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例6篇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高端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52-03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况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继《中原经济区规划》获批之后,国家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将力争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2025年形成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成为大枢纽,拥有大产业,建成大都市。

实验区是我国航空经济的先行者,其以新郑机场周边的保税区为依托,是郑州市发展面向国际化大都市、综合性物流转运中心、航空器材制造中心、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主要战略依靠。实验区分为两大功能区,一是核心区,二是主体区。核心区以实验区内的航空城为主体,主要发展飞机航材制造,生物科技、手机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主体区主要发展总部经济、飞机销售、文化传媒、家电生产等行业。

根据国家的相关发展规划,实验区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着眼点,作为河南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打造中原地区开放高低的立体性抓手。在实验区内,积极创新发展新思路,为河南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成熟经验。同时,积极制定合理的实验区规划、高标准建设周边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的服务型管理机制、并注重实验区的环境保护,做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初步的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实验区各项设施、基础服务、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到2025年,实验区将成为富有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较大、引领河南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原开放高地。

二、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

高端制造业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从某个具体行业来看,是指该制造业中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从产业链条的角度看,是指处于该行业的产业链条的高端。高端制造业与低端制造业,是相应的说法。高端制造业主要指制造工艺水平高、附加值高;低端制造业是工业初期的制造水平,污染高、排放高,经济效益低。高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最终要被高端制造业所取代,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进程。

高端制造业具有高技术性、高资金投入、高生产附加值、高带动行业发展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一是高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当代先进技术,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比较集中,所以产品中凝集的智力成本较高。二是由于高端制造业能够占领市场一席之地,主要靠技术研发,所以其技术研发费用所占成本较高。此外,对生产设备,原材料品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三是高端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技术先进,而且还蕴含着知识产权、品牌效应等附加值。四是高端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海量信息,包括市场行情、对手产品、技术水平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立于市场前端。五是高端制造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引领地位,具有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影响整个行业升级转型。

三、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要性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制造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创新型,创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已经逐步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基地、制造业集聚区,为下一步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打了好的基础。在当今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一些经济发展强劲的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国内而言,特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都制定了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实验区,更应该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发展领域,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已经由农业大省逐步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但是传统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等发展方式并未转变。目前,工业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新的技术型高端产能,如何改造现有落后产能,如何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实验区作为引领高地,有必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2.提升河南省整体科技竞争力的必然需要

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思路是技术引领型,当前世界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这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河南省虽然近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生产一大部分还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通过实验区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河南省提升整体的科技竞争力。

3.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河南省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集聚,郑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有很大提升,但高端制造业的科研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实验区定位中的航空业发展,更需要高端人才。实验区通过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一方面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一方面也给人才的集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4.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节能环保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式。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排放量大、耗能高、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受到民众的诟病。而高端制造业将清洁能源作为发展方向,在生产中采用环保技术,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高端制造业在实验区的发展,可以起到低碳环保的范例作用,促进整个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四、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1.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郑州市地处中原,空域环境较好,也是铁路陆路交通的中枢地带。按照实验区的发展纲要,航空都市区能容纳400多万人口,等于将郑州市和开封市之间的中间地带填满,将中原城市群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了交通优势和人的集聚,接下来自然而然就是产业的集聚,高端制造业在此生根发芽,可为推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优势

实验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有一个大的宏观有利优势,就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背景。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很大,包括四个省、30多个市县,人口接近2亿人,国民生产总值4亿多人民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铁路公路通车里程,农产品、畜牧业产量都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当前,中原经济区正在深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需求,释放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理想的创业热土。所以,实验区高端制造业发展并不是无缘之水,其发展有很强的后劲。

3.现有产业基础完备

河南省的制造业优势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特点。一是潜力大,就是需求较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大量人口进城,基础设施是关键,建设基础设施、制造业是关键,所以需求潜力大。二是基础很好,河南省是传统制造业基地,拥有坚实的基础,历史上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企业,在输电装备、汽车制造、磨料磨具、矿山机械等方面都有完善的产业链条。三是优势明显,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劳动力成本上有很强优势,对吸引产业转移有很强优势。当前,实验区已经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港区,例如富士康、俄罗斯空桥等。

4.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为了支持实验区的发展,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新企业入驻实验区。一是有限开放第五航权。二是在海关进出关监管方面,凡是对进驻实验区的企业,在进出关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在综合保税区,大力支持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以有利于企业离岸结算。四是企业在实验区内,享受一定的服务外包优惠措施。五是在实验区内,享受优惠的财政政策。六是在土地流转方面,实验区享受优惠政策。

五、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1.着力发展航空产业

一是要扩建现有机场规模,加快建设新郑机场候机楼和跑道扩建工程,提升机场的建设水准,向国际上的大机场看齐,提升机场的吞吐能力,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二是扩展现有航线。目前新郑机场的航线还有待增加,同时应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大型航空公司入驻实验区。三是完善机场周边交通网络。对进出机场的铁路、公路要统一规划,形成“铁公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四是打造航空器材产业基地。积极引进海内外大型航空维修制造企业,重点培育航材制造、复合材料、卫星导航等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实验区内要有几个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引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一是以富士康企业为渠道,积极与国内外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沟通,推进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在实验区的开花结果。二是积极发展大数据平台服务企业的发展,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服务企业合作,打造辐射中原地区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服务中心。

3.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

目前高端制造业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且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河南劳动力资源,借助实验区优惠政策,加大引进特大项目,突出引进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不盲目招商,提升引进企业的层次和影响力。重点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台资企业到实验区安家落户,并找准河南省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引导资金向技术研发等环节流动,形成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

4.促进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能单打独斗,而应注意高端制造业与相关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做到相互融化、抱团发展。着力发展为生产直接服务的行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技术服务,科研开放、信息保障、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保障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后劲十足。

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资金,要把其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融合起来,扩展高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壮大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科技专项资金,加强实验区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积极争取国家专项科研项目的资金扶持,培育一批技术研发实力强、后劲大的制造企业,制造雁阵效应。

6.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很高。河南是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是其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但能否适应高端制造业的需要是个问题。目前,高素质技术工人缺口很大,有的是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短期内很难提升其技术水平;还有一类是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由于教育体制问题,往往眼高手低并不能适应企业需要。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力度,可以尝试在实验区建设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实验区长足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胜.基于区位商的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

[2] 周晔.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2,(1).

[3] 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J].中国科技产业,2010,(7).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生产;产业升级;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37-05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开始转向服务业,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由制造业为主转变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时期,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生产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也超过50%,而中国生产业增长速度却长期滞后于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生产业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如此重视,是因为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分工和提高效率,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次生产业发展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具有关键意义;第三,生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1]。中国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由现代服务业具体为生产业。近十年来,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之所以能够超过制造业,正是因为服务业内部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生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之所以落后,也正落后在生产业的发展上。因此,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优先发展生产业,中国服务业的政策着力点日益明确,就是要进一步通过结构调整克服服务业当前的增长瓶颈,实现服务业整体的升级和发展。

一、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

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生产业升级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直接作用于生产业;间接影响即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行业发展,间接带动生产业升级发展。①

(一)间接影响:带动制造业发展促进生产业升级

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生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制造业发展为前提,由于制造业新产品的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业的成本;同时由于技术的关联性,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生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进而为生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1.降低生产业的生产成本

生产业对于资本品的应用主要考虑低成本、便捷快速等问题,而制造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则提供了这样的物质保证。因此生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且降低了其长期发展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当前随着制造业逐步将其服务投入品外部化之后,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以前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的高成本也随之被外部专业化替代,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规模经济和存在外部竞争,降低了整个生产业的成本。

2.降低生产业外部交易成本

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生产业与制造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协同定位效应,即它们在空间上相互接近[3]。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制造业随后的跟赴集聚,这种集聚降低了生产业的交易成本,优化了其外部环境,吸引生产业也在此集聚。这种现象的出现,带来了很强的空间外部性,并具有市场潜能效应和技术外部性,这些都降低了生产业的交易成本,为生产业升级提供适宜的环境[4]。

3.增强生产业创新能力

生产业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对作为创新要素的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整合能够较强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生产业和当地制造企业通过相互作用提高各自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制造企业通过购买生产活动,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帮助企业进行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活动;另一方面,生产业通过制造业提供服务而在与企业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形成学习效应,这种学习过程会创造一些新的知识,促进生产企业的创新。生产业在与制造企业的互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互补性创新[5]。

(二)直接影响:承接高端制造业促进生产业升级

1.降低生产成本

伴随着国际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影响中国生产业的基本投入,由于其新产品、新技术在生产行业中的应用,为生产业提供了相较国内产品而言更为方便快捷、成本更为低廉的资本投入。

2.带动生产业集聚

承接制造业的国际转移的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中,尤其以高端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带来的集聚效应最强。通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将会产生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地区的各种集聚会逐步显现,最早出现的将是以高端制造业关系最密切的上下游企业,随之配套的各种生产业将逐步出现,这种集聚效应大幅降低了生产业的生产经营成本[6]。

3.增强生产业创新能力

任何产业都需要有相对程度的产业扶持,高端制造业同样需要有配套的同等技术条件的生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引入高端制造业后,其高标准、高规范的要求对中国生产业提出高要求,满足高端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成为生产业发展的动力。生产业通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先进的服务来满足转移入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的需求,这个过程就是生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一个过程,一个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后,中国制造业将受到其技术外溢性等特点的影响,其生产发展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由于引入了国际高端制造业,国内的创新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国内制造业与生产业的互动循环体系,加入了承接后的高端制造业,这种新的循环关系(如图2):

4.促进生产业高端化发展

由于高端制造业的特殊性,其服务需求也区别于其他制造业,对高端的服务需求将会增多;同时,由于高端制造业的外溢性促进了制造业全行业的升级,这也影响到对于传统生产业的需求。面对着引进的高端制造业与逐渐发展的其他制造业,制造业全行业对于生产业的需求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高端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以后,由于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新的物质保证,生产业可以发展的更快,而发展更快的体现之一也是高端化。高端服务业中尤其通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是受高端制造业影响最大的行业,其利用高端制造业生产的新产品、新技术会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证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设立与数据采集

1.生产业升级水平指标

考虑到生产业发展的特点及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目前对于生产业的统计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生产业升级发展的指标。本文认为生产业综合升级发展评价指标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是评价的基础;二是生产业的成长能力,是对生产业发展的动态评价,包括对其自身发展能力的分析。具体指标(见表1):

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生产业升级发展综合实力这个一级指标分为两个二级指标:生产业发展水平、生产业成长能力;然后将两个二级指标分解为七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基本都是统计指标,或者是可以通过同级指标运算获得的指标。本文将依据这个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生产业升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评价指标

以往相关研究中对于产业转移的程度的衡量多是从FDI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对于本文所考察的内容,仅此一个指标略显不妥。由于技术溢出是各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目的,技术的外溢性对于转移的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业均有影响,本文将把技术转移程度纳入转移情况的评价指标中。本文将三资企业的发明专利数这一存量,作为承接产业转以后技术转移的度量,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技术存量的这一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的转移程度。本文将从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两个角度来评价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程度。

3.数据的采集与说明

增加值这一指标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及中经网数据库获得。从业人员数我们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计算而得。增加值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前两个指标以及中国统计年鉴获得数据计算而得。固定资产投资额由中国固定资产统计年鉴获得,本文所使用全社会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这个指标的数据来代替生产业中非公有制投资所占比重。高端制造业FDI数据从商务部发行杂志中获得基本较全的行业数据,高端制造业发明专利数由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获得。

(二)实证模型及结果

由于中国服务业统计口径的改变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性,选择2003―2009年七年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对这七年的中国生产业的升级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由于选取的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为避免人为主观赋权,本文采取SPSS软件的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法计算各年综合升级发展能力。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生产业升级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

F=0.54917F1+0.26258F2+0.17892F3

得到2003―2009年各年的产业升级测算结果: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引发的投资与转移的技术并不是立刻产生效应,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滞后一两年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与生产业的升级情况之间的关系,模型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UL=α+βFDI+γFDIt-1+dFDIt-2+ρTC+sTCt-1+τTCt-2+e

其中,UL表示生产业升级水平,α表示除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的FDI与发明专利数以外其他因素对生产业升级的影响,β表示高端制造业FDI对生产业升级水平的贡献弹性,γ、δ、ρ、τ以此类推。FDI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国外直接投资,FDIt-2为前两年高端制造业国外直接投资,TCt-1表示前一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TCt-2表示前两年的高端制造业的发明专利数,为误差项。

分析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对生产业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修改,不显著变量的剔除,发现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在当年对中国生产业的影响均不明显,资本转移中FDI的影响以滞后两年为最明显,技术转移以滞后一年为最明显,通过修改与分析,回归模型确定如下:

UL=α+βFDIt-2+ γTCt-1+e

高端制造业FDI与发明专利数对生产业升级的贡献,经E-views5软件回归结果如下:

UL=-14.96046+0.069562FDIt-2+0.001198TCt-1+e

T=(-4.602083) (2.927764)(6.668403)

R2= 0.978327DW= 2.793697F= 45.14064S.E= 0.63678

模型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2= 0.978327说明,回归方程即上述样本函数的解释能力为97.8327%,即高端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业也升级影响变动的97.8327%作出解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影响较强。

(2)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从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业升级水平的总体影响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F=45.14064>F0.05(2,4)=6.94,说明回归方程以95%的置信度是显著的,F统计检验值通过。高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业升级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UL与FDIt-2、TCt-1关系显著,所得的回归方程反映了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与生产业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该回归方程,可以进行产业升级水平预测,即对于给定的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水平,利用该回归方程,就可计算求得生产业产业升级水平。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分析,经实证得到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资本转移、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业的发展均产生积极影响,这也应证了本文理论部分对于二者关系的分析。但是无论是资本转移还是技术转移,这种影响都不是立即见效,资本的影响一般滞后两年才能显现,而技术的影响则滞后一年显现。这种滞后是现实情况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FDI的流入,在新进入时没有立即转变为生产要素,需要一定的建设发展年限,一般来说这种投入需要一至二年的发展期,模型中这种滞后性与现实表现一致。技术的滞后性相对于资本则较短,因为技术转变的生产要素的过程略微快捷,一般来说,专利申请下来之后,便可以进行生产,新产品就可以问世,可以马上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业,并提高其生产效率。

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整个过程的变迁,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最新调查,国际市场战略正在发生调整,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做到科学有效的承接。

1.加强对外商投资产业的引导,积极承接国内相对缺少的高端制造行业。在处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入对中国生产业、制造业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做到有理、有序的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同时不要盲目的引入所有高端制造业,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合理保护民族产业。

2.进一步完善政府吸引FDI的激励措施。中国目前对于国际资本的引入已经非常合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的承接过程不合理的问题等,在基于地方充分自助权的同时,需要全国具有同一的承接机制。

3.提高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和创新能力。承接只是一个开始,承接之后的消化吸收才是承接的根本目的,重视提高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承接转移这一契机,壮大本土产业。

同时完善投资环境、重视本土企业、促进本土企业配套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中国高端制造业、加强对生产业的扶持都是需要在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时要注意的问题,认真做好承接工作,利用承接这一契机,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莉莹.中国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7):17-19

[2]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66-75

[3]陈松洲.中国发展生产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10,(2):62-65

[4]Klaesson.Monopolistic 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s,Agglomeration and Transport Cost[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1,(33):375-394.

[5]刘浩.生产业带动制造业升级的机理[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6]丰雷.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5):4-6.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Upgrading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View of Carry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YUAN Yi-jun,LI J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航空港 高端制造业 发展战略

一、引言

2012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高端制造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范畴;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柱行业做出了具体说明。这为河南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正着力建设与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一致发展的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园区,意图使之成为郑州临空经济、郑汴新区经济、河南省域经济乃至中原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在郑州临空经济的各期规划中,高端制造业产业都被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郑州航空港发展高端制造业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集聚程度不高、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不理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企业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知名品牌、人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发展环境、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B316)中更进一步明确了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总结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调查,国际市场战略正在发生调整,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大多数跨国公司选择向中国大陆转移,而且是转移高端制造业。

从国内看,高端制造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一线发达城市,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飞速发展。例如,在短短的几年里,生产出全球最快的高铁,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高铁每年的投入都在8000亿元以上,2009年平均每天投入在30亿元以上,高铁产业已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崛起,带来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科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高铁产业、物联网产业具有庞大的商机,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我国必须抓住机会,做好经济起飞的准备,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从国外看,奥巴马明确指出:美国要重新回到“制造业时代”。这意味着美国未来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高端制造业是支撑美国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一直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将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核心,走以科技政策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并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来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分别推出各自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加以扶持。目前,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和首尔等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制造业,以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化。

表1给出了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的概要总结,表2给出了国际上有特色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模式。

表1 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总结

表2 国外比较有特色的空港经济发展模式

三、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发展环境

表3 郑州航空港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其发展无疑需要良好的产业来支撑,这一方面来自于既有的内部条件,另一方面来自于内部条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预期。这就需要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有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索如何利用自身的内部优势最大可能地抓住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对自身的不利影响,从而找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竞争优势。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主要采用构造SWOT矩阵,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这对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见表3。

表4 2011~2012年河南省高端制造业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备注:表4每一个指标下面左边是2011年数据,右边是2012年数据。

由于郑州航空港发展规划于2013年3月获得审批,其发展情况和对应指标变化目前不易获取,故通过表4和图1列出全国和河南省高端制造行业2011~2012年部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供参考。容易发现,除了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他高端制造行业的相关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有了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引擎作用,河南省高端制造业未来必然呈现良好态势。

四、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

(一)重点领域: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适应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以提升重大装备的高端制造和整机配套能力为方向,突破核心主机和关键辅机工艺技术,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系列化水平,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应用产品等,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机遇,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并举,加快建设体现技术升级换代的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新兴信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市场和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和技术创新驱动,扩大和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水平,重点突破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技术,增强生物育种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能力,加速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大省。

4.其他制造业。比如,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二)产业集群:从中原经济区角度培育高端制造业关联的产业集群

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30个左右,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集中集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育种产业集群、太阳能产业集群、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三)配套平台:建立高端制造业关联的发展平台

1.航空港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中明确,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在进出口通关服务、结售汇兑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搭建安全便捷的商业交易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研究探索建设跨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以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推动名牌名店商业街区建设。在郑州临空经济的各期规划中,电子商务产业和跨国贸易都被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郑州航空港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国贸易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透彻、信息共享难度大、供应链金融发展不理想、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跨国交易需求链等,企业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知名品牌、人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郑州航空港跨国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航空港物流中心。发展郑州航空物流是利用郑州机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最直接途径之一。航空物流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实验区日益增长的航空货运需求,还可以反过来促进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增强郑州机场的竞争能力。物流产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率先形成或集聚会影响郑州的临空经济格局,而相关产业的空间分布、生产集中反过来也会对航空物流市场的培育、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省域经济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3.航空港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五、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城市以及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结合郑州航空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大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第一,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列为发展的重点领域;第二,从中原经济区角度培育高端制造业关联的产业集群,比如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第三,建立高端制造业关联的发展平台,比如航空港电子商务平台、航空港物流中心、航空港协同创新平台等,特别地,在临空经济背景下,产业链条的构成、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人才结构配置等显得尤为重要,培育和发掘应用型人才成为关键路径,协同创新平台更成为应用型人才发挥光和热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必然能够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谢里,罗能生.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J].科学学研究,2009,(12).

[2]陈建军,黄洁,陈国亮.产业集聚阎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9,(3).

[3]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4]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6).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4

明确目标和方向是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端产业发展应该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更高发展。因此,它的发展边界应涉及三大产业领域。高端产业在三大产业领域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

在第一产业发展高端农业。高端农业是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位于农业价值链顶端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的产品。它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品质。产品是按照标准化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优质、生态、绿色、安全食品。二是高效益。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同类普通产品,收益是普通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高消费。产品销售面向大城市和国际市场的高消费人群。四是精品时尚。产品能够适应现代都市人消费观念,满足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要求。

在第二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指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的目标。制造业的中低端化一直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发展高端制造业就是要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化、煤炭、建材等重要工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制造业真正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

在第三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既存在于消费者服务业也存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它具有人力资本密集、产品品质优良、产品差异性大、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其涉及的主要行业有:金融、民航、传媒、旅游酒店、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由于高端服务更加强调消费者的体验性,其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品牌和声誉上。决定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信息化程度、制度环境以及国民收入水平。

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是高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在我国各地区对发展高端产业给予极大热情和高度重视的同时,我国高端产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理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理论必须先行。当前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要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理解,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重复性。

首先,应该对高端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认识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把握成功的方向,当前发展高端产业亟待回答的是:“什么是高端”、“谁来走高端”、“怎样走高端”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上深入认识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推动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出促进产业高端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其次,应该研究我国的区域发展特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定位产业对象。发展高端产业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地。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备了相对完备的产业基础和服务设施,高级人才聚集,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工人等条件。因此,这些地区必须强调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意义。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很多,就业困难,而且中高级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地区就应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端产业。

创造产业集群优势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我国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在欧美,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有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等等。

世界著名的核心产业集群区域大都经历了“从分散到集聚,再从集聚到扩散”的一般过程。实践证明,提高核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对已形成的产业集群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优势、合作优势、创新优势打造核心高端产业。再通过技术扩散、资本扩散、信息扩散、产品扩散等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产业对周边地区的引导和聚集作用,使其形成产业结构的阶梯模式。核心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向外依次发展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口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其各自的高端产业集群,并不断扩大其产业区域范围,在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

政府的培育扶持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5

第一,我国高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什么低下?为解答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首先利用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近似测度法,通过对我国高端服务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测算,并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纵横向对比,创新性地提出我国高端服务业具有“高-低”分离的特征性事实。作者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高端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低下、高端要素分散、价值链中的“链主”缺失,以及内需规模效应不足。这一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土市场效应下的技术创新能够促进高端服务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其出口技术含量,并通过“链主”创造效应以及规模效应使其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出口优势。

第二,高端服务业企业的持续性创新动力来自哪里?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源于个体企业,如何激发个体企业的创新热情才是根本与基石。为此,作者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对比了一般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之间创新活动对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发现保障高端服务业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动的收益报酬。基于这一点,作者提出保护高端服务业的知识产权、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高端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壁垒、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出口渠道进行开放式竞争等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价值。

第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端服务业的角色和作用如何定位?作者认为,我国长期以来制造业生产中的GVC模式与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之间存在一定的“悖论“关系,因此如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更深层次融合,以双轮驱动长期竞争力提升,是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高端生产业的发展可带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塑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恳和支撑中国制造迈向强国。

第四,国内价值链塑造与高端服务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提到可以利用规模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内涵。以市场发展需要为支撑,以生产为主体,把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联系起来的2.5产业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业态。

第五,在迅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仅是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吸引力”。一方面,城市经济中的新兴服务业快速涌现,尤其是研发、设计、物流等专业服务业逐步分离,直接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集聚大城市的态势十分明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现。书中提出以服务业发展助推城镇化,以城镇化和集聚经济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契合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只有以高端服务业为发展引擎,才能告别粗放、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

第六,高端服务业创新如何有效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高端服务业是创新价值链深化分工的产物,也是促进创新价值链各主体紧密联系的粘合剂,因此高端服务业创新在整个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作者也创新性地从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机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作者提出,发挥高端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优势,促使“知识-技术-新产品”创新链通过依托于主体结构网络的创新主体互动,促使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体系内整合和共享。这一观点对制定我国的区域创新战略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范文6

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在国家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装备制造业是其他九类产业振兴的基础,也是促进工业两化通道,同样,“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中,装备制造业都是关键。

地位特殊,需求旺盛

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装备制造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而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所以,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产业热点。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厚积薄发,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高铁的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正在加速我国重工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引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积累之后,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

此外,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将推动着装备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成长,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机械化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无论是纺织机械设备还是煤炭等矿产开采设备,都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这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成长契机。

二是我国大规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资。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大高铁、海洋石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特高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意味着随着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也将面临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高铁等产业,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

所以,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意味着该行业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题。

走向高端是未来方向

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效益和效率不高,同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市场和用户的变化因素,如产品的个性化,客户要求提高,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的多元化等;还有产业内部的因素,同行的产能增加,利润空间减小等;另外,环境压力变大,企业社会责任增大,资源相对紧缺,生产和管理的成本增加,技术工人短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工程机械、汽车、高速铁路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制造领域提供核心部件的龙头企业,它们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也将是最受益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