带来的损失,而且也指偏离决策目标的可能性”,并于1989年提出“社会风险早期预警系统”[5].此外,其它一些学者也对社会风险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著名财政学家刘尚希博士主要从财政的角度对社会公共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公共风险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不确定性和损失性两个视角来进行的。如经济学家奈特于1921年首次明确提出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概率型随机事件就是风险,非概率型随机事件就是不确定性。以后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从不确定性视角去研究风险,而且不少学者混用风险和不确定性,甚至断定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同一个概念。社会学界也有一些学者从不确定性的视角研究风险问题。如贝克把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正是从不确定性角度认识风险的结果。贝克看到了现代文明越发展、科技越进步,不确定性就越明显的事实,所以才把现代社会定义为风险社会。研究风险的另一视角是损失性,即把风险看成是一种损失类型。从损失性视角研究风险的学者都用损失去定义风险。如美国学者海斯认为风险就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6].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性这两种属性中,损失性是更为根本的属性,没有损失性,也就无所谓风险。风险中的不确定性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本质实际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在现代社会,风险将更多地表现或转化为社会公共风险。从社会公共风险的内涵而言,就是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社会公共风险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内在关联性(或传染性)。如癌症不会传染,是一种私人风险,而艾滋病则有很强的传染性,它危害社会,从而构成公共风险。二是不可分割性。公共风险如通货膨胀、环境污染、刑事犯罪等,在未来发生的时间、方式具有不确定性,但社会成员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是同等的。三是隐蔽性。公共风险很难正面识别,往往是在累积到快要爆发的程度才被发现、才引起重视。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的巨型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社会系统中,除个人风险以外的任何风险都可以称之为社会风险。狭义的社会则是指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并列的系统,狭义的社会损失是指与政治损失、经济损失、文化损失等相并列的一种损失,狭义的社会风险是指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金融风险、决策风险等相并列的一种风险,即社会失序和社会混乱,这种社会失序和混乱是由一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反叛社会行为所引起的。导致狭义社会风险的直接原因是非自致性损失和无补偿损失,其根本原因是竞争的不公平和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而广义的社会风险产生的原因则要复杂得多。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50-02

1 中小企业及财务风险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理论上讲,中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基于研究标准的统一性,在具体界定时应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中小企业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在具体划分时应该参考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来确定是否属于中小型企业。如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的标准。这些界定从法律角度给我们研究中小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1.2 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一些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而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按其包含的内容可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通常所说的举债风险,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举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流动资金,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有利条件,但同时也给企业到期还债带来负担。因为企业经营的收益率和贷款的利率都有不确定性,从而有可能使企业的收益率高于或低于借款的利息率,这种风险的大小和举债规模有关。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一旦负债太多,企业不能到期还款,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政治、法律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给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造成差异。它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看待企业的风险的,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及收益风险等。

1.3 财务风险的特征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首先,客观性,即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的损失与损害的产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的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其次,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活动中。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再次,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这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最后,风险与收益并存,即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带给企业收益,也可能意味着损失。

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中小型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我国中小型企业理想的资产负债率为40%左右,而我国中小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因而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当企业现金流不足时,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偿付能力不足,严重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2.2 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中小型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财务制度的束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科学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企业,管理者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导致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具体表现为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等。

2.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使财务产生风险,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加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透彻,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由于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可以影响中小型企业的投资效益和长期偿债能力,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狭义的概念范文6

某企业贷款遭拒,引起了其极大重视。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通过电话咨询表示,从未查询过本企业的信用报告,并对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企业在征信活动中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存在疑惑。通过人民银行征信部门柜台人员的电话解答指导,次日,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带上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介绍信、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查询表及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在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查询本企业的信用记录。

企业的信用记录就像一张经济身份证,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能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便利和优惠,从而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无形资源。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截至2011年7月底,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1785.4万个,其中有贷款卡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个数810.9万个,有信贷记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334.3万个。企业信用报告作为一企业“信用名片”的作用日益显著,但也有一些企业对企业信用报告、企业在征信活动中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不了解。

企业征信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调查、信用信息咨询和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活动。企业在资金不足时,通常会以债务人的身份参与到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赊购商品等信用交易活动中,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企业本身很清楚,但债权人不一定清楚,需要借助于企业征信活动的帮助,因此,企业征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项中介服务。

企业征信可以分为广义的企业征信与狭义的企业征信。广义的企业征信是指以企业信用记录为基础,以信用风险控制为目的,开展的信用信息登记、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等各种信用服务的活动。在广义概念下,企业征信机构包括:提供信用报告的机构、信用调查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商账管理服务机构、信用担保与信用保险机构以及各类信用咨询机构等。狭义的企业征信是专指以企业信用记录为基础,以信用风险控制为目的,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采集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和信息服务的活动。狭义概念下的企业征信机构仅为提供信用报告服务的机构。

征信对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征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和竞争能力,征信活动的出现,为企业展示自身的良好信誉提供了平台,使商业信誉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定量化,商业信誉的好坏可查询、可分析、可度量、可传播。随着企业征信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运用企业信用报告展示良好信用形象,企业信用报告在企业信用销售、金融机构授信、政府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良好信誉成为企业获取更多资源和机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