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应对措施范例6篇

亚健康应对措施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1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 理论 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 治疗 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 方法 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 影响 ,强调人与 自然 环境、 社会 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 研究 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 应用 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 治疗 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 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 研究 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 文献 】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 现代 化 发展 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4]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张孝娟,严 灿,高 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6]安丽萍,陈雅民,李 燕,等.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104-105.

[7]赵?珏,杨 红,齐志勤.针刺治疗亚健康[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6-17.

[8]周 震,李 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9]林晓天,李元林.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7-688.

[10]黄铁银,梁 铁,李振华.三位九法治疗亚健康状态120例 分析 [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8-1319.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2

《心理健康战略》的宗旨

该战略宗旨是:工作好、生活好、心理好(Work Well,Live Well,Be Well)。通过实施系列心理健康计划,帮助现役军人获得最需要的服务;增强军人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鼓励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预防心理疾病发生,降低服务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最大程度提高生命质量。《心理健康战略》的措施是依靠有效的政策,推动实施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遵循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实行集中监督,严守隐私和保密要求;通过各种计划实施人员培训,建立疾病信息反馈互动机制,开展及时准确的心理健康统计数据研究,调整计划措施和建议,实现指挥官与专家的高效协作等,为部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专家服务和对部队的质量管理。

《心理健康战略》的计划

澳大利亚国防部目前已出台《心理健康战略2002~2004》计划,该计划是国防部最早的实施项目之一。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服务整合与加强计划》、《心理健康研究与监督计划》、《疗养与健康推进计划》、《自杀预防计划》、《酒精、烟草与其他药物使用服务计划》、《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心理健康培训框架》、《海外执勤后心理调整计划》、《酒精饮用控制计划》、《疲劳控制手册》、《执勤期间疲劳控制:指挥官使用指南》、《军队文职人员执勤援助计划》。2004年6月,澳大利亚国防部与退伍军人事务部签署了《关于将越战退伍军人咨询服务向其他澳大利亚军人及其家庭普及的战略性协作协议》实施计划。2005年8月开始实施的《军队门诊酒精依赖治疗计划》。2008年初,澳大利亚国防部依据国家2007年版的《澳大利亚饮酒指南》出台了《酒精、烟草与其他药物使用服务计划》。2008年底,澳大利亚国防部与退伍军人事务部联合实施《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重审计划》,与澳大利亚创伤后心理健康中心通过签约协作,制定了《重大事故心理健康支援计划》等。

《心理健康战略》的运行机制

一是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政策与指导。该战略计划是由澳大利亚国防部联合卫生司令部在国防部部长领导下负责全军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下属的心理健康理事会设在首都堪培拉,是一个多学科的联合卫生指挥机构,由军队和地方的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护理学、牧师、社会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主要根据军队的各种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与康复等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服务计划与研究项目,向国防部联合卫生司令部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指导其下辖的境内和国外执勤任务区域的心理健康事务组工作。

二是战役层面的区域心理健康政策落实与监督。区域心理健康事务组由澳大利亚军队心理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战区指挥官、牧师、军医官和心理病医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等。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政策的实施与计划的落实;为指挥官提出区域性心理健康建议;协助开展区域性心理健康业务培训及相关产品的推广,为海外执勤人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军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是战术层面的全天候热线、网络咨询与服务。澳大利亚国防部通过不断更新的方式,借助于军地电视、热线电话、专题网站、报纸、书刊、展览等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的新闻、通告、书刊、影像资料的浏览和下载服务。专业服务热线有:①面向澳大利亚军队的参战人员、维和人员及国内驻军退役人员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知心服务热线(At-Ease)”。②军队成员可以拨打号码为000的紧急求援电话。③设在国家福利协作中心的由现役军人为接线员的军人家庭支持网。④在澳大利亚全境内免费为军队成员及其家庭开设的2.4小时开通保密电话热线服务。⑤向军队提供包括公共节假日在内的24小时服务的国防社区组织支援热线。⑥面向所有退伍军人及其家庭24小时开通的退伍军人与退伍军人家庭咨询服务热线。⑦在全境200多个站点面向文职人员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网。专业服务网站有澳大利亚军队心理卫生网、国防部在线图书馆网、澳大利亚退伍军人事务部一健康与酒精网、澳大利亚创伤后心理健康中心网、越战退伍军人咨询服务网、国防社区组织网。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常年开设的内容有军人在海外执勤期间与家人联系时应注意的问题;控制创伤应激措施;配偶、家人及亲属护理指南;儿童应激创伤指南;父母及护理者护理儿童指南;在外执勤人员应对儿童心理应激创伤技巧;家庭暴力预防与控制;应对悲伤的十个行动;学会放松的小窍门;睡眠障碍问题的常见原因、体征和症状、一般疗法;学习方法的小窍门;告别焦虑的小巧门;与家庭成员分离前、分离期间、团聚时注意事项。除上诉专业服务网站外,还有卫生与老年人服务部网、澳大利亚酒精与其他药物管理委员会网、澳大利亚心理健康网、澳大利亚药物基金会网、澳大利亚国家药物与酒精研究中心网、澳大利亚烟草控制运动网等。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二、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三、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澳大利亚政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三次政策调整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全民医保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1910年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前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地,社会福利种类多样而且齐全,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在医疗福利方面,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并可免费在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高的医疗保障福利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44,9%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即“全民医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定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障制度简介

澳大利亚的医疗系统是由联邦政府健康保险委员会、卫生和老龄部、州和地方政府医疗卫生部门,以及私立健康机构和私人医疗卫生从业者共同组成。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1973年颁布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所有居民均可免费在公立医院得到基本医疗服务。澳大利亚于1984年2月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Medicare),通过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各州的医疗卫生计戈0,全体澳大利亚公民均可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全民健康保险基金一部分来源于1,5%收入税,占20%,其余80%来源于.政府的拨款。目前个人收入税比例为: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内为1.5%;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上的为2.5%(不参加私立保险者);收入低于一定标准者免征健康保险收入税。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国家为病人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公立医院的看病费、手术费、住院(包括药品和饮食)费,不包括的费用有:牙科、理疗和按摩治疗、救护车服务等等。结账方式通常情况是,开业医生和医院与政府管理的全民保险基金统一结账。参加全民健康保险的公民可以获得一张保险证(MedicareCard),病人只需刷卡而不需要付现金。根据澳大利亚有关法律规定.医院和诊所不能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此外,全民健康保险还担负着在医院外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如看全科医生和专家门诊。全民健康保险负责负担这些费用的85%。

私人健康保险是全民健康保险的重要补充。虽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但由于《健康保险法》明文规定,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病人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因此,在澳大利亚,大约有44.9%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私人保险形式有两种:一是单人保险;一是家庭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份就医,但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的费用。其余由私人健康保险负责。澳大利亚私立医院的床位约占所有医院床位的四分之一。私立医院的开业医生为患者提供大多数无须住院的治疗,他们与领薪医生一道,为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澳大利亚人除了可以报销投保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还偿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全民健康保险不予报销的项目。如一年未使用私立健康保险基金者,还可获得奖励。联邦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医疗保健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私人医疗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

二、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与政策扶持

伴随着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也正逐步得到发展。作为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必要补充,其辅助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1997年到2001年,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tivesScheme,以下简称PHIIS)、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vesAct,以下简称PHIIA)和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ifeTime]tealthCover,以下简称LTHC)。改革之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人1:3和比例都不是很高,在1997年只有占全部人口的29.7%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改革提高了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四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参保人数增加了400万,参保率达到了45%。在这三个改革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政策,并根据实施情况即时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了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在第一个改革阶段,即1997年7月份到1999年1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PHIIS),国家制定了三项具体的激励措施。该政策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人均年收入在3.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下的个人,政府会每年给予25~125澳元不等的补贴,用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人均年收入在3.5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上的个人,政府不再给予补贴;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l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如果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则对其征收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二个改革阶段,即1999年1月份到2000年7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国家制定了两项具体的激励措施。不管收人为多少,政府每年给予30%的补贴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对高收人群体,即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1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国家仍然收取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三个改革阶段,即2000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用来提高私人健康保险的参保率。为了改善风险曲线,确保成员参保的连续性,国家制定了四项具体的激励措施。30岁之前或者在1999年7月到2000年7月期间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政府终生给予低额健康保险津贴;在2000年7月,年龄为30岁或者以上的个人国家每年补贴2%的保费,直到补贴至保费的70%这个最高值为止;个人一旦参加了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将有24个月的停交医疗附加税期,24个月之后该人之前交纳的医疗附加税将以每年2%的额度逐年累积到该人的家庭津贴里;1934年7月之前出生的人可以免除医疗附加税,政府还增加了对澳大利亚老年人的保费补贴:65岁以上的老人可获得35%补贴,70岁以上的为40%。之前参加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的人仍然按照原有规定实施。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改革措施与相关的政策扶持,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的优化。

首先,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有了明显增加。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在改革之前的1997年约有776万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约占总人口的29.7%,到2001年这一数字达到117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45%,增长了15.3%。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其次,参保者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得到了优化。根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不完全统计,55岁以下的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增长了16.6%;55—64岁男性女性均增长了14%;65—74岁男性增长了7%,女性增长了5%;75岁及以上男性增长了1.4%,女性增长了2.2%。

澳大利亚居民愿意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原因:一是政府给补贴,提高了个人缴费的使用效率,激励个人缴费;二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更有安全感,可以解除很多后顾之忧。特别是老年人,其身体状况决定了承担医疗费用的应急成本会很高;三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医生、避免等候期、服务质量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至今还没参加,他们不参加的原因:一是认为参加健康保险的费用高;二是认为制度没有统一,改革频繁,没有信誉保证;三是认为已经有公共医疗保障,没必要参加私人健康保险;四是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身体很好.没必要参加。

三、“全民医保”背景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

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将所有人纳入一个体系中,在这个体系内没有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之分,没有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之分,更没有公务人员之间的等级之分。在这个体系外,也没有一个由国家公共医疗资源建立的,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体人民都在同一个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内,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及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在经历两年多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尽管医改方案的设计达十个版本之多,但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上有一项基本原则是达成共识的,即政府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此指导思想下,截至200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人,7.3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针对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也从今年开始在317个城市全面铺开。澳大利亚与我国国情及经济基础不一样,因此所实施的医保模式也不完全一样。澳大利亚人口少,经济基础好,实行的是全民统一的健康保险,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富裕,实行的是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的医疗保险,但是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以全民医保是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和澳大利亚有相似之处。因此,澳大利亚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和政策对我们全民医保模式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2006年我国的这一占比为8.81%;2005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7400多亿元,同年商业保险支出仅18多亿元,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约5800亿元,医疗费用缺口为78.37%;同年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医疗费用支出仅占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的3%,个人自付部分的6%。现实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在整个医疗保障体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长期以来处于辅助、附属的地位,从制度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只是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行全民医保之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是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补充来设计的,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逐步缩小。其次,政府未能统筹考虑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商业健康保险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小,难以充分满足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的要求,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看,它基本囊括了城市居民中最优质的投保人资源,他们有相当的固定收入,年龄结构也比较理想,而商业保险公司只能做一些补充险或是面向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风险明显偏高。第三,社保机构强制推出企业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失去了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本应由商业健康保险来经营的补充医疗保险。

因此,需要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重新定位。国务院《关于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定位的基础。作为医疗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定位。为此,.整合管理医疗保障制度,最大化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保护作用,最大化改善全体国民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下来寻求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思路。

四、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澳大利亚在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和政策扶持。政府在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的同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及时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激励,使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参保率不断上高。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商业健康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以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现有医院体系框架内建立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层级。需求方面差异化的医疗保险和保障体系必须同时反映在供给方。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初级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重新分配目前医院财政补贴的流向。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的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由市场力量解决,政府应该调整干预方向,保证现有的医院能够为受保障人群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展高水平的私立医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费用由社会医疗保险资金支付。私立医院的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2.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重点体现社会公平,努力使各类人群享受相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予以解决,充分体现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效率问题。政府可以将大额医疗保险强制从社保机构剥离,交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经营,同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拾遗补缺的作用,理论上讲,可以用商业健康保险报销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参保人个人负担的比例。但是为了避免基本医疗保险的共付机制遭到破坏,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负担的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额外保障。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澳大利亚政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 发展 的三次政策调整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全民医保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1910年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前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 网络 已覆盖全国各地,社会福利种类多样而且齐全,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在医疗福利方面,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并可免费在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高的医疗保障福利并没有阻碍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44,9%的澳大利亚人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即“全民医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定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障制度简介

澳大利亚的医疗系统是由联邦政府健康保险委员会、卫生和老龄部、州和地方政府医疗卫生部门,以及私立健康机构和私人医疗卫生从业者共同组成。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1973年颁布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机会的医疗保险.每个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所有居民均可免费在公立 医院 得到基本医疗服务。澳大利亚于1984年2月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medicare),通过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各州的医疗卫生计戈0,全体澳大利亚公民均可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全民健康保险基金一部分来源于1,5%收入税,占20%,其余80%来源于.政府的拨款。目前个人收入税比例为: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内为1.5%;年收入在5万元澳币以上的为2.5%(不参加私立保险者);收入低于一定标准者免征健康保险收入税。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富者多出”和“尽力而为”。国家为病人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公立医院的看病费、手术费、住院(包括药品和饮食)费,不包括的费用有:牙科、理疗和按摩 治疗 、救护车服务等等。结账方式通常情况是,开业医生和医院与政府管理的全民保险基金统一结账。参加全民健康保险的公民可以获得一张保险证(medicarecard),病人只需刷卡而不需要付现金。根据澳大利亚有关 法律 规定.医院和诊所不能向病人卖药,因此,同时实行“药品补贴计划”(pbs),政府每年公布一次pbs的药品目录,凡退休者和领取社会救济者(包括子女)在购pbs范围内药品时,不管药品实际价格多少,每张处方付费2.6澳元.当年支出超过135.2澳元时,可领取一张免费卡,凭卡在当年免费购药。对其余人(包括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每处方付费16澳元,不足16澳元按实际药价支付,当年药费支出超过312.3澳元时可申请优惠卡,当年购药时每处方只付2.6澳元。此外,全民健康保险还担负着在医院外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如看全科医生和专家门诊。全民健康保险负责负担这些费用的85%。

私人健康保险是全民健康保险的重要补充。虽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但由于《健康保险法》明文规定,在公立医院就诊时病人无权选择医生和病房,也不享受优先住院和治疗。因此,在澳大利亚,大约有44.9%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私人保险形式有两种:一是单人保险;一是家庭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只提供医院服务,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份就医,但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政府负责支付75%的费用。其余由私人健康保险负责。澳大利亚私立医院的床位约占所有医院床位的四分之一。私立医院的开业医生为患者提供大多数无须住院的治疗,他们与领薪医生一道,为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澳大利亚人除了可以报销投保人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费,还偿付投保人接受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全民健康保险不予报销的项目。如一年未使用私立健康保险基金者,还可获得奖励。联邦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医疗保健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私人医疗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

二、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与政策扶持

伴随着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也正逐步得到发展。作为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必要补充,其辅助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1997年到2001年,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tivesscheme,以下简称phiis)、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theprivatehealthinsurancein,cen~vesact,以下简称phiia)和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ifetime]tealthcover,以下简称lthc)。改革之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人1:3和比例都不是很高,在1997年只有占全部人口的29.7%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改革提高了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四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参保人数增加了400万,参保率达到了45%。在这三个改革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政策,并根据实施情况即时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了澳大利亚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在第一个改革阶段,即1997年7月份到1999年1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方案(phiis),国家制定了三项具体的激励措施。该政策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人均年收入在3.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下的个人,政府会每年给予25~125澳元不等的补贴,用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人均年收入在3.5 5万澳元或者家庭年收入在7万澳元以上的个人,政府不再给予补贴;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l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如果不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则对其征收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二个改革阶段,即1999年1月份到2000年7月份实施的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国家制定了两项具体的激励措施。不管收人为多少,政府每年给予30%的补贴来支付私人健康保险费用;对高收人群体,即人均年收入在5万澳元以上或者家庭年收入在10万澳元以上的个人,国家仍然收取1%的医疗附加税。

在第三个改革阶段,即2000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用来提高私人健康保险的参保率。为了改善风险曲线,确保成员参保的连续性,国家制定了四项具体的激励措施。30岁之前或者在1999年7月到2000年7月期间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政府终生给予低额健康保险津贴;在2000年7月,年龄为30岁或者以上的个人国家每年补贴2%的保费,直到补贴至保费的70%这个最高值为止;个人一旦参加了终生健康保险计划(lthc),将有24个月的停交医疗附加税期,24个月之后该人之前交纳的医疗附加税将以每年2%的额度逐年累积到该人的家庭津贴里;1934年7月之前出生的人可以免除医疗附加税,政府还增加了对澳大利亚老年人的保费补贴:65岁以上的老人可获得35%补贴,70岁以上的为40%。之前参加私人健康保险激励法案(phiia)的人仍然按照原有规定实施。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改革措施与相关的政策扶持,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的增加以及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的优化。

首先,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人数、比例有了明显增加。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在改革之前的1997年约有776万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约占总人口的29.7%,到2001年这一数字达到117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45%,增长了15.3%。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其次,参保者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得到了优化。根据澳大利亚私人健康保险管理委员会(phiac)和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不完全统计,55岁以下的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增长了16.6%;55—64岁男性女性均增长了14%;65—74岁男性增长了7%,女性增长了5%;75岁及以上男性增长了1.4%,女性增长了2.2%。

澳大利亚居民愿意参加私人健康保险的原因:一是政府给补贴,提高了个人缴费的使用效率,激励个人缴费;二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更有安全感,可以解除很多后顾之忧。特别是老年人,其身体状况决定了承担医疗费用的应急成本会很高;三是认为参加了健康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医生、避免等候期、服务质量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居民至今还没参加,他们不参加的原因:一是认为参加健康保险的费用高;二是认为制度没有统一,改革频繁,没有信誉保证;三是认为已经有公共医疗保障,没必要参加私人健康保险;四是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身体很好.没必要参加。

三、“全民医保”背景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

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将所有人纳入一个体系中,在这个体系内没有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之分,没有公务人员与非公务人员之分,更没有公务人员之间的等级之分。在这个体系外,也没有一个由国家公共医疗资源建立的,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体人民都在同一个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内,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及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在经历两年多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即将浮出水面。尽管医改方案的设计达十个版本之多,但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上有一项基本原则是达成共识的,即政府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此指导思想下,截至200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人,7.3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针对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也从今年开始在317个城市全面铺开。澳大利亚与我国国情及 经济 基础不一样,因此所实施的医保模式也不完全一样。澳大利亚人口少,经济基础好,实行的是全民统一的健康保险,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富裕,实行的是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的医疗保险,但是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以全民医保是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和澳大利亚有相似之处。因此,澳大利亚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位和政策对我们全民医保模式下的商业健康保险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2006年我国的这一占比为8.81%;2005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7400多亿元,同年商业保险支出仅18多亿元,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约5800亿元,医疗费用缺口为78.37%;同年商业健康保险提供的医疗费用支出仅占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的3%,个人自付部分的6%。现实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 发展 严重滞后于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在整个医疗保障体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长期以来处于辅助、附属的地位,从制度层面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只是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推行全民医保之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是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补充来设计的,但是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使得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逐步缩小。其次,政府未能统筹考虑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不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商业健康保险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小,难以充分满足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的要求,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看,它基本囊括了城市居民中最优质的投保人资源,他们有相当的固定收入,年龄结构也比较理想,而商业保险公司只能做一些补充险或是面向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风险明显偏高。第三,社保机构强制推出 企业 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失去了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本应由商业健康保险来经营的补充医疗保险。

因此,需要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行重新定位。国务院《关于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定位的基础。作为医疗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定位。为此,.整合管理医疗保障制度,最大化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保护作用,最大化改善全体国民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下来寻求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思路。

四、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澳大利亚在社会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和政策扶持。政府在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的同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及时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激励,使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参保率不断上高。政府鼓励人们在使用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主要保障的同时也参加商业健康保险,以更好地平衡公立 医院 和私立医院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以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现有医院体系框架内建立差异化的医疗服务层级。需求方面差异化的医疗保险和保障体系必须同时反映在供给方。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初级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重新分配目前医院财政补贴的流向。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的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由市场力量解决,政府应该调整干预方向,保证现有的医院能够为受保障人群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展高水平的私立医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基本医疗,费用由社会医疗保险资金支付。私立医院的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2.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重点体现社会公平,努力使各类人群享受相同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需求,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予以解决,充分体现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效率问题。政府可以将大额医疗保险强制从社保机构剥离,交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经营,同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拾遗补缺的作用,理论上讲,可以用商业健康保险报销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和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参保人个人负担的比例。但是为了避免基本医疗保险的共付机制遭到破坏,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负担的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额外保障。

亚健康应对措施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5-02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是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调查统计后普遍认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仅占少数,有半数以上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以,对亚健康的概念是: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不是疾病,只是不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症状,但它可发展成为疾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WHO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了75%,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1世纪人类健康大敌。75%之多这样如此庞大人群的保健和医疗,已使我们无法不去正视它,再不加紧研究,我们的医学界就大大落后于公众的需求。许多专家指出,现在如果仍然不重视健康教育,再不有效遏制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的概念、成因、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医学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例如:长期快节奏的工作、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力体力透支、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前期、人体自然衰老等等。归纳起来可以认为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性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经常或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物代谢紊乱和生物大分子损伤,称为应激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反应和应激损伤可导致机体数以千计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检测指标的变化[1],引起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种种表现,如: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头痛耳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足发痒、手足麻木、颈肩僵硬、胃闷不适、睡眠不良、心悸气短、便秘,起床时眼前发黑等等,到医院检查又往往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逆转此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人群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早期调整、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之目的。但到医院检查的结果往往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乃至参考值范围多是针对疾病诊断而设计的,缺乏亚健康时的参考值范围。所以,目前还难以用亚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估。亚健康人群的检测需求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又为检验医学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检验医学如何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应用到亚健康医学领域,这是一项很大的课题,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亚健康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往往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导致亚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研究人体循环血液及其组分流动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人体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供给人体组织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而每个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在血压、血管内经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主要受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当血液粘度增高时,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发生在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表明[2],有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性疾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及早的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防止向疾病转化,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

造成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原因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前所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可以导致亚健康状态进而转化为疾病,同样,应激反应、应激损伤也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应激反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脾脏内a-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3],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粘度也伴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升高[3],进而可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的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愤怒等等,均可使儿茶酚胺产生过多,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液粘度剧烈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或导致心肌小血管血流一过性停止,心肌缺血,甚至发生猝死,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有可能是应激损伤到达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血液流变学用于亚健康或疾病检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为常见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Hct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RCD减低,ηb、ηp增高,Fibg增加,体外血栓增长增重,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异常,通称为高血粘综合症。高血粘的程度,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有关,还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反映预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研究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这时候作血流变检测,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讲,尤其对中老年人尤其必要。血流变检测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亚健康是一个值得检验医学关注的新领域,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12):817~819

[2] 王静,陈耀平,高中芳等。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5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