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例6篇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1

一、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当前电信市场秩序的意见》和《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县政府成立全县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大力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资源共享、公平竞争,推动通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大力规范通信设施建设

当前,我县需要规范建设的通信设施,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和地下弱电共同管网两大类。

(一)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一是基站规划。根据全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通信行业发展需要,本着“站址资源统筹共享、选址布局优化合理”的原则,组织住建、国土、规划及通信运营单位等有关单位合理规划通信基站。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通信运营单位要参与新建、改造和扩建住宅小区的规划评审,将基站设置用地及场所纳入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与建设项目同步施工和验收。二是基站建设。根据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要求,现有的通信铁塔(通信杆)必须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各通信运营单位设立新基站时,要依据《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申报审批流程》(附件2),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相关申请材料,领导小组作出设台批复后,方可进行基站建设。三是基站保护。移动通信基站是重要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拆迁已投入运营的基站设施,特殊情况必须拆迁的,应当征得通信运营单位同意。各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保障基站的正常运营,维护移动通信安全。基站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遭受破坏,致使移动通信网络中断的,各单位要积极协助有关通信运营单位进行抢修,以及时恢复移动通信服务功能。

(二)规范地下弱电共同管网建设。一是建设原则。地下弱电共同管网是指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缆线、广播电视缆线和交通警察电子信号传输缆线,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统一设计、统一布设的弱电缆线埋入地下建设的共同管网。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不正当竞争,地下弱电共同管网工程建设遵循由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偿使用、分步推进”的原则。二是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划及用户需求,组织相关单位编制《县地下弱电共同管网专项规划》,并合理组织地下弱电共同管网的实施和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城市道路;已完成改造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增加地下弱电共同管网;未经改造区域新增立杆或地下管网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和建设。管网建设要结合城中村改造、城区道路改造、新区建设及工业区建设逐步实施,领导小组和各通信运营单位要参与建设项目的规划评审;城市新区、工业区、新建住宅小区、新建道路等地下管网建设和入户管网设施与其他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并一次性实施到位。三是入网程序。各通信运营单位要依据《弱电共同管网入网申报审批流程》(附件3),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相关入网申请材料,领导小组作出批复后方可入网。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负责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的协调调度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受理工作。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全县通信市场建设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2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接地问题建议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一直困绕着很多设计、建设和使用单位,这主要是因为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立需要租用大量的民用建筑作为机房,而民用建筑的接地系统难于满足移动通信防雷接地规范的需要。因此,各类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当前移动通信基站接地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的重要性

为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击的灾害,确保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自由通畅,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十分的有必要。事实证明: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遭雷击损坏的事故中,有相当部分是因工程设计或施工中接地不当所致。假若对基站电源进行了正确的接地,这些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一旦事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在日常的维护中,必须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当前移动通信基站接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以来,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时间,但是由于市场不等人,这些问题在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之前,基站的数量已经急剧增加,遗留的问题和隐患也就越来越多。具体分析如下:(1)某些基站采用镀锌钢管、角铁作为接地电极,镀锌扁铁作为连接线,用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地网,无可非议,但是,有些施工单位对耐腐蚀性能好,价格较贵的正品的镀锌材料用得不多,对耐腐蚀性能差,价格便宜的付品镀锌材料用得较多。付品镀锌材料由于电化腐蚀比较快,经年累月,接地电阻日益增大,大大缩短了接地网的使用寿命,必然成为故障隐患。(2)地网连接点焊接面积小,焊接质量难于保证,焊接处没有保护或保护的不够,时间一长,焊点极易腐蚀、断裂。(3)某些基站地线引入点只有一个,导致设备不安全使用。引入点只有一个且埋入地下,对于市区来说,由于市区内高大建筑物多,防雷设施也多,相对还比较安全。可是在空旷地或远离市区的移动基站就只能靠自身的防护网保护,雷电电流一旦很大,电弧范围内电压就很高,设备就很不安全。(4)非专业队伍施工多,不懂技术、工艺。很多问题就出在非专业施工队或无人监理施工、无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使用的材料为付品、接地体长度不够、焊点面积不够、焊点无保护、接地体埋入地下深度不够、大量使用便宜降阻剂、甚至在接地体连线上加降阻剂,希望快速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这些问题在工程建设初期,可能没有很好的重视,在日后的维护中,很有可能会是隐患所在。

三、对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地网五花八门,有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有非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没有施工图纸同样施工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国外,没有设计单位的正规设计和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指导,根本就不允许施工。接地网做好后,要有专门的质量验收组鉴定验收。

一个新建移动基站,从勘察、设计、施工到使用需要投资几十万元人民币,所有的设备均加保护地线,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接地网做保证,设备的保护地线也就没用。资料介绍,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多沙漠的国家,平原地区通信铁塔高度在80m,9―4月份雷电时有发生,但通信设施都很安全,关键是有安全可靠的接地网,地网构造上采取环形连接,接地体用Φ120mm*3m的镀铜钢棒,接地体连线用120mm平方裸铜线,接地多点引入方式,局站内凡是有金属的部位都必须接地;与设备连接的地线全部用并接方式,地线排的引入线及引出线都要标明起始点及终点。各部门对地线的连接都很重视,负责技术的人员到施工现场都要观察地线引入及设备连接,可见接地网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电源的接地也要有正规的设计单位,专业的施工图纸,熟练的施工队伍,还要有懂专业的、责任心强的监理人员现场监理。从接地网工程施工到维护,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章程操作,加强人员的培训,维护部门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所有基站接地电阻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存档,便于观察维护摸索规律,尽可能减少雷雨灾害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3

随着无线电事业快速发展,公用移动通信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3G通信产业的应用和发展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和布局不仅应充分满足通信覆盖和承载容量的需求,同时也应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要求,体现与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基站建设不断增加,铁塔和建筑物上架设的天线随处可见。无线基站和天线的增多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问题,如市区建筑物顶部天线林立,特别是在天线密集的区域更是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视觉环境。另外天线在建筑物顶部,也会给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的居民带来一种不安全感,与此同时,新型城市的建设对市容景观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保证网络性能的基础上,使基站选址和天线的架设符合市容景观的要求,乃至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通信运营商和政府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为此,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认真履行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针对基站建设和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创新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在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集约化、景观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探索基站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并积极推进和组织完成了2011年~2030年长沙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1.以制度和机制为保证,有序推进和支持基站建设长沙市政府成立了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引导和督促运营商基站集约化、景观化建设,深入有序开展了加强共建共享监督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有序推进和支持基站建设。(1)突出国家战略,有效保障TD网络建设。TD-SCDMA技术是我国通信业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沙市政府多次召开TD网络建设工作会议,布置相关任务,并将其纳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上进入“绿色通道”。同时,长沙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无线电通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放楼顶和路灯、广告牌、公共绿地等市政公共设施,提供站址资源用于基站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将通信网络建设用地作为公共设施用地给予支持。(2)成立了市通信领导小组。为解决通信运营商基站建设“选址难、建站难”等方面的问题,长沙市政府于2009年7月19日,专门成立了通信领导小组,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各区、县(市)政府,长沙警备区司令部,市建委、公安、城管、规划、环保、物价、国土、园林、电力部门,市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等为成员单位,协同做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基站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011年,因工作需要和人事异动,根据长政办函[2011]183号通知,长沙市政府决定调整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机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办公室仍设在市无线电管理局,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为通信基站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3)制定颁发了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2010年2月3日《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由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并正式颁布实施。该细则确立了集约建设、景观设置的基站建设模式,强化了运营商间的共建共享及景观设置要求。它对加强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维护移动通信用户、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保障公用移动通信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明确了路灯式通信基站建设及审批流程。长沙市创新基站建设模式,无偿提供城市路灯及广场灯等市政公共设施资源用于基站建设,为支持和规范路灯式通信基站建设,制定下发了《长沙市路灯式基站建设及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了路灯式通信基站定义和建设原则,对审批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建设要求,简化了审批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目前长沙市政府已联合审批路灯式基站建设计划682个。路灯式通信基站是指建设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市广场、景(园)区、居民小区等公共区域,寄挂在路灯杆或景观塔上的仿路灯型通信基站。

2.以规划为先导,对通信基站设置和审批进行规范化管理通信基站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放在率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长沙市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推进力度,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管理贯彻“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1)把通信基站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为了提高基站管理的科学性,长沙市加强了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市长张剑飞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和建设问题,指示由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该专项规划市政府委托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已编制完成,2011年11月11日,市规划局组织了2011年~2030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管网、通信基站、局房、光交接箱及室内分布系统)专家评审会并原则通过。该专项规划报批后,将纳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把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在长沙乃至全国还是首例,必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长沙”、“无线城市”的建设步伐,对于长沙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信基站建设及健康发展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建立了通信基站建设联合会审和规划评审制度。①?建立基站联合会审制度。在基站建设方面,长沙市建立了由市无委办、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园林局等部门组成的会审小组,定期对各运营商申报的基站建设计划进行联合审核,由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了会审制度。“会审”制度将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到一起,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会审”以基站建设“符合科学规划、符合集约建设、符合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基站建设中离中小学校、居民居住区较近的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对重点区域提出了隐藏化和景观化的建设要求,对各运营商分别有需求的站点,提出集约共建的要求。②?进一步完善了通信规划评审制度。依据通信基础专项规划,要求市城乡规划局在建筑规划设计评审阶段安排通信主管部门代表参加设计评审,对不符合通信规划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应责令修改,从制度上保证通信专项规划落实到位。(3)注重抓好通信基站的科学建设,明确了基站拆迁补偿办法。①?基站建设结合长沙的地形地貌来科学规划布局。长沙市规划局将基站设施规划落实到分区规划中,并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落实到控规中,使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能够落实到位;同时通信基站设计要求科学合理,适应不同区域的通信需求。②?明确了基站拆迁补偿办法。长府阅[2012]9号《关于长沙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负责通信基站拆迁相关部门必须提前3个月通知通信运营商,按“谁拆迁谁负责在该区域内提供基站建设场地的原则”和“拆一补一”的原则,在完成替代基站开通后,再将原有基站拆除,保证区域内通信不中断。要按政府相关规定对拆迁通信基站进行适当补偿;同时应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执行部门,确保基站拆建到位。

3.以共建共享为理念,深化景观化改造,促进移动通信和谐健康发展景观化基站主要是指采用特型天线、隐蔽、遮挡等多种手段,在保证无线网络质量的同时,对基站的外观天线、馈线、连接线架进行景观化,使基站的外观与城市环境协调一致,避免视觉污染和辐射恐惧,以保证通信覆盖和质量。推进景观化基站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与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1)对影响市容的基站进行美化改造,支持文明创建工作。针对长沙市主次干道各类天线林立、对全市景观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张剑飞市长批示要求限期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为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市城管执法局对通信运营商在市区11条主干道及二环线两厢影响市容的已建通信基站进行了摸底,确定拟对143处基站进行美化改造。确定的整改原则与方式为:与城市景观相一致;分期、分批、分时段进行整改;谁建设谁整改。多家天线基站共楼顶的,经协商后,由一家单位负责组织施工,按照市通信领导小组审定的天线改造设计方案,重点采用排气管型美化天线和集束天线两种方式进行整改,通信运营商按照市政府要求及时整改到位。该项整改措施的推行,为美化城市和“文明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长沙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总分在省会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例如对时代帝景基站的改造,该站位于河西金星大道时代帝景楼顶,采用6根排气管式一体化美化天线,该产品天线部分净高2.5米,总高3.5米,直径16~20厘米,选用建筑物楼顶上常见的排气孔形状,结构设计极具美化效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成化馈电网络设计,一体化成形,美化隐蔽性相当好,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见图1)。改造前效果改造后效果图1时代帝景基站改造情况(2)在橘子洲公园打造景观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典范。橘子洲地域特殊,曾经在洲上通话会同时收到多个基站信号,但因信号强度相当导致切换频繁,通话质量很差,无法正常接听电话;电信与联通公司在洲上没有基站,80%的区域无法正常通话。为此,长沙市政府委托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协调运营商推进共建共享,彻底改善橘子洲通信环境。原计划建设133个全部采用仿真型天线的基站,经3次优化,最终确定,建设39个“仿真环境”移动通信基站,经政府各职能部门联合会审并报市领导批准建设。2011年4月20日通信基站正式开通运行,在橘子洲上实现第一处真正意义上的3家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的基站。橘子洲公园移动通信基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基站与周边环境协调,和橘子洲景观一致,完全融入景区景观中,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目前,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正协调通信运营商与岳麓山风景区管理局共建景区内短信平台,努力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新服务内容,为景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该项工作,长沙市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信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来湘考察,参观了橘子洲仿真基站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赞扬并建议向全国推广(见图2)。图2橘子洲公园景观天线效果图(3)洋湖公园片区及橘子洲公园二期通信基站建设正抓紧推进。2012年2月28日,长沙市通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政府办公厅、市规划、城管、环保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在先导区洋湖公园召开洋湖公园片区及橘子洲公园二期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联合会审会。洋湖片区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是长沙市南二环线与南三环线的围合,与湖南省政府隔江相望,总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是集酒店、办公、商业于一体的中部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及与之配套服务的生态湿地公园和绿色宜居社区,是城市、湿地生态及人居和谐发展的生态示范新城区,它和橘子洲公园一样,是人文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一个典范,也是长沙的一张名片,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都高度重视洋湖片区及橘子洲公园综合通信网的规划和建设。会上各部门对基站建设方案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美观和谐”和“信号无缝覆盖”的建设思路予以肯定,方案进一步优化审批后实施建设,真正体现湖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理念。(4)加大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力度,让公众理解和支持基站建设。在积极推进基站科学管理、和谐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始终把群众宣传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为该项工作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是要求通信基站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执行,真正维护群众的利益。二是做好宣传工作,通过长沙网络设备改造升级,做好舆论的正确引导与宣传,逐步消除市民对电磁辐射的恐慌,将长沙市政府和无线电管理局编制的《无线电管理及移动通信中的电磁辐射宣传手册》发放到政府各部门、每个街道及社区,宣传普及无线电科普知识。三是坚持公开的原则,确保通信基站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环保部门做好检测并将结果及时向公众公布,促进通信基站建设和谐发展。

4.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和谐发展作贡献未来长沙市无线电管理局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基站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长沙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2011年~2030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基站建设的景观化、集约化水平,并通过强化共建共享来实现基站站址的总控制,以促进基站设置与市容环境的和谐统一,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移动通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政府、运营商、用户的共赢。通过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手段丰富、规范标准完善、创新实践拓展,为构筑公用移动通信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4

【关键词】移动通信 室内分布系统 现状介绍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近年来小灵通、手机移动通信、3G网络接入的普遍更加带动了大众移动通信用户的迅速增长。伴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移动通信网络供应商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的室内分布系统也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不过,由于各个网络供应商的业务并没有共享互通,而是各自独立发展,就造成了同一住宅楼或办公楼内多个网络供应商设备交叉和不全面利用的缺陷。换句话说,存在严重的设备、资源浪费。

而且,在一些非专属性质的室内场馆中,比如机场、车站、地道桥等,他们属于公共室内场所,而且无法对人员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因此很少有人会在这些场所设置移动通信分布系统,这就造成用户在公共场合移动通信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各项需要都有不利影响。

一、室内分布系统的移动通信信号特征

(一)信号穿透力较弱;地铁、地下室、隧道等都属于信号盲区。(二)高层建筑物包裹的狭长街道等地区,受到建筑物的阻挡,信号一般都会比较弱,而且人流量密集,话务繁忙的情况也非常常见。(三)如果在较高的楼层居住,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信号接受效果要好得多。不过高层接收的网络基站信号也会较多,常有重叠的情况发生,容易造成手机频繁的切换信号和业务,无法正常使用。(四)如果建筑物超高,比如在百米以上的范围内,还可能会因为超越了信号发射基站的设定高度,或者出于信号发射仰角盲区,就有可能无法接收信号,也无法保证移动通信业务正常使用。

二、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组网设置方案

(一)小规模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对于小型的室内分布系统建立,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直接设置无线直放站的方式来进行组网。无线直放站主要可以放置在一些小规模小型的室内场馆,比如常见的地下商场、地下车库或地下隧道和车库等,这些场所的规模不是特别大,移动通信业务也不会太过于复杂,简单的无线直放站完全可以应用。

无线直放站通过接收附近信号基站发射的信号,进行直放机放大处理,重新放射出去之后就可以达到小型室内规模全覆盖的效果。而且,这种模式的建立成本比较小,构建结构简单,设备维护起来非常方便。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信号比较不稳定,覆盖面积不算大,因此在区域的实用性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适合特别重要的工作需要。如果是休闲或者只是满足一些简单的移动通讯需要的话,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大规模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与小型室内场景的条件不同,大规模室内场景的条件更加复杂,需要采用微蜂窝基站来实施。微蜂窝基站的传输方式不是直接从信号基站接收信号而是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之后通过蜂窝基站向室内系统配套设施进行信号传输。

通过微蜂窝基站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组建,可以容纳同轴电缆和光纤传播等多种方式,而且可以扩充信道容量,有效的避免相同频段的信号干扰或话务繁忙等情况,因此比较适用于大范围复杂移动通信环境的需要。

而且微蜂窝基站的信号强度更高、纯度更高、信号接通的效率也很高,适合一些对移动通信要求比较高的场所。当然,微蜂窝基站的移动通信效率好,质量好,当然其成本投资也是比较大的。微蜂窝网建设周期比较长一些,而且一般都需要多个供应商来协调,因此也只有大型的室内场馆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才可能会选择这样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建立方式。

三、我国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的网络供应商在移动通信业务领域内各自发展,在相关的技术、设备、市场拓展、服务等方面都有了很出色的表现。不过,就像很多朋友了解的那样,目前来讲能够实施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网络供应商有很多,能够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服务项目、设备更是多样化。经常会发现者在同一栋居民楼内存在多个网络供应商多种业务的交叉,这不仅造成了不小的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网络供应商的业务成本和投资。毕竟要保证客户的移动通讯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管线和技术输出还是必要的。

无论是小型室内无线直放站的建立还是微蜂窝网的建立,都存在资源重复浪费等情况。如果能够协调网络供应商建立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的话,实际上就是通过技术融合与合作,将多个网络供应商已经建立投入使用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包容涵盖,这样利用一栋建筑内建立好的共建共享系统就可以实现所有用户的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应用。省去了来回铺设管线使用设备的消耗。

而且,目前的很多网络供应商提供的早期室内分布系统,比如在几年前提供的设备,可能已经无法支持3G网络应用,或者需要更新元件和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才能继续使用。也就是说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了新旧技术、设备的无法完全兼容。而如果可以建立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的话,就可以拓宽各种室内分布系统的频段范围,比如兼容800MHz-2500MHz的频段,就可以适应当前几乎所有已投入使用的室内分布系统,这样的话,还可以延长已投入使用设备的寿命和年限,减少设备损耗和浪费。

四、结语

从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当然这也是因为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的。不过从数据分析中也可以发现,以后的室内分布系统优化改良越来越需要多个网络供应商的协调合作,这也将是以后的大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利凤祥,吴建南.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 航天工业管理. 2006(02)

[2] 王济.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1)

[3] 魏明,杨淑娥,楼旭明. 电信企业的多维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05(21)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5

按照目前现有的管理能力,逐个进行验收监测和点位核查是不可能的,各地普遍采取抽测一定比例进行类比监测,这样就给调处时遗留了技术漏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点位变更、拆除存在遗漏。在基站验收核查阶段,环保部门经常会遇到报送验收的基站存在拆迁、迁建、更改建设类型的情况,而验收报告中不能充分体现;②点位不符合保护距离要求。基站建设期间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由于环保部门不能一一核查点位情况,有些点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符合保护距离要求的现象;③未验收先投运。目前营运商为了达到建设任务,普遍存在基站建成之后立即增挂天线投入运行,由于不能一一核查点位,这样的情况只有在调处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移动基站建设不规范由于现在群众的维权意识较高,加之对于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存在疑虑,往往对于在人口集中区新建基站存在抵触情绪。营运商为了完成建设任务,经常会采取隐瞒、掩饰,深夜施工或强行施工等办法达到建设目的。由于沟通和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群众矛盾升级,阻挠事件频频发生。其次,基站建设缺乏统一的公开化管理,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一根根发射天线,可是公众和环保部门都不能清楚地了解基站的站名和主要参数。基站实名制的管理切实可行,这样不仅有利于群众了解情况,更方便环保部门进行管理。

合理选址,以新带老:基站营运商在选址阶段要符合最优化的原则,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网络覆盖的情况来确定选址,要统筹安排整个区域的信号覆盖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场强叠加的问题。在基站建设的同时要尽量减少重复建设,逐步淘汰一些重复覆盖的老基站,优化选址布局。逐步建立起将基站选址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模式,加强选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优化基站的前瞻性布局,避免对公众和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简化环评编制、降低审批门槛:南通地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类比基站的监测数据表明,移动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在防护距离外影响很小,其辐射值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如果可以把移动通讯基站的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省辖市或者县市级,对于低功率的基站可以采取环评登记表的形式简化手续,缩短环评手续的时间。通过属地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环评手续的周期,提高现场核查的比例,逐步实现每个基站逐个核查审批,这样就可以从根源上有效地避免建设地点重大变更和未批先建的情况。加强宣传、缓解矛盾:营运商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有义务将基站建设的详细情况公开告知周围群众,应加强对电磁辐射有关知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环保部门也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电磁辐射的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群众的疑虑。

营运商建设期间要严格按照保护距离的要求进行建设,确保电磁辐射环境水平在国家限定的标准范围内。出台政策、规范建设:为了加强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的管理,维护移动通信用户、业务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保障公用移动通信的健康发展,很多地方出台了移动通讯基站设置的管理办法,上海市2001就出台了《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要求企事业单位给基站建设提供方便,规范了基站的设置,公开基站建设的发展规划,信息公开、透明,使移动通讯基站的建设朝着规范、透明、合法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建设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简化验收,出台办法:现有的验收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对于移动通讯基站这样的特殊建设项目存在一些不适用的情形,出台切实可行的移动通讯基站验收管理办法很有必要。只有这样环保部门在处理各类的时候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验收手续可采用按比例抽测,或只须考核其是否符合防护距离要求等做法,简化验收程序,确保其既满足辐射防护要求、手续齐全,又能尽快投入使用,服务人民群众。有利于投诉的处理。

作者:黄晓华 姚颖 杨斌 陈帅 单位: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移动通信基站规范范文6

关键词:RTK,CORS,电台,GPRS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论文格式,CORS。自20世纪90年代初,RTK技术一经问世,就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极大地拓展了GPS的使用空间,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论文格式,CORS。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信息,还要接收来自于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信息,并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定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RTK作业模式由电台模式、GPRS模式和CORS模式,下面就这三种常用作业模式的原理和优缺点加以浅析。

1、常规(电台)模式1.1、系统组成及原理常规RTK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及数据通讯系统(电台)组成。在常规RTK作业模式下,一个临时建立的基准站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直接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的同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息,并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2、工作流程1)、基准站获得用户输入的测站坐标信息,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将二者通过数据链直接向流动站发送。

2)、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同时接收基准站发送的信息。

3)、流动站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3、作业方式常规RTK作业时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视野开阔、已知坐标且点位精度较高的控制点上作为基准站,另外的GPS接收机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流动站)。基准站将GPS观测值和设站点的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通讯链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所接收的信息和本身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得到未知点的坐标。

1.4、作业优缺点相比传统测量技术,常规RTK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1)、观测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野外作业时间,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论文格式,CORS。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8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这是普通测量方法很难达到的精度。

3)、全天候作业。RTK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能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高精度定位,有利于按时、高效地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4)、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内、外业测量工作。移动站利用自带软件,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但常规RTK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

1)、用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参考站;

2)、误差随距离增长,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加大而降低;

3)、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限制。

4)、常规RTK数据通讯通常采用无线电技术(常规电台),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基准站电台天线高低及障碍物影响限制较大。

2、GPRS模式2.1、工作原理及方式GPRS模式的系统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和常规RTK类似,只是数据通讯方式的不同,这种作业方式使用GSM、GPRS/CDMA模块或带串口线的手机(具备蓝牙功能的GPS主机可直接使用蓝牙手机),参考站信号以GSM或GPRS/CDMA的方式通过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实时播发,流动站以相应方式接收差分数据。

作业时通过GPS生产厂商或服务商提供用户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号登陆,基站启动后数据会自动通过服务器转发,移动站与其绑定即可获得基站数据。论文格式,CORS。

2.2、作业优缺点相比常规电台通讯,由于减少了常规电台及相关设备,故仪器配置简单,携带方便,减轻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且作业距离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在城区,建筑物严重影响常规电台作业距离,而GSM或GPRS/CDMA是借助于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能保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均能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差分信息,测量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基准站位置的选择更加不受限制,无需架设在高点。但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一些外部电磁信号干扰,作业范围取决于移动通讯的网络覆盖度。一般来说,因地理区域不同稳定性差异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信号稳定较好,行政区域交界处移动通讯网际切换频繁而导致稳定性较差。对于需持续采集点位、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如水下地形测量定位,受影响较大。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还会产生费用,尤其是以GSM通讯,按照移动通话的标准收费,跨区域作业时还存在漫游费。

3、CORS(网络RTK)模式3.1、CORS系统组成及原理为了解决常规RTK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大区域范围内厘米级、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应运而生。网络RTK也称多基准站RTK,是近年来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新技术。论文格式,CORS。它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讯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论文格式,CORS。

3.2、作业方式采用CORS模式的作业方式非常简单,只需一台有GPRS模块(或具有WAP上网功能的蓝牙手机)的流动站主机、一个控制手簿、一根对中杆,登陆当地的CORS系统就可以作业了。为此要做以下准备:

1)、从当地CORS系统管理部门获取IP地址、端口号、源列表、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办理一张手机卡,并开通GPRS net 流量,可以采用包月的方式,一般两小时的GPRS 流量为一兆,可以根据每月的作业时间计算总流量,包月套餐。

3.3、CORS系统优缺点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

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了多个参考站的联合数据,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

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7)、扩大了GPS在动态领域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车辆、飞机和船舶的精密导航。

CORS模式除了具有GPRS模式的缺点外,还有以下不利之处:

1)、由于目前各种方法都不是十分成熟,技术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2)、系统的首期投入较大,需要较多的启动资金,而且日常维护费用大。

4、结束语以上简单了介绍三种常用RTK作业模式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项目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灵活选用不同的作业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