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1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脑瘫

作者单位:462000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1 脑瘫的疾病特点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常伴智力障碍、癫痛、视觉、语言、进食、吞咽、行为等多功能复合。一般在婴儿期发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严重影响了患儿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今后的学习,就业,给患儿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2 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意义

目前,国内针对残疾儿童家长服务的指导机构还很少。据统计,国内约有90%的脑瘫患儿生活在社区,由父母照管2]。残疾患儿受到社会隔离的现象极为普遍,这种不良的影响常影响了作为患儿主要的照顾者父母的心理状态3],脑瘫患儿的父母常要面对以下问题:①沉重的经济负担;②社会歧视;③长期照顾患儿导致心身疲惫;④耻辱感;⑤家族成员之间关系增加的摩擦和压力。从患儿诊断为脑瘫那天起,家长普遍经历了否认自责罪恶感困惑沮丧接纳6个阶段的心理历程,其顺序和停留在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4]。特别是患儿母亲普遍存在沮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5]。“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就是通过帮助脑瘫患儿家长认识脑瘫的基本疾病知识、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异常姿势的纠正、日常动作训练)、按摩疗法、患儿运动发育的评估、饮食护理、支具及辅助用具的使用,患儿的心理和教育等家庭康复护理的指导,教育和引导母亲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并积极参与到患儿的康复治疗中,为患儿提供适当的家庭康复护理,同时也给予患儿母亲情感支持和能力支持。

3 家庭康复护理方法

3.1 抱姿的指导 痉挛型采用骑跨式抱姿,注意不要阻挡患儿的视线,调整患儿的双上肢位置;不随意运动型及肌张力低下型采用抱球式抱姿,注意调整患儿躯干的位置。

3.2 睡姿的指导,鼓励家长帮助患儿侧卧睡觉,痉挛型患儿在两加用一定厚度的软垫抑制内收,注意侧卧位时将两上肢伸展向正中位,注意经常调整患儿两侧侧卧;屈肌模式占优势的患儿鼓励其俯位睡姿,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窒息。

3.3 进食指导 指导家长按摩患儿口周皮肤,扣击刺激,以增强患儿口腔闭合能力;轻轻按摩其颌下舌根部,以促进小儿吞咽动作;喂食时要使患儿保持坐位或半坐位,将食物从患儿正面喂入其口中,保持其头处于中线位;指导家长鼓励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先手把手教患儿进食,逐渐减少辅助,也可借助自助装具进餐。

3.4 如厕指导 指导家长训练患儿定时大小便及在排泄前向大人预示和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训练其坐在痰盂和便盆上排泄,学习使用手纸清洁和褪下或穿上裤子的动作等;指导家长改装便具便于患儿抓握;注意饮食调配,排泄前半小时给他喝水,使大小便训练顺利进行。

3.5 穿脱衣指导 指导家长选择方便进行穿脱的衣服,通常采用坐位穿脱衣服,不能坐稳的患儿可采取侧卧位或扒在家长腿上;教患儿先穿、后脱瘫痪侧或病重侧肢体,后穿、先脱健侧或病轻侧肢体,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

3.6 卫生清洁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选择患儿熟悉的梳洗用具,给患儿使用便于抓握、运用的梳洗用具,如粗齿梳子、软毛牙刷等;家长注意帮助患儿掌握上肢的伸屈、旋转能力、手指抓握能力、手腕的灵活性和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训练患儿完成洗手、擦嘴、拭鼻子、洗脸、使用肥皂、梳头、刷牙、倒水、开关水龙头等一系列操作,逐步使患儿独立完成卫生清洁动作,指导家长改装家庭环境中的卫生用具,便于患儿独立进行卫生清洁。

3.7 言语指导 ①保持正确姿势:当患儿有了较好躯干控制能力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控制肩和上臂,在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②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或不懂,家庭成员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③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3.8 心理和教育护理的指导,脑瘫一般不能治愈,且功能恢复慢,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激动和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6],所以给予患儿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玩具游戏”让患儿表露情感,因为当患儿使用代表家人,朋友及其他人的人物玩具(或动物玩具)时,会不知不觉中扮演家里或自己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或生活状况,同时也会表露出自己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另外,家长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医护人员需耐心倾听其诉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为其解决困难。

4 小结

患儿父母在家庭护理的全过程中的参与和参与的程度对患儿和其家庭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7]。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家庭的亲情、轻松的气氛和游戏形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使患儿易于接受,实现了在功能情景下对患儿进行治疗的目的8],脑瘫患儿需要终生康复治疗,因此需要家庭给予持久合理的治疗帮助。在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下,家长正确认识疾病,接受患儿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下,不折不扣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治疗计划可以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藏卫红.母亲与小儿脑性瘫痪.现代康复,2001,5(3):68.

[3] 苏玉兰.脑瘫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2,16(5):257258.

[4] 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心理科学,1997,(20);398400.

[5] Breslau N Sibling of disables children birth order and agespacing efects.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982,10(1):8596.

[6] 俞珍,张爱华.心理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6364.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2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的康复护理作用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等。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使患者在多个方面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日常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人的期盼。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3

关键词:高职 康复护理学 护理技能实训 教学

1 高职护生开设《康复护理学》的意义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和慢性病者[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康复护理学以达到全面康复为目的,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适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使之重返社会[3]。

《康复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要求高,康复技术多样性、复杂性等原因,致使教、学双方都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护生初接触时会感觉医学名词陌生,概念难理解,康复评定内容多而繁琐,康复护理技术涉及人体的各个功能恢复,难以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进行康复护理技术实训中,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记忆较零散,经常出现护生练习后仍掌握不到位,不能系统地联系和应用,难以掌握在何时应用哪项康复护理技术,如何应用好康复护理技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与临床工作实际工作脱节较大,对护生将来的实习有不利的影响。

护理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4],在校期间学习《康复护理学》,利于护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尽早介入康复指导,可使更多的患者在最佳时间,得到正确的康复知识,尽可能避免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以较好的状态回归社会。

2 高职护生《康复护理学》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护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常用康复护理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用“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对《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做了改革,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2.1 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设计实训讨论案例。

以“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例,根据患者运动障碍3个时期,即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为主线,融入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伴随的功能障碍,为案例讨论及实训提供素材。

2.2运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护生对案例做分析,引导康复评定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计划。

在对脑卒中进行康复治疗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都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评定,即对脑卒中患者各种障碍是性质、部位、范围、程度作出准确的评定[5]。将护生按每组10~12人合理分组,每组由1位教师负责组织带领进行讨论,将护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引导护生分析患者发病至转归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例如上述“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案例,要让护生认识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阶段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体征,如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在小组成员的探讨中,分析、总结,使护生对该疾病有了个清晰的认识,分析存在的康复训练问题,从而能够运用康复评定方法,对各个时期出现的症状体征制定相应康复计划。同时,也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实训方法

仍以案例为素材,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角色扮演法”, 相互变换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各项康复训练。由于在案例讨论的时候带教教师注重启发护生主动思维能力,引导护生对患者病情作了分期分析,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模糊的理论清晰化,为护生进行康复训练做了铺垫。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技能实训,把繁杂的训练内容做了相应划分,使护生在练习的过程,能够区别患者病程各个阶段所适宜的康复训练项目,能够准确完成相应任务。

实训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辅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态度,体现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课程结束前,带教教师召集本组护生,结合病案讨论及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课程回顾及小结,交流分享训练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康复护理技术的最佳方法和时机,进而再次巩固了理论知识,在“讨论-实践-总结”循环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护生感觉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对康复护理技术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的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3 小结

通过“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中,运用案例进行讨论,指导实训项目;根据案例素材,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实施和体验康复护理技术;课后再做总结回顾,形成了依据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有效循环机制,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护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实施方法,并形成牢固的记忆,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还能够使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提高护生的康复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和熟练应用护理技能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杨信才,王彦.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6-269.

[3] 刘永兵,樊新霞,陈璐,王传荣,王春秋,蔡雪娇.乌鲁木齐市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学知识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70-72.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4

1 问题

(1)悲观失望感。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的慢性病患儿有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的表现。(2)孤独焦虑感。患儿患病住院,离开家庭会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3)恐惧感。大多数患儿对医院怀有恐惧心理,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4)激怒愤怒心理。由于病痛,心里烦躁、愤怒。

2 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要开导、启发使其战胜疾病信心消除悲观失望的心理,要用诚实礼貌性语言,使患儿感到亲切可信,要用安慰性语言,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安慰是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语言安慰的施展性很大,对患儿主动关心,讲话要和蔼温柔,同时要鼓励患儿,使患儿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儿,通过讲故事、唱歌、做游戏,多接触多交谈消除孩子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如患儿感到孤独无助伤心时抚慰性地拍拍她的手或肩陪伴在其身边,让其感到温暖亲切缓解心理压力。

为患儿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护理服务一种技术,这种一方面体现在和治疗有关的操作中,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动作轻柔等,如保持床单被子整洁、安全,如何预防患儿坠床等。对待患儿一视同仁,尊重患儿减轻患儿自卑心理,和患儿讲话要用诚实礼貌性语言,面带微笑,使患儿感到亲切,使患儿消除恐惧紧张情绪高兴地接受服务。

运用护理手段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潜能,如保持病房的儿童化,减少白色画面,把病房布置得和家一样温馨,让患儿感到和家一样,同时施行整体护理,以“人性化服务”感动患儿及家属,关注他们的需求,让护理职业的关爱无处不在。尽量弥补硬件设施不足带来的不便,减少或避免其抵触情绪的产生。

巧用时间。对换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患儿入院后即时开始,第一时间告知其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以及住院环境、规则,帮助其迅速进入患儿角色,缓解其陌生,充分利用时间及早满足年长患儿的求知欲,有利于正确认识到疾病,理解和支持医疗护理活动。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5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颅脑损伤;康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31-02

Effect of comfortable care mode on quality of life during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ING Jianwei, MA Yali

Department of the Ward 1 Neuro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Attached to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fortable care mode on quality of life during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1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received nursing of comfortable care mode. Concise Health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receiving comfortable care mode. Results: The scores post-receiving comfortable care mode in 8 dimensions of Concise Health Questionnair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re-receiving comfortable care mode,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patient receiving comfortable care mode can reach a more pleasant state in physiology, mentality and society. Comfortable care mode may obviously alleviate patient's suffering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omfortable care mod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habilitation; Quality of life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交通事故、建筑、厂矿的工伤事故、暴力袭击等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颅脑损伤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死惨率高。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与各方面的功能甚至植物生存,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障碍和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有效的新兴护理干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对此,本科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且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0~69岁,平均(38.2±4.3)岁;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其中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8分者42例,GCS为9~12分者38例,GCS为13~15分者20例;硬脑膜外血肿33例,硬脑膜下血肿47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患者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46例,摔伤24例,打击伤30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为30 min~3 d,平均5.4 h。上述患者所选病例昏迷时间均≥6 h,经激素、抗感染、脑细胞康复等综合治疗后清醒,无明显的智力障碍,但存在程度不同的语言或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易怒、情绪波动大、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未发现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躁狂症等。

1.2 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8个维度。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至于生活质量的评定时间则于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及出院前1周各评估1次。在问卷评定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语言障碍,可以用手势或者护士指示条目内容让患者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排除认为的暗示或者诱导,统一指导语,由专人负责评定,并要求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问卷各条目的回答。主要观察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心理护理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也是人类对舒适的最大感受[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学不断发展,舒适护理的概念也逐渐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更有效的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过程中[4-5]。

本组研究对象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功能舒适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为,①生理舒适:患者入院后,首先从住院环境方面做到安静、整洁、安全、美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安排患者居住单间病室,床铺平整,床垫软硬度适中,床单被褥更换及时,日用品摆放位置合理,便于患者取用;根据病情给予配备合适的膳食并讲解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患者口腔、皮肤、头发等部位的个人卫生,注意各种管道的护理,防止继发性感染的发生;及时进行调整,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或半卧位, 防止颈静脉受压, 有利于呼吸;各关节置功能位,侧卧位时腰部、胸前等垫枕头, 使患者舒适,肌肉放松、心情宁静;加强药物及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为减轻患者卧床疲劳,协助按摩四肢及受压部位, 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②心理舒适:主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其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既不夸大疾病的危害,又着重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③增强社会功能舒适: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家属陪床,让其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告知单位领导、朋友亲属来源探视,客观上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主观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实施康复训练计划,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避免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为重新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这说明,舒适护理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让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而康复护理的同时就要给以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提倡以人为中心,符合了现代护理和患者心理需求,从而护患纠纷也有明显降低,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将以往的被动改为引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护理模式,避免了因服务态度问题引起的投诉和抱怨,也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提升了医院形象[6-8]。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费用、提高疗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舒适护理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式瑷.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50.

[2]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3] 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4] 刘天娇,高春霞.妊娠呕吐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3):102.

[5] 王美香,高坚欣.妊娠呕吐的心理干预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192.

[6] 张丽萍,王茹,马冬梅.舒适护理模式对全麻病人诱导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4):75.

[7] 刘晓东,张秀娟,邱松,等.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93-94.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6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它是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及外科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术后护理方法的改进相结合,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以达到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1,2]。FTS理念与目前我国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将FTS在外科围术期护理方面的应用介绍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肠道准备方面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术前肠道准备不但不能降低术后腹腔内感染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反而可以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如使患者术前处于脱水状态,增加麻醉中低血压的危险;引起肠管水肿,增加术后肠发生率等;至于机械性灌肠准备不仅是一个应激反应[3],还将导致脱水及水电解质失衡,使患者疲惫不堪,影响睡眠,腹部不适;而且机械性灌肠还有可能导致肠道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从而延缓患者的康复[4,5]。因此,FTS理念不主张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或仅接受在术前1d让患者口服肠道缓泻剂及肠道抗生素。

1.2术前饮食方面目前临床常规宣教是让患者在择期手术前12h禁食,手术前4h禁饮,此禁食方法极易使患者产生饥饿感。有研究证实在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固体食物6h胃可排空,液体2h内即可排空;而饮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因此,FTS不主张严格限制饮食,对择期手术患者,如不存在胃排空延迟因素(如肠梗阻等),

推荐麻醉前6h禁固体食物,麻醉前2h禁清流质[6]。亦有证据表明术前口服或静脉使用碳水化合物,可补充水分和能量,减轻术前饥饿及口渴感等不适,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7,8]。

2术中置管方面

传统观点认为外科手术后应放置引流管,以便随时了解有无手术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FTS研究提出胃肠道手术可不常规使用留置胃肠减压管(除非术前有胃肠道梗阻)并支持术后早期进食,这是安全、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9]。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引流应慎重考虑,应尽量减少引流管条的置入;常规使用引流管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切口感染几率,影响术后患者的活动,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10]。因此,FTS理念认为各种引流管会增加感染及并发症的几率,主张各类引流管应选择性地使用,而不应作为常规使用,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影响患者术后活动[11]。

3术后护理

3.1术后进食方面传统的进食标准是待患者排气后方可进食。而FTS理念则提倡鼓励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恢复口服饮食(术后4h即可进清流质)可以促进切口愈合、增加内脏血流量、刺激肠道蠕动、减少肠管淤胀,从而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疲劳感,且并不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日)[12]。术后12h内进一定量的流食,如果没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可以在术后24h恢复正常饮食[13]。

3.2术后活动方面FTS理念认为术后早期活动可减少肌肉消耗、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是FTS术后护理的重点。FTS理念要求术后第1天护士协助、督促患者下床活动,对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可做好解释、宣教与疏导工作。术后第2天患者可进行基本正常的活动[14]。

3.3 术后疼痛处理方面 FTS理念要求术后应充分止痛,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恢复健康。FTS支持术后患者选择性使用持续硬膜外止痛(维持使用至术后48h)、患者自控止痛(PCA)及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代替阿片类止痛药等多模式止痛方法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肠发生。

4小结

FTS的理念和措施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病人的康复。目前在国内已有很多医院的学者在做该理念在我国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尤其是在外科特别是胃及结直肠等手术中的应用已得到认同。但FTS模式需要的是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手术室、亲属等共同的努力和配合。FTS理念在我国的应用对我们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找出适合该模式的新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D,McNaught CE,MacFie J,et a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ultimodal optimization and standard perioperative surgical care[J].Br J Surg,2003,90(12):1497.1504. 

[2]Kehlet H,Wilmore W.Muh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 [J].Am J Surg,2002,183(6):630-641

[3]Moro ET.Prevention of pulmonary gastric contents aspiration[J].Rev Bras Anestesiol,2004,54(2):261-275.

[4]Wille Jorgensen P,Guenaga KF,Matos D,et a1.Pre—operative mechanical bowel cleansing or not an updated meta analysis[J].Colorectal Dis,2005,7(4):304—310.

[5]Slim K,Vieaut E,Panis Y,et a1.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J].Rr J Surg,2004,91(9):1125-1130.

[6]Langley J,Adams G.Insulin-based regimens decrease mortality rat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7,23(3):184-192.

[7]Soreide E。Eriksson LI,Hirlekar G,et a1.Pre-operative fasting guidelines:an update[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8):1041—1047.

[8]Noblett sE,Watson DS,Huong H,et a1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loading in colorectal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Colorectal Dis,2006,8(7):563-569.

[9]董春梅.快速康复外科方法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92-193.

[10]Kehlet H.Future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initiatives in fast track surgery[J].Langenbecks Arch Surg,2006,391:495498.

[11]Jakobsen DH,Sonne E,Andreasen J,et a1.Convalescence after colonic surgery with fast-track vs conventional care[J].Colorectal Dis.2006,8(8):683-687.

[12]DiFmnzo LA,Yamin N,Patel K,et a1.Benefits of early feeding and early hospital discharge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eo—Ion resection[J].J Am Coil Surg,2003,197(5):74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