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例6篇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1

 根据枣财监[2010]21号文件要求,我局于10月8日—14日对全区6个镇办财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   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   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09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重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三、   乡镇财政支出,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   乡镇财政支出目前除了人员支出外,主要支出是公务支出。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查重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五、   我区目前乡镇财政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对财政资金  监督未真正开展。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2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市局各位领导、兄弟区县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推进“乡财县管”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 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 并定期深入各委托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xx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国办发〔20xx〕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3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诱发农村各种矛盾的主要根源,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武功县从20__年以来,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在全县12个乡镇26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情况旧机制碰撞出的新矛盾

过去,该县各村普遍实行村级财务村有村管村使用的办法,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乏力,制约措施跟不上,造成一些村理财不民主,财务不公开,甚至假公开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据统计,在群众上访案件中,有80以上反映的是农村财务和村干部经济问题。虽然多次进行过清理和整顿,但始终未能走出“前清后乱,乱了又清”的怪圈。20__年3月,该县领导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村级财务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村会计、出纳不按规定记帐,临时在一张纸上记下收入和开支,形成“片片帐”;

二是有些村没建帐,只有一卷卷发票和单据,形成“卷卷帐”;

三是有的村干部人人染经济,个个都管帐,形成“摊摊帐”;

四是部分村上任不交帐,下任不接帐,形成“节节帐”;

五是个别村从来不走帐,甚至“一人一本帐”或收支不记帐,形成“糊涂帐”。

这些问题造成的危害和后果是:(1)形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土壤,滋生了村干部的不廉洁行为。由于村组干部支配财务随意性大,加之对现有资金缺乏有效地监管,无形中给一些村干部胡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造成了可乘之机,个别干部甚至钻帐务管理混乱的空子,出现了公款私存、公款私借、挪用公款、甚至贪污公款的不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村级干部队伍形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2)淡化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一些村村务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规范,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落不实,导致干部关系紧张,工作难以开展,引发群体上访。20__年底,该县大庄镇文家湾、金牛、贺家等村就因财务问题,酿成了百名村民集体上访事件。(3)干扰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大,但是由于村上没有建立民主理财组织,加之长期不向群众公布集体财务帐目,造成群众心不平、气不顺,一部分群众便以抗粮抗税、上访告状等行为,发泄对村干部的不满和怨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群众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呼声十分高涨。

面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经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财会人员素质较低,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缺乏有效途径。同时,大家清醒地认识到问题虽然表现在农村,但根源是乡镇对农村财务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形势。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权于民,加强监督,真正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于是,县上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作为乡镇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乡镇成立的“一室三中心”中,设立了会计财务核算服务中心,下设专门的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本着为民服务、对民负责的原则,全权负责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村级财务实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切实帮助村上建好帐、管好帐,理好财、用好财,彻底解决农村财务这一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新时期新阶段走出的新路子

该县推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是在不改变村级财务所有权、使用权和核算单位的基础上,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对各村财务统一管理,分村记帐,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服务。具体操作办法是:

(一)清理审计。20__年3月份,全县统一时间和安排,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将本乡镇各村财务帐目统一收回乡镇,逐村对1997年以来的财务帐目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共查阅各类帐本(簿)298本,审查票据10.8万余张,涉及金额1895万元。在清理审计的过程中,帮助村级追回外欠款623万元,清退不合理开支126万多元。通过清理审计,弄清了各村财务的底子,挽结了以前的帐务手续,为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集中开户、分户核算、统一监管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帐目。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为各村在信用社统一开户,一村一户,分村建帐,分村核算。为每个村分别设立“四帐一簿一单”,即:总帐、明细帐、现金日记帐、固定资产帐和各种合同登记簿、统一报帐单。各村不再设立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帐员,负责现金的代收代付工作。同时,帮助各村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

(三)监督管理 。实行“村财乡(镇)监督”后,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审批村级各项开支项目。(1)财务审批程序。按照“收支两条线”运行,实行“一支笔”和集体理财相结合的审批制度。支出在100元以下的,由村主任审批;支出100元-500元的,由村支书、村主任共同审批;500元-1000元的,由“两委会”班子共同研究同意后,支书、村主任共同审批;20__元以上的开支,如修路、打井、网改等,由村民代表议事会研究通过后,支书、村主任共同审批。对不符合财务审批程序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有权拒付。(2)报帐程序。报帐员将村上发生的各项收支业务,持原始凭证并经经手人签字,按程序审批后填写报帐单一式三份,每月28日以前各村报帐员将原始票据、报帐单一并上报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会计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票据,加盖“审核不合格”印章,注明理由予以退回;审核完毕后交出纳复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然后将票据传回会计处记帐。(3)及时报帐。一方面严把收入关。规定收入300元以内的,3日内报帐;300元以上的,当天报帐。要求各村收入统一使用乡镇印制的《武功县农村会计核算服务中心统一票据》,并加盖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公章,一式三联,一联存根,二联由缴款人保存,三联作记帐凭证。村上向农户收取各种款项时,未使用此发票的,农户有权拒交。各乡镇政府为此专门向群众发了《通告》。20__年8月份,小村镇陈坎村群众举报村干部收取土地承包费6000余元未上报,且有挪用迹象,该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接到举报后立即前往调查核实,及时追回了款项,同时该镇党委对该村支书和报帐员给予了撤职处分。两年来,该县各乡镇因一些村瞒报收入共处理干部13人,调整报帐员15人。另一方面,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为各村设立300元备用金,各报帐员每月28日以前在农财办核报本月收支情况,乡镇农财办严格审核把关。一看原始票据规范不规范;二看审批手续全不全;三看支出用途合理不合理,否则票据退还,予以拒付。20__年7月,苏坊镇芋村支付修路款2.24万元,用的是白条,该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拒付,要求该村使用统一税务发票后,才进行了审核报帐。翻开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拒付不合理支出登记薄》,可以发现20__年和20__年两年来共拒付各种不合理支出近120多万元。(4)定期公开财务。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每半年编制“村级财务收支公开明细表”,在各村及时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5)不定期地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主要检查各村是否按时报帐,有无瞒报收入、坐收坐支等现象,确保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四)建章立制。为了加强管理,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村级报帐员工作职责》、《服务承诺》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并装镜上墙,严格执行,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三、新探索新做法带来的新效果

武功县推行农村财务“村财乡(镇)监督”制度两年来,尽管是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却已显示出了良好效应。

1、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实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后,乡镇统一设置了规范的帐目帐簿,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业财会人员负责记帐、管帐,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多头建帐、随意记帐甚至收支两本帐的问题,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同时,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了实处,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保持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推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后,村级收入票据齐全,支出审批程序严格,各种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胡支乱花现象。据统计,两年来,全县农村非生产性开支直线下降,仅招待费一项年节约160多万元。

3、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财乡(镇)监督”制度的推行,把村干部置于镇政府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下,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增强了,感情加深了,工作支持了。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是担心村干部乱花钱、多收钱,现在财务公开了,也放心了。”

4、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后,各村取消了会计、出纳,由村文书兼任报帐员,全县共减少村级财会人员524人,年可减轻农民负担75.5万多元。

5、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启动后,扩大了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过去一些村的“暗箱操作”变成了现在的“阳光下作业”,群众对村上的经济往来活动一清二楚,自然给予理解、拥护和支持,消除了逆反情绪,保持了农村大局的稳定。据调查,20__年以来,全县再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众来信来访逐年下降。

6、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村财乡(镇)监督”制度以来,调动了村干部和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村干部胆正了,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办实事的劲头更足了,群众气顺了,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增收致富的热情更高了,全镇上下出现了干群一心谋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的喜人局面。20__年以来,全县各乡村共为群众协调解决生产资金2780多万元,提供致富技术信息1380多条,劳务输出、道路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四、新实践新尝试给人的新启示

武功县推行农村财务“村财乡(镇)监督”制度的实践表明,“村财乡(镇)监督”制度确实是新时期农村工作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财务问题、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一条成功之路,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第一,体制创新是关键。生产力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突破旧体制的问题。武功县推行的“村财乡(镇)监督”制度,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最关键的一条,是实现了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突破,在确保村级财务“三权”不变原则的情况下,改过去的村有、村管,为现在的镇监督、镇服务,真正建立起了合法规范、透明民主的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从而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强化了制约,促使了农村财务管理迈入规范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轨道,因而显露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搞好服务是核心。实行“村财乡(镇)监督”制度后,乡镇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管理,突出“服务”二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格把关审核村级各项收支活动,帮助村上理好财,确保把农村有限的资金用在各项建设事业的“刀刃上”,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服务。

第三,民主理财是根本。实施“村财乡(镇)监督”制度,重点是要解决过去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帐务不公开、理财不民主的问题,真正做到还权于民,体现民主理财精神。武功县实行这一制度后,通过规范有效地监督管理,为村上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并坚持定期在村组向群众公布帐务 ,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群众的信任度,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4

1云南省乡镇财政改革试点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1.1云南省乡镇财政改革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首先是在玉溪市江川县进行试点,2005年11月江川县出台了《江川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县各乡镇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其他州市也相继开展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但各地的改革进度和模式不一致。从进度来看,云南省16个州市,玉溪市除4个县区没有全面推开外,其他县已全面试点,版纳州三个县市已全面进行试点,其他州市已选择部分县区进行改革试点,各地的改革进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对此项改革十分积极,有的地方对改革不主动,有畏难情绪。从改革的模式看,改革试点的模式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1.1以玉溪市江川县为代表的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在县设立乡镇财政管理股总预算会计核算。乡镇设报账员,单位会计由乡镇财政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征求县人大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乡镇人大主席团依法审查,并由县财政局纳入全县预算统一依法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并由县财政局向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1.1.2以红河州蒙自县为代表的把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代行县财政的相关职能。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乡镇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国库,乡镇单位会计集中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乡镇财政所只设财政所长和报账员两人。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乡镇需要与可能,财力适当向乡镇倾斜,同时根据乡镇的财政收支情况,核定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其收入实行下达任务给乡镇,乡镇只对超收部分进行分成。对支出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办法,乡镇财政所根据相应的标准和办法编制乡镇财务收支计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进行审查后,报县财政局审核统编入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的乡镇财务收支预算,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

1.1.3以昭通市威信县、楚雄州姚安县为代表的对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将乡镇作为县级的一个一级预算单位,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单位会计由乡镇财政所。对烟叶及重点税源由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促进乡镇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确保目标任务完成。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财务收支计划,报县财政审核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

1.2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改革模式较多,不统一,各地在改革模式上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第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地方改革不彻底,改革还是主要侧重于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基本没有触及既得利益和职权范围内的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就解决当前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进行改革。第三,会计核算岗位脱节,结算会计岗位配置职责不明,不利于会计监督。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会计核算结构发生了变化,县财政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乡镇政府原来的单位会计账务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乡财政所虽设结算会计岗位,但结算会计仅是一过渡会计,手中无账务,所以在财政所内部结算会计很难监督和制约乡政府单位的经费会计和经费支出,不同会计岗位失去相互牵制作用,结算会计主要任务是往返于县乡财政之间传递票据,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腿”会计,会计人员不能独立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乡镇领导对收入、支出、结余和往来款项把握不准,加之询问不便,大多凭笔记本和记忆办理,最终可能造成工作较为被动。

2推进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实施建议

2.1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1.1统一改革模式,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由于此项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改革中可能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矛盾,需在改革中逐步总结和完善,进一步的探索。为此,建议选择部分重点县由财政厅直接派工作人员挂钩指导改革试点,为全省改革提供示范,实行全面启动,逐步推开,确保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2.1.2严格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预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等改革,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编制时,要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在预算执行中,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2.1.3以完善市乡财政体制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原由乡镇政府承担的事务全部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所需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列支,以保障其合理的财政支出需求。这样,有利于县政府把分散的财力集中起来,统筹规划乡镇经济的发展,统筹提供地方公共物品———政治稳定、司法、治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通过统筹规划,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建立财政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并改进支付方式,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和村务公开等措施,鼓励县乡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2.1.4妥善清理乡镇债务,进一步防范财政风险

首先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将债务化解列入政绩考核,防止“新官不理旧事”的消极思想。其次,要制订还债计划。在全面清理核实乡镇债务的基础上,按债务的来源、用途和现状,区别不同债务情况,制订相应的偿还债务计划,将每年的偿债计划纳入乡镇财务收支计划,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乡镇自筹的办法,建立乡镇偿债准备金,用于偿还乡镇到期债务。第三,要积极主动消化债务。通过拍卖等方式盘活乡镇资产及资源,解决部分债务。同时,县级财政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补助力度,给予乡镇政府必要的资金援助。第四,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政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一律不准对外提供任何经济担保;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财力状况制定发展计划。

2.2云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建议

要切实实施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应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综合各地改革试点的优点,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个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采取“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改革来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乡镇乱收费、管住乡镇乱花钱、管住乡镇乱进人、管住乡镇乱举债,有效加强对基层的监督,全面规范统一收支事项,增强县乡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极大地提高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其具体操作应根据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按照“财力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2.2.1收入上划县管理

原来由乡镇支配使用的各项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转移支付等,全部上划为县(市、区)级财政收入,同时取消体制补助、体制上解和各项结算项目。与之相适应,乡镇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市、区)政府根据税源情况下达县(市、区)国税局、地税局执行。同时,改变现行以乡镇为单位考核的办法,县(市、区)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2.2.2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的开支。乡镇上划县(市、区)级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些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项目安排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市、区)财政提供项目和资金报告,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需要,结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2.2.3建立和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配套措施

首先,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县(市、区)乡和谐发展。在科学规范县(市、区)乡政府事权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县(市、区)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其次,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再次,建立和健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县政府要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的责、权、利,建立和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最后,建立和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地方财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村财乡管; 双审双签; 财务公开; 办公经费

中图分类号: F32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11-0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亭口镇村级集体资产已形成规模。我镇主要通过推行委托、健全日常管理、“双审双签”、财务公开、加强监督等制度,对村级财务实行管理。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经费、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等原因,还是存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镇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账目设置不全、集体收支管理不严、办公经费标准低、历史遗留债务多等问题,提出了执行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抓好人员业务培训和防范教育、提高村级办公标准及村干部待遇等对策,使村级财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长武县地处陕西省的西大门,而亭口镇地处长武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是长武县的东大门。亭口镇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泾河、黑河、磨子河交汇于此,煤、水、电资源丰富。福银高速、西平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并设有福银高速出口、西平铁路货运站,交通便利。是长武县的一个面积大镇、人口大镇、煤炭、水资源大镇。全镇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0元。

根据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教育活动的要求,针对近年来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状况非常关注,并由此引发一些上访的现实,我结合自己担任乡镇长期间分管的乡镇工作,就“村财乡(镇)管”作了认真研究,把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重点就“村财乡管”运行情况、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情况、村财务监督管理措施和有关财务制度建立等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在2010年,中央财务部提出加强“双基建设”(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今年讨论学习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于乡、村基层的支农惠农富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新形势对于做好乡村财政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总体的运行情况来看,我镇“村财乡(镇)管”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省、我们关中的乡镇都具有借鉴意义,今后其他众多乡镇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上都能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汲取的教训,都大有益处。这也是我研究的动力和目的。

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镇“村财乡管”工作现状

(一)实施背景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后,随着农林特产税等一批涉农税的征收,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村级集体资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经济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村级理财能力差、财务业务能力弱、部分村财务混乱、村级债务无法化解、村干部层层加码,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等方面,村级财务成为村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镇2002年乡财县管、撤村并村工作为契机,将原来39个村合并为36个村,但由于诸如扫盲、普九、等各种达标和通村公路、村级卫生室等创建活动,村级财务债务累累,村干部垫资工作现象普遍,村级政权受到严峻考验,干群矛盾突出,群众欠村级集体财务严重。在2007年底,随着国家、陕西省加强村级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我们亭口镇又将11个村合并,县政府将村干部工资拉入县级财政进行发放,对并村前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清理结果进行了公示,清理后的村级财务全部移交财政所归档管理,并与各村办理了交接手续。随后的当年村级财务采取了“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管理模式,规定由乡镇财政所代为管理,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

2006年以后的几年,中央实行免征农业税,还对农村种粮户实行粮食直补,紧接着又积极实行了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助、微型小汽车、摩托车下乡补助和农村合作医疗,同时,国家连续几年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惠及农村的政策,修通村路,实施新农村建设,兴修水利,加强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随着党中央对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量资金涌向广大农村,农村正接受着党和国家大量的惠农政策补助,而且资金量也越来越大(如表一),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农村乡镇人民政府,更要抓好农村的村级财务,让惠农资金渠道更加通畅,确保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近几年来,“村财民理乡(镇)监管”工作运行良好,我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推行了许多好的具体做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二)法律政策依据

健全完善“村财乡管”工作,必须遵照有关法律政策。我镇遵循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06)86号);《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意见》(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农经发 [2003]11号);《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陕西省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并村后村级财务及资产、债权债务处置工作的意见》(亭办发(2004)5号);《亭口镇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亭政办(2004)47号)。

(三)亭口镇村财乡(镇)管的具体做法

一是推行委托制度。从2002年开始,我镇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工作,即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财政所对村级财务实行财务账和资金双代管,统一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这也是眼下在全国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村级集体资金由财政所在信用社集中设立村级账户,专项管理、监督使用。村委会继续设会计、报账员,票据由经手人签字后写事由及用途,由支书、村长双审双签,形成“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管钱”的双向约束机制。2007年,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之后,各乡镇财政所与各村都分别签订了“村级财务管理委托书”,从而保证了村级财务管理在形式上的合规化和合法化。

二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村级财务审批、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制定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审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

三是建立“双审双签”审批制度。每村成立3―7人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并刻制了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印章,大部分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良好。村级每一笔开支,经办人均要在票据下面或背后注明开支事由,定期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经小组长签字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两名负责人才能签字审批,报账员报乡镇财政所入账。我们在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双审双签”避免了两委会因财务支出情况不清造成误会、影响工作的情况发生,也体现了两委会共同理财、团结共事、凝聚出战斗力。民主理财小组在理财中如果发生与村两委意见不一致时,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保障了农民群众对村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亭口镇铁渠村的事例如:铁渠村2006年既是长武县的新农村建设村,又是当年的移民搬迁村,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比较多。支部书记赵正华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要求村财乡管中心报账6000千余元票据,是当年用于村主干道路水渠硬化的费用;村长在村址建设中,要求在票据中报账也多报销4000千余元,主要是因为砖价上涨,沙石运费增加;两人为报账,发生矛盾,相互指责,经镇政府派人进行查账,确实属于实际支出,二两人还继续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严重影响了工作,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对二人进行免职等。

我镇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明文规定:开支300元以下,由村主任、村支书签字审批;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研究同意后,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审批;开支5000元以上,需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同意并附会议记录,由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审批。对于可分配的土地补偿款,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提交村民大会讨论,经95%以上村民同意、5%的不反对后形成决议,决议经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并附会议记录,方可提款分配。

四是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我镇规定村委会要将经财政所审核的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分季度在村财务公开栏内张榜公示,重大支出必须随时公示,从而保证村级财务的合理性、公开性、透明性,全镇各村都实行了财务公开制度。还了村干一个清白,给了老百姓一个明白,村干的威信得到提高;集体和群众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群众比较满意。

五是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监督检查。第一,建立年度财务清理制度。我镇每年在6月、12月组织开展两次村级财务清理工作,由乡镇纪委牵头,财政、农经等部门配合,对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合同履行等方面进行专项清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纠整改。第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007年6月,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之际,全镇所有的行政村都开展了财务收支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总体情况较好,未发现严重违纪违规现象。2010年12月,对全镇24个行政村的近两年财务进行了审计,挽回经济损失4.7万元。第三,从2009年6月在新村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各村选3―5人,由党员大会提名,村民大会选举产生,选用文化程度高、群众威望好、工作热情高的群众担任监委会主任,对村财务实行监督。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镇村级财务管理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由于经费、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等诸方面的原因,村级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工作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队伍不稳

村“两委”每三年进行一次选举,财会人员更是变化得快,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脱节。一些干部落选后,思想情绪低落成以外出等为理由迟迟不办理移交手续。另外村干部报酬较低、工作任务重,工作刚性支出大,有的村干部干了一两年就不愿再干,垫资严重,这也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账目设置不齐

从目前反映出的一些普遍情况来看,有的村没有按村级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来设置会计账目,有的只设一本现金账而不设台账、固定资产账和往来账。

(三)集体收益管理不细

一是部分村在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出租、出售、转让、开发、利用等没有建立收入台账,造成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有的项目由村向县甚至省、市有关部门直接报账,绕过了乡镇财政所,项目结余款、管理费等没有进入村级账户,造成村级财务不完整且容易滋生腐败;三是没有严格统一的村级收入管理票据,各村接受或收取捐赠款物、土地承包、公共服务产业入股分成、“一事一议”筹工筹劳、其他临时性收入等均采取使用市场购买的收款收据或经办人写白条形式,这些收入凭经办人报账,难以核实;四是部分收入不是直接进入村级账户(如有的村出租山场获得的租金、村集体负责经营的退耕还林斑块补助资金等),而是先划入村干个人社会化发放账户,再由村干转入村级账户,不能保证资金安全。由于上述原因,群众对账面上反映的村集体收入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担心村干隐瞒收入。

(四)票证支出管理不严

一是存在白条抵库现象。少数村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招待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都是用“白条子”、“造工资表”入账,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较大。部分村为“争取项目”、将发生的费用列入招待费中,致使招待费虚高。三是原始凭证不规范。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在入账时,无经手人签章或者事由笼统。四是项目资金支付不规范。部分村项目资金的使用没有按照工程监理规定进行招标,致使工程存在包工不包料或者随意扩大工程量的问题;目前,长武县大部分农村在项目资金支付过程中,没有采用从银行转账的办法,而是支付大笔现金给个人,且以白条形式入账;有的工程完工后,结算无验收报告、无工程结算清单和合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村级工作经费不足,工程预算多数没有考虑税收等因素,开具正规票据将大大增加村级负担,村级无法承受。

(五)财务公开落实不全

虽然县上、镇上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一是村担心财务公开影响工作,怕群众不满意。往往简化公开程序,减少公开内容,有关资金支出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只公布一级科目,把隐性开支和不正当开支列到“其他”支出栏目中打埋伏,村民看村级财务犹如雾里开花,既看不懂,更无法了解资金的详细用途和去向。二是重公布、轻整改。对村级财务公开后群众的意见建议不重视、不及时整改和反馈,沟通渠道不畅通,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三是有些开支不好公开或是不能公开。有的村为争取项目,发生了一些项目咨询费用,这些开支不好或不能公开,村干部也担心天长日久后说不清,“如履薄冰”,只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四是财务公开缺乏完整性。只公布日常支出或民生项目支出,重点工程支出公开少。

(六)办公经费标准不高

村级办公经费标准不高,村级日常工作运转难。根据县镇拨资金规模,县财政每年核定大村办公经费2000元,中村1500元,小村每年1000元,这些费用远远不能应付村级日常支出。村级每年的日常支出主要有报刊费2000多元,打印费1000多元,会议费有的村高达3000多元,一般正常的也要2000多元。有的村还有交通费、电话费、电费、应付计划生育外地来人和其他来人招待费等,村级办公经费标准低,造成村级工作压力大。宣传政策的喇叭音响、党员学习电视维修费、科普上网等费用、冬季办公取暖费,统计上报的制表打印费等等,开支项目繁杂。

(七)村级遗留债务不少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武县原先实施的义务教育工程、通村公路工程、村级活动中心建设、卫生室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几大工程,给村级造成负债较多,由于一些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历史遗留债务给村级造成压力很大,这严重地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八)乡镇财所监管不到

由于“村财乡镇管”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目前乡镇财政所经办人员认为这是村里的钱,怎么用是村干部的事,镇上只是帮村干部记一下账,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只重视形式上的合规,放弃了对资金实际使用合法性的监督审查;还有少量经办人员同情村级困难,把关不严,致少量违规票据得以报销入账。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事关党群关系、连结中央惠农政策的村级财务,管理上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制定更科学的制度,使队伍稳定、制度健全、运行常态、监督到位、保障有力,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有序,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制度,以夯实基础、强化监督、落实公开、业务培训等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一)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我省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务之急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村级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集体资产的安全,还关系到基层干部的形象,更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镇党委政府要明确一名具体分管领导,帮助解决村财镇乡管中的问题;要认真落实财务管理人员、经费、设施设备,保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要经常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对照制度要求,随时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村级财务健康有序运行。通过制度来约束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目前重点工作是规范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等,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应由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牵头,农委、审计、民政等相关部门配合,抽调熟悉农村工作的人员对“村财乡管”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一个统一的“村财乡管”工作体制机制制度,对上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对下符合当地实情,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发至各乡镇、各村。

(二)运用软件,夯实农村会计基础

当前,农村会电脑、懂财会的干部紧缺,应由财政部门牵头,首先对“村财乡(镇)管”工作中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账簿、统一凭证、统一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按时将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其次落实“四项制度”,即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铲除滋生“流水账”、“包包账”的土壤。另外,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尽快购买全国目前推行的“村财乡管”会计核算软件(如小蜜蜂软件),改善办公条件,加强网络服务建设,同时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村级财务电算化,提高规范“村财乡管”业务水平。

村财乡管专版软件是顺应了近年来推行农村村务公开的要求,针对财政预算会计监督管理的需要,通过软件,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农村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财务透明度。各村基层单作为独立的会计核算监督主体,所。软件中已内置有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系统,设有农村财会一级总账科目和部分常用明细科目,设置了农村常用会计报表和村财务公开榜,报表可以自动汇总,自动出各种财务公开榜,有利于掌握和管理全乡镇的总体情况,及财务公开。目前全国许多的公司都开发有符合农村实际情况,通用性强的村财乡(镇)管软件。

(三)强化监督,规范财务公开

一要加强村级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除参加村集体财务工作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议,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村两委会内部也可以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专项核查处理。二要加强上级业务监督。对各村的账务往来、资金流向从宏观上十分清楚,也容易发现薄弱环节,镇财所要从业务上切实担负起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除对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外,对工程发包及上交款、土地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以及其他不合理开支等现象发生。要及时向群众公布检查结果,落实处理意见。三要规范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首先,要做到及时公开。村级财务情况要严格按照要求至少要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和条件许可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特别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情况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退耕还林集体款项、一事一议奖补、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其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公开项目要具体到人、到项目,力求具体化,有的还要逐笔公开,不能遗漏和隐瞒。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打印各村财务运行情况通表,每半年在村务公开栏公开一次,专项资金根据需要随时公开。第四,制定村级争取项目奖励制度。由县财政局牵头,参照县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针对村级主动争取的项目制订有关奖励政策。

(四)建好队伍,抓好人员选配培训

一要抓好报账员选配。农村财务管理既是政策性强,又是业务技能高的一项工作。因此,选好配好报账员,提高报账员素质至关重要。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报账员,报账员须保持相对稳定,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换,确需更换的,须报乡镇党委政府考察同意并进行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村报账款员应采取常任制,村级主持日常工作编制较多的地方,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优秀的报账员可鼓励其参加村“两委”竞选;日常工作较少的村,宜采取村委会委员兼任方式。二要抓好业务培训。要把村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的总体计划,每年由县政府或镇财所安排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的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等途径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三要抓好防范教育。要结合近年来各地查处的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违法违纪案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在完善制度、强调纪律的同时,通过诫勉谈话等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敲警钟,防患于未然。

(五)着眼现实,村级“零招待”力争改革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级横向交流逐步增加,加之随着撤乡并镇、合村并村的进一步实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村级规模扩大,乡镇干部下乡后不可能回到乡镇就餐,不可避免的出现招待费用,部分村实际产生的招待费用要占管理费用的30%以上。还有的村干部为了村级社会经济发展,外出联系项目,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招待费,这些费用村干部个人无力承担,吃派饭又难以实施,收取费用又不合常情,村干部也难以做到村饭“零招待”,坚持“零招待”制度势必造成大面积作假行为发生。结合实际,建议据实适当报销村级招待费。

(六)严格规范,统一村级收入票据

目前我们长武县财政局向省财政厅提出,制订了统一的村级收款收据式样。由县财政统一印制,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拨付到村级的所有款项都必须开具统一的收款收据,拨付方才能入账,杜绝村级收入外流现象。建议由省财政厅或者市财财政局统一制订,统一收款收据用后必须核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由乡镇财政所规定核销时间。并对村级财务中使用一般收款收据的严格查处。对于村级项目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的作法,村级项目资金下拨时,由村级出具票据,县财政局、乡(镇)财所必须拨款时依据村级票据,拨入乡镇村级账户,由乡镇财政所监督使用,并按工程实施进度予以拨付,避免体外循环。

(七)增加投入,提高办公经费和工资待遇

村级办公费原定每村1000元-2000元的标准远远不能应付村级日常支出,应按照村的大小和村人口的多少予以调整,并提高村级办公费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的上级拨款,远远不足每一年的党报党刊的征订费用,还不说村上自主征订的一些致富报纸和法律杂志(表二),加上农村的一些开会交通费用,村级办公支出还是很大,缺口普遍存在。建议加大对村级办公经费的转移支付。同时,每年拨付一定的村级财务管理业务经费,以方便开展比如举办培训班、办理报账业务、购置账簿报表以及涉及村级财务管理业务等。

县财政核定的村财编干部,每人每月享受财政补200-400元,而村干部每月的实际误工支出远远超过400元。还有不在财编的村日常工作的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小组长的待遇,没有财政补助,村级压力大。应适当提高财政在编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并按村规模核定适当机动财力,专项用于给予村两委成员适当误工补助,长武县委近期调研出台了一个村级干部的工资管理办法,无疑是一种尝试,也值得借鉴(在2011年4月1日后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1、提高村级干部岗位补贴标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月补贴标准按村上人口多少确定基数,500口人以下的村月补贴标准由280元调高到350元;501至1000口人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00元调高到380元;1001至2000口人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30元调高到400元;2000口人以上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60元调高到42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文书月补贴额由240元提高到280元。2、建立绩效补贴制度。绩效补贴采取年终一次性发放的方式进行,绩效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各乡镇党委每年年底按照《长武县村级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长武县农村党建考核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对各村进行考评考核,并进行排名,昭仁镇、亭口镇(村数在20个以上)排名在前3名的村定补干部享受绩效补贴,其它乡镇排名在前2名的村定补干部享受绩效补贴。3、实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奖励补贴。凡在本年度经省、市、县委验收晋升两个档次或晋升到一类的村,该村定补干部每月享受20元的升级晋档奖励补贴,晋升一个档次(包括四类晋三类、三类晋二类)的村定补干部享受10元奖励补贴。4、今后,每三年时间对村级干部的补贴调增一次,增长幅度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5、经费来源:村级干部补贴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由县财政负担。6、此办法从2011年4月1日起执行。由中共长武县委基层办负责解释。

总之,村级财务事关民生政策的到位、惠民资金渠道的顺畅,事关干群、党群关系,也是党和政府的执政之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方法,完善制度,有利于农村稳定和繁荣,也有助于加快推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 《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

[3] 《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06)86号).

[4] 《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意见》(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农经发【2003】11号).

[5]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

[6] 《长武县农村财务管理文件汇编》(2010年).

[7] 《关于并村后村级财务及资产、债权债务处置工作的意见》(亭办发(2004)5号).

[8] 《亭口镇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亭政办(2004)47号).

[9] 《关于调整提高村级干部补贴标准并建立绩效补贴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奖励补贴的意见》(2011年3月).

[10] 《黑龙江省关于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财政管理模式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8月17日).

[11] 《新疆额敏县全面实行“村财乡管村用”理财模式》(2010年).

[12] 《阜南县田集镇:“村财乡管” :开启阳光之门》(2010年8月12日)

[13] 《安庆“村财乡管”:开启阳光之门》 (安庆日报2009年4月20日).

乡镇财务管理调研报告范文6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二、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来源:文秘站 )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运作机制上的不到位

适应不同经济财政模式的基层财政所运作模式不明晰。全区30个街道镇乡以社会、经济、财政应为三大模式,一是城市财政经济模式;二是城郊工业财政经济模式;三是农村产业财政经济模式,应尽快完善。

对大件和不易损耗的采购缺乏专家参与招标,鉴定质量环节。采购商品达不到理想使用年限较为突出,如电脑物件。

乡镇实行传票、报销运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基层运作成本。

(三)基层镇乡公共服务型阳光财政程序化体现较差,目前在基层政府财政所还未见到比较成熟的完整方案

街道镇乡对享受中央、市、区的阳光财政惠民补贴,项目、标准、兑现程序、结算终止日期在村、社区、居民小组,未见到公示榜。

街道镇乡对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村民法律法规、科普 教育投入预安排没有措施体现。

(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队伍流失严重。区成立时,全区基层财政所编制人数158人,平均每个乡镇达5人,在我区财政所机构人员确定为事业编制后两年多时间,队伍建设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编制、人数大幅度减少。现在基层财政所编制人员只有120人,在岗人员122人,属财政所编制在岗人员只有103人,与建区时比较,编制人员减少38人,在编在职人员减少36人。二是工作变动频繁,两年多时间,30个街道镇乡中有17个财政所所长发生工作变动,有4个属于提拔,一个属正常调动,2个外出打工,10个由事业转为行政。三是财政所人员身份复杂。如黄溪、白石、五里3个镇乡财政所,人员按在编在岗统计为零,因在财政所上班人员的身份全部挂靠在其他站所。又如财政所长身份,现在就有四种:一是事业编制;二是工人编制;三是行政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挂靠在其它站所的主任科员);四是副处级助理调研员兼任。

基层财政所人员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等待观望思想严重。以来,由于基层财政所人员原来享受的“参公”身份、事业性质。没有及时纳入参公人员登记和调资工作暂缓等因素的影响,思想!上想不通,颇有尴尬和失落感,心态不平衡,主观能动性差,情绪较为波动。

三、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就是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二是解决基层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按这样的要求,街道镇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体现财政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以责任定财权,对新增的职能要追加运转财力支持(例如文化站),对弱化的职能要减少支出(如乡镇广播站)。三是要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公共服务体系项目支出要列入基层财政预算方案报告以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进行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履行职责和提高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确立基层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即基层财政所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可以行使以下基本职能:一是拟定公共服务指标体系,提供政府决策;二是监管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三是投资,以保证基本公共产品和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直接生产和提供某些公共服务;五是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和规范地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三)制定壮大产业经济规模,培植税源,增强税基,逐步解决收支平衡的基层财政经济发展计划。街道镇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配置市场,发展以适应增加财政财力的产业,增强税基,逐年缩小补贴指标。据调查补贴少的乡镇主导产业就大,补贴大的乡镇主导产业就小或无。就的区情有市场优势的蚕桑、生猪、烤烟、菜果品原料生产和深加工,大有潜力可挖,是增加税源的有效途径。以蚕桑为例,投入不大,见效快,技术难度不高,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是适应农业区情的好税基产业。但有的乡镇人口上万人,耕地上万亩,土质又不适宜烤烟生产、抓蚕桑生产七八年,也不过亩,只有两三个村种植。如此的发展速度,很不适应形势发展富民强区的要求。必须实行以镇、乡、村为单位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在3—5年内见成效。坚持追踪考核制度,未有突出税基税源产业的乡镇,区政府要帮助他们科学地找项目,制定发展生产计划,督促产业项目的实施见成效。对原有蚕桑产业的乡镇实行以交售蚕茧的销售增值税50%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新发展的乡镇头三年售茧增值税100%的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五年后享受50%的售茧增值税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的优惠政策,从而解决基层靠补贴吃饭的财政,实现富民强区集中区级财力办大事的局面。

(四)全面建立街道镇乡为单位的财政网络运作体系。以适应乡财区管的要求,保障高速及时的运作模式,节约经管人员报帐往返区、乡的运作成本;进一步完善街道镇乡所需运转物品的采购程序。一是对所有采购环节都应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全程监督。二是对大件和不易耗材,如电脑用品,应邀请专家代表参与质量鉴定,实现对物品的使用年限和价值。三是对易耗材和常用物品实行年度预报制,以便采购中心提前列入采购计划,基层政府及时获得所需物品的使用。

(五)建立管理考核制度。生产发展所需经费,年初以公安人口统计数为依据,按人平一定数额预算到镇乡,年终应以产业发展实绩进行结算,从而形成增强培植税源,增加税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