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例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1

1.1、一般资料

在本案例中的70例患者都是表现出下肢瘫痪,在治疗之前对全部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诊断和颅脑CT证实,全部病例均符合脑中风诊断标准。在患者的授权情况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其中观察组中女12例,男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5)岁;其基本病变部位:偏瘫肢体左侧18例,右侧15例,基底节区2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0级13例、Ⅰ级10例、Ⅱ级20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患者12例。而对照组的女13例,男22例,在对比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0±6.5)岁;其基本的病变部位为:偏瘫肢体左侧20例,基底节区18例,右侧13例。其中下肢肌力等级为0级15例、Ⅰ级9例、Ⅱ级16例,有膝关节疼痛者15例,肌张力偏高、肌肉出现萎缩者15例。这两组的患者在年龄、病变部位、肌力分级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其可比性为(P>0.05)。

1.2、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在运用对比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性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比组就直接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以及服用对脑组织功能恢复药物等。

1.3、下肢康复训练方案

在患者下肢瘫痪的早期:首先患者取健侧卧位,对下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伸、屈、外展、内旋、外旋被动训练;然后把下肢的活动幅度逐渐由小到大;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主动翻身训练;对双下肢进行搭桥康复训练;辅助患者进行上下床坐姿的平衡性训练;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例如:进食;洗漱;如厕等等方面进行训练。

1.4、下肢针灸治疗方案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我们在针灸时普遍采用头针与体针进行结合的治疗方案。头针治疗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选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0.8-1寸,快速捻转行针,每10min行针1次,每次1min,共行针3次,1次/d,15次为1个疗程。体针取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下肢:足三里、梁丘、环跳、解溪、三阴交、阳陵泉、太冲风市、血海。

1.5、康复训练与针灸相结合的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痊愈的标准:前期的临床病症基本消失,下肢神经系统的功能基本恢复,下肢肌力达到5级标准,患者的基本生活可以自理,能够单进行独立行走。效果显著的标准:瘫痪的下肢肌力能够提高到2级或者以上,下肢瘫痪部位神经系统的功能大部分恢复;基本治疗效果的标准:下肢瘫痪部位的神经系统部分恢复,但是需要人搀扶着行走;治疗无效果:治疗过后与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变化。

1.6、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对研究案例中的2组患者于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治疗效果评估,采用Fugl-Mayer工具对患者下肢的感知功能、运动功能的评估,同时对所以的研究对象进行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进行评估,也就是在治疗4周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

1.7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包中,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对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医疗效果评估,效果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71.4%;基本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完全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总有效率85.6%。对照组效果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34.2%;基本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完全无效患者17例,占48.5%,总有效率51.3%。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2

每一项运动不能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任何运动都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舞蹈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损伤的出现直接影响训练的时程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在舞蹈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尊重科学训练是将舞蹈艺术与人体科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着手对舞蹈科学训练的研究以及它在舞蹈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舞蹈运动人体科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加强舞蹈运动损伤及伤后其体能康复训练的研究对健全舞蹈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训练中动作不同,学习时机不同,损伤产生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椎关节、腰骶关节、胯根、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而且损伤的类型包括: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组织损伤等等。产生原因:1.舞蹈训练准备活动练习缺乏针对性。2.缺少运动训练后的拉伸练习。3.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不佳导致的运动损伤。4.动作技术错误。5.运动性疲劳所致。“蛮子”、“云里”是舞蹈专业学生必学的翻腾技术动作,学生在学习空翻技术动作时,由于维持膝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常会出现膝关节十字韧带拉伤和髌骨滑脱。其原因是稳固膝关节的肌肉、韧带的能力差,维持膝关节肌力平衡被破坏,导致膝关节出现运动损伤。“倒踢紫金冠”技术含有伸髋动作,伸髋幅度由于受髂股韧带的限制,只能达到32°—35°,为了增加伸髋的幅度,可以加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力的训练;拉伸髂股韧带,增加柔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动作效果,但是由于髋关节处的髂股韧带的柔韧性不够,以及髂腰肌、股四头肌的长度不够,在做“倒踢紫金冠”动作时,由于主动伸髋的幅度小于被动伸髋的幅度,突然用力时往往出现髂股韧带损伤,同时由于下肢后伸的幅度不够,常常是由骨盆的前倾代为补偿,此时不单纯是髋关节的活动,还有脊柱腰骶椎的椎骨参与运动,增加了腰椎以及腰骶关节的生理负荷,也会出现运动损伤。这两个案例说明关节稳定性差以及肌肉伸展性、韧带柔韧性差是导致损伤的原因,虽然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如果建立一套安全的教学程序,可以给予我们一个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将会大大降低损伤的几率,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据笔者了解,学生出现损伤解决的常规办法是找医生去治疗、休息然后达到恢复。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了病理上的恢复,在恢复期间其运动能力也会同时下降,没有达到其功能性的康复,出现运动损伤只接受医生治疗仅仅解决了治病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实际的机能水平,更没有达到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效果。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和功能康复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通过评估技能技术和体能水平,寻找舞蹈运动损伤的机制、规律。采用个性化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技能监控的手段,预防已损伤部位不在复发,恢复舞者的机体功能和体能水平,达到整体系统化的恢复和提升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好的“运动体能”和“伤后的康复治疗”,是延长其舞蹈寿命的基础环节,所以说良好的体能基础是提高舞者运动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可靠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体能训练与预防损伤相结合。总结起来讲“康复治疗”有几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掌握舞者机体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其二,通过物理疗法帮助改善局部状况,使受伤的部位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其三,做好损伤部位的局部保护;其四,找出运动损伤的病因;最后,做好伤后的运动康复训练。在康复上大家有一个不太了解的地方,看起来康复是一个治疗工作,实际上在所有的康复工作里运动疗法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创伤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肌肉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负荷训练、平衡训练、耐力训练和竞技能力恢复训练等,而且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动静结合”的训练思想,这也是治疗的核心问题,把运动康复训练上升到运动损伤后期的主导地位,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功能性恢复和健强,以提高整个机体的健康水平。

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时间上应该尽早进行,并且贯穿于运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舞蹈康复训练应该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而且康复训练应以健肢带动伤肢,动作要做到对称、平行、协调处理的练习方式。使舞蹈损伤的患者恢复到损伤前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状态,缩短康复期,是舞蹈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整体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恢复任务,应该设定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目标:首先,在损伤期间不要耽误舞者健康肢体的身体素质训练;其二,治疗并缓解舞者损伤部位及肢体的疼痛;其三,在损伤康复训练期间进行必要的机能练习以维持舞者原有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其四,关节部位出现损伤后,关节运动功能的下降可能与多种病理变化有关,韧带和关节囊结缔组织的萎缩,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的肌肉与腱单位对牵拉产生阻抗,所以要进行恢复关节运动幅度的锻炼;其五,采用等动练习和等长练习方式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及耐力的恢复,进而是损伤肢体的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3

【关键词】脑梗死;个性化护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疾病预后通常较差,致残率较高[1]。尽早诊治是改善疾病预后的有效方式,同时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对于疾病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个性化护理可体现整体护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护理的针对性,保障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就选取脑梗死患者82例,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18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为79岁,平均(52.8±6.3)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4/17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为80岁,平均(53.1±6.5)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具备典型躯体、语言、脑神经症状;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脑外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合理控制病室温湿度,每日通风15~30min,清洁消毒1次,阳光强烈加遮阳帘,为患者提供舒适住院环境;限制探视人数,避免打扰患者休息;常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内容包括:(1)强化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间,以亲切语言鼓励患者,对暗示、疏导等沟通方式进行应用,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信心;非休息时间为患者播放古典轻音乐,如《三泉映月》、《高山流水》,分散其注意力,舒缓患者负性情绪;以成功案例激励患者。(2)针对性健康宣教:了解患者文化水平,评估其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强则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宣教影片,提升其脑梗死疾病知识认知度,使患者懂得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理解力差则一对一宣教。(3)语言能力训练:护理人员为患者口型示范,由简至难,注意患者发音节奏与清晰度;指导其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强化声音刺激;(4)肢体功能训练:若患者尚不具备下床活动能力,则指导其开展床上训练,包括患侧肩、肘、膝关节屈伸,训练时间与强度逐渐增加;卧位制动时保持功能体位,防止肌肉挛缩;坐位训练时抬高床头30o,保持5~10min,若无明显不适,则继续抬高直至端坐;站立训练初始时间为5min,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达到30min后则可开展步行训练,初始阶段安排专人搀扶,逐渐向独立行走过渡;做好日常生活训练,包括洗漱、如厕、穿衣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语言与肢体功能。分别应用汉语失语检查表与简式FMA量表开展评价,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语言、肢体功能越好[4]。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2结果

两组干预前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均更高(P<0.05)。

3讨论

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病变,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具备较高致残与致死率,同时复发率高,关于脑梗死的防治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易受损,语言与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积极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尤为重要。个性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加快康复进程。脑梗死患者易出现语言与肢体功能损伤,因此做好患者的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加快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进而使患者的病情康复效率提高。分析其原由,强化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困扰,使患者疾病康复信心增强,由此发挥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性健康宣教的实施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对康复训练的重视度,由此使患者更为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可由简至难为患者开展发音训练,并通过声音刺激,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训练可循序渐进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可加快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朱慧娟,杨静.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康复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154-155.

[2]杨雪梅,王明丽,王红梅.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6):1045-1047.

[3]蒋无瑕.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1):75-76.

[4]武丽霞.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8,25(06):72-73+85.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4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2]。康复训练是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患者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3],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护士是医生治疗后患者恢复阶段的指导者,也是负责人,最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可以直接评估病人的康复锻炼程度,并按医嘱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并依据临床经验直接采取健康适当的康复锻炼措施,让患者及早快速的恢复骨骼机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减少患者致残率。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导致患者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但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今后的生活造成诸多困难,也让患者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对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各地、各级医院的发展状况不一而足,特别是医院的等级阶梯式发展状态明显,医院的级别越高,骨科康复锻炼护理发展的越好,并通过定期组织讲座,选送护理人员进修,日常工作中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康复锻炼技能等,使骨科护理健康发展。反之,低级别医院的骨科护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起效甚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这些思想上的原因,致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生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医生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生指导方式的不理解等等原因,导致了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未得到最好的治疗。

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4、在进修提素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且多向心脑科倾斜,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三、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院方、科室均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实证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日常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4]。

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即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生沟通,也利于取得医生的信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医生学习、多向实践学习,从而加强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康复锻炼工作[5]。

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和学校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士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士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士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进而促进其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4、双向引入,进修提素。

我国的护士平均年龄较低,平均护理工作时间不满6年。与美国护士平均工作年限15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所致。高年资的护士可以积蓄丰富的临床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刚走出校门,刚走上岗位的新护士所无法直接获取的。为此,我国的骨科医疗护理专业应从人才引入和人才留住双向入手,引入高学历、高技能的新生人才,留住高年资深护士,并为高年资深护士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通过双向引入,进修提素,即让高资护理人员有进取心,又让新生人才有方向感,对于提高护理专业质量必将发挥较强的作用。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5

关键词:情景模式训练;案例分析;脑梗死

大多数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仍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行为障碍,较难实现生活自理。有研究发现,案例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案分析,将自身病情状况、身体素质、既往病史以及主要护理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1],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情景模式训练通过对病情进展与对应护理方案的模拟加以宣教,目前关于这两种方式应用于脑梗死的报告较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中,以探究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4±5.25)岁;语言障碍11例,单侧肢体瘫痪27例。联合组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5.74±5.63)岁,语言障碍9例,单侧肢体瘫痪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入组标准: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2];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60~74岁。排除标准;无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伴有严重器质性损伤;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对症使用抗血栓、调血压、降血糖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情景模式训练进行护理宣教,模拟脑梗死患者在多种不良情况下所需的各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具体为模拟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如何转变心态,直面困境;以疾病特点及相关康复知识为出发点,引导患者在模拟心境下主动了解疾病与自身,并了解患者在该情境下的心理活动,选择其疑虑、不自信的部分进行针对疏导,建立适于疾病康复训练的乐观心态。②口腔干预:引导患者模拟吞咽功能严重障碍,进行舌肌伸缩、张口训练各10min,并模拟颊肌、咀嚼肌、喉部内收肌训练。③行为干预:由医护人员引导其每隔3h左右以轻柔的动作翻身、拍背,随后由护理人员模拟褥疮预防措施,即对皮肤受压区域进行适当按摩。④运动干预:引导患者模拟肢体功能受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难以进行日常活动及正常排便的情景,行被动运动锻炼,逐步加大被动运动量;同时行主动运动,从简单开始,最后可行走锻炼。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案例分析干预方式,具体内容为:选取我院经情景模拟康复锻炼后,各项指标均恢复较佳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典型案例1例进行讲解,首先寻求该患者与案例相似点,讲述其病情进展的可能性及接受相关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引起重视;同时予以鼓励关怀,通过讲解经典病例干预前后的变化建立康复信心。随后对经典案例所接受的情景模拟训练进行逐步剖析,讲解其康复、预防意义,重点针对卧床体位、调整方式、吞咽障碍、运动障碍予以讲解,引导其接受经典案例所采纳的康复训练方式,增强患者对情景模拟训练内容的掌握,并引导确定自身康复周期,在情景模拟训练中达成这一目标。

1.3评估标准

使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SMBS)[3]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相关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4],分值越小说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w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SSMB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

1.5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同期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SSMBS各项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神经缺损及恢复程度比较干预3w后,两组患者NDS、NIHS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N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慢性疾病护理干预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往往可起到改善干预效果,加快康复进程的效果,具体需要患者以自身信念约束行为,并有目的性的采用对疾病康复有利的行为方式。临床研究显示,既往脑梗死患者因内心希望水平低下、疾病认知不足等原因表现出较差的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中,经3w干预后,两组SSMBS得分均有所上升,其中联合组上升趋势更显著,提示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利于培养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猜测其原因在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情景模式训练可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各阶段身体变化进行生动模拟,引导患者针对相关状况接受相关干预措施,而案例分析则选取本院经该模式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的经典病例作为参考,详细针对情景模式训练中各个步骤进行的意义,使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不同进展阶段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对应预防、康复措施,通过对吞咽障碍、皮肤病变、四肢运动障碍等问题的详细解析,既使患者认识到相关症状的严重性,又充分掌握锻炼预防的要点,进而体现为自身管理能力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局部或全面神经功能丧失,致使患者出现面部表情不能自控、口角歪斜、语言障碍或者视力障碍等问题,故对其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康复知识宣教尤为重要。目前情景模拟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中较为成熟的宣教方式,但对于此类需长期接受训练的患者而言,其宣教力度稍显不足;而案例分析不但糅合相关康复知识,更通过相似成功病例的康复指引,使患者在接受相关训练时更具信心。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NDS、NIHSS得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NDS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说明经过情景模式训练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逐步减小,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且加用案例分析护理干预后减小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更明显,原因可能为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式训练能够刺激老年脑梗死患者大脑半球功能重组,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调整的康复训练借由反复动作训练形成神经冲动,经传入、传出对大脑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修复部分脑细胞,对于患者正常活动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但可能是由于护理干预时间不足够长,因而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不明显。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联合情景模式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状况,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具有较好护理效果,对提高患者自我生活活动能力有利。

参考文献:

[1]周剑,张智敏,汪晓慧.强化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3(15):121-122.

[2]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3]王艳桥,蒋运兰,王艳,等.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相关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8):3090-3092.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6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其积极抢救的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很有必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女7例,男12例,年龄42~82岁,平均(64.23±2.29)岁;对照组女6例,男13例,年龄44~80岁,平均(64.31±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吸氧、利尿、强心与纠正心理失常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心理等方面护理,观察组同时行优质护理,其具体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配合清洁人员打扫病房,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协助患者翻身、进食,患者用药时给予指导,确保其正确用药,一旦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联系医生对症治疗,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稳定;②饮食护理:冠心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现象,应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搭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确保集体新陈代谢正常;③心理护理:冠心病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进行治疗,需要患者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所以患者容易出现焦躁、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应针对患者这些负性心理制定心理护理对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介绍治疗成功的患者案例,帮助其树立起治疗的信心;④康复训练:护理期间适当的康复训练很有必要,具体来说可以为患者选择最佳的训练时间,根据患者实际确定练习的内容,康复训练的同时保持作息规律,杜绝烟酒,从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拟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最高分、最低分分别为100分、0分,非常满意为90分以上,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为70~9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18/19),非常满意11例,满意7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4%(13/19),非常满意8例,满意5例,不满意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8,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饮食习惯也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临床上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引发该病的原因主要为人体脂质代谢异常,机体功能降低,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与生活[3,4],如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将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疾病的长期影响下,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很有必要。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其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总之,对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娟.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359-360.

[2]郭鸳.优质护理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6):139-141.

[3]崔华英.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5):122.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7

【关键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老年;骨科;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负性情绪

骨科康复为专门研究骨科伤病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是以手术、假肢、功能锻炼等为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实现肢体功能的康复[1]。董倩等[2]研究认为,对刚结束治疗的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尽早被动或主动锻炼,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纤维粘连,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本研究通过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借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55±3.25)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6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69±3.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术前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半年内没有接受过相关手术。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肝、肺、心等脏器的严重损害;(2)患者存在有精神或者是沟通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后对患者情绪、身体情况、肢体损伤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方式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术后给予功能锻炼指导、病情干预、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培训后参与研究;(2)康复功能锻炼方法:第一阶段(1~2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综合评定后,患侧肢体进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训练等,2~3次/d,5~10min/次;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跖曲、背伸运动训练,5~10次/d,5~10min/次;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骨折断端肢体肿胀情况;上肢骨折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握拳、提肩、上肢肌肉运动等动作。第二阶段(3~4周),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上肢伸展、外展、内收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时间以及活动量;下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抬腿、髋关节伸屈活动,并结合下肢进行攀扶站立,再逐渐进行负重活动。第三阶段(5~6周),该时期患者的软组织等恢复正常,肌肉力量也基本恢复,属于临床愈合期,因此除了骨折部位适当限制外,其余动作可扩大范围。第四阶段(7~10周),以患者主动运动为主,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度工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爬坡、上下楼梯等活动。(3)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用成功的案例对其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其增强治疗的信心;另外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管理,通过家属二次传达健康宣教的内容,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的积极性。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后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共50个项目,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3];按照3级计分法评定,0分为患者不能完成某一项动作;1分为患者基本可以完成指定动作;2分为患者可以充分完成指定动作。(2)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包含吃饭、大小便、穿衣、日常活动等项目,共100分;ADL评分>80分为优,表示可以生活自理,60分≤ADL评分<80分为良,表示在他人辅助下可以生活自理;40分≤ADL评分<60分为可,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ADL评分<40分为差,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4]。生活自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负性情绪:采用Zumg氏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评分进行评估;SAS评分>4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状态;SDS评分>41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状态[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康复训练治疗案例范文8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经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3.21)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3.57)岁;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1.2.1术前优质护理

(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并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一颗积极、愉悦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护士长及其他护理人员,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应注意的事项。(2)严密监测患者病情:术前,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各个脏器功能,并做好患者日常用品及手术的准备;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有剧烈疼痛的患者,应给予鼓励和安慰。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不要打断患者说话,及时为患者的解惑。术前,护理人员还应训练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及深呼吸,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术前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的需求,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向患者介绍主刀医师的经验水平、成功治疗的案例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

1.2.2术中优质护理

(1)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应亲切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2)做好患者术中保暖工作:术中,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医师,适当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适度,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1.2.3术后优质护理

(1)术后病情监测: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瞳孔、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并给予患者吸氧及心电监护等。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有无渗血情况、伤患处血液循环的情况等,避免出现运动障碍、水肿等。

(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6h可以给予患者少量的流食,尽可能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

(3)做好术后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逐渐消失,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洗漱、翻身等,定期帮助患者清洗会阴处,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者皮肤的清洁,并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擦拭切口,以免发生感染。

(4)术后切口优质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并告知患者保护切口的方法,进而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影响治疗的效果。此外,还应保持病房环境温度的适宜,尽量保护切口,减少切口的暴露或受到床单、被褥、衣服等污染。护理人员还应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及时更换切口有渗血的纱布。

(5)并发症优质护理:术后,患者行动受限需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肺部的感染,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及相关的呼吸功能,对出现感冒或咳嗽的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干预,避免肺部感染。

(6)术后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如髋关节屈伸、抬腿、双拐行走等。术后1周,可在双拐的支撑下练习行走,但需注意的是,康复训练的量应从小变大,活动的时间应从短变长,确保运动的适度,避免劳累过度。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还应嘱患者及其家属定期进行功能训练,保证营养的摄入量,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评定标准

通过本院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十分满意:>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十分满意19例(55.88%)、满意14例(41.18%),不满意1例(2.94%),其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十分满意15例(44.12%)、满意12例(35.29%),不满意7例(20.59%),护理满意度为79.41%,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