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例6篇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1

厌学现象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厌学不仅是教育危机的预警,也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严重威胁。中职学校由于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迫在眉睫。改变厌学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厌学状况采取得力措施,直面教学问题,把目光聚焦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

一、以身作则,改善环境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传授者,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着力创设有利于中职生进步的环境,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正面诱导,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与激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采用带有期望和鼓励的目光及激励性的语言等行为使中职生在学习中处于情绪饱满、积极思考的主动状态;加强角色转换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其在学习实践中认识到成功并非难不可及的事。另一方面要帮助指导他们制订定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任务。

三、关爱尊重,调整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转变。调查表明,造成中职生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家人和同学对其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宽容与不接纳。因此,教师要做到:第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歧视某些学生,所以要求教师学会鼓励和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第三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多沟通、多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逐渐对学习产生自信,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心理疏导,矫正行为

厌学本来就是一种心理失衡,产生厌学现象,其心理方面的因素起着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自卑、焦虑、孤僻等,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使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才是去除厌学心理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在工作中做到“堵、创、疏、练”。“堵”,即堵塞不良渠道;“创”,即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疏”,即疏导。第一,从情感上疏。对中职生违章犯规行为,教师予以细致、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并改正。第二,从行为习惯上疏。帮助他们养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用激励法去疏。启动内外因,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让中职生时刻看到希望。“练”,接受心理训练,深化认识,提升心理素质,矫正行为。

五、培养兴趣,激发内因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知识,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设计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逐步排除学生的焦虑畏难心理,坚持从基础出发,循序渐进,多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手势、带有趣味性的故事、现代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中职生爱听、要听、想做、爱做。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满足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拓宽他们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把他们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六、因材施教,感受成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学习上的差距,从备课、上课、辅导、练习,都要设置较为合适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解决教学中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1.学生分层

让体能和技术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到同一层次小组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属体能性分层。

2.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每一层次的目标设置是从低向高递进,贯彻递进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且可操作性要强。

3.方法分层

对不同能力组的学习教学方法要有所区别,比如对能力比较强的小组要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新知识;对能力较差的组就要通过讲解、示范,多看、多练的方式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另外,对强与弱组别的要求不同,对能力强的组要求标准要高一点、数量多一点、强度要大一点等。

4.评价分层

要根据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七、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中职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较为敏感。教师要适当引导其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帮助他们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学生排解不佳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法”“情绪转移法”等,释解心里压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八、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2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管理

现如今,教育重心逐渐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的义务教育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基本普及转变为全面普及。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目标,但在义务教育的总体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农村初中教育中,有许多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和对寄宿学生的管理是现如今农村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本人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管理的理解来简述一下这些问题和应对方案。

一、寄宿学生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1.寄宿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初中学生的寄宿管理问题主要有三点:经费不足无法提供更好的寄宿环境、缺少父母的关心关爱、管理水平的不足。其一,寄宿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寄宿条件相对落后,对初中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农村寄宿学生增加了家的经济负担,使得一些困难家庭子女有着上学难的问题;其二,农村寄宿学生一般上课期间都是在学校里,有部分留守儿童,这使农村寄宿学生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因此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成绩不高,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大部分寄宿学生是第一次独立生活,所以寄宿学生的自制力差,自理能力不强;其三,农村寄宿没有正规的管理人员的加入和参与,并且农村学生纪律性不高,所以在学校寄宿的时间里,经常与管理人员发生摩擦和纠纷,进而容易刺激寄宿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学生过激的反叛行为,寄宿学生之间的矛盾扩大,导致寄宿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斗殴和谩骂等行为。

2.对寄宿学生中产生问题的策略

导致农村初中寄宿学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家庭原因主要是缺乏长辈的关心关爱和家庭的经济原因。农村寄宿学生独自来到学校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营造出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温馨亲切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喀什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免费营养早餐”的工程,为学生免费提供一份营养早餐,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缓解经济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食宿条件,而且还很好地营造了更亲切的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且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圈子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给予每一个寄宿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与孤僻离群的学生交流沟通,帮助这一类学生解开心结,融入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而初中寄宿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处于叛逆期,教师必须更好地引导和帮助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帮助他们缓解叛逆心理,走上正确的道路;应该对农村初中寄宿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培训,让他们更好地管理农村初中学校中的寄宿学生,更好地应对寄宿学生中的各种突况。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问题和对策

1.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情况相比于城市学生更为严重,主要是受到家庭方面和个人方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去城市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导,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一边学习一边承担家里的起居,这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其次,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远见,对子女疏于教导,并且很多家庭无力承担初中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引导,父母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充当着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影响着初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但是农村学生的父母在管理方面是放纵孩子,并且农村学生的爷爷奶奶又对其过多溺爱和宠溺,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过度的负面品德,导致学生胸无大志和任性。这三个原因是导致农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较为主要的原因。

2.缓解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

农村学生的家长因为知识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没有清楚的认知,所以对学生疏于教导,首先,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引导初中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用科学正确的眼光来认识社会,看清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让初中学生了解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帮助来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样也是父母的责任,但是,初中学生父母认为,将学生托付到学校以后,教育学生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寻找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课堂上采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授课形式生动有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寄宿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厌学情绪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和帮助更多的农村学子更好地学习,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3

当我们和家长沟通这一情况时,又了解了一些细节,孩子平时脾气倔,性格孤僻,因为有个哥哥上高中,家里把她的零花钱扣得很紧。在学校里的情况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不爱与同学交流,五官相貌有些缺陷(面部有较浓雀斑),同学之间开玩笑涉及相貌的话题时她总往自己身上引,就因为这些原因前两周与同学发生了矛盾,于是便写下了那张让我们担惊受怕的纸条(其实,后来她告诉我,当时那样写,只是因为心中的憋屈无处发泄,过后不久就抛在一边了)。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决定暂时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一段时间再做定夺,并且避开孩子,交代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能体罚孩子,多开导),孩子在家几天后,又平平静静地返回了学校。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一是要弄清疾病的成因(这个孩子就是成绩差、相貌丑、零花钱少、性格孤僻而自卑),二是要根据病因制定疏导策略,分解、分化心理疾病。这个孩子比较信赖我,在我的课堂上,从没有给她制造压力和难堪,也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歧视她。我经常找她谈话,每次我都确定一个主题。针对成绩差的问题,我给她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现在的成绩并不代表将来,有许多名人、伟人在少年、青年时的表现都很差,可是他们在后来的成长中仍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于相貌,我列举了大明星章子怡也是一脸雀斑,艺术家曾志伟却因丑得福,他们利用了自己的丑,开发了自己的丑,丑成了举世闻名的大腕;至于零花钱,想想家里父亲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母亲一人留守在家,通过采茶、养殖、种庄稼维持生计,十分辛苦,你们兄妹俩上学的日常费用,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了这些谈话的基础,采取逐步渗透的办法,使得孩子现在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三是做好有心理疾病学生的工作,发动和她较为接近的同学多帮助、多关照、多交流,平时不谈论涉及伤害她自尊心的话题。第四是老师要多关怀,给她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并适时鼓励。五是不能操之过急,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和特定的环境,心理疾病的矫治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潜移默化,才可能有所收效。

农村初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与矫正,预防为主,矫治为辅,防患于未然,治未病之病。我做过班主任,也当过普通科任教师,长期以来必然面对有心理疾病的一些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心理疏导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归纳。

一、厌学情绪的预防

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则表现为有意的逃课,甚至辍学。

预防学生厌学情绪的主要措施(就学校教育来说):(1)科学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娱乐、休息、生活,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2)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变化和新鲜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采取多样化的表扬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感到压抑。(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4)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5)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6)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营造乐学、好学、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逆反心理的预防

逆反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那么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换句话说,太乖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他们将来的独立生存有很大的危害。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4

关键词:厌学 疏导 重构 对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作用之大是人所皆知的。然而,当前职校学生厌学问题又令人非常担忧。职校生的厌学问题与普通中小学不同,它并非应试教育的直接结果,其成因与解决策略更为复杂。本文将从职业学校现状分析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策略。

一、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

1、对学习活动惧怕和厌恶。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听课+看书+练习题”的教学模式,多数职校学生正是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才被筛选到职校里来的,难免产生对学习活动的惧怕和厌恶,进而转化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厌恶。

2、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觉得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满足求知需要。有些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时对理想的专业和教师教学充满着信心,然而开学后发现目前的职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甚少。这无疑使职校生又重新回到饱受失败折磨的境地。时间长了,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外来的新的信息,表现为不听不想,或在解释上予以严重歪曲,否定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3、未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学习基础差,因而厌学。这种原因主要存在于成绩差的学生中。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习方式的选择问题,而是连注意力的集中与维持、观察的程序与要领、记忆方法、阅读程序、听课技巧、学习结果的检查等基本学习技能和方法都没有掌握,因而不能胜任学习而导致厌学。但他们的智商并不低,可以通过学习技能的训练来校正。据广东省珠海市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和两所普通高中共四个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降低对数学、语文、英语三科要求后,中职生的语文、英语考试成绩与普高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数学成绩的差异则明显些。由此可见职校教材的编写已考虑到职校生的基础差这一特点,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与他们未能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只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技能的训练校正,是会改变其厌学的现状的。

4、过多的学习失败体验或受到过多的批评和惩罚,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缺乏热情。现在进入职校就读的大多数学生是所谓的“双差”生,他们在小学、初中的学习生涯中,由于自身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有差距,无法很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又由于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欠缺,加上一些教师和同学的歧视,导致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活动。

5、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外在压力又日渐沉重,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如前所述,有些学生本来对学习就没有多大兴趣,但家长及老师对他们却是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在一段时间被动地学习之后,外在压力就导致了他们防御性的反弹,干脆拒绝学习。

6、对所学专业及相应职业价值的否定,导致学生厌学。有些学生觉得职校的教学方式与小学、初中时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原有的学习热情没有了,再加上实践的机会少,枯燥的学习使他们觉得学习没有意思,鄙视教师的授课,否认所学专业和相应职业的价值等等。

二、改变职校学生厌学的对策

职校学生厌学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要改变职校学生厌学问题,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变外部压力为内部疏导;同时学校和教师应重构学习与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学生的实际。 转贴于

1、实行理解型教育策略,拓展对话途径,营造对话交流的氛围,做到“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结合。

学生厌学主要是由于对现有学习模式的不适应而导致的,部分学生因“读写困难症”等原因造成了学业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他们学习的进取心不断下降。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职校生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理解教育。根据心理分析理论,愿望的受挫所积淀的心理“能量”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宣泄”(转移或替代的满足),以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健康,所以,“疏导”是心理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职校学生由于成绩差、品质欠缺,长时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或受到老师惩罚、同学的歧视,压在心里的话往往是无处述说或不会述说,因而“疏导”就是提供述说对象、时空环境,设法让对方倾诉。

2、重构学习与教学模式,使之适合学生的实际。所谓重构,不仅要求教师更新学习观和教学观,更要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组织、方法选择、学习结果评价等方面作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使之适应职校学生的实际。

(1)因势利导,设法把学习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起来,进行学业的、生活的与职业的辅导,促进学生需要的转化,改变学习内容。在考察学生内在需要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与自身需要之间建立联系,并进一步确定从当前的学习任务到未来的需要之间的路线与方式。当目前的学习实在无法与学生需要联系时,要改变教学设计,然后当时机成熟时,进一步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有意识地把学生的需要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取代原来的需要。如果以上两种做法都行不通时,可以适当改变教学计划,改为传授别的可能与学生需要有关的内容。总之,必须改变目前强迫、消极对付等方式,以处理职校学生厌学的问题。

(2)学生需求定位明确之后,要进一步把学生的需求具体化为学习目标。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即使学生不能完全自定学习目标,也要设法让学生认可它;启发学生把学习目标尽可能具体化,甚至可以联系具体的学习行为;指导学生设计实施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并予以实施,鼓励学生按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会自我管理。

(3)学法重组和训练。鉴于学生对一元教法的不适应,职业学校应观察、测试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活动。要坚决破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问题教学法、活动任务教学法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针对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是单项强化训练,也可以综合训练,通常训练初期偏重单项训练,后期偏重综合训练。

(4)对于学习失败体验过多的学生,可以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生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自由。职校的教师更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奖励,少惩罚,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5)要多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和自我价值。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看不到学习的价值,更看不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相应的职业有何价值,因而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让他们相信社会的人才观念和企业用人制度正在日益成熟,高学历不表明劳动者的素质一定高,而社会用工的主要标准是劳动者素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规律。职校学生学好一技之长或能一专多能,同样可以投身到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作为职业学校还可以多邀请优秀的个体业主、私(民)营企业家或有一定成就的校友来做报告,介绍他们在基层工作、创业、成长的经历、经验,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调动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5

关键词:情感关系的尺度 “冷与热” “粗与细”“宽与严” “疏与密”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34-01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形式的引导者、领路人、集体最初的核心,他的情感的教育是其发挥所有作用的基础。如果一个班主任没有处理好他和班里学生的关系,二者之间培养不起融洽亲密的感情,那么以他为导索的班集体也不会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达不到班集体教育的目的。因此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任务就是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只有由“严管教育”变为“情感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认为师生感情培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尺度。

1 “冷与热”的关系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往往都是满怀热情、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身上。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自理能力较差,班主任更应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感化了很多孩子的心。但也有一些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这孩子这样呢?我多关心他呀,他怎么一点变化也没有呢?

我觉得这时就是老师冷与热的尺度有所调整的时候了。对于某些一直是在“热情”关注之下的学生,“冷”他一下也无妨,“热”的太多往往会不被学生珍惜。

当然,老师的冷是应该适时适量的,长时间的冷是师生感情的最大“杀手”。尤其是对于一些习惯较差,长时间改进较小的后进生,对于师爱非常敏感,每当他们缺少关爱时必然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厌烦、疏远,班主任对“冷与热”的尺度一定要把握好,运用中一定要处理好。

2 “粗与细”的关系

有一些班主任,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具体的表现就是班里学生的任何事情,一律亲管亲问,细致了又细致,生怕有所疏忽而造成不良后果。这种教师是“保姆”型的,细字当家,带出来的学生往往依赖性较强,对自己约束力较低。

初中阶段的孩子普遍有一种与成人“捉迷藏”的心理,不是那种故意与人作对,而是他们既渴望成熟,并要求周围人承认他们是成人,反对别人把他们归于儿童。但实际上他们又没有感到自己是真正、够格的成年人。这时自主意识的发展又使他们不断的产生这类思考,形成了渴望独立自主与受到成人的管教的矛盾。愿望暂时不能达成和生怕成人知道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有自己的秘密,不愿与成人沟通而显得躲躲藏藏。这对于在工作上事无巨细,包抓包揽的那类班主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对你隐藏更深,距离更远。

当然,我这里谈到的“粗”并非简单的放手,而是“粗与细”的巧妙结合:粗的外观使学生心生亲近,不去特意设防;细的观察让老师“成竹在胸,运筹帷幄”。工作中有粗有细,相辅相成,自然游刃有余。

3 “宽与严”的关系

大家公认的一种观点是“严师出高徒”。严格,体现着老师的责任心与爱心,也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和睦大家庭的必要手段。而学生也大都明白严格是爱的道理。但是我国还有一句老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更何况是还未成人的孩子!初中阶段的孩子犯的错,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的班主任是无论大小轻重,一律从严处理。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震慑作用,但这种威慑并不能“一劳永逸”。当威慑因孩子无意间地一个又一个错误冲刷得越来越淡时,“严”可能也就因此丧失了它存在的土壤而不起作用了。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也就是教育的客体,会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从最初的畏惧心理,害怕和疏远班主任,发展到后来对班主任的不信服,甚至通过故意给老师出难题表现自己的特殊,即产生逆反心理。虽然这只是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心理现象,但思想决定行动,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会与老师产生感情。因此,在相当多的时候,班主任更应该让孩子感到宽容,感到在老师那里会有理解和原谅,从而产生一种遇事向老师倾诉的愿望,充分利用人们交往最容易产生感情依赖的手段―― 语言交流,使学生从主观上产生倾向,愿意接近老师,为师生感情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无论是宽还是严都应有理有度,分时分人。特别是在某些时候,单纯的严和宽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实施“宽与严”的尺度。选择时机将二者相互转换,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 “疏与密”的关系

人是感情动物,班主任同样摆脱不了感情用事的现象。对于一个四、五十个学生的班集体,班主任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感情,把学生分成几类:与自己性格接近而又听话的自然就喜欢,愿意接近;由近及“密”,在主观上形成宠爱这些孩子的倾向,在习惯上则有先表扬、后批评好孩子的行为。而班里经常会有另一些与班主任性格大相径庭、行为习惯又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苦口婆心面前仍改变不大。久而久之,令人想起就头疼、看见就生厌,因“厌”而疏,在主观上产生疏远的倾向,在习惯上则有或者不闻不问,或者抓住所有时机对其批评。学生是非常敏感的,对于老师的“疏与密”,感触尤为深刻。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的这种做法,不公正的因素有很多:前者会恃宠而骄,甚至骄气日盛;后者会自动躲避老师距离愈远。一近一远,与教师的感情也是相对成比例的。从班主任的角度看,则会因为主观上的看法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自觉地有了“疏与密”的差别,而不能公正地处理好班级事物,产生不了与班集体大家庭的融洽感情。

班主任和学生感情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做为一个合格的有心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抓住培养与学生感情的契机,能为自己形象的树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生厌学心里疏导范文6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 心理问题 排除障碍 健康成长

目前有许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厌学心理,尤其是进城务工子女的表现更为突出。如何让进城务工子女和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学校进城务工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不健康,学习困难等问题,学校针对这些孩子的表现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使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起来,目前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表现很乐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校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2.构建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的绿色通道

通过开展学生心理疏导活动,设置知心信箱,开设心理辅导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爱活动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小小运动会、书画展、美文美诗朗诵比赛、新歌会唱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4.建立进城务工子女档案及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什么问题及原因,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5.1 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要求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真不错!”“不要急,慢慢表达清楚!”“你今天进步很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孩子,使他们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消除厌学和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5.2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时联系家长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得自信起来,尽量减轻学业负担,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5.3 帮助他们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提高成绩。制订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算对每一道题等。教育他们懂得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5.4 开展竞争活动,加强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