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例6篇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1

每年9月20曰是全国爱牙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卫生保健所要求,增强我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传护齿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关注自己的未来。我校决定在全校1—6年级开展校园“爱牙护齿,健康成长”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二、活动时间:9月14日—9月24日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护牙理念深入人心。

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张贴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图,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堂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少吃甜品和含糖饮料,餐后和零食后及时漱口”的四个好习惯及正确刷牙的方法等。

2、“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活动,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借助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传播讲解护齿知识,请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关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队会中各班应把活动主题书写在本班教室的黑板上)。学校利用午休时间向全校播放爱牙知识宣传vcd,各班组织学生收看,并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2、“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国旗下讲话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口腔知识向父母、爷爷、奶奶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3、“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手抄小报创作活动。以口腔卫生健康和护齿教育为主题,通过活动让队员们查找有关护齿资料,获得护齿保健知识,有利于队员们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写作编辑能力,鼓励队员们把自己学习口腔健康知识的心得体会和自己的护齿经验用漫画形式文字内容表现出来。

学校将把部分优秀作品分期布置于宣传橱窗。

手抄报作品的规格为a3纸大小,请务必在作品上注明班级、姓名。 (三至六年级,每班三至五份)

4、开展“小小牙博士”评选活动。

通过组织队员向家庭等社会渠道宣传护齿知识,强化队员们的护齿意识,提高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使队员们在体验小宣传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护齿的重要性。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之后,要求各班下发“小小牙博士”反馈表,组织队员向家庭等社会渠道宣传护齿知识。队员持此表给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和邻居讲授护齿知识,并请接受过口腔健康知识教育的家人在相应位置写上对于队员教授水平的评价并签上名。最后看哪个队员的评语和签字最多、最好,以此为据进行“小小牙博士”评选。

要求各班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择优评选出8名“小小牙博士”,同时上交8名“小小牙博士”名单及“小小牙博士”反馈表8份。注明所在班级、姓名,于9月末前上交卫生室。

5、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2

牙防工作汇报

我区于1997年相继成立了牙病防治中心、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牙病防治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口腔医院。1997年口腔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学生和居民免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同时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牙防新模式,于1998年创建了第三批全国牙防先进县。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儿童健康成长工程,免费为全区6—12岁儿童预防龋齿”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2012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兖发【2012】27号)中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保障体系。

区口腔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给全区适龄儿童提供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投入43万元建立了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于一体的儿童牙病防治中心,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以防促治,以治促防”的工作方针,以儿童口腔健康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和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专门设置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通过宣教、演示、讲解、录像和现代口腔健康知识相结合、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及家长得到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使口腔保健知识进入学校,带入社区,融入到家庭,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使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窝沟封闭质量,新购置了15台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椅和高档的封闭器械和材料,科学设置各职能科室,多次举办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工作资料和宣传资料,发放了《致家长的公开信》和《***市6—12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材料32万余份,并在全市小学相继开展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设置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光盘200套,口腔保健知识答卷33000余份,口腔健康教育处方4万余份,安排流动影像宣传车在学校周边循环播放窝沟封闭光盘,充分调动儿童及其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市口腔医院为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多套应急方案,安置了安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充分考虑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便于儿童就诊,窝沟封闭工作时间延长到晚9:30分,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完全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一举措得到老师和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窝沟封闭工作中,口腔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工作,密切配合,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按时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窝沟封闭工作涉及到17所市直学校和7个乡镇,共82所小学,共计45053人,检查人数33123人,实际封闭人数32751人,共接待学生及家长61573人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1000余次,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系统、正规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建档率达100%,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牙模型为儿童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达95%以上;市口腔医院在全年工作中做到了稳中求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未出现一例纠纷、差错和事故,实现了“0”投诉的目标,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给区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 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 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①

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5);女 大 学 生 龋 齿 检 出 率 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 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 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 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 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 刷 牙2次 以 上 的 学 生 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 min,用餐 后即刷牙仅 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 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 讨 论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其他全身疾病。龋齿应以保健预防为主。目前大学生对其危害认识尚不足,缺乏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观念[4]。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5

【关键词】 龋齿 就诊意识

通过分析口腔龋齿患者的就诊意识,强调主动诊治的必要性及口腔卫生宣教的重要性。笔者对我院门诊做龋齿治疗的900例患者进行口腔防病知识调查和口腔检查,发现主动就诊、定期检查牙齿的人在人群中比例较低,主动就诊率与性别无关,与文化程度成正比,与年龄成反比,接受口腔健康教育能提高主动就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3年2月-2003年11月在我校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00例,均为我校学生和教职工,其中男412例,女488例;大学生528例,教职工372例,年龄18~75岁,大专以上学历者776人(包括在校大学生),高中以下学历124人。

1.2 方法 对900例患者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和常规检查,笔者将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或发现牙面变黑还没有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定为主动就诊意识,将出现疼痛或牙龈出血后就诊或经医生提示后就诊者定为被动就诊,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分别分组比较,并经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4。

表1 不同年龄教工和学生主动就诊和被动就诊的比较 表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教工和学生主动和被动就诊的比较注:χ2=2.775,P

3 分析

龋齿、牙周炎是继心血管、癌症之后又一危害人员健康的疾病,它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不易觉察等特点而不被人们重视,一旦出现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疗程,并且疗效不好。所以预防强于治疗,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及主动就诊意识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20.56%的被调查者具有初级口腔保健知识,这部分人的主动就诊意识为38.91%,远高于普通人群。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专业书及医师卫生宣教等途径较少。

青年人主动就诊率(29.43%)高于老年人,可能与年轻人通过网络等获得的口腔保健知识多,自身健康意识强,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不足,与工作繁忙,负担较重有关。

主动就诊率与性别无关(χ2=1.047,P>0.05)。

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范文6

[关键词] 口腔医疗保健;素质较高人群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21-0035-0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高达90%以上。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教师的口腔医疗保健需求,笔者做了一下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以湖州师范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在校教师200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男98人,女82人,年龄20~50岁,平均35岁。文化程度均为本科及以上水平。年收入3000元的82人(46.1%),1人该选项未选。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经过小范围的预调查并进行修改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调查时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合格后回收。

1.3 调查内容(1)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如刷牙次数、牙膏选择、换牙刷时间和牙齿保洁等;(2)对口腔保健的需求;(3)利用卫生资源对自身口腔情况进行了解;(4)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对医疗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早晚刷牙162人(90.0%),根据自身口腔情况选择牙膏的92人(51.1%),3个月以内换牙刷的150人(83.3%)。饭后有保洁习惯的112人(62.2%),其中漱口的74人(66.1%),使用牙线的6人(5.4%),嚼口香糖的10人(8.9%),刷牙的10人(8.9%),几种保洁方法混合使用的12人(10.7%)。

2.2 对口腔保健的需求牙龈出血会进行相关处理的170人(95.5%),牙齿龋坏进行相关处理的126人(70.8%),对牙结石进行相关处理的112人(62.9%),以上3项均有1人未做出选择。

2.3 利用卫生资源对自身口腔情况进行了解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的32人(17.8%),从不进行口腔检查的28人(15.6%),每年会洗牙的22人(12.2%),从不进行洗牙的102人(56.7%)。

2.4 就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对医疗的要求有108人(60.7%)会选择口腔专科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有32人(18.O%)选择社区口腔门诊,有36人(20.2%)选择私人诊所,2人多选,2人未选。去医院进行口腔治疗时,有38人(21.6%)选择价格低的一般治疗,有138人(78.4%)选择价格高效果最佳的治疗,4人未选。

3 讨论

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视媒体的宣传,人们对口腔的基本保健知识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尤其是作为湖州师范学院的教师,这样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本调查显示在掌握和日常应用方面还是基本能做到位的,由于该群体接触的知识以及学习的能力比较强,能通过很多途径了解该方面的知识,因此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人们对于科学观念的接受和科学行为的实施,这样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提示,在对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进行宣传时,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口头宣传,开展一些口腔讲座等,对儿童进行宣传时尽量让父母陪同,让父母加强对儿童口腔的看护。

人们对牙膏的使用也越来越挑剔,市面上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如含氟牙膏、止血牙膏等,人们开始形成“氟能防龋”等一些专业口腔的知识,我们追求的是全民对口腔知识的了解,因此也提示我们应该深入、重复的开展关于口腔保健辅助材料牙膏选择的宣传,比如中青年使用含氟牙膏,而中老年对牙齿健康是治疗而不是预防,在此阶段牙龈炎、牙周病、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发生较为普遍,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症状的牙膏,通过宣传来鼓励人们真正地去实施这样的行为,仅仅停留在知晓的层面,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也不能提高口腔的卫生水平,只有知行同步才能提高整体的口腔素质。

除了牙膏的使用外,其他牙齿保健品的使用也是必要的。本调查说明该群体还是倾向于传统的保健方法,不论人们选择怎样的保健方法,都能去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有效地减少龋病的发生并预防牙周病,因此,人们掌握的方法正确与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宣传的同时,要注重宣传保健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保健行为的宣传,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只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就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特别是牙龈萎缩,牙间隙增大的老年人,更加应该注意。

在就医方向的考虑方面,该群体还是偏向于选择治疗效果好且综合性强的大医院。然而真正进行一定的口腔检查的人数却并不可观,人们通常不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主动接受一些口腔检查,即使有了口腔方面的不适,能忍则忍的想法占大多数,忽略了口腔保健必要性和早期检查、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等到难以忍受非看不可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我们在口腔知识的宣传方面,也要加大对素质较高人群的宣传力度,使宣传到位。

参考文献

[1]刘红心,孙玉梅,王鸿颖.261例口腔科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4。12(1):43―44.

[2]关久榕.口腔知识宣教对儿童牙龋病防治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3):220.

[3]台保君,黄薇.湖北省牙防组十年工作回顾[J].口腔医学纵横,1998,14(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