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例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慕课;物流管理专业课;移动课堂;翻转课堂

1前言

近几年我国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在强调实践导向、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校内课堂教学中许多课程仍然沿袭传统的封闭式特征,学生课堂学习仍然局限于教室、教师、课本、PPT,课堂的到课率、抬头率、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正式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97.5%,其中网民学生群体占比最大达25.4%,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55亿,较上年增长12%,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1],这些数据显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课堂这一全新教育模式正在全面进入现实生活,它以便捷、简洁、互动、高效等特性服务于学生和成人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当今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平台引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1]。

2翻转课堂、慕课相关的概念与理论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版》对翻转课堂定义为: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国学者张瑜江(2013)对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3]。赵兴龙(2014)研究认为翻转课堂包含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技术要素,主要为微视频;二是流程要素,主要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三是环境要素,主要为带有智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4]。许多一线教师在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同时也感到缺乏大数据生成与挖掘支持,零星、无序、低效的翻转课堂更多地体现了辅助教学的形式意义,对彻底颠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能为力。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音译。慕课平台中的主要元素是有组织的微课,并配以小测试、学习群落讨论和实时解答,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测试进行衔接。易庆?(2015)认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主要包括系统化的在线微课设计与个性化的主动学习过程,即课前丰富的在线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完全自主,课中学生可选择参与课堂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包括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学生互评)等学习活动发展高级思维能力[5]。校内慕课显然是翻转课堂的高级形式,其建设难度也更大。美国人戴维•彭罗斯创立“微课程”这个概念,微课程是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并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许丹(2016)认为微型移动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是在无线移动通信环境下教育平台上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拓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6]。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物流专业课的移动课堂,就是把物流类微课程嵌入到体现慕课学习过程的移动应用中来,尤其要把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主动个性化学习与交流讨论及考评紧密结合起来。

3物流类课程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造

3.1课程内容重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三种类型,本文主要研究物流专业课程的移动教学模式。传统以理论知识体系来支撑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做法越来越难以被学生接受,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流,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的思路来设计构建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物流管理工作过程解构、序化、知识点挖掘、知识单元扩展、情境和项目设计、项目评价。一些职业院校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精品课、在线课建设,实质都推进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同时也为基于慕课的移动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教学过程设计

慕课比较适合传授难度较低、较为基础的知识点[8]。对于难度较大,需要思考、练习和实践的课程,例如物流法律法规、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单纯的网络视频和线上练习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仍有很大欠缺。物流专业课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贯通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基于慕课思维高效组织微课,借助于移动终端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并通过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借鉴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将移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如图2所示。

3.3教学形式设计

微型移动课程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专业任课老师选取效果好、成本低、支持移动终端的慕课平台,培训学习后把各类型教学资源嵌入平台。

4物流法律法规移动课堂建设实例

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涵盖物流主体、物流活动和物流争议三个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目标为:掌握各类物流主体设立、变理、解散的条件和程序,能够以契约意识去签订和执行具体物流合同,准确分析和正确解决常见物流争议和纠纷。按照前述课程内容构建流程设置了八个教学项目:认识民事与合同法律行为、物流主体法律法规、运输合同与争议处理、仓储合同与争议处理、装卸搬运合同与争议处理、包装合同与争议处理、流通加工合同与争议处理、配送合同与争议处理。任课教师在开课前需完成慕课平台的选取、学会使用平台、各个项目的设计与教学资源制作、创建班级、资源上传的工作,前期微课程建设以PPT式和讲课式为主,情景式微课程建设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推进。本文以流通加工合同与争议项目为例来设计移动课堂教学。从笔者在物流法律法规移动课堂建设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牢固,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以下原因,高职物流专业课移动课堂建设的进程缓慢。(1)校园网络建设滞后。随着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学校无需负担移动终端的投入,但校园网络带宽不足、网速缓慢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移动课堂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数字校园做保障。(2)师资力量不足。基于慕课的移动课堂教学建设,需要投入传统教学几倍的人力,尤其是在线答疑令教学任务本就繁重的一线教师更是难于应对,需依托教学团队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作、专任老师跟进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3)现有慕课平台数据分析能力欠缺。从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来聚集有关学习素材、提炼焦点问题、智能评价学习结果是慕课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现有慕课平台在这方面表现欠缺,如果这方面取得突破,将大大减少轻任课老师的维护压力,从而投入更多时间来改进教学设计。

5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2

据刘光辉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专业不热爱,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针对当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我国当前“学农不爱农”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情况说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形势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教育和指导。

2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开展独树一格的学院品牌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社团是学生最感兴趣、活动形式最灵活的组织。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对于完成课内与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院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成立了“养猪及猪病防治协会”“养禽及禽病防治协会”“宠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协会”“反刍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协会”等专业社团,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和相关企业人士作为协会会长,带领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相关活动,如深入兽医站、动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宠物门诊及养殖场等实践基地学习;开设企业家课堂,邀请行业成功人士走上讲台,为学生开设讲座、演讲,学生与企业家直接交流,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创业的机遇以及创业时的艰辛,使学生增长了社会知识,受到了创业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深入企业实践等,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从2003年开始至今,学院与沈阳禾丰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多家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接触和认识畜牧兽医行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的水平

专业技能大赛是高等院校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该院动物医学专业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参赛同学苦练技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该专业技能竞赛在举办过程中根据当前畜牧业出现的变化,不断进行变化和创新,逐渐与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接轨。经过多年的举办,该专业技能竞赛已经得到学校和广大同学的认可,2012年该技能竞赛被学院和学校评为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推荐在院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参加第二届“生泰尔杯”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二等奖。通过对参赛的学生调查发现,专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参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技能竞赛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很高的职业素质,在择业和自主创业过程中占尽先机。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对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占50.9%,说明学生对能够提高专业知识和自身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自身转化。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为社会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由动物医学专业党员组成的“七月之光”大学生党员支农协会在调研当地的毛皮动物特色养殖时发现,许多养殖户在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带领同学深入养殖区域提供技术服务,目前该协会已连续多年在当地进行社会服务,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的同时也被当地的媒体给予报道宣传,并多次获得该院社会实践一等奖。高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教育为高校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社会实践则为课堂教育提供了帮助,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技能并为社会服务。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3

在医学教育过程的备课、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师生交流等不同环节,从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出发,分别对医学生进行了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培育,医学发展史中的人文知识传输,人文知识与医学的互动,人际交流中的人文关怀等实践,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又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人际交流

医学专业教育是医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能力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医学职业生涯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医学科学社会发展史的宣讲过程。通过医学发展史的穿插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媒介,发掘和利用好医学专业课所蕴藏的人文素材,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现实和就医环境中,因人文知识匮乏、意识形态社会化等造成医患矛盾重重等社会需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1-2]

1崇尚生命、敬畏生命是形成良好学习和教学态度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人文教育中,备课也是重要环节。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尸体和各种实验动物打交道。医学基础课中,许多课程都要在了解了人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人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进一步观察、分析和验证动物各系统、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分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分布和对不同器官组织的影响。因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一些对使用尸体和动物的课程中的人道主义教育。在需要尸体和动物的课程中,要求在课前先向尸体标本默哀,以此来唤起学生对向医学事业奉献遗体的死者的尊重、崇敬和对生命的敬畏。在使用动物的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以轻柔的动作和安乐的方式处理动物,不采取粗暴、残忍的手法处理实验动物,尽可能地减轻动物的痛苦,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养成崇尚生命、爱惜生命、怜惜生命的习惯。通过这种教育,可以形成学生面对生命时的审慎态度和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的职业习惯。

2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人文知识做补充,有血有肉地传授知识

医学专业课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但其中也蕴藏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医学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既经历了由浅入深、逐步细化的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洗礼,其中蕴藏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宗教纷争的历史素材,甚至是饱含着腥风血雨的历史。我们现已熟知的许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很多医学常识,在其最初被提出、被论证的过程中,都曾经历了血腥的纷争,并有一些科学家为此历经磨难,甚至为此献出了性命。在教学过程中,当笔者有意识地将这些充满血泪,包含无数科学家冤屈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所经历的撼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介绍给学生时,无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撞击,而这些附加了人文知识的专业知识,也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若干年后,当我们师生再相逢时,谈论最多、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些人文化了的专业知识点。

3人文知识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剂良药

人文知识在专业知识理解和改善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需要一定人文知识的帮助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后的记忆才更加深刻难忘。如神经生物学中,“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一节,如果仅仅从其定义和各自的特点来讲解,学生理解和记忆就不够深刻。若这时能引入一点人文方面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喜爱和读过《红楼梦》的人很多,学生也是如此。在讲述陈述性记忆时,我引入了其中中秋赏月时的一段小诗中的两句,“寒湖度鹤影,冷月葬花魂”。并提问学生:此句子来自何处?由谁在什么情景下吟出?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通过这样的问答,同学们既回忆了红楼梦中群芳中秋赏月情景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等关系和顺序,对大观园中的美景来一次神游,又对陈述性记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另外,在讲授“知觉”一课中,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鲜活的实例,来加深对影响知觉的因素,以及在知觉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盘周围,分别用较大的一组圆盘和较小的一组圆盘环绕。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同样大小的两个圆盘,由于周围环绕的圆盘大小不同,我们就将其知觉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盘了:被小的一组圆盘环绕的圆盘,看起来比被较大的一组圆盘环绕的要大一些。这就是错觉。这样既让同学们明白了错觉的概念,又了解了周围环境对知觉对象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眼见并不为实,培养了学生批判性认知事物的能力。

4人文关怀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

教学工作中,师生交流、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除了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授业解惑”式交流外,更多的交流是学习以外的东西。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应对正常教学安排的活动以外,还要应对许多各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在物质方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状态的家庭。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吃饭,吃饭离不开钱。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差别必然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课外活动;认知方面,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入学前生活环境差别较大,教育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显著差别。当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受到的影响不同,应对问题时采取的方法也会不同;精神追求方面,经历过不同的生活环境的人,其精神追求显著不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程度也有差异。同样,有不同生活、学习经历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动机和动力不同。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充满爱心地与学生交流,真诚面对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责备,多一份肯定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怀疑,其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站在学生父母的立场上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做学生的朋友和生活的引领者。最后在和善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渴望,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疑惑,有针对地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和鼓励,用肯定坚定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用指导矫正学生的不良言行,用赞许促进学生向着优秀发展。

5行为示范是人文教育良好的载体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后职业生涯的医疗活动中,只有在医学生构建医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能胜任今后医疗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需求,把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关怀患者、重视其疾病、尊重人格的情况下,加以利用和实施。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设置一定量的场景,为学生提供与他人在特定环境中交流的机会,以实际考察和训练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重以文雅得体的行为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以规范的言语和文明高雅的举止影响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评判、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案例,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而切合医疗实践的,什么样的行为有利于医患沟通,促进医疗效果提高,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符合人文精神,怎样做更能在体验人文关怀的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医学资讯,达到尊重患者,与患者友好相处,以增强医疗效果。同时,定期邀请医德高尚的老专家到课堂,进行人文实践讲座,以发生在职业生涯几十年中的鲜活事例,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组织学生到专家应诊的现场观摩,亲身感受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人文魅力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人文精神既有理论上的认知,又有行为实践上的成果支持,促进人文精神深入到医学生心灵,并转化为初步的人文行为。

作者:肖延丽 彭磊 单位:泰山医学院研究生部 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4

动物医学是由兽医学发展而来的,中国动物医学教育始于1904年在河北保定创建第一所传授和研究西方兽医学为内容的“北洋马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专科学校。动物医学教育主要教授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畜产品市场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畜禽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之势,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因此,目前对动物医学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要求也有了重要的转变。

1动物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科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根深蒂固,在一些地方还尚未真正确立兽医的学科地位。在我国设有独立兽医学院的大学仅有4所,即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在其他院校则以动物医学和畜牧共同设院或被合并取消的形式存在。另外,目前对动物医学类研究生和本科层次上仍然授予的是农学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动物医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是很清晰,这对我国动物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1.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临床兽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有大部分院校以“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为人才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把“培养合格兽医师”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体现了各院校对动物医学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别。

1.3人才质量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具有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是建立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

2动物医学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少

在国外,学生一旦进入动物医学类院校,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专业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上,然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活动。但在我国,例如在一些5年制的动物医学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只有1420左右,仅占总学时的55%,并且最多仅有半年时间用于进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我国5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仅拥有3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及实践,这必然导致了相对于国外类似专业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校期间,由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组成的掌握不足,对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导致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存在迷茫的心态,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2.3教师教学动力下降

教师责任心的轻重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某些动物医学专业院校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培养起来的,其中大部分责任心重、上进心强。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把承担研究课题、当做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甚至还把这些指标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虽然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重要作用。但动物医学作为以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工作,从而积累经验。这样,教师在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方面发生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又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也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提高和应对眼前教学任务方面发生矛盾,无形中导致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应对动物医学教育问题的措施

3.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动物医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统观念,应在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与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为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产实践状况。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5

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所有专业课程除了以传统教材中的大家畜和家禽为主要内容,还增加了反刍兽、中小动物和宠物等疾病的相关内容,并补充了当下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知识,以适应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

2.改变传统观念,由全面授课改为专题授课。在大学普遍“课时减少,教学质量绝不能降低”的前提下,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经讨论决定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教学。在兽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并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作重点讲授,采用专题形式全面讲解。这样教师就有充裕的时间根据专题多角度全面备课,把课讲得更精,重点难点讲得更透。另外教师在介绍某一专题疾病的基本情况后,根据每一专题疾病的特点,提出比较全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补充、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重点。专题授课可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参与和独立思考,使得课程的讲解既全面而又重难点突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把教材的各章节都要向学生讲到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扭转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很理想的教学局面。

3.运用多媒体教学。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传染病、兽医寄生虫学、中兽医、畜牧学概论、家畜繁殖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授课教师均制作出了精美、完整、实用的课件,转变了原有的在黑板上画图、或作挂图等方法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教师在上《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家畜传染病的病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学变化等特征。多媒体教学存在学生上课记笔记跟不上教师速度的问题,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一份内容包括讲授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知识难点、思考题及学生参考书目的教学提纲,使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有了提纲后,再也不必忙于在课堂上记笔记,这样有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教师的讲授速度也可大大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4.安排学生自学。因学时有限而无法讲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了解或掌握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学。为保证学生自学的质量,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和测试。

5.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改革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奖学金及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对实行笔试的课程,要加强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确保试题质量;加强笔试考试各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问答、论述、名词解释、计算)的把握,尽量在试卷中兼顾各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精液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精液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精液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4.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实验室。动物医学专业组建了兽医实验室、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室、兽医诊断实验准备室、动物标本制作实验室等5间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40m2。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易消耗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很好的满足了教学需要;实验室现有六道生理记录仪、大动物手术台、小动物手术台、冰箱、离心机、752分光光度计、蒸汽灭菌器等先进仪器,且设备完好,能很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除认真执行佳木斯大学和学院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外,我们还根据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实验室主任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规划,仪器购置、实验动物计划制定等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室工作考核、登记实验员考勤情况和兽医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情况,保证所有教师均参加实验室建设。每门兽医专业课程设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各分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各分实验室实验员分工细致,管理好各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我们制定了兽医专业各分实验室详细发展规划,指导实验室建设。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原则,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有计划分阶段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

四、教材方面的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6

1.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临床兽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有大部分院校以“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为人才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把“培养合格兽医师”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体现了各院校对动物医学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别。

1.2人才质量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具有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是建立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

2动物医学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少

在国外,学生一旦进入动物医学类院校,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专业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上,然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活动。但在我国,例如在一些5年制的动物医学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只有1420左右,仅占总学时的55%,并且最多仅有半年时间用于进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我国5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仅拥有3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及实践,这必然导致了相对于国外类似专业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校期间,由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组成的掌握不足,对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导致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存在迷茫的心态,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2.3教师教学动力下降

教师责任心的轻重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某些动物医学专业院校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培养起来的,其中大部分责任心重、上进心强。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把承担研究课题、当做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甚至还把这些指标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虽然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重要作用。但动物医学作为以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工作,从而积累经验。这样,教师在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方面发生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又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也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提高和应对眼前教学任务方面发生矛盾,无形中导致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应对动物医学教育问题的措施

3.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动物医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统观念,应在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与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为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产实践状况。

3.2深化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7

目前我国只开展了兽医综合知识的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4份试卷,具体内容涉及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相关法律法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15门兽医重要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相当于通才教育,尤其近10年来,兽医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较之前有所滑坡,致使中国兽医专业教育在体制上、在人才教育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国际接轨。2009年,我国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在执业兽医的甄别选拔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执业兽医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管理的更加规范。但一个好的执业兽医不是考出来的,执业兽医接受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执业水平和从业能力。因此,兽医专业教育是培养合格执业兽医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新时期下,推行执业兽医制度的举措与兽医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机构对培养合格兽医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与国际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接轨。尽管我国的兽医制度尚在建设中,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兽医专业高等教育是为兽医公共事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为适应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兽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变革兽医教育。面对这一新课题,兽医专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利用好高等教育资源,保留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兼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真正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参考执业兽医制度,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

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结合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课程建设与整合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定,力求在确定课程及名称时,避免为了迎合考试而过于强调学科分类,但也要考虑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内容确定课程,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考试科目一致;同时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和要求,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考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适当修订人才培养体系与考核标准。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尽量选用该校教师编写的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并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平时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

2.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采取分层次的方式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宜。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依据学生志向,将学生分为2个层次。第1层次:为有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者,对这类学生采用“高级科技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2层次:为准备参加工作者,依据学生兴趣和志向采用“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用于临床生产实践的人才。

2.3专业方向分流,按兴趣学习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属于第2层次的学生,依据其兴趣和志向进行专业分流教育,如拟将动物医学分为小动物医学方向和普通兽医学2个方向。其中小动物医学主要进行小动物,如犬、猫等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普通兽医学主要进行奶牛、猪、羊及禽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教学工作。

2.4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多途径拓展实习基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校企共建、双向受益、产学结合、教研同进”的建设模式,建设了20处标准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制定了标准化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实习基地网络平台,创新了“2•2”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创建以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实验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以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社会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2个层次4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将前期的2个实习与后期的2个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逐渐加强。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六、周日和假期时间进入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小动物方向学生在宠物医院进行实习,学习从接诊到化验、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最后达到单独完成全过程的程度;奶牛场实习的学生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习,可全面掌握奶牛的生产过程。

2.5建立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

为了更有利于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与学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制定以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为基础的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力争创立以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综合性、创新性培养模式。1~5学期主要为专业基础兽医学课学习时间。在该基础上,第5学期实施基础兽医学实验,将所学课程进行整合,实施综合试验计划;第6学期主要为预防兽医学学习时间;第7学期主要为临床兽医学课程学习时间。因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预防兽医学综合实验,第7学期开设临床兽医学综合实验。经过7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第8学期,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大综合实验。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业务能力,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利于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动物医学专业知识范文8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药理学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药物作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药物,不仅取决于医生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药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如下。

1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背景与动因

2014年,上海市把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了一批“中国系列”试点课程,逐渐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2]。北京中医药大学鲁艺等提出在药理学课程动物实验教学环节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并感恩实验动物,使学生进入临床以后更加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做到规范、合理、安全”[3]。安徽医科大学王佳佳等提出在以病例为中心的理论教学环节中融入医德教育[4]。泸州医学院章卓等[5]提出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滨州医学院李庆忠等[6]在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已基本确定,也进行了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但具体上,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药理学“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也未对药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进行系统化挖掘。

2系统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我校药理学课程作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组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创新意识强。课程组全体教师站在“两个根本”的高度,对“立德树人”在本课程中的落实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决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就药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立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最终挖掘、整理、确定了5个方面、10余个思想政治教育点,并确定了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初步构建起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框架。

2.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药理学教材本身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的讲授环节,介绍我国古代医药发展的成就和对全世界的贡献。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篇章中融入当代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事例。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历经数百次的失败仍不退缩,终于创造性地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学生明白只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就能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科学自信、文化自信。

2.2医德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在抗精神病药章节的理论课中,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泄露患者信息对患者可能带来的伤害,以及自己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医学生牢记医疗工作中要注意“保守医密、保护隐私”,实行保护性医疗。在调血脂药章节的理论课中,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的案例,让医学生懂得作为医生必须要“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在抗菌药物理论课中,探讨过度医疗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医生拿回扣滥用抗生素等药品的现象屡见不鲜。抗生素滥用不仅会使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同时还可能引发二次感染。以个别医生拿回扣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警示教育学生。

2.3生命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和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药理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药理学第一堂动物实验课中融入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敬畏实验动物是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伦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7]。通过该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对实验动物的尊重与关爱,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使学生毕业从医后能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在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章节中融入生命教育,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开学“人流”高峰的新闻案例,引导学生谨慎对待婚前性行为,掌握科学避孕方法,选择安全避孕措施,告诫学生尤其是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4法制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在中枢镇痛药物的理论课中,通过吗啡的成瘾性和戒断反应等知识增强学生远离的意识。同时让医学生明白吗啡等特殊药品具有双重性,正确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造福人类,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当,药品将变为,危害他人,影响社会稳定。该类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医疗单位的相关流程处理,确保合法、安全、合理的使用。在多肽类抗生素的理论课中,以“本可成为世界第一的万古霉素,因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被礼来公司抢先申请专利”的案例展开,指导学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临床医生的发明和发现往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医疗、科研单位存在着明显的“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一些优质的研究成果都首选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而未先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2.5团队合作精神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人独自完成,像医院如此复杂、精细、尖端的临床工作,不但需要医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还需要医生、护士、检验、影像、药剂等不同科室和专业人员的相互协作,因此,团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抗幽门螺杆菌药篇章中,讲解临床常用的三联法或四联法,通过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胃黏膜保护剂,大大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强调协同作用、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当然,药理学课程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反面教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头孢羟氨苄与藿香正气水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瑞格列奈与克拉霉素联用导致低血糖等等,这些都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在学校、在单位,还是在社区、在家庭都要尽量使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

3提高药理学“课程思政”效果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系统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与课程教学的融入途径,并由此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架,要付诸于实施,并取得成效,有赖于“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优化,有赖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思政教学资源的建设。

3.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想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这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是主导也是关键。我们的初步体会是:首先,教师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在传授知识技能,解答问题疑惑的同时,还要注重“传道”,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作为一名药理学教师,必须在育人上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和意识,使药理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再次,教师要提高思政教育本领。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总结育人工作经验,还赴上海相关高校学习取经,并吸纳校内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最后,教师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面发展[8]。

3.2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药理学只有64课时,相对于药理学教学内容来说,课时量偏少。在保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传授的同时,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课题组重新编写了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把各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写进大纲、编进教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巧妙地将思政元素结合到教学中,主要以案例、互动讨论等为载体形式融合思政元素,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灵活,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课后,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雨课堂等媒介就课程要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焦点等进行互动交流,并在互动交流中拓展“课程思政”,如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发现问题学生或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处理,情况严重的及时向学生所属二级学院和校学生工作部门反馈。总之,通过近几年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拓宽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方法,提升了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和育人作用,并初步构建起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框架。但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课程中的一项改革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实践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与优化这一体系框架,并根据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及学生毕业后追踪反馈,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框架,为最终确立医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我们的经验、模式与方案。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国.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3]鲁艺,禄颖,钟相根,等.药理教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2):24-25.

[4]王佳佳,方海明.融医德教育于药理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14):3.

[5]章卓,刘文胜,黎志敏.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的探索———以药理学教学为考察对象[J].医学与法学,2009,1(3):57-62.

[6]李庆忠,李玉玲,王垣芳.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药理学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高教学刊,2016,(2):51-52.

[7]王立榕,王德国.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及路径选择[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05):345-3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