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教育范例6篇

创意美术教育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水彩画;创意性学习;水彩教学

水彩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水彩画教学是对色彩基础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与深入。随着水彩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传统造型写生方法下的水彩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尝试,而不仅囿于传统水彩技法的沿袭,这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的新途径与方法。

一、在基础色彩训练中培养创意观念

在入校之前,学生们就有了色彩初级理论基础。科学而严谨的研究光色,进行光的分析,感受空间带来的冷暖对比,寻找形体结构与色彩的关系,追求画面色彩的整体统一等等,这些成为评价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质量高低的标准。学生们依靠艺考培训以来的作画惯性画下来,进入到专业美术训练中,也仅仅是把作品尺幅增大,将表现对象复杂化,色调要求更整体而已,却忽略了在学习阶段应亟待建立的色彩创作观念以及表现方法。色彩理论不仅包括色彩基础知识,也应包括色彩的创作规律及好的色彩创意,即专业的色彩理论教学应将学生从写实色彩转到观念色彩上来,并贯穿于学生色彩学习的始终,一直延续到毕业创作的进行。创意观念建立重要在于传统写生模式的转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调写生必须准确观察记录色彩、研究形体结构变化、营造立体空间气氛及提高画面意境美等视觉形式,追求画面与实体色彩高度统一,这样标准模式出来的学生因逐渐失去想象的经验而导致想象能力与创意的匮乏。在观念色彩中实体色仅仅是参照和感受的对象,教学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想象,如感觉上强化对比,可以鼓励学生拉大暗部色与固有色的对比关系,以增强不调和感;或者围绕学生所臆想的情境而有意弱化对比,大胆用灰色,减弱甚至抛弃实体的固有色;抑或强调瞬间的感知而跳跃性排列纯色或不调和色,采用点彩法或色彩构成等等。在观念色彩创意性练习中,固有的模式被打破了,但这不意味着丢掉色彩造型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而是教师在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阶段性地安排观念色彩课程,让学生逐渐锻炼思考和创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色彩创意观念。

二、水彩基础技法的创意性学习

具备一定的色彩基本技能后,学生选择性进入到水彩画技法的学习,并开始利用西画语言独立表达艺术观念。水彩画的技法表现多种多样,如水彩画干湿画法所形成的喷洒法(撒盐、洒水、撒色)、拓印法、吸色法、刮画法等等。这些本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却常常因为枯燥的讲授和单调的训练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教学中创作作品与技法练习割裂开来,甚至在毕业创作时,学生们常有因大画难以控制而不敢在画面上进行技法表现的畏惧心理。在技法学习阶段就培养创意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水彩技法的探索与教师对水彩基本技能的传授是并行的两条主线,只有经历对水彩技法进行反复琢磨、不断研究、倾注精力和感情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好的技法创意,才能够产生创作的设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设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产生成熟的创作作品来。对水彩基础技法的创意性学习主要包括材料的创意、水色的创意和光色的创意。

1.对水彩材料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对于材料的要求非常特殊,比如水彩纸的厚度、承水性能以及着色程度高低,水彩笔的吸水性与弹性、深入笔触的能力,水彩颜料在干湿状态的变化大小、色彩的鲜明度与颜料溶于水后的颗粒沉淀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决定水彩画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水彩画教学中,应该重视材料的探索与尝试,发挥水彩语言的优势,在追求效果的过程中熟悉一切可能的材料,比如比较水彩纸表面肌理变化带来的画面效果,或者尝试玻璃卡纸、油画布、夹板等多种不同于画纸的材料,体会在不同画面环境下底板的粗与细、光与滑、吸水多与少等情况产生的水分与笔触变化。

2.对水色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中水色的变化是其体现的特殊效果之一,运用水之无形产生色的渲染与层次,在透明的水中追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效果,这都需要娴熟的水色技艺。掌握水与色的变化,即是深入研究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形成水彩语言独立艺术个性的重要渠道。创意性的水色学习,应该先研究自然物象中色彩的虚实、远近、空间关系,将水中潮湿、变化、透明的效果融入到气氛的感受当中去,比如说研究雨景带来的趣味:小雨的朦胧、中雨的清净与大雨的弥漫;或是观察水面的浮波、水中的倒影;或是分析柔软的边界、天际的云霞。在有了自然真实的感受之后,将这种感受转化为水彩意境,并反复训练技法语言以追求画面意境的实现,这才能形成具有个性语言的水彩画创作来。

3.对光色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作为西画的一种,在教学中注重对光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不同光源作用下产生的不同色彩倾向、不同时间中景物色彩的相应变化、婆娑树影下形成的大小光斑、透光大小影响到的画面氛围等等。在水彩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真实记录光色变化的同时,扑捉寻找最能打动内心的光色瞬间,并利用技法语言尝试绘画表现,如光影中对光斑虚实、大小、疏密的安排,对色彩以及色调的把握,对干湿技法的控制等等。在完成技法训练后增加创意练习,如改变实景色调、抽象或夸大色彩关系、添加光色趣味等等。这些创意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水彩中光色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对水彩技法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写生的创意性

面对水彩画的多种技法,传统水彩课程的开设相似于色彩基础粉画课程的训练,从静物写生、人物写生到风景写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生中度过了。虽然写生在水彩画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无论从光的科学分析还是对于色的研究感受,写生都是认知自然和技法训练的直接途径。然而过于依赖写生或者机械的照搬自然,其结果只能导致水彩作品失去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写生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每个学生对画面的处理与感受都有差别,重点表现也不尽相同,如画质感、画光线、画体块,或者画抽象、画水色等等,这些对形象的处理变化、构图的裁剪取舍、色调的设计与意境的传达,都是学生们独特的创意所在,写生的过程其实是实现创意并提高水彩表现能力的过程,水彩画写生教学应尊重这种差异和感受,鼓励学生画出创意性的写生作品。而并非像在传统的水彩写生教学中出现的那样,教师摆放静物或者模特,提出课程目标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是被动思考者和传达者。学生画教师的兴趣,追求教师的感受,甚至有的连表现形式和方法都雷同,教师教学仅致力独立的艺术研究,而使学生成为教师追求艺术道路上的翻版。在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写生课程开设,直接影响着未来美术教育中学生色彩意象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教学应立足于大中专院校以及基础中高级美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展开,注重色彩教学中色彩以及造型的创意,而不拘泥与描绘对象的外形及真实颜色,这为基础美术教学的创意性培养建立了良好的前提。

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意性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迅猛增长,水彩画教学方式也发展变化着。除了手绘示范以外,搜索网络图片和名家视频、制作PPT课件,或者查找水彩画印刷品、作品拍照、摄影等等各种先进的手段都可以辅助教学,学生们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在博物馆展览馆中鉴赏原作,甚至能够轻松查阅到国外水彩名家的作品。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课程在方式方法上应突出师范教学的特点,注重水彩在师范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在学时和内容中对水彩课程的安排不与美院水彩专业教学相雷同,这在具体教学中体现为水彩画写生和创作课程开设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设计类水彩课程,比如服装设计、室内及环艺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效果图的绘制,或者插图、装帧设计等应用型水彩画法训练等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表现语言,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为培养优质的师范教师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中西画法的创意性融合

西画语言体系下的水彩画不追求用笔变化,在水彩表现过程中,即使有精彩的用笔也会随着逐渐深入的画面而被掩盖;除此之外,水彩画中水渍的晕染、色与水冲撞形成的巧妙效果以及画面东方审美下的传神意境等,这些水彩画命题在过去的西画正统教学中曾被忽视。“水彩的用笔和水色变化与中国绘画的笔墨有许多相通之处”1,作为本民族绘画语言的重要传承者,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画教学中应该融入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比如借用中国画中的用笔用墨以及用色的变化,在水彩画中结合国画的色墨互撞创造性研究色与水变化;或者在意境以及用笔中追求中国画的神韵,创造疏朗隽逸的画面效果;或者在画面评价中借用中国画的评价标准,注重画面的品格及精神境界的传达等等。在水彩画教学中对中西画法的创意性融合,这并非改变或者削弱了水彩画教学的西画特点,反而,这种东西结合的教学方式会更加彰显水彩画种在西画体系中的表现优势。无论对于艺术传承还是艺术创新来说,只有秉持中国独有的民族绘画语言,才能够破除艺术间的隔阂,增强绘画作品中的民族认同感,并将独有的东方绘画推向世界的艺术之林。

注释: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意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跨界人才和创意人才日益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美术技巧的培养,难以满足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需求。随着国内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增大,美术逐渐沦为副课,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而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的空间日益变小,社会各界为保护与开发幼儿想象的能力,强烈要求进行创意教学。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幼儿学习美术主要是临摹前人的绘画与书法,注重对绘画功底的训练,因此,幼儿的美术技巧通常能够得到培养与强化。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通常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受到严重的限制。人们通常认为,幼儿临摹得越接近对象本身,就越能体现绘画功底,然而一味地临摹对象造成幼儿的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

1.确定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创意与跨界受到人们的欢迎。何谓跨界?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也可以是跨文化,逾越两种或多种边界,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应该向创意与跨界方向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的绘画边界,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感知性与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实现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日益提升。

2.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

幼儿在早期绘画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自身的意欲与情感进行想象与发挥。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启发与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予幼儿太多的限制与约束。营造一个自由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感知美的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对画材、造型、色彩等进行严格规定,而是鼓励幼儿随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其拥有更多的独特的构思与创造。

3.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组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创作、集体互助创作或户外写生等,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此外,美术活动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前人绘画的临摹上,而是让幼儿在欣赏名画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从而不断发现自我。

为了实现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绘画媒介,如可以利用木棒、贝壳、小汽车、废弃卡纸等有趣的物品作为印刷图案。通过各种形状、色彩不同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或组合进行绘画。

三、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

1.利用瓶盖、纸板进行印画

瓶盖与纸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利用瓶盖与纸板进行作画,在印画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并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利用瓶盖进行印画的过程中,首先在瓶盖表面涂一层颜料,之后将瓶盖的颜料印到纸上,幼儿可根据自身的想法,印出如乌云、花朵、青蛙等各种图案。对颜料厚薄的控制和印画过程中的轻按与重按,从而造成不同的印画效果。幼儿在印画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绘画,使画面元素更加丰富。纸板主要是利用瓦韧纸,将纸板折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种形状,在纸板一侧涂上颜料,再将涂有颜料的一侧印到纸上,印出如雪花、树木、风车等多种图案,幼儿通过将纸板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2.利用手作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会利用手势造型的影子,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如拇指相连、双手张开是鸟儿的形状。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双手创造出各种轮廓,再加上绘画与上色,形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同样的轮廓,经过幼儿的想象,可以画成不同的动物,如同样是五指张开的形状,部分幼儿可以描绘成孔雀开屏,而部分幼儿则会把五指想象成大象的鼻子与四条腿。除手势之外,幼儿还可以利用手指作画,描绘出各种不同的人脸或者动物的形状,幼儿的想象力在利用手作画的过程中得到发挥。

在幼儿早期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确定幼儿的美术教育方向,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实现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瓶盖、纸板、手等工具进行作画,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幼儿创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洪艳.创意美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4(2):253-254.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3

美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美术的内涵和外延是无限丰富和扩展的。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强调,美术“应该作为使年轻的头脑具有成功的应付每门课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三大中心领域来进行……第二大中心领域是视觉训练,学生从学习中将视觉现象作为特有组织的思维的主要途径来处理……”显然,美术教育并不单纯是传统技法的传授,而是一个开启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个人不可能单凭美术技巧就完成自我个性的最好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

创新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的教育,或者说是研究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教育。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创新是知识的生命,缺少创新就无所谓知识。这正如人类的发展一样,我们回顾人类的文明历程,可以发现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几乎一无所有,可今天,人类却在地球上创立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及现代人所给予他们的体验决定了他们具有极强的创新潜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触摸生活、亲吻自然、认识社会,完成自身的发展。我们说生活、自然、社会作为一种客体,无所谓创新不创新,而大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如何把握客体,如何通过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完善自己,就是一种典型的创新。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因子孕育于童年、成长于青少年。这是由于学生作为个体经验零散,意识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更具个性,创新意识也更为活跃。他们会在一条绳子上产生联想,会在木板上做文章,会给纸张孕育生命……这一切的一切都向成人展示了他们非凡的创新意识,而他们就在这自由的创新中快乐地成长。

(二)大学时期形成的意识直接影响成人时期的行为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大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全面素质的基础。大学时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思维比较稳定、活跃,想象比较成熟、深刻,意志比较坚定、有力,是可塑性极强而成效显赫的时期,也是意识形成的最佳期。因此,在大学时期发现、保护并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三)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是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大学传授给人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而是受益终身的技能,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较高的品质、情操及行为习惯,为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探求新知的能力,是理念和实践的能量储备。可以说,大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和普通中等教育所给予学生的成功是人生体验与知识、能量,在大学得以延续与提升,创新技能也蕴含在其中,它是小学和普通中等教育的纵深发展。换言之,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是既互相连接又全然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在课程安排、教育手段、环境设置、生活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衔接的坡度,我们不能单纯地强调让学生适应某一层次教育的要求,而是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学生的发展,确立一致的育人目标,既要考虑到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又要考虑到人的发展的连续性,特别是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更应当强调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这样才能在基础教育的升级阶段确保教育改革的深化。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中的诸多弊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不仅深化了教育改革的内涵,也使教育的目标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应该说,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意识的升级板教育,应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围绕着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大学的美术教学中也以强调基础为本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课堂教学中作品的唯一性,阻隔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试问,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美术教育应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活动,我们在大学时期应当高度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构思与创作等,这样无形中克服了大学教育过程诸多弊端之症结,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只满足于传授一点知识和技艺并不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一)保护自信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

所谓自信,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由于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因此,往往是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步入生活,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自信心强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升能力,自信心强的学生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用独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他们的经验与判断应该得到高度的尊重,学生将不再仅仅是拥有记忆和理解功能的学习机器,学生将在体验鲜活实施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享受生活、孕育思想、培养价值追求。教师在保护、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建立一个温暖、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是形成自信的温室。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其身心的发展会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能够促使其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2.成功的体验。这是保护自信的养料。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作美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大学时期正是学生各种能力趋于成熟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因此,帮助学生获得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别人的赞赏里获得自信,这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3.正确的评价。这是培养自信的助长剂。会鼓励、善发现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必须高度重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与引导会起持久铭记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保持创造的乐趣。我在面对学生的创作时从不指手画脚,而是从内心深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健康向上的语言激发他们的灵性,让学生从我的评价中得到感动、鼓舞与奋进。如:“我从你的创作中看到了你的努力……”“你的色彩用的非常鲜明……”4.适时的启发。启发是知识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激扬为表象,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产生新思维、新思想。这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者积极思维、发展学习者智慧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主动发展是创新意识形成的灵魂

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主动发展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灵魂。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发展必须有以下几方面作为支点:1.好奇的引领。所谓好奇心,即是指对某事感到疑惑,并力图弄明白真相,所以,它往往是创新意识的出发点和推动力。好奇心是一种认知冲动,其实质是一种力求获得创造成果的强烈内在动机的体现。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理解需要,使他们形成对某一领域广泛、持续、深入的好奇,转化成兴趣和爱好。正是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学生才有创作的欲望与动力,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2.兴趣的保护。所谓兴趣,是事物引起的一种注意倾向,是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在活动中体验到的愉受。兴趣可以说是引导学生主动从事某一项活动的内部动机。学生如果对某一活动感兴趣,就会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状态参与进去,并主动地排除外界干扰进行探究,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条件。3.教师的支持。教师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分析、选择方法和材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引导探究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关键

探究行为主要是指学生自身对客观环境的参与,或是对客观环境所做出的主观能动的反应行为和反应活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与其自身特点相吻合的求奇、求新、求变的精神状态及思维方式,独立观念与自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1.提供探究的条件。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千奇百怪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的尝试动机及尝试行为,目的是为了了解事物、满足求知的欲望。由于受学习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探究必然会有很多被动、不情愿、想当然的特点。所以,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详细了解他们探究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探究条件,鼓励、引导学生开展有益、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并针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水平。2.鼓励探究的行为。我国宋代朱熹说过:“大题则大悟,小题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许多发明家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尊重和了解学生不平凡的提问,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发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发问是借助教师的力量对周围环境和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上的探求行为,他们通过质疑问题来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中培养求异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包含着强烈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要通过问题分析和探究,不断提高他们的发问水平,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探求问题的答案。

(四)科学运用教材是创新意识形成的保障

创造性地设立课程、科学地选择教材的一个终极表现是开创适合本院、本专业学生的有特色的教学,使其具有创造性、独特性风格。只有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创新过程中的完美统一。创新性使用教材的要求:1.教材的目的性:以学生的创新为出发点,适时地开展活动。2.学生的接受性:结合学生的现状及教学内容的可靠性来安排教学活动。3.未来的发展性:从学生的深度发展及社会的变迁来思考教材的内涵建设。

(五)鼓励保护投入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

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或是有趣的事物能全神贯注去倾听他人的解说,去注视他人的表演,全神贯注地去思考,全身心地去从事研究或是实验,完全浸入兴奋快乐之中并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教师应从时间、空间、材料及心理等各方面去给予保证,不随意打断、终止学生的创造活动,尽量减少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入手,给学生以建设性的关怀,积极的约束,让学生看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通过努力才可以获取成功的道理,保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思考

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是指发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学生的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则以帮助者的角色出现。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由于自主探究性教学活动具有自由、自主、快乐、可操作等特点,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主动发展,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活动主体的自主化

学院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教学活动作为学生的基本活动,是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因此,构建有效的自主性教学活动,学生的探索欲得到了满足,天性得到了肯定,才华得到了施展。学生真正的从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主动、独立、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如本学期,我们学部开设了传统图案这个课程,从对传统图案的分析来了解传统图案所体现的寓意,感受传统图案的精华、特点,找出其表现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现代元素来设计新的图案,表现色彩、时代所赋予的美感。图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自主思索、创新,充分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这种自主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快乐与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过程的探究化

教学活动探究化就是将学习活动与探究活动有效整合,改变以往单一的照临、简单的变异和单纯的活动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加大探究过程中的目的性,鼓励学生大胆开放及变异。活动中学生间相互自由交流、自由选择,而观察、协助则是教师指导探险究性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大大激活了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如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学生开始很难表达创造的意念。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们赋予它探究的新内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去探究与立体构成相适宜的材料,主动构思相关的知识结构,进而生成用纸杯制成的“环保卫士”、用树枝和木条制作的“三维结构的小屋”、用旧磁带和铁丝制作的“摇滚的人偶”等一系列主题。在图案的设计中学生们也是在理解传统图案所带来的内涵、规律及象征性的基础上去思考,使重建后的花、鸟、鱼、虫有了新的生命与排列,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又给它以新的活力,即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彰显了时代的人文精神,充分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活动成果的展示化

活动成果是学生思维、探究、操作、创新的集中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展示化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是学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活动成果可以集体展示、分组展示、随机展示。集体展示凸显学生宏观的成果;分组展示能表现出小组的智慧,而且不会去干扰其他学生的探究;随机展示可以抓住学生创新过程中的某一亮点,既可以使其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又可以给全班同学以思维上的启迪,如果随机展示处理得好,可以使学生的探究过程跃上一个新的平台。活动成果的展示有各种形式,如:作品展示、思维过程展示、动作展示、表演展示等。无论何种形式都要以学生创新为重点,在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传统图案设计展示中,有的学生用吉祥娃为主体来构图;有的把传统文化中的鸟为主角来展示;有的在色彩上表现老、旧;构思及用色上的巧妙表现使传统的文化在现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形式各异的展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环境,而且可以使学生间相互启发,进行再创造。

(四)活动评价的鼓励化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兴趣爱好,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者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和愿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在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意识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创新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加深,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而美术课程则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求学生发展出自己的个性,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它用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些都是语文、数学等课程无法做到的。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强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育机制等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思想落后,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师则完全按照书本的要求进行教学,这一思想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创作的作品都是相似的,没有个性融会在其作品中,没有创新点。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写实教学法,即客观现实怎样,就怎样去描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实能力,但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此外,中学美术教育还存在与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相脱离的问题。学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低、就业困难。

三、加强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型教师

要想改变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优秀的美术教师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在教学深度上也可以进行开拓创新。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本着师生平等的思想,对具有不同审美观点、审美取向的学生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以教师自身的美术风格为主流。对于学生创作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尽量分别予以指导、点评,发现并表扬每一个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宽容学生在创作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评价机制

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平时的作业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美术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立晓. 论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5

2 更新学前美术教育理念

3 完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幼儿学前美术教育,同他类教育形式相对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应充满鲜艳的色彩元素,体现童趣性。例如,绘画课堂环境,应凸显自身的优势,并应满足一些特定的标准。即应优选在阳光充足的教室进行教学,进而为保障幼儿视力健康创造优质条件。教室装修无需过于精致与华丽,应确保幼儿便利地取得所需工具开展绘画活动。室内的空间还应宽敞充足,可为幼儿自主发挥丰富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在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应做好材料的优质选择。良好的材料对于引领幼儿实现形象思维以及应用工具的紧密集成联系极为有利。因此,应为幼儿提供绘画所用的丰富工具、各类类型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张等。例如,毛笔、蜡笔彩笔、剪子、橡皮、胶水、粉笔等。可培养幼儿形成更加深刻形象的感性认识,进而为自主地创作绘画、创新技巧累积更多的感性经验。

幼儿学前美术教育阶段中,教师应积极地挖掘并有效应用幼儿园具备的社会文化优质资源,通过园方、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综合力量,全面配合,确保教育内容的深入贯彻落实,良好地实现既定培养目标,进而令幼儿审美意识、心理意向更加多样丰富,并为其自主创新、自由实施美术创造巩固核心基础。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的观察自然界独特的风景;组织其走进动物园零距离接触动物;参观美术馆,赏析名家作品,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还可敏锐地发掘各类价值化教育资源。教师可依据具体需要、发展状况组织每月召开家长会,或每半个月进行家访。也可组织开展家庭运动会、亲子活动等,为幼儿真切地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打下良好的活动基础,令其在欢乐、愉悦的实践活动氛围中体味生活乐趣、感受自主创造、全面创新的魅力。

学前教育为幼儿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良好地把握游戏教学的科学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幼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愿意做游戏的特征规律,将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创新丰富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实践技能。游戏的创新性主体核心为:应全面考量组织设计游戏的具体内容,令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构想,令各类美术技能、自然知识、 生活常识、技巧、社会经验全面地集成汇总、科学归纳、清晰整理、分析总结,进而通过创新性表达形成独特的游戏教学模式。例如,可组织幼儿一同玩水、堆沙堡,利用橡皮泥、泥巴、陶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塑造、堆砌与建造。还可通过硬纸剪贴,利用各类废旧物品做小制作、手工艺品。该类活动均可为幼儿开创锻炼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意识思维的良好平台。教师还应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积极地引领幼儿通过各类丰富的创编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与创造的积极性。

4.1 组织多层面艺术感知实践活动

又如,在进行冬天雪景的绘画阶段中,教师可引领幼儿们来到大自然之中,在雪地堆雪人、扔雪球,研究降雪之后大自然的不同变化。幼儿在深切地体会中将进一步了解雪景的独特魅力,进而可令绘画创作更具新意,充满创新独特的魅力与生趣。

幼儿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环境应趋向于宽容、自由、和谐、文明、民主、创新、开放,并体现良好的启发性。该阶段,教师应全面为幼儿着想,尊重其感受,不应过多的进行干涉。通过实践证明,唯有基于开放的教育培养、自由精神的引领召唤,方能令幼儿深切地体味自由无拘束 的学习环境,进而积极大胆地进行美术创新,锻炼实践技能。

4.2 在绘画技巧层面给予幼儿良好的引导与帮助

5 引入创意思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5.1 应用创意思维注重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励

5.2 注重实践教学多元化

实践教育过程中,应令幼儿明确,世界并不欠缺美,而是欠缺自主的发现与创作。幼儿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自然景观激发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可令幼儿深切的感受到潺潺流水、林荫小道、山峦起伏的美,体味宏伟建筑的坚毅、独特,浩瀚大海的无边无际、天海一色的魅力,枝繁叶茂的树林的美感,进而启发其对世界丰富色彩、独特魅力的深切感受。教师应多组织开展对幼儿审美意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答辩模式,令幼儿对各位名家大师创作的艺术作品展开自主评论,进而令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兴趣。

6 结语

参考文献:

创意美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42[本刊网址]http://

学前教育美术课较之普通美术课的区别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主题内容选择不同的造型方法及表现形式制作成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特征的课堂环境装饰用品、教学用具、玩具等。目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以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和传授绘画技能为主,通过分析、演示的方法,将绘画基本技能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掌握学前美术绘画的表达方式和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前美术绘画作品中。尽管如此,传统的美术课仍是以老师示范学生看,然后学生临摹的方式等组成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传统美术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角色占据了主体地位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看完再临摹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挖掘学生的创作表现欲,不利于学生自身绘画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模式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个明确化的定位,这种定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师课堂上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中会用到很多的色彩元素,但是学生对于美术这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起来还是会觉得较为吃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信心。这样就会使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教学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突破口。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的,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部分往往被看成是理论教学部分的补充,没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找不到美术创作的兴趣,更找不到对美术学习的乐趣,过多理论知识的灌输,又会导致学生创作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美术教学内容过分守旧,依照传统的模式与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使得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兴趣点。这样周而复始的练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开始分散,课堂气氛也逐渐地走向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住教师的教学脚步,最后只剩下老师一人在进行空谈。教学内容的传统化也会限制住学生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

(四)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缺乏有效评估方式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估方式大多是以学期末的考试为主,而且在成绩评定中,大多是以老师的主观印象为评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动态评估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这些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影响着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建立可行的适用于学前美术课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巧用现有资源,提高创新意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团队学习带来的无穷力量

学前美术学习对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还很抽象。美术的学习和练习就成为了相对枯燥的过程,不熟悉的知识和不顺畅的绘画技巧,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起单独的来进行自我的思考和练习,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成果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小组的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交流的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重点知识讲解之后,打破老师示范学生看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指出有不同意见的地方,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化的讲解。这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互助的情况下加快进步的速度,能够对于不好的习惯进行有效的规避,学生美术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熟练。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相互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绘画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锻炼。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二)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多样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动手能力

美术的教学场所可以是多样化的,不要让教室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经常带学生走入自然的环境当中去写生创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比起静态的事物,动态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水平。

经常带学生参观画展,让学生多多的接触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一些能够接触到学前儿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一个教师的角色当中,体验一下作为学前美术教师来进行授课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运用美术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并能深切体会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的经验,更加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发展。

通过开展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她们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各类玩教具制作及环境布置,以手工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动手能力有着实用性,学生有了对于美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用信息化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发散思维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多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要让这些高科技技术进入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来,让多元化的元素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微课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学例子,在五分钟左右的视频中,能够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在学习上面就会有所侧重。

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画风的世界名画,能够打开学生的美术视野。通过绘画软件来进行计算机绘画,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课程准备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打下良好的电脑美术绘画功底。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世界性的美术教学有一个全面化的了解,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对于美术课程的理解也会大有改观。

另外利用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拍摄编辑视频短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学习将能够收获到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

(四)丰富课件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兴趣引导教学在现阶段是一种最为直接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以一些趣睐性较强的元素或事件来作为一节课的导人方式,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添加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当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评估过程中,突破传统“老师评分”的模式,采用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创新化的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作为评委,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指出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优缺点,以更好地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反之,教师以动态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学生对学前美术资源知识的理解、作品的创作、创新方式等,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创作出更为优秀的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美术作品。另外,在评估方式上,突破考试这一模式,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学习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