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例6篇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1

第四十一期

宣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零年十月十六日

宣汉县2020年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半年督导总结

6月10日-7月30日,宣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各乡镇卫生院、东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疗单位的死因监测工作、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进行了督导和技术指导。现将督导工作总结于后。

一、督导内容

(一)死因监测督导的内容。包括死亡报告卡的收集、规范保存、录入和审核情况,辖区内各报告单位开展对村医及院内医生的培训情况,死亡报告卡的填报及登记情况,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情况,数据交换情况。

(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督导的内容。包括肿瘤报告卡的收集、规范保存、录入和审核情况,辖区内各报告单位开展对村医及院内医生的培训情况,肿瘤报告卡的填报及登记情况,肿瘤登记网络直报情况,肿瘤随访情况,数据交换情况。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督导的内容。包括开展的两病宣传活动,培训资料情况,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复核管理率误差,以及健康管理员的日常管理。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督导的内容。包括是否有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负责工作,领导是否知晓指导内容情况,培训相关资料及项目宣传活动资料。

二、存在的问题

(一)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能及时收集和录入报告死亡卡。死因网络报告数据系统导出的数据显示少数乡镇卫生院报告率低,导致全县上半年粗死亡率不达标。

2.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病例漏报率高。根据从民政、公安、计生妇幼反馈的死亡信息,每个月均存在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漏报的情况。

3.死亡卡填写不完整,缺项漏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身份证号填写错误或不填、ICD-10编码不正确、根本死因链条推理不正确。

4.部分单位资料不完整。主要是无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少数乡镇卫生院未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多数报告单位没有建立定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即使核对了,资料也未妥善保存。

6.每年的死因数据库没有进行备份妥善保存。

7.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变动频繁。

(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报告率低,漏报率高。从2016年开始网络报告以来,报告的数量从未达到省上下达的报告任务指标,与死因系统比对漏报比较严重。

2.不能及时收集和录入。部分单位没有定期收集病例的要求,对收集到的报告病例也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

3.报告卡填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缺项漏项、逻辑性差,主要集中在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不完整,形态学填写无从收集,不真实,ICD-10和ICDO3编码、分级与诊断依据、部位不正确,存在逻辑错误。

4.部分单位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无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无登记本和登记卡。

5.多数报告单位没有建立定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即使核对了,资料也未妥善保存。

6.数据库没妥善保管,肿瘤数据库无备份。

7.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变动频繁。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缺工作制度及流程,无相关文件,开展了宣传活动及培训但无培训及宣传资料,少数乡镇卫生院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不达标,多数乡镇卫生院复核管理率误差较大,健康管理员未按照相关要求培训。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存在的问题,少数乡镇卫生院未及时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宣传,或宣传了无宣传培训相关资料,多数乡镇卫生院未在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公共场所播放相关内容。

三、整改措施

各报告单位一定要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按照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流程,圆满完成201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一)死因监测工作整改措施

1.报告单位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收集信息并准确录入报告死亡卡,提高报告率,确保年度粗死亡率达标(2019年标准650/10万)。

2.报告责任人要定期开展查漏补漏工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3.报告责任人要准确、完整填报死亡卡,弄清病史、死因不明的要写调查记录,合理推断死因链,减少死因报告的错误率

4.各报告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报告单位要做到每季度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核对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6.报告单位每年度要将死因数据库进行备份,进行妥善保管,以防止数据丢失。

7.报告单位年初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撰写年终工作总结。

8.报告单位要保持报告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二)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整改措施

1.报告单位要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收集信息并准确录入报告卡,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开展查漏补漏工作,并与死因系统进行比对。

2.相关责任人要准确、完整填报报告卡。

3.资料规范管理,保证登记本、报告卡、网上报告三合一。

4.报告单位要建立定期与与医保、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并保留纸质资料备查。

6.报告单位每年度要将肿瘤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7.报告单位每年年初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认真总结,撰写年终工作总结。

8.确保人员相对稳定,做好分级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工作整改措施

1、督促提醒领导知晓健康扶贫项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

2、详细制定工作制度与流程。

3、提高“三率”,减少误差。

4、单位开展的培训和宣传要及时完善资料。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整改措施

1、相关责任人要按照要求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2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基本概念、成因、致病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全民健康生活质量。方法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开展慢性病防控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结果 慢性病防控是全民健康长寿的关键,通过开展综合防控干预措施,真正体现了公共卫生的核心价值。结论 慢性病的防控取决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决定着公共卫生对策的制定和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影响着社会对人民健康价值和公共卫生理论的取向,全民和社会各界对慢性病防控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慢性病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防控措施 全社会共同参与 提高生命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basic concept of chronic diseases), cause, pathogenic factors, adop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quality of life. Metho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trengthen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team building,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service ability, to regulate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evaluation, perfect interven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xplore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this area strategy, measures and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mo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 is the key to good health and longevit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ally reflect the core value of public health. 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depends on all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 and leadership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decided to the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he formulation and countries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use. Also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theory of public health, the orientation and all circles of society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chronic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疾病,他是影响全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未来二三十年,全球将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井喷。应高度重视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会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陈竺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社会传染病,各个政府影响重视GDP一样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将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加强社会动员,共同参与。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主要是由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的全球化疾病。长期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等一组疾病。

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1.2.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1.2.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1.2.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1.2.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成因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毅教授7月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肥胖、超重是导致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人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介绍,以郭毅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湖北省12个县市随机抽取了2811位年龄大于35岁的居民进行面访,其中男性1420人,女性1289人。从这项研究看,湖北省肥胖、超重状况目前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2011年七月二十七日上海市政府政府新闻会上 ,市卫生局李忠阳局长介绍了《上海市健康规划(2011-2020)》的编制情况,目前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调查显示:男女性别间肥胖、超重患病率没有差别,但男性45至54岁、女性55至64岁人群中,肥胖、超重的患病率高;不同文化水平人群中,肥胖、超重群体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人群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中的肥胖、超重群体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农民最低;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人群肥胖、超重患病率也有很大差异,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低于1000元的人群则最低。

1.4慢性非传染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1.4.1遗传因素 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1.4.2环境因素 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1.4.3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中国主导疾病

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

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0年前增加了7.3亿人次。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此看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

与此同时,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却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到医院看病的人数在减少。目前,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为47.5亿,比10年前减少了5.8亿人次。在这些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到医疗机构就诊,35.7%的人采取自我医疗,没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许多居民在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用自我药疗。专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专家指出,居民自我医疗比例的增加,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知识与疾病预防,自我治疗能力在增强。在1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47.2%的人能自己主动获取健康保健知识。还有过去10年,我国城乡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本次调查显示,走路、慢跑和太极拳类形式成为居民主要的锻炼方式,他们平均每次锻炼时间约在50分钟左右。

另一方面,过去的10年,“看病贵”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此外,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也是患者就诊率降低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城市拥有各种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到92.5%,89.7%的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医疗保险。

3 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成因与干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样面临着慢病的威胁,据2011年5月28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慢病预防控制管理论坛会内容。其中在我国人群死亡构成中,慢性病已上升至85%,以上2010年北京调查资料显示居民因慢性病死亡的占总死亡人数的90.36%。论坛通报了一份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慢病报告指出,我国正面临严峻挑战。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显示位于前四位的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均属慢性病。我国人群死因构成已从1973年的53%上升至85%以上,每年约370万人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

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且发病年龄提前。人群中与慢病相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次吸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人们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从我市居民营养调查结果看,居民营养水平全面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类食品摄入减少,动物类食品摄入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脂肪摄入所占总热能比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理想比(30%)的上限。成年在职人员参加体育锻炼少,生活中半数以上的人静坐时间在5小时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在慢病的防控干预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是体现公共卫生的核心价值

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是国家一项公共事业,属于国家和全体国民所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为公共卫生是公共事业,所以无论是从宪法中的规定,理论上的阐述,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各级政府都负有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不但领导着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决定着公共卫生对策的制定和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影响着社会对健康价值和公共卫生理论的取向,以及国家对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因此,全体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四项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其中一项就是预防和防控疾病与伤残;在这里。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等。疾病预防控制是首要、慢病防控是群体长寿的关键。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5.1总目标。

尽快组建慢病防控机构,职责是承担所辖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同时在市、区(县)及其以下各乡镇卫生院、区直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组建相应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构和示范区。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行动综合防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总结示范区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

5.2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开展慢性病防控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探索适合于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5.3主要指标(参考)

5.3.1知识知晓率:示范区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5.3.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5.3.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5.3.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3.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5.4建立示范区工作内容

示范区可根据本指导方案提出的基本内容,因地制宜,创新确定本地区的工作内容。

5.4.1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收集、整合并分析示范区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示范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当地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5.4.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示范区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示范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5.4.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基本要求如下:

5.4.3.1当地主要媒体要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5.4.3.2区县慢性病防控专业机构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5.4.3.3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5.4.3.4学校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4.3.5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活动。

5.4.4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基本要求如下:

5.4.4.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5.4.4.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5.4.4.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5.4.4.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5.4.5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5.4.5.1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在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

5.4.5.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

5.4.5.3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

5.4.5.4在有条件地区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

5.4.6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6 保障措施

6.1组织领导。成立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社会保障、宣传、教育、民政、体育、文化、团委、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示范区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

6.2经费保障。示范区工作必须纳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任务。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

6.3政策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基本内容包括媒体公益宣传,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促进身体活动,加强烟草控制,方便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早诊早治和双向转诊。

6.4能力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示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区县医疗机构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任务。

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区/县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区县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帮扶指导关系,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7 督导与评估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督导检查制度,组织对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示范区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对示范区防控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估,适时将督导及评估结果进行通报。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制定本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及督导考核方案。

8 验收与管理

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按照自愿、逐级申报的原则,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的示范区,将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附件)组织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可参照国家示范区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并予以公布。

参照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实行动态管理,对命名的示范区(县)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限期改进,超出改进期限仍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部级示范区称号。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慢性病;防控;工作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8-02

引言: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头号健康威胁?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 慢性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1.1 防控人力和财力突显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动大,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繁重?与此同时,政府用于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少,导致一些地区没法配置最基本的慢性病防控设施,此外从事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待遇低,使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1.2 慢性病防控的综合性不强

我国总体上已经确立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原则,但尚停留在理念层面?多年的工作实践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认识,以至于相当多的人认为慢性病防控工作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慢性病防控以医学措施为主,较少考虑政策?法律?经济?环境手段,其它部门没有动力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责任相对淡化,统筹协调的力度较小,造成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的管理环节被人为的割裂,直接影响了慢性病防控的整体效果?

1.3 慢性病防控各运行环节的衔接不畅

目前慢性病的管理存在只检查,不干预;重检查,轻干预;或检查与干预脱节的现象?卫生保健系统的防控职能相互分割的卫生管理模式使处于高危状态和有健康需求的人处在防与治的真空地带,形成较大的隐患?

1.4慢性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大多数传染病和地方病在疾控机构的努力工作下,基本得到控制;危害民众健康的非传染性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努力工作下,也得到有效控制?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病防控越来越严峻?慢性病在体内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疾病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所以许多人意识不到,不会主动去就医?因此,慢性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麻痹性;而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还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机构设施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健全,三级防控网络不健全?基层社区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无临床经验,工作疲于应付,没有慢性病防控的资质与能力,无法承担慢性病二?三级预防之重任?

2. 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经费投入,引进综合型人才

建议政府加大对基层社区慢性病防控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慢性病防控设施,增加服务岗位?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鼓励有志之士到基层工作?此外,要引进高技术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科领头人?卫生部门要采取稳定团队?定期培训?继续教育?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造就一批既懂临床医学知识;又会预防医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性全科医学人才?基层卫生部门的医师要配置齐全,建立并严格执行专业人员岗位准入制度,发挥各地三甲医院优势,对基层社区医师提供专业培训,大力宣传国家对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及措施,加强技术交流,快速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2.2 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的防控体系

慢性病对于人体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卫生系统的范畴?国际卫生组织指出,卫生方面以外政策通常比系统内部的解决方式更有效?建议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相关部门应按职能进行分工,履职尽责,积极制定促进卫生与健康政策,解决好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问题?还要积极地探索其他形式的途径,例如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如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大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与路径;农业部门正牵头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策略;教育机构正开展大课间活动及阳光体育工程等?此外,可以将具体项目作为切入点,跨部门搭建合作平台,目前的卫生部正与一些省合作共同开展控盐活动,明确工作内容?目标及措施等,各部门更容易找准自身的位置?

2.3 探索一套慢性病的防控的新机制

第一,开发慢性病相关政策,强化政府行为,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第二,加强各类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以此推动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第三,利用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和健全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建立健全慢性病的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策略咨询,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规划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4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病相关行为的改变较知识知晓和态度改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养成;需要慢性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全面普及做先导;需要人们对慢性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具体应做到:(一)限油控盐,加强锻炼?(二)戒烟限酒,减压放松?(三)平衡膳食,调整心理?(四)劳逸有度,生活规律?(五)摒弃陋俗,养成良习?

3. 结语: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社区为单位,以减少慢性病发生率为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慢性病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方式,对于防控慢性病及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干预 高血压 糖尿病 健康促进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已刻不容缓,我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模式,今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胡寨镇朱阁村实施社区干预工作,在去年慢病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健康档案,做好人群分类,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相应的动态管理,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慢病干预。通过追踪观察进行干预效果分析。

1 社区干预对象与方法

以朱阁村(正式户口1877人)为目标研究现场,以朱阁村所有居民为干预对象,开展全人群的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其中儿童149人、妇女686人、老年人284人、残疾30人、其他一般人群784人。随机抽取300人开展kap问卷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题调查,以其中接受调查的127例高血压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调查知、信、行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高血压66人,女61人;男性糖尿病13人、女性14人。

社区干预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与患病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每月1次发放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播放DvD,有针对性的举办每月1次、每次2小时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面对面宣传指导等。在一年的干预工作中共制作相关宣传画板4幅,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1200余套,基本做到社区人手一册,举办社区慢病防治知识讲座8期。工作主要内容为:①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体对慢性病卫生知识的知晓率。②在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的基础上,对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与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③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按徐州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系统管理工作技术规范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及行为和心理指导),今年借助卫生部科研专项-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契机,集中开展调查与健康体检,随访工作采取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入户服务,力争做到逐门逐户全覆盖。期间共为患者测量血压1016人次,血糖监测200余人次。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正常血压:SBP<140mmHg和DBP<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OGTT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被调查者中了解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社区人群抽样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知晓率=被调查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社区中被调查出的高血压患者总数×100%;

高血压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4次以上者/高血压应管人数

高血压规范治疗率=社区内按医嘱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已知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高血压控制率=社区内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内已知高血压患者数×100%;

控制优良: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控制尚可:全年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知晓率 = 社区中已知自己患糖尿病的人数/社区中通过调查被检出的患者数×100%;

血糖控制率 = 血糖控制理想和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总数×100%。

控制理想: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4.4-6.1mmol/L,随机血糖4.4-8.0mmol/L

控制良好: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0.0mmol/L

服药情况 规律治疗:1年服药时间≥9个月;未治疗:1年中从不服药;不规律治疗:介于规律治疗与未治疗之间。

运动锻炼情况 每周锻炼4次以上,每次坚持30分以上。

2 干预结果

全村总人口187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84人,占总人口的15.13%,2010年死亡14人,共建立健康档案1877份,建档率100%,通过居民调查表相关信息统计,人群分类:高危人群904人,占总人口的48.16%,高血压患者214人,患病率为11.40%;糖尿病患者34人,患病率1.81%;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者18人;冠心病患者38人,患病率3.20%;脑卒中患者30人,患病率2.53%。其中建立专项管理卡,纳入系统并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27例,糖尿病27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59.34%,79.41%。

表1 在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一般人群)

表2 在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患病人群)

表3 朱阁村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控制情况统计

3 讨论与分析

社区干预是防制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朱阁社区卫生服务站本着“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实施防、治、保、康、教一体化”的原则,开展了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社区人群综合性管理与控制。通过近期的调查资料与去年调查结果对照分析, 1年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表一),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管理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表二、表三)均可以看到,群众的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危险因素改变率也有一定的提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也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证明这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核心的持之以恒的慢性病防治是符合中国国情,亦是迫切需要普及和规范管理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将要放在如何提高居民及慢病患者危险因素改变率,及慢病患者随访依从性,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服务于人民。

参 考 文 献

[1] 顾素玲,朱银潮,乐依萍,韩亚菊,王亚萍.宁波市镇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干预前后KAP调查[J]江预防医学, 2005(5): 9-11.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5

2009年以来,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鄂卫办发[2009] 27号)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遵循客观公正、及时全面;逐级考核,全员覆盖;规范管理,常规运行”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广大疾控工作者的积极性,稳步推进,扎实工作,成效显著。经过对2008年-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自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疾控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与机构改革,以培养高水平的疾控专业人才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过程;强化科学管理,健全、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党风、行风建设,努力营造了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优良氛围。

1 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市直卫生医疗机构13个,其中市级医院2个,专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742个,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78家,纳入疫情网管理机构42家。按照疾控基本信息报告系统统计,天门市疾控中心现有在职职工共110人,学历以大学、专科和中专为主,分别占30.9、26.4%和30.0%;职称按高级、中级、初级比例分别为4.6%、60.0%、22.7%,无职称人员占12.7%。

天门市疾控中心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5200平方米,人均面积76.5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占总面积比例为35%;按专业不同设置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管理科、预防接种门诊、艾滋病防制科、结核病防治科(体检门诊)、慢性病与地方病防制科、卫生科、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健康教育与网络信息管理科、检验科、预防医学门诊,以及质量管理科和中心办公室(应急办)、财务、人事、总务等16个科室。在职人员总数1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名,现场流调人员51人。2008年财政拨款40万元,人均拨款为5800元; 2009年财政拨款68.8万元,人均拨款为1万元。2008年检验能力占A类标准73.7%,设备装备率为89.7%;2009年检验能力占A类标准73.7%,设备装备率为94.9%。

2 评估结果

2008年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743.65分,2009 年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760.69分,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增加了17.04分,提高了2.24%。

2008年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695.16分,2009 年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736.9分。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增加了41.74分,提高了5.66%。总体看区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属于良好水平。

3 结果分析及评价

3.1 开展较好的工作

3.1.1 2008年区域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分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运行保障工作;2009年区域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分别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运行保障工作。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区域疾控工作进步较明显的工作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3.1.2 2008年机构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分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综合指标;2009年机构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分别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指标。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机构疾控工作进步较明显的分别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3.2 开展较差的工作

3.2.1 2008、2009年区域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差的分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

3.2.2 2008年机构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差的分别是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2009年机构疾控工作开展得较差的分别是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退步较明显的工作分别是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

3.3 综合评价

3.3.1 区域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与评价

2008 年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为743.65分;区域指标6类17项指标中,达标指标8个,达标比例为47.06%。

2009 年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为760.79分;区域指标6类17项指标中,达标指标有9个,达标比例为52.94%。

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标指标个数增加了11.11%。

表1 2008年度区域绩效考核工作落实情况

2008年天门市区域疾控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分数如下:传染病预防控制107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62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165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8.55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17.1分、运行保障284分。就指标的达标情况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达标比例最高为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的达标比例较低。

2009年天门市区域疾控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分数如下:传染病预防控制152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70.5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165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15.29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74分、运行保障284分。就指标的达标情况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达标比例最高为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的达标比例较低。

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传染病预防控制达标比例提高29.6%,表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有所进步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的达标比例最低,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是天门区域疾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区域绩效评估侧重于社会环境和工作基础,同时兼顾各类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过程和结果指标。

3.3.2 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与评价

2008 年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为695.16分;县级机构指标8类101项个指标中,达标指标61个,达标比例为60.4%。

2009 年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绩效得分为736.9分;县级机构指标8类101项个指标中,达标指标有67个,达标比例为66.34%。

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标指标个数增加6项,增加了8.96%。

表3 2008年度疾控机构职责落实情况

2008年天门市疾控机构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分数如下:疾病预防与控制110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95.88分、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57.28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33分、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122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72.3分、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72分、综合指标132.7分。就指标的达标情况看,综合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达标比例最高分别为90.91%、83.3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的达标比例最低。

2009年天门市疾控机构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分数如下:疾病预防与控制124.5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95.88分、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61.42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65分、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122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72.3分、技术管理应用研究指导61分、综合指标134.8分。就指标的达标情况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达标比例最高为100%,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达标比例最低。

与上一考核年度相比,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达标比例提高12.82%,表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有所进步 ;而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工作达标比例较低,提示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是天门市疾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3.3.3 建议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评估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要求;有助于疾控机构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切实推进科学、规范管理,为机构或系统改进服务质量和绩效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管理工具。

4 结论

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疾病;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4-01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日益加快,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已经发生彻底的变化,物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然后在良好的物质生活背景下,我国居民患慢性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从上世纪的1.2亿慢性病患者增加到2.6亿[1]。尽管医疗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仍然改变不了慢性病患者增加的情况,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预防慢性病成了基层医生的工作重点,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发现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病,现笔者将具体研究经过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健康教育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从2010年4月开始在笔者工作单位所在辖区抽取的230例居民,其中男性137例,女性93例,年龄从29-79岁,平均年龄(52.4±6.1)岁,230例居民中高血压居民有34例,所占比例14.78%,糖尿病居民有47例,所占比例20.43%,脂肪肝居民有21例,所占比例9.13%,心脏疾病居民有30例,所占比例13.04%,总慢性病发病率是57.82%。

1.2 方法 对230例参与此次研究的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前的基本信息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慢性疾病了解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是否有危害健康行为。根据所得的基本信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的内容有:①慢性病知识宣传:向居民详细介绍慢性病的种类、发病原因和发病现状,回答居民对慢性病的疑问并纠正认知误区,让居民对慢性病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②干预居民不良行为:对居民吸烟、酗酒等容易引起慢性病的不良行为要耐心开导降解,告知他们正确的生活习惯,逐步摆脱此类不良行为,例如戒烟酒、低脂低盐饮食以及定期的参与体育锻炼等。

1.3 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P

2 结 果

2.1 慢性病了解程度 对比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230例辖区居民对慢性疾病了解程度,包括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法、脂肪肝病因、糖尿病诊断、冠心病的预防等,发现在教育后了解程度显著高于教育前,差异显著(P

3 讨 论

慢性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2]。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慢性病成为社会大众的主要负担之一,其发病趋势呈现年轻化[3]。在我国目前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亿人。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所有死亡总数的80%左右[4],给人民日常家庭生活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慢性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和我们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饮食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改善这些条件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慢性疾病在未来的发病情况[5-6],但是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慢性病没有基本的了解,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势在必行[7],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纠正调节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这对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作用显著,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减轻慢性病病情。

此次研究发现了本辖区内主要的不良生活行为有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等,健康教育实施后,居民对慢性病的了解程度有着显著的提升,并且各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改善明显,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帮助居民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从而培养优质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控制预防了慢性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孟庆跃,涂诗意,等.基于经济学的农村慢性病健康教育思考与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31-32.

[2] 马国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71-4472.

[3] 徐刚.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503-503.

[4] 冯超,吴琴琴,马继红,等.健康管理中心的慢性病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517-1518.

[5] 张华兴,郝良,刘芬,等.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95-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