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课程范例6篇

计算机开发课程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1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的建立和开发,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特点、系统环境配置、教学内容、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在网络教学环境上实施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学习平台。实现计算机应用的远程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网络课程 设计 动态页面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服务于社会,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迫在眉睫。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设计思想是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生能以计算机辅助方法加强计算机基础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与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

一、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忧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全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大任务。网络课程要具备如下特点:

1、资源共享: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为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3、多向互动: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

4、通过网上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

二、构建成开发环境

本网络课程使用Dreamwerver技术创建网页,Microsoft Access技术进行数据库管理,后台数据使用ASP技术。活动服务器页面(ASP)就是一个编程环境,在其中,可以混合使用HTML、脚本语言以及组件来创建服务器端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通过在HTML页面中加入脚本命令,创建一个HTML用户界面,通过使用组件包含一些商业逻辑规则。组件可以被脚本程序调用,也可以由其他的组件调用。当在Web站点中融入ASP功能后,用户调出站点内容,默认页面的扩展名是.asp;浏览器从服务器上请求ASP文件;服务器端脚本开始运行ASP;ASP文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始处理,执行脚本命令,执行HTML页面内容;最后页面信息发送到浏览器。操作步骤:

1、安装IIS服务器。在开始菜单中单击[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再在弹出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中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然后在[WINDOWS组件向导]窗口中勾选[INTERNET信息服务(IIS)]选项,单击[下一步]开始安装,经过一段时间后安装操作完成。

2、设置站点属性。安装好IIS服务器后,在[控制面板]中单击管理工具,在弹出的[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INTERNET信息服务]图标,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设置默认站点属性。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中点击“主目录”,更改默认的本地路径。

3、测试环境。安装完成后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上输入“localhost/text.aspx”假定text.aspx文档不存在,那么IE浏览器上一定会返回错误信息。至此,的运行环境基本构建完毕。

三、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它包括网络课程学习目标和每章节的学习目标。二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三是通用网络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在这里实现了网上互动,完成了网上答疑和最新文章。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动态网站的设计中,合理地设计数据库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统一。

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在IIS环境下运用ASP技术、HTML语言,通过ADO数据访问接口可以方便地操作Access数据库。根据网络课程系统功能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了两个数据库并在两库中建立了4个表。

四、开发及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功能,网站的设计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提供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如自学、讨论、实践活动、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资源查询等活动的平台。后台的功能则是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利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软件进行网页的设计以及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1、课程主界面的设计。学生登陆本学习网站,打开的网站首页,点击进入可直接进入学习页面。首页的设计包括教学圆地、在线交流、后台管理。

2、教学园地设计。教学园地的页面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简介、课后作业。

3、互动平台的设计。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行登陆页面。在该页面中,用户可提交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回复其他人的提问。其代码略。

4、后台管理设计。网络课程后台是为了维护和更新网页。网站管理员可以通过输入密码和用户名进入后台,对页面中的用户、文章、留言进行管理。实现管理功能的代码略。

photoshop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通过对前台和后台两部分来实现的。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协作性,互动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网站还提供了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本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模块清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通用性能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兴玲 刘鹏 王焱.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教学效果

1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及教学目的

1)职教特点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1],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基础薄弱,学习被动等情况。职教的特殊性,要求职教课程的教学不能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中心。

2)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中等专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相关课程,是一门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的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理念、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以及能否达到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及目的

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Word 2010的使用Excel 2010的使用PowerPoint 2010的使用因特网基础及应用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及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文字信息处理方法、数据表格处理技术、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使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合理运用计算机;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与处理实务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2]。但是多媒体课件资源不是丰富,缺乏创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一般,认为理论课学到的东西到实践课时能会用一部分,而上机课时又感到盲目,不知该干什么。教学中没有采用项目导入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3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进行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总和。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发并利用的课程资源多种多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1)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将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模拟等多种信息组合在一起,将书本上静止的文本与图片以一种动态的、交互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效果较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指导下,充分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与事物发展的规律与特性,充分构思与组织多媒体素材,发挥多种素材的优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形象。比如通过Flas,可以将原来枯燥的文字转化为集图形、声效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的动画,可以充分展示事物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资源的利用举例:比如PC机的物理组成,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PC各个部件,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做成图表和模拟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让那个学生一看即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把枯燥的计算机组成文字性内容变为模拟图的方式,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可以把计算机的组装做成一个Flas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配件,安装到主板的合适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个Flas便学会了计算机的简单安装。

2)微课

微课专注于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4],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各种素材、教学反思、即时测试和教学评价为一体,短小精湛,问题聚集,教学主题突出,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网络化时代,学校有无线网络、家里有WIFI,公共场也有无线网络,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利用一个间歇的时间观看一个微课。完全突破了以往教学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每个模块按照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资源,放在学生自学与测试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

3)项目及素材资源库

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课,学习缺乏主动性。所以面对这些学生,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使他们融入到技能知识的学习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借助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分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分饰不同的角色,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体会参与之乐、成功之乐,思维之趣[5]。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和选取是关键,教学过程是依据项目来开展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想成功地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在项目的设计上下工夫,使项目切实可行。所以就需要建立一个丰富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及素材资源库。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成若干项目模块,针对每个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完成项目;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习了知识、练习了技能,项目完成后便达到了教学目标。资源的利用举例:比如在讲解“Word 2010的使用”时可利用三个项目来讲解Word表格制作的各种功能,

4)学生自学与测评平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案例及素材资源库来教学,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全听懂。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可以构建一个学生自学与测试的平台供学生课后自学与练习。学生自学与测评平台,延伸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时间上讲,教学网站24小时开通,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6]。从空间上讲,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场所得到极大拓展,只要有电脑或移动终端、有网络,学生就可以进行课程学习,而不只是局限于教室、实训室.自学课件资源库:提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所有章节的自学课件及素材,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件资源库”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在线学习。自我测评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选择组卷参数,进行随机组卷。当答卷开始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并且当测试结束后,系统可自动对答卷结果进行判卷并给出测试分数。学习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此平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教师可以给出解答。视频教学库:主要是提供数字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数字化内容既可用于课堂教学,通过直观的视频显示和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互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课后作业提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电子文档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该平台来提交作业。

4总结

多媒体课件、微课、项目及素材资源库、学生自学与测评平台等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与利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时间灵活,教学效果较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克佳.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2]国鑫.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恰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13-114.

[3]任蕾.浅谈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2(2).

[4]王小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12):59-59.

[5]李宁.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1(12):76-76.

[6]杨丽青.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3

1.1微课程起源

在对全美国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效率的调查上,其结果显示在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混合学习以及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这三种教学模式中,最高效的是混和学习模式,而效率最低的则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这个结果令我们开始思考传统的模式是否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网络的普及,是否也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改革。推进混合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开发或者采购平台解决,但是资源的缺乏与不普及使得混合教学模式的推进成为瓶颈,所以,微课的出现为当下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微课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课程表现形式。

1.2微课程现状

国外的微课发展起步较早,而且网络技术发达,现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各种技术方面较为成熟,并且已将微课成功应用到“颠倒课堂”、“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中。其中的代表就是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日前,国内微课还处于萌芽时期,没有大规模应用和成熟模式,对此方面的探索也非常少,但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加以改进,我国的微课研究在将来还是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针对我国现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现状还有我国目前正在倡导的建立学习型社会而言,微课会像很多工具软件一样被人们逐渐接受,通过电脑手机平板,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微课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教学方式。

1.3微课程特色

微课是既是全新的资源类型也是全新的课程表现形式,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微课的资源小。资源小是指微课视频及其配套的其他课件在移动存储器中所占的空间小,一般来说总容量为几十兆,可以在笔记本,MP4或者手机中存放,所占空间小,所以一个存储设备可以存放多个微课资源。正是由于微课的这一特点,所以微课可以方便随时使用,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不受传统的课堂及老师的约束,上课时间也更为灵活。微课的教学内容也更为主题突出,完整。它整合了上课时的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反馈,并且还有一些教育专家的点评和指正。由此构成了一个个单元资源包,这使得微课资源更具备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微课把抽象的教学,更为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是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很多。

2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开发和运用

2.1微课程意义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普通教学方法偏于大而全的讲授,缺乏知识的分解和精细讲述,将课程的知识模块化分解,再按照知识体系系统讲授,适应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就变得十分必要。对于老师,微课程的开发与制作是一种总结与提炼,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老师有机会尝试多元化教学方式,同时也让老师的教学与备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课程制作的过程之中,也让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讲授方式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微课程的意义就变得更为重大,因为高职类型的学生往往面对计算机课程的抽象大信息量知识时,变得无所适从。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手段,学生既可以把普通课程在课程中尚未完全掌握的课程利用分散的时间点去进行补充性的学习,反复巩固,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对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讲解进行选择性学习,体现了微课程对传统课程讲解的有利补充,提高了普通课程学习中学生基于兴趣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程学习补充与升华。

2.2微课程设计

计算机课程微型化的设计,首先要清楚服务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类的学生,学习专注度和兴趣、专注度教差,所以一切的出发点都要从学生方面来考虑。微课程设计时要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和完整性讲解设计,它不是对整个课程知识点进行阐述。微课程的时间设计要短,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它的重点就要对提炼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所以在微课程设计中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提炼、具象和层次化,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对知识一定层次的理解。其次,微课程的制作要对其中的关键词或者代码等进行标注或留白,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其次,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与普通教学课程相辅相成,要实现有机的结合于与联系,在普通课程中,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程来回答。或者是在微课程中对普通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微课程还要条理清晰,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怎么做。最后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把微课程的难点链接到课程多方位学习资源中,让学生更容易发现或组织学习资源。

2.3微课程开发运用

进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开发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确定要开发的微课程要讲述的内容或者是主题,然后根据要讲述的内容,再进行详细的展开,划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内容的讲解,并在每个模块中设计作业和练习的互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微课程的制作以视频录制为主,形式不限,重在设计,可以录制屏幕,也可以讲解和屏幕演示同时演示,录制完成以后要有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学生可以点评微课程,对课程中的不足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评,让教师及时进行修改和改进微课程。微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为通过网络视频来教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就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但是在制作微课程时,教师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是视频教学,所以视频中要以课件的显示为主,尽量不要过多的显示教师,其次针对重点、难点部分要进行稍微长时间的显示,以便学习者难够有时间反应,不至于更不上讲解思路。(2)录制微课程的分辨率要清晰,录音环境要安静,知识点展示对比度要强,画面要生动,保证微课程视频的展示效果。(3)计算机专业的微课程许多知识涉及到实践,因此教师除了对普通课件进行讲述外,对要对实践的部分要进行重点演示,让学生便于理解。(4)微课程视频录制完成之后,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剪辑,提高观赏性,采取学教师多方位的课程效果审查,再用技术手段改进演示效果,形成最后的微课程。

3结束语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4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 平面设计

在当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网络资源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在整个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都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学生只有在校期间通过优质课程的学习才能在毕业之后找到好的工作并胜任它。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中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探索中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实践教学需求呢?

一、紧贴社会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开发内容

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就业,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紧贴社会需求,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随时调查,并对调查情况做一定的统计和分析,在完成分析之后整理出分析报告。为了更近一步贴近社会需求,教师需要联合企业多进行调研工作,将计算机课程设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对所需员工的品质和中职生的工作安排等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看,很多陈旧的专业课设置并不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现状对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开发出课程设置的新思路,从社会调查引进,再深入每一个岗位群,随后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设置教学内容,也就是根据中职生岗位群的设置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经过一系列调整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起来,为了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应当深入调查,确定企业需要怎样的平面设计人才。

二、打破课程界限,开发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与大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计算机平面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学难的情况,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教学难的问题。

比如学习《平面广告综合实践课》时,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模拟出广告公司的一般场景,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引入模拟程序中。教师一定要打破课程的界限,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轮流担任职位,由此熟悉每一个岗位,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和运作流程进行实际模拟,并且从业务操作、需求分析、创意设计和模拟训练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教师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做到全程指导,并模拟真实的环境提高职业能力。整个课程应当以项目作为主线,教师讲授的全过程必须体现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职业能力,以此让学生对每一个设计广告公司都有总体的了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将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

三、调整教学安排,设置整体教学思路

教师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之前应当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最终的教学任务,在此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调整,实践环节应对市场进行强化。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教师一方面需要熟练软件操作并保证能够做到详细讲解,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大量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并学以致用。调整教学思路还应当加强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才能更好地实践,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应当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进入市场后能够运用丰富的市场知识和健全的法规意识明确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关联性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和平面设计水平,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根据自身的实践活动了解市场的真实信息,用自己的感悟塑造整个广告的形象。

总而言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并将有价值的标准和科学标准有机融合,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实践活动的主线,为中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中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发探索已经步入了新的轨道,这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学生也从原来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豪感和成就感很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基本思路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代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资源,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完成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刘莉.中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探索――以《平面广告综合实践课》课程开发为例[J].考试周刊,2015,78:116.

[2]杨琳.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2,23:265+312.

[3]于俊洁.基于Web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开发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5

0前言

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课程教学之中,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网络课程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在现代教育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的开发,顺应了时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开发的背景

高校教育改革已经在我国全面的展开,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要求,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已经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在发展进步,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具有一些辅助教学的模式,比如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课件或者习题等教学资源传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的作用,但是效率太低,并且数量有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存在很大的漏洞,知识量有限,当学生集中在网上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时,会使网站系统的压力加大,系统崩溃的现象经常产生,影响了学生的使用。因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的开发,创建精品课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便利。

2计算机基础教学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的作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公共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B语言、C语言等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学网站进行开发,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突破了传统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精品网站,教师可以在网上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评审,符合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建设的需要。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轻松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设置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之中的探究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之中的相互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综合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

3教学网站开发的技术应用

精品课程的网站开发需要用到诸多的计算机技术,通常会采用B/S结构,也就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对网站进行开发和设计。B/S结构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服务器可以对浏览器提出的请求进行分析和处理,再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系统操作比较简单快捷,所以受到众多网站开发者的青睐。精品课程网站开发中应用了很多计算机技术,下面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3.1 HTML语言

HTML语言可以对Web文档的编程进行创建,通过HTML语言能够确定Web文档信息的显示形式和内容。HTML语言创建的文档之中也可以包含其他的文档,或者形成具有图片、文字、声音等的超文本。

3.2动态数据对象

动态数据对象是微软推出的应用程序接口,能够实现对关系数据库或者非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的访问。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OLE DB对数据库之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相应的操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支持Web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

3.3动态服务器网页

动态服务器网页是微软公司研发和推出的服务器端的脚本语言运行环境,其中包含了不同脚本的程序代码,并通过这些程序代码创设了网页。当浏览器使用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来编写网页时,服务器就会产生相应的代码传达到浏览器之上,这样用户就可以在浏览器上看到动态的网页。

3.4 Dream weaver

Dream weaver是专业的网站设计和网站管理软件,可以对网页进行可视化的设计与编辑,同时支持多脚本语言的编写。通过Dream weaver可以将动画、图片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网站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在编辑和使用上十分简单快捷。

4精品网站体系结构的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开发工具的选择,将网站建设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搜集和整理,为整个网站的建设服务。

4.1网站的数据库体系结构的建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之中需要建立数据库体系,数据库系统之中包括用户表、班级表、成绩表、课程表和文件表等,其中存储了各种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数据。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的这些基表之中,需要建立一定的关联,班级表与课程表和成绩表之间可以通过外关键字建立关系,形成一定的联系,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班级表与课程表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成绩表与课程表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学生和教师在利用网站时可能会对多个数据表进行查询,为了方便操作,在数据库的系统结构之中设计了一个“视图”工具,可以将多个表进行整合处理。

4.2网站的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的使用,需要对网站的系统进行访问,才能得到系统提供的相应服务。在对网站进行登陆时,需要利用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经过系统的验证之后才能进入到系统的主页之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完成对用户身份的追踪。网站系统将用户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教师,一类是学生,不同的用户其主页形式也存在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教学网站在不同的用户主页之中设置了不同的功能模块,教师模块具有的功能是文件管理、教务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以及进入学生首页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文件管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站之中,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该功能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审核与。学生模块所具有的功能与教师模块存在差异,包括查看信息的功能、常用工具下载功能、网络课堂功能、在线课堂功能,同时还具有学生论坛,学生可以就学习上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计算机开发课程范文6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开发;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Xu Xuehui1,2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0,China;2.Zhejiang Jinhua Business School,Jinhua321000,China)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suitable current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e principle of "solid found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the main basis to edge research,while the implementation,while development,while in practice the ways in which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organic integration,in order to find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uter-based school-based teaching effective way.

Keywords:School curriculum;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Development;

Computer skills training

当前课程的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的本质是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我们想通过开发《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校本教材,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化难为易,获得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制定教材编写计划时,我们邀请学生参与进来,与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所喜欢的上课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兴趣点。

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课程内容应尽量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

“夯实基础”是确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校本教材内容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以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认为,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教学的核心,上机实训过程既要注重基础教学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又要关注基础教学向上衔接、导向未来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加上课时的限制,有必要先通过筛选、分解来减化内容、降低难度,并在知识结构的完整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可能前提下,整合基础课程,形成知识技能和专业理论互补的教学板块,使课程具有综合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校本教材编写要体现科学性,趣味性,编写过程要运用比喻等多种方法,力求使教材通俗易懂。我们还将开发的内容和大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项目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家长是否愿意。

国外课程研究与实践已证明,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开发队伍是关键,这支队伍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设计等基本理论,为教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教材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教材,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

我们还要求教师跨学科地研究有关知识,一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通过听课来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开发项目内容有关;二要采取定期集体备课的办法,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教师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寻找到了不同教师之间所开发内容的结合点,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奠定基础。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背景、开发理念、实施和操作办法、教学方法等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采用同步培训的策略,搜集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资料,共同讨论如何设计、撰写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课程的开发方案;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接下来是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的具体实施阶段:

1.交流理论学习心得,划分版块,确定每版块大概内容并确定每版块负责人,分配任务。

我们是依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知识结构完整和知识难度适中的前提下,把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组合,设立若干既相对独立又步步递进的单元课题,集中精力,逐项突破。因此在确定校本教材的编排上要以综合单元为主线,在“项目”的引领下以分镜头的形式,设计、编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逐步从单一主题(小任务)向综合主题(大任务)发展,中间还穿插了拓展(延伸)探究活动,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各版块负责人构思各版块内容的编排,设计出具体内容提纲,提交教材开发小组讨论综合,各成员提出整合整改方案,完善整个校本教材的提纲设计。送交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校本教材的实施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应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总体水平,任意夸大与主观拔高都是不可取的。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我们要加强教材与社会实践、行业企业需求的联系,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人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上机实践课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求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要素落实到实践教学上。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将实践内容组成不同的模块,编制完整的实训教学计划和上机实战内容,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

同时兼顾计算机操作工考证所需内容及知识点,拓展训练和练习部分内容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机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们遵照本教材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很轻松地通过计算机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学生就业增添一份砝码。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从学习方法上讲,实践与探究共存;从学习结果上讲,个性与共性统一。

3.构思设计出校本教材编定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排版格式。

我们决定打破普通教材的传统体例和编排,采用“知识点+拓展训练+练习”的编排模式,每个项目均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简要介绍知识点的相关内容,知识点下涵盖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拓展练习,争取学生可以在干中学或边干边学,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操作。努力改变过去计算机教材讲授过多过细的弊端,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题空间,把拓展和提高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

格式上主要采用简洁、大方的一步一图的图解方式讲解操作步骤,使学习者学起来更加轻松,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导向性,力争能让学习者可以边学习本教材的内容,边上机实践,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心情、最高的效率来快速掌握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同时要求内容新颖,语言浅显易懂,注重实际操作。

4.各版块负责人安排各版块内容的编写工作,这是本课题实施的主体阶段。

编写教材时应注意内容篇幅适当简洁,且安排适量的插图,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每个项目后都须附有相关知识的实战练习,以便教学后巩固本课知识;最后要编上本块知识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点,以便学生融会贯通,同时为考证服务,而且每个项目的上课内容我们都会制作出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既方便了教师上课,又方便了学生自学和复习。

校本教材的设计是每个项目包括上机实践在内用时是一次课,也就是平时我们上课的模式,一次课两节,第一节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包括知识点和教师上机演示,第二节主要以学生实践上机为主,教师辅导,让学生当堂消化本项目所学内容.学生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集学习、实验、创作于一体,集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于一身,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点与传统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特点。教师实施教学过程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师在制定单元学习任务时,不受时间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灵活定制教学计划。

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给一个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老师设计的学习方案。学生利用校本教材中的知识点、配套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交互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互补。而我们的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倾听学生的见解,有时像一个参与者、合作者,有时更像一个虚心学习的学生。

5.完成各自的任务,提交教材开发小组讨论综合,完善教材结构。进一步统一格式和布局。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集中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让每一位参编人员轮流把自己所完成的初稿逐个项目逐个内容地向所有编写人员作一个详细的讲解,然后由其他编写人员当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同时查看内容与知识点是否有交叉重叠、结构布局是否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