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1

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一、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

二、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以条理化。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转贴于

四、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

五、综合复习法

1、扩散式复习法

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2、串联式复习法

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如图所示:

细胞核染色体(DNA)或染色质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中心法则。

再如,在复习生物的结构层次知识时,可把各个相当关的知识点串联为:化学元素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串联式复习法的特点是: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容易把握住各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化比较快,容易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知识的迁移。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在构建如上知识体系时,应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安排知识的串联顺序,在两个知识点间建立一个“关节”。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含义;作用;运用

G633.7

初中物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讲不仅枯燥而且难以理解,而实验教学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法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和运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实验教学法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物理研究和学习。由于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做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成为当下教师们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仅针对物理实验教学法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物理教学法就是对于一些物理现象所做出的具体实践研究,让学生们对与抽象概念和科学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具体地说,实验教学法就是在书本之外,通过自己动手或者教师演示,借助一定的机械和设备,在满足实践的条件下,进行对一些物理科学内容的检验和求证,最后得到结论的一种实验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实验是其教学的基础内容,它为物理学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科学的认证。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亲自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做到强化记忆和理解,把实践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认识、扩展视野,也能够锻炼初中生的思维逻辑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初中的物理课程中,很多内容都超出了初中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之外,为了使学生理解并吸收知识,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懂得运用物理科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验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者首先就要明确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一)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中最主要的两部分就是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会产生疑问,甚至有些同学对一些知识完全没有形成概念。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厌烦,没有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动力,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那么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而实验教学法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

首先,实验教学法使课本中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得到具体、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们对一些理论概念得到了证实,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其次,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情境,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对一些疑难问题能够通过自己动手践来得到解答,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启发学生思考

实验教学法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在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学生们能够充分进入到实验当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际上物理实验就是对物理科学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运用和思维方法将得到很大的锻炼与提升。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学生们经过这种锻炼,更能够使自己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仅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还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犹如“纸上谈兵”,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吸收,因此,实验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是必要的途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就要让学生体会并认识物理科学所蕴含的种种理趣和无限的神秘奥妙,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检验、体会。这种把课本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具体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们对物理学概念的掌握和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以实验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思考能力。

三、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法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也要结合具体实际知识来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基础知识。因此,运用实践的物理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采用探究式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活动。

(一)让学生有物理知识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也一样,为了使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首先要在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方面给学生的意识形态里导入物理的学科概念和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基础物理知识作为实验的基础,学生们才能通过实验来了解物理学所包含的奥妙。例如,在初中的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对于电路的研究做实验,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电路知识,在最基本的电路连接中,要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在闭合电路下的特征,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小灯泡在满足电流接通的条件下发亮。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进行试验研究活动是必要的。

(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实验研究

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技能,但是初中的物理教学即使范围广阔,但是大部分是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释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以及对生活常用物理知识的应用。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物理的实验研究要能够证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必须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例如,在学习有关声音传播的物理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如何减弱附近的噪音?”,让学生们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得到结论,最后培养学生具备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使其具备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其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懂得应用物理知识。把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恣.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实践[J].现代教育,2011(2).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物理教学模式 创新改革 实施对策

物理是较抽象的学科之一,创新物理教学模式是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培养高智商优秀人才的教学基地。不断探求创新型的物理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是新形势下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就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现行的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灌输与被灌输者的关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2.多年不变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的发展不能同步。

物理属于理科教学,物理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教学过程通常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更不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物理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及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虽然大部分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我国物理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通过黑板及一些简单的仪器器材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物理人才。

4.没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学物理课,其知识内容的划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力学、电学、磁学等分支,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及形成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得物理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孤立起来,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就必须将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物理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1.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的学习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更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互符合。所以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6.以物理的课程特点为基础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认识到物理的学习目的,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物理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物理有新的认识。第二,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懂的知识和物理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第三,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将社会实践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而加深自身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五,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据的比重。

7.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

学生应当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采用积极灵活的方法对现有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能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应当对现有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应当以完善的物理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问题的本质和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完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抓好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04).

[2]郑式源.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6).

[3]刘国义.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1).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素养;课程改革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value physics"physics

thinking method" of development

Wang Lie-fang

【Abstract】For the sake of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ontrol exactitude of study method and thinking method, overall exaltation student of physics character and science character, 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should value"physics thinking method" of development, physics the thinking method have idealize, type ratio,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bstract with generalize an etc..The good thinking method come from the attitude of science, be good at an observation and the respect fact set up a dialectical only owner righteousness a global view.

【Key words】Physics thinking method;Development;Science attitude;Cultivated manners;Course reform

在课程标准改革和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用心地不断探索物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物理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方面作了我做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激疑、诱思、精讲、多用”以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就结合我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1.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正确概念的形成,靠的是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辩证思维的方法。物理概念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要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然后是创设思维情境及有关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然而,概念有时也是发展着的,需要不断深化,因此,概念的深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得到提高。

物理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现象中相对统一,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的方面。规律表现为若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反映了有关物理量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制约关系。物理规律的发现,往往体现了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总之,在物理要领与规律的教学中,我们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整体思维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常见的思维方法有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抽象和概括、演绎方法、数学方法等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着重应培养如下几种思维方法。

1.1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人们为了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抛开具体事物中的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从而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向学生渗透这种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们为简化实际问题所采用的这种思维方法。

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怎样运动”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我们又如何来研究呢?接着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水平轨道上运动着的物体,虽然在坚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这一对平衡力对于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来说不会产生影响,是无关因素。因此,我们把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一般简化成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来研究,就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变成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水平轨道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就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作出推想:如果有磨擦,运动的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将怎样运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较自然地得出结论,其中渗透着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教师切不可草草了事。又如,在九年级的电学部分,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什么都不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对接入电路的影响?即把电流表的电阻视为零,可近似看作一根导线,把电压表的电阻视为无穷大,可看作开路。实际上,把初中涉及的电流表、电压表视为理想化电表。再加力学部分中的“动滑轮可省一半力”问题,也涉及理想化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尽可能使学生多接受理想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1.2类比思维方法

许多物理规律的建立,都采用了类比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逐步领会这一思维方法。

例如,在功率、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反映做功快慢的情况,我们均可采用类比方法,仿照速度的概念建立,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形成功率、电功率的概念。又如在惯性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这一知识,我也采用了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一个正常健康人具有劳动能力(假定成立),正常健康人在参加劳动时具有劳动能力,在休息时也具有劳动能力。物体的惯性正如正常健康人的劳动能力,物体无论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也就是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运用类比方法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惯性概念,起到较好的效果。

1.3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许多要素,许多属性组成的统一体。分析就是以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为客观基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以及运动规律,就必须了解其各个组成部份和要素的性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这种关系,使得运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和综合的基础,分析以综合为前提。分析与综合所关心和强调的面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是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

例如,《欧姆定律》的教学中、为了探索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采取了先分析后综合的思维方法。先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与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保持另外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在得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结论的基础上,再综合得出了欧姆定律。在教学中,教师因充分认识到引导学生领会探索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变化关系的思维方法,这比学生知道欧姆定律的结论更为重要。

又如,在《电阻》一节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进行教学。由于导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长度不同或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都有关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探索上述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较容易想到采用如同探究《欧姆定律》类似的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索。再通过实验在分别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综合得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采取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分析与与综合思维的训练。

1.4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抽象是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出来的过程。概括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综合,推广到同类事物的过程。抽象与概括也是形成概念与规律的常用思维方法。例如,惯性概念的形成,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首先精选了如下两个典型事例:(1)玻璃杯盛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当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离杯飞出,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

先引导学生认识静止的物体(鸡蛋)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两块长方体木块A、B一起沿着水平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B突然停止时,能观察到木块A仍能继续向前运动致使出现滑离木块B。

引导学生认识以的物体(木块A)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也叫做惯性。

在抽象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基础上,于是就把这些共特征概括起来得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知识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科学的概括,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由于一切概念、规律、公式都是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抽象与概括这一思维方法的训练。

2.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教学大纲中,把“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提在“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之前,充分体现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这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2.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增强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

法拉弟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观察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认识的开端起源于观察。可见,观察是何等重要。

①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观察也是受到兴趣的调节和制约,兴趣的品质直接影响观察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制作一些新颖、趣味性强的实验教具,并巧妙地进行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和生产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观察本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针对初中学生来说,活动常常不明确目的性,容易受外界干扰。教师在实验前,应使学生弄清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会对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样,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观察到应该观察的现象,达到观察的目的。

③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对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没有全面、深刻、敏锐、准确的观察力是不行的。在实验教学中,常用的观测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等几种。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会从平常事物和现象中找出相关的联系,从偶然事物和现象中找出规律,逐步增强学生的观察素养。

2.2树立辩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理实验中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极为有利。

例如,地球对物体的重力、物体的惯性、物体间的摩擦、声音、光的反射、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电流的热效应、电磁波等等自然界中许多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有利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又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又要有效的防止其造成的危害。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法】G633.7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承担着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现代化物理知识体系的启蒙任务,因而初中物理教学在每个人一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课程,初中物理学得好,将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兴趣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概述

1.1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简介

不同的老师通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现场参观式教学、主题式教学、兴趣驱动式教学等。一般情况下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兴趣驱动式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2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通常有具有: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等五大特征。其中趣味性是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主要特征,能让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中享受无限的乐趣。实用性是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但实用性需要与趣味性有机统一。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三个特征都是基于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五大特征很大程度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1.3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基本内容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目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内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式、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对象、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考核标准等等。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在兴趣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的多少没有太高的要求。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内容应当在大部分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一定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

二、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有着大量可操作的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享受动手的乐趣,这是初中物理实施兴趣教学的天然基础。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兴趣教学,然而由于中国目前还是实行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最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同时,兴趣教学法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许多教研室和教学组没有形成有效的兴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许多老师对兴趣教学法运用不熟练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不敢大胆运用兴趣教学法。整体上,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受制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观念,没能得到全面运用。

三、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策略分析

3.1创立合适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模式的建立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学习某个具体物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例如:在学习电磁相互转化的知识点时,可以把特斯拉电动汽车作为背景,研究它在行驶过程中电能释放和在刹车过程中电能储存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电磁相互转化过程。(2)提出一定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物理知识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并且物理知识的发展通常都是通过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因而假设验证是学习物理知识天然方式,例如大小铁球是否同时落地,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上掉等都是通过假设并验证而推动了经典物理体系的发展。(3)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种模式通常与假设验证模式类似,区别在于他不是验证而是直接通过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时提出“未来世界是直流电的世界吗?”这种问题,讲述交流电和直流电发展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完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及手段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而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通常包括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语言、初中物理教师自身物理素质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同样一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增加物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趣味性,才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中老师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物理知识十分熟练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甚至脱稿教学,体现出高水平的物理素质,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能够在一节课内穿插推导浮力与压强相关内容的公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3.3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课本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有诸多版本,基本上都能适应课改的需求。比较流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和沪粤版,广东地区主要采用沪粤版,大部分教师认为沪粤版教材比较完善。当然再完美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而言,需要设置更多的趣味性内容,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物理故事趣闻、适当安排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每个章节适当配备一些物理游戏等等。

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素来以科技兴邦为要务,物理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需要十分重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十分丰富,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兴趣教学迎合了素质教育的主流要求,因而在近年来逐渐得到运用,而它也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杰,尹钊.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优化

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课堂的导入。教师课堂导入效果好,学生就会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进入到生物探索中。若是教师的导入枯燥无味,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了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课堂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导入的效果,提升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初中生物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带领着同学进行以前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迁移,从而引发生物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进行复习导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其次,教师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思考提供方向和思路;第三,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向新知识进行靠拢。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对初中生学习生物非常重要。

二、生活常识导入法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并且对生活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生活常识导入法就是建立在初中生的生活常识中。教师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时候,注意选择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生活相近,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选择那些不知道的事件。教师列举的例子越是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越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生活常识导入法还会增强学生细心观察的程度,学生会主动地了解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加强生物的生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接受各种疫苗的注射,有的同学打过乙肝疫苗,有的同学打过狂犬疫苗,你们知道这些疫苗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主要的作用吗?我们今天就是要讲述疫苗的发挥机能――特异性免疫。”教师通过这样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自然地进入到生物学习过程中。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将要学习的生物知识和情境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师在讲述食物链的相关章节时,就可以带领着同学们来到教室外面,观察花园中各种鲜花盛开的景象。教师就要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同学们,咱们面前的花儿这么漂亮,你们能够看见花儿上面的小虫子么?花儿想要盛开的更加美丽,就需要杀虫,那么在自然界中谁是虫子的天敌呢?天空的鸟儿吃了虫子以后,还会不会被其他的动物吃掉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递进,就可以让学生领会到食物链的层次关系,对生物链的学习提高了兴趣。

四、实验导入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能够深刻地揭示生物的本质,让各种生物关系更加真实化,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进行生物学习。教师在进行实验导入法时,要注意生物实验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生物的本质。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课堂的引入,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关注生物实验的进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生物圈的细菌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将实验室培养的菌种带到教室中,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细菌的生活环境。为了方便学生细致观察,教师还要带着显微镜,将这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菌真实地展露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五、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因为课程数量众多,很难有精力进行生物的探究工作。教师要想办法提高生物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心底喜欢上生物的研究学习。故事导入法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生物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故事,能增强生物的内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生物。故事导入法可以让生物教学的开始就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就能够认真地听讲。

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细胞的发现过程,细胞在被发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趣事。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细胞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学生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知识,增强了生物学习的兴趣。

六、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进行生物课堂的导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物圈中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的过程,蚂蚁们之间的交流方式,细菌的生长环境等,这些微观的现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生物变得更加有魅力。学生在观看了这些微观视频之后,眼界得到了拓展,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全新的认知。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生物课堂的深层次教学引导,通过观察森林系统的繁殖,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通过观察江河湖泊的流动魅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了解生物圈各个环节中生物的作用,树立保护自然系统平衡的思想。

初中生物课堂的导入非常关键,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优化。通过复习导入法、生活常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设备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宏伟.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J].学周刊,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