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艺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艺术设计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当代艺术设计; 现代设计教育;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84-02

当代艺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艺术流派自由发展的时代。各个艺术流派通过各自的作品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又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或兴起或衰败。但无论时间长短,无论作品多少,他们都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画下了绚丽的色彩,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没有现代艺术流派相互之间的碰撞,就不会有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上了《艺术思潮与流派》这门课,加深了我对艺术的理解,也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看法。或者说是艺术流派中那些鲜活的人物,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所以我就以为,艺术是高高在上,是一种玄之又玄只有艺术家才能鉴赏的神秘物。可是很多当代的艺术家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大众,用他们的眼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所以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只要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每个人都能欣赏艺术带来的快乐。

一、现代当代艺术对设计的启示

1.艺术的审美功能帮助大众更好的接受设计

2.对艺术的学习研究能给设计师设计灵感

3.艺术流派对设计的促进

4.艺术家的精神值得设计师学习

现当代艺术的设计的启发是多方面且深远的,设计离不开艺术。当今的设计不再是技术的叠加,它更要求设计师具有审美的高度。这样才能为社会设计出更具美感的作品。所以每一个当代设计师都应熟知了解艺术的发展过程,对中国和世界艺术史有深刻的了解,商业设计师还应该了解学习现代工艺美术史,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启示。

二、当代艺术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10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三、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四、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一般的作业、设计都是由自己完成的,时间也较充裕,没有市场因素控制。但在工作当中,资料收集、整理、创意、设计表现、制作都是由不同的人和部门合作完成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合作与交流。顺畅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完善出品质量。

现代商业设计要求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知识,对于很多的边缘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这也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未来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的设计教育和商业艺术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不是相对立的关系。

(五)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现在大学的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与市场脱节,学生做的设计作品往往不能适应市场。与市场接轨的主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更是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主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1.大学生去施工现场实践教学的探讨,是指学生在施工现场教学,了解和学习材料,材质,以及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才能做出好的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在提升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实际空间深入了解,也成为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条重要途径。

2.学校在教学中应当与相关的设计生产以及施工单位合作,让学生参与实习,在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能够及早地熟悉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在实践的同时能不断补充理论知识,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进步。

3.针对社会情况作一次有意义的调研报告,能让更多的学生更清晰的去了解社会发展方向,一些好的意见将会得到不断的补充,社会前进的动力也将会得到不断的增强。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4.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创造力包含了知识、想象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参谋,因材施教,也要有不断探索、寻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个性。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2

一、中国当代女性艺术

我们要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和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找到契合点,有必要先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产生、宗旨及其特征进行了解。

(一)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产生及宗旨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大量涌入及影响下不断发展起来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最早诞生于法国,随后来到美国,伴随着《女权宣言》和《权利和意见宣言》的相继发表与出版拉开了西方女性艺术的序幕。她们主张女人应当与男人享有在工作、财产、法律权利、文化及受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但这一时期其目标还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男女权利的平等,并没有涉及女性自身性别意义上的文化批评层面。在此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展览是由朱蒂·芝加哥和她的众多姐妹在1974年至1979年共同完成的具有史诗般的大型装置作品《晚宴》,在当时给艺术界乃至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股思潮也对中国的美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几大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许多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的论著,这对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女性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产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在推行男女平等政策观念,所以她们对于男女平等问题并不像西方女权主义表现得那么激烈,而是把表现的重心转移到男性与女性的不同上来,以女性自身问题和对“自我”的关注为基点,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来对女性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权利问题进行重新诠释,此后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对中国“女性艺术”的概念从其性别的角度给出了详细的界定,他指出:“‘女性艺术’作为一个概念,它揭示的是女性艺术家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同于男性的‘话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女性艺术’这一概念就只作狭义上的理解,就只能是指那些能与‘男性艺术’相区别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它们具有女性的独立品格和文化指向,它们所揭示的精神和感知领域,为男性艺术家所不可及。”①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得知女性艺术是区别于男性的艺术,她们具有女性独有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模式,这也将会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现代视觉艺术设计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与形式。

(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特性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有别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有别于男性艺术而独立存在,具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特征,这必将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1.女性自我生命的观照与内心的倾诉

当代的女性画家并不以宏大的题材作为自己的绘画主题,而往往将其作品锁定在对自我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命体验、生活状态上,以“自我”和“自我”的生活为题材。如中国女性艺术界领军人物阎平、陈淑霞、莫也、夏俊娜、陈曦、喻红、申玲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自己生活中的不同经历为描绘对象。喻红的作品《目击成长》就是以年表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将自己与时代的变迁进行并置,凸显自己的主观感受。申玲则是用一种调侃的方式将自己与丈夫的生活关系进行表现,并以此来对社会生活中的两性关系问题进行重新探究。蔡锦的《美人蕉》系列,则是将花这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女性的生理器官进行嫁接,其间并不是对传统意义花的性器官象征进行描写,而是对女性体验的真实写照。这些女性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艺术家对自我生命所特有的某种身心感受。

2.母性意识的自述

由于许多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家庭中已担当起母亲的角色,这就促使她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作品的题材锁定在距离自己最近的母子生活中,表现对于母亲、对于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于家庭的观照。例如,喻红的作品《圣婴》、叶南的作品《孩子,拿什么抚育你呀》、姜杰的雕塑作品《易碎的制品》等均有此特点。当代女画家阎平就是以母子题材为其主要表现内容的艺术家。她的画面大多表达她初为人母后的切身感受,表现的是母与子之间的玩耍和生活场景,凸显了她作为母亲对于孩子及家庭的真实感受。女人对于孩子的爱是作为男性所不能理解的。孩子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就如林语堂所认为的没有做母亲的女性“永不能达到女性美丽的第二阶段”。因此,“女性的一切权利之中,最伟大的一项便是做母亲”。②

3.感性的思维方式

女性艺术家创作多注重自我感性的表达,倾向于描绘心中感受与亲身体验。她们往往以喜欢这么画或想这样画来解释自己的绘画风格。

女艺术家向京提到其创作时曾说:“感觉到自己只是表达的愿望太强烈了,不管是不是表达得好,先表达了再说。”③夏俊娜也说:“画画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已经成为梳理情绪,摆脱烦恼,甚至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④申玲认为:“我画画没有刻意的设计,凭自己的感觉,以平常心画周围的人和事。”“用心说话,是我不变的表达方式。”⑤

这些向我们揭示了女性的艺术创作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的内涵和哲学思考,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考,只是有感而发。

4.创作元素的多元化选择

女性艺术家并不拘泥于某一单一元素而进行创作语言的多元化选择。在施惠、林天苗、沈远、向京、姜杰、陈可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为表达自己的创意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形式。如布、棉花、纱线、丝绸、积木、玩偶、绳的编织物、陶瓷、羊毛毯、植物、音乐、纸张等不同形态、不同材质的元素都在作品中进行运用。

施惠的作品《链》《结》《缠》系列中以宣纸、棉线、纸浆为其艺术创作的材料,用棉线缠绕了一个两吨重的线球,给人一种沉重、神经质的气息。它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艺术的特征,它反映出自己对社会定位下对女孩儿培养方式的反感。喻红的作品《背影》《火》《蝉蜕》则是用纺织颜料在丝绸上描绘各式女性形象,然后再用树脂封压。她用丝绸的柔美、飘逸来暗示女性特质,而这一切在进行树脂封压后变得僵硬、扭曲,以此来暗示女性的命运。在这里材料已作为一种语言参与叙述。

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启示

(一)女性艺术的感性建构方式,将有利于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思维领域的拓展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更加注重感性的表达,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获得灵感,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有感而发,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创造力和亲和力。而视觉艺术设计更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有时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冰冷、缺少人文关怀之感。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当今社会正在朝着一个多元化、多学科、人文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视觉艺术设计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设计的目标早已超越了实用的理性目的,更多需要的是一种人文个性化的感受设计。而女性的感性思维往往比较敏锐,将女性艺术的感性体验、直觉体验运用到当代设计中无疑会对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二)女性艺术对女性、儿童、家庭的备加关注,将有利于现代视觉艺术设计增添新的视角

艺术设计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视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艺术设计的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角需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细化,使其更具亲和力和人文关怀,而女性艺术以女性自我为视角对女性的关爱,对于母性的描绘,对于母爱的真诚表现,对于儿童家庭的关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艺术圈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社会的问题,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社会给予女性的关怀远远不及她为社会所做出的人文关怀。这势必为以男性为主的设计师在艺术品的设计视角上增加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有所启迪。

(三)女性艺术对自我的关注,将有利于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建立

女艺术家的艺术以其独特的个性、自我创作意识和女性意识创作出独具女性特征美感和美丽的艺术作品,并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同。而当代我国的设计正处于一个追求个性与多元化的整体趋势下,对于不同门类艺术特性的吸收与借鉴是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必经之路。视觉艺术设计的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应在原有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凸显自我个性化的设计风格,注重对自我个性潜力的挖掘与探寻。将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设计方式转变到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方向上来,并将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很好地融入到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去,使我们的视觉艺术设计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在这一点上,女性艺术对于自我生命体验的关注、对于个性的追求的成功经验无疑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设计的建立有所启迪。

结语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以其所特有的女性意识,从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分离出来,以独立的姿态转向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探寻,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对整个世界重新进行诠释。她们更加注重对于内心世界、个人体验的挖掘,作品更具个性化和感性化特征。用她们的特有直觉对于生命的、人性的、环保题材的敏锐感悟和多元的情感体验使她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艺术品质。女性艺术的独特视角、独特的艺术风格必将会对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设计视角、设计思维、设计方向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启发作用。

注释:

①贾方舟.女性艺术四题[J].西北美术,2000(1).

②林语堂.理想中的女性.

③④⑤傅晓冬.当代艺术中的她视点——九位女艺术家口述档案[J].美苑,2004.

参考文献:

[1]李小江.文学、艺术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47.

[2]廖雯.女性艺术以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贾方舟.女性艺术在九十年代[J].美术观察,1999 (3):6.

[4]徐虹.我的感觉、我的身体、我的方式——解读20世纪90年代女性艺术[J].文艺

研究,2003 (2).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环境设计;当代装置艺术;特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65-01

一、概述当代装置艺术

所谓当代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即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二、浅谈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各种特性

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将环境设计与当代装置艺术很好的联系企业,凸显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给人一种艺术美的环境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作为环境设计人员,应在应用当代装置艺术的同时将当代装置艺术的各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凸显当代装置艺术特性的同时提升环境设计水平,为构建和谐生态型园林城市贡献绵薄之力。以下笔者就以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主题性、实用性、迷惑性、感受性、可参与性、可变性等当代装置艺术特性为例,以环境设计为依托,谈谈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

(一)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主题性

当代装置艺术特有的主题性,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运用提供了诸多条件,其主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中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帮助环境设计人员不论处于何种环境空间,都能根据多变式的主题得到预计效果。

(二)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实用性

通常情况下,装置艺术并非收藏艺术,而主要用于短期展览,从而更好的凸显其具有的实用性,其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同时还不乏艺术品应具备的震撼和美感,且环境设计人员只需基于付出较低和效果较好的基本前提下,就自己的思维进行开放性的创作,对自己的创意毫无保留的进行试验,并将实用品与艺术品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凸显设计作品的实用性的同时给人一种艺术品一般的愉悦的精神享受。

(三)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迷惑性

在环境设计工作中,经常需要在特定的场所设计特定的范围,因而作为环境设计人员,应从特定的内涵和氛围入手,不断突破和创新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将当代装置艺术特有的迷惑性在特定氛围的设计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同声效和灯光等普通元素一道将其作为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样设计者就能在自己的创意思维下进行刻意性、不规则的放置、铺设,在改变环境物语的同时将装置艺术转化为环境设计中的魔术转轮。

例如,在《丧宴》作品中,登昆燕玩了把“装置小把戏”,在宴会场地里,他大胆地利用白色花球和蜡烛的装置,与以往人们常见的丧场不同,这样的装置效果削弱了丧场内原本悲伤的气氛,从而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对亲人缅怀的柔情。

(四)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感受性

应用装置艺术来设计环境,主要是将人们在一定的空间内从传统的被动型观赏转化为主动地接受,从设计的环境作品中引领人们领会设计思维。换一种说法,环境设计人员设计的环境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们在设计的环境中得到感受是什么,能不能与人们形成共鸣。因而在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应用装置意识,并引领人们在环境中感受设计者的环境美和艺术美,形成感同身受。

(五)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艺术的可参与性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一种美的欣赏,因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装置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方能加强人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将环境变得不再是冰冷的环境,而是环境设计中更好的感受环境所带来的愉悦。这就需要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邀请人们,充分纳入人们的意愿,将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与人们的参与合理的结合起来,体现环境设计中当代装置意识的可参与性。

三、结束语

总之,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装置艺术具有较多特性。作为现代环境设计人员,应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逐步去了解并运用装置艺术的特性,在达到环境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同时承载设计人员的灵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装置艺术不断丰富和优化环境,将环境空间与装置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构建现代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环境。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4

1.1创作上的多样性

插图设计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书籍插画、商业插画和特殊性插画几种为主。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插图设计也与现代技术共同发展,相互融合,其创作和表达方式也不断的发展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插图设计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可能,有了新的发展,使其在创作手法上更加丰富多彩,现代意义上的插图设计已经不再是传统上的手绘了,电脑技术的应用以及当代绘画艺术理念的融合,使得插图设计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1.2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从性质上讲,插图设计不能够不完全被认为是设计,因为其极大的艺术价值,插图设计应是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出身于艺术有脱胎于艺术,拥有设计的形式又不单单是设计,这便使插图设计在根本上少了很多限制,插画家的创作也就更加自由,其自由性也就决定了插画设计感情的表达。因为插画创作不同于其他设计,自由度较高,其表达上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影响,那便是插图设计情感的表达。艺术与设计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那么何为感情?日常生活中做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便是普遍意义上的感情。在插画设计过程中,应具备较高的洞察力,将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以插图设计的方式进行还原,用这种方式将情感保留。如此一来,插图设计的实用性没有受到影响,但其艺术性得到了巨大的加强,这也使插图设计更加具有价值。

2.当代绘画艺术

在当代绘画之中,画得像并不意味着画得好。艺术家绘画并不是将自然完全的复制到纸上,而是用心灵感受自然,以心灵为眼观察自然,最后经自身心灵的感悟展现在纸上,这时的自然是属于艺术家的个人的自然。这种自然通过作品表达了艺术家的感情与其思想,内涵丰富,此时的绘画才具有其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将表象的复制只是模仿,这也使绘画成为了表达形式中极为有味道的一种。而在当下,特殊性在绘画中表现的极为重要,传统的绘画已经难以满足现在人们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要求,人们热爱着与众不同,并以此为荣。所以,作品在形式上和感情上的特殊性会影响作品的价值。当代绘画艺术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绘画家以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并通过作品将其表现,所以作品也成为了作者和人们沟通的平台,作者将其感情和精神世界表达给读者。同时,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和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之下,艺术表达与各种科技设备相结合,增加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其多元化发展,使绘画艺术不断创新,不同种类的艺术融合也使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更上一层楼。

3.插图设计与当代绘画艺术水乳交融、相互渗透

3.1插图设计与当代绘画艺术的共性

插图设计与现代绘画艺术有着许多的共通点,尤其体现在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上。当代绘画的表现形式逐渐向插图设计的表现形式贴近,,而在当代绘画中物像轮廓的加强也是插图设计之中所常用的。与此同时,平面设计的许多内容逐渐被绘画所吸收引用,例如中点设计、焦点透视等等,人物造型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动漫形象。甚至在如今,人们难以分辨摆在面前的图像究竟是绘画还是插图,这也说明了二者在如今的融合。插图设计具有其艺术性,来源于绘画艺术,但如今在经过处理后甚至设计感更强,这也是插图设计对于绘画的反作用,为单带绘画艺术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发展方向。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5

【关键词】民族文化;当代艺术设计;融合

当代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引入国内之后,并未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这种“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设计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联系不够紧密,呈现出西化的色彩。因而从民族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代艺术设计这块“新大陆”至关重要。

一、当代艺术设计简介

(一)当代艺术设计的内涵。

艺术设计具有综合性,它不同于简单的美术加工,在美术功底的基础之上,还要融入对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等因素的考量,因而成就了它综合性艺术的魅力。艺术设计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从设计之中我们能窥见[1]特定年代,特殊社会的缩影。因而研究当代艺术设计,无异于用一种更具艺术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时代。

(二)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艺术创作分化成两大流派:以大陆为基地的派别和移居海外的派别。而其发展过程的最大问题在于,西化的色彩相当浓厚。久居国外的设计者们,从创作理念到艺术语言,都深受西方社会的影响,设计作品也倾向于反映西方的价值与审美;大陆流派虽少受西方文化的浸染,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传播日益便利等,也日益蒙上西化的色彩。

二、民族文化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价值

艺术设计是时代的记录者,而经过层层拣选、流传至今的优秀民族文化,则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特点,在当代艺术设计设计领域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一)民族文化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种种民族文化“古为今用”的身影:复古的面馆招牌上几个行楷大字,流畅飘逸;明信片上的背景图案宛如剪纸一般隽永俏丽……而这些具有时代渗透性的民族文化,不仅满足了感官审美,也极大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涵。

(二)民族文化激发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民族风的衣物,复古考究的建筑……当代生活中,民族文化元素已经并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艺术设计之中,它们正在不断刺激设计者们的敏感神经。民族文化为设计者们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清晰的思路,在这里他们的创作灵感不断喷发。

三、民族文化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举措

将民族文化应用于当代艺术设计,既能使传统文化保有活力,又能让艺术设计迸发出全新的生机,可谓共赢。而落实到操作层面,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重视民族文化中视觉性元素的运用。

1.民族传统用色的运用。

颜色最直观、也最引人注目的视觉元素,因而恰当的用色能有效提升设计水准,至关重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色彩都超越了纯粹的颜色表征,而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白是冰雪的颜色,象征纯洁;黄是日光的颜色,表示热烈。因而在艺术设计时,仅仅追求审美上的愉悦是不够的,还要权衡色彩背后的文化元素,恰当应用民族传统用色,实现表里[2]的协调。

2.民族传统书画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书法类型众多,行书、楷书、草书等,无一不是既体现出线条美又各有其独特风韵。而且这些书画元素应用范围广泛,大至企业logo设计,小至店面招牌,都因传统书画的“露面”而更显古朴文艺。将其应用到服装设计中,也能使衣服更有立体感;再如玻璃容器上的书画表现,融入笔墨所特有的意、气和神韵,也使设计别有一番风味。

3.民族传统图案的运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图案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含义:鲢鱼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枫叶寓意“安居乐业”,麒麟则象征“富贵人家的孩子”……传统图形纹案多有丰富的意义指向,将这些图案应用于艺术设计,往往让人过目难忘。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女星范冰冰一袭“仙鹤”(一种传统文化图案元素)长裙,震惊全场。这种关注既是对她本人的赞誉,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注重民族文化中理念元素的运用。

视觉元素只是为艺术设计包裹上一层文化的外衣,而要真正实现文化的渗透,理念元素的应用更显必要。中华民族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也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在艺术设计中,理念的植入才是核心。设计之前就要对设计理念有明确规划[3]和清晰的认知,通过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传达何种观念?要用怎样的呈现方式才能让受众更好地接受这种理念?将民族文化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并不是对文化元素的生搬硬套,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指,并加以创造。

四、结语

将民族文化融入当代艺术设计可谓强强联合,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视觉元素和理念元素两方面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视觉性元素的运用固然重要,但不免流于表面,难以通过设计深入诠释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因而,理念性元素的才是核心,设计师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J].前沿,2012,(22):176-177.

[2]吴赛.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当代艺术设计[J].艺术教育,2014,(07):261.

当代艺术设计范文6

【关键词】设计语言;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80-01

纤维艺术的设计语言主要包括对以纤维为艺术载体的材料、技术、纹理、图案和其他因素的视觉表达,以便实现对纤维的使用和再创造。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演进和人们对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纤维艺术设计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

一、形式语言的创新

(一)结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在纤维艺术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纤维艺术主要的表现手段,“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结构方式的自由组织结构化,工艺的束缚被解开,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艺术家们尝试各种不同材料与表面能产生特殊纹理的织造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工艺进行大胆革新,运用各种不同品种的纤维,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创造特殊的织物结构。

(二)图形抽象与意象的互补表现。现代纤维艺术发端于古老而传统的壁挂,由于受到传统绘画风格的影响,在纤维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具象图形的表现一直是主流形式。“直到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才为纤维艺术注入了新的现代的设计理念,抽象主义设计风格堂而皇之地步入纤维设计的殿堂。”[1]抽象设计的创造力在于不断地发现,通过多渠道获得抽象意念的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意识地打破具象的思维框架,从客观的偶然性中找到抽象的规律,以主观的抽象性意念,改变自然表面的具象结构,使纤维艺术设计更具有视觉感染力。

从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看,抽象的形式和意象的感悟相互结合,是现代主义设计走出困惑境地的必由之路。现代主义设计的图形基本模式是抽象化的,而且对抽象形式的挖掘大多基于点、线、面、体的抽象性表现。然而,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开始研究抽象与意象两种思维模式的融合,强调抽象设计中的意象表现,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三)情感的理性与感性的交融。纤维艺术家能从设计形态本身具有的理性特征中发现创意表现方式,就形态而言,具象形态是感性的,抽象形态是理性的,而理性形态往往会给人更多思维上的启迪。在纤维艺术创作中,以最完美的创意表达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使二者最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来。“没有感性的创意缺乏激情,没有理性的创意没有智慧,而理性与感融则使纤维艺术创意形神兼备。”[2]

二、技术语言的创新

(一)材料语言的创新。当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中,“人性化设计”和“绿色生态设计”等开始引领时代创新潮流,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材料不断涌现,成为纤维艺术创作前进的突破口。

20世纪末,出现了光感材料、金属材料、透明玻璃纤维材料、真空处理材料等现代高科技材质。虽然这些新材料本身没有特别的纹理效果,但是反射性很强,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对新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对光影效果的合理利用,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现代面料的设计,不仅要求在视觉和触觉上全面创新,更要求纤维面料的性能和组织结构有进一步的提高。这种面料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审美与新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作为纤维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其个性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具有创新价值。

(二)工艺技术语言的创新。随着防腐蚀技术、金属粒子沉积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植入,使织物和纤维材料在不断改革中被创新和改造。多元化的工艺技术,结合不同的使用方式,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机会。传统纤维艺术制作工艺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艺术价值,但需要不断进行革新,以顺应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当代纤维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新产品、新技能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纤维艺术的技术创新还体现在隐喻和视觉表现的超现实的实体材料技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图像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上的盛宴满足了人们追求艺术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纤维艺术家们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对织物中纹理创新技术进行不断的追求,已经成为现代纤维艺术创新表现的新趋势。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艺术创作中不同组织形式的表现和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创新,对推进纤维艺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纤维艺术家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才华,紧跟时代的特征,采用开放的创作理念,不断推进纤维艺术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高爱香.纤维艺术中的抽象图形解析[J].美术大观,2008,(7):0.

[2]蔡从烈,秦栗,薛建新.纤维艺术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5):63.

[3]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