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临床医学范例6篇

动物临床医学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1

关键词: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

熟练掌握动物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职工作的根本,是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1]。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程教学相比,虽然专业技能培训的时间段相对较短,但通过学习所要掌握的技能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这就需要开设专门的专业技能课。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3+1的教育模式和生产毕业实习等环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技能操作舞台,拓宽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面。虽然该专业的就业率高,但学生的工作能力离准员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学历教育仅仅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度,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尚未提供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加强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加强独立学院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重要性

1.动物医学临床操作实践技能的主要内容。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的内容很多,熟练掌握其内容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动物医学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专业技能: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动物接近与保定技术、动物给药技术、动物医学外产科手术操作技术[2]。以上这些专业技能都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实践教学内容。

2.临床操作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动物医学临床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因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专业技能教育来培养。国家规定从事动物医学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动物医学执业资格证方可从业。而动物医学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大一部分考的就是临床实践技能。掌握动物医学临床实践技能对学生通过兽医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不但要取得学历,还要有实践动手能力,才能使自身更具吸引力与强的就业竞争力。人们开始认识到学历高并不等同于实践动手能力强。某些人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有较高专业技能一样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是用人单位急需要引进的人才。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

1.心理基础较弱,成绩起点稍低。由于客观与主观等原因造成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虽然,这是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但有利的方面是这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弱点,为学生渴求吸取知识来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原动力。独立学院已经考虑了这种情况并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该怎样加强引导还存在着从认知上、时间上、精力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样就从整体上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情绪低落的心理波动,构成了独立学院学生与本部学生的心理基础的差距。

2.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给老师学习印象不佳。独立学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在学业上与本部学生未进校门以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行为的不统一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对就业有安排,导致这部分同学只想拿一个毕业证。这些给老师造成了学习印象不佳的心里反应,这样便无形的降低了老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独立学院开办较迟,导致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还处在适应阶段,很难做到万事俱到。

3.学院对学生管理工作偏向日常事物管理。独立学院行政教务办公室工作重点还处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而对各院各专业学生与专业老师的思想沟通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引导培养机制。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放松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虽然某些院校的学生也同坐在与本部学生相同的一间教室里,但专业课老师与独立学院学生课后接触不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在生活方面,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及不多。办院较晚的院校,同时班主任专业知识本身不足,也加剧了学生较少地接触专业实践。

三、学习现状造成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录取时分数就比本部学生低了几十分,所以他们的高中学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成绩方面的先天差距主要是学生学习偏科所引起的,而如果专业选择的不合理(所选专业与学业门类的差距刚好重叠)就会导致学生突然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情况。

2.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由于学生自身认识上认为相对本部学生本身能力存在差距,学生与专业老师的交流较少,许多学生没有主动的去找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获得的教学信息相对较少。而专业老师并不是专职从事独立学院教学任务,还要承担本部学生繁重的教学任务,自身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主动要求学生跟他们进行课后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少使师生之间感到陌生,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在独立院校中多少还是存在着。这给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都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录制技能操作示范光盘,制作挂图与标本、添置影像资料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3],无疑会使课程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课程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从事临床实践以提高动物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应主动多与专业老师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自己也要勤练,多动手,借以加强对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去生产单位实习,在生产第一线学到实用的临床操作技能。

3.学院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摩外产科手术操作、优秀老师实践技能示范教学、生产单位专业能手手把手的技能培训[4,5]都是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4.社团活动提高实践技能。每学期都与企业联合进行动物技能大赛,形成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浓厚氛围。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以提供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实践动手提供了机会。

5.毕业论文与兽医诊疗相结合。保证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结合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有利于学校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合理性进行考核,也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世文,李金龙,王国卿.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6:91-92.

[2]李金龙,徐世文.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诊断实践能力提高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9,03:265-266..

[3]许冰,阎振文,崔辉,等.在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2003,2:15-16.

[4]樊照海.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课教学探索[J].教学园地.2010,6:52.

[5]张华,向瑞平,石冬梅.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刍议[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2.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2

PGY1为一般性培训,主要培养药师在药物的使用管理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的一般能力,可以作为一个通科临床药师在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PGY2是在完成PGY1的基础上进行的专科培训,注重培养的深度,旨在提高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决策方面的专业水平。ASHP为美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为临床药师完成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服务内涵和参与多团队合作等工作的便利奠定了基础。经过严格的训练,美国的临床药师队伍趋于成熟,已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近些年,美国临床药师在降低药物错误率和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参与抗生素临床应用干预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drugtherapymanagement,CDTM)是近年来美国临床药学发展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CDTM是指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师的授权许可下,通过资格认证的药师与医师签订书面协议,独自承担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责任。1997年,ACCP首次就临床药师参与CDTM工作发表立场,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截止到2011年,美国已经有47个州相继通过CDTM立法。

CDTM中,临床药师可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径、药物治疗方案的转换、营养支持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等进行调整或提出意见。随着临床药师不断参与到CDTM工作中,已经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相关工作者好好地借鉴与学习。

日本极其重视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临床药师必须进行6年(4年药学基础知识+2年临床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药师在病区的服务工作管理,随病区主任查房,监测用药记录,治疗干预发生时临床药师填写的给药建议单,医师或护师填写的采纳或执行单,参与病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等。澳大利亚由于自身卫生体制的关系,药品服务一直是独立于临床服务之外,社区药剂师、医院临床药剂师、行政药剂师、学术药剂师等分别在社区药店、医院药房和医院病房、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等处从事相应的工作[9]。英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是由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合作制定并实行治疗监测计划,以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10]。

2国内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2.1临床药学发展历程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开始由简单的保障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等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与医师一起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成为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临床药学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已从政策高度对医院药学转变工作予以关注。200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又开始积极筹划,大力推动中国临床药师制建设,2005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临床药师的培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总结中国临床药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了《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相关附件,进一步探索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模式和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了临床药师在二、三级医院的配备数量。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临床药师工作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临床药师建设思路基本清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内容和方式基本明确,临床药师工作的规范化基本建立。2011年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组成的临床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和毕业后再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临床药学实践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基本开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用药咨询和用药宣教工作;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2临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于1989年开始在高等院校试办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到2012年全国至少有34所全日制高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占全国开设药学专业本科高校总数的14.2%。借鉴美国PGY1和PGY2的教育模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进行临床药师培训教育(1年周期的毕业后再教育),截止到2013年底,在全国各地已批准133个部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肩负着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要达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关于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配备的规定,中国合格的临床药师数量缺口巨大。如何解决合格临床药师的来源已成为制约临床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临床药师自身综合素质存在差异、考评机制尚不健全、人们对临床药师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现行医疗体制和法律法规对临床药师工作保障机制缺失等,致使临床药师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3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

现阶段临床药师可以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根据诊断和药物治疗原则,提出用药意见或建议,协同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开展药学查房,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向临床医疗团队反馈患者用药情况,并建立相关工作记录和重点患者药历;参与疑难疾病、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以及会诊和救治工作;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测与治疗方案设计,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教育;参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的培训,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临床药学教学、实习带教和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等相关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除完成上述日常工作外,还应着重关注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力度,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基于医疗流程的特殊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全面真正实现对门、急诊处方,以及病区长期和临时医嘱实行事前审核,为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临床药师应该联合医务、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处方和医嘱的事前审核。2013年上海市医院协会在临床药师培训中着重要求学员进行“处方和医嘱的审核”学习并进行了考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应总结经验继续推行;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做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做好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制品的处方点评与干预的评价;关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在TDM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体化预测与实施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药学工作系统的升级与应用等;大力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科研计划的落实,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技术的不断应用,临床药学研究在药物临床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专项点评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药物基础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药学人员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使临床药学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国内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下发了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在内的多个法规文件,对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2010年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申报与资助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5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获得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资金资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临床药学的建设新思路,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关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中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药学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做了一定的工作。学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制试点单位,2008年成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潜力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共有12名临床药师分别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肿瘤、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小儿科和急救创伤中心等科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包括门诊和急诊处方点评、抗生素处方评价、住院医嘱评价、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评价、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患者用药教育、参与院内和院外会诊,以及社区用药宣教等。4年来,心血管、内分泌、呼吸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带教点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临床药师60余名。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项临床药学研究,近5年来学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5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研究生点新教师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药现代化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及其他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近3年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ToxicologyLetters、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PublicLibraryofScienceONE(PLSDNE)、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等知名的国际期刊发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20余篇,主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新编治疗药物学》、《肾内科常用药物的联用与辅用》和《新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等6部专著。副主编全国规范化电子教材《临床药理学》和《体内药物分析》等专著。

5结语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3

临床药学是现代临床医学和药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临床合理用药、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目的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使医院药学的模式由传统供应管理型向综合技术服务型转化。

1 临床药学工作内容

1.1 药师深入临床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药学信息咨询、临床查房、参加病例讨论、会诊及抢救。参与临床治疗,协助合理用药。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查房、查阅病历或病史询问获得临床资料,并根据药理知识和个体差异,结合临床实际,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尤其是应积极参与抢救危重疑难患者,以避免药源性反应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1.2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保证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了药代动力学先进的分析技术及微机原理,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1.3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护: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管理方

法》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以至丧失劳动力或致死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新药投产使用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3)疑为药物引起的癌变或畸变;(4)各种类型的药物过敏反应;(5)非产生的依赖性;(6)疑为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同时应尽可能协助临床医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不良后果。

1.4 评价药物疗效:临床药师若要当好医师的参谋,首先必须掌握科室常见病的用药方案以及疾病的病机、病理,结合药理作用应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药师应参与临床工作,听取临床医师意见,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尤其是院内感染用药,总结用药规律、趋势及效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观察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加以总结,改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

1.5 收集药学信息,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建立药学信息情报资料室,不仅收集本院或本地区用药资料,还收集国内外各种药学专业图书、杂志及临床用药与药物评价等方面的资料,以供医护人员查询,还可提供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的检索服务。不合理用药审查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收集,不合理用药,特别是近些年来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难点与焦点,向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对于规避医疗风险很有意义,开展不合理用药的审查工作是药师基本职责之一,如果药师对不合理用药视而不见,就现在而言,如果造成医疗事故,药师的责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能不比临床医生少,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也应开展这项工作。

1.6 临床药师通常还要从事科研、药讯编辑以及其它方面的日常工作。 临床药学的科研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两种类型。实验研究一般是与临床合作或解决临床用药相关问题的课题研究,包括临床药物浓度测定或药动学测定、制剂质量比较、配伍禁忌验证实验等方面;调查研究包括病历、处方调查以及其它药物利用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等。

2 建议

药剂科组建临床药学研究室,对外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医院领导和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争取领导重视及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强药师自身素质建设,应安排年轻药师参与临床科室轮转,补充临床基础理论及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增加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配合,为医院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后劲。

医院把临床药学工作作为考核药剂科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是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途径。结合医院实际,先逐步开展药物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编印《药讯》,内容包括本院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别名及剂量、规格、用法、不良反应以供查询。把处方分析和病例调查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临床药学工作奠定基础,然后逐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药物监测,参与临床治疗,协助合理用药,参与临床抢救、会诊等工作,最后随着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和拓宽,实施药学监护将事半功倍。

3 讨论

3.1 药师深入临床的模式和程序: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工作是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模式有很多,国内由于临床药学教育尚未广泛开展,临床药师人才的缺乏以及人员编制的限制,都使药师深入临床的工作不易大规模地展开。有限数量的专职药师长期定点地深入固定病区,有利于在目前条件下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积累经验。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动态地跟踪病人诊疗过程,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但其缺陷在于定点的病区太少,见效缓慢,不易得到更广泛的临床支持和关注。从深入临床的基本程序来看,医生常在查房后直接开出医嘱,很少主动与临床药师或护理人员交流病人的情况。临床药师查房也只是跟着临床医师,很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提示,临床药师在临床的工作尚需伴随整个医疗体制和医院管理体制的相应变化才能得以名正言顺地开展。临床药师下临床与临床医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应该有自己的模式与方法才行。考察用药方案的合理与否也是药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3.2 专职临床药师不够专:由于临床药学的工作任务重、项目多、内容广泛,因此少量的临床药师尚不能胜任所有工作。目前尽管个别医院有少量的专职临床药师,但由于这些临床药师大多年资较浅,同时担任的工作项目过多,使其深入临床工作的深入性和长期性往往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关于临床药师的人事制度,衡量临床药师工作成绩的指标依然与其它技术干部毫无差异,因而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的同时还不能摆脱参加实验研究、著书立说等与个人前途相关的工作项目。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专职临床药师从事临床工作不够专心,或者为完成各项任务而造成精力和时间过度开支。也正因为此,一些从事者半途而废,另一些意欲从事此项工作者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药师的顺利发展。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4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由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800张床位的老院区、150张床位的眼科医院、300张床位的区域性医疗急救中心和有300张床位并实行二级标准收费、药房托管药品零利润销售的综合性分院组成。医院将临床药学室单独建科,现有2名主任药师和1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药师承担全院5个院区临床药学工作。工作内容为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药学部门开展的临床药师工作试点、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物利用监测评价、处方点评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除了药品采购、保管和药房调配以外的药学服务工作。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治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总结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治疗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图1。

4讨论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药分家、药品零利润销售等呼声此起彼伏,临床药学发展尽管表面红红火火,但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现实地位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在医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已基本涵盖了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但业内人士也提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内药学学者认为临床药学必须突出医药结合和临床实践这两个特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合理氛围。因此,在有限的药学人力资源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便成为医院药学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建设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合理用药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等强化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管理体系,也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对各医院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促进全国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共享系统的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相关医疗损害信息,可以宏观掌握合理用药的干预目标和力度。借助参与此番工作,不但提升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让患者受益,且ADR监测报告可以发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场所,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且责无旁贷。《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医疗机构要实行临床药师制,配备至少5名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多有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药学服务实施的结果并保证其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根据医院特点制订临床药师评价考核办法和标准,使临床药师临床培养专科化,药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通过业务交流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周访谈医护人员定量化、访视患者重点化、点评不合理用药靶向化和ADR监测报告自觉化,快速提升了药师自身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临床药师除每周固定时间参与临床专科工作外,同时负责相关外科系统合理用药监测评价及不同的药学监测网工作,实现工作领域由临床专科向药物治疗专业扩展。事实证明,通过临床药师们的努力工作,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5

[关键词]外科临床;临床用药;新看法

当前,外科临床用药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其临床用药模式确立以患者为中心,从而使临床药学能够全程化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引领医院临床用药方向。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内容应是医生展开的全方位、高质量的临床用药。医院应对外科临床药学工作进行指导和重视,外科临床医生展现了优秀的药学专长,参与临床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血药的浓度检测、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实现外科临床科学用药,避免或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临床医师在这些方面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外科临床用药必须给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用药,主动了解药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外科临床用药深度,积极实施相关临床用药,例如:对患者进行耐药菌监测,静脉药物的配置、指导临床营养,促进外科临床科学用药能够产生最大的药效。在很多医院,外科临床药学获得了普遍发展,这些临床医生经常到外科临床进行查房和研讨病例。因此,通过与患者、外科护理人员交谈中能够得知药物治疗的情况,据此进行分析评价,指导用药服务,提高外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本文通过外科临床用药实例进行探讨外科临床用药情况。

一、医生在外科临床用药中的职能

1.1 妥善处理用药后的不良事件

外科临床用药出现的严重药品不良事件,通过临床医生发挥的职能作用,及时进行了解决,保证患者对临床临床用药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临床医生提出的停药措施,阻止了不良事件的出现。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院面临着药品使用问题的被投诉风险。外科临床医生的职能就是妥善处理患者和用药之间的问题,以此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临床出现的用药问题应得到多方的协助解决,提出有效建议。在出现用药安全问题后,医院应组织临床医生、医师进行规范化收集证据,明确用药安全症结,采取及时更换药品等措施。

1.2 参与查房和会诊

临床医生能够从专业知识方面进行治疗过程的干预,提高药品服务的效果,减少药物引起并发症,提供服用方法的咨询,使患者获得理想疗效。

1.3 处方点评和医嘱分析

医院的医生外科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合理用药,选药不当、剂量不适量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费用超支。外科临床医生使用处方点评和公示制度来监测和控制不合理用药现象。通过医生的干预,减少不合理的处方用药。有效遏制外科临床过度用药现象,维护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性,为患者控制医疗费用发挥作用。

二、外科临床用药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是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头颈部受到磕碰,其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入院观察。当日,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其反映头部眩晕加重,而且不能走动。医生查阅医嘱,看到开有参附、头孢吡肟等,然而头孢吡肟的ADR症状有头晕、过敏性昏迷等,因此可以推断头孢吡肟引起患者的病症,并且患者没有明显的感染症状,所以建议主治医师调整用药的措施,将头孢吡肟换成甲钴胺。在患者用药三日后,患者已能正常移动,其症状已基本消失。

案例二是一位60岁男性患者,在直肠癌术前3天,静脉输入头孢哌酮,当做手术预防用药。在手术后采用常规治疗,例如:禁食、置腹腔负球胃肠减压、留置导尿、预防使用抗菌药等,做手术时联用头孢哌酮与0.5%甲硝唑,术后一个星期发现患者体温比较高,38.8℃左右,并且出现有痰症状,主治医生确认为肺部有感染,临床医生参与会诊,认为肺部存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提出建议将头孢哌酮替换为静脉输入罗氏芬2g,然而一周后,患者体温仍然不退,并且伴有轻微腹泻。通过外科临床医生的复诊,指出该患者体内已产生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及真菌,应采用静脉输入美罗培南1g,q12h 与氟康唑0.1g,q12h,并且即刻进行送痰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与白色念珠菌,通过药敏检测显示患者对碳青霉烯类药敏感,其余均为耐药。最后,通过采用新措施治疗,使得患者体温下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案例三临床医生参与查房和会诊病例,某患者为女性,28a,症状为发热、咽痛、咳嗽,并于3 d入院。患者2 a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肾移植术,术后出现慢性排斥,半年前开始规律血透,每周3次。白细胞计数(WBC) 1616g ・L-1,胸片:右下肺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痰培养:斯氏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 舒巴坦敏感;巨细胞病毒抗原、抗体阳性。入院后,用哌拉西林/ 舒巴坦415 g ,静脉滴注,每日1 次,更昔洛韦0125 g ,iv ,q 12 h ,患者WBC下降至218 g ・L-1。

外科临床用药需要更新专业知识,在前面的案例中,外科临床医生的临床用药内容就是进行药学查房,并与患者交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用药措施,分析现在用药及用量,阐释药品不良反应,制定新的药物使用方案,才能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我国医院普遍实行外科临床医生制,并且借鉴外国的外科临床药学实践,已经证明临床医生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有效治愈患者、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这样就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用药服务水平。

三、结论

当前,医院的医生外科临床用药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医生凭借其专业知识能够给医师提供临床用药服务的建议。医生可以发挥处方调配、处方医嘱点评、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等职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医院用药服务水平。医生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方案可以使医院治疗用药从经验用药、习惯用药、群体模式化用药过渡到个体化治疗用药水平,医生能够与医师进行专业上的互补,提高医、患者间的交流,并且在查房中检查中得到药物疗效、疾病治疗信息反馈于临床。这样可以促使临床医生提高医院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改善医疗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医院在实施临床用药过程中仍存在困难:例如:医院忽视了门诊药物咨询的重要作用;医院的医生还没有获得相应的体制和人员编制上的制度保障,而且对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投入的资金等还不足;同时,医院获得先进的药物信息软件和对其系统维护需要高昂的成本。因此,医院的临床用药需要解决的核心就是临床医生应不断更新医药学知识,进行高质量的临床临床用药。与此同时,医院应尽快地建立健全药学信息服务系统,促进临床用药系统化、网络化。医院应建立药物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创造共享的网络平台。医院应高度重视临床临床用药工作,给予支持促进临床临床用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霆,李亦蕾,晏媛.从实例中体会临床临床用药[J].中国药房,2009,(08) .

动物临床医学范文6

1.1转化医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转化医学提倡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从发展走向成熟,需要多专业的交流与协作。在国外转化医学起步较早。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了发展生物医学的长期计划,主要是培养具有不同专业背景、能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间互相协作研究的团队。在NIH的推动下,2011年美国已有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在内的38个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进行转化研究的医学中心;2005年苏格兰政府与惠氏制药公司合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转化医学合作研究中心;2007年,欧盟实施的第7个框架研究计划,将预算中的60亿欧元用于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同时世界著名医学类核心期刊都为转化医学开辟了专栏,相继组建了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和TranslationalResearch等国际性专业杂志。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转化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日趋高涨。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专门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Med-X研究院”;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依托其附属医院,率先成立了“出生缺陷研究中心”;2009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组建了“湘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研究恶性肿瘤;2011年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神经科学转化医学中心”等。

2010年陈竺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直接药物作用靶点为PML-RARa。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该类型白血病的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砷剂成功治疗APL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典范之一。

1.2转化医学的研究内容

转化医学是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生物医学发展的时代产物,其中心思想是以解决临床和健康问题为目标的实验室基础研究。转化研究是转化医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①分子靶向治疗;②寻找适当生物分子标志物,提高临床辅助技术对临床工作的辅助效力;③药物二期临床实验。此外,还有基因诊断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因组药理学与个体化医学。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1.2.1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大多数慢性病是多病因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异质性很大,因此,对这些疾病不能采用单一方法来进行诊治。着眼于患者的遗传、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疾病基本特征进行分子分型,以此为基础实施个体化治疗是现代医学的目标。实施个体化的治疗,可以对治疗方法、药物、剂量进行优化,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2.2生物分子标志物的鉴定与运用基于各种组学方法筛选出早期诊断疾病、预测疾病、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和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及药物靶标,如DNA、miRNA、蛋白质及多肽、炎性因子及其通路等,有利于针对性地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药物筛选的成功率,缩短药物研究从实验走向临床应用阶段的时间。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开发应用,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1.2.3药物临床实验及研发美国曾有报告称,研制一种新药,从选题到临床应用,平均要用14年的时间。近40年来,美国在恶性肿瘤的研究方面投入2000多亿美元,收获了156万篇研究论文,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却没有得到显著改变。转化医学通过收集和分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海量数据,筛选出分子标志物和药物靶标,有效地降低在临床二期实验中药物靶点验证性研究的失败率,提高了基础研究的转化率和速度,为新药的临床应用和个体化治疗研究开辟出一条革命性的道路。

2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一致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中医学先进的理念与落后的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限制了中医理论的广泛传播及其诊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然而转化医学的出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转化医学的基本理念与中医药学从临床到基础理论再到临床的发展历程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思想不谋而合。

2.1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的运行模式相同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学产生、发展、繁荣的根本原因,从临床积累的经验中抽提理论,再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是中医药发展的经典模式。基于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出现严重脱节而产生的转化医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可以指导基础研究方向。虽然传统中医学不进行实验室研究,但其“临床-理论-临床”这个螺旋上升的模式与转化医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

2.2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的理念统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存在着方法论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临床医学以系统论为导向,基础医学则以简化论为基础。转化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健康除与人体结构与功能相关外,还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决定了转化医学必然是一种复杂性研究系统。以转化医学为基础的系统生物学应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定量分析生物系统若干组成部分的动态相互作用,通过反复计算和/或数学建模及试验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医学是借助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科学,其蕴含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等思想,与系统生物学的理念相统一。

2.3转化医学与中医学所倡导的治疗方式相同现代疾病谱逐渐向慢性病方向转变,其发病原因有多种且机制复杂,以往的单一治疗方法难以奏效。转化医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患者遗传、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学治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其本质就是个体化医学,体现了现代个体化医学的特征。

3中医药转化医学的特点

3.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精髓,如果中医药的研究忽视中医学的特色,一味地追求细胞乃至分子层面的机制,或盲目地模仿化学药物研发模式,必然导致临床与科研的脱节,最后中医临床只能依据古代经典,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因此,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3.2以患者个体为中心中医学的整体观既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密切相关,并建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体系,也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医学研究模式。

3.3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相互促进的连续过程中医药转化医学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具有“实验室-临床-实验室-临床”不断循环的运作特色。中医学也是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基础与临床之间不断地循环转化,才能促进中医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4中医药转化医学的实施

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如何开展,如何顺应世界医学发展潮流,是当前中医药界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中医药语言现代化和中医临床、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现代化是中医药转化医学实施的关键。

4.1建立中医学转化研究机构有条件的研究型或教研型中医药大学、研究型医院或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可采用加盟或联合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以临床和基础及药物研发为主体,结合中医古籍研究的跨学科中医药转化研究中心,并吸引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以平台管理方式进行统一部署和联合攻关,构建起一条高效率的转化链。此外,也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或对外招聘的方式组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室。此外,生物医学信息学为解决转化医学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学,其研究者应该成为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4.2加强转化医学推广教育和转化型人才培养长久以来,基础研究领域人才的提拔和奖励主要依据研究者的论文,而不是其带来了多大的临床效果。而临床医生则缺少时间去阅读相关文献,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的交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当前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整体科研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也较单一,学科渗透和交叉能力相对欠缺,对世界医学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信息了解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对既懂中医又具有现代西医科学实验技能,并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国内中医药大学与开设的中医学国家理科基地专业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4.3加大扶持力度与政策引导长期以来,高昂的经费支出是造成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十分缓慢的核心问题,原因在于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转化过程成本高,前期的巨大投入使许多企业和医疗机构失去投资的动力。其次,中医药转化研究的过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利益协调,很容易在关键环节产生脱节现象。因此,政府除了要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和扶持,引导大型企业赞助中医药转化研究外,还应制定有效的体制、规定,将各学科、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研究团队。

4.4紧密结合中医特色和优势,展开中医药转化研究中医药转化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和加快中医药向更深层次水平迈进。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开展应紧密结合中医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①重视中医经典的指导作用:2006年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强调在“继承”基础上加以丰富发展、充实完善,才会有中医的创新。②推动经典复方的方剂组学研究:方剂组学以中医方剂作为研究内容,以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为前提,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然后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明确其作用靶点、研究其调控机制。③协作进行病证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陈可冀院士认为,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的病证结合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④注重结合中医临床:进行中医药转化研究时,必须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特色,针对证候的分类、治则治法、方药选用、证候转变、疗效评价等关键环节,应用各种组学技术,筛选出不同层面的与证候发生发展、辨证分类、治法方药和疗效评价相关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群,并给予其在脏腑及四诊信息中的定位。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